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培继代培养

合集下载

植物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组培苗增殖分化

植物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组培苗增殖分化

3、增殖培养时间长短
有的植物材料增殖可保持原来的再生能力和增殖率;如葡萄、月季等。 有的植物材料经过一定时间增殖培养后才有分化再生能力;如沙枣等。 有的随增殖时间加长分化再生能力降低;如杜鹃等。
四、组培苗增殖过程
1、培养基的配制 1/2MS+2.5mg/L6-BA+0.2mg/LNAA+20g/L白糖+4g/L琼脂
1、植物种类 2、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3、增殖培养时间长短
1、植物种类
不同植物种类或同一种类不同品种,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和不同部位继代 繁殖能力不同。一般是草本优于木本植物,年幼材料优于年老材料,刚分离 组织优于已继代组织。
2、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是影响繁殖系数和不定芽质量的主要因素。 光照对增殖有一定影响,一般弱光利用增殖。
任务一 组培苗增殖的类型 03 影响增殖的因素 04 组培苗增殖培养过程
一、继代培养(增殖培养)
将初代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不定芽、原球茎等无菌材料进行切割、分 离后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中增殖的过程。
二、增殖的类型
以芽繁芽 原球茎增殖 愈伤组织增殖
三、影响增殖的因素
计算母液吸 取量
吸取母液
混合
计算糖、琼 脂等称取量
称量糖、琼 脂等
加水加热溶 解
灭菌
贴标 签
分装
定容
调节PH值
2、接种
人员准备
整理
机台准备 接苗
工具准备 切苗
母瓶准备 取苗
3、育苗室管理 温度:28℃左右。 湿度:50-60%。 光照:暗培养一周左右,给予1000-1500lux光照。
4、注意事项 (1)培养基灭菌彻底。 (2)严守无菌操作规程。 (3)严守生根苗切分及接种要求。

组培——精选推荐

组培——精选推荐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的条件下,利用适当的培养基,对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进行培养,使其再生细胞或完整植株的技术。

根据培养的可分为:愈伤组织培养、悬浮培养、器官培养、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

根据培养过程分为: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分为: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半固体培养,双层培养脱分化:也称去分化,是指离体培养条件生长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经过细胞分裂或不分裂逐渐失去原来的结构和功能而恢复分生状态,形成无组织结构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或成为未分化细胞特征的细胞的过程。

再分化:离体培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可以由脱分化状态重新进行分化,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完整植株的,这个过程成为再分化。

*器官发生型:由愈伤组织不同部位产生不定芽或不定根,而且通常是单极性的。

*胚胎发生型:由愈伤组织产生胚状体或称体细胞胚,胚状体是双极性的,芽根间有维管组织连接,可独立生长完成整植物体。

*外植体: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由植物体上取下来,进行离体培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

植物组培的应用:1理论研究反面的应用:研究细胞分化和器官建成影响因素的主要方法。

2快速繁殖:离体诱导不定芽分化和促进腋芽增殖。

3人工种子制备:通过诱导体细胞胚(胚胎发生)制备人工种子。

4次生产物生产:有用化合物工业化生产。

5脱毒培养:离体茎尖培养技术可脱去病毒,解决无性繁殖植物品种退化。

6植物种植资源的保存和交换,保存物种多样性。

7遗传操作a突变体的筛选b离体授粉及胚胎培养:克服远远杂交不亲和性(受精前/后障碍)c原生质融合:可获得有性杂交不能产生的杂种,产生细胞质杂种d单倍体诱导:花药培养技术可缩短杂合体纯合时间,加速育种进程e遗传进化:基因工程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准备室:材料,培养器械的清洗,培养基准备,灭菌的工作。

*1普通化学实验室:仪器及设备化学药品(纯水仪,冰箱,过滤灭菌器,电炉,微波炉,磁力搅拌器,低速台式离心机,电脑等。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一、名词解释:1、初代培养:从植物体上别离下来的第一次培养叫初代培养,或叫第一代培养。

2、继代培养:以后将培养物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进展培养称为继代培养,也可细分为第二代培养,第三代培养。

3、药用植物组织培养: 是以现代生命科学理论为根底,结合化学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手段,以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进展其组织器官的发生、培养和细胞融合、转化以及次生代产物和药材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研究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4、外植体:是指由活植物体上切取下来以进展培养的那局部组织和器官。

5、培养基:根据植物营养原理和植物组织离体培养要求而人工配制的营养基质。

它通常含有无机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糖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固化物、活性炭、天然提取的营养物、水组成。

是植物组织生长的物质根底,也是植物组织培养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6、愈伤组织:原指植物在受伤之后于伤口外表形成的一团薄壁细胞。

在组织培养中,那么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上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7、胚状体:指的是在植物组织培养中起源于一个非合子细胞〔合子细胞:两性配子相融合形成的新细胞〕,经过胚胎发生和胚胎发育的过程形成双极性的胚状构造。

8、细胞分化:是细胞功能特化的过程9、细胞脱分化:是指一个成熟细胞回复到分生状态或胚性细胞状态的现象。

即失去已分化细胞的典型特征。

10、细胞再分化:是脱分化的分生细胞重新恢复细胞分化能力,沿着正常的发育途径,形成具有特定构造和功能的细胞。

11、外植体:是指用于无菌培养的离体植物材料。

即泛指第一次接种所用的植物组织、器官等一切材料。

选择适宜的植物材料是进展组织培养关键的一步。

12、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愈伤组织在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以后,由于营养物质枯竭,水分散失,次生代产物的积累,原有的培养基已不适宜愈伤组织的生长,必须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上培养,这个过程叫做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

13、植物离体快速繁殖:是指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展的一种营养繁殖方法,又称微体快繁。

传代培养名词解释

传代培养名词解释

传代培养名词解释
传代培养,又称连续培养或继代培养,是一种实验室技术,用于维持并增殖微生物的培养物种群,以便研究或应用。

在传代培养过程中,开始使用的原始培养物逐步传递给新的培养基,以确保微生物的继续生长和繁殖。

传代培养的目的是延长微生物的生存周期,使其在实验室条件下持续生长。

这对于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代谢途径、疾病机理以及药物敏感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传代培养还可以用于质量控制和制备微生物产品,如疫苗、抗生素和发酵产物等。

传代培养的方法可以根据微生物的特性和培养要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适当的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特性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如富含必需营养物质的富菌液、琼脂或固体培养基等。

2. 准备原始培养物:从要传代培养的微生物培养物中取一定量的细胞,通常是通过无菌的取样方法。

3. 传代传递:将一定量的原始培养物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

此步骤可以通过传统的无菌传递方法完成,如刷板法、转移法或悬浮法等。

4. 生长培养:将新的培养物放入适当的培养环境,如恒温箱或霉菌室等,提供适当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条件,促进微生
物的生长和繁殖。

5.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传代培养物的生长情况,包括菌落数量、形态特征、生理代谢和产物积累等方面。

这有助于评估培养物的纯度、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通过传代培养,微生物种群可以持续增殖,并且克隆误差和变异率较低。

然而,长期的传代培养也可能导致微生物的适应性变化和遗传突变,因此需要定期的分离和保存,以防止微生物的失活和品种变异。

组培苗的培养

组培苗的培养
• ⑵真菌污染的特点:污染部分长有不同颜色的霉 菌,接种后3-10天发现。
• 污染途径:周围环境不清洁、超净工作台染的预防措施
• (1)防止材料带菌的措施
• 茎尖作外植体时,进行预培养(无糖)或暗培养。 无糖营养液或自来水使枝条抽枝,以新抽嫩枝作 外植体。
• 晴天取材,下午取材,经日晒过可杀死部分细菌 或真菌。
③移入含IAA类的生根培养基培养。
④生根困难的则在培养基中搭滤纸桥或按①
生根方法与途径
⑤延长在增殖培养时间
⑥降低增殖倍率,减少CTK用量
⑦对易生根植物,切割粗壮嫩枝在营养钵 中直接生根
⑧胚状体发育成小苗不经生根阶段,但需 壮苗生根
外植体成苗途径
根、芽

愈伤组织
芽根





胚状体

原球茎
根、芽

• 目 的:芽、茎段、叶片、花器等外植体在离体培养条件 下诱导愈伤组织、侧芽或不定芽、胚状体、原球茎。
• 培养基:诱导或分化培养基。

培养基中CTK多,IAA少。
• 类 型(根据发育方向):

短枝发生型、丛生芽发生型、不定芽发生型、胚状体
发生型、原球茎的发生型
初代培养
顶芽
初 侧芽

带芽的 茎切段
根、芽
三、组培苗生产中常见问题及控制
1 污染问题
常见 问题
2 褐变现象
3 玻璃化现象
(一)污染问题
• 1、污染原因

污染是指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和培养材料滋生杂
菌,导致培养失败的现象。
• 病原菌:细菌及真菌两大类。
2、污染特点
• ⑴细菌污染特点:菌斑呈黏液状,接种后1-2天 发现。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香石竹的继代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香石竹的继代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香石竹的继代培养实验报告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e)又名康乃馨,系石竹科宿根草本植物。

其花色泽艳丽,插花期长,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本试验对香石竹继代苗茎尖进行继代培养,探讨继代培养中碳源、水质、活性碳有无、不同培养瓶对继代苗芽增殖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的培养基组合,为今后香石竹试管苗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供试材料为香石竹初代培养的试管苗。

1.2方法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并作为对照(CK),用30、40、50 gL白糖代替30 g几分析纯蔗糖;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加入0.4%的活性碳;用广口瓶代替三角瓶,加琼脂6.5 g/L,调pH到5.8。

除相应的处理外,其它条件都尽可能保持一致。

在无菌条件下接人初代培养的香石竹苗茎尖进行继代培养。

每处理收稿日期:2006-06-23ooo根伸展之后再逐步施肥。

移载后夜晚最低温度应在12~~13 ℃以上。

以后转入正常的管理。

当水苔表面略干时,即子浇水。

2一3个月后,新芽长出。

在10月份左右即可长出2~3枚叶片,根系生长良好。

2年后即可开花。

2.2组培苗出瓶移栽技术出瓶前在适当遮荫的自然光下练苗15~20 d,取出后在0.1%~0.2%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3 min,栽入以砖、木炭,椰糠(4∶1∶1)为混合基质的穴盘中。

放在环境温度25~30 ℃,湿度75%~80%,弱光处。

管理方法同上。

2周后适当施肥,80 d后可以定植上盆,之后同一般春石斛的栽培管3春石斛繁殖栽培时间流程春石斛在栽培菅理技术到位时,实生苗约需2~3年,扞插苗约1~2年,分株苗仅需1年,组培苗2~3年可以达到咸接5瓶,每瓶接3个芽。

每10 d统计芽数,40 d后比较分析,比较其培养效果。

1.3培养条件白天温度21~25 ℃,夜间16~20 ℃,湿度78%,光照1 400 Lx左右。

增殖与组培继代培养

增殖与组培继代培养

一、继代培养1. 培养物再培养的或从初代培养新生长的组织或器官称为“培养物”。

在初代培养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培养物如愈伤组织、芽、胚状体和原球茎等,数量都还不太多,它们需要进一步增殖,使之越来越多,从面发挥快速繁殖的优势。

2. 继代培养把初代培养所获得的培养物,移植到新的培养环境,这种移植操作经过多次反复的培养,就叫继代培养,又叫连续培养。

依移植操作的次数分别称为第 1 次继代培养、第2 次继代培养…. ,连续多代的培养又被称为建成培养。

其目的旨在繁殖出相当数量的无菌芽(苗)。

继代培养的后代是按几何级数量增加的过程。

3. 继代培养中扩繁的方法,包括切割茎段、分离芽丛、分离愈伤组织、分离胚状体、分离原球茎等。

切割茎段常用于有伸长的茎梢、茎节较明显的培养物。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能保持母种特性。

增殖使用的培养基对于某一种植物的培养物来说每次几乎完全相同,由于培养物在接近最良好的环境条件,营养供应和激素调控下,排除了其他生物的竞争,所以能够按几何级数增殖。

继代培养是经常性不停的进行过程。

在达到相当数量之后,应考虑使其中大部分转入生根阶段。

从某种意义上讲,增殖只是贮备母株,而生根才是增殖材料的分流,生产出成品。

二、继代方法1. 固体培养有利于器官的分化。

2. 液体培养以原球茎或胚状体方式增殖时,如兰花中增殖后得到的原球茎,分切后进行振荡培养(22 ℃恒温,连续光照)即可获得大量的原球茎,再切成小块转入固体培养基中,即可得到大量小苗。

在快速繁殖中,增殖培养有时采用浅层液体静置培养,生根阶段再采用固体培养基,以节省成本。

三、提高增殖速度的方法1. 改进培养基历来使用的培养基大多为培养细胞、愈伤组织和根等设计的,无机盐浓度较高,对一些植物茎尖、芽的生长不一定合适。

一方面可参考已有资料或相关的报道,一方面进行多种实验找出最佳培养基。

GR 在增殖培养中所起的作用往往是决定性的,但是报道差异很大。

现将带普遍性的结果总结如下:( 1 )细胞分裂素类通常高浓度会抑制茎芽的发生,如竹节海棠在6-BA2-3mg/L 时,几乎不能生长,至0.5 mg/L 后能逐渐恢复正常的分化出苗和生长;月季在6-BA 太高时,茎芽增殖成短密的丛生芽,生长几乎停止。

组培育苗

组培育苗

出约 万倍。 年

发现了生长素与激动
素之间的不同比例的配合对生长和分化的作用,即激动素/
生长素之比高时易形成芽,比例低时则形成根。 世纪 年代以后,由于组织培养技术日趋成熟和完
善 ,世 界 各地 的植 物 组织 培 养研 究 和产 业 化应 用进 入 了迅 速 发 展 阶 段 ,无 论 在 茎 尖( 器 官 )培 养 ,花 粉( 药 )培 养,胚 胎 培 养、 愈 伤组 织 培养 、原 生 质体 培 养乃 至 细胞 器 移植 和外 源 基因 导 入等各方面均有许多成功的报道。并且,在组织培养快速繁 殖兰花,发展成兰花试管苗工业的引导下,使组织培养技术广 泛地走向产业化应用。
质的引入,产生遗传上经修饰的细胞。对开辟新的育种途径
和遗传工程研究方面有着巨大潜力。
诱变与筛选借助细胞、组织培养(包括愈伤组织培
养)进行诱变育种,可以提高诱变效果。如重松(
年 )用
秋海棠叶片在
培养基上再生出长约 毫米的不定芽
时用 射线处理,得到了银白色斑点叶的变异株。利用组织
培养技术常常更便于有目的地筛选突变株系。特别是对抗性
代。最早应用组织培养法进行快速繁殖的是兰花,用一个兰
花外植体,一年可以繁殖 万个原球茎。又如一个草毒芽
一年内可繁殖 个芽,一个苹果芽在 个月内可繁殖 万
条苹果幼茎等等。这对加速繁殖珍稀树种、品种、优系或芽变
株系极为有用。目前已有不少果树、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逐
步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利用具有规模生产条件的试管苗生产
脱分化如果初始接种在培养基上的外植体,不是通 过芽原基萌发的途径直接生长,而是首先形成愈伤组织,再行 分化为不定芽或无性胚时,这种初始培养被称为脱分化,所用 的培养基被称为脱分化培养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诱导产生的芽、苗、愈伤组织、原球茎或胚状体等培养物重新分割,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上进一步扩大培养的过程称为继代培养,也称为增殖培养。

该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中决定繁殖速度快慢、繁殖系数高低的关键阶段。

继代使用的培养基对于一种植物来说,每次几乎完全相同。

由于培养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充足的营养供应和生长调节剂作用下,排除了其他生物的竞争,繁殖速度大大加快。

1、继代增殖方式
根据外植体分化和生长的方式不同,继代培养中培养物的增殖方式也各不相同。

主要的增殖方式有:(1)多节茎段增殖
将顶芽或腋芽萌发伸长形成的多节茎段嫩枝,剪成带1~2枚叶片的单芽或多芽茎段,接种到继代培养基进行培养的方法。

该方法培养过程简单,适用范围广,移栽容易成活,遗传性状稳定,如马铃薯、葡萄、刺槐、山芋等即可此种方式增殖。

(2)丛生芽增殖
将顶芽或腋芽萌发形成的丛生芽分割成单芽,接种到继代培养基进行培养的方法。

该方法不经过愈伤组织的再生,是最能使无性系后代保持原品种特性的一种增殖方式,而且成苗速度快,繁殖量大,适合于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

(3)不定芽增殖
将能再生不定芽的器官或愈伤组织块分割,接种到继代培养基进行培养的方法。

不定芽形成的数量与腋芽无关,其增殖率高于丛生芽方式。

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再生的植株在遗传上的稳定性较差,而且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能力会下降,甚至完全消失。

(4)原球茎增殖
将原球茎切割成小块,也可以给予针刺等损伤,或在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来加快其增殖进程。

(5)胚状体增殖
通过体细胞胚的发生来进行无性系的大量繁殖。

具有极大的潜力,其特点是成苗数量多、速度快、结构完整,因而是增殖系数最大的一种方式。

但胚状体发生和发育情况复杂,通过胚状体途径繁殖的植物种类远没有丛生芽和不定芽涉及的广泛。

一种植物的增殖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有的植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无性扩繁。

如葡萄可以通过多节茎段和丛生芽方式进行繁殖;蝴蝶兰可以通过原球茎和丛生芽方式进行繁殖。

生产中,具体应用哪一种方式进行,主要看他们的增殖系数、增殖周期、增殖后芽的稳定性及适宜生产操作等因素而定。

2、影响继代增殖的因素
(1)植物材料
不同种类的植物,同种植物不同品种,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和不同部位,继代纺织能力也各不相同。

一般是草本>木本;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年幼材料>老年材料;刚分离组织>已继代的组织;胚>营养组织;芽>胚状体>愈伤组织。

在以腋芽或不定芽增殖继代的植物中,在培养许多代之后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增殖能力,一般较少出现再生能力丧失。

(2)培养基
在规模化生产中,培养的植物品种一般比较多,而且来源也比较复杂,品种间的差异表现非常明显。

在培养基的配制和使用上,一定要多样化,否则会造成一些品种因为生长调节剂过高或过低而严重影响繁殖和生长。

另外,在同一品种上,适当调整培养基中生长调节剂的浓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的主要是为了保证种苗的质量,同时又可以维持一定的繁殖基数。

一些植物经长期继代培养,在开始继代培养中需要加入生长调节剂,经过几次继代后,加入少量或不加生长调节剂也可以生长。

如在胡萝卜搏壁组织初代培养中加入10-6mol/L IAA才能达到最大生长量,但在继代培养10代以后,不加IAA的培养基上也可达到同样生长量。

在兰科植物原球茎继代培养中情况也相同。

(3)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应大致与该植物原产地生长所需的最适温度相似。

喜欢冷凉的植物,以20℃左右较好,热带作物需在30℃左右的条件下才能获得较好的生长。

如香石竹在18-25℃随温度降低生长速度减慢,但苗的质量显著提高,玻璃化现象减少,高于25℃时,引起苗徒长细弱,玻璃化或半玻璃化苗明显增加。

另在桉树继代培养中发现,如果总在23-25℃条件下培养,芽就会逐渐死亡,但如果每次继代培养时,先在15℃下培养3d,再转至25℃下培养,生长良好。

(4)继代周期
对一些生长速度快或者繁殖系数高的种类如满天星、非洲紫罗兰等,继代时间比较短,一般不超过15d。

对生长速度比较慢的种类如非洲菊、红掌等,继代时间就要长一些;30-40d继代1次。

继代时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培养目的、环境条件及所使用的培养基配方进行考虑。

在前期扩繁阶段,为了加快繁殖速度,当苗刚分化时就切割继代,而无需待苗长到很大时才进行继代。

后期在保持一定繁殖基数的前提下,进行定量生产时,为了有更多的大苗可以用来生根,可以间隔较长的时间继代,达到既可以维持一定的繁殖量,又可以提高组培苗质量的目的。

(5)继代次数
继代次数对繁殖率的影响因培养材料而异。

有些植物如葡萄、黑穗醋栗、月季和倒挂金钟等,长期继代可保持原来的再生能力和增殖率。

有些植物则随继代次数而增加变异频率,如继代5次的香蕉不定芽变异频率为2.14%,继代10次后为4.2%,因此香蕉组培苗继代培养不能超过1年。

还有一些植物长期继代培养,会逐渐衰退,丧失形态发生能力。

具体表现为生长不良,再生能力和增殖率下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