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20中考面对面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训练_含答案
2020年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带答案)

2020年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名师精讲解题思路与技巧,值得下载练习)学习目标:1、掌握记叙文阅读的相关知识2、了解记叙文的考点3、学会做记叙文的阅读题,提高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1、了解记叙文的记叙文概念、六要素、线索、顺序、表达方式、人称、描写的作用2、掌握考点知识学习难点:学会做记叙文的阅读题学习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学习的记叙文比较多,那么我们对记叙文的知识了解多少呢?有谁能够说一说?今天我们来把记叙文的知识归一归类,并用它来解答阅读题。
二、记叙文知识讲解:1、记叙文概念: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3、叙述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4、记叙线索:(1)以时间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某物为线索。
(4)以某人为线索。
(5)以见闻为线索。
(6)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7)以感情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5、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6、记叙文的详略:叙述中的详略问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体现主题的问题。
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
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
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
点(详写),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体现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影响。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描写人物可以进行正面描写,也可以进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
间接描写就是通过描写其它人物的言行、心理或者环境来表现主人公。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资料【含答案】

2020年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散文,完成下列各题。
(18分)秋山寻野(从维熙)①那年秋天,在京郊的山区闲居。
看窗外天高云淡,绿叶开始变黄,便走出乡院,信步朝村外走去,秋山的苍绿和空中的鸟鸣,让人流连忘返。
一位出租车司机看见我说:“您老是不是想看看周围的风景?不远处有黑龙潭、云雾山,还有…”②我说:“就这么办吧,哪儿景致最野,你就拉我到哪儿去。
③车子大约开了一个时辰,在一个名叫“桃园仙谷”的地方停了下来。
他告诉我说,进山后舍弃大路,走小路,保证会有发现。
④进山后,一开始我觉得有点受骗上当的感觉。
尽管这儿已是大山之腹,但仍有不少游客,如过江之鲫。
景区示意牌上写明,前面山腰有个大瀑布,游客们自然趋之若鹜。
我则像只离了群的孤雁,沿山间小路缓缓而行。
毕竟期望寻找山间的野趣呀。
⑤环山小路非常难走,既没有石阶铺路,也没有示意路标,这正是我要探秘的地方。
走了一段崎岖山路之后,我发现,在路旁林木的枝条上,一缕白布条在秋风中飘摇。
我猜测,这是进山人怕归来时迷路,而拴系下的路标。
这个发现使我非常得意,原来,我并不是第一个来这里寻野趣的”情痴”,早已经有先于我者叩访此地了。
⑥果不其然,小心翼翼走了一段山路之后,首先发现了几束开在山坡上的野花。
继而,又看到了万绿丛中的红艳,那是枫叶在深秋绽露出它的身姿。
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我听到了潺潺流水之声。
寻声而去,一条山泉形成的小溪,流淌在我的脚边。
⑦远眺近望,大山空无一人,只有这条轻声唱歌的小小溪流和散落在绿林中间的阳光与我相伴了。
静坐溪水边,想看看水中的鱼儿游弋之乐,可是“水至清则无鱼”,亮晶晶的清波中,却有五光十色的花石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小溪流中。
我伸手捡出一块琥珀色的石子,对着太阳看了看,里边红色的纹络像是血丝。
我爱不释手地看来看去,最后装进衣兜,留作进山寻野的纪念。
然后,沿着溪边崎岖小路,继续向山的腹地进发。
这时才发现,刚才有见的红色,不仅仅是枫叶之红,还有一片片的山楂树,早熟的红果己然坠落山坡,竟然没有人来采摘。
2020中考语文叙述类作文阅读专项复习题(含答案五篇)

2020中考语文叙述类作文阅读专项复习题(含答案五篇)题目一:《难忘的一天》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题目: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 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事件?2. 文章中的“我”在这一天里有什么收获?3. 文章标题“难忘的一天”是如何体现在文章内容中的?文章: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加了一场公益活动。
活动现场有许多志愿者和参与者,大家热情洋溢,气氛非常活跃。
我参与了其中一个游戏环节,虽然我没有赢得奖品,但是我觉得非常开心。
在这一天里,我感受到了团结互助的力量,也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和合作。
答案:1. 文章主要讲述了一场公益活动。
2. “我”在这一天里收获了快乐和成长,感受到了团结互助的力量,也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和合作。
3. “难忘的一天”体现在“我”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帮助,以及“我”在这一天里的成长和收获。
---题目二:《我的好朋友》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题目: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 文章主要描述了什么人物?2. 文章中的“我”和朋友之间有什么样的友谊?3. 请简要描述文章中的一个感人的瞬间。
文章:在我生命中,有一个特别的朋友,她的名字叫小芳。
我们从小学就认识了,一起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
她性格开朗,乐观向上,总是能给我带来正能量。
有一次,我因为家庭原因感到很沮丧,她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给我鼓励和支持。
我真的很感激有她这样的朋友。
答案:1. 文章主要描述了一个叫小芳的朋友。
2. “我”和小芳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彼此关心和支持。
3. 一个感人的瞬间是当“我”感到沮丧时,小芳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给予鼓励和支持。
---题目三:《最美的风景》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题目: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 文章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风景?2. 文章中的“我”是如何看待这个风景的?3. 文章标题“最美的风景”是如何体现在文章内容中的?文章:有一次,我去了一座山上的寺庙。
中考语文面对面重难题型补充题库记叙文阅读语文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记叙文一、阅读下文,完成1~4 题。
(共16 分)做故乡深处一株安详的稻麦李丹崖①去拜访一位老作家,在他的书房里看到一幅书法作品:稻香茶暖。
②这位以写批评杂文而著称的作家,怎会在自己的书房里悬挂如此温婉的横幅?我心里直犯嘀咕,通过与他聊天才知道,原来老作家是“笔头老辣、心肠极热”之人,面对社会的不良风气,他针砭时弊,但是,生活中的他却极其喜欢两种光阴。
一是故乡的稻子熟了,万里金黄;二是新泡的红茶在盏,香气莹然。
③真是一想起故乡,心头总会滤过汩汩温泉;一念及故乡的草木,心底就盛放出了一整个春天。
④前不久,在附近的农家乐田园餐厅旁见到一处梨田书屋,原以为它是作为农家乐的配套产品。
走进去,才发现,古风悠悠,所陈展之书,全部是古版竖排线装书,书架和堆头也都是由原木和根雕制作而成。
书屋坐落在村口一座大梨树下,与周遭整个环境融合在一起,浑然天成。
出于好奇心,我去问这位书屋的主人,得到的回答却是一位“无名氏”。
三年前,村委会收到了一笔莫名的巨额汇款:50 万元。
⑤随着巨款,还有一封信,大意是,20 年前,他南北闯荡,落魄到此地,身无分文,心灰意冷想起对家人的信誓旦旦,再看看如今一事无成,在一棵梨树下,他抽掉了自己的腰带,几欲轻生。
后来,一位老人跑过来,笑容可掬地递给他两颗梨子,笑着说,看你刚才松动皮带,一定饥渴难耐,吃下它吧,甜着呢!⑥年轻人无法拒绝,一口气吃下了两颗梨子,那梨子真甜,甜到足以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全部希望。
他吃下梨子后,老人又给了他一篮子梨子说,你提着这篮子梨子上路吧,别饿着。
后来,年轻人靠着这篮梨子充饥到了省城,终有建树。
他不知道当年那位老人的姓名,投资这个书屋,算是报答他对这片土地的恩情。
⑦我想,这位匿名的年轻人虽不在此地出生,他却把这片梨园当成了他灵.魂.的.原.乡.。
⑧古人多智慧呀!在造字时候,把“乡”和“香”同音,这是多么美妙的祝福。
2020年中考初中语文现代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 (后附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初中语文现代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后附答案解析)一、阅读《沙枣》完成1—3题。
沙枣记得我刚从北京来到河套时就对沙枣这种树感到奇怪。
1968年冬,我大学毕业后分到内蒙古临河县,头一年在大队劳动锻炼。
我们住的房子旁是一条公路,路边长着两排很密的灌木丛,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第二年春天,柳树开始透出了绿色,接着杨树也发出了新叶,但这两排灌木却没有一点表示。
我想大概早已干死了,也不去管它。
后来不知不觉中这灌木丛发绿了,叶很小,灰绿色,较厚,有刺,并不显眼,我想大概就是这么一种树吧,也并不十分注意。
只是在每天上井台担水时,注意别让它的刺钩着我的袖子。
6月初,我们劳动回来,天气很热,大家就在门前空场上吃饭,这时隐隐约约飘来一种花香。
我一下就想起在香山脚下夹道的丁香,清香醉人。
但我知道这里是没有丁香树的。
到晚上,月照窗纸,更是香浸草屋满地霜。
当时很不解其因。
第二天傍晚我又去担水,照旧注意别让枣刺刮着胳膊,这才发现,原来香味是从这里发出的。
真想不到这么不起眼的树丛能发出这么醉人的香味。
从此,我开始注意沙枣。
认识的深化还是第二年春天。
那是4月下旬,我参加了县里的一期党校学习班。
党校院里有很大的一片沙枣林,房前屋后也都是沙枣树。
学习直到6月9日才结束。
这段时间正是沙枣发芽抽叶、开花吐香的时期,我仔细地观察了全过程。
沙枣的外表极不惹人注意,叶虽绿但不是葱绿,而是灰绿;花虽黄,但不是深黄、金黄,而是淡黄;个头很小,连一般梅花的一个花瓣大都没有。
它的幼枝在冬天时为灰色,发干,春天灰绿,其粗干却无论冬夏都是古铜色。
总之,色彩是极不鲜艳引人的,但是它却有极浓的香味。
我一下想到鲁迅说过的,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它就这样悄悄地为人送着暗香。
当时曾写了一首小词记录了自己的感受:干枝有刺,叶小花开迟。
沙埋根,风打枝,却将暗香袭人急。
1972年秋天,我已调到报社,到杭锦后旗的太荣大队去采访,又一次见识了沙枣的壮观。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题一、理解记叙文的整体感知和表达知识要点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
这里所说的“整体感知”就是通过初步阅读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整体感知”的几个要点。
1、整体感知的内容。
①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②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阅读记叙文时,我们通过对重点词语和关键句、段内涵的仔细揣摩,理清作者的思路和主要内容,领会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而体会作者对生活、人性、世事的感悟、态度,了解作者所持的观点和感情。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情感或观点,这个也就是我们的答题的思想,在解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答题时,能往中心上靠的,尽量往中心上靠,围绕作者的写作意图回答问题。
2、整体感知的方法(1)、不同的体裁有着不同的方法①写人的记叙文——般侧重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从描写人物时写的事件中分析人物,在每件事中的言行中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其中包括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一些侧面描写。
如《最后一课》、《芦花荡》②记事的记叙人——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如《社戏》③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抓住景物的特征,总体把握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
如《春》。
(2)、整体感知有助于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重要内容和中心意思,从而能有效地梳理文章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精要分析。
快速整体感知课文,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通过寻找中心句或中心段把握文章的主旨。
如每一段的中心句、课文开始和最后结尾的总结段落,或者还有写课文中间有明显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②通过归纳来进行提炼。
有的文章的中心意思分散杂全文各部分中,需要通过归纳各段的断意来提炼。
在记叙文中,中心有时比较含蓄,往往蕴藏在人物或事件的背后,需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而有些文学作品更是往往意在其外,非深入进去不能挖掘其中丰富的内涵。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选题目(含答案五篇)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精选题目(含答案五篇)题目一:《难忘的一课》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一、选择题1.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难忘的一课》,请问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A. 作者在小学时的一次课堂经历B. 作者在中学时的一次课堂经历C. 作者在大学时的一次课堂经历D. 作者在教学中的一堂难忘的课答案:B二、简答题2. 请简要概括文章中作者在中学时代遇到的良师益友对作者的影响。
答案:文章中作者在中学时代遇到了一位良师益友,他对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不仅教会了作者许多知识,还教导作者做人的道理,让作者明白了研究的重要性,激发了对知识的渴望。
他还鼓励作者勇敢追求梦想,让作者懂得了坚持与努力的意义。
三、论述题3. 结合文章,谈谈你认为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答案: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品质:1. 知识渊博,能够教授学生丰富的知识;2. 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3.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4. 耐心细致,对待学生要有耐心,善于引导和激励学生;5. 富有激情和责任感,对教育事业有热爱和敬业精神;6.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题目二:《那一次,我懂得了感恩》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一、选择题1.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那一次,我懂得了感恩》,请问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A. 作者在小学时的一次课堂经历B. 作者在中学时的一次课堂经历C. 作者在大学时的一次课堂经历D. 作者在教学中的一堂难忘的课答案:C二、简答题2. 请简要概括文章中作者在一次困境中得到的帮助以及这次经历对作者的影响。
答案:文章中作者在一次困境中得到了一位好心人的帮助。
这位好心人不仅给予了作者物质上的帮助,还给予了作者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
这次经历让作者懂得了感恩的重要性,明白了在困难时得到他人帮助的珍贵。
这次经历也让作者更加珍惜他人的善意,激发了对社会的感恩之情。
三、论述题3. 结合文章,谈谈你认为感恩心态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020中考语文叙述文章阅读专项考试题目(含解答五篇)

2020中考语文叙述文章阅读专项考试题目(含解答五篇)阅读理解是中考语文的重要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
本文档提供了五篇叙述文章阅读专项考试题目及其解答,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题目一:《秋天的怀念》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秋天,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从树上飘落下来。
小鸟们飞走了,去了温暖的地方过冬。
在一个秋天的下午,小明和他的妈妈一起去公园散步。
公园里的景色让小明感到有些凄凉,他担心妈妈会感到孤独和悲伤。
但是,妈妈却告诉他,秋天也有它的美丽和价值。
小明和妈妈在公园里散步,看到了一片美丽的枫叶。
妈妈指着枫叶说:“你看,这片枫叶多美啊!它经历了夏天的炎热和秋天的风霜,现在变得更加鲜艳夺目。
我们也要像枫叶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小明听后,感到很受启发。
他明白了,生活中的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的意义和价值,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发现,就能找到快乐和成长。
1.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2. 小明为什么感到凄凉?3. 妈妈是如何启发小明的?解答一1. 文章的主题是生活中的每个季节都有它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挑战,找到快乐和成长。
2. 小明感到凄凉是因为他担心妈妈会感到孤独和悲伤,以及秋天的景色让他感到有些凄凉。
3. 妈妈通过指着枫叶告诉小明,枫叶经历了夏天的炎热和秋天的风霜,现在变得更加鲜艳夺目。
她鼓励小明要像枫叶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题目二:《美丽的误会》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叫李老师。
她非常关心学生,总是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有一天,李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个学生没有完成作业。
她很生气,以为这个学生不尊重她的努力和付出。
但是,当她询问这个学生为什么没有完成作业时,她得知学生因为家里发生了紧急事情而无法完成作业。
李老师感到很愧疚,她误解了学生的心意。
她决定给这个学生一次机会,让她补交作业,并且鼓励她要坚强面对困难。
这个误会让李老师明白,她应该更加细心和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仅仅看表面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训练一、(’15衡阳)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10分)雕花烟斗冯骥才①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②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③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
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④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
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他怔住了。
“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
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
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⑤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黝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
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
“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⑥他的烟斗是特别。
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
”他说。
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
“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⑦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⑧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
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
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
一天,家中高朋满座。
外边又有人敲门。
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
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
“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
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
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
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⑨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
“您……”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⑩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
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睬了。
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
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
“老范,快请进,请进!”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
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
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
”“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
”11“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
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1. 文章多次描写菊花有什么作用?(3分)【解析】阅读全文可知,“菊花”在文章中多次出现,充当文章的线索,围绕“菊花”发生的事情体现了人物之间的情感,衬托出花农老范淳朴、善良、美好的内心世界。
而菊花是秋季的象征,多次写菊花也渲染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为下文写老范的不幸结局和“我”的悲伤埋下伏笔。
文章开头和结尾均写到美丽的菊花,前后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
①渲染气氛。
②烘托人物纯洁美好的品质。
③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伏笔)。
④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每点1分,答对3点即得满分)2.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④段划线句“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中“酸楚”“感动”的原因。
(2分)【解析】阅读第④段可知,该段主要讲述了“他”与老范之间发生的故事,由“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可知“他”的“酸楚”是对自己今昔境遇的强烈反差的感慨,即由“红极一时的大画家”而变为“被人踩在脚下”。
再结合段落中“老范”对“他”的询问和“老范”由衷的赞美语气可知,“他”在落难的时候仍被人记挂与赞美,让他觉得“老范”好像是自己的知音一样,因而心生感动。
①“酸楚”是因为:红极一时的大画家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
②“感动”是因为: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
(或者答:“酸楚”是因为“他”“饱尝冷淡、受尽歧视”。
“感动”是因为“他”得到了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
)(“酸楚”“感动”的原因各得1分。
用自己的话概括,意思相近即可)3. 请赏析第⑨段的划线句。
(3分)运用了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手法,(1分)生动地写出了老范在收到唐先生赠送的雕花烟斗时喜悦、激动的心情,(1分)表现出老范淳朴、憨厚的性格。
(1分)(写出两种以上描写手法1分,心理分析1分,性格归纳1分)4. 综合全文,分析为什么唐先生“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2分)【解析】题干中的这句话位于文章的结尾段,是唐先生在听了老范儿子的话之后的反应,文章第⑧段中写唐先生“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家中高朋满座”,由“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可看出唐先生对老范的看不起、轻视。
第⑨段写唐先生赠送老范烟斗,由“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可看出,唐先生的势利与等级观念。
再结合第⑩段中老范儿子的话,就不难理解唐先生是为自己轻视、看不起真诚对待自己的老范而感到愧疚、悔恨与自责。
面对花农老范的淳朴憨厚以及真挚的情意,唐先生心中充满愧疚、悔恨与自责。
因为自己有些势利,有等级观念,顺境时漠视了真诚的友谊。
(“愧疚”“悔恨”1分,能分析“人性弱点”1分)二、(’15邵阳)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相关问题。
(8分)人间草绿王本道①“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寒尚料峭着,周遭依然是凛冽透骨的寒气,拨开杂陈的衰草,眼前竟泛出一片新绿!一株又一株草芽,含着几分鹅黄,嫩嫩的,鲜鲜的,钻出了土层。
春草懂得自己的使命,在刚刚融雪的泥泞坎坷中,漫生漫长起来,大地将因此又一次盛满绿意欢歌,天空也将因此又一次充满淡雅的馨香。
纤纤芳草,每年初春必得穿越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这个世界,一点一滴聚敛着微弱的生命能量,绿遍天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大千世界因此而充满生机,无数生命因此而有了赖以存活的希望和依托。
②自然界中草的种类委实太多了,绝大多数人分不出它们的类别,叫不出它们的名字,甚至被称作是“野草”,时常被轻易除掉。
但是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讲,每一棵草都有自己的名字,并在这颗星球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而年复一年,看到岁岁还生的芳草,让我更多想到的,却并非它们的“实用”价值,而是它给人的某种精神支撑。
四十多年前我在乡村插队,与青青芳草亲密接触,视野所及,一片茂盛。
劳动休息时躺在草地上,混杂着泥土味道的青草气息沁人心脾,那味道我至今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只能说是一种专用的味道,让我身心感到踏实清爽。
③对于人间草木,大多数人会将目光投向花与树,关注一朵花的含苞与绽放,留意一棵树何时发芽抽青,很少有人去问津一株小草。
其实世间的每一种草都是花,每一种花也可以说是一种草。
草儿从刚刚被融雪洗出嫩嫩的鹅黄,便开始了自己的生长周期。
先是长出几枚纤细的叶片,继而在叶片中间钻出一棵嫩茎,很快嫩茎的枝头就长出几颗米粒大的蓓蕾,接着便会绽出细小的花瓣来。
这些“草花”,颜色各异,大小不等,密密匝匝,依附着几片绿叶,虽不妖娆,却茁壮挺拔;虽孤寂淡然,却凭着一种自信,在山野田间活出了属于自己的光彩。
而一朵花,即便是有名的花,从含苞到绽放,姹紫嫣红,让人赏心悦目,可是花期一过,便旋即回归“草”的形象。
而对这些“花草”,依然要栽在精美的花盆里,浇水,施肥,剪枝,精心养护,稍有懈怠就枯萎死去,永不复生。
④相对于一棵小草,树无疑是伟岸、挺拔的。
树的寿命很长,一棵树常可以活过上百年乃至几千年,似乎是草的成千上万倍。
但草的寿命该怎样计算?岁岁枯荣的“枯”,应该是在严冬时休眠而已,每当春风一起,又是一片欣欣向荣。
而时空年复一年无穷匮也,树与草的寿命孰长孰短呢?凡是有树的地方,周围总是有一片茵茵绿草陪伴装点着,在庄严的大树下,一棵棵小草不卑微、不羞愧,丝毫不自惭形秽,反倒坚忍从容,宁静安然。
面对着树与草,我突发奇想,如果世间只有树而没有草,那么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一棵棵的树如同木桩似的插在黑土地里,突兀、孤独,树下空空如也,了无生气。
⑤转眼就是春天,“天涯何处无芳草”。
随着气温日渐回升,春草将热情奔放,淋漓尽致地挥洒它绿色的畅想。
世间的生命,本无高贵卑微之分,如果在自然界中做不了牡丹、玫瑰,纵使做一棵小草,也要坚强挺拔,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投身经天纬地的绿色之中。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4月7日,有删改。
1. 请在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本文主旨的句子。
(2分)【解析】通读全文,文章第①段介绍了草木带来了生机,使人有了赖以生存的希望和寄托,第②③④段介绍草木自信、从容坚定的精神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寄托,最后第⑤段点出要学习草木坚强挺拔的生活态度。
从第①段介绍草木给人以寄托和希望到第②③④段介绍草木自信从容的人生态度都是为最后一句作铺垫,据此确定其为文章主旨句。
世间的生命,本无高贵卑贱之分,如果在自然界中做不了牡丹、玫瑰,纵使做一棵小草,也要坚强挺拔,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投身经天纬地的绿色之中。
2. 结合文意,说说第③段划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2分)其实世间的每一种草都是花,每一种花也可以说是一种草。
每一种草都会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活出属于自己的自信和光彩。
(1分)每一朵炫目的花,花期一过,最终都会回归“草”的淡然形象,会枯萎凋谢。
(1分)3. 本文赞美了草卑微而不自卑、弱小却从容坚定的精神品质,也写了花和树的特点,说说这运用了什么手法?并简要概括花和树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