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孕产妇死亡率提前4年达到国家监测目标

合集下载

“数说”重庆改革开放40年

“数说”重庆改革开放40年

“数说”重庆改革开放40年作者:来源:《当代党员》2018年第23期★40年征程跨越1978-2017年,重庆GDP实现了年均11.2%的较快增长,至2017年达到19500.27亿元,是1978年的272倍。

同期,全市人均GDP年均增长10.7%,至2017年达到63689元,是1978年的222倍。

全市财政实力不断增强,2017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252.38亿元,是1994年的61.5倍,1995-2017年年均增长19.6%。

★40年结构变革三次产业结构:服务业成为全市经济第一大产业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34.6∶48.1∶17.3调整为2017年的6.9∶44.1∶49.0。

所有制结构:非公经济成为带动全市经济较快发展的重要力量2017年,重庆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11924.69亿元,是1996年的36.4倍;占GDP比重为61.2%,比1996年提高36.3个百分点。

★40年开放蜕变开放高地成效突出2017年重庆进出口总值达到666.04亿美元,是1987年的224.4倍,1988-2017年年均增长19.8%。

2017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到101.83亿美元,是1985年的407.5倍,1986-2017年年均增长20.7%。

★40年城市变迁互联互通交通枢纽加快形成高速公路“三环十二射多联线”骨架形成,2017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023公里,是1996年的26.5倍,对外通道达19条,“4小时重庆”全面实现。

铁路“一枢纽十干线”格局基本形成,营运里程达2371公里,是1996年的4倍。

航空枢纽功能显著增强,2017年空港完成旅客吞吐量3966万人次,货物吞吐量36.89万吨,二者分别是1996年的16.9倍和8.4倍。

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2017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9722万吨,是1978年的53.3倍。

轨道交通从无到有,2017年运营里程达264公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公共卫生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公共卫生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公共卫生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12.29•【字号】渝府办发〔2023〕107号•【施行日期】2023.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其他规定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公共卫生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渝府办发〔2023〕107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公共卫生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12月29日重庆市公共卫生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卫生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完善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医防融合发展,提升公共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按照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要求,根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卫生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体系建设为抓手、以能力提升为目标,通过实施“八大行动”,不断完善上下联动、医防融合、平急结合、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逐步健全统一领导、权责匹配、运行高效的指挥体系,全面构建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骨干、以医疗机构为依托、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及涵盖市、区域、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基层的重大疫情分层分级分类医疗救治体系。

力争到2025年,建设成为西部公共卫生防控救治高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综合评价进入全国前10名,公共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居民健康水平达到西部领先水平。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4.02•【字号】渝卫发〔2020〕19号•【施行日期】2020.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妇幼健康正文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卫生健康委、两江新区社发局、万盛经开区卫生计生局,各委属医疗机构、市血液中心,陆军军医大学各附属医院、武警重庆市总队医院,大型企事业单位职工医院: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的通知》(国卫办妇幼发〔2017〕35号)要求,扎实推进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母婴安全保障水平,有效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经委主任办公会讨论通过,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通知如下:一、关口前移,强化防控保障(一)加强重点人群管理。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与精神卫生、疾控部门加强信息互通共享,掌握辖区患严重精神障碍或传染病的育龄妇女真实数据;并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指导孕妇到二级以上助产机构进行规范产检。

助产机构要进一步加强生育咨询、孕育指导和妊娠风险评估,及时给出医学建议并做好随访,特别是对患有严重精神障碍、传染病、内外科合并症,以及18岁以下、35岁以上的孕产妇一定要提高风险意识,切实做好咨询和指导工作。

(二)实施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分级管理。

各级助产机构应严格按照《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开展与职责和能力相适应的妊娠风险筛查、妊娠风险评估分级和妊娠风险管理工作。

对于本机构无法接诊的孕产妇,应及时做好转诊服务。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做好孕产妇全程追踪与管理工作。

(三)实施高危专案管理。

对于风险评估分级为“橙色”、“红色”的孕产妇,助产机构应当分别在3日和24小时内将信息报送至辖区妇幼保健机构,严密监控,做好专案管理。

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陈远芬
【期刊名称】《中国妇幼保健》
【年(卷),期】2005(20)11
【总页数】2页(P1379-1380)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1998~2003年;死亡原因;干预措施
【作者】陈远芬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妇幼保健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73;R155.5
【相关文献】
1.山西省1995~1999年育龄期孕产妇死亡监测及死亡原因分析 [J], 郝海燕;张红
2.住院分娩率、高危孕产妇管理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监测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 [J], 许妹英
3.危重孕产妇监测对孕产妇死亡率的影响研究 [J], 刘杰
4.加强孕产妇管理及监测努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J], 刘晓飞
5.危重孕产妇监测对孕产妇死亡率的影响观察 [J], 时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467号(医疗体育类524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467号(医疗体育类524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467号(医疗体育类524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8.27•【文号】•【施行日期】2021.08.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疾病监测正文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467号(医疗体育类524号)提案答复的函委员您好:您提出的《关于把提高主要恶性肿瘤的早诊率、规范诊疗率及5年生存率作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绩效考核主要指标之一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恶性肿瘤是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恶性肿瘤防治工作。

2005年以来,中央转移支付地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先后支持农村地区、淮河流域和城市地区开展恶性肿瘤早诊早治工作,针对项目地区的高危人群开展肺癌、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等重点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

为进一步实施恶性肿瘤防治行动,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近年来我委出台多个恶性肿瘤的诊疗规范和分级诊疗技术方案,推动恶性肿瘤的规范化诊疗,并针对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建立健全医疗费用保障机制。

2019年,我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0部门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力争到2022年,癌症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危险因素综合防控取得阶段性进展,癌症筛查、早诊早治和规范诊疗水平显著提升,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总体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比2015年提高3个百分点。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一)关于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框架,推进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

一是完善基层首诊的相关制度,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远程医疗制度,出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对口帮扶机制、职称晋升等政策;健全双向转诊和上下联动的相关制度,制定乳腺癌、甲状腺癌等20余种慢性疾病的分级诊疗技术方案及双向转诊基本原则和流程,构建各级医疗机构间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急慢分治的相关制度,推动日间手术试点、急诊急救领域五大中心建设,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不断满足急危重症与慢性病的医疗服务需求。

医院孕产妇、围产儿死亡报告和调查制度

医院孕产妇、围产儿死亡报告和调查制度

医院孕产妇、围产儿死亡报告和调查制度一、目的为了获得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准确数据,查找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提高妇女儿童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报告和调查工作。

三、死亡报告1.孕产妇、围产儿死亡应立即报告医院相关部门。

2.科室应在24小时内将死亡情况报告医院,并做好死亡登记。

3.医院应建立孕产妇、围产儿死亡数据库,定期对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四、死亡调查1.医院应组织专家对每例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进行调查,查明死亡原因,分析死亡原因与医疗护理工作的关系。

2.调查应在死亡后10天内完成,并向医院报告调查结果。

3.医院应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并监督实施。

五、调查内容1.孕产妇、围产儿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籍贯、孕次、产次、分娩方式等。

2.孕产期保健情况:包括产前检查、孕期管理、分娩管理等。

3.死亡时间、地点、原因及过程:包括死亡时间、地点、原因、死亡过程等。

4.医疗护理工作情况:包括诊断、治疗、护理、抢救等。

六、调查方法1.查阅病历、护理记录等资料。

2.询问当事人、目击者等相关人员。

3.实地查看死亡现场和相关设施。

七、调查要求1.调查应客观、公正、全面,不得隐瞒、谎报。

2.调查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调查能力。

3.调查应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确保调查质量。

八、结果处理1.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2.对调查中发现的违规行为,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3.对调查中发现的优秀事迹和经验,应加以总结和推广。

九、报告和调查制度的修订1.本制度每五年修订一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修订后的制度应经过医院审批,并向相关人员公布。

十、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所有。

医院孕产妇、围产儿死亡报告和调查制度是为了提高妇女儿童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而制定的。

通过严格的死亡报告和调查程序,查找影响死亡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保障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健康与安全。

重庆市武隆县2004至2008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重庆市武隆县2004至2008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重庆 市武隆县20 至 20 年 孕产 妇死 亡原 因分析 04 08
曹 元 秀
【 关键 词】 孕产 妇 ;死 亡原 因;分析
中图分类 号 :R 1 74 文 献标 识码 :B 文 章编 号 :1 7 - 1 4 ( 0 0 7 0 8 — 3 6 1 8 9 2 1 )0 — 0 4 0
产奥美拉唑是一种安全 、有效 、经济 的选择 。
3讨

参考 文献
【】 陈恩华 , 春, 明霞 . 奥美拉 唑治疗 消化 性溃 疡的临 床观 1 葛迎 姜 国产 察[. J 中华医学 写作 杂志 , 0 , () 1 73 ] 2 31 8:2 1 0 0 7— .
[ 李 兆 中. 急性 非静 脉 曲张性 消化 道 出血 的规范 化治 [ . 2 】 重视 J 中华 ]
8 I临床研究 4
表3 两 组成 本一 效果 分析
中国医药指 南2 1 00年 3月第 8 第 7 卷 期
G i C i Mein, r 2 1, o8N 7 u e f h a d ieMac 00V 1, o do n c h .
能提 高胃黏膜 电位 ,维持 胃细胞的稳定 ,保护胃黏膜屏障 , 利于 胃、 有
干预措 施。
12方法 _
对 武隆县2 0 年 1 1 0 4 月 日至2 0 年 1 月 1 0 8 O 日间孕产 妇死亡 报告卡进
行调查汇总、统计、分析。均由各乡镇妇幼人员每季度上报同期孕产
妇活产数 ,孕产妇死 亡数随时报告 ,县妇幼保健所 组织人员负责调查 核实 , 写 《 填 孕产妇 死亡报告 卡》 ,做 出调查 报告并上报重庆市妇幼 保健 院。每 年抽 取l 乡进行孕产妇 死亡漏报调查 ,加强资料核实和质 / 4 量控 制 ,以确保工作质 量。县卫生 主管部 门每年组 织一次全县 的孕产 妇死亡评 审专家对 当年 的死亡孕产妇 进行评审 ,以找出死亡的原 因及 影响 因素 ,以便 制定干预措施 。 2结 果

十五计划的圆满完成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的提前实现...

十五计划的圆满完成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的提前实现...

序“十五”计划的圆满完成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的提前实现,标志着涪陵经济社会发展跨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今后五年,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们解决各种凸现矛盾和突破体制障碍的重要关口时期。

《重庆市涪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出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战略思想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纲要》按照正确把握形势、符合区情实际、激励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要求,主要阐述未来五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与主要任务,明确政策取向,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是我区在新的历史时期赢得主动,实现既快又好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也是制定其他各项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把握关键时期明确发展目标第一节新世纪初极不平凡的五年一、开局良好的五年“十五”时期,是涪陵新世纪初极不平凡并取得良好开局的五年。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结合涪陵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抢抓机遇,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进一步确立了“加快工业化,建设大城市,全面奔小康”的发展路子,攻坚克难,成功战胜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全区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结构有所优化、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发展活力得到增强、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提前实现总体小康,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十五”计划和“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35.08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6%,高于“十五”计划预期,人均GDP达到13431元(按常住人口计算)。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126.45亿元,年均增长16.8%;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1亿元,比“九五”时期翻一番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27亿元,年均增长15.4%;地方财政收入6.79亿元,年均增长1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攻克难点取得新突破
——重庆市孕产妇死亡率提前4年达到国家监测目标
孕产妇死亡率是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十五”期间,重庆市减少孕产妇死亡工作,虽然有了很大进展,死亡率得到逐年下降,但到了“十五”期末,这一指标没有达到国家监测目标。

因此,市委、市政府把这项工作确定为监测的重、难点工作之一,要求各级政府采取各项措施,加大减少孕产妇死亡工作力度。

经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这项工作有了新的突破,2006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并提前四年达到国家2010年终期监测目标。

一、孕产妇死亡率监测情况
国家《纲要》规定:重庆市孕产妇死亡率到2010年目标值为64.5/10万。

从“十五”时期监测的情况看,基本呈下降趋势,其死亡率一直徘徊在77.7/10万与86.9/10万之间,离目标值始终存在一定差距。

2006年,经过“十五”时期出措施,抓工作,建平台,打基础,重庆市孕产妇死亡率降到了63.5/10万,低于国家目标值1/10万,比2005年下降了14.2/10万,降幅首次突破2位数,是开展监测工作以来降幅最大的一年。

其中:城市孕产妇死亡率为48.7/10万,低于国家目标值5.5/10万,比2005年下降9.7/10万;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为74.0/10万,高于国家目标值3/10万,比2005年下降17/10万。

(具体数据见下表)
主要孕产妇监测指标
二、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原因
(一)领导重视
实施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以来,减少孕产妇死亡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重庆市,一直是一项重、难点工作。

多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关注工作进程。

童小平副市长明确指出: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落实人员具体抓,制定有效对策深入抓;要加强对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的投入,对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的投入;要求全市上下紧贴《两纲》进程,努力破解妇女儿童发展工作重、难点问题,推动全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确保“十一五”时期《两纲》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措施得力
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有效途径是:抓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上升,促孕产妇死亡率下降。

重庆市各级卫生部门针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这一重、难点问题,加大妇幼保健工作力度,围绕这“一升一降”两项指标,积极采取了有效措施:
1、改变基层医护人员工作职能,改家庭接生员为孕产妇住院分娩护送员
处于西部地理位置的重庆,虽是大城市,同时也是大农村,在边远的农村仍滞留着落后的人口生产方式——家庭生产。

为改变这种落后面貌,减少孕产妇死亡,市卫生局加强转变农村卫生人员工作职能和村乡卫生院的服务方式,逐步停止农村家庭接生员的审批工作,动员农村家庭接生员转为孕产妇住院分娩护送员,并给予一定经济补偿。

2、实施“降消”项目,改善医疗条件
在市政府的决策下,全市卫生系统借助卫Ⅷ项目和“降消”项目的实施,增强医疗卫生保健机构急救硬件投入,为32个区县卫生保健院配备了1辆急救车,各妇幼保健机构实行免费接送孕产妇住院分娩,解决群众交通不便的难题,提高了全市产科的急救能力,减少了孕产妇分娩死亡。

3、开展贫困救助,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我市卫生系统借助卫Ⅷ项目和“降消”项目的实施,同时对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给予救助,按不同的区域减免全部或部分住院费用,自2001年到2005年,全市共救助贫困孕产妇8万余人,其救助经费达300万元,使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逐年提高。

同时还在贫困地区开展平产限价活动,在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实行平产300元以下的规定,提高了群众对妇幼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到2006年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已达到70.8%,比去年同期高4.7个百分点,高于终期目标
值5.8个百分点。

4、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医护人员医疗水平
围绕“一升一降”两项指标,市卫生局将基层医护人员业务培训纳入每年工作计划中,加强对基层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

2006年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共主办学习班十余期,学习基层产科急救、危重症管理、产科风险防范等知识,累计培训基层人员1000余人次。

同年,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了26个区县42名医护人员来院进修学习,年底,已完成临床医生19人,护士7人,妇、儿保健医生、信息人员16人的进修培训工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产科工作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虽然2006年孕产妇死亡率提前达到目标。

但我们还要清醒认识到,还有一些重、难点工作需要我们去攻克,去破解,如:降低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提高孕产妇保健覆盖率、提高高中女性教育毛入学率、提高非住院分娩中新法接生率等等。

“十一五”时期是重庆市妇女儿童发展工作攻克难关阶段,监测指标的全面达标,需要更加努力地开展工作。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重庆市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将会得到全面推进,各项监测指标一定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