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0课《折纸变变变》教案

折纸变变变
教材分析:
一张纸经过折叠、组合就可以变成各种动物、人物及器物的形象,造型可爱,制作简单。
折纸是一种非常有生命力的传统手工艺,是大人和小孩都十分喜爱的一种艺术活动。在幼儿园,孩子们就学习了许多折纸的方法,这个活动很受孩子们的欢迎。
和学生进行折纸游戏,可以增加他们的生活乐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变换纸张的不同形态,可以促进学生的大脑发育,启发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感受能力。
折纸的练习对于孩子们而言,意义很大。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想像力。折纸过程中的每个形态变化,都有助于激发形象创造,扩大思维途径;折纸可以激发创造力。折纸过程中的每个形态变化,可以激发学生用更新的式样尝试,不断激发想像,有助于激发人的创造力;折纸还可以帮助孩子树立几何及数理观念。折纸本身就是几何图形,不断地变化可以使人不断积累点、线、角这些几何和数理要素,创作出更新的形象;折纸还可以使学生明晰处理事物顺序的重要性。按照折叠顺序,创造佳作,可以使人明晰处理一切事务都要有一定的顺序;折纸可以培育和陶冶美的情操。借助一张纸的变化,可以创作出许多富有想像力的几何图形,培养和陶冶美的情操;再有,折纸能够促进手指的活动机能,手眼并用对一张纸进行造型变化的折纸,可以刺激手指和头脑的灵活性,锻炼大脑对手指操作的快速支配能力。
教学目标:
1. 能够动手制作,并对折纸的一般规律和过程有初步的体验;
2.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3. 激发学生进行美术造型的乐趣。
教学建议:
●在美术学习中,纸是造型表现使用率最高的材料。它既能表现平面形象也可塑造立体形象,如纸浮雕、折纸等。纸也是非常容易找到的材料,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纸都非常容易获得,而且用纸做手工艺品可以做简单的造型,也可做复杂的形体。教学中,对学生作业用纸的大小、颜色等要求不要过于苛刻,建议学生使用易折、柔韧一些的纸张即可。有条件的地方使用手工专用纸,没条件的地方利用废旧挂历纸同样能做出好的折纸作品。
●教师在上课时应把握好难度,尽量不要给学生出示太复杂或制作成功后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品。折纸不仅能在课堂上学,在课外时间里,学生们也会学到许多折纸的方法,因此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增加学生掌握折纸的种类,激发学习折纸的兴趣。
●折纸过程中,各环节紧密相连,一环扣一环,同为一张纸,折的方法不同,产生

的效果也不一样。因此折纸的顺序应当让学生看清楚。教师示范时,动作要熟练、准确,最好用大纸来做示范,教师边讲边做,语言要清晰有停顿,以便学生听清看清。建议教师折叠完成后,让学生可以按顺序拆开再重新折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一个反复过程可使学生对折纸步骤有更清楚的认识。
在许多图书资料中有折纸的方法,那么学会看折纸过程示意图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示意图中有各种实线、虚线、小箭头等。学生如果自己能读懂折纸示意图将是一个思维理解的锻炼过程,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有帮助。授课中,折纸的流程示意图应当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完整地出示给学生,讲解一定的读图方法后,建议让学生自己看,也可结成小组讨论,学生们相互学习。
●教学方法可以多样化,折纸可以折完后涂画,也可以先染色再折纸。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作业形式、作业内容。在课时安排上教师也可灵活掌握,只要符合美术教学原则要求即可。
●教学评价时,不要单纯停留在学生掌握了多少种折纸的方法。建议从多角度,如学生兴趣、探索的态度、创造等角度出发,来进行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