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字修改稿

合集下载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写作 修改润色(精品教案)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写作 修改润色(精品教案)

写作修改润色1.掌握修改润色的方法,能够根据基本要求修改自己的文章。

2.在多次训练中强化学生的修改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修改润色的兴趣,养成在写作中多次修改的良好习惯。

1课时一、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古代名人故事,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同时解释了教学目标,又有趣味,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唐代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

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

贾岛曾用几年时间作了一首诗。

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

因为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

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

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

不知是“敲”好还是“推”好。

手一边做着“推”的姿势,一边做着“敲”的姿势,反复斟酌。

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

贾岛就把自己作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

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

”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

后来二人一同回家,议论作诗的方法,还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师:推敲是指作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斟酌字句,反复琢磨,以求准确、妥帖地表达意思。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如何反复推敲来修改我们的文章。

【设计意图】修改文章的方法很多,先让学生通读课本内容,了解修改文章的相关文字,自己整理出修改的方法,再由教师引导,指出较为全面的修改方法,为实践做准备。

二、理论精析学生自由阅读教材P90写作“修改润色”的内容,了解本课学习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言”和“意”分别指什么?预设“言”指言辞和表达;“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

诗人反复斟酌改字的故事

诗人反复斟酌改字的故事

“春风又绿江南岸”(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传说,王安石在写这句诗句时,在原稿上曾经换过许多字,先用“到”,又改作“过”,后改作“入”,再改作“满”,都不合意,修改了好多次,最后才选定了这个“绿”字。

这个“绿”字用得很好,一个“绿”字把春风给江南披上了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来了,给人以动的感觉。

这句诗是写景,触景生情,为下句的抒情做了很好的铺垫。

“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

这句词词少意丰,一语三折。

“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字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

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宋•周邦彦•《满庭芳》)。

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以作动词,且一作就作得鲜活生动,呼之欲出。

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丰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更待其中亲鸟的辛劳,形态种种,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

我们的思想就在“老”字中徜徉,不留神便过足了几个月的时光。

又一个雨“肥”梅子,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

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轻轻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润,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最后,我们再来讲一个宋人炼字的故事。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写作:修改润色(教学设计)-【上好课】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写作:修改润色(教学设计)-【上好课】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写作:修改润色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修改润色的重要性和目的。

2.掌握基本的文章修改技巧和润色方法。

3.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文章的初步修改和润色。

【学习重点】1.文章修改润色的重要性和目的: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修改和润色是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强调文章修改的目的是提高表达清晰度、逻辑性和吸引力。

2.掌握基本的文章修改技巧和润色方法:这包括语法修正、拼写检查、句子结构改进、段落重组等。

帮助学生理解何时使用不同的修改技巧以及如何有效地应用它们。

【学习难点】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文章的初步修改和润色: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能够在修改和润色过程中独立思考,同时也能与同伴共同改进作文。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文章不厌百回改。

”文章写成后,多读几遍,做些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习惯。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后才完成文学巨著《红楼梦》;鲁迅创作散文《藤野先生》,先后改动90多处才最终定稿。

可见,好作品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如何对文章进行修改润色。

二、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修改润色的重要性和目的。

2.掌握基本的文章修改技巧和润色方法。

3.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文章的初步修改和润色。

三、学习使用修改符号要真正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我们还需要学习并熟练掌握一些具体的修改工具。

今天,我们将重点学习如何使用修改符号,这些符号就像是文章的“手术刀”和“美容针”,能够帮助我们更精确、更直观地指出文章中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修改和润色。

活动:2.记住下面的修改符号及其作用和使用方法。

3.运用上面的修改符号,在自己写过的文章中试用。

四、学习修改方法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章修改润色的重要性,它使你的文章更加吸引人,也能提高你的表达能力。

而掌握修改润色的方法,则是我们为文章进行美容的关键步骤。

(一)“意”的修改。

阅读教材90页知识短文,回答:什么是“意”?怎样修改“意”?明确:1.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改”,“文章不厌百回改”。

一个好的素材只有通过具体语言表达,并通过反复的精心修改,才能成为一篇好文章,正所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小学生习作也是如此,作文自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同学们修改自己的作文,就像雕刻一件玉器,只有精雕细刻,才能玲珑剔透,栩栩如生。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指出:“养成自改作文的能力是终身受用的。

”古人也这样提示:“作十篇,不如改一篇。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自主修改作文呢?一、激发自改兴趣兴趣是知识之舟,是促进求知的巨大动力。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就会自觉地把心思投入学习活动中去。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兴趣呢?1、名人炼字的典故入手。

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是如何锤炼而成的?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又是如何推敲出来的?学生听了炼字的故事,兴趣盎然,修改作文的动机就活跃了,从中受到感染、体味“改”的美妙,迁移默化地萌生“改”的兴趣。

2、少修改多启发。

教师在作文批改时要多承认学生写的内容,尽量少改动一些;注意启发,而不要包办代替,发挥好启发诱导的外因作用,切忌通篇开花地批改,从而使学生丧失习作的信心。

其实,传统的作文评改观念和做法均是由教师一手包揽,即所谓的“精批细改”,“篇篇见红”,结果费时多而收效底;对在批改上可以降低标准,这对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大有益处。

3、佳作赏析。

每次作文讲评,教师可择其中佳作,胸怀珍爱之意,口溢赞美之辞,当众边读边析,尽情赏析,津津乐道。

实践证明,这样做对小作者是巨大的奖赏和鼓励,甚至可能成为培养未来作家的契机,以此激发学生产生自觉修改作文的动机。

二、自改步骤《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这对作文批改方法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公文修改主要有哪些內容

公文修改主要有哪些內容

公文修改主要有哪些內容篇一:怎样修改公文怎样修改公文公文的修改,是公文撰写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因此,在撰写过程中,随时注意修改自己所写的公文,是写好公文的重要条件之一。

一篇公文的撰写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写作阶段和修改阶段。

一般所说的修改,是指在公文初稿写成以后的修改,即公文写作过程中的最后阶段——修改阶段。

但实际上,修改工作是贯穿在公文写作的全过程之中的。

撰写一篇公文,从接受任务到立意构思,从谋篇布局到初稿写成,往往需要反复推敲、反复琢磨,有时还需要反复进行讨论和研究。

这些虽然属于写作前的准备阶段,但都带有修改的性质。

而当提笔撰写时,一般也都是边写边改。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公文是改出来的。

公文的撰写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修改的过程。

公文只有经过修改以后,才能更好地反映领导意图和客观实际。

因为公文写作同文艺作品或其他文章不同,它不是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也不是想怎样写就怎样写。

公文,不是作者个人创作的作品,也不是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是完成领导机关或领导人交办的撰写任务。

因此,初稿完成之后,必须征求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意见,有的还要经过集体讨论,才能最后定稿。

因此,这道修改的工序,是不能缺少的。

公文又是指导性、法规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一种文体,它要求表述准确,逻辑严密,行文流畅,而这些,也只有经过反复修改才能达到。

文不厌改,公文是改出来的。

不经修改的公文是没有的。

同时,撰稿人员,也只有不断修改,才能不断提高公文写作水平和思想政策水平,才能逐步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公文修改的内容,小到标点符号,大到主题思想,都属于修改的范围。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修改主题。

主题是公文的灵魂和统帅,也是一篇公文的中心思想之所在。

因此,修改公文,首先要考虑主题的修改。

看看主题思想是否正确,主题的论述是否集中,主题挖掘的是否深刻。

只有主题改好了,其他方面的修改才会有所依据。

主题的变动和修改,一般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变动主题,一个是深化主题。

古人炼字趣事

古人炼字趣事

龙源期刊网 古人炼字趣事作者:来源:《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2014年第07期暑假来了,语文王国里的朋友们也不闲着,玩玩文字,吟吟诗,说说古代,聊聊现在,还真是不亦乐乎啊!来吧,书香虫带你到语文王国畅游古今……书香虫:“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一个“闹”字,把境界写得多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一个“绿”字,曾打动了多少读者!“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一个“弄”字,把景物写得多活!原来要想把字写“活”,还得“炼”呢!唐朝任蕃夜宿台州巾子峰禅寺,在寺墙上题诗:“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

前峰月映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他走出几十里路后,觉得“半江水”要比“一江水”更贴切,更符合现实,于是忙返回寺院修改。

谁知到了寺院,他发现早有人把“一”字改为“半”字了。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北宋范仲淹曾写过“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来为东汉隐士严子陵的祠堂作记。

友人李泰伯看后,夸云山、江水等句立意宏伟,气势不凡。

但“德”字略显局促,换“风”字会更合适。

范仲淹反复吟咏,真的觉得韵味无穷,便高兴地改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访李凝幽居,在驴背上得诗句“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但又觉得“僧敲月下门”似乎比“僧推月下门”更能衬托环境的幽静。

贾岛一时拿不定主意,便在驴背上边吟诗边举手作推敲之状,反复品味,结果又无意中唐突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

于是贾岛便被众卫士拥至韩愈跟前,贾岛具实禀报事情原委后,韩愈不但不怪罪,反而建议他改“僧推月下门”为“僧敲月下门”。

于是二人并辔而行,共论诗道,结为布衣之交。

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四十四中中考语文二模试卷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从扁鹊、赵武灵王、董仲舒到李大钊、马本斋、狼牙山五勇士,大批文人名士和燕赵英雄独领风骚、粲然千古。

从古村古镇到古城堡,广袤大地上留存着珍贵的集体记忆,承载着浓浓的乡愁……钟灵毓秀的自然之美、源远流长的文化之美、(chún pǔ)热烈的民俗之美,周末到河北,可以“品文化”“游山水”,追寻峥嵘岁月、畅游最美景点、聆听特色曲艺,在秀丽山水和人间烟火间大饱眼福、大饱耳福、大饱口福;可以“享生活”“养身心”,或投身无边绿海、或体验惬意温泉、或……河北,成为很多人心中“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1) 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chún pǔ)______②董仲舒______(2) 你认为下面和“源远流长”的感彩不一样的一项是______A.历史悠久B.天长地久C.无源之水D.生生不息(3) 联系语境,在文段横线上填入符合语境的内容。

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贬谪文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而重要的文化现象。

贬谪者的真生活、真情绪在文化的长河里沉淀下来,富积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分子。

如:任命运多舛,我自豪情不改的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有“ ______ ,______ ”的乐观与豁达;繁华落尽见真淳的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有“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 ”的从容与执着。

[乙]从屈原开始,“餐秋菊之落英”被看作芬芳高洁品格的象征,菊花也被赋予了人格象征意义,成为一代又一代文人的精神寄托。

(1) 请在[甲]段文字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句子。

(2) 请将积累的与“菊花”有关的古诗词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 ,______ 。

3.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青春期是心理健康成长、发展的关键期。

这一时期,孤独感是许多中学生都会体察到的消极情绪,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和解决,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毛泽东诗词的炼字艺术谈片

毛泽东诗词的炼字艺术谈片

关键词: 毛泽 东诗词 ; 手稿 ; 修 改; 炼字
中 图分 类 号 : H1 3
鲁迅 在《 不应 该 那 么写 》 一 文 中引用 前苏 联 作
( 《 致 胡乔木 ) ) 1 9 5 9年 9月 1 3 1 3) [ 3 1 2 4 6 . -  ̄ . 7 , “ 哭逝 J i I ” 是 政 治家 诗人 为 三 十二 年前 家 乡 的农 民运 动惨遭 镇
创造性地运用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典故, 赋予古老的 神话以崭新的意义。 它化实为虚, 以虚带实 , 变就事
收稿 日期: 2 0 1 2 — 0 9 — 2 0 作者简 介: 邵建新( 1 9 6 7 一) , 男, 江苏南通人 , 高级教 师, 中国毛泽 东诗词研 究会理事 , 研 究方向 : 毛泽 东诗词 。
7 7
第 2期
邵建新 毛泽东诗词 的炼字艺术谈片
总第 2 8 期
论事为借典立言, 把神话与现实 、 共工与红军有机 联 系在 一起 , 是对人 民战争 必胜 的坚定信 心的艺 术 表达 。 这个备受 赞赏 的结 句是毛 泽东惨淡 经 营的收 获。“ 好句要须好字” ( 宋・ 范温《 潜溪诗眼》 ) , 末尾的 “ 乱” 字就 是为这 个“ 好句” “ 横 空 出世 ” 而 立下 汗 马 功劳的“ 好字” 。 这个“ 乱” 字不是说混乱、 紊乱, 而是 指 眼花缭乱 。它 新颖 别致 , 意 味深 长 , 令 人耳 目一 新。正如学者蔡清富、 黄辉映分析的那样 : “ 红旗挥 舞摇动, 红旗迎风翻舞 , 红旗缭乱拥挤 , 红旗乱翻 , 红旗招展 , 红旗耀 眼 , 数 不 清的红旗使 人 眼花缭乱 ; 同时那种旺盛的士气 , 那种 ‘ 热烘烘 、 气昂昂 ’ 的情 景, 那种轰轰烈烈的声势和威风 , 不都蕴含在一个 ‘ 乱’ 字 中么? ” 嘲 除 了一 个“ 乱” 字, 还有 哪 一个 形容 词能够如此准确 、 贴切地展示这虚实相生 、 崇高壮 美的意境呢? 这个概括力极强的“ 乱” 字用得十分传 神, 是“ 锤字坚而难移” ( 南朝粱 ・ 刘勰《 文心雕龙・ 风 骨》 ) 的典范。 《 清平乐 ・ 六盘山》下阕开篇为 : “ 六盘山上高 峰, 红旗漫卷西风。 ” 1 9 5 7 年《 诗刊》 创刊号发表时, 则为 “ … …旄头 漫卷 西风 ” 。1 9 6 1年毛 泽东应 宁夏 同志 嘱手 书改 为 “ 红 旗 漫 卷西 风 ” , 1 9 6 3年 l 2月 《 毛 主席诗 词》 出版 , 正 式 定稿 为 “ 红旗 漫 卷西 风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 在邻家” .把“飞来”改为“纷纷”好不好?为什么?
16
答:好。
“飞来”只写出了蝴蝶飞过来又飞过去的情况, 而不能描述出飞的状态。 “纷纷”是叠用的形 容词, “多而杂乱”之意 。(解释) 描述了蜂蝶纷纷飞过墙去的状态。(描述) 只有“纷纷”这样的侧写妙笔,才能生动传神地 表现出这雨过天晴后的美景。(好处)
注①安禅:佛家语,指佛徒安静打坐, 眼观鼻,鼻观心,身心安然于静思凝虑万 念俱寂之境。注②毒龙:比喻人心中的一 切世俗杂念和妄想。
思考: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 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20
释字义、描景象
“诗眼”分别是“咽”、“冷”。(1分) 山中的流泉 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 阴冷。(1分) “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 感的修辞手法,(2分) 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 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2分) 明手法 点作用
21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 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你认为这首词划线句子的“诗眼”是哪一 个字?为什么?
22
1、是“空”字 2、“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 影只”的意思。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 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 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尽的 思念愁绪。 3、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 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 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比较鉴赏
思考:“绿水人家绕”中的“绕” 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 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14
释字义、描景象
“绕”字更好。(1分) 用 “绕”字 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绕人家的场景,(1 分)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2分)
点作用
15
课堂练习
晴景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11
答 : “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 动词,为“照亮”之意。(解释) 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 的白色枳花,照亮驿墙。(描述) “明”字衬托出拂晓前的暗, 突出了行之“早”,表现了羁旅 愁思。(好处)
12
2、比较鉴赏: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
好?为什么?
13
课堂设例2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 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 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7
读一读 悟一悟
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 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 先) 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杜甫)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
18
3、找出关键词并鉴赏:诗中的“诗眼”或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所谓“诗眼”就是诗中最精炼传神能巧妙表 达主旨的词语。
19
课堂设例3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
9
参考答案:
释字义 1.“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 2.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 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 飞舞,春鸟和鸣; 描景象
3.用拟人的手法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 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词人对于 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 明手法、点作用
10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征铎(duó):装在车马上的铃。檞(jiě), 又读(xiè),树名。枳(zhǐ):树名,又称臭 橘、枸橘,开白花。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 西安市东南。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 问:“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 说出妙在何处。
答:“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 的统领作用。所 “望” 的烟云、 江水、夕阳、寒鸦以及四百州等 苍茫凄凉的景物,引发诗人的亡 国之痛。
25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 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 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诗歌鉴赏
炼字
1
高考卷(诗歌题):
【08天津卷】16、(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08上海卷】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 效果。 【08全国卷Ⅱ】12.(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08全国卷Ⅰ】12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 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08安徽卷】12、(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 字的妙处。 【 08湖南卷】15(1)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 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要分析。 【06江苏卷】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
3. 形象地讽刺了倚势猖狂得志的小人。(2分)
7
答题步骤
第一、具体解释【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 义。】 第二、描摹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 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点作用【点出表现手法,再说说该字构
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 怎样的表达效果,向主旨上靠。】
8
牛刀小试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②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有皱纹的纱。棹zhào:船桨 思考: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 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一‘闹’ 字,境界全出”,请你体会“闹”字的妙处?
23
一词(句)统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范式:思结构(它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 旨(它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4
湖州歌(其六) 南宋 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 北上途中所作。 问: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2
复习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中“炼字” 题型的一 般步骤和方法。
2、增强“炼字”题的规范答题能力。
3
“炼字”题的命题角 度
1、直接鉴赏关键词: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 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 哪里? 2、比较鉴赏: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 为什么? 3、找出关键词并鉴赏:诗中的“诗眼”或 “关 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4
1、直接鉴赏关键词: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 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 认为它好在哪里?
5
课堂设例1
咏 柳 宋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①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解把:解得,懂得。
思考:请分析“倚”字的艺术效果
。 直接鉴赏关键词 6
【参考答案】
1. 写出了柳条依靠东风飞舞地狂放之态。 (1分) 2.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 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 诗的关键.
26
友情提醒
1、认识到炼字是建立在对整首诗理解的基础上
进行答题的。 2、答题力求简练。
3、描摹景物要在尊重原诗的基础上,展开合理
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述。27 Nhomakorabea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