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
探寻美国教育课程变革的缘由

探寻美国教育课程变革的缘由探寻美国教育课程变革的缘由本文对美国的教育课程做了回顾和重新审视,但并不是对美国教育课程改革的宏观概括,它关注的仅限于引起课程变革的那些特定因素。
换而言之,我们的讨论并不涉及通常情形下发生的课程变革,不涉及课程改革的具体建议,而是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分析那些迫使教育课程发生变革的重要事件。
笔者赞同专栏作家戴维·布鲁克斯(DavidBrooks)对有关课程变革的看法,他将之比作参观展示人类进步的博物馆,“此处描绘的历史是一个博大而又完整的故事,点缀着人类向前跃进的各个关键时刻。
”这种历史研究的方法有着极其开阔的视野,它涉及从美国前殖民时期直至最近的很长时期,并用历史研究的方法找到了问题和事件的脉络,有助于我们对当下课程问题的审视和思考。
一、课程的概念一直以来,教育课程的概念有着多种多样的定义。
其一是教育课程即知识实体,也即教学内容。
另一定义则由约翰·克尔(John Kerr)提出:“课程是指由学校设计并指导的学习活动,无论是由集体完成的还是由个别完成的,无论是学校内完成的还是学校外完成的。
”笔者在本文中使用教育课程这一术语(尽管它常被统称为教育),是指一种传递知识的机制,而不局限于内容本身。
首先,“课程”起源于希腊词语currere,原指在跑道上赛跑,因而意为按事先计划的路线赛跑以争取奖励。
它在本文中意为课程设计者向学生传递知识的目标和过程。
为此我们应该注意到“课程”与“课程提纲”之间的区别。
课程提纲论及的只是个体教师意图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因此它关注的只是内容。
如果把课程视为课程提纲,实际上就将教育仅仅限制于教师希望在较短时间内传递的知识内容,比如一个学期,甚至是更短的时段,如一天的教学安排。
与此相对应,课程则是一个获取知识和追求进步的整体过程,其向后可延伸至教师培训,而向前则可延伸至课堂教学。
教育课程的出现是必要的。
虽然社会所看重的知识与学校课程所包含的知识之间差距并非特别巨大,但是知识一般不会自动地被青少年自然习得。
科学实践理念下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研究

科学实践理念下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研究一、概述随着全球科技的飞速发展,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特别是在美国,面对21世纪的新挑战和机遇,其科学教育系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这场变革的核心,便是《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简称NGSS)。
本文旨在探讨科学实践理念下NGSS的研制背景、核心理念及其在美国科学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NGSS的产生,既是美国对原有科学教育标准的反思,也是对新世纪科学教育发展趋势的积极应对。
它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世界中的科学问题。
为此,NGSS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三维整合框架,将科学与工程实践、学科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全面而系统的科学教育标准。
科学实践是NGSS中的核心理念之一。
它强调学生不仅应该掌握科学知识,还应该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科学探究和实践。
这种实践理念的引入,使得科学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NGSS的三维整合框架体现了科学教育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科学与工程实践维度的引入,使得科学教育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
学科核心概念维度的确立,则保证了科学教育的系统性和深度,使学生能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科学的本质和规律。
跨学科概念维度的加入,则进一步拓宽了科学教育的视野,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理解和应对科学问题。
在美国,NGSS的实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也为美国的科学教育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和活力。
同时,NGSS也为世界各国的科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科学实践理念下的NGSS是美国科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
它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以综合性和整体性为特点,为美国的科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有助于推动全球科学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美国中小学课程设置

美国中小学课程设置1.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美国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小学教育目标,不过美国视导和课程研究协会提出的现代小学的六项任务,具有广泛的影响,大致内容为:①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②增进儿童的心理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③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④发展儿童有效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⑤发展儿童符合民生生活的价值观;⑥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活动。
2.小学课程的管理与设置美国各州的公立中小学课程是由州宪法和州教育法规定,因此全国没有统一的课程。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高质量教育改革的实施,要求加强课的统一性的主张开始出现,但基于美国长期以来的地方分权化教育管理传统不可能完全建立全国统一课程,中小学课程的决策仍主要在各州及各个学校。
现行美国小学通常都开设如下的基本核心科目:(1)语言艺术。
(2)社会。
(3)数学。
(4)科学。
(5)体育和保健。
(6)音乐和艺术教育。
3.授课时数美国各州小学每学年的授课天数相差很大,每天的授课时数也不一样。
通过对某些学校的统计发现,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平均每天在校上课时间逐渐增加。
小学的课程编排非常灵活。
各节课的时间长短变化较大,有些课长达1 小时,而某些课仅20分钟。
美国小学虽然实行5天教学日,但它在一天之中的课节数较多,每天上课的总时间较长。
现行美国小学课程受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质量教育改革的影响,倡导以学术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掌握各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课程组织形式来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为主:语言艺术包含了阅读、写作、文学、口语等知识,社会包括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科学课将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融为一体,音乐与艺术、体育和保健也具有较明显的综合课的特点。
(二)中学课程1.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关于美国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最有影响并经常被引用的仍然是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的“七大原则”:①保持身心健康;②掌握学习基本技能;③成为家庭有效成员;④养成就业技能;⑤胜任公民责任;⑥善于运用闲暇时间;⑦具有道德品质。
课程编制:过程与启示——以美国20世纪60年代小学新科学课程开发为例

开发那么大 。新课改以来 ,国内课程理论译著大 这一 术语 。
都节取了” rcl ee p et c i u dvl m n” u um o 的现代涵义而将
其 译作 课程 开发 。并 且 将 课程 开发 视 为 是 与课 程 (ur uu d s ) cri lm ei ,施 良方 对 这 两 个 术 语 做 了 精 c n g 研 究 (ur uu td)、 课 程 设 计 (ur uu crclm s y i u crcl i m 辟 的 区分 。他 认 为后 者 是 指 课 程 编制 所采 用 的一
ds n、 课 程 规 划 (u i lm l 0 用 的词 语 。 ei ) g crc u pa 通 u r
一
时 间 ,课 程 开 发 、课 程 设计 成 了课 程 领域 的流
不仅 开 发和 编 制 了一批 至 今 仍 被广 泛 使 用 的 高质 行语 ,课程 编制鲜 有人 再提 起 。
一
程编制是那些精心计划的活动总和,通过它们设 计 出学程或教育活动模 式并提供给教育机构作为
、
概念 界定
课 程 编制 ,可 谓 课程 领 域 里 最 早 出现 和 最 常 其 学程或 教育 活动 模式 的方 案 。【奥利沃 (l aP 2 】 Oi . . v 用 的术 语之 一 。在 西方 课 程 研 究领 域 ,课 程 编制 F,92提 出,如 果把 课 程看 作 是 一种在 学校 指 导 . 9) 1 有 很 多种 说法 。施 良方 认 为 ,课程 编 制 一 词 最初 下 年轻 人 即 将 获得 学 习经 验 的 计划 ,其 目的在 于 来 自英 文 ”ur uu kn ”( 比特 用 词 ) , crclm maig 博 i
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的比较模板

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的比较” 内容提要:当今,中关两国的科学教育在目标上都既重视面向全体,又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在课程实施的理念方面差异很大,主要体现在课程的综合性、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科学概念的推理方式、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理论与实践孰轻孰重、评价方式等方面。
这也是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中美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目标;科学教育理念随着全球科学教育的改革,我国的科学教育目标与原来的《自然》课程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我国新小学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是: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研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新发展。
不论我国的小学科学教育目标,还是中学科学教育目标,都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素质,强调让学生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理解科学,也就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活动……从新科学目标上看,我国与美国差距不大,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差异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科学教育的理念上:1 .课程的综合性在美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早就是综合性的。
至少从20 世纪60年代课程改革以来,美国科学课程的整合就已开始,其改革的方式不是增加科学课程的数量,而是对科学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
这不仅出于减少课程数量的考虑,也反映了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即“各门自然科学之间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主要的概念变得更加统一”。
这是当今科学技术的整合性对科学教育的必然要求。
与美国不同,我国中学科学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分科教学,而且从小学到中学的科学课程普遍偏难。
以我国当前的中学理科为例,课程门类、教材内容多,学生负担过重;知识体系以分科为特征,各自为政,割裂了本来完整统一的客观世界;从价值观上看,分科课程实际上只是为少数未来科学精英准备的,不能一味地为精英而牺牲大多数。
美国Insights小学科学教育项目及其启示

所 在 。当然 ,S A K 的部分 内容 可能 也并 不适 合 中 国的 PR 国情 ,但 其 所 蕴 含 的 教 学 理 念 是 我 们 应 该 学 习 与借 鉴 的 ,其 培训 方 法手段 是 值得 我们 学 习 的 ,相 信 也会 对 我 国今后 的体 育教 师培 训产 生有 益 的影 响 。
段 。 Is hs 学 教 育 项 目包 括 了 引 入 、探 究 发 现 、意 义 ni t科 g 加 工 和 拓 展 学 习 经 验 四 个 阶 段 .是 一 个 完 整 的 探 究 过
学 、物 质 科 学 和 地 球 科 学 三 大 领 域 的 1 7个 主 题单 元 , 每 个 主题 持 续 6到 8周 时 间 。与 F S O S的广 度 和 S C 的 T 深 度相 比 ,Is hs 强调 以 “ 手做 ”为 主 的多种学 习 ni t 更 g 动
将世 界视 为 一个 整体 ,他 们 的经 验 内涵更 类 似 于事 件 或
主 题 , 而 不 是 一 个 个 分 门 别 类 的 学 科 。 基 于 此 ,Is hs ni t g
布 鲁纳 建构 主 义课 程在 关 注科 学知 识本 身 的基 本 结 构 和原 理 的 同时 ,却 忽视 了儿 童 的认 知发 展规 律 和亲 身 经 历 .使 得美 国小 学科 学 教育 的问题 不断 暴露 ,限制 了 新 课 程 的 进 一 步 发 展 。为 此 ,美 国 出 台 了 2 6 计 划 , 01 并 在 该 计 划 的 推 动 下 先 后 启 动 了三 项 科 学 教 育 计 划 :
进 建议 。
当代美国小学课程的改革及特点研究

部 分 州 和 学 区进 行 旨在 理 论 验 证
要 变化 表 现在 : 校更 多 地 注重 学生 人才 , 学 依 由此继“ 高质量教育运动” 之后 和推广普及的小学课程改革实验 ,
的学术成就 ; 各州对本地注重学习的 在美 国掀起 了新一轮教育改革 的浪 次全 面启 动美 国面 向 2 1世纪 的小学 学 校拥 有更 多 的领 导 权 ; 学校 减 少 了 潮 。“ 0 1 划 ” 有 关 小 学课 程 改 科 学 、 26 计 对 数学 、 术教 育 改革计 划 。 9 3 技 19 那 些非 教 学性 的 活动 ; 生学 到 了更 革 的计 划 作 了周 密 的 、 序渐 进 的部 年 出 版 的《 学 文 化 的 标 准 》 定 了 学 循 科 规
比 较与借 鉴
21 第 0 0第 1 总 1 年 期
3 3期 0
当代美 国小学课程 的改革及特点研 究
赵 国金
( 重庆 市北碚 区西南 大 学教育 学院 4 0 1 0 7 5)
[ 要 ] 回顾 了美国 小学课程 从 殖 民地 时期 到今 天 的改革 发展 的背景 下 , 摘 在 结合 社会 、 济等 各 方 经
开发多种适 师的工作表现和能力 ; 必须增加教学 计课程改革的具体规划 , ( )二 十世 纪 八 十年 代 以来 的 时 间 ,用更 多 的时 间来 完成 课程 ; 一 必 宜于小学科学、 数学和技术教育 的课
一
、
当代 美 国小 学课 程 的改革
小学 课 程改 革 二 十世纪 八 十年 代 , 革 的核 心 改
须重 视儿 童 的个 别差 异 , 因材 施教 。 程模 式 , 明确 各种 模式 实 施所 需 的步 ( )二 十世 纪 九 十年 代 以来 的 骤 、 件 和 手 段 , 且将 设 计 完 成 的 二 条 并 课程 改革 规 划 、 关 的课 程模 式 和 教 相 19 9 4年 ,美 国国会 通 过 了克林 育设 计蓝 图呈现 给全 社会 , 开广 泛 展
美国《下一代科学标准》背景下的科学课程构建及启示

美国《下一代科学标准》背景下的科学课程构建及启示[摘要]自美国发布《下一代科学标准》后,如何基于其理念构建科学课程成为美国科学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们的重要课题。
文章梳理了《下一代科学标准》理念下美国科学课程构建的基本程序,并从科学课程标准及材料革新、专业化科学师资培育等方面提出对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下一代科学标准》;科学课程;科学教育2011年,美国发布了《K-12年级科学教育的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概念》(A Framework for K-12 Science Education:Practices,crosscutting Concepts and Core Ideas,以下简称《框架》)。
2013年4月,美国基于《框架》发布了《下一代科学标准》(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以下简称NGSS)的定稿,其中两份核心文件的纸质文本由美国国家学术出版社出版,向全球发布[2-3]。
自《框架》发布以来,截至2018年,美国已经有39个州和地区宣布响应更新科学教育标准并逐步深入应用推进。
在此过程中,美国的科学教师和各响应州的教育部门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契合NGSS提倡的科学课程理念,开展教学内容、教学课例与单元以及教学模式的再设计与实施。
美国科学教师协会(National Science Teaching Association,以下简称NSTA)对于契合NGSS的科学课程构建也有明确的指导意见。
本文就此做一个初步的梳理,尝试理清NGSS改革背景下科学课程构建的路径,以期对我国科教改革中科学课程研发及科学教师培育方面有所启示。
一、NGSS倡导的科学课程改革理念NGSS以“大科学”理念为宏观指导,关注学生学习科学的能力,聚焦于科学概念,重视概念的理解发展过程,将“科学与工程实践”(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s)、“学科核心概念”(Disciplinary Core Ideas)与“跨学科概念”(Crosscutting Concepts)三个维度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不同学段、不同学科领域的“表现期望”(Performance Expectation),即学业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
美国是科技教育强国,自二战以来,共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教育改革,它以20世纪50年代末由苏联在“外层空间”的挑战而引发的“学科结构”运动为发端,70年代初兴起了改变职教与普教分离的“生计教育”,至70年代中期又展开了强调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训练的“回归基础”运动,而80年代则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综合教育改革运动。
美国的教育改革以四个著名的教育改革文献——《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2061计划: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为标志,向世界呈现了一幅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画面。
一、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小学科学课程改革
20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课程的现代化运动产生了十多种至今仍影响的实验性小学科学课程。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三种:
SAPA课程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的科学教育委员会编写的《科学——一种过程方式》是一个完整的初等学校科学课程,供幼儿园至6年级学生学习。
SAPA课程正如其名称所示,是注重科学过程的课程。
其基本假设是:(1)科学是一种智力活动;(2)探索知识带来欢乐;(3)看到自然世界和生命世界的奥秘给儿童带来兴奋;(4)学习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使儿童得到智慧;(5)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儿童的欢乐感、兴奋感和科学的理智感。
SAPA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儿童从事科学研究的技能,即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这些技能包括:(1)观察;(2)认识并使用数字关系;(3)测量;(4)认识并使用时空关系;(5)分类;(6)交流;(7)推理;(8)预测;(9)给概念下定义;(10)形成假设;(11)解释
资料;(12)控制变量;(13)实验。
前八种技能为基本技能,一般在低年级学习;后五种技能较为复杂,供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
SAPA课程是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Robert Gagne,1916—2002)的学习理论编写的,强调目标教学和目标的递进性。
当时美国有大约9%的学区使用这一课程。
SCIS课程
《科学课程改进研究》(the science curriculum improvement study)的编写始于1962年,由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提供启动资金。
SCIS课程的内容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六个单元的自然科学,包括物质、交互作用与系统、次系与变因(subsystems and variables)、相对位置与运动、能源、电与磁的交互作用;另一部分是六个单元的生命科学,包括生物、生活史、族群、环境、群落、生态系。
每个单元包括自由探索和教师指导的探索课、发明课和扩展课三种课型。
SCIS课程是根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编写的。
当时美国大约有8%的学区使用SCIS课程。
ESS课程
《小学科学学习》(the elementary science study)是一种综合性小学科学课程,由美国教育发展中心(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研制。
它的特点是以一个大主题综合相关的知识内容(如“光和影子”等),强调让儿童亲身实践和探究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整个课程体系由56个单元组成,包括数学、植物、动物、天文、地质、生态、化学、物理等领域。
ESS课程只提供一个范围,没有一个固定的顺序。
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水平等实际情况挑选一些单元按顺序组成课程内容。
当时美国约有15%的学区使用ESS课程。
比较SAPA、SCIS和ESS这三种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发现,它们或侧重于
内容——科学概念的掌握,或侧重于过程——探究技能的发展,这使科学课程是重“内容”还是重“过程”的争论成为今日小学科学课程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的小学科学课程改革
20世纪80年以来美国“第二代”科学课程是在20世纪60年代“第一代”科学课程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1)强调儿童动手探究寻找答案,,而不是由教师提供现成的答案让他们学习;(2)所有的课程都以探究作为科学的过程;(3)给儿童提供机会理解学科的结构;(4)所有的课程都助于儿童拓宽对环境的理解;(5)期望通过科学教育改变儿童的行为。
“2061计划”在长达200页的总体报告和其他5份专题报告中,明确提出“普及科学基础知识包括科学、数学和技术,已经成为教育的中心目标”,并详细阐述了全面改革美国初等、中等教育体系的设想、步骤、目标和科学依据。
专家们将每个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应获得的基本科学知识概括为12大类:科学、数学、技术、物理、生态环境、人体机能、人类社会、技术世界、数理世界、科学史观、一般主题与思维习惯。
“2061计划”不仅对美国的科学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科技教育工作者和改革者的高度重视。
美国国家科学资源中心和国家科学院史密森协会1997年出版了《面向全体儿童的科学——改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指南》(Science for All Children—A Guide to Improving Elementary Science Education in Your School District),该书就如何运用“以探究为中心”的方法进行教学提出了科学教育体系的模型,这一模型由五个要素组成:以研究为基础、以探究为中心的课程;科学教师的专业化展;教学材料的供给与支持;合适的评价策略;社区和行政支持。
这本指南表明,美国21世纪的小学科学课程的思路和依据是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出版商提供可供选择的课程材料,包括录像带、影碟和计算机软件等。
有的课程材料分为很多模块,学校和科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组合不同的模块以建构独特的课程体系。
美国的小学科学课程及其改革具有五个特点:第一:小学科学课程是整个科学教育改革宏伟计划的一个有机部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和“2061计划”明显地反映了这一点。
第二: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之下,通过市场竞争机制,美国的大学、研究机构和出版商开发了多种多样的小学科学教材。
第三:小学科学课程有相当多的支持系统,相关的专业研究组织和教育部门合作,大力开发科学课程的信息资源,提供科学教学所需的技术手段。
第四:教师在科学课程方面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如对教材的选择以及教材内容的灵活处理,在微观上没有整齐划一的计划。
第五,国家和政府相当重视小学的科学课程改革,如5~8岁的儿童从幼儿园起其学习就有明确的课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