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文库精品】版高中化学 专题4 专题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学案 苏教版必修2【必做资料】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研究热化学反应,不仅能从宏观上认识新物质的生成和能量的变化,还要从微观上分析其变化的本质,并能形成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变化观念和能量守恒的思想。

通过建立相关的思维模型,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理解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认识能源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及科学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科学合理利用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意识和能源节约的意识。

由此可见,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可促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析(1)贮氢合金ThNi5可催化由CO、H2合成CH4的反应。

温度为T时,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温度为T时:CH4(g)+2H2O(g)===CO2(g)+4H2(g)ΔH=+165 kJ·mol-1CO(g)+H2O(g)===CO2(g)+H2(g)ΔH=-41 kJ·mol-1(2)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

传统上该转化通过如图所示的催化循环实现。

其中,反应①为:2HCl(g)+CuO(s)H 2O(g)+CuCl 2(s) ΔH 1反应②生成1 mol Cl 2(g)的反应热为ΔH 2,则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热用ΔH 1和ΔH 2表示)。

(3)已知:①Fe 2O 3(s)+3C(s)===2Fe(s)+3CO(g) ΔH =+494 kJ·mol -1②CO(g)+12O 2(g)===CO 2(g) ΔH =-283 kJ·mol -1③C(s)+12O 2(g)===CO(g) ΔH =-110 kJ·mol -1 则反应Fe 2O 3(s)+3C(s)+32O 2(g)===2Fe(s)+3CO 2(g)的ΔH =________kJ·mol -1。

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选择与知识体系构建分析

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选择与知识体系构建分析

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选择与知识体系构建分析高中化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理科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知识体系构建受到了广泛关注,如何构建符合时代需求、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新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成为了当前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选择和知识体系构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选择1. 关注社会需求,引入前沿科技知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前沿科技知识已经成为了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的一部分。

如纳米技术、材料科学、生物化学等领域的知识。

这些内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科学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在进行新课程内容选择时,需要重视这些与社会需求紧密相关的前沿科技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了解世界、认识自我,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2. 强化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传统的高中化学课程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在新课程内容的选择中,应当更加注重化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通过实验课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探究精神。

3. 多样化的课程内容设置在选择新的课程内容时,不应当局限于传统的知识点,而是应当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需求,开设多样化的课程内容。

例如可以引入环境化学、生态化学、医药化学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化学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知识体系构建分析1. 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2. 注重知识的整合和交叉知识体系构建应当注重知识的前瞻性和发展性。

化学科学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因此在构建知识体系时,应当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科学的最新进展,并给予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动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究。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微专题大素养(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微专题大素养(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律是化学中的一种规律,它描述了元素原子序数的周期性变化。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元素周期律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元素的性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元素周期律的规律和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化学反应中的元素周期性》一文,分析了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实际应用的案例。
2.课后自主学习与探究: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进一步深化对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理解。以下是一些建议:
-研究更多的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案例,如化学反应中的元素周期性、元素周期律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我推荐以下拓展阅读材料:
-《化学结构基础》一书,详细介绍了物质的结构基础,如原子、分子和晶体等,为学生提供了更深入的物质结构知识。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与发展》一文,介绍了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和发展历程,帮助学生了解这一规律的背景和重要性。
-探索新的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研究成果,关注科技发展中的新发现和新进展。
-参与化学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原子结构的模型制作、元素周期表的绘制等。
-参与学术讲座或研讨会,了解领域内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可以关注一些学术机构和大学的相关活动,积极参加相关的讲座和研讨会。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元素周期律相关的实际问题。

同步导学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文档: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 Word版含答案

同步导学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文档: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 Word版含答案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电化学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有能量之间的转化。

要多角度、动态地去分析电化学中的化学反应,既能从宏观上观察认识电化学装置(原电池和电解池)中发生的变化现象,又能从微观的角度(电子的转移、离子的移向等)分析其反应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利用典型的原电池装置和电解池装置,分析其原理,建立相关的思维模型,并能运用模型分析解决问题,如:原电池及其正负极的判定、电解问题的分析方法、电解规律的应用、电解的计算等。

伴随着绿色能源的倡导使用,新型电池技术日新月异,要学会分析认识各种新情境电池(或新型电池)问题的方法。

认识电解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结合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和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等问题,既能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又能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方法对有关的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因此,电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促进“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例析1支持海港码头基础的防腐技术,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B.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C.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D.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答案 C解析通入保护电流抑制钢管桩失电子,钢管桩几乎不被腐蚀即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A 正确;通电后,被保护的钢管桩作阴极,高硅铸铁作阳极,电子流向:阳极(高硅铸铁)→电源正极,电源负极→阴极(钢管桩),B正确;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所以不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只起到传递电流作用,C错误;由于电流受温度、溶液酸碱性、氧气浓度等外界因素影响,因此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D正确。

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选择与知识体系构建分析

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选择与知识体系构建分析

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选择与知识体系构建分析高中化学是中学阶段学生接触化学学科的重要时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应用化学知识及化学实验技能,以及对化学原理、实践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高中化学课程的内容选择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是十分重要的。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方面,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打牢。

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定量的化学知识,因此新课程需要针对这一基础进行延伸和拓展,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还需要在内容选择中注重与实际生活和实际应用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化学知识。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知识体系构建方面,应注重知识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化学是一门层次性很强的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原则,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还需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将各个知识点相互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整体认识和把握。

在具体的知识内容选择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化学基础知识的选择。

高中化学是中学化学的延伸和深化,应重点突出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命名、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等。

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化学现象、探究化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思维能力。

新课程应注重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选择和知识体系构建中,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打牢、知识层次性和系统性的构建以及化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合理的内容选择和知识体系构建,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效果,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2022届高2019级高二化学选修4学案第四章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

高2022届高2019级高二化学选修4学案第四章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电化学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有能量之间的转化。

要多角度、动态地去分析电化学中的化学反应,既能从宏观上观察认识电化学装置(原电池和电解池)中发生的变化现象,又能从微观的角度(电子的转移、离子的移向等)分析其反应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利用典型的原电池装置和电解池装置,分析其原理,建立相关的思维模型,并能运用模型分析解决问题,如:原电池及其正负极的判定、电解问题的分析方法、电解规律的应用、电解的计算等。

伴随着绿色能源的倡导使用,新型电池技术日新月异,要学会分析认识各种新情境电池(或新型电池)问题的方法。

认识电解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结合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和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等问题,既能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又能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方法对有关的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因此,电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促进“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例1(2019·全国卷Ⅰ,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2MV2+=2H++2MV+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 由题图和题意知,电池总反应是3H2+N2=2NH3。

该合成氨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并形成原电池产生电能,反应不需要高温、高压和催化剂,A项正确;观察题图知,左边电极发生氧化反应MV+-e-=MV2+,为负极,不是阴极,B项错误;正极区N2在固氮酶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C项正确;电池工作时,H+通过交换膜,由左侧(负极区)向右侧(正极区)迁移,D项正确。

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选择与知识体系构建分析

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选择与知识体系构建分析

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选择与知识体系构建分析【摘要】高中化学是高中学生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围绕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选择与知识体系构建展开讨论。

在内容选择方面,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知识体系构建分析也是关键,需要建立起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

在总结了高中化学新课程的重点内容,并展望未来,希望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更多化学人才。

这对促进我国化学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知识体系、构建分析、重点内容、展望未来、课题背景、研究目的。

1. 引言1.1 课题背景在过去的教学中,高中化学内容主要围绕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验展开,重点在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选择也需要有所调整。

这不仅包括有关化学基础知识的传授,还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选择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以及社会对化学人才的需求。

通过对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选择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对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选择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探讨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选择与知识体系构建的相关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高中化学课程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和发展趋势。

本研究旨在深入研究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和依据,以及如何构建更为完善和科学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化学知识,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选择与知识体系构建进行分析,可以为教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解读与教科书编制(人教版)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解读与教科书编制(人教版)

更加关注化工生产、化学原理与技术的关系
教科书的处理: 增加体现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内容 整合原选修1-化学与生活、选修2-化学与技术的部分内容,把握
要求,综合呈现。
68
69
70
健康 安全
71
挖掘教材的德育功能
挖掘化学中有价值的内容的德育素材,如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制意识、国家安全和生态文明教 育等。 ➢ 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有机融入中华传统文化
水平4 出所建模型的局限,探寻模型优化需要的证据。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素养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 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 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 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水平2 人类健康、社会可持续发展可能带来的双重影响,并对这些影响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 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有将化学成果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能依据实际条件并运用所学的化学知
水平3 识和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节约成本、循环利用、保护环境等观念。
• 尊重科学伦理道德,能依据“绿色化学”思想和科学伦理对某一个化学过程进行分析,权衡利弊,作出合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素养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 能根据教材问题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现 象,客观地进行记录,对实验现象作出解释,发现和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
水平1 题。
• 能对简单化学问题的解决提出可能的假设,依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组装实验仪器,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
水平2 操作,能运用多种方式收集实验证据,基于实验事实得出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4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本专题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
1.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科学探究是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活动。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有: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

能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

例析二氧化硫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大气污染物,烟气脱硫是控制二氧化硫污染的主要技术手段。

利用海水脱硫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提高含硫烟气中SO2的吸收效率的措施,进行了天然海水吸收含硫烟气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根据图示实验结果,为了提高一定浓度含硫烟气中SO2的吸收效率,下列措施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降低通入含硫烟气的温度
B.减小通入含硫烟气的流速
C.减少天然海水的进入量
D.在天然海水中加入生石灰
(2)天然海水吸收了含硫烟气后会溶有H2SO3,使用空气中的氧气将其氧化,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采用如图装置在实验室测定烟气中SO2的体积分数(假设烟气中其余组分不能与水反应且不溶于水,实验在标准状况下进行):
①上述装置连接的正确顺序是:原料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a、b、c、d、e)
②下列试剂中(浓度、体积一定),可以用来代替试管中的I2­淀粉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酸性KMnO4溶液B.NaOH溶液
C.溴水D.氨水
答案(1)ABD (2)2H2SO3+O2===4H++2SO2-4(3)①c d b a e ②AC
解析(1)总体看,SO2的吸收效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温度和SO2的浓度一定时,SO2的吸收效率随烟气流速的增大而降低;当温度和烟气流速一定时,SO2的吸收效率随SO2浓度
的增大而降低,所以,要提高一定浓度含硫烟气中SO2的吸收效率,应降低含硫烟气的温度、减小烟气流速。

在天然海水中加入生石灰也可以提高SO2的吸收效率。

(2)H2SO3具有还原性,能被氧气氧化为H2SO4。

(3)该测定实验的原理是烟气通过一定浓度一定体积的I2­淀粉溶液后,其中的SO2与I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蓝色消失,根据碘的物质的量可求出SO2的物质的量(体积);余下的气体排入广口瓶,将水压入量筒,由量筒中水的体积可确定剩余气体的体积。

能与SO2反应且能明确指示反应终点的是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故它们可以代替试管中的I2­淀粉溶液。

点评
本题第(1)小题对相关信息(工艺流程,实验结果等)进行加工处理,获得结论,从而确定提高烟气中SO2吸收效率的措施;第(3)小题设计实验测定烟气中SO2的体积分数,较好地培养了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的素养。

2.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

例析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根据你的认知和体验,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①绿色食品就是不使用化肥农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②为使蔬菜保鲜,常在其表面洒少许福尔马林溶液
③为了防止某些富脂食物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里放生石灰
④酸雨是pH<7的雨水,主要是由大气中的SO2、NO2等造成的
⑤75%酒精比无水乙醇用作医用消毒剂效果好
⑥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向其中添加大量苯甲酸钠等防腐剂
A.②④⑤ 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⑤⑥
答案 C
解析绿色食品应具备条件: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标准使用化学物质生产的食品,①错误;福尔马林有毒,不能用于食品保鲜,②错误;在包装袋里放铁粉可防止食品氧化,生石灰只能用于干燥,③错误;pH<5.6的雨水是酸雨,④错误;75%的酒精既具有杀毒作用又具有渗透性,⑤正确;防腐剂不能大量使用,⑥错误。

点评
分析讨论资源的开发利用,从化学的角度关注能源、材料、饮食、健康、环境等热点问题,运用绿色化学思想分析讨论化工生产中的相关问题,都能较好地发展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