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无机化学8第七章 锌酶
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生物无机化学

生物学和化学是两门紧密相关的科学,它们在许多领域有着深刻的交叉。
其中一个交叉学科就是生物无机化学,它探索和研究的是生物体内的无机物质及其与生物体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物无机化学主要关注的是无机元素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生命过程中的功能。
无机元素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之一,它们参与了生物体内的许多基本过程,例如能量转化、物质运输、信号传导等等。
生物无机化学通过研究这些无机元素的作用机制和相互作用,揭示了生物体内的复杂生物化学过程。
在生物无机化学中,金属元素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金属元素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并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铁元素在血红蛋白中的存在使其能够运输氧气。
锌元素参与了许多酶的催化反应,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钙元素则在神经传递和肌肉收缩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这些金属元素与蛋白质以及其他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其在生物体内的生理功能。
不仅金属元素,在生物无机化学中还研究了其他一些无机物质的作用。
例如,硫化物在生物体内与铁元素结合形成铁硫簇,参与了一系列生化反应。
氧化物则在呼吸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硝酸盐则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氮源。
这些无机物质和生物体内的其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生命的维持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许多化学和生物学的技术手段。
化学合成、光谱分析、电化学方法等是生物无机化学的常用技术手段。
同时,生物学的方法也被应用于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中。
例如,结构生物学的技术可以解析无机物质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空间结构,从而揭示其相互作用机制。
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对于理解生命的本质和其发生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揭示生物体内许多关键过程的底层原理,为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
例如,通过对金属元素在神经细胞中的作用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神经递质的信号传导机制,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综上所述,生物无机化学是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学科之一,研究了无机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化学中的生物无机化学知识点

化学中的生物无机化学知识点一、介绍生物无机化学是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化学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及相关的生物化学过程。
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生物无机化学知识点。
二、生物无机离子1. 钠离子(Na+)和钾离子(K+)钠离子和钾离子是细胞内外的主要无机离子,维持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参与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等生理功能。
2. 钙离子(Ca2+)钙离子是维持骨骼健康和骨代谢的关键离子,参与血液凝固、神经传递、肌肉收缩等生理过程。
3. 铁离子(Fe2+和Fe3+)铁离子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的关键成分,参与氧气的运输和储存,是体内能量代谢的重要催化剂。
4. 锌离子(Zn2+)锌离子是近百个酶的辅助因子,参与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细胞分裂和免疫功能等。
三、生物无机化合物1. 水水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无机化合物,构成了生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参与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和维持生理平衡。
2. 磷酸磷酸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催化、存储和能量转换的作用,是细胞内ATP(三磷酸腺苷)等重要物质的组成部分。
3. 含氮化合物生物体中的氨基酸、核苷酸和蛋白质等含氮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结构和功能作用。
四、生物矿物元素1. 钙(Ca)钙是骨骼和牙齿中最主要的矿物元素,对于维持骨骼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2. 锌(Zn)锌是许多酶和蛋白质中的辅助成分,对于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和维持皮肤的健康有重要影响。
3. 铜(Cu)铜是体内一些重要酶的组成部分,如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对维持生物体内氧化还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4. 碘(I)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部分,对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五、生物金属蛋白1. 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是含有铁离子的生物金属蛋白,负责运输氧气和储存氧气。
2. 胰岛素胰岛素是含有锌离子的生物金属蛋白,调节血糖水平,参与糖代谢。
3. 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是含有铁离子的生物金属蛋白,参与电子传递链中的电子转移。
生物无机化学8第七章 锌酶

核酸酶P1是一种含有三个锌离子的糖
蛋白,其分子质量约为36000 Da,其中碳 水化合物含量大约占17%,酶蛋白部分由
27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富含疏水氨基酸。
核酸酶P1的活性中心存在一个三锌结构,
其中两个Zn(II)通过一个天冬氨酸和一个水
分子桥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双核中心(Zn1、
Zn3)。Zn1-Zn3大约相距0.32 nm,而Zn2 -Zn1相距0.58 nm,Zn2-Zn3相距0.47 nm。 两个水分子(W2和W3)与Zn2配位,一个 水分子(W1)桥联Zn1和Zn3。
氨酸和一个天冬氨酸配位,而另一个锌离子 与一个组氨酸和两个天冬氨酸配位。
双核锌单元构成了碱性磷酸酯酶的催化
活性位点,直接与底物的末端磷酸根基团结
合。碱性磷酸酯酶的底物通常是一个单酯,
如硝基苯基磷酸酯。镁离子与三个氨基酸残
基和三个水分子配位,它似乎不直接参与催
化作用,而只是起到稳定酶结构的作用。
二、核酸酶P1
第一节 第二节
概述 锌肽酶
第三节
第四节
碳酸酐酶
核酸酶
第五节
第六节
锌指蛋白
锌与健康
第一节
一、锌的化学功能
概述
Zn2+在锌酶或锌蛋白中主要发挥催化和
结构调控功能:
1、直接催化功能,这是Zn2+在锌酶中发挥 的最重要的功能,Zn2+可以催化酯键、肽键 等底物的水解;
2、间接催化功能,Zn2+活化与之配位的水 分子去质子,由配位的氢氧根对底物进行亲 核进攻; 3、共催化功能,酶的每个亚基中含有两个 或三个Zn2+,其中一个发挥催化功能,而另 一个发挥活性调节功能;
Zif268蛋白的3个锌指均结合到DNA双
含锌酶pdf

展望
• 获得大量的羧肽酶:由于从动物组织中提 取的羧肽酶价格昂贵,如何通过借助基因 重组技术和生化工程的高密度发酵技术, 获得专一、纯度高的羧肽酶,对于拓展其 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羧肽酶分类
• 丝氨酸羧肽酶 • 金属羧肽酶 • 半胱氨酸羧肽
丝氨酸羧肽酶
• 丝氨酸羧肽酶(SCP) 又称酸性羧肽酶,是一类真核生物蛋白水 解酶,亚基相对分子质量40000-7500,广 泛存在于真菌、高等植物和动物组织中。
• 由于位切点不同,丝氨酸羧肽酶又分为溶 酶体Pro-Xaa羧肽酶、丝氨酸D-Ala-Dala羧肽 酶、羧肽酶C、羧肽酶D。
1.多肽链进入活性部位, Arg145的侧链移动与带 负电的羧基端生成盐键
催化机理
羟基亲核进 攻羰基碳原 子,肽键断 裂
Tyr248的羟基给予被裂 开的肽键的-NH一个质 子
由于谷氨酸羰基端负电荷的静电 斥力与产物羧基端负电荷的静电 斥力,产物被驱出活性部位。
锌离子的作用
• 被裂解的肽键的羰基指向锌离子,锌离子 起吸电子的作用,使C=O键比正常的更为极 化,使羰基C原子更易接受亲核进攻
• 在动物、植物的组织器官中,羧肽酶发挥 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胰腺羧肽酶A和B 可用于消化食物,羧肽酶M选择性地参与 肽类激素的加工,羧肽酶D和羧肽酶N参 与肽和蛋白质加工等。
羧肽酶的用途
• 医药领域 • 食品工业 • 胰岛素生产 • 多肽合成(生物工程) • 固定化的羧肽 • 早期胰腺癌的监测的血清标志
• 解析羧肽酶的生理作用:目前羧肽酶的应 用范围主要集中在医药和食品加工中,由 于酿酒酵母与人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如能 以酿酒酵母为研究模型,解析羧肽酶在人 体内生理作用,及如何影响疾病的发生发 展过程,以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
《无机化学》第8章

钴(Ⅲ)
Co3+ NH3 N 6
+2
溴化二(乙二胺)
④[Cu(en)2]Br2 合铜(Ⅱ) Cu2+ en N 4 +2
二、2、
① 六氯合铂(Ⅳ)酸 ② 硫酸四氨合铜(Ⅱ) ③ 四硫氰·二氨合钴(Ⅲ)酸铵 ④ 五羰基合铁 ⑤ 二氢氧化四氨合铜(Ⅱ) ⑥ 一氯化二氯·一水·三氨合钴(Ⅲ)
习题:
一、选择题。
(2)形成体:(中心离子或中心原子)
接受孤对电子的阳离子或原子 ①特点:具有接受孤对电子的空轨道 ②常见中心原子:过渡元素(特别是ⅧB族)
或具有高氧化态的P区非金属元素
③举例:
形成体 (中心离子或中心原子)
[Cu(NH3)4]2+ [Fe(CN)6]3[PtCl2(NH3)I2] [Fe(CO)5] [SiF6]2-
Cu2+ Fe3+ Pt4+ Fe原子 Si4+
(3)配位体和配位原子:
①配位体:(配体) 在配合物中,与中心离子(或原子)
相结合的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位体,简 称配体。 例如:
[Cu(NH3)4]SO4 配体: NH3
②配位原子: 在配体中,与中心离子(或原子)
相结合的原子,称为配位原子。
❀常见配位原子:X、O、S、N、C
一、指出下列配合物的配位原子和配位数:
配合物
[PtCl2(NH3)2]2+ [Fe(en)3] 3+ [Ag(NH3) 2] [Pt (NH3)6] 4+ [Cr Cl2 (en)2] 2+
配位原子 Cl、N
N N N Cl、N
配1、配合物的内界和外界以_离__子__键相结合。 2、配合物的配体和中心离子(或原子)以
第七章 含锌蛋白和含锌酶

第三节 碳酸酐酶, Carbonic anhydrase, CA
1940 年发现的第一个锌酶,也是最重要的锌酶。碳酸酐酶 是红细胞的主要蛋白质成分之一,在红细胞中的地位仅次于血 红蛋白。 碳酸酐酶广泛存在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人体内,在红 细胞、肺泡、破骨细胞、肾小管、脑、胰腺、胃粘膜、食管、 骨骼肌、视网膜及睫状体等几乎所有组织及细胞类型中,与人 体酸碱平衡、青光眼、骨质疏松症、癌症等多种生理或病理过 程密切相关, 多年来一直备受关注。 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下 ,CO2 和 HCO3-的转换非常慢,而碳 酸酐酶的存在可以使CO2水合和脱水反应的速度分别加快13000 倍和 25000 倍。碳酸酐酶是已知金属酶中催化转换数最高的之 一。它可以在2ms内使95%得CO2转换为HCO3-,即: CO2 + H2O ↔ HCO3- + H+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锌肽酶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碳酸酐酶
核酸酶
锌指蛋白
金属硫蛋白
A mechanism for phosphodiesterase catalysis
第一节 概述
水解酶( hydrolase ),六大酶类之一,催化水解反应的
酶;也可以说它们是一类特殊的转移酶,用水作为被转移 基团的受体。 A–B + H2O → A–OH + B–H 水解酶( hydrolase )是六大酶中研究得最多应用最广泛 的一类。根据水解键的类型分为肽酶 (peptidase) 、酯酶 (esterase)、糖苷酶(glycosidase)等多个亚类。 不少水解酶的活性与金属离子有关; 水解金属酶中很多与Zn2+有关,其次是Ca2+、Mg2+,还 有少数酶含Mn2+,Ni2+。 水解过程不发生电子转移,所以金属离子的氧化态在催化 过程中不变化。
化学与生命 第8章 含锌酶和含

第八章 含锌酶和含锌蛋白
Zn2+形式存在 (四配位) 咪唑氮原子、巯基硫原子、羧基氧原子 第一节 概述 一、锌的化学功能 1. 直接催化功能:肽键、酯键 2. 间接催化功能:活化水分子 3. 共催化功能:调节功能 4. 结构功能:锌指蛋白
催化:(配位水分子) ↔ 结构(氨基酸残基取代)
一、锌指蛋白的分类: 9大类: 表8.2。
二、与DNA、RNA的结合
• 锌指识别DNA • 三维结构确定 • 互补的的区域
第六节 金属硫蛋白
• 一、金属硫蛋白结构 • 单链蛋白质结构: 金属-巯基簇合物
二、金属硫蛋白的生物功能和调控
• 生物作用: 1. 参与微量元素的储存、运输和代谢以及 重金属的解毒作用 2. 自由基清除作用 3. 参与激素与发育过程的调节、增强机体 对各种应激的反应 4. 金属硫蛋白与金属代谢紊乱而引起的疾 病有关
• 调控作用: 1. 参与遗传物质的构成 2. 参与DNA的复制、转录 3. 结合蛋白形式发挥作用
二、小分子模型
满足的条件: 配合物的稳定性 溶液的pH值
第四节 核酸酶
ROPO(OH)OR’ + H2O ROPO(OH)2 + R’OH 一、碱性磷酸酯酶:2 Zn2+, Mg2+
• 二、磷酸酶P1:3 Zn2+: • 五配位: 三角双锥
温度、pH金属离子 和一些有机试剂
第五节 锌指蛋白
第二节 锌 肽 酶
一、羧肽酶、 300个氨基酸残基。 一个锌离子 催化蛋白质或多肽的羰基末断肽键的水解, 酯类水解
• 二、口耆 热菌蛋白酶 切断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
第三节 碳酸酐酶
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来源 大肠杆菌
酵母
猪肾 猪肾
生物学功能
碳酸单酯水解
果糖1,6-二磷酸酯 = 二羟丙酮磷酸酯 +甘油醛-3-磷酸酯
肽键水解
水解肽链N-末端
水解二肽
酶
醇脱 氢酶
谷氨酸 脱氢酶
苹果酸 脱氢酶
D-乳酸 细胞色 素还原
酶
分子量
80000 87000 1000000 40000 50000
酶分子中 含锌和辅 基的数目
蛋白质或肽C-末 端氨基酸的水解
羧肽酶B
36000
1Zn
哺乳动物胰脏 蛋白质或肽C-末
端氨基酸的水解
酶
碱性磷 酸酯酶 醛缩酶
分子量 89000 65000-75000
酶分子中 含锌和辅 基的数目
4Zn
1Zn
嗜热菌 蛋白酶 氨肽酶
二肽酶
35000 300000 47200
1Zn, 2Ca 4-6Zn 1Zn
活性中心空穴结构
广泛存在氢键网络
可分为疏水区与亲水区两部分
疏水区
*由疏水性侧链芳香环簇组成
*稳定活性中心 容纳非极性底物 亲水区
*存在少量水分子 *可通过氢键结构传递质子
碳酸酐酶的结构与性质
3. Co(II)碳酸酐酶的电子光谱特征 及其在水溶液中的结构
Zn2+ :3d10 无d-d电子跃迁吸收, 无磁性质
4Zn, 2NAD >2Zn, 2NAD
2-6Zn, 1NAD
1Zn, 1NAD
4-6Zn, 1FAD
来源
生物学功能
马肝 人肝
牛肝 牛心 酵母
R-CH2OH+NAD+ =
p-CHO+NADH+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酸酐酶中配位水分子的pKa值大约为 6.8,对催化功能至关重要,如果将水分子 从第四配位点取代,碳酸酐酶的催化活性 会受到抑制。常见的碳酸酐酶抑制剂包括 卤素离子、羧酸根、酚、醇、咪唑、羧酸 酰胺、硫酰胺、硫氰酸根等,这些分子或 离子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碳酸酐酶的催化活 性。
第四节
核酸酶
双链DNA中的磷酸二酯键极其稳定,
约含300个氨基酸残基,每个酶分子含有一
个Zn2+作为辅基。羧肽酶A主要催化蛋白质
或多肽的羰基末端肽键的水解反应。除了 脯氨酸之外,羧肽酶A能不同程度地催化具 有各种C末端氨基酸的肽链水解。此外,羧 肽酶A还能催化酯类水解。
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羧肽酶分子呈椭
圆球形,在酶分子中部有一条狭长的空腔,
这是底物结合的位置。底物的C末端沿着这
第三节
碳酸酐酶
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下,CO2和HCO3的转换非常慢,而碳酸酐酶的存在可以使二
氧化碳水合和脱水反应的速度分别加快
13000倍和25000倍。碳酸酐酶是已知金属酶 中催化转换数最高的酶之一,它可以在2 ms 内使95%的CO2转换为HCO3-,即 CO2 + H2O == HCO3- + H+
C为Cys 半胱氨酸 H为His 组氨酸
不同种属中典型锌指的数目和相邻锌
指间连接的长度有很大不同。锌指不仅可 结合于DNA和RNA,还能与DNA-RNA 杂交体和其他锌指蛋白结合,控制生物体 中蛋白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在锌指蛋白中,锌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只有锌指蛋白才具有选择结合核酸的能力, 脱锌或用铁、铜、锰、钴、镍等金属离子置 换锌离子都将可能丧失其功能。由于锌提供 的链间交联以及锌结合位点侧面保守的疏水 核使得锌指蛋白能够维持稳定的折叠成螺旋 结构体系。锌离子缺乏会导致锌指结构及其 生理活性丧失。
第五节
锌指蛋白
锌指蛋白是最重要的一类DNA结合蛋
白。一般锌指蛋白含有多个结构域,每个
结构域由30~50个氨基酸组成,并具有多
个半胱氨酸和多个组氨酸残基,它们与锌 离子配位形成类似于手指状结构,称为 “锌指”结构,含有锌指结构的蛋白称为 锌指蛋白。
近20年来,已发现10多种不同种类的
锌指结构,约占人类基因产物的1%。锌 指蛋白存在于动物、植物和真菌中。锌指 结构由多个半胱氨酸和(或)多个组氨酸 组成,通过锌离子形成四面体结构。
核酸酶P1是一种含有三个锌离子的糖
蛋白,其分子质量约为36000 Da,其中碳 水化合物含量大约占17%,酶蛋白部分由
27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富含疏水氨基酸。
核酸酶P1的活性中心存在一个三锌结构,
其中两个Zn(II)通过一个天冬氨酸和一个水
分子桥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双核中心(Zn1、
Zn3)。Zn1-Zn3大约相距0.32 nm,而Zn2 -Zn1相距0.58 nm,Zn2-Zn3相距0.47 nm。 两个水分子(W2和W3)与Zn2配位,一个 水分子(W1)桥联Zn1和Zn3。
所有三个Zn(II)在酶中均呈变形的三
角双锥五配位构型,其中单核Zn(II)部位
(Zn2)为酶的催化活性中心,而双核
Zn(II)部位(Zn1、Zn3)为酶的辅助催化 中心,起维持结构功能的作用。水分子 W2在催化过程中可能起亲核试剂的作用。
三锌活性中心处于核酸酶P1中一个
口袋形结构的附近,该结构只允许单链 的RNA或DNA进入,所以核酸酶P1只能 催化单链的核酸,对碱基没有特异性。
在25 ℃、pH为7.0的水溶液中,其半衰期
长达1011 a,因此磷酸二酯键的高度稳定
性被认为是核酸作为遗传物质的重要原因 之一。天然核酸酶能使磷酸二酯键水解速 度加快1012~1017倍: ROPO(OH)OR’ + H2O == ROPO(OH)2 + R’OH
一、碱性磷酸酯酶
碱性磷酸酯酶因为它在pH为8时活性
以通过设计锌指蛋白中的DNA结合区域来识
别特定的DNA序列,如特定基因的启动子序 列。设计的大部分锌指转录因子主要是C2H2 型,因为C2H2型锌指的序列适用于识别很大 范围的特异的DNA序列。
椭球形,分子中部有一个袋形空腔,深约
1.5 nm,腔口宽约2.0 nm,Zn2+就结合在这
个空腔底部。
在碳酸酐酶的活性中心,Zn(II)由三个 组氨酸残基的咪唑氮原子和一个水分子或氢 氧根离子配位,形成一个畸变的四面体结构。 在配位原子附近的一个苏氨酸和一个谷氨酸 组成一个氢键网络稳定His3Zn-OH结构,由 两个缬氨酸、色氨酸和亮氨酸构成一个疏水 口袋,其功能被认为是将CO2固定在该疏水 空腔内,使His3Zn-OH对CO2直接进行亲核 进攻。
2、参与对基因表达的调控。锌与遗传物质
的相互联系是以蛋白质为基础的,并从不同 层面对基因表达调控起作用。锌可以稳定染 色质的结构,锌可以对DNA的复制、转录进 行调控;
3、锌对细胞凋亡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以抑
制细胞凋亡,又能够诱导细胞凋亡。
三、锌酶
在六大类金属酶(氧化酶、转移酶、 水解酶、裂合酶、异构酶、合成酶)中, 都包含有含锌酶,但以水解酶为主。
碳酸酐酶广泛分布在动物的上皮细胞、
胃黏膜、胰腺、红细胞和中枢神经等组织中,
在植物、微生物体内也存在,是最早发现的
锌酶。碳酸酐酶在红细胞中的含量仅次于血
红蛋白。在哺乳动物的碳酸酐酶中,以人碳
酸酐酶II、III和牛碳酸酐酶II研究较多。
碳酸酐酶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催化二氧
化碳的水合作用。在人和动物体内,由碳酸
分子多肽。嗜热菌蛋白酶的肽链上有316个 氨基酸残基,含有一个Zn2+和四个Ca2+。分 子中部有一条口袋形空腔,Zn2+就位于这个 空腔内。
晶体结构表明,Zn2+处于四配位状态, 与两个组氨酸的咪唑氮原子、一个谷氨酸的 羧基氧原子及一个水分子配位,这与羧肽酶 A中Zn2+的配位状态十分相似。四个Ca2+中有 两个相距0.38 nm,另外两个则距离较远。嗜 热菌蛋白酶的热稳定性非常好,在80 ℃加热 一小时仍然保持一半活性,Ca2+是嗜热菌蛋 白酶具有较高热稳定性的因素之一。
锌指能识别DNA主要是由于它的三维
结构,锌指的DNA结合区域有着与DNA双 螺旋结构互补的特殊的表面结构,通常包 含一个α螺旋,能够与DNA的主要沟槽相 吻合。
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锌指蛋白
Zif268与DNA双螺旋的结合。Zif268蛋白含
有3个锌指结构单元,每一个锌指形成两个
β折叠和一个α螺旋,锌指之间由接头连接, β折叠和α螺旋以及接头内的氨基酸具有保 守性。3个锌指在蛋白内串联排列,并且具 有相同的跨度与间隔。
第一节 第二节
概述 锌肽酶
第三节
第四节
碳酸酐酶
核酸酶
第五节
第六节
锌指蛋白
锌与健康
第一节
一、锌的化学功能
概述
Zn2+在锌酶或锌蛋白中主要发挥催化和
结构调控功能:
1、直接催化功能,这是Zn2+在锌酶中发挥 的最重要的功能,Zn2+可以催化酯键、肽键 等底物的水解;
2、间接催化功能,Zn2+活化与之配位的水 分子去质子,由配位的氢氧根对底物进行亲 核进攻; 3、共催化功能,酶的每个亚基中含有两个 或三个Zn2+,其中一个发挥催化功能,而另 一个发挥活性调节功能;
核酸酶P1具有两种酶的活性:
一是磷酸二酯酶活性,作用于RNA或DNA
单链中的3’,5’-磷酸二酯键,生成5’,2-核苷
酸; 二是3’,2-磷酸单酯酶活性,分解单核苷酸 或寡聚核苷酸中的3’,2-磷酸单酯键。
影响核酸酶P1催化活性的因素很多,
主要有温度、pH、金属离子和一些有机试 剂。总的来说,核酸酶P1的稳定适用范围 比较广,是一种热稳定酶,在45~75℃都 有催化活性。核酸酶P1的最适合pH因底物 而异,一般在pH 5~8都有较强的活性,而 且与溶液中的离子种类和离子强度有关。
一、锌指蛋白的分类与结构特征
根据锌指结构序列和功能的不同
可以分为9大类。C2H2型锌指是目前研
究最多的锌指结构。
锌指蛋白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下图显
示的是根据锌指的空间结构不同所分成的 8组不同的折叠群。每一个锌指蛋白都应 该能够从中找到相应的归类,其中前三个 组群包含了大多数的锌指。
二、与DNA、RNA的结合
Zif268蛋白的3个锌指均结合到DNA双
螺旋的“大沟”内,通过氢键与核苷酸的
磷酸骨架结合包绕在DNA外围,而DNA的
构象介于B型与A型之间,大沟依旧较宽并 变深。由于一次螺旋运动可使一个锌指挪 动3个碱基,使得相邻锌指以此形式叠加, 从而导致相邻锌指间相隔3个碱基对的距离。
TF-IIIA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不仅能与
第七章
含锌酶和含锌蛋白
锌是生物体中第二丰富的过渡金属,在
生物学中的重要性仅次于铁,在生物体内几
乎都以Zn2+形式存在。Zn2+具有较强的吸引
电子的能力,是强的Lewis酸,可广泛地与 蛋白质中的某些氨基酸残基的咪唑氮原子、 巯基硫原子、羧基氧原子等配位生成配位数 低的键合中心。
在生理条件下,Zn2+不会被氧化或还原, 能在生物介质中始终保持二价离子态。与其 他金属离子相比,Zn2+的毒性非常低,并且 生物体对Zn2+摄入、排出与体内分配的调节 机制非常有效,很少出现锌中毒现象。由于 锌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因此广泛地参与了蛋 白质、酶、核酸、糖类、脂类的代谢与基因 转录的调控等最基本、最重要的生化过程。
氨酸和一个天冬氨酸配位,而另一个锌离子 与一个组氨酸和两个天冬氨酸配位。
双核锌单元构成了碱性磷酸酯酶的催化
活性位点,直接与底物的末端磷酸根基团结
合。碱性磷酸酯酶的底物通常是一个单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