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怎样测算配合饲料的用量
准确投喂饵料 养鱼省料高效

准确投喂饵料养鱼省料高效准确把握养鱼投饵量是水产养殖增产增收的关键。
投饵量过低,鱼类处于半饥饿状态,生长发育缓慢,低本高效无从谈起。
投饵量过大,容易造成浪费,而且鱼类病害增多,效益大幅下降。
根据饲养实践,采取以下几项措施,饵料系数可降低0.2~0.5,大大降低养殖成本,实现养鱼低成本高效益。
准确计算投饵率投饵量的多少是由投饵率来确定的。
所谓投饵率是指投饵量占鱼体量的百分比。
投饵量是否适当,要通过准确计算。
其计算方法为:日投饵量=鱼的平均尾重×尾数×投饵率。
三种因素要考虑所谓三种因素主要是指鱼的不同种类、不同的规格和不同的水温。
计算投饵率要考虑到不同鱼的种类、规格和水温等因素,并依据以上三种因素进行合理投喂。
如鲤鱼100~200克/尾,水温在25℃时,投饵率为3.8%,水温在20℃时投饵率为2.7%。
有研究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水温每升高1℃,鲤鱼的投饵率增高0.1%~0.5%。
在饲养实践中,投饵量受各种因素和条件影响,只有正确把握投饵量,才能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实现养鱼的低本高效。
水质清新调控好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鱼类的摄食量。
水质清新,溶氧充足,ph值适宜时,鱼类摄食量大,反之则小。
水中的溶解氧与饵料消耗呈正比。
这就要求经常注意控制水质,每半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泼洒1次,适时开动增氧机,透明度应保持在25~30厘米,ph值7~8.5,使水质保持“肥、活、嫩、爽”。
优选饵料要做到优质饵料配比均衡,营养全面,适口性好,蛋白质含量高,投饵量少,饵料系数低。
劣质饵料不仅投饵量大,饵料系数高,造成浪费,还容易引起鱼类疾病。
四定投喂八成饱坚持四定(定时、定量、定位、定质)投饵的原则,同时也要根据鱼的吃食和生长情况灵活掌握,随天气变化、水温变化等随时调整。
一般5月底之前和10月之后,每天投喂2次,6~9月底每天3~4次。
要掌握八成饱的原则,所谓八成饱一是指鱼饱食量的八成,不宜过饱;二是指鱼池中有八成的鱼吃饱,余下的二成不吃饱。
常用的确定水产饲料投喂量方法

常用的确定水产饲料投喂量方法
准确、适宜的饲料投喂量是水产养殖业的关键因子之一,也是养殖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环,是降低饲料系数的关键因素。
投饲量不足,鱼处于半饥饿状态,不能满足鱼类能量和营养需要,生长发育缓慢,甚至使鱼类不能维持体重而减产,严重影响水产养殖效益;投饲量过大,不但饲料利用率低,造成饲料浪费,加大残饵对养殖水体的再次污染,而且病害增多,养殖效益大幅下降。
目前,水产饲料投喂量的确定基本是依据养殖户的经验,常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鱼类净增重倍数和饵料系数计算水产饲料的年投饲量、月投饲量、日投饲量。
饵料系数定义为饵料消耗量与鱼体增重量的比值。
2、测量鱼类存塘数,乘以不同水温下的日投饲率,计算日投饲量。
一般水温15 ~20℃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1%~3%;水温20℃以上时,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5%。
采用此法,须准确求得存塘鱼重量后,才可精确计算出日投饲量。
3、日投饲量的调整。
日投饲量的调整主要根据季节、天气、水温、水质和鱼摄食情况灵活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现在主要使用的这些投饲量的确定及调整的方法是建立在养殖户长期经验的基础上,只是生产中的经验总结,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很大,容易受到环境变化和发育阶段的影响而产生较大的误差。
因此,只能作为参考,是一个指导性的概念。
鱼药拌饲料比例计算公式

鱼药拌饲料比例计算公式鱼药是一种特殊的饲料添加剂,它可以帮助鱼类提高免疫力、促进生长和增强抗病能力。
在饲料生产中,正确的鱼药拌饲料比例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饲料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以鱼药拌饲料比例计算公式,并探讨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鱼药和饲料的基本知识。
鱼药是一种专门为鱼类设计的添加剂,它包含了鱼类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
而饲料则是鱼类的主要食物来源,它需要包含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在生产中,将鱼药和饲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可以使饲料更加适合鱼类的需求。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鱼药拌饲料比例计算公式。
一般来说,鱼药和饲料的比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鱼药用量(kg)= 鱼类总重量(kg)×饲料用量比例×鱼药添加比例。
其中,饲料用量比例是指饲料中添加的鱼药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而鱼药添加比例则是指饲料中添加的鱼药的实际含量,通常以百分比或者克/吨表示。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在一定重量的饲料中需要添加多少鱼药。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饲料用量比例和鱼药添加比例。
一般来说,这些比例会受到鱼类的品种、生长阶段、饲养环境和预期效果的影响。
比如,对于不同种类的鱼类,我们可能需要根据其不同的生长需求来确定饲料用量比例和鱼药添加比例。
而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鱼类,我们也需要根据其不同的营养需求来确定这些比例。
此外,饲养环境的温度、水质和氧气含量等因素也会对这些比例产生影响。
最后,我们还需要根据预期的效果来确定饲料用量比例和鱼药添加比例,比如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增强其免疫力或者预防疾病的发生等。
在确定了饲料用量比例和鱼药添加比例之后,我们就可以使用上面的公式来计算出鱼药的用量。
以此来确定在一定重量的饲料中需要添加多少鱼药。
通过这样的计算,我们可以确保饲料中添加的鱼药符合鱼类的需求,从而提高饲料的质量和效果。
喂鱼饲料计算公式

喂鱼饲料计算公式在养鱼过程中,正确的喂食量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喂食量可以确保鱼类获得足够的营养,保持健康的生长状态,同时也可以避免过度喂食导致水质恶化。
因此,喂鱼饲料的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鱼类的食物需求量是根据其体重来计算的。
一般来说,每天鱼类需要摄取自身体重的1%-3%的食物。
不同种类的鱼类对食物的需求量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计算喂食量时需要考虑到鱼类的种类和体重。
喂鱼饲料的计算公式如下:喂食量(克/天)= 鱼类体重(克)× 1%-3%。
例如,如果有一条体重为100克的鱼,那么它每天需要摄取1克至3克的食物。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鱼类的体重来计算出合理的喂食量。
除了考虑到鱼类的体重,我们还需要考虑到饲料的营养成分。
不同种类的饲料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因此在选择饲料时需要根据鱼类的需要来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饲料的包装上都会标注出适用的鱼类和营养成分的含量,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选择合适的饲料。
另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到鱼类的生长阶段。
不同阶段的鱼类对营养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幼鱼对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需求量较大,而成鱼对脂肪和矿物质的需求量较大。
因此,在喂食时需要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来选择合适的饲料。
除了考虑到鱼类的体重、营养成分和生长阶段,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水质和环境因素。
水质的好坏会影响到鱼类的食欲和消化吸收能力,因此在喂食时需要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
同时,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等也会影响到鱼类的食物摄取量,因此需要根据环境因素来调整喂食量。
在喂食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到饲料的浪费问题。
过量的喂食会导致饲料的浪费,同时也会导致水质的恶化。
因此,在喂食时需要控制好喂食量,避免过度喂食。
总之,喂鱼饲料的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选择,可以确保鱼类获得足够的营养,保持健康的生长状态,同时也可以避免过度喂食导致水质恶化。
因此,在养鱼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鱼类的体重、营养成分、生长阶段和环境因素来计算喂食量,确保鱼类获得合理的食物摄取量。
饲养鱼饲料用量计算公式

饲养鱼饲料用量计算公式在养鱼过程中,正确的饲料用量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饲料用量可以保证鱼类的生长和健康,同时也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
因此,了解如何计算饲料用量是每个养鱼人都需要掌握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饲养鱼饲料用量计算的公式和相关知识。
一、饲料用量计算公式。
在计算饲料用量时,需要考虑鱼的种类、体重、生长阶段和水温等因素。
一般来说,饲料用量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饲料用量 = 鱼的体重日摄食量饲料的能量含量 / 饲料的能量利用率。
其中,饲料用量是指每天需要喂给鱼的饲料量;鱼的体重是指鱼的平均体重;日摄食量是指鱼每天摄食的量,通常以鱼体重的百分比来表示;饲料的能量含量是指饲料中所含的能量;饲料的能量利用率是指鱼对饲料中能量的利用效率。
二、饲料用量计算公式的详细解释。
1. 鱼的体重。
鱼的体重是计算饲料用量的重要参数。
通常来说,饲料用量与鱼的体重成正比,即鱼的体重越大,需要的饲料量也越多。
因此,在计算饲料用量时,需要准确地测量鱼的体重,并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饲料用量。
2. 日摄食量。
日摄食量是指鱼每天摄食的量,通常以鱼体重的百分比来表示。
不同种类的鱼对饲料的需求量是不同的,一般来说,肉食性鱼类的日摄食量要比杂食性鱼类和草食性鱼类要大。
因此,在确定日摄食量时,需要根据鱼的种类和生长阶段来进行合理的估算。
3. 饲料的能量含量。
饲料的能量含量是指饲料中所含的能量。
不同种类的饲料其能量含量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高能量的饲料可以提高鱼的生长速度,但是成本也会更高。
因此,在选择饲料时,需要根据鱼的生长阶段和需求来确定合适的能量含量。
4. 饲料的能量利用率。
饲料的能量利用率是指鱼对饲料中能量的利用效率。
不同种类的鱼对饲料的能量利用率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肉食性鱼类的能量利用率要比杂食性鱼类和草食性鱼类要高。
因此,在确定饲料用量时,需要考虑鱼的种类和生长阶段,以及饲料的能量利用率。
三、饲料用量计算的实际应用。
在实际的饲养过程中,饲料用量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养鱼人合理地确定饲料用量,从而保证鱼的生长和健康。
成鱼养殖如何确定投饵数量

成鱼养殖如何确定投饵数量为了做到池塘养鱼稳产高产,保证饵料及时供应,均匀投喂,必须在年终规划好翌年全年的投饵计划。
首先应根据放养量和规格,确定各种鱼的计划增肉倍数,根据计划增肉倍数和成活率,确定计划净产量。
然后再根据计划净产鼍和饵料系数,规划好全年投饵量。
例如某养殖场有食用鱼养殖池100亩,平均每亩放养草鱼48千克,计划增肉倍数为5.即每亩净产草鱼(48X5)240千克,颗粒饵料的饵料系数以2.5计,旱草的饵料系数以35计,并规定旱草投喂量应占草鱼净增肉需要的213,则全年计划总需草量为(240X2/
3X35X100)560.000千克。
颗粒饵料全年计划总需要量为(240X1/
3X2.5X100)20000千克。
青鱼、鲤等鱼的全年总投饵量也可依此方法计算。
一年中各月饵料的分配计划。
主要根据各月的水温、鱼类生长情况以及饵料供应情况来确定。
①精料4月前主要领食,6月后根据鱼类生长和摄食情况,逐渐增加月投量。
②草类为水草。
下脚草、旱草、黑麦草等旱草按1千克折2千克水草计算,精料包括大麦、元麦、配合饲料、豆饼、菜籽饼、糠、麸糟等。
③7月-l0月因贝类和草类投量较大。
故精料投量较少。
如天然饵料少,则应加大精料投量。
养殖鱼肥满度及饲喂量大小的判定方法

养殖鱼肥满度及饲喂量大小的判定方法随着冬季的到来,温度的降低,鱼的肥满度就显的越发的重要。
为了确保鱼类安全的过冬,养殖户们有必要的对鱼满肥度进行一下了解:一、鱼类肥满度的含义鱼体重量与鱼体体长立方数的比值,是反映鱼类肥瘦程度和生长情况的指标。
二、鱼类肥满系数的意义是什么鱼类生长速度、成活率指标及总体增重增数,饲料系数计算出总投饲数量。
三、肥满度计算公式为K =(W/L³)×100。
式中w为体重(g),L为体长(cm)。
四、饲喂量大小的判定方法1、留心观察鱼类在食台或食场吃食时间的长短。
如果在投入正常数量的饲料后,鱼吃完饲料的时间不到2小时,说明饲料不足,还有一部分鱼没有吃到或吃饱,应该适当添加。
如果每旬投饲量稳定,旬内日投饲量相同,但到旬末所投饲料在不到2小时内就被鱼类吃完了,说明鱼体已经增重,饲料量应该增加。
投喂配合颗粒饲料时,饲料已经投完,但是鱼群仍然在表层水面急游觅食,不愿沉入“二层水”中去,表明鱼还没有吃饱。
2、当水面极不平静,池中鱼类活动频繁时,要检查鱼体是否有寄生虫骚扰,否则就可能是鱼群处于饥饿状态。
在育种池鱼苗鱼种出现成群结队沿池周不停疯狂游转时,是缺乏适口饵料的表现,也是呈现严重饥饿状况的标志,俗称“跑马病”。
3、定期检查饲养鱼类的生长情况。
一般每月检查一次,在放养密度适宜、搭配比例合理、没有疾病发生的情况下,发现鱼类的生长远远没有达到预定的规格,而且个体大小相差悬殊,说明鱼类摄食不足,经常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
4、以鲢鱼、鳙鱼为主养鱼类的池塘,池水的透明度超过40厘米,或水质由肥变瘦,或者鲢鱼、鳙鱼头大、尾小、背窄、游动无力,甚至有瘦弱死亡的个体漂浮水面,这些都表明水中链鱼、鳙鱼类可食的浮游生物很少,致使这些鱼类生长缓慢。
5、以鲤鱼为主养鱼类的池塘,可以根据池水的混浊度来确定鱼的饥饱。
如果整池水都很混浊,就说明鲤鱼在池底觅食活动频繁,可以判定鲤鱼处于饥饿状况。
观赏鱼饲料投喂量计算公式

观赏鱼饲料投喂量计算公式观赏鱼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宠物,它们的美丽色彩和优雅的游动姿态吸引了无数人的喜爱。
然而,要让观赏鱼保持健康和活力,正确的饲料投喂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观赏鱼饲料投喂量的计算公式,帮助养鱼爱好者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宠物。
观赏鱼的饲料投喂量计算公式如下:每天饲料投喂量(克/天)= 观赏鱼总体重(克)× 2% 。
在这个公式中,观赏鱼的总体重是指所有观赏鱼的体重之和,单位为克。
2%是一个经验值,表示每天观赏鱼应该摄入体重的2%作为饲料。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每天观赏鱼应该摄入的饲料量。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计算观赏鱼的饲料投喂量:1. 确定观赏鱼的总体重。
首先,我们需要测量每条观赏鱼的体重,并将它们的体重相加得到总体重。
如果养殖场或者鱼缸中有多种不同种类的观赏鱼,需要将它们的体重分别加起来。
2. 计算每天饲料投喂量。
根据上面的公式,将观赏鱼的总体重代入公式中,即可得到每天观赏鱼应该摄入的饲料量。
3. 分配饲料。
根据计算出的每天饲料投喂量,我们可以将饲料按照这个比例分配给观赏鱼。
可以将饲料分为每日多次投喂,也可以一次性投喂,根据观赏鱼的饲养环境和习性来决定。
需要注意的是,观赏鱼的饲料投喂量是一个大致的估算值,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饲养观赏鱼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观察观赏鱼的食欲和体态来调整饲料投喂量。
如果观赏鱼出现食欲不振或者肥胖的情况,就需要适当调整饲料投喂量,以保持观赏鱼的健康状态。
此外,观赏鱼的饲料种类和质量也会影响到饲料投喂量的计算。
一般来说,优质的观赏鱼饲料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观赏鱼需要摄入的量可能会相对较少。
而劣质的观赏鱼饲料可能会导致观赏鱼需要摄入更多的饲料才能满足营养需求。
因此,选择适合观赏鱼的优质饲料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观赏鱼的饲料投喂量计算公式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值,帮助养鱼爱好者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宠物。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结合观察观赏鱼的食欲和体态来调整饲料投喂量,保持观赏鱼的健康和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养殖中怎样测算配合饲料的用量
作者:李庆红邹广明
来源:《科学种养》2012年第01期
一、测算配合饲料用量的意义和作用
1. 养殖周期开始之初,按照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规律和生理需求,较准确地预测全年配合饲料的用量,有助于生产者及早筹措资金购买饲料,以规划全年生产,确保生产有序开展。
2. 近年来在养殖生产过程中,由于遭受药害、污染和逃逸等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水产养殖动物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事发后评估损失往往成了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环节。
评估损失离不开养殖成本的测算,而生产中投喂的配合饲料成本在养殖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约为2/3左右,因而准确地把握配合饲料的用量,可以为测算养殖成本,进而为评估损失提供依据。
3. 可以检验生产中塘口记录所记载的饲料投喂量是否科学合理。
二、测算配合饲料用量的方法
1. 全年配合饲料用量的测算
全年配合饲料用量=净产量×饲料系数。
净产量是指摄食配合饲料的水产养殖动物所增长的重量,可根据放养水产养殖动物的数量与规格以及预计产量算出;再根据提供配合饲料的质量,确定其饲料系数,最后测算出全年配合饲料用量。
例如,1口10亩的池塘放养情况如下,那么该池塘全年需要准备多少配合饲料呢?
上表中放养的鳜鱼摄食小鱼小虾等活饵,鲢鳙鱼摄食浮游生物,因而在计算配合饲料用量时,不需算出其净产量。
若所使用的配合饲料系数为2,那么根据上面的公式就可以算出全年配合饲料的用量:净产量×饲料系数=(河蟹净产量+青虾净产量+异育银鲫净产量)×饲料系数=[(600-6000÷150)+(300-100)+(500-60)]×2=2400千克=2.4吨。
也就是说,这口10亩的池塘全年需准备2.4吨配合饲料,方可满足池中水产养殖动物的摄食需求。
2. 月配合饲料用量的测算
确定了全年配合饲料的用量,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按照某个养殖品种的饲料当月分配百分比,推算出配合饲料的月使用量,即月配合饲料用量=全年配合饲料用量×当月饲料分配百分比。
现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宗养殖鱼类为例,将其各月投喂饲料占全年的百分比列表如下:
在表中的某一月份的30天左右的时间里,其饲料用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每10天左右就需调整1次,因此每个月的饲料用量又分上、中、下三旬进行动态安排,一年中,3~11
月的中旬饲料用量为该月的平均数,8月份之前(含8月份)每个月的上旬饲料用量为该月平均数的80%,下旬为120%,9月份之后(含9月份)各月上、下旬配合饲料用量所占该月平均数的比例恰好与前者相反,上旬饲料用量为该月平均数的120%,下旬为80%。
3. 日饲料投喂量的确定
方法一:按照上述方法算出了某旬的饲料用量后,再除以该旬的天数(一般为10天),即可得到日配合饲料用量,其计算公式是:日投喂量=旬投喂量÷10。
方法二:日投饲量=存塘水产养殖动物重量×投饲率。
存塘水产养殖动物重量可根据水产动物的平均规格与数量算出,其公式为:存塘水产动物重量=平均规格×存塘数量。
所谓投饲率是指所投饲料与吃食水产动物间的重量百分比,即单位体重吃食水产动物所摄食饲料的重量,其计算公式为:投饲率=投喂饲料的重量/吃食水产动物的体重×100%。
投饲率与水温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在一定范围内,投饲率随水温的上升而增加。
下表以大宗养殖鱼类为例,列出了水温、时间与投饲率间的对应关系。
以上介绍的是理论上配合饲料用量的测算方法,生产中水产养殖动物配合饲料的实际用量还需根据其健康状况、天气情况、水质条件和天然饵料丰歉等综合因素权衡确定。
(作者联系地址:李庆红江苏省鲁中南路62号兴化市渔业技术指导站;邹广明江苏省兴化市林湖乡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站邮编:22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