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汇总

计算机网络技术
复习提纲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 1. 2. 3. 4. 5. 6. 7. 学习目标: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理解数据通信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理解网卡的作用 掌握IP地址,子网掩码,域名 理解OSI参考模型,TCP/IP协议 掌握TCP/IP的配置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传输介质
• 学习目标: 1.有哪几种网络传输介质? 2.每种介质有什么特点?它们使用的场合?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传输介质
• 学习目标: 1.有哪几种网络传输介质? 2.每种介质有什么特点?它们使用的场合?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传输介质
• 1. 2. 3. 学习目标: 有哪几种网络传输介质? 每种介质有什么特点?它们使用的场合? 掌握双绞线的使用
第5章 网页浏览
• 1. 2. 3. 学习目标: 掌握IIS架设网站 掌握Apache架设网站 掌握信息搜索的技巧
第6章 电子邮件
• 学习目标: 1. 理解电子邮件的收发过程 2. 了解Outlook Express配置和收发邮件操作
第7章 文件传输
学习目标: • 理解FTP工作原理 • 掌握FTP服务器的架设 • 掌握FTP客户端工具的使用 • 了解点对点传输
第8章 网络交流
• 1. 2. 3. 4. 5. 6. 学习目标: 了解 BBS 了解Web聊天 了解网络论坛 了解网络博客 了解即时通信 掌握NetMeeting的使用
第9章 网络管理
• 1. 2. 3. 学习目标: 理解排除网络故障的常用命令 理解网络管理的内容 熟悉常 网络互联设备
学习目标: • 了解转换器和连接器 • 理解集线器工作原理 • 理解交换机工作原理 • 了解网桥工作原理 • 掌握路由器工作原理 • 理解网关工作原理
网络技术基础复习要点概论

第一章1.电话交换网进行数据通信有两个主要缺点:●通信线路资源的利用率低。
●电路交换的方式不够灵活。
2.分组交换网采用的是存储转发技术。
3.1974年,IBM公司提出了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
这个网络体系结构标准是按照分层的方法制定的。
4.为了使世界上具有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能够互连,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3年提出了著名的国际标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简称OSI。
5.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分布式处理6. 公共电话交换网(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PSTN)X.25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Digital Data Network,DDN)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ISDN)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网光以太网技术等7.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8.早期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结构: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第二章1.数据通信的任务是传输二进制代码的比特序列,而不需要解释代码所表示的内容。
2.ASCII码采用7位二进制比特编码,可以表示128个字符;3.字符分为图形字符与控制字符两类。
4.与文本、图形信息传输相比较,语音、图像信息传输要求数据通信系统具有高速率与低延时的特性;5.传输介质主要类型: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缆,无线与卫星通信信道6.移动通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无线通信微波通信蜂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7.数据编码方式分为两种:模拟数据编码和数字数据编码。
模拟数据编码:❒振幅键控ASK❒移频键控FSK❒移相键控PSK数字数据编码:❒非归零码NRZ❒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8.脉冲编码调制(PCM, Pulse Code Modulation)是模拟数据数字化的主要方法。
网络技术复习提纲

第一章1. OSI7层网络参考模型、TCP/IP体系结构4层模型的对应关系;2. 直通线的线序排列;3. IP地址(32位二进制点分十进制)、MAC地址(48bit二进制数字)4. 下列缩写的意思WLAN(无线局域网)、LAN(局域网)、VLAN(虚拟局域网)、WAN(广域网)5. 各种网络设备工作在哪一层?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交换机、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第二章、第三章1. 局域网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形、网状等网络拓扑结构)2. IEEE802协议CSMA/CD3. 网桥、交换机的工作过程,课本P63第四章1. 交换机的配置方法;2. 交换机的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各种特定配置模式的逐层深入;3. 虚拟局域网VLAN的概念;第五章(重点)1. 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意义和作用;2. IP协议的工作原理;IP协议的工作过程;IP路由表的作用;3. IP子网划分方法;4. ARP协议的作用;5. 路由器的工作流程;第六章(重点)1. 传输层作用2. TCP协议的工作过程:三次握手建立连接;三次握手释放连接;3. TCP的特点:面向连接的通信协议;可以保证可靠的数据传输;TCP有流量控制和差错管理的处理方法;4. 常见服务的TCP和UDP端口。
比如ftp的端口、telnet的端口、dns的端口号第七章1. 常见的网络操作系统有哪些?2. windows 8 是最新的windows网络管理系统;linux系统是免费的、开源的网络操作系统;第八章1. 应用层的作用和所处的网络模型层次(最高层);2. 理解客服服务器模型的工作原理;3. DNS的作用和工作原理4. http的作用5. ftp、smtp、pop3等协议的作用;第九章、第十章1. 无线网络的传输控制协议IEEE802.11a/b/g2. adc_hoc和infrastructure两种模式的区别第十一章、第十二章1.三种网络接入技术的名称?分别是从那三种网络中接入因特网的?。
网络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网络技术基础复习资料第一章: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计算机网络分为硬件和软件,硬件又分为计算机通信接口、通信设备、通信线路。
2、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定义)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分布在不同地点功能独立(自治计算机)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有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停息交换方式和网络操作系统)从而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停息传递的系统。
3、资源共享是网络功能中最重要的,网络资源分为硬件、软件、数据。
其中数据共享是网络中最重要的共享。
4、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构成。
通信子网: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通信子网承担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交换、加工和变换等通信处理工作。
(即由通信处理机、通信设备、线路构成通信子网)资源子网:由提供资源的计算机和申请资源的终端构成。
5、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面向终端的单级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对计算机网际网阶段开放式网络化计算机网络。
6、网络拓扑结构:①星型:由一个根节点和若干个叶节点构成。
优点: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便于管理。
缺点:一旦中心节点出现故障就会造成全网瘫痪。
②树型:有且只有一个根节点。
是星型结构的发展。
③网状型:至少有一个以上的根结点,至少有一个节点有一个以上的父节点。
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路径可以有多条。
优点:若一条路径发生故障,信息数据可以径由其他到达目的地。
缺点:结构构造困难,维护困难。
(广域网只能使用网状网)❍.环型:只有一个父节点,也有且只有一个父节点.(即不存在根节点.也不存在叶节点) 优点:最大延迟时间确定.缺点:只有一个节点发生故障,网络通信就不能进行。
⏹.总线型:只有叶节点没有根节点优点: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易于扩展和可靠性较好。
缺点:每个站点数据的发出是“随机竞争型”最大等待时间不确定。
⑥无线型:通过无线电波,强微波。
7、网络的分类(1)网络按地理分布范围分类:局域网(LAN):为一个单位所拥有管理,分布范围较小可扩大到10公里内。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

● OSI 参考七层模型:每层的特点以及每层上的协议见书上P13 表1-1物理层:管理硬件连接以及处理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数据链路层:编码、寻址、传输信息网络层:确定传输路由以及处理消息的传递传输层:确保数据传递的准确性会话层:建立、维护和协调通信表示层:处理文本格式化和显示代码转换应用层:将信息从程序传递到程序● 每个层次上的协议,协议的作用。
1. 网络协议 IPv4:IPv4,是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IP)的第四版,也是第一个被广泛使用,构成现今互联网技术的基础的协议。
1981年 Jon Postel 在RFC791中定义了IP ,Ipv4可以运行在各种各样的底层网络上,比如端对端的串行数据链路(PPP 协议和SLIP 协议) ,卫星链路等等。
局域网中最常用的是以太网。
IPv6: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其中Internet Protocol 译为"互联网协议"。
IPv6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 协议(IPv4)的下一代IP 协议,号称可以为全世界的每一粒沙子编上一个网址 。
由于IPv4最大的问题在于网络地址资源有限,严重制约了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
IPv6的使用,不仅能解决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多种接入设备连入互联网的障碍 。
2. 传输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由IETF 的RFC 793定义。
在简化的计算机网络OSI 模型中,它完成第四层传输层所指定的功能,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应用 协议传输 协议 网络 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是同一层内另一个重要的传输协议。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复习资料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复习资料一、网络基础知识1.1 网络的定义与分类1.1.1 网络的定义1.1.2 网络的分类1.2 网络的拓扑结构1.2.1 点对点连接1.2.2 总线型拓扑结构1.2.3 星型拓扑结构1.2.4 环型拓扑结构1.2.5 网状型拓扑结构1.3 OSI参考模型1.3.1 OSI模型的概述1.3.2 OSI模型的七层结构1.4 TCP/IP协议族1.4.1 TCP/IP协议族的概述1.4.2 TCP/IP协议族的核心协议1.4.3 TCP/IP协议族的应用层协议二、物理层2.1 传输媒介2.1.1 有线传输媒介2.1.2 无线传输媒介2.2 信号与编码2.2.1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2.2.2 信号编码2.2.3 奈氏定理2.3 传输方式2.3.1 单工传输2.3.2 半双工传输2.3.3 全双工传输2.4 调制与解调2.4.1 调制的概念与分类2.4.2 解调的概念与分类2.5 码型与调制方式2.5.1 码型的基本概念2.5.2 常用码型2.5.3 调制方式的基本概念2.5.4 常用调制方式三、数据链路层3.1 数据链路层的作用3.2 透明传输与可靠传输3.3 帧与帧的封装3.4 点到点协议PPP3.5 局域网协议以太网3.5.1 以太网的拓扑结构3.5.2 以太网的MAC地址3.5.3 以太网的帧格式3.6 局域网交换技术3.6.1 集线器3.6.2 网桥3.6.3 交换机四、网络层4.1 网络层的功能4.2 IP协议4.2.1 IP地址的分类4.2.2 子网划分4.2.3 DHCP协议4.2.4 NAT协议4.3 路由选择4.3.1 静态路由4.3.2 动态路由4.4 ICMP协议4.4.1 ICMP的基本概念4.4.2 ICMP的报文格式4.4.3 ICMP的应用五、传输层5.1 传输层的功能5.2 TCP协议5.2.1 TCP的连接管理5.2.2 TCP的可靠传输5.3 UDP协议5.3.1 UDP的特点5.3.2 UDP的应用场景5.4 基于TCP的应用协议5.4.1 HTTP协议5.4.2 FTP协议5.4.3 SMTP协议六、应用层6.1 应用层的功能6.2 DNS系统6.2.1 域名系统的基本概念6.2.2 域名解析过程6.3 HTTP协议6.3.1 HTTP请求与响应的格式6.3.2 HTTP的状态码6.4 FTP协议6.4.1 FTP的工作模式6.4.2 FTP的命令与应答6.5 SMTP协议6.5.1 SMTP的工作原理6.5.2 SMTP的命令与应答附件:网络拓扑图示范附件:常用网络设备介绍附件:计算机网络技术案例分析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一、注释一2:法律名词二、注释二3:法律名词三、注释三。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及发展a.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b.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趋势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a. OSI参考模型b. TCP/IP模型c.应用层协议二、局域网技术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以太网(Ethernet)a.以太网的标准和类型b.以太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c.以太网的帧格式和传输机制3、令牌环网(Token Ring)a.令牌环网的原理和特点b.令牌环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c.令牌环网的帧格式和传输机制4、无线局域网(WLAN)a. WLAN的原理和标准b. WLAN的拓扑结构和传输机制c. WLAN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三、网络互联技术1、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和协议2、IP和子网掩码a. IP的分类和格式b.子网掩码的作用和应用c.私有IP和动态IP3、路由器和路由协议a.路由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b.路由协议的种类和特点c. RIP、OSPF和BGP等常用路由协议的应用和配置4、交换机和交换技术a.交换机的功能和工作原理b.交换技术的种类和应用场景c. VLAN、Trunking和Spanning Tree等技术的应用和配置四、 Internet技术及应用1、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WWW服务与HTTP协议3、DNS服务与域名解析4、FTP服务与文件传输5、E-mail服务与邮件传输6、Telnet服务与远程登录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提纲一、引言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管理和协调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运行。
它扮演着“桥梁”的角色,沟通了硬件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为用户提供了便利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是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管理资源、实现系统安全和高效运行的关键。
二、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1、基本概念:包括进程、线程、资源、系统调用等。
2、功能: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用户接口管理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网络概述1.网络的定义2.网络的分类1.局域网(LAN)2.城域网(MAN)3.广域网(WAN)3.重要的网络标准与协议1.TCP/IP协议族2.OSI参考模型3.HTTP协议4.DNS协议2.网络拓扑结构1.总线型拓扑2.星型拓扑3.环形拓扑4.树型拓扑5.网状拓扑3.网络设备与组成1.网络硬件设备1.网卡2.集线器3.交换机4.路由器5.网关6.防火墙2.网络软件组成1.网络操作系统2.网络协议3.应用程序二、物理层1.通信基础知识1.码元、信号与速率2.传输媒介1.双绞线2.同轴电缆3.光纤2.数据通信原理1.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2.数据传输的方式1.单工传输2.半双工传输3.全双工传输3.香农定理与数据压缩1.香农定理的定义与公式2.数据压缩的方法与算法 4.错误检测与纠正1.奇偶校验2.CRC3.海明码三、数据链路层1.数据链路层的作用与功能2.帧封装与解封装3.点对点协议(PPP)4.以太网协议1.MAC地质2.以太网帧结构3.以太网交换机5.局域网的划分与拓扑1.以太网技术2.令牌环技术3.Token Bus技术6.虚拟局域网(VLAN)1.VLAN的概念与作用2.VLAN的配置与管理四、网络层1.网络层的作用与功能2.网际协议(IP)1.IP地质的分类与表示方法2.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3.路由器与路由表1.路由器的工作原理2.路由表的建立与更新4.路由选择协议1.静态路由选择2.动态路由选择1.RIP协议2.OSPF协议3.BGP协议五、传输层1.传输层的作用与功能2.传输层协议1.TCP协议1.连接建立与断开2.可靠传输机制3.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2.UDP协议1.无连接传输2.非可靠传输六、应用层1.应用层协议1.HTTP协议2.FTP协议3.SMTP协议4.DNS协议2.网络安全与加密1.防火墙与网络安全2.数据加密与解密3.数字证书与SSL/TLS协议附件:相关案例分析、图表和实验结果等内容详见附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网络原理部份
3、网络标准化:为了实现不同厂家网络之间的互联。
三个模型:
(5)分层模型的工作机制:同层之间遵守相同的协议,也就是“协议是水平的”。
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也就是“服务是垂直的”。
(7)
应用层PDU 的单位为报文(message)、传输层TCP
协议的PDU 单位为段(
segment )
,UDP 协议的
PDU 单位为用户数据报、网络层的PDU 单位为包(packet )、数据链路层的PDU 单位为帧(Frame )、物理层的PDU 单位为比特或位。
4、TCP/IP 协议栈:TCP/IP 协议的总和。
OSI 模型TCP/IP
5、应用层的功能:提供应用程序间通信。
表示层:处理数据格式、数据加密等。
会话层:建立、维护和管理会话。
6、传输层功能: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对收到的报文进行差错检测。
端口是用来标志应用层的进程,更通俗一点来说,端口就应用程序的地址。
端口用一个 16 bit 端口号进行标志(0-65535)。
0-1023称为熟知端口(wellknown port ),http 的端口号80、telnet 的端口
号23、ftp的数据端口是20,控制端口是21,DNS是53 。
(1)TCP协议:为应用层提供可靠服务(这里要注意可靠服务和面向连接的区别)。
工作过程:建立连接(三次握手)、数据传输、断开连接(四次握手)。
TCP协议的状态变化见下图,TCP协议采用滑动窗口机制进行流量控制。
在windows系统中可以用netstat 命令查看TCP协议的端口号和状态。
(2)UDP协议:采用尽力交付的方式。
7、网络层功能:路由选择和数据转发。
(1)有类IP
A类:1.0.0.0 – 126.255.255.255 B类:128.0.0.0 – 191.255.255.255
C类:192.0.0.0 – 223.255.255.255 D类:224.0.0.0 – 239.255.255.255
E类:240.0.0.0 -255.255.255.255
私有地址:所谓私有地址就是属于非注册地址,专门为组织机构内部使用。
A类:10.0.0.0至10.255.255.255
B类:172.16.0.0至172.31.255.255
C类:192.168.0.0至192.168.255.255
IP地址、子网掩码、网络地址、广播地址、主机地址。
二、综合布线部份
3、综合布线系统按模块功能可分为6个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水平主干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垂直主干子系统、设备子系统、建筑群干线子系统。
4、综合布线常用术语和符号:
FD: 楼层配线架 BD: 建筑物配线架 CD: 建筑群配线架 TO: 通信引出端
IO: 信息插座 FTTB: 光纤到大楼 FTTD:光纤到桌面 FTTH: 光纤到家庭
7、综合布线的设计等级分为基本型、增强型和综合型。
基本型适用于配置标准较低的场合,使用双绞电缆。
增强型适用于中等配置标准的场合,使用双绞电缆。
综合型适用于综合布线中配置标准较高的场合,使用光缆和双绞电缆或混合电缆。
根据设计等级,估算信息插座数量。
基本型设计每10平方一个信息插座;增强型或综合型设计每10平方两个信息插座。
说明:1箱线长=305m
8、暗装信息插座离地面的高度一般为 30 cm,与其旁边电源插座应保持20cm的距离。
9、在网络设备的高度一般用U表示,一个U高大约:4.445cm(1.75英寸)。
11、根据电缆的频率将双绞线分为:
超5类:指 155 MHz 以下的传输特性。
6类:指 200 MHz 以下的传输特性。
电缆的频率带宽(MHz)与电缆的数据传输速率(Mb/s)是有区别的,Mb/s是衡量单位时间内线路传输的二进制位的数量,而MHz是衡量单位时间内线路中电信号的震荡次数。
12、由于双绞线传输的长度不能超过100米
13、RJ45连接头与双绞线端接有EIA/TIA568A和EIA/TIA5568B两种结构,从引针1到引针8的线序:
T568A: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T568B: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18、光纤熔接的步骤如下:
(1)剥去光缆外护层 (2)去除松套管(3)去除一次涂层(4)切割制备端面(5)光纤对准熔接
(6)熔接质量评估(熔接损耗一般要小于0.02db)(7)接头的增强保护(8)盘纤
(9)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