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5《倍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5《倍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5《倍的认识》整理与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解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以及理解倍数与分数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倍数的概念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理解倍数与分数的关系。

难点:理解倍数的概念,以及如何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一张纸,用量尺量一下纸的长度和宽度,然后用纸的长度除以宽度,得到的结果是多少?这个结果就是纸的长度是宽度的几倍。

2. 讲解倍数的概念:什么是倍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就是可以被另一个数整除的数。

例如,6是3的倍数,因为6可以被3整除。

3. 讲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用除法。

例如,如果要求9是3的几倍,就用9除以3,得到的结果是3,所以9是3的3倍。

4. 讲解倍数与分数的关系:倍数可以表示成分数的形式,例如,6是3的倍数,可以表示成6/3,也就是2。

5. 例题讲解:请出一个例题,例如:求12是4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得到的结果是3,所以12是4的3倍。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出一个类似的题目,并计算出答案。

7.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写出倍数的概念,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以及倍数与分数的关系。

8. 作业设计题目1:求18是6的几倍?答案:3。

题目2:求20是5的几倍?答案:4。

题目3:请出一个类似的题目,并计算出答案。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复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倍数的概念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理解倍数与分数的关系上还有一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倍数与分数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案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涉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周长的概念;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周长的概念;
通过例题和练习,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内容
周长的概念;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实际应用: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

五、教学准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模型;
计算器或纸笔。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出周长的概念;
新课讲解:讲解周长的定义,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计算其周长;
巩固练习: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归纳小结:总结本单元所学知识,强调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七、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反馈策略: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掌握本单元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倍数的概念,掌握如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如何用倍数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和抽象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倍数的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1. 倍数的概念:介绍倍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倍数,以及倍数如何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 计算倍数: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 应用倍数: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倍数的概念,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用倍数来描述物品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需要掌握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用倍数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 难点:理解倍数的概念,特别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将倍数的概念与具体的数字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实物模型。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倍数的概念,例如,一个班级有20个学生,另一个班级有40个学生,问第二个班级的学生是第一个班级的几倍。

2. 讲解与演示:详细讲解倍数的概念,并通过PPT和实物模型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倍数。

3. 互动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每组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示和解释倍数的概念。

4. 练习与讨论: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倍数的理解,并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板书设计1. 倍的认识2. 主要内容:倍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应用实例。

3. 关键词:倍数,关系,计算,应用。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语言向家长解释倍数的概念,并给出一个实例。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合集五篇]第一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备课设计(一)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周长的意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材分析:图形的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切实组织好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实践活动设想: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周长的意义。

(五)课时安排:7课时二、课时教案设计5-1-1课题信息窗一:爱护花草备课教师课时1备课时间教学实践活动内容周长的意义教学三维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件教学步骤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预设使用修订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008年的奥运会,将扬帆青岛,老师为青岛设计了花坛广场(出示花坛)看到这些花坛,你想说些什么?怎样保护这些花坛呢?今天我们开展一个保护花坛行动(出示课题)二、讲授新课1.你见过花坛护栏是怎样围的吗?提出周长(板书)这个新名词2.什么是周长?(1)在教师提供的花坛平面图上任选一个花坛,用彩笔围一围(2)展示汇报,怎样围的?(沿着边围一周)(3)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是怎样围的?(4)小结:围的形状不一样但方法都是一样的,是什么?(都是沿着边围一周)3.课件出示:(1)围一个花坛护栏,围得不到一周,还少一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内容。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们能够将除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拿出了一幅图片,上面有5只小鸟和3个苹果。

我提问学生们:“如果我们要知道5只小鸟中有几只是苹果,我们应该怎么做?”2. 讲解:我解释说,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将5只小鸟除以3个苹果,得到了1余2。

我告诉学生们,这意味着5只小鸟是3个苹果的1倍多2只。

3. 练习:我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用除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一个篮子里有12个橘子,我们把它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拿到几个橘子?”4. 解答:学生们完成了练习题,我让他们分享他们的答案。

他们正确地用除法计算出每个小朋友能拿到4个橘子。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除法的公式:“被除数÷ 除数 = 商余数”。

我还写下了我们刚才解决的例题:“5 ÷ 3 = 1 2”,并解释了它的含义。

七、作业设计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如果一个篮子里有18个苹果,我们把它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拿到几个苹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了基本的理解。

他们在练习题中能够正确地应用除法解决问题。

然而,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时仍然有些困难。

在下一节课中,我将继续通过更多的练习和实际问题来加强学生们对除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我还可以拓展延伸学生们对除法的了解,例如介绍除法的起源和应用,以及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加减法运算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进行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概念。

2. 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1. 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具准备:1. 数字卡片。

2. 加法和减法示例题卡片。

3. 实际问题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通过简单的例子解释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2. 利用数字卡片展示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让学生观察并回答。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方法,强调个位数和十位数的对齐。

2. 利用示例题卡片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引导学生学习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3. 引导学生总结两位数加法的规律,并进行小结。

三、练习(2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两位数的加法运算练习。

2. 检查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纠正。

四、讲解(15分钟)1. 讲解两位数的减法运算方法,强调个位数和十位数的对齐。

2. 利用示例题卡片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引导学生学习两位数的减法运算。

3. 引导学生总结两位数减法的规律,并进行小结。

五、练习(2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两位数的减法运算练习。

2. 检查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纠正。

六、拓展应用(10分钟)1. 利用实际问题卡片,提供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加减法问题。

2. 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加减法运算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讲解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进行练习和应用,使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中,通过示例和实际问题的引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1课时倍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第1课时倍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倍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够用乘法计算一个数的倍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倍的概念,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够用乘法计算一个数的倍数。

三、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能够用乘法计算一个数的倍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入倍的初步认识。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一些小物品,如铅笔、橡皮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数量,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一些图片或实物,如2个苹果、4个橙子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的数量关系,引出倍的概念。

(2)通过一些例子,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小棒摆出2个三角形,然后摆出4个三角形,引导学生发现4个三角形是2个三角形的2倍。

(3)引导学生用乘法计算一个数的倍数。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2个3是多少,引导学生用乘法计算得出答案6。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1)找出下列物品之间的倍数关系:① 3个苹果,6个橙子;② 4个铅笔,8个橡皮。

(2)计算下列乘法:① 3×4=;② 5×6=。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倍的概念,以及如何用乘法计算一个数的倍数。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物品,找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倍的概念: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 计算一个数的倍数:用乘法计算。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案(含教学反思,共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案(含教学反思,共3篇)

第5单元倍的认识第1课时倍的认识(1)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50-5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充分认识“倍”的概念。

2.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已知两项求倍数”的解题过程和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学会已知两项求倍数的基本方法。

难点: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思路,体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教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请一些同学上讲台来。

教师请3名女生站在第一排,再请6名男生站在第二排(3个3个站在一起)。

教师提问:第一排有几个女生?(3个)第二排有几个3?(2个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

像今天这种情况,我们就说讲台上的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倍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教材第50页例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片,兔子特别喜欢吃萝卜,我们看看在图片中有多少根大胡萝卜。

(2根)那带叶子的小胡萝卜有多少根呀?(6根)我们把6根小胡萝卜2根2根放在一起,就是3个2根,对不对?(对)所以我们说小胡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3倍。

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白萝卜一共有几根?(10根)如果白萝卜每2根放在一起,就有5个2根,那白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几倍呀?(5倍)2.巩固“倍”的概念。

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小棒,我们一起来动动手。

大家看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2题。

第一行摆5根小棒。

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在第二行每5根小棒摆在一起,要摆几个5根?一共有多少根?学生动手摆小棒,数小棒,然后汇报。

由于第一行是5根小棒,第二行是4个5根小棒,所以第二行一共有20根小棒。

大家完成得非常不错,现在你们都明白了“倍”的概念了吗?3.体验求倍数的一般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教材分析:
1、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计算及相关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倍”以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2、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情境图,以此引导学生认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引出“倍”的含义,然后例3是引导学生用“画一画”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
多少”的含义。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具体意义。

2、通过直观演示与操作,引导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几
个几”与“几倍”之间的联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渗透“倍”与乘除运算的关系。

3、通过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
认识,培养用数学语言有理有据的说明问题本质的能力。

单元重点难点:
1、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2、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钱是军棋的4倍,就要4段与之前相等的线段来表示
4个8元,所以说象棋的价钱就是8×4=32(元)。

只要学生讲解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并鼓励表扬。

师:想一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
算呢?在小组里举例证明一下,你的猜想对吗?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讨论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
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
少”用乘法计算。

三、总结提升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
获?
四、作业设计。

1、摆一个正五边形用()根火柴,摆6个这样
的正五边形用多少根火柴呢?
2、莉莉的奶奶养了9只鸭,养的鸡的只数是鸭的3
倍,莉莉的奶奶养了多少只鸡?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综合练习一
2. 填一填。

(1)18里面有( )个6,18是6的( )倍。

(2)24里面有( )个8,24是8的( )倍。

(3)48里面有( )个6,48是6的( )倍。

(4)25里面有( )个5,25是5的( )倍。

3.小小神算手。

第六课时综合练习二
4. 画一画,填一填。

☆☆☆☆
△的个数是☆的2倍,请在横线上画出△。

口○口=口
5. 解决问题。

(1)鞋子的价钱是帽子的几倍?口○口=口
(2)操场上跳绳的有5人,踢足球的人数是跳绳的人数的6倍,踢足球的有多少人?口○口=口(人)
6. 明明今年4岁,妈妈的年龄是明明的7倍。

(1)今年妈妈多少岁?
(2)再过2年,妈妈的年龄是明明的几倍?
第七课时综合练习三
五、计算。

1、竖式计算,要求验算的请写出验算。

(1)375+168= (2)709-425= (3)376+589 = 验算:验算:验算:
(4)603-497= (5)436+573= (6)503-286=
(7)272-157= (8)806-318= (9)396+454=
2、文字题。

(1)244比700少多少?
(2)比306多95的数是多少?
(3)被减数是300,减数是79,差是多少?
六、应用题:
1、三年级有203人,四年级有256人,这两个年级大约多少人?实有多少人?
2、水果店运进318千克荔枝,上午卖出276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3、工程队挖水渠,第一周挖了613米,第二周挖的比第一周少28米,第二周挖了多少米?两周一共挖了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单元小结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