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之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是一个专用名词,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简称摩,符号mol3.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4.阿伏伽德罗常数: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符号是NA。
5.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
符号Vm6.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占的体积称为摩尔体积。
7.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8. 气态方程:PV=nRT9.气体密度:气体质量/气体体积10. 气体相对密度:D=(A气体密度)/(B气体密度)11.气体相对分子质量:12.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平均)=m总/n总。
13.溶解度: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里,100g溶剂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该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14.质量分数:用单位质量溶液里所含溶质的质量,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15.物质的量的浓度: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16.分散系: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得到的混合物叫分散系。
17.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质18.分散剂:能分散分散质的物质叫分散剂。
19.溶液:分散质粒子大小小于1nm的分散系。
20.胶体:分散质粒子大小小于100nm大于1nm的分散系。
21.浊液:分散质粒子大小大于100nm的分散系。
22.丁达尔现象:从垂直入射光线的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现象。
23.布朗运动:在胶体分散系中,胶体粒子在每一瞬间都在做不停地,无序地运动,叫布朗运动。
24.电泳现象:胶体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它证明胶体带何种电荷。
一般规律:(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氢氧化物胶粒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硫化物胶粒带负电荷,淀粉溶液合成高分子溶液电泳现象不明显。
化学 三大守恒定律

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在化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中,守恒定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化学三大守恒定律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探讨第三个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以及两个相关概念电流守恒定律和电功率守恒定律。
正文: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是一个基本的物理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电荷的总量是不变的。
简单来说,这意味着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销毁,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这个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可以表示为:总电荷=进入的电荷离开的电荷。
2.电流守恒定律:电流守恒定律是基于电荷守恒定律的一个推论。
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电路中,电流的总和等于零。
换句话说,电流无法在电路中的任何一点消失,而必须通过电路中的每一个点。
这个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总电流=进入的电流离开的电流。
3.电功率守恒定律:电功率守恒定律是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和电流守恒定律的推论,它指出,在一个电路中,电功率的总和等于零。
这个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可以表示为:总电功率=进入的电功率离开的电功率。
现在,让我们详细阐述每个大点下的小点。
I.电荷守恒定律:1.1电荷的基本单位1.2电荷的性质和量度1.3电荷的转移和分布1.4电荷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1.5应用案例:电化学反应中的电荷转移II.电流守恒定律:2.1电流定义和单位2.2电流的测量和方向2.3电流的连贯性和分布2.4电流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2.5应用案例: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分布III.电功率守恒定律:3.1电功率的定义和单位3.2电功率的测量和计算3.3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3.4电功率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3.5应用案例:电能的转化与利用总结:在本文中,我们详细探讨了化学三大守恒定律中的电荷守恒定律及其推论电流守恒定律和电功率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指出电荷在封闭系统中的总量是不变的,而电流守恒定律和电功率守恒定律则是基于电荷守恒定律推导出的。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理解这门学科的第一步。
本文将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读者对化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物质的基本组成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它包括元素和化合物两种形态。
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学符号用来表示元素;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化学式用来表示化合物。
通过元素和化合物的组合,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物质世界。
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带中性,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核外层运动。
原子以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呈现,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加顺序排列,并按照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一些基本特征。
三、化学键和化学反应化学键是原子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力,用来连接原子,构成化合物。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吸引力形成;共价键是由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共享电子。
化学反应指的是化学物质之间的变化过程,包括化学方程式、反应速率、平衡态等概念。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摄取和释放的物质。
反应速率指的是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速度,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平衡态是指反应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正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似乎停止。
四、酸碱中和和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是化学反应的一种形式,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酸具有质子(H+)供体的性质,碱具有质子(H+)受体的性质。
酸碱反应中,质子从酸转移到碱,达到中和的目的。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氧化剂可以吸收电子,被氧化,物质则损失电子,被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是许多物质变化的基础,也是许多生物过程的关键。
高中化学22个概念8个定理

概念:1、王水:王水(aqua regia)又称“王酸”“硝基盐酸”,是是浓盐酸(HCl)和浓硝酸(HNO₃)组成的混合物,其混合比例:3:1。
它是少数几种能够溶解金(Au)物质之一,这也是它名字的来源。
2、氯水:氯气的水溶液叫氯水,饱和氯水呈现浅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
3、硬水:硬水(Hard water)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4、软水:软水(soft water)指的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5、氨水:(化学式:NH3·H2O,式量35.045)又称阿摩尼亚水,主要成分为NH3·H2O,是氨气的水溶液,无色透明且具有刺激性气味。
6、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获得电子的物质称作氧化剂。
7、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称作还原剂。
8、化学键:化学键(chemical bond)纯净物分子内或晶体内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力的统称。
9、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互相作用叫做离子键,成键的本质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10、共价键: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产生的吸引作用,典型的共价键是两个原子借吸引一对成键电子而形成的。
且形成共价键的多为非金属元素。
11、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是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
12、风化:风化是指在室温和干燥空气里,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现象。
13、裂化:一种使烃类分子分裂为几个较小分子的反应过程。
反应机理:C16H34→C8H18+C8H16C8H18→C4H10+C4H8C4H10→CH4+C3H6C4H10→C2H4+C2H6 14、皂化:(saponification)酯类在碱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羧酸盐和醇的反应。
CH3COOC2H5+15、老化:(Ageing)老化是指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其性能逐渐变坏,以致最后丧失使用价值的现象。
化学的基本定律

化学的基本定律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的规律。
在化学领域中,存在着一些基本定律,这些定律对于理解和解释化学现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几个化学的基本定律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表明在封闭系统中,物质的质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简言之,质量无法被创造也无法被消灭。
化学反应只是引起物质的重新组合和重新排列,不会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二、恒量化学计量比定律恒量化学计量比定律也被称为化学计量定律,指出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摩尔比例是固定不变的。
以化学方程式为例,其中的系数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根据化学计量定律,这些系数可以用来推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关系。
三、综合气体状态方程综合气体状态方程也称为理想气体定律,描述了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状态。
根据这个定律,气体的体积、压强和温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综合气体状态方程可以用来计算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的变化,并且适用于大多数实际气体,尽管存在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考虑修正。
四、化学反应速率定律化学反应速率定律描述了反应物浓度和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定律,反应速率正比于反应物浓度的某个幂指数,这个指数被称为反应物的反应级别。
化学反应速率定律对于研究和控制化学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五、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是研究能量转化和热力学性质的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描述了能量的守恒,即能量在系统和周围环境之间的转化不会产生净的能量损失或增益。
热力学第二定律则描述了能量传递的方向和方式,规定了自然界中的能量转化是不可逆转的。
上述的化学的基本定律为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基础。
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定律,可以解释和预测化学反应和变化中发生的现象。
化学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基本定律的支持和推动,而这些定律也源于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实验的总结。
三大守恒定律化学

三大守恒定律化学三大守恒定律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是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这些定律在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三大守恒定律的内容。
首先是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
换句话说,物质在反应过程中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增加。
这个定律的实质是质量的守恒,质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它在化学反应中不会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适用于化学反应,也适用于物理变化和核反应等各种情况。
接下来是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化学反应或物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化学反应是在分子层面上发生的,当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时,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总能量应该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无论是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还是化学电池中的电化学反应,能量的守恒都是一个基本原则。
最后是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是指在任何物理或化学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电荷是物质带有的一种基本属性,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中的总电荷在任何过程中都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在化学反应中,任何产生或消失的离子或电子数目必须满足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解反应,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以推导出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平衡方程式。
这三大守恒定律是化学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原则,它们贯穿于化学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使得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过程可以被准确描述和预测。
无论是实验室中的化学合成,还是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反应,这些守恒定律都是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总结起来,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三大守恒定律。
它们分别描述了物质质量、能量和电荷在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守恒规律。
化学基础知识大全

化学基础知识大全化学基础知识大全一、基本概念1、物质得变化及性质ﻫ(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得变化。
ﻫ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得变化、形状得改变、位置得移动等。
ﻫ例如:水得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得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ﻫ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得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就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就是什么物质。
ﻫ(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得性质.①物理性质也并不就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得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得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ﻫ②由感官感知得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ﻫ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得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ﻫ(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得性质。
ﻫ例如:物质得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ﻫ2、物质得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得原子集团。
ﻫ离子:带电荷得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得一类原子得总称.3、物质得分类ﻫ(1)混合物与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得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ﻫ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瞧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瞧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得组成与特有得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ﻫ③纯净物可以就是一种元素组成得(单质),也可以就是多种元素组成得(化合物)。
(2)单质与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得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得元素组成得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与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得,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得化合物。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

化学所有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1.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1.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1.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类。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如密度、颜色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氧化等。
1.4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变化,如冰的融化、水的汽化等;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变化,如铁的生锈、木头的燃烧等。
1.5 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设备包括试管、锥形瓶、烧杯、天平、磁力搅拌器等。
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1 原子的发现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原子的发现是由多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如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模型等。
2.2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在核外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电子绕着核运动。
2.3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将元素排列起来的一张表格。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将元素排列在周期表的横行中,使得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排在同一列。
2.4 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类,金属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下侧,非金属元素则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右上侧。
第三章:化学键和离子3.1 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所形成的一种结合力,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种类型。
3.2 离子与离子键离子是具有正负电荷的粒子,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静力所形成的一种化学结合力。
3.3 共价键和分子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所形成的一种化学键,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结合而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学时:3重点:第3、5节(本章主要从旧知识引出新概念,衔接内容)难点:分压定律第一节分子、原子(自学,中学已讲过)第二节元素(element)一、元素(中学学过)二、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原子氧有三种核素168O核素178O核素188O核素称氧16核素氧17核素氧18核素↓ ̄ ̄ ̄ ̄ ̄ ̄ ̄ ̄ ̄ ̄ ̄ ̄ ̄↓(同位素)三、同位素(中学学过)第三节国际单位制(SI)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一、国际单位制(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es)(SI制)SI制是1960年第11届国际单位计量大会建议并通过的一个单位制是以米(m)、千克(Kg)、秒(s)公制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克服了各种单位制并存所带来的混乱现象。
我国是1977年首次试行的,1984年正式出版宣布,从1991年起正式是实行国际单位制。
SI制有7个基本单位,2个辅助单位7个单位质量Kg(千克)、电流A(安培)、长度m(米)、时间s(秒)、光强度Cd(坎德拉)、物质的量mol(摩尔)、热力学温度K(开尔文)辅助单位(2个)平面角rad(弧度)、立体角sr(球面角)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自学)三、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1、定义:中学定义: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1971年10月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定义摩尔。
⑴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的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 C-12的原子数目相等。
⑵在使用摩尔时,基本单元应严以说明。
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它粒子,或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2、理解:系统:指我们研究的对象,也就是物质体系。
基本单元:指某种微粒,或这些微粒的特定组合,如分子、原子、离子等。
如:Cu,H2O,Cu2+,C=C,C—C反应Cu2+ + Zn == Cu + Zn2+特定组合摩尔单位:是计数单位,不是计量单位,使用摩尔时,其基本单元必须指出。
四、摩尔质量1mol某基本单元的物质的质量称为摩尔质量。
用符号“M”表示,单位“g/mol”(中学学过,不多讲了)。
第四节相对原子质量和分子质量(Relative Atomic Mass and Relative Moleculor Mass)其实这一节中学也学过,就是过去所说的原子量和分子量。
中学定义以一种碳原子12C的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树脂。
这是一个相对值,因此称其为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更科学,更准确。
一、相对原子质量(自己看书)二、原子质量和平均原子质量1、原子质量:某核素一个原子的质量称为该核素的原子质量。
单位“μ”或“mμ”,“amμ”2、平均原子质量:不同的元素由于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不同而只有多种核素,那么不同的核素由于具有不同的原子质量,而且在自然界中所占比例不同,所以我们为了更准确地确定原子质量,采用平均质量。
平均原子质量=核素的原子质量×丰度丰度:多核素元素的某一种核素的天然含量在该元素总天然含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例:原子质量丰度16O 15.994915μ99.759%17O 16.999133μ0.0370%18O 17.99916μ0.2040%氧原子的平均原子质量= 15.994915×99.759%+16.999133×0.0370%+17.99916×0.2040% = 15.9994(μ)区别:①原子质量与平均原子质量原子质量是指某核素一个原子的平均质量,应为核素的原子质量;平均原子质量是指多核素一个原子的平均质量。
对于单一核素的原子质量等于平均原子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与平均原子质量同一元素的相原子质量与平均原子质量在数值相等,只是前者无单位,或者有单位“μ”。
四、相对分子质量(自学)第五节理想气体定律(本章重点)物质的存在形式三态:气态,液态,固态。
还有等离子体(离子态存在,荧光灯等)。
本节主要讨论有关气体的一些性质。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Ideal gas law equation)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中学以学过,它会在波义耳定律,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基础上给出。
P V = n R TP:气体压强V:体积N:物质的量R:摩尔气体常数T:热力学温度使用此方程应注意几个问题:①只有“理想”气体才适用此方程式。
何谓理想气体呢?即分子本身体积很小(接近无体积),分子间无引力(引力很小),实际上气体不可能做到,因此这只是个近似方程式,在压力较低(不高于1atm),温度较高(不低于10o C)的条件下,将气体近似看作理想气体。
②单位:P V n T RPa m3 mol K 8.314(Pa.·m3·mol-1·k-1)Pa L mol K 8314(Pa.·L·mol-1·k-1)atm ml mol K 0.082(atm·L·mol-1·K-1)[上面的要掌握,下一个了解即可]mmHg ml mol K 62363(mmHg·ml·mol-1·K-1) 二、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前提:混合气体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首先引入几个概念,1、分压、分体积、体积分数、摩尔分数由于气体具有扩散性、渗透性,因此几种气体在混合时,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条件下,可以以任意比例混合,那么混合气体中各个组分所占的相对含量,可以用分压、分体积、体积分数、摩尔分数来表示。
①分压:某组分在同一温度下,单独占有混合气体的体积时所具有的压强(Pi)。
P总=∑(Pi)=P1 + P2 + P3 + ···+ P i (恒T恒V时)1L与1L0.2molN2在混合气体中所产生的压力应和单独占有1L容器所产生的压力相同P N2。
(气体压力的产生是由于气体分子在热运动时碰撞内壁所产生的宏观效果)不同的是容器内总的压强不同了,混合气体总压强等于N2与O2共同碰撞内壁所产生的。
P总= P N2 + P O2②分体积:同一温度下,纯分气体具有和混合气体相同压力时所占的体积(V i)。
注意:用到分体积,其他因素必须相同(T ,Pi与P总)分体积只对单一气体而言,是指他单独存在并且与混合气体相同压强时的体积。
例如:将0.5molN2于0.1molO2用一无体积的隔膜隔开。
此时0.1molO 2与N 2压力相等,都等于混合气体压力,V o 2与V N2即是O 2与N 2得分体积PV=nRT 一定,而V 与n 成正比。
即:V 总=V O2+V N2推广:V 总=∑Vi=V 1+V 2+V 3+……+Vi③体积分数体积分数是某组分气体得分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Xi=Vi/V 总 ④摩尔分数某些分体积的物质的量与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之比, 即Xi=n i /n 总注意:分体积与分压不能同时出现,分压对应的是总体积,分体积对应的时总呀。
P 总V i = n i RT P 总V 总= n 总RTP i V 总= n i RT P 总V 总= n 总RT2、道尔顿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组分气体分压之和,某组分气体分压的大小和它在气体混合中的体积分数成正比。
P i =P 总X i =P 1+P 2+P 3+……+P i例:在298K 时,将压力为3.33×104Pa 的N 20.2L 与分压为4.67×104Pa 的O 20.3L 移入0.3L 的真空容器,问: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得分压,分体积和总压是多少?解: V 总=0.3L⑴ 由PV=n RT 可知P 1 V 1 =P 2 V 2P 2 =P N2= P 1V 1/V 总=3.33×104×0.2/0.3=2.22×104(Pa)Po 2=P 1V 2/V 总=4.67×104×0.3/0.3=4.67×104(Pa)P 总= P N2+ Po 2=6.89×104(Pa)⑵分体积由V i /V 总=P i /P 总 得V N2=P N2V 总/P 总=2.22×104×0.3/6.89×104=0.097(L)V O2=P O2V 总/P 总=4.67×1040.3/6.89×104=0.203(L)答:略。
三、气体扩散定律V i /V 总=n i /n 总=X i P i /P 总=n i /n 总=X i在同温同压下,各种不同气体的扩散速度与气体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V1/V2=(ρ2/ρ1)1/2=(M1/M2)1/2 M:相对分子质量例:50ml氧气通过多孔性隔膜需20s,20ml另一气体扩散需9.2s,求该气体的分子量?解:V1/V2=(50/20)/(20/0.2)=(M1/32)1/2得M=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