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第二次阶段性检测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
订
线
分值 120 时间 90 得分
认真审题,细心做题。
挑战自我,无怨无悔;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2018.12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阶段质量检测卷
分值 120 时间 90 得分
chu ō z ài qu àn g ǔ ju é zh ù xu àn y ào bi ǎo h ú sh ím áo
( ) ( ) ( ) ( ) ( ) ( )
(1)形容经历过很多艰苦困难。
( ) (2)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
( ) (3)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 ) (4)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
( )
四、运用。
(12分)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2分)
安静 清静 恬静 幽静
在一个( )的夜晚,一个小姑娘坐在一间( )的小屋里,( )的月
光透过窗子照进来,照在小姑娘( )的脸上。
2、按要求造句(3分)
根据不同的意思用“滔滔不绝”造句,并且两句至少用到逗号,问号,感叹号这三种不
同的标点。
(1) 形容波浪滚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形容说话象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凝聚”和“倾注”写一句赞美老师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这些广告好在哪儿。
(2分)
庄重一身,吉祥一生……(庄吉西服) 穿奥康,走四方…… (奥康皮鞋) 你能尝试自己设计一个广告词吗?试试看,你一定很棒!
商品名称:______________广告创意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儿的生活好痛苦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父母接到信后,用了不同的标点符号来停顿,结果一个笑一个哭。
读了后笑了,是因为这么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读了后哭了,是因为这么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2分)
5、发挥想象,补充句子。
①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走来了。
她提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洒向山坡,撒向田野;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②"A"是一座金字塔, "D"是一把竖琴,"0"是__________________,"S"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五、根据提供的口语交际情境做题。
(2分)
小明正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刘阿姨说:“小明,你真爱美啊,我刚晾的被单也锦上添花了。
” ⑴你听出了刘阿姨说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如果你是李小明,应该这样回答刘阿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0分)
1、鲁迅原名( ),我国伟大的( )、( )、( )。
著有《 》、《 》、《 》等多部小说。
2、《花脸》的作者是当代作家、学者( )著有《 》《 》
3、《十五从军征》选自( )。
( )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负责收集演唱的诗歌,这些收集演唱的诗歌被成为( )。
4.《十五从军征》中表现从军之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不教胡马度阴山。
七、 阅读 (一)(23分)
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
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总要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
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人物。
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
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只有一点不像。
”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
他嘴里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
”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
”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 “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
装
名_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
也是又高又直的。
” “那怎么──”
“可是到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原来如此。
我恍然大悟, “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有趣,也是事实。
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写( )的文章.通过作者回忆的四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鲁迅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3分 2.解释词语:2分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3.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6分 ⑴文中“这句话”指:“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句话表面在夸自己,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句话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此以后,我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我”听了这句话,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4.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6分 ⑴“黑洞洞”指什么,
“碰壁”又是什么意思?
(2)这句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这句是_____句,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这段话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破折号表示后面还有什么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什么叫“恍然大悟”?“我”当时有没有真的“恍然大悟”?从哪里看出来?2分
6.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2分
7.作者回忆了这个小故事是想说明什么? 从谈“碰壁”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什么?2分
(二)10分 丽莎可能会死?罗伯特听了禁不住打了个h ánzh àn ( )。
要是丽莎死了,岂不是永远见不到她了吗?呃,天哪!丽莎,你不能死,不能死,绝不能死!罗伯特摸了摸裤子口袋,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三步两步冲到讲台前,把钱全部掏出来。
他把钱交给尤金太太,说:“给丽莎治病。
”
哦 老师愣了一下 最好先回去跟你妈妈sh āngliang( )一下
“我妈妈不知道我有这么多钱。
这些钱……都是……都是……我存着要买战斗机用的。
”罗伯特一提到战斗机就想哭。
8.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2分
9.文中的画线部分是对罗伯特的________描写,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0.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1.请为选文第二段加上标点符号。
2分 12.读了短文,你想对罗伯特说什么呢?2分
(三)课外阅读
撑伞的女孩(12分)
南天门是花果山上的一个景点。
我们快到这个景点的时候,雨下大了,只好在大树下躲雨,躲了好一会儿,有三个伙伴见到一位打伞的女孩,就钻进她的雨伞里去,变成了四个人共用一把伞。
他们佝偻着身子像四个蒜瓣围着蒜头的茎,煞是好笑。
我这时打量起这个打伞的女孩。
先前还当她是迷路的小游客呢,但看她不惊不慌的样子,穿着家常衣服,又不像。
问她是做啥的。
她的声音很低,断断续续地说是带路的,带到山顶两块钱。
说着,扭头看背后的林间小路。
我望过去,路边有民居。
是她的家?到底是孩子,不会招揽生意,要不是躲雨,要不是问她,都不知道她在等什么。
这也是生活呀。
因地制宜,山里的孩子就靠带路来赚一点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雨,下小了,我们继续前行。
百步之外,又碰上一个打雨伞的孩子,好比菜场上的又一个"摊位"。
能肯定她是带路的了,所以直接问她今天带过几个人了。
她说,带过一个,得了两块钱。
看样子,花果山上有一个"带路族"。
但这"带路族"的两位孩子都很木讷。
为什么不会拿几把伞来卖卖呢?卖给躲雨的人,价格可以上浮呢。
我忽然想起她们应该唱着带路歌去带路。
我来给她两写个带路歌吧。
"啦啦啦,啦啦啦,花
果山中有我的家,走小道,抄近路,上山的小道在我脚下。
只要花上两块钱,水帘瀑布可以直达。
"希望以后她们能唱着这首《带路歌》给游客们带路,这样她们可能生意兴旺起来呢!1、给下面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画上"√"号。
(1分)
打量(liáng lìàng)兴(xīng xìng)旺
2、从第3自然段中找出一个错别字,改正过来。
___改___。
(1分)
3、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上"~~"线。
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______比成________。
(2分)
4、联系上下文理解"因地制宜"的意思。
"因地"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制宜"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
(2分)
5、文中说两位女孩很"木讷",理由是____________。
联系上下文来看,"木讷"这个词可以理解为____________。
(2分)
6、从文中的叙述和描写中,你体会到小女孩是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7、请你也为带路的小女孩编一首《带路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习作。
(30分)
要求:根据下列提示,发挥你的想象,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有中心,条理清楚,语句通顺,题目自拟。
提示:夜深了,我望着沙发上胖胖的书包,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我累了,我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附送:
2019年六年级语文第二组单元备课资料-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锦绣的山川,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令华夏儿女心潮万千,祖国灿烂的未来让炎黄子孙豪情满怀。
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共安排了四篇文章。
《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
《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祖国母亲和生身母亲无限眷恋的感情。
《彩色的翅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平凡事迹中,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的感情。
《中华少年》以诗歌的形式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骄傲、自豪,立志报国;三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情怀,并在语文学习中注重积累语言。
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学习汇报会和写演讲稿或读后感的活动,“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祖国在我心中”
的主题,安排了相关的内容。
本组还安排了一次围绕本专题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搜集、采访、参观等方式,进一步深化“祖国在我心中”的认识。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5.詹天佑
教材分析:
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
全文分为四部分,先概括介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接着,通过当时的社会环境介绍反映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重大意义;然后,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最后,写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怀念,点明事件的意义──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的藐视和嘲笑。
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
在介绍修筑京张铁路面临的阻力和困难时,着重讲了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民的极端藐视,为维护祖国的尊严而勇敢受命。
在讲修路过程时,着重强调,爱国主义精神是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创造性地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他爱国精神与科学态度、创造才能相结合的产物。
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说明了他杰出的成就,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者的威风。
学情分析:
课文讲的是清朝末年的事情,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
课前可要求学生上图书馆(室)或上网查阅资料,或向大人请教,以便对詹天佑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较多的了解。
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准备詹天佑的画像、“人”字形线路挂图或投影片,以及有关京张铁路地理环境的地图。
可向学生推荐有关詹天佑和铁路史的课外读物,如,《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取更多信息。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
会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轰动、艰巨、毅然、铲平、勉励、恶劣、泥浆、岔道、居庸关、悬崖峭壁、狂风怒号、惹人讥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抄写喜欢的词句。
3.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4.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
教学准备:
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时代背景。
预习课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这个人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被誉为“铁路之父”同学们,你们知到他是谁吗?板书:詹天佑。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谁能结合搜集的资料介绍一下詹天佑。
(学生介绍)
师:刚才同学们的精彩介绍让我们对詹天佑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会被称为伟大的爱国工程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詹天佑》。
二、自读悟情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分段读课文,并正音。
三、整体感知
1.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1)思考:你认为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展开的?文章围绕这句话安排了什么内容?(2)讨论交流,分段,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提纲挈领,摒弃繁琐分析,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问题,默读思考。
(投影)
(1)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用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本文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写詹天佑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叙述这件事的?
学生默读勾画思考。
(3)两人交流。
(4)全班交流。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下节课,我们在再深入学习课文。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民族英雄詹天佑。
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研读感悟
(一)思考、划句。
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呢?请同学们自由读2—3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读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还没有出世呢。
”(感到非常耻辱!因为他们分明是说中国人没有能力修筑铁路!真是太不把中国工程师放在眼里了!)詹天佑是在修筑铁路的地理环境很恶劣的情况下接受任务的:“原来,从南口往北……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说明那一带环境的恶劣。
”
(二)、小组学习
詹天佑克服的哪些困难最能使你们感到他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小组朗读课文后,讨论商议,再以你们喜欢的方式汇报。
(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巡回指导)汇报交流
(1)勇于承担任务,长中国人志气,灭帝国主义威风。
(2)克服恶劣自然环境,以严肃的工作态度勘测线路。
(3)根据自然条件,大胆创新,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
(三)全班交流。
重点点拨的内容和方法:
1.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
(毅然是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谈一谈你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2、3自然段中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的时代背景和国内外的不同反映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思想,)
2.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抓重点词理解詹天佑工作态度严谨、一丝不苟的精神。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他还经常请教当地的农民。
(抓住描写环境的词语体会詹天佑不畏艰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
)
3.用你喜欢的方式展示你对“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中部凿井法”“人”字形线路的理解。
(可以自己画图,也可以用搜集的图片)老师随机补充“两端凿进法”,“中
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的课件。
师:从清晰的示意图、精美的图片中看出了你们对课文的理解,你们真了不起。
说一说你从这些方法的设计中体会到了什么?(聪明、有才干、杰出、爱国)
4.假如你是总工程师,如果居庸关隧道也像八达岭隧道那样长,你会不会采用中部凿井法?在八达岭隧道你会打几口竖井,为什么?
师:工作严谨、不畏艰苦、敢于创造、热爱祖国、才华横溢的詹天佑多么让人敬佩,让我们带着对他的崇敬有感情的朗读5、6自然段。
(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
5.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抓重点词体会詹天佑的杰出爱国)
6. 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注意要读出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自豪的感情。
并思考,为什么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人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这句和课文哪个部分照应?
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最后一句中“伟大”一词和第一段哪句相照应?(总结全文,首尾呼应,“伟大”一词和“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照应)
三、汇报溢情
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人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与第二部分照应。
最后一句中“伟大”一词和第一段“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相照应。
第四自然段中自然环境的衬托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
)(学生提到更好,提不到可以不讲。
)
四、迁移抒情
师: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国上下欢欣鼓舞。
詹天佑无愧是中华人民的优秀子孙,他没有辜负全中国人民的期望,用铁一样的事实,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一个响亮的耳光。
1、请你放开思路为这条铁路起一个更有意义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2、想像一下当时当地的中国官员、普通百姓、外宾、帝国主义者,他们在听到京张铁路竣工的消息后,会有怎样的表现?
五、拓展延伸
师:课文学到这里,你作为中国人有何感受?
(生举手回答)
师:如果你站到詹天佑的铜像前,你会说些什么呢?
生:(对解放军说)这就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对少先队员说)我们要向詹天佑学习克服困难的坚强决心和为国争光的美好品质。
(对外宾自豪地说)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板书设计:
5 詹天佑
詹天佑勇于承担任务
主持修筑京张铁路克服恶劣自然环境杰出、爱国
大胆创新
教学反思:
教授本课时教师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贯彻课堂教学的始终来进行阅读理解、感悟。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交流、感悟,使詹天佑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受到其人格的熏陶。
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强调的以学定教,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
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
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教师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画示意图和观看课件解说,从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杰出与伟大。
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
我想原因是:尽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的时间和遍数还不是太充分。
阅读教学还是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去感悟,去体验,学生自然容易“见文生情”。
6、怀念母亲
课文简说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
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
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
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从多个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而且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
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情分析:
母亲是每个人都很熟悉的,在学习时可从交流各自对母亲的感情入手,获得对文章主题的粗浅把握。
文章情感丰富,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贯穿全文,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感悟,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深厚情感。
课后练习第一题的编排正是体现了这样的训练要求,教学中可以以此为主线,引导学生画找相关句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加深理解,感受作者对母亲,尤其是对祖国母亲不变的情感。
课文最后以“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作结,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两个母亲的身份不同,对母亲的怀念却是永远不变的,从而呼应文章开头,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作者真挚的情感。
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除了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通过对比读、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自读等方式,使学生置身文本情景,感受语言文字背后作者深沉的情感因素外,还可以适当补充、拓展有关的资料。
如,描写亲生母亲这部分,由于缺乏必要的背景介绍,这将影响学生对作者内心感情的理解,如果能引入相关资料,就可以充实学生认识,加深对情感的体会。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季羡林和课文内容的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
安排学生搜集季羡林先生写的讴歌母亲为主题的文章,以及他在德国留学期间的一些资料,为学习课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打基础。
教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