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目前,中国宏观经济表现出一些积极的迹象,但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
以下是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1.经济增长: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表现出韧性和弹性,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2.3%。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2024年,中国GDP增长有望进一步加快,预计在6%以上。
这一预期增长率将对全球经济复苏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2.消费市场:中国内需正在恢复和创新增长,消费市场逐渐复苏。
在2024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消费者消费意愿下降,但随着疫情控制取得成功,消费市场逐渐回暖。
此外,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激励措施来刺激消费,如减税降费、促进就业等。
预计,2024年中国消费市场将持续复苏,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3.对外贸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由于疫情的冲击,2024年中国对外贸易表现不佳,但下半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复苏迹象。
2024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中国对外贸易有望继续增长。
此外,中欧投资协定等贸易协议的签署也将为中国开放更多的市场机遇。
4.投资: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政府一直强调稳定投资,特别是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高技术和制造业等领域的投资力度。
2024年,投资仍将扮演重要角色,有助于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中国政府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支持经济增长。
这包括减税降费、提供贷款支持、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等。
这些政策有助于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并促进稳定经济增长。
然而,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1.疫情风险:全球范围内仍存在疫情的不确定性,新的变种病毒可能导致进一步的封锁和制约经济活动。
中国也面临着疫苗接种进程与病毒传播的平衡问题。
2.债务风险:中国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务水平较高,特别是在一些重点领域和行业。
应对和管理债务风险将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3.地缘政治风险:地区和国际形势的不稳定可能给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投资带来压力。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心得体会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心得体会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呈现出一系列积极的迹象,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
本文将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国内经济增长态势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增速持续稳定,GDP增长稳定在6%以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使得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需求和投资水平稳步增长。
同时,动能转换也在推动着经济增长,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为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但是,我国经济增长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是企业盈利能力下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
二是金融风险仍然存在,需要继续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
三是贸易摩擦给出口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需要采取措施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因素。
二、国际经济形势研判在国际层面上,全球经济复苏稳定,但增长速度缓慢。
虽然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有所回暖,但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放缓,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
一是地缘政治冲突及恐怖主义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确定因素。
二是金融市场波动,特别是一些新兴市场面临资本流动的冲击。
三是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给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应对。
三、应对策略与建议面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策略调整:1.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大对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2. 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
加大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完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降低系统性风险。
3. 推进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争取更多公平、开放的贸易环境,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4. 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共同挑战。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加强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总之,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虽然稳中向好,但依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通过深化结构性改革、加强金融监管、推进贸易便利化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备受关注,全球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多变。
本文将就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从国际经济环境、国内经济运行情况以及政府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国际经济环境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在国际经济环境中,各国间的政治、经济关系日趋紧张。
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频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例如中美贸易争端不断升级,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下行压力。
二、国内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从国内宏观经济数据来看,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总体稳定。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逐渐转为中高速增长,一些传统产业增长乏力,新兴产业和消费市场持续扩大。
在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金融风险和房地产市场波动等问题仍然存在,需要引起特别关注。
三、政府应对措施分析为应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在国际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我国坚持稳定贸易关系,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其次,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政府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此外,政府也在金融领域和房地产市场加强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
综上所述,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也存在一些积极因素。
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应对挑战。
国内经济总体平稳,但仍需关注金融风险和房地产市场波动。
政府在应对形势变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继续保持警觉,做好经济风险的防范,加强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一直备受人们密切关注。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总体上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
本文将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就业形势、价格水平、金融政策和外贸状况等方面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我国GDP增长率。
近年来,我国GDP增长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虽然略有下降,但在全球范围内仍属于领先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了7.8%,尽管相比往年略有下降,但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政策举措,以及内需的增长和消费的持续增加。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宏观经济在这一方面表现良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就业形势是衡量宏观经济形势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复苏,就业形势也在不断改善。
根据就业数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了655万人。
尽管受到疫情和结构性调整的影响,一些就业岗位面临挑战,但整体来看,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创业就业,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失业人员就业,减轻了社会压力。
第三,价格水平在宏观经济形势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通货膨胀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挑战。
尽管近年来我国通胀率有所波动,但总体上保持在较低水平。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1.1%。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物价调控,保持通胀率在合理范围内。
这有助于维护物价稳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金融政策对宏观经济形势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金融政策,以推动经济增长。
通过降低利率、提供资金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加。
此外,也加强了金融监管,避免金融风险的发生。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稳定我国金融市场,为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当前,全球经济正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情况。
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由高速扩张转向了中高速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然而,也存在一些困难和不确定性,比如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面临一定的压力,金融风险积聚等。
首先,就国内经济形势而言,中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增长速度逐渐回落但保持在较高水平。
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达到了9.7%,超过了政府设定的目标。
不过,受到疫情和全球经济回暖乏力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仍面临一些挑战。
随着国内供需矛盾的深化,产能过剩、环境污染以及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也变得突出。
其次,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依然是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大创新驱动发展力度,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服务业的发展成为重要的方向。
然而,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一些企业和地区面临了经营困难和产能过剩等问题。
同时,投资增长乏力也给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一定压力。
再者,金融领域的风险积聚也是当前国内经济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尽管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遏制金融风险,比如加大监管力度、加强金融市场治理等,但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仍然存在。
随着债务问题的积累、影子银行风险的暴露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金融风险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对经济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在国际经济形势方面,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乏力。
尽管全球多国已开始复苏,然而一些疫情反弹和产业链供应不稳定等问题仍然存在,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一定的阻碍。
此外,当前全球进一步加大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贸易摩擦增多,加剧了全球经济不确定性。
此外,全球性的经济和金融问题纷至沓来,比如地缘政治风险、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等,也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都面临较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对于中国而言,需要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应对政策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应对政策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整体稳中向好,但也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和挑战。
从宏观经济指标看,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了稳定增长,预计今年全年GDP增速将在6%左右,居民消费、投资和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均有所增长。
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通过定向降准、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措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促进投资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体制转型双重挑战。
国际上,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和对外投资。
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面临一定的阻力,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风险、企业债务风险和房地产泡沫等问题也仍然存在,对宏观经济形势造成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应对政策建议针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有必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经济增长,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在货币政策上,可以进一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长。
在财政政策上,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
还应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挖掘内需潜力,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需要重视应对外部挑战,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体系改革,加强与其他经济体的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可以通过多边、双边和区域合作机制,扩大市场准入,深化经济合作,增强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在金融风险和债务问题上,应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资本金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对于房地产市场,需要继续加强房地产调控政策,防止房价泡沫化,降低房地产金融风险,保障住房需求。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虽然整体稳中向好,但仍面临多种风险和挑战。
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政府积极调整宏观政策,引导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还需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应对政策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应对政策近年来,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受到了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如经济增长放缓、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金融风险加大等问题。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需要审慎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制定相应的应对政策,以应对外部和内部风险,确保经济稳定发展。
一、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1. 经济增长放缓: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已经逐渐放缓,2019年GDP增长率为6.1%,较上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
出口、消费和投资增速均有所减缓,制约了经济增长的动力。
2.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外部因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发突出。
特别是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出口市场的影响明显,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3. 金融风险加大: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债务风险加大。
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存在较高的债务水平,金融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1. 适度扩大财政政策调节力度: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当前可以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环保产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韧性。
要稳妥推进税收体系改革,减轻企业和个人税负,激发市场活力。
2. 稳健货币政策松紧适度: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应该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放宽货币信贷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3. 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受到了结构性问题的制约,需要进一步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市场化改革,优化投资结构和消费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
4. 加强风险防控:当前金融风险加大,需要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严格控制金融投机行为,防范金融风险。
要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强对债务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
第1讲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对于中日经济总量易位的问题,日本首相菅直人14
日表示,日本应乐见近邻各国的经济增长,希望通过与
这些发展势头良好的国家加强合作,促进日本的经济发
展。同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也表示,邻国实现经济
发展,这是值得欢迎的事情。关键是日本应从中如何汲取活力,
创造新的财富。此外,枝野还指出,按人均GDP计算,日
38
小资料:美国一家市场研究公司曾经将一台iPod媒
体播放器进行“暴力拆解”,然后研究其中每一个零部件的生 产商及其成本和利润,最后的结果发人深省。
研究发现,一台在美国零售价为299美元的iPod,分销和 零售成本为75美元,苹果公司的收入为80美元,所有成本为 144美元。在这144美元的成本中,仅硬盘和显示屏两项,日 本企业的附加值就达到93.39美元,其中东芝占主要部分。 其他成本还包括美国、日本和韩国一些企业生产的零部件和技 术专利费等。但真正组装这台iPod的中国,所赚取的不过是 “几个美元”的加工费。
济的差距和不足,看到百姓生活水平仍待提高,看到
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漫长。
“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不但只有日本 的十分之一,甚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日本的发展, 比如城乡之间、经济社会之间的发展比较平衡,而我们发展不 平衡问题突出,差距很大。”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 研究员蔡志洲表示。
则称,日中经济总量易位对日本来说是一个“积极的
激励”,日本企业应积极利用好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
旺盛市场需求。据日本内阁府测算,中国GDP将在2025年左
右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泡
沫经济崩溃后,名义GDP几乎没有出现太大的增长,今后日本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龄化社会的后果
• 储蓄增加 • 老年人的增加使 得抚养变得更加 困难,储蓄就会 增加。 • 需求减少 • 马克思说:社会 需求比100所大学 更能创造生产力
2)世界技术进步的停滞
• 工业革命改变世界经济格局
• 18世纪70年代英国爆发工业革命,年经济增长率破天荒地 达到2%。
• 公元1700年,正 值中国清朝的康 熙39年,尽管中 国还是当时世界 上最大的经济体 (当时中国的GDP 占世界的22.3%), 但是欧洲的人均 GDP已经超过中国 的54%。
• 新能源目前遇到的问题 就是成本高、投入大, 而且它高度的取决于传 统能源的价格,所以这 里面还有一些问题。 • 新技术的推进各国政策 不积极。
(二)经济停滞的原因
1、经济周期的原因——回顾熊彼特的理论
熊彼特
1883~1950
1818—1883
商业周期
• 熊彼特认为:经济发展和经济波动的原动 力是创新。这种创新有时长,有时却并不 那么长。因此,体系吸收创新的效果的时 间和其持久性也就不一定。创新是不连续 的、不稳定的和不均匀的,同时又具有多 样性,因此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所不同, 从而形成了不同长度的周期。
家庭财富增长
• 10月8日,瑞信研究院(Credit Suisse Research Institute) 发表其首份《全球 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年中,中国 成为全球第三大的财富来源地,家庭财富 总值达16.5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54.6 万亿美元)及日本(21.0万亿美元),几 乎等于邻国印度的五倍。波士顿咨询集团 12月2日发布报告说,中国已有67万个家庭 拥有百万美元以上的资产,位列全球第三 位,但这一数量仅占中国家庭总数的0.2%。
• 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19.8%,略高于美 国的19.4%。恢复了曾一直保持到19世纪初 期的地位,同时把美国赶下其盘踞110年的 最大商品生产国宝座。 • 1500年之后,中国开始逐步落后于西方国 家和日本。
2、动力分析
内需:消费增长
外需:经常项目
2010年全年进出 口总额29728亿 美元,比上年增 长34.7%。其中 ,出口15779亿 美元,增长 31.3%
2、主权债务危机
• 希腊财政赤字所占 GDP比重13.6%,截 至2009年底,当年 希腊国家负债高达 3000亿欧元,政府 负债占GDP的113% , 2010年是希腊政府 偿还到期债务的集 中时期,希腊政府 至少需要寻求540 亿欧元才能满足其 资金需求
美国与日本
• 美国当前美国政府负债 总额已超过12万亿美元, 接近美国GDP的90% 。 • 到今年3月底2009财年 结束时日本国家债务总 额将接近约合10万亿美 元,2010年未偿公共债 务占GDP比重将接近 200%。
为什么不是中国
• 现代经济史家并不将其归结为战争 • 中国在1573~1644年间通过外贸出超而赢得了 2600万墨西哥银元的顺差,这直接导致了中国经 济的货币化和商业化趋势。 • 中国的晋商曾经在经济史创造了上层阶级与民间 经济结合的范例 • 整个18世纪,中国人口从1700年的1.38亿增加到 1820年的3.81亿 。 • 人口的增加使得下层人民更加贫困,受教育的机 会更加少。
根据联合国社会经济司研究数据
人口结构的变化
• 每个国家今天都正经历着历史性的人口老 龄化进程 。历史上,同一时期内,类似的 人口结构变化只会偶尔发生在一个或少数 几个国家,因为战争或瘟疫常常会夺走一 部分年轻人的生命。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法国 的青年男子分别减少了大约10%, 高达300多万。爆发于1918~1919 年的西班牙流感,波及10多个国 家,据称导致3000万人死亡,而 死者主要集中在15~35岁年龄段。 而这一次,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都 一样,先是经历了超常的生育高峰, 紧接着又迎来超常的生育低谷。 • 那就是医学进步正在不断提高人均 寿命。1960~2000年,美国、日本 及欧洲的人口平均寿命提高了 7~13年,65岁以上老人平均活到 83~85岁,而同一时期,中国人均 寿命差不多翻了一番,从36提高 到70岁。
作为一个物种的人类
• 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从1962年的2% 降至2000年的1.2%,而且据联合国 预测,到2050年将下降到仅有0.3%。 15岁以下人口在世界人口中所 占比例从1950年的34%降至2000年 的30%,预测到2050年将降至20%。 平均预期寿命从1950年的47岁 猛升至2000年的65岁,预测2050年 将达74岁。 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从1950年 的5%升至2000年的7%,预期2050年 将达16%。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山东财政学院经济学院 商海岩
主要内容
• 一、2010的主要经济成就 • 二、当前世界经济形势 • 三、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及政策
一、2010的主要经济成就
1、经济增长
• “风景这边
独好”
• 全年国内生产总 值397983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约合6.04亿美元。 • 1月20日统计局数 据
美国的优势
• 美国为什么繁荣,为什么没有受老龄化的 困扰? • 稳定政治环境 • 优越的激励相容制度 • 良好的创新文化 • 不断吸收的优秀青年移民
知识中心的转移
• 上世纪50年代英国有个科学家贝尔纳(John Desmond Bernal,l901~1971)在《历史上的科学 Science in History (1954)》一书中提出了“科 学中心”的概念,所谓科学中心,指在一定历史 时期,科学创新在世界上最发达,最活跃的国家 或地区。贝尔纳指出科学中心是流动和转移的, 1962年,一个日本的科技史家汤浅光朝(19092005?),通过分析1501年至1950年科技编年表, 用统计方法定量的证实了科学中心转移确实存在, 转移顺序如下:意大利(1540--1610)、英国 (1660--1730)、法国(1770--1830)、德国 (1810--1920)、美国(1920--现在),而且上 述各国的科学兴隆期平均约为80年。科学史上从 此将这种现象称为汤浅现象
以中国为例,20年前,中国是6个劳动力养 一个老人,2020年后,将是1.5个劳动力养 一个老人
• 有的国家将达35%,政府不得 不因此提高税收以扩大公共 支出,甚至为支付老年人的 退休金和医疗费而不得不面 对巨额财政赤字。在这些国 家,由于纳税人数减少,经 济增长放缓,国民财富缩水。 • 要想维持现在的消费,我们 不仅需要科技进步,而且需 要更快的科技进步。
世界排名重回第二名
• • • • • 2005年超过意大利 世界第六 2006年超过英国 世界第四 2007超过德国 世界第三 2010年超过日本 世界第二 1978年2683亿美元,2010年5.879(未调整 前),经济增长20倍,年均增长率10% • 其中山东省的GDP超过了比利时
经济史上一个500年的周期走到尽头
衰老的日本
• 日本过去的15年经济衰退,而其间正好是 日本急剧老龄化的15年 。
老龄化社会的后果
• 创新不足 •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国际秩序的 重建》一书中写到,年轻人比例过高 是激进革命的出发点。这是因为,年 轻人富有闯劲,富有叛逆精神,而这 种精神,对于社会革命重要,对于科 技创新更是至关重要的。科技发展的 历史表明,大部分突破性科学发现是 科学家在青壮年时期做出的。爱因斯 坦,杨振宁等人50岁后更像是一个社 会活动家,而不是一个科学家。一个 老年人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创新的 氛围肯定比不上一个年青人占据多数 的社会。
中国技术的衰退
• 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到达印度,发现 郑和率领300只船和28000人的船队来过。 • 1514年,葡萄牙人登陆中国,发现中国人 已经不会造大船。 • 加拿大的图勒人曾经能捕捉大型哺乳动物, 而他们后代因纽特人只能捕捉一些小型动 物。
美国的技术进步
• 在19世纪,美国保护自己的工 业,吸收外来投资,以铁路产业 为龙头在1890年超过英国成 为世界最大工业力量,美国竟然 建了30万英里铁路.美国也形 成了大规模科学生产方式.在2 0世纪,美国汽车工业又是龙头, 美国工业力量不断扩大,到1 950年占了世界一半。 • 轮船,电报,电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机,收音 机和电视 。。。。 三次产业革命,美国 引领了两次
资本项目
•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平稳较快回升,首次突 破1000亿美元,达到1057.4亿美元,同比 增长17.4%,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时扭转了 2009年下降2.6%的局面。
农业支撑
3、家庭更加富裕
汽车销量世界第一
• 汽车工业协会今天下午 发布2010年汽车主要数 据,其中全年销量为 1806万辆,继续稳坐全 球第一宝座,同比增长 32.37%。产量为1826.47 万辆,同比增长32.44%。 • 其中,乘用车产量为 1389.71万辆,同比增长 33.83%;销量为1375.78 万辆,同比增长33.17%。 商用车产量为436.76万 辆,同比增长28.19%; 销量430.41万辆,同比 增长29.9%。
长周期
2、回顾:世界经济史中的人口 与技术
1)世界长期处于马尔萨斯经济
• 400-1400年,欧洲每年的 经济增长率只有0.05%。 • 李嘉图:工资铁律 • 如果没有工业革命,地球
马尔萨斯
根本养不活现在这么多人。
世界人口的历史变化
• • • • • • • • • • •
•
据科学考证 100万年前,世界人口仅1万~2万人 距今10万年时,也只有2万~3万人 公元1世纪,人口3亿,1500年,人口 是5亿 1800年,世界人口达到第一个10亿, 大约用了300多万年 1930年达到20亿 1960年达到30亿 1975年达到40亿 1987年达到50亿 1999年达到60亿!世界人口每增长10 亿人,所需的时间逐步缩短! 全世界人口目前已突破6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