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左,感恩在右》主题班会教案
“爱在左感恩在右”活动主题班会教案

“爱在左,感恩在右”活动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爱的内涵,学会关爱他人,珍惜身边的人。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 增强班级凝聚力,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
二、活动主题:爱在左,感恩在右三、活动时间:1课时(45分钟)四、活动地点:班级教室五、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引导学生感受爱的力量。
2. 讲述爱的故事:教师讲述一个关于爱的感人故事,如“最美司机”、“最美护士”等,让学生深刻理解爱的内涵。
3. 分享感恩心得: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心中感恩的人和事,让学生体会到身边人的关爱,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
4. 观看感恩视频:播放一部关于感恩的短视频,如《感恩的心》,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思考感恩的重要性。
5. 讨论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回报他人,以及如何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6. 行动计划:教师鼓励学生制定一个感恩行动计划,如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为同学提供帮助等,让学生将感恩之情付诸行动。
7. 总结与颁奖: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爱的力量和感恩的重要性,并为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感恩小明星”证书,以示鼓励。
8. 课后延伸:9. 活动效果评估:通过课后收集学生的感悟文章、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等方式,评估本次活动的效果。
10. 教学反思:教师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六、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感人的故事、视频等相关素材。
2. 准备“感恩小明星”证书若干。
3. 准备课后延伸作业的题目。
七、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参与,积极参与讨论与反思。
2. 教师在活动中要注重情感引导,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爱的力量和感恩的重要性。
3. 活动结束后,及时对学生的感悟文章进行反馈,鼓励他们继续践行感恩。
八、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发言、分享心得等。
“爱在左感恩在右”活动主题班会教案

爱在左感恩在右活动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背景班会主题:“爱在左感恩在右”旨在让学生认识到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关爱与付出,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
通过活动,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关爱与付出。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
3.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三、活动时间40分钟四、活动对象初中学生五、活动过程1. 开场导入(5分钟)主持人简要介绍班会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关爱与付出,以及自己是否学会感恩。
2. 观看视频(5分钟)观看一部关于感恩的短视频,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
3. 分享故事(10分钟)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感人故事,让大家了解到身边的人是如何关爱自己的。
4. 互动环节(5分钟)开展“感恩有你”互动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到感恩的快乐。
5. 总结发言(5分钟)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感恩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爱他人,珍惜友谊。
6. 布置作业(5分钟)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感恩的感悟,可以是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关爱,也可以是自己的感恩之心。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于感恩的认识和体会。
2.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感恩的理解和感悟。
3. 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变化,看是否学会了关爱他人,珍惜友谊。
八、教学资源1. 感恩短视频2. 互动游戏素材3. 作业模板九、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感恩,关爱他人。
十、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观看视频、分享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
2. 互动教学法:通过开展互动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感恩。
3. 情感教学法:通过总结发言,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
十一、教学准备1. 准备感恩短视频。
2. 准备互动游戏素材。
3. 准备作业模板。
“爱在左感恩在右”活动主题班会教案

“爱在左,感恩在右”活动主题班会教案第一章:活动主题与目标一、活动主题:爱在左,感恩在右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爱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
2. 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
第二章:活动准备三、活动时间:1课时四、活动地点:班级教室五、活动准备:1. 准备相关视频或故事素材。
2. 准备卡片、彩笔等绘画工具。
3. 准备背景音乐。
第三章:活动过程六、活动导入(5分钟)1. 老师简要介绍活动主题和目的。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爱”和“感恩”的理解。
七、活动主体(15分钟)1. 分组讨论:如何关爱他人,举例说明。
2. 每组分享讨论成果,大家一起讨论总结。
八、活动互动(10分钟)1. 绘画环节:学生用彩笔在卡片上绘制自己对“爱”和“感恩”的理解。
2. 分享环节:学生依次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
第四章:活动总结与反思九、活动总结(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活动过程,总结“爱”和“感恩”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十、活动反思(5分钟)1. 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和“感恩”。
2. 老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他人,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第五章:活动延伸十一、活动延伸(课后)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需要关爱的人群,如老年人、留守儿童等。
2. 学生制定关爱计划,并在课后实际行动中践行。
3. 老师收集学生行动的素材,并在下一节班会课上进行分享和表扬。
第六章:活动实施步骤十二、第一步:活动准备(课前)1. 老师提前准备活动所需的素材和工具。
2.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部分活动内容。
十三、第二步:活动导入(课堂)1. 老师简要介绍活动主题和目的。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爱”和“感恩”的理解。
十四、第三步:活动主体(课堂)1. 分组讨论:如何关爱他人,举例说明。
2. 每组分享讨论成果,大家一起讨论总结。
十五、第四步:活动互动(课堂)1. 绘画环节:学生用彩笔在卡片上绘制自己对“爱”和“感恩”的理解。
《爱在左,感恩在右》主题班会教案

《爱在左,感恩在右》主题班会教案《爱在左,感恩在右》主题班会教案1邀请函:“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让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感觉苦楚,有泪可落,却不是凄切……”渐渐长大的我们,对爱情有憧憬,必然也有疑心。
什么是恋情?什么是爱情?如何处理好我们大学生的情感世界?……我们热心邀请您走进六系08级会计(2)班主题班会的现场,一起敞开心扉,打开心结,讲述你我不为人知的情感故事,存心去数那散落一地的幸福!班会地点:学院2103教室班会光阴:12月4日19:00六系10级会计(2)班班委会二○一0年十一月“爱在左,情在右”——六系10级会计(2)班主题班会策划书陈沛然执笔一、思想滥觞如今,早恋已不在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并且在青少年群体中恋爱已越来越显低龄化的趋势,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完成规定学业的同时,情感生活已成为许多人大学生活的一个首要部分,随之而来的情绪问题也日益成为许多人不得不去面对和解决的棘手问题。
联合我本人高中三年在校从事心理咨询和初、高中以来所浏览的相关切理学书籍以及遇到的许多相关案例,想借这个主题班会的时机与大家一起交换,与大家共同分享阳光,分担风雨。
二、前期筹办1.班长发起,班委会讨论主题班会策划案,陈沛然执笔批写策划书;2.陈沛然拟写主题班会邀请涵;3.秦洁绘制鼓吹海报;4.卜晶晶、陈沛然制作主题班会演示稿;5.许哲、陆蓓负责购置筹办相关物品;6.全班同学在班委带领下积极筹办。
三、流程布置●为了使主题班会更贴近同学,更具现场感和真实感,因此在这里只给出主题班会的'预设问题和预得目标,班会主持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量调剂。
A.引子冰心有句小诗这样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让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感觉苦楚,有泪可落,却不是凄切……”分组讨论,先说出你对这句诗的初始了解。
B.讲述你曾经的一段情绪过程。
分组讨论:1.这是一段什么样的情绪?这是爱吗?什么是爱情?2.如果情绪分裂了是什么原因,你想过吗?之后你是怎么做的?给出一段文字(闭目倾听)3.进入大学,告别了高中校园,你如何处理你曾经的那段情绪?给出一段文字(闭目倾听)目标:1.爱有很多种,不必然每一种爱都需要苛求效果。
班会方案《爱在左感恩在右》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案简介班会主题:《爱在左感恩在右》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爱的内涵,认识到爱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班级凝聚力。
教学内容:1. 爱的方式和表达2. 感恩的对象和方式3. 亲社会行为4. 班级凝聚力5. 实践活动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引导学生感受爱的力量。
2. 讲解爱的方式和表达:教师通过举例说明爱的方式,如关爱他人、关心集体等,并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爱。
3. 讲解感恩的对象和方式:教师讲述感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4. 讲解亲社会行为:教师讲解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如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并引导学生学会实践。
5. 讲解班级凝聚力:教师阐述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为班级增光添彩。
6.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爱、感恩和亲社会行为,并提出具体行动方案。
7. 分享感悟: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感悟爱的力量。
8.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班会的要点,强调爱、感恩和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9. 布置作业:10. 结束:教师宣布班会结束,学生齐唱歌曲《感恩的心》。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3. 学生对亲社会行为的掌握和践行情况的改进。
4. 班级凝聚力的提升,学生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
四、教学资源1. 歌曲《爱的奉献》2. 歌曲《感恩的心》3. 教学PPT4. 分组讨论所需资料五、教学建议1. 教师在讲解爱的方式和表达时,要注意举例生动、贴近生活,引导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2. 在讲解感恩的对象和方式时,教师要注重情感渲染,让学生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
3. 在讲解亲社会行为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提出具体可行的行动方案。
4. 实践活动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讨论进程,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5. 总结环节,教师要简洁明了地概括本次班会的要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小学《爱在左,感恩在右》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爱在左,感恩在右》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爱的含义,学会关爱他人,珍惜身边的人。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爱的力量,学会关爱他人。
2. 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回报社会。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爱的含义,并将爱心付诸实践。
2. 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感恩的点滴,激发感恩之情。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故事、案例等教学素材。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PPT等。
3. 准备课堂活动所需道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有关爱的故事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爱的含义,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3. 案例分享:分享一些感恩的案例,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生活中感恩的经历,分享感悟。
5. 情感体验: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情感体验活动,如手工制作、写信等,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6. 总结提升:总结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将感恩之心付诸实践,回报社会。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感恩的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感受、去回报。
8.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爱的故事分享目的:通过故事引导学生体验爱的力量,学会关爱他人。
方式:教师讲述或学生分享关于爱的真实故事。
过程:教师讲述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学生倾听并分享感受。
2. 活动二:感恩卡片制作目的: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学会回报他人。
方式:学生动手制作感恩卡片,写下想感谢的人和原因。
过程:教师提供卡片材料,学生制作卡片,并在卡片上写下感恩的话语。
七、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情感体验和感恩行动。
3.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促进学生的成长。
爱在左,感恩在右主题班会教案

爱在左,感恩在右主题班会教案第一章:理解爱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爱的定义和内涵,认识到爱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爱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理解爱的本质和特点。
爱的表现:让学生举例说明爱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如家庭、朋友、老师等。
爱的作用:让学生探讨爱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爱的理解和经历,促进彼此的交流和理解。
分享:邀请一些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爱,以及爱对自己的影响。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通过讨论和分享,总结爱的定义和作用。
第二章:感恩的意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学会在生活中表达感恩。
2.2 教学内容:感恩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含义和意义。
感恩的对象:让学生思考并对身边的人表达感恩,如家人、朋友、老师等。
2.3 教学活动: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感恩的理解和经历,促进彼此的交流和理解。
分享:邀请一些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感恩之情,以及感恩对自己的影响。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通过讨论和分享,总结感恩的定义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培养感恩心态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培养感恩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3.2 教学内容:感恩心态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感恩心态对个人成长和幸福的影响。
培养感恩心态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思考、表达和行动来培养感恩心态。
感恩心态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将感恩心态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面对困难、与人为善等。
3.3 教学活动: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培养感恩心态的方法和经验,促进彼此的交流和借鉴。
分享:邀请一些学生分享自己通过培养感恩心态所获得的成长和改变。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通过讨论和分享,总结培养感恩心态的方法和应用。
第四章:感恩行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将感恩心态付诸行动,关心他人,回馈社会。
4.2 教学内容:感恩行动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感恩行动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影响。
感恩行动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感恩,如帮助他人、回馈社会等。
班会方案《爱在左感恩在右》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案简介班会主题:《爱在左,感恩在右》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爱的内涵,认识到爱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内容:1. 爱的重要性2. 感恩的意义3.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爱和感恩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班会主题《爱在左,感恩在右》。
2. 提问:你们认为爱的重要性是什么?你们曾经感恩过吗?二、爱的内涵(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爱的内涵,引导学生理解爱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爱的故事,感受爱的力量。
三、感恩的意义(5分钟)1. 教师讲解感恩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学生谈论自己曾经感恩的经历,分享感恩的心情。
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爱和感恩(10分钟)1. 教师提出建议,引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爱和感恩。
2. 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班会的要点,强调爱和感恩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爱和感恩,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爱和感恩的认识。
2. 课后收集学生的反思日记,评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爱和感恩的情况。
二、教学设计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分享法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强课堂互动。
2. 教学资源:PPT、纸张、笔。
3. 教学环节:导入、讲解、分享、讨论、总结。
4. 教学策略:以情入境,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2.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反思日记,了解他们对爱和感恩的认识及实践情况。
3.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在班级内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四、教学拓展1. 开展爱的主题活动,如爱心志愿者、关爱弱势群体等,让学生将爱付诸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在左,感恩在右》主题班会教案
一、主题背景
今天,面对教育,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有一个鲜明的意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这个意识,我们付出再付出,诚然,我们不奢求回报,但是,我们应该让孩子能够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学会感谢这个世界、感谢这个社会、感谢身边的人——学会感恩.因为,只有感恩的人才能更好地认识生活,才能学会珍惜拥有,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同时,学会感恩才能学会爱,这是德育的根本.
二、主题目的
教育目标:让学生学会感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和难点:通过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启发学生感悟,让学生学会感恩.对象特点:作为新世纪的学生,生活条件普遍比较优越,不懂珍惜,不懂感恩,认为父母和老师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而且处于困境容易怨天尤人.
三、活动准备
(一)教师准备
1.制定活动计划.
2.准备活动过程所需的音乐和其他材料.
3.设计一份相关的问卷调查.
4.邀请家长代表出席.
(二)学生准备
1.确定男女主持人人选.
2.确定小品剧本创作、表演和故事讲述人选.
3.确定问卷调查负责人人选.
4.学生分为6组,各组选出一个组长.
5.在班会课前一天,思考以下两个问题并准备发言.
(1)在过去的日子里,是谁陪伴我成长?
(2)其中,我最感谢的三个人是谁?为什么?
四、活动过程:
1.男女主持人:敬爱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家长、同学们,下午好.感谢大家的光临和参与.今天我们的班会主题是《爱在左,感恩在右》.目的是让我们学会感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男:在过去的日子里,是谁陪伴我们成长?
女:有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还有其他的亲朋好友,甚至一些陌生人.男:请各个小组分别派一个代表来说说:在成长过程中,自己最感谢的三个人是谁?
学生代表谈……
3.女:刚才六位同学和我们分享了他们感谢的人.那么,在平时的生活这我们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谢的呢?下面让我们如实填写一份调查问卷.
问卷内容:以下问题,肯定则在()打√,否定则在()打×.(问卷调查负责人回收问卷,并当场统计结果)
(1)你记得父母的生日吗()
(2)你知道父母最喜欢的食物吗()
(3)你知道父母的理想吗()
(4)当父母身体不适之时,你会真切地询问吗()
(5)你的父母文化层次低或社会地位低,你会看不起他们吗()
4.男:在统计调查问卷结果的同时,让我们一起欣赏小品《停电10分钟》.停电10分钟
父母的爱一直在我们身边,而我们是怎样回报父母的呢?下面让我们看看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
(1)()%不记得父母的生日.
(2)()%不知道父母最喜欢的食物.
(3)()%不知道父母的理想.
(4)()%当父母身体不适之时,不会真切地询问.
(5)()%因父母文化层次低或社会地位低,而看不起父母.
6.听故事(由一学生讲述)
男:下面一个环节是:听故事,并思考问题,然后分小组讨论,再派代表陈述观点.
7.“心底有棵许愿树”
女:每个同学的心底都有棵许愿树,接下来让我们写下:
(1)你最跟父母说的一句话.
(2)你最想为父母做的一件事.
(3)父母的3个心愿.
8.请家长谈谈自己的心愿
9.请班主任总结:
(1)背景音乐《感恩的心》,让学生的感情在歌声中升华.
(2)班主任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