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月亮(2010江苏苏州中考语文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标题作用
贯穿全文线索 标题本身就是行文线索的
如《背影》 “背影”是贯穿全文始终的线索:开头设 疑——点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再现 背影,这样就以“背影”为线索把各部分内 容组织起来。
标题作用
揭示情感主旨 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 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 想感情。
《故乡》
中间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侧面,— —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对比反衬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 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爸爸的花儿落了》
——2010浙江嘉兴《那年大雪》
解题思路和方法指导
1.段落的作用(结构+内容) 2.结构: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开头:统领全篇、引起下文、营造氛围。 中间:承上启下、对比反衬、伏笔铺垫 。 结尾:首尾呼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3.内容: 概括段意(方法:抄原句、提取重组、自己 概括),联系主旨情感。
背影营造氛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常见主要考法(审题)
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3.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 4.文章为什么要以……为标题?
方法归纳
小结
答题格式: 结构(包括表现手法)+ 内容(表现什么内容, 抒发什么感情)
初中中考 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

初中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寂寞梁实秋①寂寞是一种清福。
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
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
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
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
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
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
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场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
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
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②在礼拜堂里我也有过同样的经验。
在伟大庄严的教堂里,从彩色玻璃窗透进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线,沉重的琴声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到了我自己的渺小。
这渺小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我自己存在的明证。
因为平常连这一点点渺小之感都不会有的!③我的朋友肖丽先生卜居在广济寺里,据他告诉我,在最近一个夜晚,月光皎洁,天空如洗,他独自踱出僧房,立在大雄宝殿的石阶上,翘首四望,月色是那样的晶明,蓊郁的树是那样的静止,寺院是那样的肃穆,他忽然顿有所悟,悟到永恒,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
我相信一个人常有这样的经验,他的胸襟自然豁达寥廓。
④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
它只是一瞬间的存在。
世界有太多的东西不时的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一件煞风景的事实:我们的两只脚是踏在地上的呀!一只苍蝇撞在玻璃窗上挣扎不出去,一声“老爷太太可怜可怜我这个瞎子吧”,都可以使我们从寂寞中间一头栽出去,栽到苦恼烦躁的漩涡里去。
至于“催租吏”一类的东西打上门来,或是“石壕吏”之类的东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败兴生气,就更不待言了。
散文复习 赏析 词语

1.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鸟儿的叫声是如此纯净,在一刹那间,把你扯人了辽阔的蔚蓝的天空, 把你带进青翠的森林,把你带进幽静的峡谷。
“扯入”意为“拉”“拽”,写出了鸟儿的叫声将人的思绪不由自主地拉入到 蔚蓝的天空,表现了纯净的鸟叫声所具有的神奇力量。 解题思路: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内 容、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 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
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流进田野的缓慢,体 现了人们希望溪水流得快一些的焦急心情。
指出作用
该句中“爬”这词用得生动形象,写出了溪水流进田野的缓慢,体现了 人们希望溪水流得快一些的焦急心情。
该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溪水流进田野的缓慢,体现了人们希望 溪水流得快一些的焦急心情。
明确赏析的角度
1.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鸟儿的叫声是如此纯净,在一刹那间,把你扯人了辽阔的蔚蓝的天空, 把你带进青翠的森林,把你带进幽静的峡谷。
解题思路: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内容、作品 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 修辞手法的词语)。
1、赏析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提醒: 审准题目
2、理解词语或语句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1、赏析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10年南通卷《好雨随风》
14.请从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4分) A.看着溪里的水不少,淙淙地流着,进了田却慢慢地 爬,比日头爬得还要慢。 B.天空如刚擦过的镜子,没有一点尘色;地上如刚落 笔的图画,到处洇(yīn向四周散开或渗透)着水色。
《寂寞的月亮》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寂寞的月亮》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阅读下面一篇文章。
完成1—6题。
在我的视野里,月亮是寂寞的。
她那么孤单地悬挂在天空,星星离她那么遥远,地球离她那么遥远,就连一直在给她光和热的太阳,也总是离她那么遥远。
月亮孤孤单单地悬挂在天上,已经有数亿万年了吧?这是何等漫长的寂寞呵!看那些从月球上发回来的照片,月亮上面,永远都是冰天雪地的样子,永远都是戈壁荒原的样子。
月亮上面,有山峰,但那些山峰是寂寞的;有峡谷,可那些峡谷是寂寞的;她的那些平原,广裹地铺展开去的,不是江南水乡那样的美,而是无尽的荒凉。
月亮上没有风,她连听一听轻风吟哦的机会都没有;月亮上没有雨,她连看一看雨丝飘飞的可能都没有。
她没有树,没有水,没有空气,甚至连一丁点的小小生命也没有。
月亮,不只是寂寞,而是死一般的寂寞了。
关于月亮,从古到令,有很多传说,什么“嫦娥奔月”,什么“吴刚伐桂”,但是月亮压根儿就没有过这些。
那些传说,不过是人类的种种附会罢了。
月亮什么也没有。
也许,她正是为了排解寂寞,才不停地围绕着地球旋转的吧?如果是这样,那她的寂寞就更加让人心疼了。
可是,我们心疼过或关心过月亮的寂寞吗?没有。
我们似乎从来就没想到过她的寂寞与孤独。
我们看不到她的时候,总是在心头埋怨着她,甚至是不停地指责着她。
很多年了,月亮总是这样被我们埋怨和指责着。
我们只知一味地从她那里享受月光、获得诗意、索取浪漫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为了月亮,我们写过很多诗文,但一篇篇翻开来看,那不是写给月亮的,不是的,那是我们借助月亮来写给我们自己的。
我们还借助月亮唱过许多歌,然而,那一首首歌,没一首是专门唱给月亮的。
是的,我们不仅没有为月亮付出过什么,而且,还无止境地向月亮索取。
我们的这些行为,是多么地自私!可是,我们是否想过,月亮其实是不屑于自己的寂寞的。
数亿万年了,月亮从来没有埋怨过广寒宫的寂寞,也从来没有向谁诉说过心中的孤独。
她似乎知道寂寞的苦痛,所以,一如既往地用她的光为我们照亮黑夜,为我们排解寂寞。
积淀文化内涵

积淀文化内涵作者:叶红阳来源:《作文周刊(初二·读写强化版)》2011年第26期【引言】《语文课程标准》把“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作为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
中学现代文阅读并不检测学生对文化概念的理解或对文化类名词术语的解释,一般考查学生对一些文化现象的感性认识,要求学生结合文章相关信息对文化现象作具体的解释。
文化类现代文阅读的考查通常有两种模式:一是在文化类散文中考查,一是在叙事写景类散文中考查。
【技法指导】综观2010年中考语文文化类现代文阅读,各地更加注重隐性地考查学生的文化积淀,要求学生联系相关的文化背景作出评价。
如2010年江苏苏州中考语文试题《寂寞的月亮》第19题:为了月亮,人们写过很多诗文,但作者认为“那是我们借助月亮来写给我们自己的”。
请以读过的诗词为例(上文中出现的诗歌除外),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如苏轼借“月有阴晴圆缺”来比况“人有悲欢离合”是自古难全之事,劝慰人们不必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耿耿于怀,他的这句诗正是他写给“我们自己”的。
平时同学们应多注意以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为内容的阅读材料,要注重日常生活与所学知识的结合,要有自己的见解。
同学们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准备:一、熟记、理解课内名句如:在沙尘暴肆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茂林修竹的珍爱愈加强烈。
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请借用古诗文中的名句来表达,写出连续的两句。
这道题是显性地考查学生对优美自然环境描写的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学生可写《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桃花源美丽景色的句子。
当然,学生在熟记课内名句的基础上也要有一定的分析鉴赏能力。
二、了解文化内涵如2010年山东东营中考语文试题《淡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深情地表达了作者对淡竹高尚品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其中第八段写了李白等诗人及其诗句。
考题的第23题问到能否删掉这部分内容,并要求说明理由。
这道题的答案中的一个要点便是:丰富了“竹”的文化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寂寞的月亮阅读理解

寂寞的月亮阅读理解
寂寞的月亮是一部由汪建中创作的散文集,共分为四辑。
这部作品主要描绘了自然景色、情感以及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整个作品的文学性。
这部作品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十分恰当,画面感较强。
例如,写到树下落英沉睡和熙风远去,就有些借景抒情的意味。
这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与自然之间的紧
密联系。
作者在描述情感时,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细节描写能力。
例如诗中“细嗅早已消散的余香”、“在寂寞流转的月光里,看风吹过的每一处痕迹”,这些句子呈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让人对诗人的感受也能更为深刻。
这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增强了作品的情感表现力。
作品中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整个作品的文学性。
例如,“寂寞的月亮”这个标题本身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月亮具有了人的情感属性,增强了作品的形象表现力。
《寂寞的月亮》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通过对自然景色、情感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功底和细腻的情感世界。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感受自然、思考人生的平台。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作者:卢崇斌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三年级)》2010年第09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一切深入阅读的基础。
在现代文阅读中,它是中考阅读理解题每年都要涉及的考查内容,也是广大考生备战中考的一大重点。
下面以今年苏州市语文中考卷中的一篇阅读理解题为例为大家进行解答指导与分析,(2010年江苏苏州卷)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2题。
寂寞的月亮在我的视野里,月亮是寂寞的。
她那么孤单地悬挂在天空,星星离她那么遥远,地球离她那么遥远,就连一直在给她光和热的太阳,也总是离她那么遥远。
月亮孤孤单单地悬挂在天上,已经有数亿万年了吧?这是何等漫长的寂寞呵!看那些从月球上发回来的照片,月亮上面,永远都是冰天雪地的样子,永远都是戈壁荒原的样子。
月亮上面,有山峰,但那些山峰是寂寞的:有峡谷,可那些峡谷是寂寞的;她的那些平原,广袤地铺展开去的,不是江南水乡那样的美,而是无尽的荒凉。
月亮上没有风,她连听一听轻风吟哦的机会都没有:月亮上没有雨,她连看一看雨丝飘飞的可能都没有。
她没有树,没有水,没有空气,甚至连一丁点的小小生命也没有。
月亮,不只是寂寞,而是死一般的寂寞了。
关于月亮,从古到今,有很多传说,什么“嫦娥奔月”,什么“吴刚伐桂”,但是月亮压根儿就没有过这些。
那些传说,不过是人类的种种附会罢了。
月亮什么也没有。
也许,她正是为了排解寂寞,才不停地围绕着地球旋转的吧?如果是这样,那她的寂寞就更加让人心疼了。
可是,我们心疼过或关心过月亮的寂寞吗?没有。
我们似乎从来就没想到过她的寂寞与孤独。
我们看不到她的时候,总是在心头埋怨着她,甚至是不停地指责着她。
很多年了,月亮总是这样被我们埋怨和指责着。
我们只知一味地从她那里享受月光、获得诗意、索取浪漫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为了月亮,我们写过很多诗文,但一篇篇翻开来看,那不是写给月亮的,不是的,那是我们借助月亮来写给我们自己的。
我们还借助月亮唱过许多歌。
然而。
2018年中考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2018年中考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力呢?希望以下的阅读题目及其正确答案能够让你从中获取解答阅读理解的方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寂寞的月亮》阅读题目及答案以供大家阅读。
《寂寞的月亮》阅读原文在我的视野里,月亮是寂寞的。
她那么孤单地悬挂在天空,星星离她那么遥远,地球离她那么遥远,就连一直在给她光和热的太阳,也总是离她那么遥远。
月亮孤孤单单地悬挂在天上,已经有数亿万年了吧?这是何等漫长的寂寞呵!看那些从月球上发回来的照片,月亮上面,永远都是冰天雪地的样子,永远都是戈壁荒原的样子。
月亮上面,有山峰,但那些山峰是寂寞的;有峡谷,可那些峡谷是寂寞的;她的那些平原,广裹地铺展开去的,不是江南水乡那样的美,而是无尽的荒凉。
月亮上没有风,她连听一听轻风吟哦的机会都没有;月亮上没有雨,她连看一看雨丝飘飞的可能都没有。
她没有树,没有水,没有空气,甚至连一丁点的小小生命也没有。
月亮,不只是寂寞,而是死一般的寂寞了。
关于月亮,从古到令,有很多传说,什么“嫦娥奔月”,什么“吴刚伐桂”,但是月亮压根儿就没有过这些。
那些传说,不过是人类的种种附会罢了。
月亮什么也没有。
也许,她正是为了排解寂寞,才不停地围绕着地球旋转的吧?如果是这样,那她的寂寞就更加让人心疼了。
可是,我们心疼过或关心过月亮的寂寞吗?没有。
我们似乎从来就没想到过她的寂寞与孤独。
我们看不到她的时候,总是在心头埋怨着她,甚至是不停地指责着她。
很多年了,月亮总是这样被我们埋怨和指责着。
我们只知一味地从她那里享受月光、获得诗意、索取浪漫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为了月亮,我们写过很多诗文,但一篇篇翻开来看,那不是写给月亮的,不是的,那是我们借助月亮来写给我们自己的。
我们还借助月亮唱过许多歌,然而,那一首首歌,没一首是专门唱给月亮的。
是的,我们不仅没有为月亮付出过什么,而且,还无止境地向月亮索取。
我们的这些行为,是多么地自私!可是,我们是否想过,月亮其实是不屑于自己的寂寞的。
数亿万年了,月亮从来没有埋怨过广寒宫的寂寞,也从来没有向谁诉说过心中的孤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寂寞的月亮
在我的视野里,月亮是寂寞的。
她那么孤单地悬挂在天空,星星离她那么遥远,地球离她那么遥远,就连一直在给她光和热的太阳,也总是离她那么遥远。
月亮孤孤单单地悬挂在天上,已经有数亿万年了吧?这是何等漫长的寂寞呵!
看那些从月球上发回来的照片,月亮上面,永远都是冰天雪地的样子,永远都是戈壁荒原的样子。
月亮上面,有山峰,但那些山峰是寂寞的;有峡谷,可那些峡谷是寂寞的;她的那些平原,广裹地铺展开去的,不是江南水乡那样的美,而是无尽的荒凉。
月亮上没有风,她连听一听轻风吟哦的机会都没有;月亮上没有雨,她连看一看雨丝飘飞的可能都没有。
她没有树,没有水,没有空气,甚至连一丁点的小小生命也没有。
月亮,不只是寂寞,而是死一般的寂寞了。
关于月亮,从古到令,有很多传说,什么“嫦娥奔月”,什么“吴刚伐桂”,但是月亮压根儿就没有过这些。
那些传说,不过是人类的种种附会罢了。
月亮什么也没有。
也许,她正是为了排解寂寞,才不停地围绕着地球旋转的吧?如果是这样,那她的寂寞就更加让人心疼了。
可是,我们心疼过或关心过月亮的寂寞吗?没有。
我们似乎从来就没想到过她的寂寞与孤独。
我们看不到她的时候,总是在心头埋怨着她,甚至是不停地指责着她。
很多年了,月亮总是这样被我们埋怨和指责着。
我们只知一味地从她那里享受月光、获得诗意、索取浪漫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为了月亮,我们写过很多诗文,但一篇篇翻开来看,那不是写给月亮的,不是的,那是我们借助月亮来写给我们自己的。
我们还借助月亮唱过许多歌,然而,那一首首歌,没一首是专门唱给月亮的。
是的,我们不仅没有为月亮付出过什么,而且,还无止境地向月亮索取。
我们的这些行为,是多么地自私!
可是,我们是否想过,月亮其实是不屑于自己的寂寞的。
数亿万年了,月亮从来没有埋怨过广寒宫的寂寞,也从来没有向谁诉说过心中的孤独。
她似乎知道寂寞的苦痛,所以,一如既往地用她的光为我们照亮黑夜,为我们排解寂寞。
不是吗?是月亮让李白在孤独中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大胆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狂放地“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亮在李白的心中成了可以永远结游的朋友。
月亮也似乎懂得那些游子的心,所以她总是用她的圆祈盼人间团圆和美满。
她总是希望每一个游子能够平平安安回家,总是祝福所有的有情人能够成为一生一世相亲相爱的眷属,总是盼望每一个家庭能够和和睦睦美美好好。
除此之外,她还为我们带来许多浪漫的诗意,装点我们的家园和生活,让我们一代一代在这诗意的家园中生生息息。
据说,在月明之夜,那些小偷和其他不良分子,其犯罪的概率都小了许多。
由此看来,明洁而光辉的月亮是在劝化人们从善,是在把友爱、道德和人性洒向人间。
是的,这就是月亮,她在广寒宫忍受着永恒的寂寞,却总是把美好与祝福呈献给我们。
月亮是很大度的,很高尚的。
她从不计较和埋怨,始终洁白、纯净、无瑕地高悬在天空中,给予我们无声的启示与祝愿。
也许,这样的月亮才叫做月亮,而不是随便叫做一颗什么星星。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她才值得我们前赴后继地去仰望、去等待、去盼望,甚至去呼唤……
然而,月亮又似乎根本就不在意这些,她独自悬挂于天空,不因为众星捧月而圆,不因为众人遥望而亮。
她就是她,寂寞地悬挂于天空,孤独地洁白于天空。
她不会因为什么而改变,更不会因为什么而消失。
在数亿万年的寂寞中,她银色的圆,是太阳神奖励给她的一枚勋章!
(作者汪建中,有改动) 17.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月亮的寂寞的?(3分)
18.月亮有什么特点?请联系全文分点归纳。
(3分)
19.为了月亮,人们写过很多诗文,但作者认为“那是我们借助月亮来写给我们自己的”。
请以读过的诗词为例(上文中出现的诗歌除外),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20.从文中看,“月亮其实是不屑于自己的寂寞的”,但作者却以“寂寞的月亮”为题,请你揣摩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2分)
21.文章的结尾说“在数亿万年的寂寞中,她银色的圆,是太阳神奖励给她的一枚勋章!”
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这一结尾的表达作用。
(4分)
22.下面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2分)
A.歌颂了月亮淡泊宁静、甘于寂寞的品格,希望人们用一颗宁静、大度、善良的心去对待生活。
B.褒扬月亮在人们难以企及的高度,独步于天庭,拥抱寂寞,把一片光辉洒向人间的崇高精神。
C.赞美月亮飘逸洒脱的风骨和特立独行的风范,启示人们面对喧嚣的世俗要心静如水,摒弃浮名。
D.崇尚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呼吁人们在生活中洁身自好,在孤独中感受快乐,在寂寞中享受人生。
【参考答案】
17.①从外部看,星星、地球、太阳都离月亮那么遥远。
②从月亮内部看,月亮上的山峰、峡谷、平原是寂寞的,她没有树,没有水,没有空气,没有生命。
③从时间上看,月亮的寂寞是漫长的,已经有数亿万年了。
④从人们对月亮的态度看,她的寂寞与孤独从来没有人想到过。
18.①月亮是寂寞的。
她那么孤单地悬在天空,已经有数亿万年了。
②月亮是无私的(或“乐于奉献的”)。
她在广寒宫忍受着永恒的寂寞,却总是把美好与祝福呈献绘我们;她很大度,很高尚,从不计较和埋怨,始终洁白、纯净、无瑕地高悬在天空中。
③月亮是孤傲的。
她独自悬挂于天空,不因为众星捧月而圆,不因为众人遥望而亮。
19.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出任何一首写月亮的诗词并作恰当分析均可。
答案示例:作者认为“那是我们借助月亮来写给我们自己的”,意思是说人们写月亮并不是为了表达对月亮的某种感情,而是借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月有阴晴圆缺”一句,苏轼是借月亮的盈亏变化来比况“人有悲欢离合”是自古难全之事,目的在于劝慰人们不必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耿耿于怀,可以说这句诗正是苏轼写给“我们自己”的。
20.文章以“寂寞的月亮”为题,用拟人化的手法,给人以形象的直觉,即月亮确实是寂寞的。
这样安排意在用月亮的寂寞来衬托她的“不屑于自己的寂寞”,从而赞美月亮心静如水,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21.①从结构上看,“在数亿万年的寂寞中”照应题目“寂寞的月亮”,突出了月亮的寂寞;
“她银色的圆,是太阳神奖励给她的一枚勋章”与开头“给她光和热的太阳”相呼应,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②从内容上看,用“太阳神奖励给她的一枚勋章”这一比
喻,进一步赞美了月亮的崇高品格,意味深长地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22.D
(2010江苏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