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构建到Web三维展示的地质体剖面方法

合集下载

基于WebGL的地质体信息三维可视化

基于WebGL的地质体信息三维可视化

基于WebGL的地质体信息三维可视化基于WebGL的地质体信息三维可视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基于WebGL的地质体信息三维可视化逐渐成为一种热门的技术趋势。

地质体信息的可视化在地质学、矿产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使用WebGL技术进行地质体信息的三维可视化,不仅可以提供直观、高度真实的可视化效果,而且还可以加深对地质现象的理解,提高决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WebGL是一种在Web浏览器中实现硬件加速的图形技术,它基于OpenGL ES 2.0,通过JavaScript API和HTML5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图形渲染能力。

相较于传统的基于插件的三维可视化技术,WebGL具有技术成熟、跨平台、易于部署等优势,不需要用户安装额外的插件,能够直接在Web浏览器中展示三维可视化效果,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地质体信息分布广泛,包括地下构造、地质岩层、矿床等。

基于WebGL的地质体信息三维可视化可以将这些信息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展现出来。

首先,需要进行地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包括地形数据、构造数据、测井数据等,然后将这些数据转化为三维模型所需的格式,如OBJ、3DS等。

接着,通过WebGL的图形渲染能力,将数据模型转化为具有纹理和光照效果的真实感三维模型,同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交互操作,如旋转、缩放、平移等,使用户能够自由地观察和操作地质体信息。

基于WebGL的地质体信息三维可视化不仅能够提供直观的展示效果,还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模拟。

通过对地质体信息进行颜色编码、透明度调整等操作,可以在三维模型中直观地显示地下构造、岩层分布、矿床富集程度等重要信息。

用户可以通过这种可视化方式更好地理解地质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帮助地质学家、矿产资源勘探人员等更快地发现地质体信息的潜在价值和突破点。

除此之外,基于WebGL的地质体信息三维可视化还可以与其他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如地质地球化学数据、地震数据等。

地质 三维 数据结构模型

地质 三维 数据结构模型

地质三维数据结构模型
地质三维数据结构模型是将地质数据以三维形式进行表示和存储的模型。

它通过使用空间坐标和属性信息,以及各种先进的计算和可视化技术,将地质对象的空间分布、几何形状和属性特征进行描述和呈现。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地质三维数据结构模型:
1.点云模型:点云模型使用大量的点来描述地质对象的空间位置,在每个点上附加了属性信息。

这种模型通常用于地质勘探、地形测绘和三维扫描等应用,如激光雷达扫描得到的地形数据。

2.三角网格模型:三角网格模型使用一系列相连接的三角形来近似地表面或地质对象的几何形状。

每个三角形都有顶点和属性信息,可以包括地层分布、岩性、地球化学特征等。

这种模型常用于地质建模和地质工程分析。

3. 体素模型:体素模型将空间划分为一系列相等大小的立方体单元(体素),每个体素都有一组属性信息,如密度、属性、岩石类型等。

这种模型主要用于岩石物性模拟、地下水模拟和地震模拟等领域。

4. 网格模型:网格模型将地质对象分割为规则或不规则的网格单元,每个单元都带有属性信息,如物性参数、岩性等。

这种模型常用于地下水流动模拟、矿产资源评估和地质灾害分析等应用。

5. 分层模型:分层模型根据地质体的内部结构和层序关系来描述地层的连续性。

它可以用来表示地层的分布、变形和岩性等信息,用于石油勘探、地层建模和地质演化研究等领域。

这些地质三维数据结构模型能够更好地支持地质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和预测,为地质学研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提供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三维地层的建模及剖切方法

三维地层的建模及剖切方法

三维地层的建模及剖切方法焦志坚(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100)摘 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复杂地质体的三维建模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多层DEM/TIN面的建模方法,包括多层DEM/TIN面建模的相关理论、多层DEM/TIN面建模的数据资料、基于DEM修正主TIN的建模方法。

在此基础上,还阐释了三维地层模型中剖面切割算法,重点介绍了OBB(三角网的方向包围盒)建树原理及流程。

关键词:三维地层模型;建模;剖切方法中图分类号:P53;P2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3092(2020)03-0126-021 复杂地质体的三维建模发展现状针对复杂地质体的三维建模研究和发展已有超过30年的时间。

当前,三维建模不仅可以构建复杂的地质体结构与空间分布特征,还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将复杂的地质体结构与特征直观地展示出来。

30年来,学者提出了许多有关复杂地质体的三维建模理论与方法,较为主流的建模方法包括基于体表示的模型和基于面表示模型。

1.1 基于体表示的模型基于体表示的模型是用体信息来描述对象内部情况,将三维空间的情况进行抽象,抽象呈单个独立的体元,单个体元互不相连。

体元是最基本的独立式单元,基于体表示的模型注重表达地质体的内部空间结构和概况,可通过布尔操作和空间查询。

具体的模型包括三维栅格模型、针体模型、八叉树模型、四面体模型、广义三棱柱模型。

基于体表示的模型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该模型构建所需要存储空间过大,实现起来难度较大,实际中使用体表示的模型较少。

1.2 基于面表示的模型基于面表示的模型是通过建模的方法,包围三维空间模型的表面,表面实现后实现实体的表达。

曲面构造方法包括格网结构、形状结构、面片结构、边界表示结构、解析函数模型及参数函数模型。

曲面建模的方法只涉及复杂地质体的表面打造,不涉及复杂地质体的内部属性信息,也无法查询内部空间信息。

基于面表示的模型在复杂地质体的边界、可视化和几何变换等方面相较于体表示的模型更有优势,且模型理论相对完善,相关的方法比较成熟。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及实现步骤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及实现步骤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及实现步骤三维地质建模是基于实地采集的地质数据,通过计算机技术和地质知识,将地质对象在计算机环境中进行模拟和可视化呈现的过程。

它主要用于地质勘探、资源评价和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方法以及实现步骤。

一、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1.数据采集:通过地质勘探和测量技术,获取地质数据,包括地质剖面、地下水位、岩性、构造等。

数据采集应选择合适的刻度、密度和时刻,以保证三维模型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地质数据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调整和数据融合等。

数据清洗是指对数据中的异常值和噪声进行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数据调整是指对不同数据之间的尺度、坐标和分辨率进行调整,以便进行统一处理。

数据融合是指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整合,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地质信息。

3.数据分析与处理:根据采集到的地质数据,利用地质统计学、地质物理学和地质学模拟方法等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以获得地质对象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属性参数。

这些分析和处理的方法包括:无标度变异函数、地质统计学插值方法和多点模拟等。

4.三维网格建模:根据地质数据的特征和属性,选择适当的三维网格建模方法。

常用的三维网格建模方法包括地形插值、体素网格建模、几何模型和随机模型等。

其中,体素网格建模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将地质对象分割成一系列的体素元素,用来表达地质体的几何和属性特征。

5.模型验证与修正:通过与实际地质观测数据进行比对,验证三维地质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发现模型存在误差或不合理之处,需要通过调整和修正模型,使之与实际情况相符。

6.可视化与分析: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三维可视化软件,将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可视化呈现。

通过对模型进行旋转、放大和镜像等操作,可以观察和分析地质对象的空间形态和内部结构,以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三维地质建模实现步骤1.数据采集:根据实际的地质勘探任务,选择合适的地质探测技术和设备,进行野外地质数据的采集。

六面体体元网格三维地质模型剖切算法

六面体体元网格三维地质模型剖切算法
( 中国石 油大学 计算机 与通信 工程学院, 青岛2 6 6 5 8 0 )

要: 针对常 用 的六面 体体元 网格三维 地质模型 , 提 出了一种求 剖切面 的算 法. 首 先, 采用 分层投影 求交点 的方
式, 将地 质体模型与切割面投 影到同一平面, 三维空 间下的地质体 模型与切割面的剖切转化为二维平面 上的四边形
0 f l ; - c n , 1 0 0 3 z
He x a he dr a l Vo xe l Gr i d 3 D Ge o l o g i c a l Mo d e l Pa r t i t i o ni ng Al g o r i t hm
Z HA NG We n — D o n g , MI NG Z h i — Qi a n g , L I U P e i - Ga n g
p o i n t b e t w e e n t h e l i n e a n d t h e q u a d r i l a t e r a l g r i d . I n o r d e r t o r e d u c e he t n u mb e r o f j u d g e me n t i n t e r s e c t i o n s , w e wo u l d i f n d o u t t h e p o s s i b l e i n t e r s e c t i o n a r e a b y t h e L i n e s l o p e d i r e c t i o n o f c u t t i n g p l a n e , t h e n j u d g e w h e t h e r t h e r e i s a n i n t e r s e c t i o n c a r e f u l l y . Ne x t , we i f n d o t h e r p o i n t s o f i n t e r s e c t i o n t h a t c o u l d n o t b e g o t b y p r o j e c t i o n , a n d c o n n e c t he t n o d e c o o r d i n a t e s

一种基于bim模型web端轻量化展示地质模型剖面的方法与流程

一种基于bim模型web端轻量化展示地质模型剖面的方法与流程

一种基于bim模型web端轻量化展示地质模型剖面的方法与流程基于BIM模型Web端轻量化展示地质模型剖面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数据准备:首先,准备需要展示的BIM模型和地质模型数据。

确保这些数据是标准格式,例如IFC格式用于BIM模型,GIF格式用于地质模型。

2. 数据转换:将BIM模型和地质模型数据转换为轻量化格式,如WebGL或支持的格式。

这一步的目的是减少数据量,加快加载速度,同时保持模型的基本信息和细节。

3. 创建Web前端框架: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创建一个Web前端框架,用于展示轻量化的BIM模型和地质模型剖面。

这个框架应具备良好的交互性,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查看和操作模型。

4. 加载和渲染模型:在前端框架中加载和渲染轻量化的BIM模型和地质模型剖面。

利用WebGL或等技术,实现模型的3D渲染和展示。

确保模型在网页上流畅展示,不出现卡顿或延迟。

5. 交互功能实现:为Web前端框架添加交互功能,使用户能够通过点击、拖动等操作查看模型的各个部分,并能够通过剖面工具查看地质模型的内部结构。

这些功能可以通过JavaScript或相关库(如)实现。

6. 性能优化:为了提高性能,可以对模型进行优化,例如减少不必要的细节、使用LOD(Level of Detail)技术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缓存、分页等技术,提高Web应用的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

7. 测试与部署:在多种浏览器和设备上测试基于BIM模型的Web应用,确保其在不同环境下都能正常运行。

一旦测试通过,即可正式部署,供用户使用。

以上是基于BIM模型Web端轻量化展示地质模型剖面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请注意,具体实现可能会因项目需求和技术选型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一种地球空间三维立体网格剖分方法及系统[发明专利]

一种地球空间三维立体网格剖分方法及系统[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111465185.X(22)申请日 2021.12.03(71)申请人 正元地理信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国门商务区机场东路2号(72)发明人 周文 郭燕燕 丁志庆 常松 邹伟林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代理人 刘芳(51)Int.Cl.G06T 17/2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地球空间三维立体网格剖分方法及系统(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地球空间三维立体网格剖分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利用正方体投影的方式对地球进行映射,得到二维平面;利用希尔伯特曲线对二维平面进行填充,得到多层级平面网格;利用Google S2算法对多层级平面网格进行编码,确定各级平面网格编码;对设定高程剖分范围进行划分,得到多个高程等级;每个高程等级包括多个高程单元;利用二进制编码方式对多个高程单元进行编码,确定各级高程单元编码;根据多层级平面网格和高程单元确定三维立体空间中不同级别的三维立体网格;基于三维立体网络将各级平面网格编码和各级高程单元编码进行整合,得到不同级别的三维立体网格编码。

本发明能够实现对地球三维空间的剖分和编码。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4页CN 114140599 A 2022.03.04C N 114140599A1.一种地球空间三维立体网格剖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正方体投影的方式对地球进行映射,得到二维平面;利用希尔伯特曲线对所述二维平面进行填充,得到多层级平面网格;利用Google S2算法对所述多层级平面网格进行编码,确定各级平面网格编码;对设定高程剖分范围进行划分,得到多个高程等级;每个所述高程等级包括多个高程单元;利用二进制编码方式对多个所述高程单元进行编码,确定各级高程单元编码;根据所述多层级平面网格和所述高程单元确定三维立体空间中不同级别的三维立体网格;基于所述三维立体网络将各级所述平面网格编码和各级所述高程单元编码进行整合,得到不同级别的三维立体网格编码。

一种基于bim模型web端轻量化展示地质模型剖面的方法与流程

一种基于bim模型web端轻量化展示地质模型剖面的方法与流程

一种基于bim模型web端轻量化展示地质模型剖面的方法与流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除了建筑领域,BIM技术也被应用到了地质领域,用于展示地质模型的数据和信息。

而在使用BIM模型展示地质模型时,经常需要查看地质模型的剖面,以便更好地理解地下地质构造及相关信息。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BIM模型的Web端轻量化展示地质模型剖面的方法与流程。

一、数据准备在制作地质模型剖面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数据准备工作。

这包括收集地质模型的相关数据和信息,例如地层分布、岩性、断层等信息。

还需要获取BIM模型的相关数据,包括建筑结构、地形地貌等信息。

这些数据将作为展示地质模型剖面的基础,因此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建立BIM模型在数据准备工作完成后,接下来需要建立BIM模型。

BIM模型是一种基于信息模型的数字化建筑模型,可以用来展示建筑结构、设备布置等信息。

在建立BIM模型时,需要将地质模型的数据与BIM模型进行整合,以便在BIM模型中展示地质模型的剖面。

三、制作地质模型剖面在建立BIM模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BIM软件制作地质模型的剖面。

首先需要选择要展示的地质模型剖面位置,然后根据地质模型的数据和信息,绘制剖面线。

接着可以生成地质模型的剖面,以便更直观地展示地下地质结构。

四、开发Web端轻量化展示工具在制作地质模型剖面的基础上,可以开发Web端轻量化展示工具,以实现在Web端展示地质模型剖面的功能。

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展示地质模型剖面,保证展示效果的流畅性和稳定性。

五、测试与优化需要对开发的Web端轻量化展示工具进行测试与优化。

通过测试可以发现工具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之处,进而及时进行优化和改进,以确保展示效果的良好和用户体验的友好。

基于BIM模型的Web端轻量化展示地质模型剖面的方法与流程包括数据准备、建立BIM模型、制作地质模型剖面、开发Web端轻量化展示工具、测试与优化等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