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无机化学(第四章)-2010
生物无机化学

生物无机化学又称无机生物化学和生物配位化学。
为生物化学和无机化学间的边缘学科。
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存在的各种元素,尤其是微量金属元素与体内有机配体所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形成、转化,以及在一系列重要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生物体内存在有钠、钾、钙、镁、铁、铜、钼、锰、钴、锌等十几种元素,它们能与体内存在的糖、脂肪、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配体和氨基酸、多肽、核苷酸、有机酸根、O2、Cl-、HCO婣等小分子配体形成化合物,主要是配位化合物。
生物无机化学 - 类型生物无机化学金属蛋白为一类含金属元素的蛋白:①含铁蛋白有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C等,其中铁除与卟啉结合成血红素基外(见金属卟啉),并与蛋白质链上某一个或两个氨基酸连接。
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分子中的血红素铁只与蛋白质链上一个组氨酸相连,尚有一个空的配位位置,能可逆地结合一个氧分子,具有运载和贮存氧分子的功能。
细胞色素C中血红素基的铁原子与蛋白链上两个氨基酸残基相连,无载氧能力,是重要的电子传递体。
②蓝铜蛋白是含铜的重要金属蛋白,其中铜仅与蛋白链上的氨基酸残基相结合,形成扭曲的四面体构型,呈显著的蓝色,如血浆蓝铜蛋白和质体蓝素,前者参与调节组织中铜的含量,后者是一系列生物过程中的重要电子传递体。
③铁硫蛋白是含铁、硫原子的天然原子簇金属化合物与蛋白质链上半胱氨酸结合的金属蛋白,如植物型铁氧还蛋白是含Fe2S2原子簇的金属蛋白,其中每个铁原子分别与蛋白质链上两个半胱氨酸相连;细菌铁氧还蛋白含有Fe4S4原子簇,每个铁原子分别与蛋白质链上一个半胱氨酸相连。
铁硫蛋白是生物体中重要的电子传递体,如铁氧还蛋白在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和固氮酶的固氮过程中起传递电子的作用。
生物无机化学金属酶许多金属蛋白能催化体内的化学反应,是生物体中的催化剂。
金属原子与蛋白质结合较强的称金属酶,较弱的称金属激活酶。
金属酶中金属原子常是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如羧肽酶和碳酸酐酶都是锌酶,前者能催化肽和蛋白质分子羧端氨基酸的水解,后者能催化体内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水合反应。
无机化学第4章溶液

【例题】 2.6g尿素[CO(NH2)2]溶于50.0g水中,试计 算此溶液在标准压力下的凝固点和沸点,已知尿素的
摩尔质量为60.0g·mol-1。已知水的Kb=0.512K·kg·mol-1, Kf=1.86K·kg·mol-1 。
解
bB
50.0g
2.6g 60.0g
mol
1
0.867mol
kg 1
应用二:制作防冻剂和冷却剂
盐和冰的混合物可用作冷却剂,在水产 事业和食品贮藏及运输中广泛使用。
原因:冰的表面总附有少量水,当撒上盐后, 盐溶解在水中成溶液,此时溶液的蒸气压 下降,当它低于冰的蒸气压时,冰就会融 化。冰融化时将吸收大量的热,于是冰盐 混合物的温度就会降低。
bB
nB mA
bB —质量摩尔浓度,单位为mol·Kg-1。 nB —溶质B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 mA —溶剂的质量,单位为kg。
(二)物质的量浓度
溶质B的物质的量nB与溶液的体积V之比, 称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cB表示。
cB
nB V
cB
nB V
CB —B的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为mol·L-1。
Tb1 0.402K 0.621 bB1
Tb2 0.647K
bB 2
50g 0.6216g
M B2
50g
MB2 96.5g mol1
【例题】已知苯的沸点是353.2K,将2.67g某难挥发 性物质溶于100g苯中,测得该溶液的沸点升高了 0.531K,试求该物质的摩尔质量。
解:
查表得:苯的摩尔升高常数Kb=2.53K·mol-1·kg
0.183kg
mol 1
183g
mol
1
浙江大学生物无机化学课件Chapter 4

金属配合物与DNA发生共价或非共价结 合的作用模式
(a) 为共价结合的代表,示出 与DNA碱基配位的例子。 cis-(二氨)合铂与鸟嘌呤N7 位氮原子的共价结合; 通过戊糖环上羟基形成锇 酸酯键; Mg(H2O)62+与磷酸根形成 的静电缔合作用。
3
金属配合物与DNA发生共价或非共价结 合的作用模式
16
氧化还原反应的另一种形式
由金属配合物引起DNA发生氧化性切割的 另一种形式是,通过形成一个配位的配体自 由基与螺旋结合,直接从糖环上抽去一个氢 原子,而发生氧化断裂。
17
2、水解作用
金属离子参与核酸水解作用是天然酶促反应的 重要特征,因为人们希望开发出人工限制性内 切割酶(artificial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核酸上的磷酸二酯键的水解作用比氧还性断裂 更为可取,因为在水解反应中全部信息得以保 存;而在糖环的氧还性断裂中,产生糖环碎片 并释放出碱基。 但与水解反应不同,氧还性切割的碎片很难再 被无损失地连接起来。
1、配位作用
金属离子与糖环部分的共价作用较少见到但十 分有趣。虽然戊糖环通常不和金属离子发生配 位,但却能相当容易地通过戊糖环中的C2’-C3’ 形成锇酸酯。 有人提出这一特殊的反应可以作为RNA重金属 染色法的基础。 事实上,OsO4的应用并不局限于同糖环的反应, 也能与DNA上易接近嘧啶环的C5-C6富电子双 键间相互作用,生成顺式锇酸酯。
某些平面状的芳香杂环配体如菲咯啉及三联吡啶 可以在DNA碱基对间堆积,通过偶极-偶极相互 作用得到稳定。 已配位的配体会发生在DNA沟内非插入性的疏水 作用。 配体与核酸之间的氢键作用,特别是通过与磷酸 根上的氧原子间形成氢键(上图c所示)。 共价性的和非共价性的相互作用混合存在也是可 能的(上图a中氨配体可与磷酸骨架形成氢键)。
第四章 环境生物无机化学

第四章环境生物无机化学从环境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出发,研究无机元素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和转化、运动规律及其生物效应和人体健康的关系,是环境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内容。
采用生物无机化学的观点和方法,从分子水平上解释宏观现象,是环境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与元素有关的生物效应和健康等问题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环境生物无机化学是生物无机化学与地学、医学、环境化学和生物学等众多学科综合研究的结果,在生物无机化学中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
我国的环境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在微量元素环境生物无机化学方面颇具特色,研究课题大多来自社会需要,具有密切联系实际的特点。
彭安、王文华编著的《环境生物无机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讨论环境生物无机化学的专著,对我国环境生物无机化学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一节生物体与环境4.1.1生物圈与食物链地球上的生物被环境包围着,环境中的无机物远远多于有机物。
生物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使自己适应了利用阳光作为原始能源,并利用周围大量无机物作为自身的“建筑”材料,还学会通过生物体之间及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来保护自己。
图4-1显示了生物圈(biosphere)中相互关系的粗略结构。
当然更完整的结构还包括地球的岩石圈(lithosphere)、水圈(hydrosphere)和大气(atmosphere)。
生物体可分为自养生物(autotroph)和异养生物(heterotroph)两类。
自养生物能够完全利用无机物,如CO2、H2O、SO42-和PO43-等,并直接利用太阳能产生有机物。
而异养生物在能量和物质方面都必须依赖自养生物。
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和藻类。
很多大小动物都是食草动物,这些食草动物又被食肉动物吃掉,动植物的尸体被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
食物与捕食者之间的这一系列关系称为食物链(food·1·chain)。
当然,实际,实际情况比图4-1复杂得多。
生物无机化学(金属化合物的抗癌特性)

金属化合物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
金属化合物可以与手术、放疗、化疗等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应 用,以提高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
联合应用时需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确保治疗安 全有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金属化合物抗癌特性的个体差异和耐药性
金属化合物的免疫调节和基因调控
免疫调节
金属化合物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基因调控
金属化合物能够影响癌细胞的基因表达,诱导癌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从而达 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03
CHAPTER
金属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代 谢和分布
金属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和分布
1
金属化合物通过食物、水和空气进入生物体,主 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
02
金属化合物在生物无机化学中具 有重要地位,一些金属化合物具 有抗癌特性。
金属化合物抗癌特性的研究意义
有助于深入理解金属 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 癌症的关系。
对抗癌治疗具有潜在 的应用价值,为临床 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为抗癌药物的研发提 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02
CHAPTER
金属化合物的抗癌机制
金属化合物的细胞毒性和凋亡诱导
金属化合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一些金属化合物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通过触发细胞内部的凋亡信号途径,使 肿瘤细胞主动走向死亡。这种凋亡诱导作用是金属化合物抗癌作用的重要机制之 一。
金属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体内抑制作用
金属化合物在动物模型中的抗癌效果
在动物模型中,一些金属化合物显示出显著的抗癌效果,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这些实验结果为金属 化合物在临床抗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生物无机化学》课件

适用对象
1 生物化学专业学生
对生物无机化学感兴趣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2 科研人员
希望了解生物无机化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的专业人士。
3 科普爱好者
对生物无机化学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士,希望扩展科学知识。
课程大纲
1பைடு நூலகம்
单元一:无机化学基础
介绍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周期表和无机物质分类。
2
单元二:生物无机化学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生物无机化学的实际案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课程评估
1 作业
定期布置作业,用以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2 考试
进行定期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生物无机化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堂参与度
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的程度。
课程资源
1 教材
推荐教材:《生物无机化学导论》
2 参考书籍
探讨生物无机化学在生物体内物质转运、酶活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
单元三:生物无机化学的方法和技术
介绍生物无机化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和分析技术。
学习方法
1 理论学习
通过课堂讲授和学习材料,掌握生物无机化学的理论知识。
2 实践应用
进行实验和实践操作,加深对生物无机化学的理解和实际应用技能。
3 案例分析
推荐参考书籍:《生物无机化学综述》
3 网络资源
提供相关课程学习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在线资源。
总结与展望
1 对生物无机化学的启发
深入了解生物无机化学的重要性,拓展对生命科学的认知。
2 学习的收获
通过本课程,学员将获得全面而深入的生物无机化学知识。
3 发现未知
拓展研究领域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可能性。
无机化学-第四章:酸碱理论

经典的Arrhenius 酸碱理论
• 在水溶液中所有的酸都电离出氢离子, 所有的碱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酸碱反 应就是H+和OH-反应生成水。
• 这个理论要求碱必须有OH-基团,但是 NH3这样的物质,虽然没有OH-基团, 但毫无疑问它也是碱。
• Arrhenius 酸碱理论另一个问题是没有 考虑到溶剂(H2O)担当的角色。 电离理论的局限性
OH2 250pm
H
H
259pm
H2O
259pm
H2O
4.1.4 酸碱性强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如果了解了化合物的酸碱性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 就会发现,化合物的酸碱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密 切相关。
1. 二元氢化物的酸性
★ 化合物显示的酸性源自失去质子的能力,可以预期
酸的强弱与H—B键的强弱有关,H—B键越强,相 应的酸越弱。
。水合高氯酸HClO4·H2O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证实, 其
中的H+以H3O+形式存在。H3O+是NH3的等电子体。另
一个被确定了结构的物种是固体水合物 HBr·4H2O中的
H9O4+。普遍的看法是, 水溶液中水合氢离子的形式随
条件变化而不同。
116o
H
110pm
O
H
100o-120o
H
110pm O
H 116o 105o
本章教学要求
1. 了解酸碱概念的变迁; 2. 理解布朗斯特酸碱理论的意义和要点; 3. 理解路易斯酸碱理论的意义和要点; 4. 了解软硬酸碱的内容和应用; 5. 了解几种有代表性的路易斯酸。 6. 酸碱平衡基础及溶液pH的计算。
回顾: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在溶液一章已介绍)
1-5生物无机化学

1-2 生物无机化学研究的内容
研究热点包括(1)生命中的金属离子的作用和代谢。金 属蛋白的结构,蛋白折叠和功能。(2)医药中的金属。 如铬和钒化合物营养和毒性的阐明,在糖尿病和肥胖症的 治疗和运用中获得了进展;对金化合物的抗病毒作用,贵 金属配合物的抗癌活性的深入研究。(3)生命体系中的 金属探针。(4)环境中的金属。通过金属物种可以控制 微生物的生物合成和代谢途径,得到效力高的酶去降解范 围较宽的污染物。(5)日益与生命科学融合和细胞层次 的无机化学研究。(6)新的方法学和研究方法,如生物 无机光谱学(bioinorganic spectroscopy)。
1-4 生物无机化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生物无机化学内容广泛,并且同一研究内容可从不同 角度进行探索,因此并无固定不变的研究方法。如在研究痕 量金属元素在生物器官内分布及含量时,会较多地沿用分析 化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当研究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时,则会 优先考虑物理化学和配位化学一般研究方法。
应当指出,无论研究内容或方法多么不同,都要通 过实践来进行探索的。同时,由于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课 题来源于生命现象,因而,也总是同生物体联系在一起。 研究的成果,总的来说,最终要经受生物体的检验。对于 来源于人类生命现象的课题,往往需要先通过动物实验, 作为通向接受人体检验的桥梁。研究时,可有两种途径:
又称无机生物化学或生物配位化学。是无机化学、生物化 学、医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领域,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步 形成的。
简单地说,所谓生物无机化学,就是利用无机化学特别是配 位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阐明参与生物体(尤其是人 体)中化学反应的痕量元素(痕量金属元素或少量非金属) 所起的作用及它们同生物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锡和铅的原子序数的增大,因ns2电子对效应的影响,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构型的配合物的分裂能由实验可得经验公式。
配体相同的条件下,中心离子对分裂能的影响
(a) 同一元素随氧化态升高而增大 Cr 2+ < Cr 3+
[Cr(H2O)6]2+ o = 166 kJ· -1 [Cr(H2O)6]3+ o = 208 kJ· -1 mol mol (b) 同族元素自上而下增大 例:Fe2+ < Ru2+ < Os3+ (c) 中心离子d 轨道的主量子数越大,分裂能越 大,
o = 10 Dq , o 分为10等份,每份为1Dq.
单位: / cm-1 / J· -1 mol
/ kJ· -1 1cm-1 =12.0J· -1 mol mol
[Cr(H2O)6]2+
o = 166 kJ· -1 mol
四面体场中, t2和 e 能级之差称为分裂能,Δ
t
=4Δ o/9
dn Ca2+、Sc3+、 d0 正八面体场
W S
四面体场
W S
平面正方形场
W S
0
0
0
0
0
Ti3+、 d1 V3+、TI2+、 d2 V2+、Cr3+、 d3 Cr2+、Mn3+、d4 Mn2+、Fe3+ d5 Fe2+、Co3+、 d6 Co2+、Ni3+、 d7 Ni2+、Pt2+、 d8 Cu2+、Ag2+、d9 Cu+、Zn2+、 d10
4 8 12 6 0 4 8 12 6 0
4 8 12 16 20 24 18 12 6 0
2.67 5.34 3.56 1.78 0 2.67 5.34 3.56 1.78 0
2.67 5.34 8.01 10.68 8.90 6.12 5.34 3.56 1.78 0
5.14 10.28 14.56 12.28 0 5.14 10.28 14.56 12.28 0
μ 有效 == 2.83 (T) 式中为摩尔磁化率,可有实验测得;T为绝对温度;μ 位为玻尔磁子 (BM)。
μ = 2 S ( S 1) ) =
有效单
有效
n ( n 1)
式中n为未配对电子数
3. 请分析Co(Ⅱ)配合物在强场中分别处于平面正方 形和四方锥立体构型时d电子排布的变化。
dx2-y2 eg dz2, dx2-y2 dz2 dxy t2g dxy, dxz, dyz b2g dxz, dyz eg b1g a1g
配体对的影响——光谱化学序列 配体相同的条件下,中心离子对分裂能的影响
2. 金属配合物中金属离子的自旋态由哪些因素所决定?在什么 条件下,某种金属配合物中金属离子的自旋态才能改变?如何判 断金属离子的自旋态? 生物体系,往往存在着金属配合物中金属离子的自旋态的变化
在静止状态,低自旋态P450与高自旋态P450处于平衡状态。 低自旋P450的第六配位可能是含–OH的基团 (如氨基酸残基中 的–OH)。高自旋态的P450中,只有第五配位为半胱氨酸的硫, 其第六配位空着,这时铁高出卟啉环平面。当底物结合到蛋白 链的疏水部位时,使平衡移向高自旋状态。
以配位原子分类: I < Br < Cl < S < F < O < N < C
越大——强场
越小——弱场
H2O以前的通常称为弱场; H2O ~ NH3之间的称为中间场; NH3以后的通常称为强场。
5. 晶体场稳定化能(crystal field stabilization energy, CFSE )
5. 生物体系中,金属配合物的配体取代反应有重要 的意义。配位场活化能(晶体场活化能)通常可用于 估计配合物配体取代反应的活性或惰性(正值为惰性, 负值或零为活性)。请通过计算说明八面体Co(Ⅱ) 配合物在强场或弱场中是活性的还是惰性的?
八面体金属配合物的配体取代反应:
LnMX + Y →LnMY + X
如何判断?考虑哪些因素? 除了计算并比较其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外,还应考虑其 它因素?
在不同配位体场中,配体之间的排斥力是配合物倾向于 取何种构型的重要因素。
在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配合物取何 种构型的倾向取决于配体之间的排斥力。
dn离子在正八面体场、四面体场和平面正方形场的CFSE
在各对称场中 d 轨道的能级 结构 四面体 八面体 平面正方形 四方锥 五角双锥 三角双锥 dZ2 2.67 6.00 4.28 0.86 4.93 7.07 dx2- y2 2.67 6.00 12.28 9.14 2.82 0.82 dxy 1.78 4.00 2.28 0.86 2.82 0.82
5.14 10.28 14.56 19.70 24.84 29.12 26.84 24.56 12.56 0
羧肽酶A。Zn2+ 与两个组氨酸(69和196) 谷氨酸(72) 以配位键结 合,第4个配位位置则与一个水分子松驰地连接。Zn2+ 处于畸 变四面体配位状态,
碳酸酐酶。Zn2+ 与组(His)–93、95和117的3个咪唑基氮原子配位, 第四个配位位置可能由水分子或羟基占据。围绕Zn2+ 的配位环 境是畸变的四面体结构。 质体蓝素是一种蓝铜蛋白。有99个氨基酸残基。铜的周围由两 个组氨酸(His–37 和87)的咪唑氮、半胱氨酸(Cys–84)和蛋氨酸 (Met–92)的硫配位,是畸变四面体构型,它的键角偏离正四面 体多达500 。立体化学介于对Cu (Ⅰ)有利的平面正方形和对 Cu(Ⅱ)有利的四面体结构之间。 牛超氧化物歧化酶。可称为异二核配合物。铜离子的配体为4个 组氨酸残基和水分子,呈畸变四方锥构型;锌离子由3个组氨酸 和1个天冬氨酸残基配位,是拟四面体;其中His–61的咪唑基是 铜离子和锌离子共用的桥连配体。
第四章 生物无机化学体系中的 配位化学原理
配位化学自从1893年Werner开创以来,已经成为 无机化学领域的重要理论学科。 20世纪70年代,配位化学已经渗透到生命科学体 系,研究对象包括金属酶和金属辅酶,金属蛋白,血 红素以及微量金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体内金 属离子的平衡等。用配位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 分子与金属离子的作用,开创了一门新兴学科 生物无机化学。
(二)、几个重要概念
1. 晶体场的分裂能
d轨道分裂后,最高d轨道的能量与最低d轨道的能量差,称 为分裂能()。 八面体场,中心离子的d轨道能级分裂为eg (dz2 , dx2-y2) 和 t2g (dxy , dxz , dyz) 两组。eg 和t2g 能级之差称为分裂能, 用Δ o或10Dq 表示。
八面体场 d1,d2, d3,d8,d9,d10强场弱场电子排布相同,CFSE相同 d4 ~ d7强场和弱场电子排布不同, CFSE不同 d1 : t2g1 CFSE = 1×(-4Dq) = -4Dq
d8: t2g6 eg2 CFSE = 6×(-4Dq)+2 ×6Dq =-16Dq
d10: t2g6 eg4 CFSE = 6×(-4Dq)+4×6Dq = 0Dq d4:强场 t2g4 eg0 CFSE = 4×(-4Dq) = -16Dq d4:弱场 t2g3 eg1 CFSE=3×(-4Dq) +1×6Dq =-6Dq
金属配合物的配体取代反应通常生成活化配合物。 如取代反应机理为解离机理:
LnMX + Y → LnM + Y + X→LnMY
dx2-y2
b1g
dxy dz2 dxz, dyz
b2g a1g eg
正八面体场
四方锥场
平面四边形场
4.根据晶体场理论,四配位的金属配合物通常可形成 哪几种构型?请分析Mn2+ 、Fe2+、Co2+、Ni2+、Cu2+ 和Zn2+等离子通常更倾向于取何种构型?为什么?
四配位的金属配合物通常可形成四面体或平面正方形构型。
将△0
、
P值代入低自旋式,得 CFSE= + 25,600 cm-1,
显然,Fe(H2O)63+取高自旋构型.
对 Fe(CN)63如果取高自旋, 则 CFSE= 0; 如果取低自旋, 则 CFSE= -2△0+2P 对配体 CN-, △0= 30,000 cm-1 ; P =26,500 cm-1
将△0, P值代入低自旋式,得 CFSE=-7,000 cm-1,
显然,Fe(CN)63- 取低自旋构型。
以上是在配位体场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讨论。 有哪些因素直接影响△和P的?
配位体场的改变?
配体的改变?
如何判断金属离子的自旋态?
利用测定配合物的有效磁矩判断配合物中心离子未配对电子数。 进而判断金属离子的自旋态。
一、晶体场理论及其应用
(一)晶体场理论的基本要点 1. 把过渡金属离子与配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看作是纯粹的 静电作用。晶体场理论认为,配合物中的过渡金属离子与 配位体之间的化学键都是电价键,它们之间依靠带正电 荷的金属离子吸引带负电荷的配位体而组成配合物。 2. 晶体场分裂。在配位体电场的作用下,过渡金属离子5个 简并的d轨道 (dz2 , dx2-y2, dxy, dyz, dxz ) 发生能级分裂, 分裂方式决定于金属离子周围配位体的排列方式,即配 位体场的对称性。
d 电 子 数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弱场(Δ o<P) t2g
↑ ↑ ↑ ↑ ↑ ↑↓ ↑↓ ↑↓ ↑↓ ↑↓
eg
↑ ↑ ↑ ↑↓ ↑↓ ↑↓ ↑↓ ↑↓ ↑↓ ↑↓
强场(Δ o>P) t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