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肝癌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肝癌的研究进展

肝癌的研究进展

肝癌的研究进展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人们死亡的首要肿瘤。

近年来,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对于肝癌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肝癌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肝癌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肝癌的病因研究肝癌的病因复杂多样,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滥用、非酒精性脂肪肝、遗传基因变异等。

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肝癌的主要病原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机制已逐渐明确。

此外,长期酒精滥用也是肝癌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

近年来,研究人员还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肝癌之间发现了密切的关联,这为肝癌的早期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研究人员通过对肝癌家族病例进行基因测序,已鉴定出一些与肝癌发生相关的基因变异。

通过对这些基因的研究,有望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二、肝癌的诊断研究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延长患者生存期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肝癌诊断手段包括肝功能检测、超声检查、血清学检测、肝脏影像学检查等。

然而,由于肝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这些常规检查方法在早期诊断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存在一定的限制。

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新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技术。

例如,研究人员成功筛选出一些血液中的分子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凝血酶原激活肽(PIVKA-II)等,用于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此外,近年来,肝癌影像学检查的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如磁共振成像(MRI)和肝动脉造影(DSA)等技术的应用,使肝癌的诊断更加准确可靠。

三、肝癌的治疗研究目前,肝癌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切除、肝脏移植、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然而,肝癌的治疗效果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于晚期或复发难治的肝癌患者。

因此,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靶向治疗成为肝癌治疗的热点研究领域。

其中,口服多吉美(Sorafenib)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晚期肝癌的靶向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血管生成。

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郭哲;向邦德;倪航航;高军平【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influencing early intrahepatic recurrenc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 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forecasting the early intrahepatic recurrence. Methods Seventy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urative resection for HCC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40 cases in early recurrence group( < 2 years ) and 30 cases in non-early-recurrence group( > 2 years ), then the clinical data of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ymptoms of abdominal pain, preoperative serum ALP > 135 U/L,preoperative serum AFP >400ng/ml,perioperative blood transfusion and tumor diameter ≥5 cm might correlate with the early intrahepatic recurrence of HCC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 P < 0. 05 ). The result of multivaiiat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symptoms of abdominal pain,preoperative serum ALP andAFP,perioperative blood transfusion, and tumor size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influencing postoperative early intrahepatic recurrence( P < 0. 05 ). Conclusion Early intrahepatic recurrence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 for HCC attributes to lots of factors. The symptoms of abdominal pain, serum AFP and ALP, perioperative blood transfusion, maximum tumor diameter a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early intrahepatic recurrence in HCC patients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目的探讨影响肝细胞癌(HCC)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预测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70例HCC患者,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2年)40例,非早期复发(>2年)30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入院主诉为腹痛、术前血清ALP>135 U/L、术前血清AFP>400 ng/ml、术中输血及肿瘤直径≥5 cm与HCC术后早期复发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腹痛、术前血清ALP及AFP水平、术中输血、肿瘤直径是影响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腹痛、术前ALP及AFP水平、术中输血及肿瘤最大直径是影响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期刊名称】《广西医学》【年(卷),期】2012(034)004【总页数】4页(P396-399)【关键词】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复发;危险因素【作者】郭哲;向邦德;倪航航;高军平【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南宁市,53002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南宁市,53002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南宁市,53002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南宁市,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多数患者仍面临肿瘤复发而缩短生存时间的问题[1]。

肝癌术后复发的手术再切除治疗

肝癌术后复发的手术再切除治疗

分别做肿瘤局部切除术 , 切缘一般达到 l 2c ~ m以 上即 可 。 日本学者 认 为 , 源自 切 除 量要 根 据血 清总 肝
癌灶 ( m<直径 ≤ 1 m) 5c 0c 或残 肝 内复发 癌灶 在 3
后复发率及延长生存期 。围手术期输血的不利影响
主要 归 因于它诱 导 的非 特 异性 免疫 抑 制 H 。另 外 , J 术 中操 作挤压 与术 后 复 发有 关 . 可 能是 巨大 癌 肿 亦 早 期术后 复发 的重要 原 因。
时间内再次手术的承受能力差。②全身情况 良好 , 心 、 肺等重要脏器功能能耐受再次手术。③肝功 肾、
能 良好 ,hl A级 或 C i C i d hdB级 经积 极 保肝 治疗 后 l
肝功能明显改善达 到 A级或接近 A级 者。④单发 的小 癌灶 , 直径 ≤5c m或单 发 的向肝 外 生长 的较大
2 肝癌 术后 复发 的类型
个 以下并局限于一叶或一个肝段内。⑤无肝外明显
的多发 转移 灶 存 在 或肝 外 脏 器 仅 为 孤 立 的转 移 病 灶, 可考 虑 同时切 除 。总之 , 因大多数 患者 伴有肝 硬
化, 肝脏的储备功能较差 , 再次手术的指征应严于首 次手 术 。
4 再 切 除方式
周 伟平 , 汤 靓
【 关键词】 肝脏 ; ; 肿瘤 手术 【 中图分 类号】 R757 . 3 【 文献标识码 】 C 【 文章编号 】 1 6 7 120 )5 38 2 0 - 6 (070 - 2- 04 0 0
复发是 大 多数原 发性肝 癌术后 的死 亡原 因 。大 肝癌 术 后 5年 复 发 率 达 8 % , 肝 癌 为 4 % ~ 0 小 0 5% , 0 最早 的在术 后 2个 月 复 发 , 发 高 峰 在 1~2 复 年, 5年后 复发少 见 J 。临床 实践 证 实 , 癌术 后 复 肝 发最有 效 的治疗方 案之一 仍然是 手术 再切 除 。本 文 将 就肝 癌术后 复发 的手术 再切 除治疗 进行探 讨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癌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癌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癌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研究进展徐佰国,韩涛,向慧玲(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消化内科,天津市重症疾病体外生命支持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市肝胆研究所,天津300170)[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原发恶性肿瘤;肝癌;危险因素;预测因子;H B V;HCC肝细胞癌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1]。

而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B,C H B)是全世界发 生肝癌、肝硬化并发症和肝病相关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2-4]。

由于慢性乙型肝炎(CH B)患者肝脏疾病的进展与病毒的活性 复制密切相关,高水平的HBV D N A被认为是疾病进展的独立 危险因素,因此,通过抗病毒抑制乙肝病毒可以降低肝硬化和 肝癌的发生风险。

干扰素(包括聚乙二醇干扰素)及核苷 (酸)类似物的出现明显减低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 癌的发生[5-6],但尚不能完全消除[7],仍有很高比例的正在接 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肝癌。

肝癌的 早期诊断不仅可提高肝癌的治愈可能性[8-13],更是减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14]。

肝癌对化疗药物不敏感,部分肝切 除、早期肝癌微创治疗、肝移植在内的治疗仍是肝癌为数不多 可行的治疗方法。

然而,只有不到30%的肝癌患者在发现时 有机会进行上述治疗。

因此,为了提高肝癌患者的整体生存 率,迫切需要改进早期诊断方法,以便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 疗。

关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预后因子的研究成为近年 来研究热点,且更新较快,本文就当前针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 炎进展为肝癌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癌的危险因素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三类:宿主因 素、病毒因素和肝脏因素[6]。

宿主因素包括年龄、男性、肝癌 家族史、肥胖、遗传易感性、吸烟、酗酒、糖尿病和免疫状态等[|5]。

病毒因素包括高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 BsAg)、乙型肝 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高水平的HBV DNA、H B V基因 型和H B V突变体[16-17]。

肝纤维化-4指数(FIB-4)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NI)对早期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及生存期的预测价值

肝纤维化-4指数(FIB-4)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NI)对早期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及生存期的预测价值

·肝脏肿瘤·DOI: 10.3969/j.issn.1001-5256.2023.11.015肝纤维化-4指数(FIB-4)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NI)对早期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及生存期的预测价值张旭,哈福双,李凤惠,高艳颖,梁静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消化肝病科,天津市重症疾病体外生命支持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市肝胆研究所,天津 300170通信作者:梁静,******************(ORCID: 0000-0001-5114-9030)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肝纤维化-4指数(FIB-4)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NI)对于早期肝癌射频治疗(RFA)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行RFA的365例初诊为早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复发及生存情况。

以术后肿瘤复发为阳性事件绘制FIB-4、PNI的ROC曲线,选取最佳cut-off值,进行FIB-4和PNI的分级,组合为FIB-4-PNI评分,据此分为FIB-4-PNI 0分组(n=207)、1分组(n=93)和2分组(n=65)。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FIB-4-PNI等级组无复发生存率(RFS)及总生存率(OS)的差异。

采用Cox回归模型筛选影响患者RFS、OS的相关因素。

结果 所有患者的1、3和5年RFS率分别为79.2%、49.8%和34.3%,中位RFS为35个月,1、3和5年OS率分别为98.9%、86.9%和77.3%。

不同FIB-4、PNI、FIB-4-PNI水平患者累积RFS率(χ2值分别为17.890、29.826、32.397,P值均<0.001)、OS率(χ2值分别为16.896、21.070、26.121,P值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肝癌术后复发再手术进展

肝癌术后复发再手术进展
维普资讯
3 6 9
肝胆 外科 杂 志 20 0 2年 1 0月 第 1 O卷 第 5期
J u n lo p tbl r u g r Vo . 0 No 5 Oc. 0 2 o r a f He a o i a y S r ey, 1 1 ・ . ・ t 2 0 i
如下 。
等_ l 道 认 为 中 度 肝 炎 活 动 促 进 了 肝 内 转 移 复 发 , 较 少 报 而
导 致 多 中 心 发 生 。 有 趣 的 是 , 性 重 症 肝 炎 与 肝 癌 术 后 复 发 急
联 系 较 慢 性 肝 炎 的 小 得 多 。 S oi _ h i等 l 道 高 病 毒 负 载 是 复 报 发 的 重 要 危 险 因 素 , 时 认 为 野 生 型 HB An i HB 同 V、 t— e缺 乏
外 科 相关 因素
切 除 量 、 缘 以 及 围 手 术 期 输 血 是 讨 论 切
最 多 的 有 关 肝 癌 复 发 因 素 。 一 般 认 为 从 肝 切 除 量 看 : 论 大 无 范 围 切 除 或 小 范 围 切 除 还 是 解 剖 切 除 或 非 解 剖 切 除 与 肝 癌 术 后 复 发 无 明 显 关 系 。Ya moo等 l 张 解 剖 切 除 , 认 ma t _ 主 并 为 切 除 量 大 小 与 术 后 复 发 无 相 关 。Ko等 则 认 为 大 范 围 的 切 除 患 者 无 瘤 生 存 率 较 小 范 围 切 除 者 低 . 别 在 慢 性 肝 炎 患 特 者 , 认 为 大范 围切 除术 后肝 细胞 再 生促 进 了肝 癌 的发 生 。 并 有 关 切 缘 的 讨 论 更 多 , 般 认 为 切 缘 阴性 和 距 肿 瘤 边 缘 2 一 c 便 足 够 , 认 为尽 量保 证 余 肝功 能 为 首先 考 虑 。近 来 , m 并 术

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血清HBV DNA水平对肝癌复发的影响

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血清HBV DNA水平对肝癌复发的影响

HB Ag阳性 原 发 性 肝 癌 7 行 根 治 性 切 除 并 经 病 理证 实 , s 2例 检测 术 后 13 6月 血 清 HB NA水 平 、 功能 、 ,。 VD 肝 复
发 时 间 与临 床 病 理 资 料 , 并 统 计 学 分 析 。 行 结 果 术 后 不 同时 期 血 清 H V D B NA 水 平 变 化 差 别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O0 ) P . 5 ;HB NA 高水 平 、 水平 、 VD 低 阴性 组 的术 后 2年 复 发率 和 中 位 复 发 时 间分 别 为 7 % 、5 5 、6 3 % O 4 . 7 3. 6
和 1 、4 4 月 , 水 平 与 低 水 平 、 4 3 、1 高 阴性 组 比较 差 别 均 有 显 著 性 统 计 学 意 义 ( < 0 0 ) 多 因 素 C X 回归 分 析 肝 癌 P .1 ; O 术 后 复 发危 险 因 素 为 门静 脉 分 支癌 栓 、 清 HB NA水 平 和肿 瘤 分 化 程 度 ( < O 0 ) 结 论 肝 癌 根 治 术 后 血 VD P .5。 血清 H VD B NA 持 续 高 水平 是肝 癌 术 后 复 发 的危 险 因素 。 关键 词 : 肝 肿 瘤 ; A, 毒 ;肝 炎 病 毒 . DN 病 乙型 ; 炎 表 面 抗 原 . 肝 乙型 ; 瘤 复 发 , 部 肿 局
关 系。 1 对 象与方 法
13 观 察 指标 术 后 第 1 3 6月检 查 血 清 HB . ,, V D NA 水平 、 肝功 能 。每隔 2月检测 AF 、 P 肝胆 彩超 和C T。AF P升 高和两 种影像 学确 认肝 内新 病灶定 为复 发 。 随 访 至 2 0 0 7年 5月 , 有 病 例 随 访 均 所

XAF1蛋白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术后复发中的作用研究

XAF1蛋白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术后复发中的作用研究

2012年1月第50卷第1期CHINA MODERN DOCTOR 中国现代医生·论著·在全世界肿瘤发生率排名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 )排名第五位,占死亡率的第四位,已成为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1,2]。

然而中国慢性乙肝携带人群数超过人口10%,中国是全球HCC 最高发的地区之一。

目前,接受医治后的患者复发例数较多,也已成为影响患者生存的不利因素[3]。

因此,学术界一直致力于寻求对肝癌术后复发具有预测价值的生物学标记物。

本文以新近发现的X 染色体相关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XIAP )的相关因子1(XIAP-associated factor 1,XAF1)作为研究对象,该因子具有抑制肿瘤作用,探讨其在原发性HCC 中控制和抑制复发的价值。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根据下列选取标准,获得2004年1月~2007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石蜡标本38份:(1)术后均经病理学证实确诊为肝细胞癌患者;(2)术前均未接受任何抗肿瘤治疗;(3)所有病例无合并HCV 感染者,均为单一HBV 感染XAF1蛋白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术后复发中的作用研究王建军洪来电余争垚(浙江省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浙江淳安311700)[摘要]目的XIAP 相关因子1(XIAP-Associated Factor 1,XAF1)可与XIAP 直接结合并拮抗其抗凋亡作用,本文研究了XAF1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了其在肝癌患者预测复发中的价值。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8例HCC 患者肝癌组织中XAF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结果XAF1在人肝癌组织中表达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提示,XAF1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36.84%(14/38),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100%(38/3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 96% � , 我国吴孟超等[6]曾报道大肝癌术后 5 年复发率达 80 % , 小肝癌为 40 % 5 0 % , 最早在术后 2 个月复 发, 复发 高峰在 1
2年, 5 年后复发少见�因此肝癌术后复发的问题依旧显著, 国 内外对复 发的相关危 险因素 的研究 也比较多 , 主 要可分 为肿 瘤因素, 宿主因素及手术因素� 一, 肿瘤因素 ( 一 ) 病理因素 病理因素包括肿瘤的大小, 数目, 门静脉内是否有癌栓 , 镜下的血管侵犯, 癌旁有 无卫星灶, 肿瘤包 膜是否完整 , 及 肿瘤的 病理 TN M 分期, 癌细胞分化程度, 类型等� 肿瘤大小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 已 被绝大多 数临床 医师公 认�有研 究表明, 肿瘤 越大, 尤其 当直径大 于5 cm 时, 能 显著增加肿瘤复发的可能性 侵犯等有关
[ 8, 10 ] N M 分期和预后关系密切, �随着对 肝癌的研究的增加, 的 pT 分期越高, 术后复发可能性越大 其 pTN M 分期也在不断 的修 [ 19 ] [ 1 7-1 8 ]
, 甚至
, 因 此包膜完整 并不预示 着肿
改与更新中, 以更好地来规范临床诊疗� 肿瘤的分化程度与肝癌术后复发的关系不是很确切 , 国 内外仅 有少数 报道提 出肿瘤分 化程度 是肝癌的研究进展
孙 �泽 陆华虎 吕凌 张峰
ma ry hepa t ic c a rcin o m a, PH C ) 是世界上最常见且恶性程 度最高的 肿瘤之 一, 原发性肝癌( pri 发 病率在 恶性肿 瘤中位 居世 界第五位, 死亡率位居第三位[1] � 每年造成大约 1 00 万人死亡, 其中以东 亚与非洲 的发病率最 高, 中 国的 PH C 患 者占全 球患 者总数的 40 % 5 0%
17 ] 灶的出现和肝癌术后复发密切相关[1 6�
肿瘤包膜是否完整在多数外科医师看来与肿瘤的恶 性程度 及肿瘤 侵袭性有 关, 并认 为包膜不 完整时 肿瘤的 恶性程 度更 高, 侵 袭性更强, 并预示着复发的可能性更大, 预后更差 , 但 从大量 的文献 统计来看 , 并 未得到 证实�肝癌 包膜的 形成是 由于 肿瘤细胞生长压迫周围肝组织形成的假包膜, 虽然肉眼观察 包膜完 整, 但 包膜外 肝组织 中已经能 发现肿 瘤的浸 润 曾有研究指出, 包膜的出现常伴随有包膜内血管的侵犯, 从而预示着存 在门静脉侵 犯的可能 瘤的侵袭性低, 术后复发的可能性就小� 国际抗癌协会( UIC C ) 提出的病理 TN M 分期综合原发肿瘤的大 小, 数 目和转移的 情况来确定 其分期� 有研究 指出, 肝癌
[ 2]
� 尽管肝移植手术已经趋于成熟, 而且 对于伴有肝硬 化的肝癌 患者而言 , 是 一种更 好的选择 , 能 带来
[3 ] 治愈的希望, 但由于供肝的紧缺, 肝切除仍然是目前治疗肝癌的首选手术 方式 �随着 外科技术的 逐渐提高 和围手术期 的各
项治疗的完善, 肝切除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得到不断提高, 近些 年来, 在很多 医院的 肝切除术 后的院 内死亡 率几乎 为零[4] � 但 肝癌的术后长期预后仍然不能令人满意 � , 虽 然有报道 肝癌术 后 5 年 生存率 能达 到 40 % 5 0% , 但 术后 的复发 率仍 然居高 不 1 00 % , 下, 国外一些文 献报道 5 年累 积复发率 达 75 % � 而由 于原发 肿瘤的肝 内转移 或多中 心发生 的肝内 复发达 到 78%
8, 13 ] 统受累 是肝内复发 转移的重要 机制[7� 若出现门 脉主干及 一级分支, 肝静脉 主干及下腔 静脉癌栓, 总肝 管及一级分 支癌
栓, 在临床上即使作扩大肝切除, 均只能认为是姑息性切除[1 2] , 尽 管手术完整 切除肿瘤, 但肿瘤 细胞已沿 血管播散至 肝内外 , 并继续发展, 术后肿瘤的复发及转移明显增 加�国内 外很 多研究 都表 明, 存在 血管侵 犯是 肝癌术 后复 发的独 立危 险因素 之 一[1 4-1 5 ]� 癌旁卫星灶一般认为是肿瘤肝内转移而来 , 其出现从一方面也提示了血管侵犯的 存在, 已有不少文 献证实癌旁 卫星
[ 9] [ 78 ]
, 其复发率明显高于小肝癌 , 其原因可能与大肝癌 存在更多的 癌旁卫星灶 及更多的 血管
[8, 1 0 -1 1 ] � 肿瘤数目亦被认为与预后及复发密切相关, , 多发肿瘤 术后的复 发率较单 发肿瘤 明显增 高 多发肿 瘤可
被视为肿瘤已发生肝内转移�国内专家提出的肝癌治疗共识[1 2] 中指出, 对于多发性肝癌 , 达到根治性切除的标准必须是 结节 少于 3 个, 且局限 在肝脏的一段或一叶内, 其他的多发性肝癌切除均为姑息性肝切 除, 术后复发率较高� 肝癌具有很强的血管侵犯性, 很多研究表明脉管癌栓形成, 包括镜下癌栓和肉眼 癌栓, 是影响预后 的重要因 素, 门 静脉系
20 ] 素之一, 但多数报道未发现其对复发有影响[1 7-1 8 , �
( 二 ) 生物学因素 随着细胞, 分子水平的生物技术逐渐运用到肝癌的研究中, 人们发现肝癌细胞中 核内物质, 抑癌 基因的突变, 及血管 内皮 生长因子 ( VE G F ) 和一些细胞间黏附分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 ) 及 MMPs的组织抑制因子 ( TIMPs) 等活性的 改变, 均与肝 癌的复发转移有关� 有研究发现, �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 N A ) 与肿瘤的复发有一 定的关系 , 作 为 DN A 多聚酶- 的 辅助蛋 白, 它与 D N A 的产生 ,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 电子版 ) 2 01 1 年 6 月第 5 卷第 1 1 期
C hin JCl i n i ci an s( E l ec t ro n i c E d i t i o n ), J un e1, 2 01 1 , Vo l .5 , N o .1 1
�3 2 4 5 �
� 综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