中国2015年将重演日本式危机

合集下载

当年日本股市被击垮一幕会否重演?

当年日本股市被击垮一幕会否重演?

当年日本股市被击垮一幕会否重演?-资本市场-谈股论金-评论-和讯网信心一致,头部到达。

股市涨也罢,跌也罢,如何提供合适的手段,应对潜在的下跌风险迫在眉睫。

如果我们的金融创新步伐跟不上货币与资本市场的开放步伐,中国的资本市场将会重演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股市被击垮的一幕———日本投资者由于过份自信,同时又缺乏看空期权等避险手段,导致日本投资者成为全球投资者享用的美餐。

每次股市长期上涨,都有一种奇特的信心充斥于股市之中,这固然由经济上涨催生而来,也因为成长型市场对于股市风险的天然隔膜。

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资本市场就是如此。

高盛著名金融工程专家伊曼纽尔·德曼描述了当时以美国为首的投行对于风险机会的把握。

1989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日经指数达到38915.50点,日本国内投资者对于泡沫说嗤之以鼻。

对经济的信心在日本国内催生出令人匪夷所思的融资形态,日本公司在资本市场向投资者借贷,双方约定,如果贷款到期日经指数下跌,企业将支付给投资者更多的利息,以换取借款时的利息。

这些公司相当于把日经指数的看跌期权推销给了债券投资者,而这些投资者留下债权,转手把看跌期权卖给了对此感兴趣的国际投资者。

事实上,这样的对赌协议之所以能够出台,是因为企业与投资者都相信日经指数不会下跌,因此把看跌期权当作烫手山芋,廉价甩卖给高盛等国际大投行。

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当时高盛等公司已经瞄准了日经指数下跌后的收益机会,那些从物理学家、数学家变身为期权、债券模型建立者的金融工程专家们,正在加紧测算日本市场金融衍生品的收益率。

高盛推出了资本市场上著名的“丹麦王国日经指数认沽权证”,高盛将主要从日本保险业中买到股指认沽期权卖给丹麦王国,而丹麦王国将其转售给其他权证购买者,日经指数稍有下跌苗头,认沽权证大卖。

金融衍生品市场在监管之外如野草蔓延。

1990年初,“日经指数认沽权证”推出不到一个月,日本股市毫无抵抗力的掉头向下。

以高盛为首的国际投行在此役中大获全胜,日本股市的下跌成全了他们。

2015年中国经济大事件回顾

2015年中国经济大事件回顾

2015年中国经济大事件回顾事件一:股市暴跌千股跌停关注度:★★★★★2015年3月,A股开启“杠杆牛市”模式,沪深两市单日成交额一再被刷新,各项指数也不断攀升,尤其是创业板、中小板指数,新高到“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但在6月12日 上证指数创出 5178点高点后,可怕的噩梦来了。

不得不说中国的股民在过去一年时间里面被伤得很深,因为受到场内外配资清理的影响,看到上证综指在两个多月的时间之内下挫了45%之多。

往年比较难得一见的千股跌停的现象也是一再重演。

进入到2016年,开局看到也是非常不利。

熔断机制才刚刚启动就两度被触发,沪深300指数下挫了超过7%,而且新年伊始就看到提前收市的情况。

为什么好像没有从过去的经验里面吸取一些经验,而在开年第一天就出现这种让大家宝宝吓死了的情况呢?市场的波动性是内生的,它并不是能够用任何行政手段或者说新的规章制度去人为地限制,当你把波动性局限在一个资产类别里面,那么它的波动性一般都会外移到别的资产类别,一开盘 基本上一开年就跌停了,这是有史以来最差的一次开年,可能以后熔断机制还是这样的话,还有可能会重演。

所以人为去限制,或者说用什么政策法规去限制这种流动性、波动性的市场,其实是一个反市场化的举措。

事件二:人行降息降准关注度:★★★★★股灾之后,见到的就是浩浩荡荡的“国家队”前来救市,虽然前来救市的国家队,上演了一出“落架的凤凰不如鸡”的悲惨剧目。

但救市措施中的“双降”即降息降准也因其频率太高,备受投资者的关注。

关注度:同样是五颗星。

根据统计,人行在2015年其实一共有十次降息降准,当中包括五次降息以及五次降准。

首先先来看下降息部份,可以看到一共是五个时间点,在这需要注意的就是,以上每次均调降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

再来看下降准部份同样是五次但是时间点不完全相同,同样有需要大家注意的就是,以上每次降准的百分比不同之外,还有一些是针对某些行业进行特定的降准。

那么,央行背后的用意到底是什么?对于市场的节奏,市场把五次降息降准理解为量化宽松,或者理解为宽松政策是不对的。

勿让日本“泡沫”的命运在中国重演

勿让日本“泡沫”的命运在中国重演

勿让日本“泡沫”的命运在中国重演日本“泡沫经济”崩溃至今已过去整整20年了。

对于今天中国经济而言,这是一段不能忘记和忽视的历史事件。

就当时的经济环境来看,虽然跟今天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形成泡沫的机理和社会对待泡沫经济的反映上看,却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

这不仅使我想起在和很多日本学者的接触中,他们对那段泡沫历史至今还会百感交集地说出一段共同的“反省”:我们当时就是无法区分股价和楼价的一路高歌状况——究竟是“非理性疯狂”的表现,还是意味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为此,本文写作的目的不在于感叹中国经济已经陷入了日本式泡沫经济的深渊,而是呼吁社会上下,在中国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的十字路口中,一定要驱散周围的迷雾、找准方向,去迎接“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而千万不要和日本当年泡沫经济那样——事后为“非理性的疯狂”而付出漫长的沉重代价!一、泡沫经济特征很难识别日本1987年至1990年初所经历的泡沫经济时代正是日本经济迎来新一轮增长的阶段,实际GDP的增长率、矿工业生产指数的上涨率即使低于高度经济增长阶段的极佳表现,也各自达到了平均5.5%和7.2的高水平。

尤其是对经济贡献最大的固定设备投资的增长率几乎达到了高度增长期的20%水平。

而个人住房投资与随之而来的家电消费也迎来了一个繁荣的时代。

但是,当时的物价水平,由于日元85年广场协议后的大幅增值所带来的便宜的进口产品增加(87年美国股市崩盘世界经济处在通缩的阴影中)和日本企业国内供给能力不断加强等原因,并没有跟随当时货币供应量的迅速膨胀而上升,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

88年日本WPI指数的通胀率是0.7%,而CPI指数的通胀率只有0.2%。

但是,不能掩饰的是当年资金在日本的资本市场“沉淀”的烙印:首先受资金影响冲在最前面的是股价表现,而且在对美国股灾的影响做了“技术调整”后,股价更加凶猛地站上高峰,89年12月末迎来了38915的日经指数峰巅(可是到了92年8月日经指数就跌去了六成)。

【独家】2015年全球潜在的八大黑天鹅事件

【独家】2015年全球潜在的八大黑天鹅事件

【独家】2015年全球潜在的八大黑天鹅事件黑天鹅事件(Black swan event)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

从次贷危机到东南亚海啸,从9.11事件到“泰坦尼克号”的沉没,黑天鹅存在于各个领域,无论金融市场、商业、经济还是个人生活,都逃不过它的控制的。

美元美股动力十足屡创新高,油价暴跌,卢布大缩水,俄罗斯经济摇摇欲坠,还有两天时间,全球市场就要在这跌宕起伏中和2014说再见了。

接下来,我们将迎来怎样的2015年呢?从29日晚间开始,财经频道《环球财经连线》栏目将通过6期节目和您一起,通过2015年谁能给你带来财富?油价跌到何时休等六大话题前瞻全球经济。

第一期节目,我们连线采访了在纽约德路透社财经评论员陈一佳,她预测2015年全球潜在的八大黑天鹅事件。

2014年,我们经历了像油价暴跌,乌克兰危机这样的黑天鹅事件,所谓黑天鹅事件就是影响市场全局的小概率事件。

跨入2015年,黑天鹅是不是还会现身,如何现身?这里,从已知去做一些预测,帮您梳理2015年需要“警惕”的8大事件,他们虽然发生的可能性都不大,但一旦发生,全球投资环境将瞬间改变。

1.全球突发经济危机首先是影响可能最大的全球突发的经济危机。

2014年底,俄罗斯,巴西已经开始在经济基本面上曝出问题,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也备受关注。

进入新的一年,强势美元的姿态,还将因为期待联储升息和美国强劲经济,继续保持。

首先这会引起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包括人民币的新一轮贬值,通胀率大涨,引动发放大量美元为主债券的国家新一轮的债务危机,举步维艰的欧洲和日本也会被牵连,全球性爆发经济危机。

整个全球经济格局可能重新洗牌。

2.美联储不加息诺贝尔奖经济学得主Paul Krugman在12月中丢下的2015年联储不升息的大胆预测,并没有引起太多共鸣。

但就因为几乎所有人都期待美联储明年年中甚至更早加息,这将可能成为2015年货币政策上的最大意外。

八次危机大事年表

八次危机大事年表

八次危机大事年表摘要:一、前言二、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1950 年代,土地改革与三大改造四、1959-1961 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五、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六、1978 年,改革开放七、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八、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九、2020 年,新冠疫情十、结语正文:一、前言自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已经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危机。

这些危机不仅考验了我国的政治稳定性,还对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回顾这些危机及其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二、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从此,我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三、1950 年代,土地改革与三大改造1950 年代初,我国展开了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标。

随后,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三大改造。

四、1959-1961 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1959 年至1961 年,我国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大跃进”政策带来的后果,导致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五、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其目的是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然而,这一运动导致社会动荡,对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六、1978 年,改革开放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这一政策使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七、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然而,在政府的积极应对下,我国成功渡过了这一危机,并在此后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

八、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压力。

在政府的刺激经济政策下,我国经济逐渐恢复,并继续担任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法西斯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历史联系

法西斯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历史联系

,
现 在却 被盗

,
墨 索 里 尼 也 曾提 出

,
没 收不 生 产 资本 ”
, ,
废除 特权 阶 级 等 貌似 社 会 主 义 的 激 进
” “

手 工 业 者 没 有 出路 形 成 数 量庞 大 的 游 民 或 流氓 无 产 者 阶 层 这个 阶 层 的 封 建行 帮 习 气 非常 浓 厚 他 们 当 中常 有 一 些人 为 了一 碗 残 羹 剩 饭 而 甘 心 接 受任 何 剥 削 势 力 和 野 心 家 的 驱 使 最容 易被 法 西 斯 势 力 所 利 用 墨 索 里 尼 的 生 平恰 恰使 他成 为这 个 阶 层 的 头 目
,

,

,



,

上 述共 产 国 际 决 议 和 季 米 特洛夫 的 报告 都 没 有 指 出 法 西 斯 主 义 与 封 建 主 义 的 历 史 联 系 季 米 特 洛 夫 的 报 告并 曾估 计 : 法 西 斯 统治 将在 多 数 帝 国主 义 国 家 取 代 资 产 阶 : 级 民 主 但后 来的 历 史 则表 明 法 西 斯 主义

法西 斯 主 义 虽 然 也 有 某 些 泛 滥 ( 如法 国的 火 十 字 团 ) 却 没 有取 得 统治 地位 这类 帝 国 主 义 国 家 的 资产 阶 级 统




法 等国
,
,


,
治 者 后 来 并且 能 够 参加 国 际 反法 西 斯统 一 战
线 这 就 表明 就 第 二 次 世界 大 战 及 其前 后 的 历 史 而 言 法 西斯 主 义 不是 一 般 帝 国主 义 倒 , 治 而 是带 军 事 封 建 性 的 帝 主 义 政 治 它不 是 一 般 的 金 融 资 产 阶 级 或垄 断 资 产 阶 级 统 治 而 是 带 军 事 封 建 性 的 垄 断 资产 阶级 统 治 不 仅 如 此 有 些 国 家 例如 旧 中 国 的

中国与日本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分析

中国与日本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分析

中国与日本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分析1250240 裴培公共管理中国是世界上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使命。

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于维护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局势的和谐秩序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当代中日关系的矛盾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台湾因素。

日本或明或暗支持台独,想尽一切办法操控台湾,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甲午战败后,清廷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日本统治台湾半世纪,进行开发性经营,帮助台湾发展农业。

许多日本人现在还把台湾,看作是它的殖民地。

除了历史原因,更重要的是现实的利益关系。

日本九成以上的石油及大部分进出口货,都要经过台湾海峡运送,日本人视之为“海上生命线”。

一旦两岸统一,台湾海峡变成中国的内海,随时可以切断日本的生命线。

因此在台湾问题上,中国与日本是处于利益对立的方面的,也就不免会有矛盾与冲突,成为了影响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

2、历史因素。

对历史的认识一直是中日间最敏感的问题。

自中日建交以来,这一问题始终困扰着中日双方关系的健康成长,成为中日关系难以开拓新局面的主要症结。

中日的历史问题主要表现在日本对于侵略战争的态度和认识上,日本未能对自己在二战中犯下的罪行进行深刻的反省,反而极力否认和美化侵华战争,同时日本政界此起彼伏的参拜靖国神社以及修改教科书等等恶性事件更是一次又一次地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之情。

日本对历史问题的错误认识严重阻碍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3、领土争端因素。

中日两国的领土争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钓鱼岛事件以及东海事件,其中钓鱼岛争端是中日领土问题的典型代表。

二战结束后,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明确声明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其次的《波茨坦公告》又再次明确了这一事件。

因此说,从古至今,钓鱼岛一直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日本对于钓鱼岛的种种行为,都严重的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都是非法的无效的,不可能也没有改变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这一事实。

2015 年中国将发生五大巨变

2015 年中国将发生五大巨变

2015 年中国将发生五大巨变:与你息息相关!其一、房价不可能涨,只会慢慢降下来世界上任何发达国家都是靠高端制造业和文化产业支撑经济的,唯有中国前十几年一直靠房地产拉动经济。

这种发展模式的恶果现在已经显现了。

过高的房价不仅打压了中国制造业和文化产业,打得一病不起。

依赖房地产,使得地方政府无所作为,靠卖地过日子。

房地产不可持续发展,开发商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但是,前十几年,与其说是老百姓买房,不如说是银行买房。

由是,国家最近虽然出台了允许银行破产的规定,但是不可能一下子让他们都破产。

房价不可能一下子降下来。

要是房价一降到底,银行就会大部分破产,中国经济就会走入死路。

只能说,房价慢慢降,给个几年的期限。

或者通过物价上涨,让票子变毛,让房子的实际价值降低了。

其二、公务员日子不好过,饭碗也不再是铁的今后,随着中国高压反腐败和整党整风,公务员队伍将会越来越干净。

相对干净。

公务员下岗潮即将来到。

即使呆在体制内,也不是油水多多。

但是,这个队伍是国家的执政根基,这个队伍一点没有吸引力,如何治理国家?因此,只要好好干,不贪不占,奉公守法的公务员,生活在体制内还是稳定的,只是不象从前那样有吸引力了。

其三、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是常态,至少五年没有变化现年一年毕业700多万大学生,加上往年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是很大的,也是解决不了的问题。

一是十几年的高房价打得制造业和文化产业一病不起,而高端制造业和文化产业是最需要大学生的。

一方面是大学生多了,一方面是岗位少了。

大学生就业是个难题,而且是五年解决不了的难题,谁也没法。

五年没有啥变化。

虽然房地产降温了,但高端制造业复苏和文化产业兴起,可不是三年五年能够解决的,甚至十年也不容易,那么,在哪里找到吸纳大学生的岗位呢?因此,大学生就业难是个常态。

其四、全民创业新时代来到了,小微企业遍地开花即使在英法美日这些发达国家,大企业吸纳就业人口也不超过20%,非洲国家95%以上的就业人口都在小微企业就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迈克尔·舒曼:中国2015年将重演日本式危机
∙正文
∙我来说两句(13591人参与)
2012年09月10日09:09
来源:投资者报作者:迈克尔·舒曼
∙打印
∙字号
∙保存到博客
在世界上大多数人眼中,中国是坚不可摧的。

在其他国家都深陷日益严重的危机之时,中国似乎丝毫不受干扰,甚至有愈战愈勇之势。

一些商人和决策者深信,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模式将是未来应对现代全球经济挑战的一大法宝。

对此我的看法是:请君三思。

“国家资本主义”致价格错位
在中国住的时间越久,我就越确信其目前的经济体制是不可持续的。

很多研究中国的经济学家会给出种种理由,论述这个国家是如何之独特,因此很多一般性的经济学规律对它并不适用。

但归根结底,经济学问题永远逃不出数学规律。

而数字上的问题无关于这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多大,发展速度多快以及国家地位如何强大。

对于中国,是它的数字出了问题。

这些数字上的问题多数可归咎于所谓“国家资本主义”。

中国采取的是亚洲传统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源自日本,但东亚很多发展迅猛的国家都不同程度上采用了这种模式。

通常来讲,它是这样运行的:1)通过低工资加速资本积累,再以高投资推动工业化和高出口,获得经济快速增长;2)国家的手操控整个经济过程;3)产业政策和政府注资双管齐下,加速发展高精尖产业。

这种模式会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的经济进步,但终有一天它会崩溃。

日本经济在1990年初彻底垮台(至今仍未恢复);韩国作为日本模式最忠实的复制者,也在1997~1998年间遭受了经济危机。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实上,这种模式的发展是以牺牲价格为代价的。

艾丽丝?阿姆斯丹(Alice Amsden)在其对韩国经济的研究中将之定义为“价格错位”。

为促进高投资、保证高增长,国家会对特定行业或部门直接投资或提供补助,从而增加其吸引力并减少其投资风险。

银行并非商业导向,更多是作为政府发展部门调控政策的工具。

以上这些行为都会聚敛公共和私人的资本,并将其注入到工业化中,创造出一次又一次的亚洲经济奇迹。

问题是价格不能无限期地错误下去。

古典经济学家们一直致力于通过市场找到正确的价格水平。

只有这样,市场才能向潜在投资者发出正确的信号,指引其资金的流向。

一旦价格指标被扭曲,那么正确投资方向将不复存在。

操纵价格的亚洲模式必然会导致资源浪费和产能过剩。

有补贴的公司不必像没有补贴的公司那样精打细算,这会导致他们做出错误的投资决定,比如建造不必要或是不实用的工厂和建筑物。

最终,贷款变成坏账,银行破产倒闭。

这正是在日本和韩国所发生的事情。

尽管这两国的危机最终以不同的方式暴露出来日本是资产泡沫破裂,韩国则受到了外部冲击但两国经济崩溃的原因是相同的:孱弱的银行、负债累累的企业以及不明智的投资。

危机已渐成雏形
中国也正沉湎于日本和韩国的这种发展模式中,而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国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接近50%,即便是以亚洲标准来衡量,这也太高了。

对于这种高额的固定资产投资,其支持者通常解释为,作为一个庞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亟须其所正在建设的楼宇和公路。

我完全同意这种说法。

但问题不在于中国是否需要更多的投资,而在于中国是否获得了正确的投资。

事实是,在某些领域,如钢铁和太阳能电池板,这些企业挥霍着通常是从银行借来的钱,疯狂地建设了过多的工厂。

此外,中国斥资建设了大量的高速铁路,而其高票价却让大多数国人无法负担得起。

与此相比,中国的很多主要城市仍没有地铁。

大量错误投资的另一个去向就是房地产行业。

理论上来说,房地产开发是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的必经之路,但这也要看中国开发的是什么类型的房地产。

在普通商品房依然紧缺的情况下,无度开发豪华住宅显然是过度开发。

而在我北京的公寓的两边,有三个大型商场,但每日进出的顾客却寥寥无几。

更糟的是,中国的大部分投资都依赖于负债。

尽管这种状况尚未对中国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但很多分析者担心银行最终会面临不良贷款增加的问题。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一次危机已渐成雏形:过多的错误投资,包括由贷款和政府官员推动的庞大的房地产热潮。

听起来熟悉吗?危机,当然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中国领导人不采取行动,重新定位经济方向的话。

无法违背的基本规律
当我向中国观察家们阐述这一系列观点时,通常会遭致批评我被告知,北京的执政者们早已解决了这些问题。

的确,在近年来如此瞬息万变的经济浪潮之中,中国的决策者们表现得相当出色。

但是,任何股票投资者都非常清楚,过去的业绩并不能保证未来的业绩。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西方分析家也认为日本的官员们近乎超人。

但现在因循守旧的日本官僚主义已被视为其经济复苏的主要障碍之一。

今天,中国也正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执政者们相信经济可以由人来操纵。

而古典经济学的工具矫正价格则是次要的。

既然银行唯“你”是从,还何必要用那些抽象的措施,比如说利率来引导经济呢?
正是这种态度毁掉了日本的经济奇迹,而且我看到的中国也正走向同样的命运。

日本无法逃脱基本的数学规律。

因此无论其决策者是何等有力,中国也不可能违背数学规律。

如果非要给这场危机预测一个时间的话,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历史。

日本和韩国都是在启动亚洲发展模式的35个年头后遭遇的危机日本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1989年,韩国是从1962年开始到1997年。

这样算来,中国的危机大约在2014~2015年左右。

我无意于预测某个准确的日期。

我想说的是,危机迫在眉睫,要解决经济弊病,中国须快马加鞭了。

(作者迈克尔舒曼(Michael Schuman)文章选自美国《时代》周刊风见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