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
2 0 1 3年第 3期
总第 1 8 5期
经济研究导刊
E CONOMI C RE S E ARC H G UI DE
No . 3, 2 01 3
S e ia r l No . 1 8 5
关 于 统 筹 城 乡 发 展 的 几 点 思 考
叶 帆
(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 , 江苏 泰州 2 2 5 3 0 0 )
纵观 全国新农村建 设的先进地 区 , 如江阴华西村等 , 大
多是依靠农业起家 、 工业发家 、 三产发家。一方面 , 当地 工业
发达使农 民进 了工厂成 为 了产业工 人 , 另一方面 , 农业是集
中规模 的高效农业 , 并通 过发展休 闲观 光农业 , 促进农 民增
收致 富。农 民住房保证有整齐划一的联排别墅 , 出行有 宽阔 的大路 , 身份 也逐渐 向市 民转换。因此 , 要大力实施以工促农
后是一个 由城镇 向农村的扩散过程 。 虽然城乡差距 可通过市 场的配置在漫长的经济运行过程 中自动予以克服 , 但仅靠市 场来 缩小 城乡差距 是一 个漫长的过程 , 政府在其 中的作用往 往能取得赶超 的效果 。目前中国还处在城乡一体化的第一 阶
段 ,但部分 地 区也 已经 开始呈现城 市要 素要农村 流动 的趋 向。为此 , 立足长远 , 应当把促进土地 、 资金 、 技术等优质要素 流入农村作为下一步推进城 乡一体化的关键 , 最终 实现城 乡

体化 , 形成 城 乡经 济 社 会 发展 一体 化 格 局 。 关键词 : 城 乡一 体 化 ; 适度规模 ; 公 共 服 务
中图分类号 : F 1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2 0 1 3 ) 0 3 — 0 0 0 1 — 0 2

2024年学习三农问题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学习三农问题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学习三农问题心得体会一、引言2023年,我在学习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了农村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学习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努力和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了三农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在这篇心得体会中,我将总结我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同时展望未来农村发展的方向。

二、认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

我认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之一。

农村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决定性力量,只有解决了农民的生活困境和农村的经济落后问题,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深入了解三农问题在学习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农村发展所面临的几个重大问题。

首先,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

虽然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一直是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但是农村经济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农民的收入水平仍然相对较低。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

农村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再次,农村教育医疗水平的不均衡。

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农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普遍较低。

四、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努力和创新在了解三农问题的基础上,我对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努力和创新表示肯定。

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农村发展政策,加大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支持力度。

政府还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农村教育和医疗的投入,提高了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

五、个人对三农问题的思考与建议在学习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我思考了一些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

通过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其次,要加大对农村投入的力度。

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农民的生活品质。

做好三农工作心得感悟范文五篇

做好三农工作心得感悟范文五篇

做好三农工作心得感悟范文五篇“心得感悟”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一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比较简单。

下面给大家整理的做好三农工作心得感悟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欢!做好三农工作心得感悟范文1统筹城乡重点在“三农”,“三农”问题核心在减少农民和富裕农民,富裕农民的基础在于盘活农业生产要素和农民生活资料。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试行以“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农村承包地换城市社保、林地承包权换股份收益”的“三换”工作,对于实现转移农民、安置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实施“三换”工作十分紧迫1、工业化亟待实施“三换”。

围绕“工业强市”战略,全市上下正大办工业,推进工业园区建设。

目前正在重点建设的县域工业园区13个,规划用地107865亩,实际开发37185亩,政府实批20145亩,缺口70680亩。

工业用地指标不足致使许多好的工业项目搁置,严重影响工业发展,而农村农家大院和一户多宅现象普遍存在。

据国土部门提供资料,农村居民居住点共占地31.15万亩,户均达0.49亩。

如果户均减少宅基地0.12亩,全市可置换出建设用地7.84万亩,可大大缓解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用地不足矛盾问题。

2、农业现代化呼唤“三换”。

农业发展方向在于现代化,现代农业必需走规模经营之路。

然而,目前农村实行分户、小规模的土地承包经营状况,导致产业规模小、效益低,农业发展动力日益微弱,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实行“三换”,让移居城镇的农民放弃土地和林权,把土地和林权逐步向专业大户或经营企业集中,以利于更好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二、“三换”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三换”以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和城乡一体为目标,以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定居为重点,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和以人为本理念,对愿意放弃“农村宅基地、农村承包地和林地承包权”的农户,探索以“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保障住有所居;农村承包地换社会保障,保障难有所解;集体林权换股份收益,保障换有所得”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虽然农民在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农民也迅速转变成为民营企业家,但多数农民仍肩负着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任。

这充分说明,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化,"三农"的基础地位始终不会变,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会愈加明显。

因此,认真研究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加强和改善党在农村的工作,对于保持农村稳定,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农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和新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广大农村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一切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营建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一、把握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切入点农民问题错综复杂,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搞好权利和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充分尊重民主权利;在经济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

为此,在工作中应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政策问题。

一是土地政策。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问题是"三农"的核心,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

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将直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农民的就业和生产生活保障,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

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之规定,依法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决策权,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

二是集体财务管理政策。

关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的思考

关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的思考

济发展和全国统一的市场化轨道上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途 体现。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增长点,对于统
径:
筹城乡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第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要以制度创新为主,实现城乡平等。 推动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和竞争力提升将成为统筹城乡协调
◆城乡建设
2013 · 2(上)
城市化、市场化的逐步实现,才能根本解决“三农”问题,也就是说 协调发展、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县域经
通过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实现大量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 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要途径和重要载体,县域经济是连接城市
逐步转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到国民经 经济和乡村经济的纽带,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是城乡矛盾的表征和
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1)消除城乡一体化的体制 障碍,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确保城市公民与农村公 民政治权利、社会体位的平等。(2)实现城乡经济效益的协同,统 筹城乡产业政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可以利用产业政策的诱导 作用,让城市工业和农村工业根据自身资源要素禀赋等条件,着 重发展自己具有比较优势和可以互补的产业,并且实行城乡统一 的金融政策,保证村镇企业资金供给充足。(3)实现城乡空间整 合,调整与优化我国城乡空间结构,合理利用城乡空间,发挥各自 优势,互补互动、分工协作。(4)统筹城乡生态文明发展,建立城 乡统一的生态环境系统,促进乡村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环境的融 合。
2013 · 2(上)
◆城乡建设
关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的思考
王梦浛
摘 要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由于受到政策体制和
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影响,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已呈现失衡的态势,这将严重制约我国农村发展,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心得体会

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心得体会

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心得体会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心得体会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心得体会1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

”统筹发展城乡,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把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既要统筹规划全县的产业布局,又要突出城乡各自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把农民的持续增收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

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规模成片”的要求,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特色产业支撑作用,建设产业基地,发展高效农业,着力建设现代化农业体系,推动农业发展升级。

围绕特色产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延伸产业链条。

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完善流通体系,切实提高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适应市场的能力。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扶持开发农家乐项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把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基础设施落后是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重要原因,是当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长远发展规划,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的延伸。

下大力气建设完善农村公路、桥梁、供电、饮水等基础设施。

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加大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把统筹城乡建设规划作为基础工程为确保新农村建设科学有序,必须规划先行,以科学完善的规划为指导,减少村镇建设的盲目性、随意性,提升建设水平,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立足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好城乡建设规划。

谈谈中国“三农”政策存在的弊端及正确的解决办法

谈谈中国“三农”政策存在的弊端及正确的解决办法

我国存在的三农问题一、农业脆弱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其脆弱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增长曲线始终处于强幅波动之中。

由于中国还不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市场对农业的调节还很不到位,因此,中国农业的周期性波动不是主要由供求关系等市场力量所决定的,而主要是由政策偏差和政府行为的不良偏好所决定的。

资源瓶颈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耕地仍然是发展农业的基本要素。

但是,中国有限的耕地却每年以上百万亩的速度急剧减少。

中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占有量仅及世界平均数的1/4—1/5,可用于灌溉的水源日益减少。

农业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农民由于负担沉重,收入增长缓慢,以及农地产权制度上的缺陷所引发的短期行为,没有能力或不愿意向农地投资。

现有金融体系根本不把农民作为服务对象,农民即使有合理信贷需求也融资无门。

政府财政用于农业的公共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越来越低,至使大量农用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村公共用品供给严重不足。

以家庭为单位的农地承包制度遇到新挑战。

这种承包制把土地使用权分散到全国2亿多农户,过于精细而形不成规模,无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随着人口增减流动和耕地数量的变化,承包权长期不变与调整承包面积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虽然中央政府一再声称家庭承包制的政策“长期不变”,但各地正在推行的所谓“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正在动摇着承包制的基础。

其未来结果如何,现在还很难做出一个明晰的判断。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放弃或失去土地的农户能否有一个新的谋生出路。

如果没有这种出路,或者眼前有路而最终走不通,那么,他们重新返回土地的要求就会始终存在。

农村土地制度的演进,已经走到了一个关节点上,能否正确处置,关乎中国农业未来的兴衰大计。

二、农民贫困1997-2000年,农民收入增幅急剧下降,1996年为9%,1997年为6.4%,1998年为4.7%,1999年为3.3%,2000年为2.1%。

1995年每亩农业纯收入为376元,而2000年下降为161元。

浅析“三农”问题

浅析“三农”问题

浅析“三农”问题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虽然自己年龄不够大,没有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些年来的家里的一些变化,但是仍会很清楚的记得,以前爸爸和邻居家的叔叔伯伯开着装满粮食的三轮车去交公粮,再过几年我上学不仅不用交学费,还会有补贴。

虽然不太懂这是为什么,但能感觉到我的父母经济负担明显减少了。

记得是高中时候才对“三农问题”有了浅显的了解,而这次的选修课,是我对“三农”问题有了更深的关注和了解。

“三农”问题是我国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的简称。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腾飞发展,中国正由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向先进的工业大国转变。

“三农”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农村的发展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抓住机遇发展农村,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

农村的发展如何及“三农”问题解决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由于农村人口占大多数,“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

因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也连续几年成为中央的头号文件,成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

党和政府先后提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减免农业税”、“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减免义务教育学费”、“三下乡”等政策和措施来促进我国农村的发展。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亲自帮助农民工维护自身利益,一时间,“农民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自身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得到改善。

“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是党和政府永远不变的承诺。

“科技兴农”战略推动着农民的视野,“科技下乡”活动丰富着农民的生活,开阔着农民的视野,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农民的生活不再那么贫瘠,精神得到陶冶,生活得到充实。

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也得到继承与发扬,地方传统文化活跃在农村舞台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与此同时,农民的思想也发生着变化,他们的思想不再那么保守,不再封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仅是 事 关 中国经 济与社 会 发展 的全 局 问题, 也是 关 系到我 国全面 实现 小康社 会 的 重 大战略 问题 。
关 键词
“ 三农” 问题
城 乡一体 化
统 筹城 乡发展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90 9 (0 0 l-2 - l l0 -5 22 1 )1 70 2
L g ly tm dS c t e a S se An o i y e
{ 轧金 I6 ; I
己1年1j 上 1[ 习 ) 3J 1 (
对统筹城 乡发展 解决 ‘ ‘ , 三 问题 的思考
汤 武 庆
摘 要 统 筹城 乡发展 是 中 国现 代化 进程 中面 临的 一个根 本 问题 , 与解 决 “ 农” 三 问题在根 本 上是 一致 的 , 城 乡一体 化 , 实现 就 是 为 了解 决好 三 农 问题 。 同时 ,三 农” “ 问题 的解 决, 必须要 统 筹好 城 乡经济 社 会 的发 展 统 筹城 乡发 展 , 解决 “ 衣” 三 问题,
中图分上通 盘考虑 、 一筹划 蚍 乡经济 社 流 动与 优化 配置 , 统 不断 增强城 市对 农村 的带 动 作用和农 村对 城市 形成 以城 带 乡 、 以工 促 农 、 乡互进 共促 、 凋发展 城 协 会 等各个 方面 、 各项 事业 的 调发 展, 实际工 作 中, 资源配 置 的促进 作用 , 在 对 和 各种利 益关 系 调解要 努力 做到统 筹兼顾 、 乡 协调 、 合平衡 、 的新机 制 , 断缩 小城 乡差距 、 农差 距和 地区差 距 , 城 综 不 工 实现城 乡经 不 可偏 废 。 济 社会 全 面 、 调的可 持续 发展 。 协 ( ) 乡一体化 的主要 内容 二 城 统 筹城 乡发 展 与“ 农” 三 问题 的关 系 ( ) 一 统筹 城 乡发展 是探 索 和研 究 “ 三农”问题 得 出的 必然 结 我 国 的城 乡一体化 是 在社会 主义 建 设新的 历史条 件下 , 是在 论 推 进 中国城市 化进 程 中提 出来 的, 是把 城市 和农村放 在 同等 重要 邓 小平 同志 强调 : 农村 不 稳定 , 个政 治 局势就 不 稳定 , “ 整 农 的地位 , 通过 规划 来统 筹城 乡发展 , 实质 是解 决“ 其 三农 ” 问题 , 促 民没有摆 脱贫 幽 , 足我 国没有 摆脱 贫 困。” 就 ” 改革 丌放 时驯 , 江泽 进 城 乡二元 经 济结 构 的转变 。 代 化进 程 中的城 乡一体化 , 包 也包括 产业 发展 的一 体化和 生活 方式 的一 民同志 指 出:9 “0年代 经济 如果 山 了问题 , 可能 山在 农业 上 ; 很 如 括 地域 发展 的一 体化 , 果 农业 出 了问题 , 少年缓 不过 来 , 个经 济 和社 会发 展 的全局 体化 。 多 整 第一 , 经济 层 面上 , 在 通过 市场 机 制 , 资源 、 使 资金 、 技术 在 就 多少年 受到 严重 影I 。 的十六 大把 解 决“ 农” J ”党 I 三 问题 摆在 了 城 乡地 域 空间 上 , 不 同产业 问有 序 流动 和优 化组 合 , 互 补性 在 在 实现 资源 共 享和 合理 配 置 , 促使 城 乡经济 互 动发 展 。第 国民经济 和社 会发展 的重 要位 置 , 中央经 济工 作会 议上 强 调要 基 础上 , 在 把解 决好 “ 三农 ” 问题 作为 全党 工 作的重 中之 重 。把 农业 、 村 、 二 , 社会 层面 上 , 力发 展农 村 的教 育 、 农 在 大 医疗 、 体育 等 各项社 会 农 民问题 三者 联 系起来 , 为一 个整 体 , 为一 个重 大 的理论 和 事业 , 作 作 改善 农利 的面 貌 , 善农 民 的物质 和精神 生活 状况 , 改 通过 一 实践 问题 来研 究和探 索 , 筹城 乡发展 的提 出是 由中 国的 国情 和 定措施 调 整城 乡两大 集 团的经 济利 益分 配机 制 , 统 为城 乡创 造公 平 中 国玑 代 化进程 中所 遇到 的特 殊 问题 所决 定的 , 是中 国共产 党实 的发 展环 境 和 生存空 问 。第 三 , 文化 层面 上 , 筑城 乡一体 在 构 事求 是地解 决“ 农” 三 问题 的体现 , 是积 极探 索和认 真研 究“ 农” 教育 体系 , 富农 民的文化 娱 乐生活 , 除思想 和观 念上 的差异 , 三 丰 消 问题 得 出的理 论成 果 。 把 农耕 文化 和现 代 文 明统一 起 来 ,从 文化 层面 上 实现 城 乡的 融 合。 ( ) 城 乡发展 是 化解 “ 农” 题 的战略 之 举 二 统筹 三 难 随着 城 市的不 断 繁荣 、 达 , 发 农村 却 停 留在贫 穷 、 落后 , 三 “ ( ) 三 推进 城 乡一体 化 是解 决 “ 农” 三 问题 的根本 出路 我 国“ 三农 ” 问题 的根本 原 因是 长划 以来 的城 乡分割 的发展 农” 问题 得 日益 严重 。 国长 期 以来 存在 的城 乡二 元 结构严 重 我 地 制 约着 经济 社会 的 健康 发展 , 响着 城 乡关系 的和 谐与 调 。 影 模式 。 要解 决“ 三农 ” 问题 , 必须 统筹 城 乡发展 , 进城 乡一体 化 。 推 虽然 伴随 着 改革开 放 的不 断推进 , 乡经 济迅 速发 展 , 乡关 系 我 国是一 个农 业 大 国, 城 城 工农 之 间和城 乡反差 颇大 , 存在 着城 乡二 实 不断 J强 , J 但是 , u 由于 受到长 期 以来形成 的城 乡分 治 、 农分割 的 元经济 结 构的 固有惯 性 , 现城 乡一 体化 是一个 涉及 渚多 方面 的 工 体制 和政 策 的影l 制 约, J 实现 城 乡一体 化 仍然 任重 道远 。我 们 复杂 问题 , 一个 复杂 的 、 是 系统 的 、 长期 的工 程 。我们 要 以工促 过 去企 图单纯 依靠 农村 、 农业 自身发 展解 决 问题 , 结果 都未 能 农 、 但 以城 带 乡, 动农 业和 第 二 、 推 第三产 业 的互 动 。 农业 的产 业化 流通 、 费过程 的产 业化 , 消 而足 全过 程的产 如愿 。现 在看 来 , 经济 全球 化 和市场 口益 开放 的条件 下 , 须 不只 是农业 某 一生产 、 在 必 跳 出以往“ 农业 论农 业 , 农村 论农村 , 农 民论 农 民” 就 就 就 的框 框 , 业化 , 动第 二 、 三产 业 向第 一产 业 的农业 延 伸 , 第二 、 推 第 以 第三 从体制 和政 策上考 虑 消除城 乡二 元结 构, 实现 城 乡一体 化发展 的 产业 催化 、 拉动 第 一产 业发 展 , 而 使农业 更 多地 分享 到社 会平 从 以提 高农 业 的综合 竞 争 能力 。 三 农 ” “ 问题 的核 心 是农 民 新途径 , 有如此 , 能从根 本上 化解“ 惟 才 三农 ” 难题 , 实现城 乡共 同 均利 润 , x, 平 , “ 0 城 发展 与 繁荣 。统 筹城 乡发展 思想 的提 出,突 破 了传 统 的思维 定 问题 。 Hj 同志指 出: 中国 8 %的人 口住在 农村 , 市搞 得再 势 , 应 了工业 化 和城 市化 发展 规律 。 顺 漂亮 , 没有 农村 这一稳 定得 基础 是不 行 的。 解 决农 民问题 的关键 ” 在于 调动 农 民 的积 极 性 , 障 农 民的根 本利 益 。 过JJ 业保 保 通 J强就 l 二 、 乡一 体 化是 统筹 城 乡发 展的 必然 选择 城 障 , 善城 乡居 民合 作 医疗 保险 制度 , 及农 村社 会养 老保 险工 完 普 ( ) 乡一体 化 的 由来 一 城 马克 思 、 恩格 斯 l4 88年在 《 产 党宣 言》 共 中指 出 :把 农业 和 作 , 善城 乡新 型社会 救助 体 系等措施 , 高农 村公共 服 务水平 , “ 完 提 工 业结 合起 来 , 进城 乡之 间 对立 的逐 步消 灭 。 l5 年 , 促 ”8 8 马克 思 切实维 护好 、 实现 好 、 发展好 农 民的根 本利益 , 让农 民充分享 受到 首 次提 出 了“ 乡村城 市化 ” 这一 理 沦, 他指 出实现 共产 主义 必须 消 改革 开放 的成 果 。 灭 城 乡差 别 、 工农 差 别 、 体脑 力 劳动 之间 的差 别 。按 照马 克思 主 注释 : 义 的经 典理 论 , 谓“ 乡一体 化” 即“ 过 消除 旧的 分工 , 行 所 城 , 通 进 ① 邓小平 文选 ( 3卷) 人 民…版钆 .9 3{ 版 . 2 7 . 第 . 19 f 第 3 生 产教育 、 换工种 、 同享受 大家 创造 出来 的福利 , 变 共 以及 城 乡的 () 2 江泽 【 存^寄农业干 农 f j ¨ J. 作胯 淡会 I l l 人 H撤. 9 2 I 的i : 19 1 2川 2 J 8} ⑨ 克思恩格斯选集( } 第一卷) 人 民l 】 礼 1 7 年版 . 2 4贝. . Ii 1 铙 92 第 2 融合, 使全 体 成员 的才 能得 到 全面 的发 展” 。 。在我 国 , 乡一 体 城 化 是在 2 世纪 8 年 初 讨论 中 国城 市化 过程 中提 出来 的 , 0 O 随着 参考文献 : 改 革开 放 、 济建 设和城 市化 不断 发展 , 经 人们 对城 乡 一体化 的认 【J I 牟 才 城 乡问题研 究 长沙‘ 湖南人比 l版 n.0 3却 版 ¨ 20 识 u逐 步 深化 。城 乡~ 体 化就 是钊侧 城 乡二 元体 制下造 成 的城 三 【】 2 徐勇 叶 吲农剃利 自治 武汝。 Il范 人学 …版 礼.9 7年版 1 华 ・I l I j I9 【】 3桑润 新 编 农¨城 『化 帕理沦与实践 北京 :, 经济 i版 礼.0 0 顿 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