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产后抑郁症

合集下载

产后抑郁症的案例

产后抑郁症的案例

产后抑郁症的案例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产后心理健康问题,它可能会影响到新妈妈的身心健康,也会对整个家庭造成负面影响。

下面我将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来介绍产后抑郁症的表现和应对方法。

小李是一个30岁的年轻妈妈,她在生完孩子后开始出现情绪低落、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

她觉得自己变得无助、焦虑,对孩子的护理也感到压力重重。

她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的母亲,对孩子的情感也变得冷淡。

她对生活失去了兴趣,整天感到疲惫和无力。

这是一个典型的产后抑郁症的案例。

产后抑郁症并不是因为新妈妈不够爱孩子或者没有母性,而是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所导致的。

在产后,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出现剧烈的波动,这对于情绪和心理状态都会产生影响。

同时,新妈妈需要面对育儿的压力、家庭的变化、身体的恢复等多重压力,这些都可能成为产后抑郁症的诱因。

对于产后抑郁症,我们首先要重视症状,及时进行诊断和干预。

对于小李这样的患者,家人和医生应该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她尽快走出困境。

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更重要的是家人的陪伴和支持。

同时,新妈妈们也应该学会适当地分担育儿压力,不要过分苛求自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状态。

在预防产后抑郁症方面,建议准妈妈们在怀孕期间就要重视心理健康,保持积极的心态,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与家人和朋友多交流,寻求心理上的支持。

产后,新妈妈们也应该学会接受帮助,不要孤立自己,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

总之,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并不是不治之症。

通过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大部分患者都能够康复。

同时,我们也要重视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工作,关注准妈妈和新妈妈的心理健康,为她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介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产后抑郁症,关注产后心理健康,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产后抑郁症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建设

产后抑郁症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建设

产后抑郁症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建设产后抑郁症是新妈妈们在孩子出生后可能会面临的一种心理健康问题。

它的出现往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困扰。

因此,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建设对于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首先,社会支持对于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起着关键作用。

产妇通常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困境,如产后身体恢复、育儿技能培养、家庭角色转变等等。

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家人、朋友以及社会团体应该给予她们足够的理解、关怀和支持。

通过亲密的人陪伴,产妇可以释放出心里积压的负面情绪,并获得情感上的慰籍。

此外,社会团体可以组织一些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宣传活动和培训课程,增加广大产妇对产后心理健康的认知和关注,以便更早地发现症状并寻求帮助。

其次,心理建设也是产后抑郁症的重要治疗手段。

当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状时,她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

心理建设旨在帮助她们正视自己的情绪和挣扎,提高自己的自尊和自信。

通过心理咨询和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产妇可以学习处理负面情绪、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并寻找积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此外,提供心理支持的专业人士还可以帮助产妇建立良好的应对机制,增强她们应对压力和困难的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产妇可以更好地适应新的角色和环境,减少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然而,目前社会支持和心理建设在产后抑郁症防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有些女性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容易忽视自己的情绪变化和压力。

因此,社会可以通过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提高广大女性对于产后抑郁症的认知,让她们更早地寻求帮助。

其次,现有的社会支持体系还不够健全,无法满足所有产妇的需求。

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完善社区和医疗机构的服务,增加相关专业人士的培养和队伍建设。

第三,心理建设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有些产妇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支持和治疗。

因此,专业人士需要注重持续跟踪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每个产妇提供符合其实际情况的支持和帮助。

总的来说,社会支持和心理建设对于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产后护理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产后护理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产后护理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产后护理是每位产妇需要重视的问题,通过科学的护理可以帮助产妇尽快恢复健康,保证母婴的安全。

然而,在产后护理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影响产妇的身体恢复和心理健康。

下面将介绍一些产后护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供产妇参考。

1. 产后抑郁产后抑郁是产后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疲倦、失眠等。

产妇在适应新角色、面对生活压力和体力恢复过程中容易出现抑郁情绪。

解决方法包括积极参与产后康复活动、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与家人沟通交流,必要时可以咨询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

2. 产后腰酸背痛产后腰酸背痛是由于分娩过程中腰部力量过度使用或姿势不正确导致的。

解决方法包括适当的休息和睡眠、定期进行产后恢复运动、正确保持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弯腰、提重物等动作。

另外,产妇也可以进行热敷或按摩来缓解腰部疼痛。

3. 乳房胀痛产后乳房胀痛是由于乳汁堵塞、乳腺炎等原因引起的,常常伴随着乳房发热、红肿等症状。

解决方法包括正确哺乳姿势、避免压迫乳房、按摩乳房等。

产妇也可以用热敷或冷敷来缓解乳房胀痛,必要时可以咨询医生进行治疗。

4. 产后贫血产后贫血是由于分娩失血、产后失血期间缺乏营养等原因引起的。

解决方法包括根据医生建议适当补充铁剂和维生素,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多摄入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菠菜等。

产妇也可以通过适量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贫血症状。

5. 产后尿失禁产后尿失禁是由于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受损或过度使用所致,常常表现为咳嗽、笑、行走等活动时出现尿失禁。

解决方法包括产后康复训练,加强盆底肌肉锻炼,避免提重物、保持良好的排尿习惯等。

产妇也可以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医生进行治疗。

总结:产后护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产妇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护理方法。

在面对产后常见问题时,产妇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正确对待问题,以便更好地恢复健康。

产后抑郁情绪不稳怎么办

产后抑郁情绪不稳怎么办

产后抑郁情绪不稳怎么办
很多女性在产后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抑郁症状,这种抑郁症是突发的,而且导致原因是很显而易见的,就是因为生产以后而导致的抑郁现象。

那么,对于这种情况,要知道的就是导致抑郁的情况是因为内因还是外因,也就是说,这是因为自己心理的问题为主,还是因为生产以后外界的因素导致的。

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够知道怎样帮助自己走出抑郁,或者怎样帮助身边的人走出抑郁。

1.不要担心生产后的种种问题
很多女性在生产之后感到十分焦虑,因为她们会担心自己是否会有身材走样的情况,或者已经是变得比之前肥胖了,就会担心自己会不会一直这样,从而变成了以前最害怕的黄脸婆。

除此以外,带孩子的焦虑也是非常大的,有的女性并没有做好做妈妈的准备,所以当真正看到孩子的时候,就觉得十分焦虑与恐惧,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但是不管是哪种问题,其实都不会是问题,主要有恒心,坚持去健身,坚持学习,坚持做自己,时间会给你最丰厚的回报。

2.尽力摆脱外因带来的痛苦
什么是外因,比如说重男轻女的思想,如果女性生的是女儿,就会受到婆家的闲言风语,甚至是实际上的排斥行为,这些对于刚生产完的女性来说,在心理上都是一个很重的负担。

女性要坚定自我,取悦自己是来到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事情。

3.产后抑郁了要怎么办
发现自己产后抑郁了,就要及时处理,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继续压抑自己的情绪,要做到懂得发泄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不然就会让自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了,必要时候要找专业人士帮助自己。

孕期心理健康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有效措施

孕期心理健康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有效措施

孕期心理健康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有效措施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后出现的一种心理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疲惫、失眠等症状。

它对产妇和整个家庭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为了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孕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措施来保持孕期的心理健康。

一、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在孕期,与他人交流可以帮助产妇排解心中的压力和不安。

可以选择与家人、朋友或者其他准妈妈们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经验。

这样的互动有助于产妇释放情绪,增加社交支持。

可以通过参加产前课程、妈妈群或者在线社区来拓展社交圈子,与更多的准妈妈们交流互动。

二、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对于预防产后抑郁症非常重要。

产妇应该尝试培养乐观的心态,找到应对压力和困难的积极方法。

可以通过阅读鼓舞人心的书籍、观看喜剧电影、参加放松训练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心情。

在生活中,产妇也可以通过寻找物质和情感上的愉悦来保持积极的心态,例如品味美食、参与喜欢的运动、约会和跟朋友相聚等。

三、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如果产妇在孕期出现了焦虑、忧郁等心理问题,应该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

可以咨询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医生,分享自己的困扰和问题。

他们会提供适当的建议和帮助,帮助产妇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此外,产妇还可以寻找产后心理支持小组或者参加相关的心理辅导课程,与其他有类似经历的妈妈们一起面对挑战,分享成长的喜悦。

四、保持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孕期心理健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适当运动可以促进产妇体内的内啡肽释放,提高心情。

产妇可以选择适合孕期的运动方式,如孕妇瑜伽、散步等。

饮食方面,产妇应该保持均衡营养的饮食,避免大量摄入咖啡因或者糖分过高的食物。

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进而有助于维护心理健康。

五、与伴侣共同参与孕期准备在孕期,与伴侣共同参与孕期准备活动可以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症。

可以与伴侣一起参加产前课程、选择宝宝的姓名、准备宝宝的房间等。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一、引言产后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产科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医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产后抑郁症会给产妇和家庭带来严重的影响,对母婴健康和家庭幸福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有数据显示,国内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0%-20%。

本文旨在分析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

通过心理护理的方式,帮助产后抑郁症患者减轻其心理负担,缓解其痛苦情绪,提高其对母子关系的信心和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

二、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1.焦虑产后抑郁症患者常常因为胎儿和自身的安全感问题而感到不安。

常常想到自己的能力不足,无法对宝宝进行有效的照料工作。

同时,又因为害怕自己出现后遗症而感到恐慌。

这种恐慌和焦虑常常会影响母婴的健康。

2.自责产后抑郁症患者常常把一些无法控制的事情归咎于自己,自责自己没有好好照顾孩子,或者是没有好好调节自己的情绪,这种自责会使患者产生过度的自我压力,加重患者的抑郁情绪。

3.失落产后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沮丧和消沉,失去对生活的乐趣和兴趣。

无法进行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常常因为自身的心理困扰而感到凄凉和失落。

三、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1.开展心理疏导给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判断。

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缓解产后焦虑和自责情绪。

同时,逐渐恢复其生活信心和生活乐趣。

2.重视社会支持重视社会支持,引导患者在社会中寻找心理依托,从而强化其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

帮助患者树立起积极向上的思想,提高其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

3.合理运用药物疗法如果患者的症状过于严重,建议适当使用药物疗法。

但是需严格遵循医师的指导,并且在药物治疗期间要配合心理干预和行为治疗,增强患者的心理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避免药物过度依赖和滥用。

四、结语产后抑郁症的患者,心理诊疗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治疗措施,而心理护理则是心理诊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案,帮助患者缓解其心理负担,缓解其痛苦情绪,提高其对母子关系的信心和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从而达到促进患者健康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效果。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1. 引言1.1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重要性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产妇个体的心理健康,还直接影响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家庭的和谐稳定。

产后焦虑抑郁情绪会导致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增加母婴感染和生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影响母乳喂养的正常进行,甚至会导致家庭破裂和婴儿早期发育迟缓等问题。

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干预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对于维护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由于产妇在生产后身心状态的剧烈变化,以及对新生命的责任感和焦虑感,容易陷入焦虑抑郁情绪中。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不仅会给自身带来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到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对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

有关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产妇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母婴健康发展。

加强对产妇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字数:265】1.2 相关研究现状当前,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试图探究其发生原因、危害以及护理干预方法。

一些研究表明,产妇在孕期和产后易受到情绪困扰的主要原因包括生理变化、激素水平变化、家庭压力、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一些研究还发现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不仅对产妇本人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新生儿的健康及全家人的生活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相关研究也积极探索护理干预方法,如产后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家庭支持等,这些方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和推广。

相关研究的进展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了解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问题的线索,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的借鉴和参考。

2. 正文2.1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产妇在孕期和产后会面临诸多身心挑战,这些挑战可能导致她们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身体上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怀孕和分娩过程中,产妇的荷尔蒙水平会发生明显变化,这可能会影响她们的情绪。

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策略

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策略

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策略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它不仅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对新生儿的成长和家庭关系带来诸多挑战。

了解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对于保障产妇和家庭的幸福至关重要。

一、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1、生理变化产后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急剧变化,如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迅速下降。

这些激素的波动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增加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风险。

此外,分娩过程中的身体疲劳、疼痛以及产后身体的恢复情况也会对产妇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2、心理因素产妇的性格特点、心理调适能力以及既往的心理健康状况都是产后抑郁症的重要影响因素。

例如,性格内向、敏感、焦虑特质较强的女性可能更容易在产后出现情绪问题。

同时,对生育期望过高、对母亲角色适应不良、存在完美主义倾向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增加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几率。

3、社会支持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是产后抑郁症的一个关键因素。

丈夫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关心、理解和帮助对产妇的情绪稳定至关重要。

如果家庭成员对产妇的需求忽视或不支持,甚至存在家庭矛盾和冲突,产妇容易感到孤独、无助和沮丧。

4、生活压力经济压力、住房条件、育儿负担等生活压力因素也会影响产妇的情绪。

例如,经济困难可能导致产妇为孩子的未来担忧,住房狭小可能增加生活中的不便和矛盾,而独自承担育儿重任则容易让产妇感到身心俱疲。

5、婴儿健康状况婴儿的健康问题,如早产、疾病或发育不良,会给产妇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从而增加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风险。

二、产后抑郁症的干预策略1、加强产前教育通过产前课程和咨询,让孕妇了解分娩过程、产后身体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同时,提供育儿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孕妇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减轻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焦虑。

2、促进产后身体恢复医护人员应关注产妇产后的身体恢复情况,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指导。

例如,指导产妇进行适当的运动、合理饮食和休息,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从而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防治产后抑郁症
发表时间:2016-09-07T12:07:27.527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0期作者:宿喜萍
[导读] 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和其对产妇和新生儿造成的伤害,使产妇能够平稳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宿喜萍
(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产后抑郁症属精神疾病的一种,对产妇和新生儿均具有消极影响,严重者甚至出现幻觉、自杀、杀婴等过激行为。

国外医疗机构对产后抑郁症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早,而国内仅停留的初级阶段。

本文将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0-0001-02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称为产褥期抑郁症。

PPD通常在产后2周内出现症状,4~6周症状明显,其主要表现为持续和严重的情绪低落,以及一系列的症候群如悲观、失望、能动性减低,失去对新生儿的照料能力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幻觉、自杀、杀婴等过激行为。

已有的资料显示[1],国内关于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报道大约在7.6%~20.9%,国外报道约为9.6%~23%,而产后抑郁症母亲再次妊娠的复发率约为50%。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产后抑郁症的关注已不容忽视。

但是,现在国内的医疗机构对产后抑郁症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初级阶段,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干预措施及诊疗方案。

如果产后抑郁症若发现不及时,产妇未得到相应干预及治疗,将会给产妇、宝宝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

因此,本文将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1.产后抑郁症的预防
1.1 加强产前教育
居住环境、婆媳关系、婚姻状况以及有无不良孕产史等都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

因此,在有能力的接生单位,应尽量设立产科咨询门诊或孕妇学习课程班,通过授课、展板或者发放宣传教育资料的方法广泛普及从怀孕、分娩和产后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向孕产妇介绍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以及产后喂养注意事项,帮助孕产妇合理搭配营养膳食及保持合理运动。

此外,了解孕产妇的心理需求,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帮助孕产妇及其家属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和育儿观。

1.2 改善提高医院支持系统
建立完善的医疗网络系统,为孕产妇提供预约登记服务,帮助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唐氏筛查、胎儿心脏彩超等重要项目的检查,减少甚至杜绝畸形儿和残障儿童的出生率。

在孕产妇入院待产后,要给予热情的接待并对其进行鼓励和支持,帮助孕产妇克服自身困难,向其介绍医院环境、主治大夫及管床护士等,消除孕产妇的紧张情绪。

除此之外,医院应设立合理的收费系统,帮助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医保、新农合、生育险的联网,同时提倡母乳喂养,减少孕产妇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

1.3 自由体位分娩
传统分娩过程中孕产妇多采用截石位,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已不再局限于此。

走、坐、立、卧、跪、蹲、趴等任何能够让孕产妇感到舒适的体位都可以。

自由体位分娩在降低孕产妇紧张和恐惧情绪的同时,还降低了剖宫产的概率,提高了产妇顺产的信心。

剖宫产率的降低有利于降低医患矛盾和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1.4 分娩镇痛术的应用
分娩镇痛术可以有效缓解产妇的疼痛感,降低产妇的心理压力,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这是因为对孕产妇来说,来自于分娩过程中疼痛的恐惧充斥着整个孕期,而心理状态的变化能够影响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并最终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

据资料统计[2],分娩镇痛率在国外为80%,在国内还不足1%。

2.产后抑郁症的治疗
2.1 支持性心理治疗
首先了解产妇的基本生活背景,在产妇家属的共同协助下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并真正了解产妇的心理需求,解决对其产生困扰的问题,同时建议产妇的丈夫给予产妇和宝宝更多的陪伴时间,并定期对产妇的心理情况进行总结。

2.2 行为治疗
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结合产妇身体的实际状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运动,如瑜伽等。

产妇的运动的同时,能够达到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目的,使身心处于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能够对产后抑郁症的治疗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2.3 艺术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开始将艺术治疗应用到精神疾病的治疗中来。

艺术治疗中,最重要的是产妇要放松心情。

产妇可以选择一项喜欢的项目,如绘画,或者音乐,绘画可以帮助产妇用画笔来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同时将心中的愤懑通过这种方式释放出来,并放松身心的投入到自己喜欢的艺术中去;而音乐则可以给产妇一个安静的环境,让人沉浸其中,通过调整呼吸、放松肌肉,达到愉悦心情和舒缓压力的目的,从而减少产妇的负面情绪,帮助减轻产后抑郁症状。

2.4 药物治疗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有关产后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方面,一直存在着较大争议。

这主要是因为抗抑郁药物多数能够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从而对婴儿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时,要格外谨慎。

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治疗产后抑郁症的药物为五羟色胺回收抑制剂类(SSRIS)[3],如舍曲林和帕罗西啶等,此类药物的主要特点是产妇服用后进入乳汁的量少,对产妇和新生儿来说相对安全。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产妇适当补充一定的维生素和钙剂,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3.小结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指出,患有产后抑郁症的母亲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这是由于产后抑郁的母亲与新生儿之间,难以建立正常的母婴关系,进而会影响到婴儿的躯体、行为、情感和认知的发展,同时还增加了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儿童孤独症的发生率。

Adewuya[4]等的研究发现,产后抑郁母亲的婴儿所患精神疾病的风险是正常母亲婴儿所患抑郁症风险的4倍。

不仅如此,产后抑郁症的产
妇由于受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还会导致产后初乳分泌延迟或乳汁量少,进而影响新生儿的免疫功能[5]。

因此,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就变得尤为重要。

医务人员应协助产妇家属,从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入手,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和其对产妇和新生儿造成的伤害,使产妇能够平稳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参考文献】
[1]黄彩兰.41例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临床分析[J].健康之路,2016,15(1):279-281.
[2]田坤,刘勤.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2):1561-1562.
[3]刘永华.心理健康对产后抑郁症妇女家庭危机应对能力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7):161-163.
[4] Seitz DA, Stein CR, Ye F, 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hospitalized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New York state, 1995-2004[J]. Ann Epidemiology,2011,21(6):99-406.
[5] Tanja Lange, Stoyan Dimitrov, Jan Born. Effects of sleep and circadian rhythm on the human immune system[J].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2010,1193:48-59.
[6]骆绮云,吕瑞妍,何剑锋等.产后抑郁症与孕期心理干预行为相关性的调查[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6):2520-2521.
[7]冯琼,蔡茵,周义文等.分段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5):676-6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