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7)
广东省东莞市-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月考高一语文试题一、古诗文阅读(43分)1.古诗文默写⑴《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沁园春·长沙》一诗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沁园春·长沙》一诗中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
【答案】 (1). 风萧萧兮易水寒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4). 皆白衣冠以送之 (5). 携来百侣曾游 (6).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7). 指点江山 (8). 激扬文字【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
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
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
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萧、携、峥、嵘、稠。
【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贵州省铜仁伟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1 贵州铜仁伟才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月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本题共3小题,9分) 住在楼房里,出出进进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想来想去,那昔日萦绕眼前的门楣上的字匾不见了。门楣上的字匾,蕴藏着深厚的民俗文化,记录着农村变迁。不管哪一家盖房,都要在大门的上方,用楷书、隶书、宋体或书法名人的狂草,在一米见长、近半米宽的砖磨、石雕上刻字,大多刻四个字。大凡来人登门,都要举目瞻望、默念,别出心裁的字匾,便引来一番赞叹和好评。 门楣的字匾从有院落时就一直沿袭下来,它有农家的热望,有农家的期盼,也有农家的鸿鹄之志。我对门楣上的字匾没有过多的考察研究。我想,除“耕读人家”“紫气东来”“天道酬勤”等字匾是几百年来沿袭下来的外,有许多为应景之作,是针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人文教育、宣传理念而设定的。 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的房屋,多为土坯房屋,房屋四角用砖砌而成,门窗砌上砖,四周用土坯垒起,住房是简陋了些,但作为门面的门楼,不能含糊,用砖砌起,叫做砖包疙瘩,在当时是富有和气派的象征。门楣上的字匾用砖磨刻写,多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爱社如家”等。那时农民家里、心里就像是一张纸,没有家底,也没有私念,一心想着集体、国家。只要能为集体、国家多作贡献,再苦再累心也甜。那些字匾是发自他们内心的情感。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有了土地、吃穿,过上了安稳日子,怎能不知恩图报呢! 文革时期的住房,与五六十年代没有什么变化,但门楣上的字匾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盖的房屋门楣字匾写上了“斗私批修”“大公无私”“红心向阳”“兴无灭资”等字样,用红漆漆着,显得醒目而刺眼。它好像在默默关注着文革,这些语言硬邦邦,像一根根棍子戳到人身上。那时,那些“耕读之家”“光宗耀祖”“书香门第”被铲掉,留下疤痕。这是一种印记,它在土尘的散落中,记录着流年岁月。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农村一改昔日的破败,展现了新模样。破旧的土坯房不见了,整齐的村道两旁,屹立着两层楼。青砖绿瓦的门楼,高大而气派,门楣上的字匾多姿多态,有青石雕刻而成的字匾,有大理石磨制而成的字匾,有镶着龙凤的烤瓷字匾。其内容也百花齐放,“日耀华门”“耕读务本”“龙凤呈祥”“清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成都七中2018-2019学年度下期高2021届半期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魏晋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这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简单说来,就是人的觉醒。
②《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武)李(陵)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
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的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
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它们构成《古诗十九首》一个基本音调:“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被钟嵘推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这些“古诗”中,却有多少个字用于这种人生无常的慨叹!它们与友情、离别、相思、怀乡、行役、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结合糅杂在一起,愈显其沉郁和悲凉。
这种感喟,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陶潜有“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
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
……他们唱的都是同一种音调。
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③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与其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密不可分。
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
于是,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便突现出来了。
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
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四川省眉山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四川省眉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明究竟是土生土长,还是自外输入的呢?在古代,这肯定不是问题。
向来都是“中国”辐射周边,哪有“华夏”是舶来品的道理?19 世纪末,英国学者拉克伯里提出黄帝是从古巴比伦迁来的。
此外,还有人认为华夏始祖是从埃及来的、印度来的、中亚来的,不一而足。
1921 年,瑞典人安特生主持发掘了河南渑池的仰韶遗址,这是中国现代考古发掘的序幕。
他发现仰韶文化的彩陶与中亚的彩陶纹饰相似,于是提出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自西传入的假说,当时不少知识分子对中国文明西来说深信不疑。
在今天,所谓的“民科”圈子中,“西来说”仍颇有市场,需要再做辨析和澄清。
人类“走出非洲”说是国际学术界的主流观点。
分子人类学的研究,已经从线粒体 DNA和 Y 染色体 DNA 分别证实全球现代人的母系和父系均根植于十多万年前的非洲大陆,我们都是智人的后代。
大约两三万年前,智人的一支进入现在的中国境内,我们所说的 56 个民族,基本都是他们的后代。
中国人的祖先的确是外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文化与文明也是外来的。
什么是“文明”?不少人倾向于用西方学者的三要素(文字、青铜器、城市)来界定,但是,美洲文明缺乏铜器,印加文明甚至没有文字,但没有人否定它们是文明。
文明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高级形态,社会复杂化是它的重要表现。
大约在 5800 年前,长江下游的崧泽文化和凌家滩文化已经开始了社会复杂化的先声,阶级分化愈加明显。
而在 5300 年前崛起的良渚文化,则被视作“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实证”。
良渚古城面积约 300 万平方米,城墙有 40 到 60 米厚。
良渚古城、“土筑金字塔”莫角山(上有宫殿基址)以及周边的水坝,堆筑土方量约为 1200 万立方米。
江苏省东台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东台市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中绳(zhòng)慰藉(jiè) 须臾(yú)闻者彰(zhāng)B.靛青(dìng)舟楫(jí)蛟龙(jiāo)跂而望(qì)C.跬步(kuī)劈叉(pǐ)蛇鳝(shàn)可镂(loù)D. 驽马(nù)骐骥(jì)爪牙(zhǎo)锲而不舍(qiè)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健康夸奖蜻蜓音容笑貌 B.辜负空旷摇篮仓皇失措C.抛锚僻静便宜众口烁金 D.惶惑愧杀悠然良辰美景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真是一番苦旅。
B、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东窗事发....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C、因为学生们的写作体验还不十分丰富,老师对他们的作文就不应该反唇相讥....,而应多从真情实感的正确、流畅表达等方面加以引导。
D、崔颢《黄鹤楼》诗的首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还是“昔人已乘白云去”,自唐以来,评论家莫衷一是....。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相关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
B.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抒发了他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C.冬奥会上,经过中国小将周洋的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冠军。
D.中国乒乓球队在第54届世乒赛中夺得4枚金牌,关键在于每个运动员是否有顽强拼搏的精神。
5.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乐手无踪洞吹箫,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江西省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统招班)

“山江湖”协作体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统招班)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
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
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
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
“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
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
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
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
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
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
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
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
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
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
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
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作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戏被誉为“百戏之祖”。
南戏是以宾白和曲牌联套相结合、以歌舞故事为主体的早期戏剧表现形式。
《南词叙录》是我国古代唯一的一部南戏专著,作者徐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作家和戏剧理论家。
南戏和北曲是最早的两大戏曲形式,一些流行的观点认为北曲的地位远远高于南戏,依据是南戏起源较晚,盛行于明初,因此可视为北曲的支流。
而依据《南词叙录》,南戏早在宋朝就已经开始萌芽,要早于形成于金末元初的北曲杂剧。
这实际上是将南戏从北曲的附庸中脱离出来,赋予了南戏更加独立的历史地位,明确了南戏与北曲为并行的两大戏曲系统。
南戏温婉轻柔,北曲刚劲高亢;南戏多以管乐伴奏,北曲多以弦乐配合。
这些都从侧面佐证了南戏与北曲虽然相互交流影响,但并不存在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早期的南戏无论在剧本文学上,还是在曲体上,都有其局限性,也正因如此,南戏受到文人学士们的鄙视,但这并不能否认南戏在我国古代戏曲史上作为较早戏曲形式之一的历史地位。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南北戏曲的交流,南戏受北曲杂剧的影响与熏陶,其文学性已发生了质的飞跃。
南戏从其起源到《南词叙录》的撰写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在这段时间里,南戏已从民间的村坊小曲,走进城市,走进宫廷。
不论从文辞声律、结构排场,还是思想意义、人物塑造,各方面都已达到不可低估的高度。
浙江省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浙江省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温馨提示: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书本知识大作战,加油!(37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6分)粗犷.(▲) zhù(▲)蓄静mì.(▲)干sè(▲)吝啬..(▲) yùn niàng(▲)2.结合课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2分)(1)朗润:▲(2)咄咄逼人:▲3.下面没有使用对偶的一句是(▲)(2分)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
B.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了。
C.小品演员夸张而诙谐的表演让观众们都忍俊不禁。
D.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5.填空题。
(12分)(1)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2)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夜上受降城闻笛》)(3)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
(《峨眉山月歌》)(4)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5)▲,洪波涌起。
(《观沧海》)(6)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揭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7)《天净沙•秋思》▲一句,是主旨所在,真切地表达出孤寂愁苦之情。
(8)默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高青一中高一第一学期10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 .第一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2 .第二卷分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黑色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
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81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久前,美因斯坦福大学两位教授,成功实现了世界上首次通过脑机接口完成的快速精准字符输入:三名受试瘫痪者,通过想象在电脑屏幕上输入想说的话,其中一人在1分钟之内平均输入约8个单词。 脑机接口是把大脑神经信号与外部机械直接交互起来的技术。该技术最初于20世纪 70年代提出,目的是帮助四肢残疾和脊髓受损的人重新行走或重新支配上肢,以实现各种生理功能。在探索中,脑机接口有植入式和非植入式两种路径。现在,这两种路径的探索都获得了初步成功。 植入式脑机接口是最早获得研究突破的,也就是在大脑的特定皮质区植入微小的芯片 (电极),以收集大脑的生物电信号并破译这种信号,转换成计算机指令,指挥机械手或腿,帮助残疾人行动和完成动作。美国研究人员在今年3月发表文章称,一位名叫科切瓦尔的病人八年前遭遇事故,脊髓受损,来自大脑的信号无法传递给肌肉,身体自肩鳑以下瘫痪,不能行走,手臂也不能做动作。他们通过手术将两个微型芯片植入他的大脑,以收集其大脑控制手部活动区域的神经元发出的信号。芯片通过外部电缆与计算机连接,将收集的大脑信号传速到计算机,后者再向他的手臂和手部肌肉上的电极发送指令,通过几年的练习,科虹瓦尔可以指挥自己的手拿着吸管喝咖啡,还可以自己用叉子吃土豆泥,通心粉和奶酪。另一方面,这种脑机接口还可以采用指挥机械臂的方式帮助残疾人。医生帮科切瓦尔安装了一个机械臂,大脑指挥手臂的指令也可以传到机械臂,让机械臂做出吃饭、喝水等动作,为长期瘫痪无法抬起手臂的他提供额外的帮助。植入式脑机接口指挥自己的手臂要比指挥手臂更容易些,但二者都需要患者进行半年以上的练习,通过虚拟的想象和发出指令,指挥手臂及机械臂做山动作。植入式脑机接口还可以帮助残疾人进行写作。荷兰科学家运用此项技术,已经让一位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女病人自由写作了。 非植入式脑机接口即无创脑机接口,就是不对大脑进行手术植入微芯片,而代之以在头部佩戴一个包含多个电极的脑电图扫描仪(EEG)帽子,收集并记录头部产生的微弱的生物电信号,然后放大这些电信号并将其输入计算机通过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将记录下来的“思维信号”转化为行动。•此前,物理学家霍金使用的轮椅,就装备了类似的非植入式EEG帽子,收集霍全的大脑生物电信号并解读其指令,指挥霍金眼部肌肉进行眨眼,每一次眨眼都对应一个字母,通过多次组合,电脑能写出霍金脑中所想的词语。现在,这项技术在美国被发展和深化:志愿者戴上EEG帽子以提取大脑想象运动时的同步或去同步信号,然后训练计算机对人脑的意识进行分类,并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机械臂,让机械臂产生实际运动。所有志愿者都学会了利用意念来控制机械臂在空中活动,抓取或放回物体。 植入式和非植入式脑机接口除了路径不同,原理是一样的。但植入式收集的大脑信号比非植入式更为强烈和明确,非植入式比植入式更安全,二者各有利弊。 通过探索,人类会慢慢弄清自己大脑的各种电信号是什么含义,但接下来会面临一连串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其中,最基本的问题是,如果有人凭借这种脑机接口提前知道人们的想法,侵犯人的思想隐私,该怎么办?
年- 2 -
(摘编自张田勘《脑机接口,植入或非植入》, 2017年6月7日《北京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脑机接口是把大脑神经信号与外部机械直接交互起来的技术,它共有植入式和非植入式两种成熟的操作模式。 B.为了帮助残疾人重新实现各种生理功能,以更好地生活,科学家们提出了脑机接口这项技术。 C.植入式和非植入式脑机接口虽然路径不同,但原理是一样的,即收集并解读人脑的生物电信号。 D.植入式脑机接口比非植入式脑机接口更早获得研究突破,非植入式脑机接口比植入式脑机接口发展得更深入。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概述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为了引出脑机接口技术这个话题。 B.文章列举科切瓦尔和霍金的例子,是为了证明植入式和非植入式脑机接口都获得了初步成功。 C.文章主体部分先概说脑机接口,再分别详细阐述脑机接口的两种路径,最后在二者的对比中总结。 D.文帘不仅阐述了脑机接口这种高科技的原理,并列举了其应用的案例,还谈及了它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管是植入式还是非植入式,只要拥由思考或想象的能力,就能促使脑机接口这项技术成功实施。 B.如果植入式脑机接口不是直接把芯片植入人的大脑,那么它收集到的大脑生物电信号就会比较微弱。 C.非植入式脑机接口因为不需要对大脑进行手术植入微芯片,所以与植入式脑机接口相比更安全。 D.脑机技口在未来的发展中,技术本身不成问题,它带来的伦理和法律问题才是值得人类深思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木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4-6题 灾情发生后 侯发山 消防车像脱缰的野马“呜呜”叫着在马路上横冲直撞。听着这熟悉而又刺耳的鸣叫,李正的心紧紧揪成了一团,恨不得肋生双翅飞到现场。他不断地催促道:“快!快!”驾驶员不乐意了:“再快也不能把脚伸进油箱里啊?踩到底了!” 车上的几位战友也感到李正今天有些不正常,其中一个忍不住说道:“今天是周日,那栋办公楼不会有人。” “放屁!”李正大声嚷道。说罢,他才想起拨打110。他凭直觉判断,这场大火不会无缘无故发生,警方还是早介入的好。 土地局有两栋办公楼,一栋新的,十八层高,去年刚刚竣工的;一栋老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上下两层,不知道为什么还没有拆掉。失火的是老办公楼,火是从一楼燃起的,一条条火舌和一股股烟雾交织着包围了整栋小楼。 李正他们这辆消防车是第一个到达现场的,没等车停稳,李正撞开车门,掂起一具灭火器冲向浓烟滚滚、火焰冲天的现场。等战友们反应过来,李正的身影已经消失在烟雾和火焰之中。 李正跌跌撞撞来到二楼,摸索着撞开那间办公室的门。幸好,屋内并没起火。不过,火雾随着他扑进屋里。李正打开灭火器,一阵白色的泡沫吐出,火焰下去不少。他看到老人用自己的身躯紧紧护着一个木箱子。李正甩掉灭火器,上前去抱老人。老人喘着粗气:“别管我,先搬这个箱子!”声音苍老,果敢,不容商量。李正仅仅是停顿了半秒钟,抱起那个木箱子奔向门外,一跃而起,从楼上跳下,随即,房子也“轰隆“一声坍塌了。 李正傻了!几乎同时,一条条水龙冲向火海,一个个身影随着水龙扑了过来。 李正把箱子交给及时赶到的警察,箭一般返回现场,和战友一起救人。李正的眼泪哗哗地流着,自责不已:“我该死!我该死!”直到把老人救出来,李正的手套已经磨烂,两手血肉模糊,不断地淌着血。 救护车把所有的伤员都送到了医院。 消防队员都是皮外伤,并无大碍;房子倒塌时,幸亏两根横梁成犄角之势架在了老人的头顶,老人- 3 -
虽然伤势轻微,但被检查出是癌症晚期。 私下里,指导员批评李正:“幸亏那个老同志没出意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吃不了兜着走。”指导员有他的道理, 听到这话,李正眼里的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心说老人当时要真有个好歹,他还不后悔终生? 指导员以为李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缓了口气:“‘救人第一’是我们的消防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忘 李正分辨道:“别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那个箱子比他的性命还重要!” “有什么能比性命还重要?”指导员以为李正的脑子被大火烧糊涂了。 李正张了张嘴,没有说话。 真相终于大白:老人是土地局的纪检书记,这天到单位整理材料,有人趁机放火,打算烧死他。老人发现后脱身不得,这才打了报警电话。那个箱子装的是本单位和主管部门个别领导违法乱纪的证据。根据这些证据,国有资产免遭重大损失,个别领导干部锒铛入狱。 得知这个消息后,指导员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觉得该到医院看一看老人。 指导员还是迟了一步。他到医院的时候,老人刚刚咽气。指导员发现李正也在医院,此刻,他伏在老人的尸体上嚎啕大哭。 指导员这才知道,老人是李正的父亲。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生动形象地描给了消防车奔赴火灾现场的情形,细致具体地表现了李正内心的焦急,衬托出灾情发生后的紧张气氛。 B. 不断催促、拨打110、拖开车门以及径直到二楼那问办公室救人等细节描写,表明李正知到父亲在发生火灾的那栋楼里。 C.小说第四段写老办公楼建筑年代久远,为下文房屋在火灾中坍塌做铺垫,客观上也表明了消防救援工作的危险性。 D.指导员在得知真相后为自己之前错误批评李正而感到内疚,所以“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决定去医院看望老人。 5."箱子"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6.小说在结尾点到了李正和老人的父子关系?这样处理有怎样的妙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成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材料一: 电子垃圾指被废弃不再使用的电器电子产品。工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主要电器电子产品年产量超过20亿台,每年主要电器电子产品报废量超过2亿台,重量超过 500万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子垃圾产生国。但电子垃圾中含有金、银、铜等贵金属,称为“城市矿产”。有调查显示,目前一吨废旧线路板,可提取40克黄金、200千克铜及其他贵金属,对于我国这样—个资源缺乏型国家来说,这些垃圾只要合理回收和利用就可以变废为宝。 只是,如果回收不当,电子垃圾中的大量危险、有毒、有害物质将进入土壤,就会对水源产生巨大的污染;电子垃圾含有多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虽含量不高但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非常大,未经分类的电子垃圾,在进行统一填埋、焚烧处理时,就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摘编自《每年两亿报废电器浪费惊人》,2017年 5月16日中国家电网) 材料二: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5名受访者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96.7%的受访者家中有废弃不用的电器电子产品,其中43.8%的受访者家中有很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受访者对电子垃圾处理的认知和实践情况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