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了谁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八大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代表了党和政府对教育的殷切期望,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热切期盼。
教育要使人民满意,就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做到教育发展为了人民、教育发展依靠人民、教育成果人民共享。
学校是否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看其教育目的观“为了谁”,即教育活动是否以学生的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看其教育动力观“依靠谁”,即建设发展是否以教师的劳动和创造为立足点和根基;看其教育自觉观“我是谁”,即学校的价值取向是否符合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教育行为是否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为了学生的成长是破解一切教育问题的关键之匙教育发展为了人民,根本的是为了学生的成长。
为了学生的成长,是学生、家长、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心愿。
既然大家对待教育的根本态度是一致的,我们就可以本着协商的精神,一起来探讨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教育方式,在诸多绝对性的意见中达成相对性的一致,以此作为指导学校教育发展的思想基点。
如果学校提供的教育能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生积极、正向的转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家长感知到学生的成长,教育距离让人民满意的目标就不远了。
从学生的成长出发,提供让公众满意的教育服务,是教育者应为之努力的方向。
为了学生的成长,就要保障学生的学习权利,尊重学生的学习选择。
长期以来,大人总是习惯于以成人的视角去审视孩子的世界,总以为他们“什么也不知道”,总想去替他们做主,使之成为大人思想的复制品和应声虫。
殊不知,孩子也是人,有一定的自我认知和思维能力,在某些方面的认识水平甚至胜过成人。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有天赋的学习权利,有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接受什么样教育决定的自由。
在教育中,孩子的想法是最不该忽视的,学生的选择是最应该尊重的,一切有效的教育皆从这里开始。
为了学生的成长,就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计学校的教育活动。
很多德育活动,之所以成效不显著,一是形式化,学生在无意之中充当了为大人表演的道具。
袁贵仁:我的中国教育梦

袁贵仁:我的中国教育梦作者:柯进张婷高靓来源:《云南教育·视界(综合)》2013年第03期每年的全国两会,教育部部长都会惦记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协教育界别的委员们;惦记着这一年,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教育界别委员们从基层带来了哪些民意,惦记着那些古道热肠的委员带来了什么样的提案和建议。
于是,每年的这个时候,政协教育界别的联组会议上,总会出现教育部长真诚地向委员们虚心求教的身影。
今年也不例外。
按照日程安排,3月7日的联组会议上午9时开始。
但是,不到8时40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早早赶到位于北京会议中心的教育界别委员驻地。
在2个小时的委员发言中,袁贵仁时而陷入沉思,时而伏案不断变换3支红、黑两色的铅笔和签字笔,在随身携带的记录本上写写画画。
委员谈到问题的关键处,袁贵仁就会拿起红色铅笔画出重点标记。
义务教育能不能延长?2020年以前不会延长近几年,每年的两会上总有代表委员提出将义务教育延长的建议,有的建议义务教育前移至幼儿园阶段,有的建议将高中阶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
“九年义务教育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袁贵仁对此两次重申,“去年年底,我们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现在,许多委员都提到这件事,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后做什么?我可以说,我们国家的义务教育在2020年以前不会延长。
”袁贵仁坦陈:“现在每个孩子都可以上学了,但我们的普及教育还是低水平的。
”择校收费问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校安全、农村学校的布局……袁贵仁直面代表委员和社会公众关切的问题,逐一分析,并指出,“这些都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写入对下一届政府的工作建议。
袁贵仁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解决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乡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的生活补助问题,中央的工作要点,包括着力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水平,这些都事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
第三课为了谁读书笔记摘抄

第三课为了谁读书笔记摘抄
在阅读《为了谁读书》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书中的观点
和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这本书不仅让我思考了教育的本质,还促
使我反思了个人的学习动机和目标。
以下是我从书中摘抄的一些读书
笔记,它们对我影响深远。
首先,作者在书中提到,读书不应该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获取文凭,而应该是为了个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
这一点让我意识到,学习是一
个终身的过程,它不仅仅是在学校里完成的任务,更是我们不断探索
世界、提升自我的方式。
其次,书中强调了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服务社会,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这让我认识到,我们所学的知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个人利益,而
应该用来帮助他人,推动社会的进步。
此外,作者还提到了读书的另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为了培养批判性
思维。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学会批
判性地分析和思考问题,对于我们做出明智的决策至关重要。
书中还提到了读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理论知识和实
践经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理
解并掌握这些知识。
最后,作者鼓励我们读书时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不要盲目跟从他人。
这一点让我明白,独立思考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
能够帮助我们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判断。
通过阅读《为了谁读书》,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
我
将把书中的这些理念应用到我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理,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谁培养人教育发言稿

为谁培养人教育发言稿尊敬的领导、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XXX学校的XXX,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思考和观点。
我要讲的话题是“为谁培养人”。
人的成长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涉及到众多因素和参与者。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但是,教育的目的与方向是什么?为了谁培养人?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探讨教育的目的与方向。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教育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人是社会的一员,一个人的发展必然涉及到个人素质、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提升。
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才智、情感、体质、审美、伦理等多方面的发展,使学生在思维、情感、身体、德性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
其次,教育的方向应当是个性化发展。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特点和需求都是不同的。
因此,教育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每一个人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使他们在不同方面都能够得到满足和发展。
接下来,我们来思考为谁培养人。
人的成长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涉及到众多因素和参与者。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为谁培养人呢?首先,教育是为个体培养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他们都希望能够得到尊重和发展。
教育应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使他们在思维、情感、身体、德性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只有关注个体的差异和个性化的需求,才能够真正为他们培养人。
其次,教育也是为社会培养人。
人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都与社会密切相关。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因此,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具备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的能力和素质。
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具备责任感、创造力、合作精神、公民素质等能力,使他们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教育为谁发言稿

教育为谁发言稿敬爱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为大家讲述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我认为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孩子、每一个青少年和每一个成年人而存在的。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的传授,更是为了培养一个完整的人、一个积极的社会成员。
首先,我想谈谈教育为孩子们而发言。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和教育至关重要。
教育对于孩子们来说,不仅仅是在学校里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品格、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知识和培养品格的地方,老师们是孩子们的引路人,需要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榜样。
社会则是孩子们学习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对于青少年来说,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信、合作、创新等能力。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面临着自我认知、社交和人生规划等重要问题。
如何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所在。
我们需要给予青少年正确的引导和关爱,让他们在学习中成长,在挫折中坚强,在成功中感恩,在失败中积极面对,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对于成年人来说,教育同样是一种动力。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里获取的知识,更是在人生的点点滴滴中积累的智慧和经验。
成年人应该以身作则,传播正能量,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在家庭中,我们需要做一个好父母、好丈夫、好妻子,传承自己的家庭美德,培养下一代。
在社会中,我们需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做贡献。
教育是为了谁而存在?我想,教育是为了每一个人而存在。
安全为了谁教育培训

6
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地域触电事故各不相同。
触电事 故规律
安全须知——电
1、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拉闸断电、切断电源线、用绝缘物品脱离电源。2、脱离高压电源的方法拉闸停电、短路法。 3、脱离跨步电压的方法。4、断开电源,穿绝缘靴或单脚着地跳到触电者身边,紧靠触电者头或脚把他拖成 躺在等电位地面上,即可就地静养或进行抢救。
用手套,以防高速运转的部件绞缠手套而把手带入机械,造成伤害。
在机床主轴上装卸卡盘时,应在停机后进行,不可用电动机的力量切下 卡盘。
车削形状不规则的工件时,应装平衡块,并试转平衡后再切削。
4
5
6
刀具装夹要牢靠,刀头伸出部分不要超出刀体高度的1、5倍,垫片的形状、 尺寸应与刀体形状、尺寸相一致,垫片应尽可能的少而平。
安全
安全好 收入高
出了事故,自己受伤还要受处罚。一般工伤事故主要责任者解除劳动合同;或改签一年期的劳动合同,并处罚3000元;处罚次要责任者1000元~1500元。失去公司评先评优的资格。不出事故名利双收。
1、海因里希安全法则
海因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遗传因素
人的缺陷
不安全行为状态
事故
伤亡
安全生产理念
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的基础上,博德提出了反映现代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 博德认为,尽管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事故的产生是由于个人的原因:缺乏知识、技能,工作态度不端正,身体和精神方面的问题等。而其根本原因是管理失误:对人的管理和对物的管理。
安全须知——电
急救——心肺复苏法
胸外按压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同时进行时,其节奏为: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 次后吹气2次,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压5次后由另一人吹气一次,反复进行。54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第一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抓好“四风”和开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我的群众观“大讨论等活动。
教育局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三讲”活动,即:讲师德、讲责任、讲奉献。
综合上述内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一、把反对“四风”与定位学校办学目标、营造育人环境结合起来。
“四风”即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糜之风。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首先,学校教育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人的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代新人,具体来说:学校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跟风失本、不能有始无终、不能脱离学生本能、不能丢掉优秀传统、不能鼓励奢华攀比。
这是我们教师基本的责任和使命。
其次,学校教育根本还在于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学校教育是关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的育人过程,学校既要从理念上关注、珍视每个个体生命的价值向度和精神特征,也要尊重和呵护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激情,其使命是: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以人性为出发点,将关怀意识渗透于教育过程中,突出人的价值主体地位,实施人性化的教育,培养具有完美人性的人。
高中生的生命成长已初步步入思考和励炼阶段,强化对生命成长的思考深度,定位好自己人生的幸福追求,引领他们正确评价自己,寻求努力的方向和途径,是高中教育的首要问题,关怀和发展的教育观点,是真正追求成功教育的绿色教育观。
而“四风”的影响是对我们教育过程和目标的腐蚀和根基的冲击,所以,中央提出反对“四风”不仅转变工作作风,而且起到了净化社会环境、净化教育环境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二、把“三讲”(即讲师德、讲责任、讲奉献)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效率性。
教育的本质就是“爱与责任”的体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的教育是不完整,如家庭教育),没有责任就没有可持续的教育(培养有责任对社会有用的人)。
为了谁 依靠谁 我是谁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我的群众观党章规定:“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一、“为了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让群众成为我们党的根基我们党的根本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
我们党要求党员干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最根本利益,过上美好幸福日子,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
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根本点,也是新时期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根本要求。
一切为了人民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法宝,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的基本保证。
但是如何做到“一切为了群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而如何“为”才是关键。
是蜻蜓点水,还是全心全意;是把群众挂在嘴边,还是把群众放在心里;是喊破嗓子为群众,还是甩开膀子为群众?其结果自然大相径庭。
如果是蜻蜓点水,光把群众挂在嘴边而非心里,光喊破嗓子为群众,而对群众疾苦漠然视之,淡然处之,那就不可能把与群众的关系搞成鱼水关系,血肉联系,而是搞成蛙水关系,油水关系,甚至水火关系。
只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办实事,把群众装在心里,为了群众利益出发,甩开膀子干,干成事、干好事,并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不断丰富服务群众的思想内涵。
用心服务群众,用情服务群众,用智服务群众,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不断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与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为了谁?
身为教育人,我常常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教育,到底为了谁?
当教育力行课改,深化素质教育的时候,家长质疑了,社会争议了,就连个别学校和教师也变得迟疑了,一旦与惯行的做法“撞车”,受抱怨的往往是“改革”。
如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学生能力不一,学生做得快,家长埋怨作业少;学生作业用时长,干脆打“热线”:都素质教育了,作业咋还这般多!考试咋还不让学生知道分数与名次,给个等级啥用?高考就看升学率,学校再有特色与品位,考不住几个名牌大学的学生就不行……如此种种,惊喜于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又感慨于社会对教育的曲解,难道教来教去就为那个“分”,那个“名校”?
对素质教育,胡锦涛总书记给出了这样的定位: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从这一本质出发,教育当然是为了人,为了育人成人。
人应当是德智体等全面、健康发展的人,促其基础加特长发展。
这个基础就是适应社会发展必备的思想道德素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长就是因人而异,育人之长。
也就是说全面与特长并不矛盾,关建是我们把其中的智育看得过重,绝对化了,分数与升学的观念依然占据着社会人的“神经”。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惯偷之子,求父于道业。
一日,惯偷引儿子去偷一大户,知物藏于卧室,探知家人在客厅吃饭,挖洞进卧室。
惯偷打开室内橱柜,却将儿子反手锁在柜子里,并大喊捉贼,自己从原路逃走。
儿子急了,想办法学老鼠叫,等有人打开柜子,夺路而逃。
家人急追,逃至一湖边,他急中生智,将一石块扔到水中,让人误以为跳湖了。
儿子逃脱后回家,惯偷评价说道业已成。
故事的褒贬暂且不论,但惯偷教育的理念、方法却让人敬畏,发人深思。
社会人要学会换位思考,教育怎么办、怎样培养社会有用之人,用这样的心态走近教育、支持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家长应确立“成人”观,切不可把成绩看得如“金子”般贵重,行行出状元,条条大道通罗马,有德有为才是正道;教育工作者,应从引领服务师生成长出发,提供必要的理念、思想与方式方法上的支撑,带头实践的行动;教师要智慧地解放学生、锻炼学生,真正让课堂成为学习场、思维场、教练场、展示场。
如故事中的惯偷一般,让学生自己去学、去讲、去练,教师做好必要的指导、评价与准备。
关注教育并不等于理解教育。
愿每个社会人用平和、理性的心态,回归教育的本原,思考教育的真义:教育为了一切受着教育、受过教育和从事着教育的人,也就是为了我们自己。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用正确的思想与务实的行动推动教育改革向着自然、生态、科学化的轨道前进,再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