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 文言文专题27
2020-2021高考语文二轮 文言文 专项培优含详细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
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
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扬州法曹。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
”六迁司农少卿。
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
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
”不听。
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蚑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
帝诏外详议。
中书令崔湜、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
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
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
迁将作大匠。
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
’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
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移,是谓不毁。
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
”遂罢。
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
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贼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
”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
及病,遣上医临治。
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B.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C.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D. 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二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二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石昌言使北引(宋)苏洵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
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
昌言举进士,日有名。
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
①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
吾日益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
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
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
吾晚学无师,虽日当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②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
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
”③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
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
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
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
”况与夷狄!请以为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啖:吃B. 未成而废废:停止C. 游京师游:游学D. 建大旆建:树立(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又以亲戚故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B. 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臣为韩王送沛公C. 安知其至此?则或咎其欲出者D. 吾于昌言独有感也月出于东山之上(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 先:先府君,此处指苏洵之父苏序;先,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二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

二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丁瑄,不知何许人。
正统间为御史。
初,福建多矿盗,命御史柳华捕之。
华令村聚皆置望楼,编民为甲,择其豪为长,得自置兵仗,督民巡徼。
沙县佃人邓茂七为甲长。
其俗佃人输租外,例馈田主。
茂七倡其党令毋馈,而田主自往受粟。
田主诉于县,县逮茂七,不赴。
下巡检追摄,茂七杀弓兵数人。
上官闻,遣军三百捕之。
被杀伤几尽,巡检及知县并遇害。
茂七遂大剽略,伪称“铲平王”,设官属。
党数万人,陷二十余县。
都指挥范真、指挥彭玺等先后被杀。
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十三年四月,茂七围延平。
刷卷御史张海登城抚谕。
贼诉乞贳死,免三年徭役,即解散为良民。
海以闻。
命瑄往招讨,以都督刘聚、佥都御史张楷大军继其后。
瑄既至,先令人赍敕往抚。
茂七不肯降,瑄驰赴沙县图之。
贼首林宗政等万余人攻后坪,欲立寨。
瑄令通判倪冕等率众先据要害,而身与都指挥雍埜等邀其归路,斩贼二百余级,获其渠陈阿岩。
明年二月,瑄诱贼复攻延平,督众军分道冲击。
贼大败,遁走,指挥刘福追之,遂斩茂七,招胁从复业。
未几,复擒其党林子得等。
尤溪贼首郑永祖率四千人攻延平。
瑄偕埜等邀击,擒之,斩首五百有奇,余党溃散。
楷之监大军讨贼也,至建宁顿不进,日置酒赋诗为乐。
闻瑄破贼,则驰至延平攘其功。
瑄被胁依违具奏。
福不能平,诉之。
诏责瑄具状。
楷等皆获罪。
瑄有功不问,功亦竟不录。
茂七虽死,其从子伯孙等复炽。
朝廷更遣陈懋等以大军讨,瑄乃还朝。
景泰初,出为广东副使,卒。
(1)下列对文言文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B.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C.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20XX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27

20XX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272021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27 限时训练时间:40分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伊娄谦,字彦恭,本鲜卑人也。
其先代为酋长,随魏南迁。
谦性忠直,善辞令。
仕魏为直阁将军。
武帝将伐齐,引入内殿,从容谓曰:“朕将有事戎马,何者为先?”谦对曰:“愚臣诚不足以知大事,但伪齐僭擅,跋扈不恭,沈溺倡优,耽昏曲蘖。
其折冲之将斛律明月已毙,谗人之口,上下离心,道路仄目。
若命六师,臣之愿也。
”帝大笑,因使谦与小司寇拓拔伟聘齐观衅。
帝寻发兵。
齐主知之,令其仆射阳休之责谦曰:“贵朝盛夏征兵,马首何向?”谦答曰:“仆凭式之始,未闻兴师。
设复西增白帝之城,东益巴丘之戍,人情恒理,岂足怪哉!”谦参军高遵以情输于齐,遂拘留谦不遣。
帝克并州,召谦劳之曰:“朕之举兵,本俟卿还;不图高遵中为叛逆,乖朕宿心,遵之罪也。
”乃执遵付谦,任令报复。
谦顿首请赦之。
帝曰:“卿可聚众唾面,令知愧也。
”谦跪曰:“以遵之罪,又非唾面之责。
”帝善其言而止。
谦竟待遵如初。
其宽厚仁恕,皆此类也。
既平王谦,谦耻与逆人同名,因尔称字。
数年,出为泽州刺史,清约自处,甚得人和。
以疾去职,吏人攀恋,行数百里不绝。
数岁,卒于家,时年七十。
史臣曰:伊娄谦志量弘远,不念旧恶,请赦高遵之罪,有国士之风焉。
(选自《二十四史·隋书》,有删改)邺伊娄谦聘于齐,其参军高遵以情输于齐,齐人拘之于晋阳。
周主既克晋阳,召谦,劳之.执遵付谦,任其报复。
谦顿首,请赦之,周主曰:“卿可聚众唾面,使其知愧。
”谦曰:“以遵之罪,又非唾面可责。
”帝善其言而止。
谦待遵如初。
臣光曰:赏有功,诛有罪,此人君之任也。
高遵奉使异国,漏泄大谋,斯叛臣也;周高祖不自行戮,乃以赐谦,使之复怨,失政刑矣!孔子谓以德报怨者何以报德。
为谦者,宜辞而不受,归诸有司,以正典刑。
乃请而赦之以成其私名,美则美矣,亦非公义也。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引入内殿,从容谓曰从容:随口B.上下离心,道路仄目仄目:斜着眼睛看 C.乖朕宿心,遵之罪也乖:顺从 D.朕之举兵,本俟卿还俟:等待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因使谦与小司寇拓拔伟聘齐观衅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谦参军高遵以情输于齐不赂者以赂者丧..C.乃执遵付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D.齐人拘之于晋阳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伊娄谦认为北齐君主越礼妄为,骄横跋扈,沉湎酒色。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试题(新高考新教材) 文言文阅读群文通练 含答案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试题(新高考新教材)文言文阅读群文通练高频主题1爱民如子,执政有方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
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①。
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
”黄门侍郎王珪对曰:“天下凋丧日久,陛下承其余弊,弘道移风,万代之福。
但非贤不理,唯在得人。
”太宗曰:“朕思贤之情,岂舍梦寐!”给事中杜正伦进曰:“世必有才,随时所用,岂待梦傅说②,逢吕尚..,然后为治乎?”太宗深纳其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谓乱离之后,风俗难移,比观百姓渐知廉耻,官人奉法,盗贼日稀,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
是以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自然安静。
公等宜共行斯事也!”贞观四年,房玄龄奏言:“今阅武库甲仗..,胜隋日远矣。
”太宗曰:“饬兵备寇虽是要事,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务尽忠贞,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
隋炀帝岂为甲仗不足,以至灭亡?正由仁义不修,而群下怨叛故也。
宜识此心。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
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
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
”王珪顿首..曰:“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选自《贞观政要·仁义》,有删改):比喻可供借鉴的往事。
②梦傅说:借指帝王礼遇贤臣。
傅说,殷高宗武丁的重臣贤相,原来他在傅岩筑墙,后被武丁选拔任用,使商朝国势强盛,殷商中兴。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标点符号,请指出相应位置的标号。
人皆知畏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祚,既可指国运,又可指皇位,文中指前者。
B.吕尚,即姜子牙,以其封地之名为姓。
他在商周时期辅佐姬昌建立霸业。
文中借傅说、吕尚代指治国贤才。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
为人美辞貌,有俊才。
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
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
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
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
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
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
’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
”故往应骘召。
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注)典校秘书。
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
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
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
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
因兄子丧,自劾归。
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
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
出为河间王厩长史。
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
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
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
居宇器服,多存侈饰。
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
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于家。
遗令薄葬。
论曰: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虑深。
登高不惧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
原其大略,归于所安而已矣。
(注)东观:汉代宫中藏书、著书的机构。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B.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C.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D.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2)下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也称“舍人”。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
南阳何颗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
”中平六年,举孝廉。
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
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
彧每怀匡佐之义。
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
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
”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
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
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
”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
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
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热麦约食菱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
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
众多以未可卒制。
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
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操从之。
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操乃坚壁持之。
遂以奇兵破绍。
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
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
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事遂寝。
操心不能平。
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
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乐。
谥曰敬侯。
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B.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C.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D.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宾之礼,是古代社会生活中对待尊贵宾客的礼节。
专题27 核舟记(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27 核舟记(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如有所语.语:告诉B.佛印绝类.弥勒类:像C.念.无与为乐者念:想到D.怀民亦未寝.寝:睡觉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足肤皲裂而.不知B.左臂挂念珠倚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相与步于.中庭行者休于.树D.何.处无竹柏水何.澹澹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A.他们两膝紧靠之处,各自隐藏在翻卷起来的衣褶里。
B.那些两膝紧靠之处,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C.那些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翻卷起来的衣褶里。
D.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4.下列内容属于两文都写到的一项是()A.景色之美B.朋友之乐C.赏水之趣D.贬谪之苦(2023·河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节选自《核舟记》)【乙】古法,以牛革①为矢服②,卧则以为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东校区二轮复习语文专题编号27 班级:姓名:时间 3.8 主备刘海君于彩梅审批专题六:文言文阅读二Ⅰ部分(课前自习完成)训练指导:回顾文言断句的方法专题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
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
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
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
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
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①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
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
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
”从之。
除户部侍郎。
时盐课大亏,衡奏:“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②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
”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忧。
起复,除枢密都承旨。
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计其数为殿最。
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
讫事赴阙,上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
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
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上选使求河南,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
”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己,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
即日罢相。
年六十有二薨。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注]①常平:常平仓。
②亭户:古代的盐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B.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C.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D.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2.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摄尉”之“摄”,指暂代官职。
古汉语中,表示暂代或代理官职的词还有“行”“署”“权”“假”“守”等。
B.“檄”与“牒”、“移”都是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
其中“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牒书”与“移文”都是用于不相统属的各官府之间的行文,“牒书”上行、下行、平行文都用,而“移文”只是一种平行文书,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C.“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为父母守丧,也称“丁艰”“居丧”“苫块”“服阙”。
依照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出行,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母丧称“丁内艰”,父丧称“丁外艰”。
D.“宸翰”,指帝王的墨迹(文章或手书)。
《林黛玉进贾府》中,“荣禧堂”三字之后的又一行小字“万几宸翰之宝”中的“宸翰”也是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叶衡关心百姓疾苦。
在任于潜县令时,曾把五等以下应交的赋税的份额均摊给前四等,使贫民得到解脱;在常州任上,他积极应灾救民。
B.叶衡能够唯才是举。
李孟坚在代理无锡县令时,有很好的为政声誉,叶衡就向皇上举荐;李垕在应贤良方正对策时亢直敢言,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
C.叶衡富有治军之才。
他在任枢密都承旨时,有人反映江、淮一带士兵名籍造假现象泛滥,皇上下诏让叶衡考察巡视,并且命令叶衡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要领。
D.叶衡深得皇上赏识。
皇上驾临偏殿检阅武士时,特意让叶衡参与观礼,赐给他酒,皇上考虑军机大事时,也常常召见他参与研讨,而且叶衡的很多谏言,皇帝都欣然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
(5分)译文(2)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5分)译文评价等级:规范甲乙丙整洁甲乙丙批阅时间3月日Ⅱ部分(课前预习完成)一、考纲要求:《考试大纲》明确规定需要掌握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文言句式,需要掌握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新课标全国卷虽未对这几种文言句式专门设题,但在翻译句子一题中却可能涉及,不仅如此,熟练掌握这几种句式,也有利于理解文意;至于词类活用现象,除了在翻译句子中可能遇到外,还可能出现在对文言实词含义理解的考查中。
二、近年高考题:(2015新课标1卷)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解析:可根据年号、官职名、句意、标志来断句。
三、16年高考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戣,字君严,擢进士第。
郑滑卢群辟为判官,群卒,摄总留务。
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
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入为侍御史,累擢谏议大夫。
中人刘希光受赇二十万缗,抵死,吐突承璀坐厚善,逐为淮南监军。
太子舍人李涉知帝意,投匦上言承璀有功不可弃。
戣得副章,不肯受,面质让之。
涉更因左右以闻,戣劾奏涉结近幸,营罔上听。
有诏斥涉峡州司马,宦宠侧目,人为危之,戣自以适所志,轩轩甚得。
俄兼太子侍读,改给事中。
江西观察使李少和坐赃,狱寝不下;博陵崔易简杀从父兄,鞫状具。
京兆尹左右之,翻其情。
戣慷慨论正,贬少和,杀易简,夺尹三月俸。
再迁尚书左丞。
信州刺史李位好黄老道,数祠祷,部将韦岳告位集方士图不轨,监军高重谦上急变,捕位劾禁中。
戣奏刺史有罪不容系仗内请付有司诏还御史台戣与三司杂治无反状岳坐诬罔诛贬位建州司马会岭南节度使崔咏死,帝谓裴度曰:“尝论罢蚶菜①者,谁欤?今安在?是可往,为朕求之。
”度以戣对,即拜岭南节度使。
既至,免属州逋负十八万缗、米八万斛、黄金税岁八百两。
先是,属刺史俸率三万,又不时给,皆取部中自衣食。
戣乃倍其俸,约不得为贪暴,稍以法绳之。
穆宗立,以吏部侍郎召,改右散骑常侍,还为左丞,以老自乞。
雅善韩愈,愈嗟叹,即上疏言:“《礼》:大夫七十致仕。
今戣据礼求退,陛下若不听许,亦无伤义,而有贪贤之美。
”不报。
以礼部尚书致仕,岁致羊酒如汉征士礼。
卒,年七十三。
赠兵部尚书,谥曰贞。
[注]①蚶(hān)菜:即蚶子,肉味鲜美,是沿海各地普遍食用的海产品。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戣奏/刺史有罪/不容系仗内请/付有司诏/还御史台/戣与三司杂治/无反状/岳坐诬罔诛/贬位建州司马/B.戣奏/刺史有罪/不容系仗内/请付有司/诏还御史台/戣与三司杂治/无反状/岳坐诬罔诛/贬位建州司马/C.戣奏/刺史有罪/不容系仗内/请付有司/诏还御史台/戣与三司杂治/无反状岳/坐诬罔诛贬/位建州司马/D.戣奏/刺史有罪不容/系仗内请付/有司诏还御史台/戣与三司杂治/无反状/岳坐诬罔诛/贬位建州司马/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黄老”指黄帝与老子,道家以黄、老为始祖,因此也称道家为黄老。
黄老之术始于战国时代,盛于西汉,主张“无为而治”,至东汉末年逐渐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对道教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故道教也称“黄老道”。
B.《礼》,汉时指《仪礼》,后世指《礼记》。
《礼记》是西汉时期所编纂的儒家关于礼的阐释,是儒家“五经”之一,分《大戴礼》和《小戴礼》两种,戴圣所编49篇并由郑玄作注的称《小戴礼》,戴德所编85篇称为《大戴礼》。
C.“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也叫致事、致政、休致。
按照封建礼法,大夫七十岁而主动上书要求致仕,皇帝则加以挽留,从而形成一种融洽的君臣关系。
本文结尾部分记叙的就是这种情况。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人死后加给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大臣的谥号由朝廷赐予,有“美谥”“平谥”“恶谥”之分。
孔戣谥曰“贞”,属于恶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戣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众人非常害怕监军杨志谦,孔戣邀请他到府中对榻卧起,进行了有效管制;在刘希光受贿案件中,他坚定不移地履行谏议大夫的职责,使相关人员受到惩处。
B.孔戣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
孔戣慷慨论证,使很多经久不决的案件得以正确处置,因贪赃获罪的江西观察使李少和被贬,杀从兄的崔易简被诛杀,操纵案情的京兆尹被罚俸,诬告上司的韦岳被诛杀。
C.孔戣才智过人,推行高薪养廉。
被授予岭南节度使后,孔戣先免除属州以前拖欠的数以万计的赋税,然后加倍发给刺史俸禄,但要求他们不得贪暴,如果违反便绳之以法。
D.孔戣进退有度,举动符合礼法。
穆宗继位后,他被召回朝廷并屡次升迁;后因为年龄大而要求告老还乡,韩愈非常惋惜,向皇帝上疏为之求情,使他的愿望得以实现。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有诏斥涉峡州司马,宦宠侧目,人为危之。
(5分)译文:(2)先是,属刺史俸率三万,又不时给,皆取部中自衣食。
(5分)译文:27号学配答案27配餐:1.选D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
”乃赐垕制科出身。
2.选C苫,草席;块,土块。
古礼,居父母之丧,孝子以草荐为席,土块为枕,所以,“苫块”是为父母守丧时的礼节。
服阙:指服丧期满。
3.选B“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无中生有,叶衡上奏只是希望皇上能“赦其狂而取其忠”,是出于对李垕的爱护。
4.(1)户口簿上累积弊端,富户大多隐瞒漏报,贫弱户被重复缴纳(赋税)所困,叶衡把民户定为九等,从五等以下除去他们的名籍。
(得分点:“版”“隐漏”“输”各1分,句意正确2分)(2)叶衡开仓煮粥给饥民吃,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得分点:“发”“缓急”“可……耶”各1分,句意正确2分)参考译文: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