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2021年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检测题

数学:第11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检测题(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ABC 中,∠B =∠C ,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00°,那么在△ABC 中与这100°角对应相等的角是( )A.∠AB.∠BC.∠CD.∠B 或∠C2.如图,在CD 上求一点P ,使它到OA ,OB 的距离相等,则P 点是( )A.线段CD 的中点B.OA 与OB 的中垂线的交点C.OA 与CD 的中垂线的交点D.CD 与∠AOB的平分线的交点3.如图所示,△ABD ≌△CDB ,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ABD 和△CDB 的面积相等B.△ABD 和△CDB 的周长相等C.∠A +∠ABD =∠C +∠CBDD.AD ∥BC ,且AD =BC4.如图,已知AB =DC ,AD =BC ,E ,F 在DB 上两点且BF =DE ,若∠AEB =120°,∠ADB =30°,则∠BCF = ( ) A.150° B.40° C.80° D.90°5.所对的角的关系是( )A.相等B.不相等C.互余或相等 6,如图,AB ⊥BC ,BE ⊥AC ,∠1=∠2,AD A.∠1=∠EFD B.BE =EC C.BF =DF =7.如图所示,BE ⊥AC 于点D ,且AD =CD ,A.25° B.27° C.30°A D A CB O DC B AA B C E F A BC D F EO 8.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过B 作BE ⊥AD 于E ,过E 作EF ∥AC 交AB于F ,则( )A.AF =2BFB.AF =BFC.AF >BFD.AF <BF9.如图所示,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 )A.SSSB.SASC.AASD.ASA10.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4所示的方式折叠,BC BD ,为折痕,则CBD ∠的度数为( ) A .60° B .75° C .90° D .95°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 (08牡丹江)如图,BAC ABD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 ,使OC OD =(只添一个即可).12.如图,在△ABC 中,AB =AC ,BE 、CF 是中线,则由 可得△AFC ≌△AEB .13.如图,AB =CD ,AD =BC ,O 为BD 中点,过O 点作直线与DA 、BC 延长线交于E 、F ,若∠ADB =60°,EO =10,则∠DBC = ,FO = .DOC B AFED C B A A EC B A ′ E ′D14.已知Rt △ABC 中,∠C =90°,AD 平分∠BAC 交BC 于D ,若BC =32,且BD ∶CD =9∶7,则D 到AB 边的距离为___.15.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其中一条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__________.16.如图,AB ∥CD ,AD ∥BC ,OE =OF ,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______对.17.在数学活动课上,小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B =∠C =90°,E 是BC 的中点,DE 平分∠ADC ,∠CED =35°,如图,则∠EAB 是多少度?大家一起热烈地讨论交流,小英第一个得出正确答案,是______.18.如图,AD ,A ′D ′分别是锐角三角形ABC 和锐角三角形A ′B ′C ′中BC ,B ′C ′边上的高,且AB =A ′B ′,AD =A ′D ′.若使△ABC ≌△A ′B ′C ′,请你补充条件________.(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即可)三、解答题(第19-25每题8分,第26题10分,共60分)19.已知:△DEF ≌△MNP ,且EF =NP ,∠F =∠P ,∠D =48°,∠E =52°,MN =12cm ,求:∠P 的度数及DE 的长.20. 如图,∠DCE=90o ,CD=CE ,AD ⊥AC ,BE ⊥AC ,垂足分别为A 、B ,试说明AD+AB =BE.21.如图,工人师傅要检查人字梁的∠B 和∠C 是否相等,但他手边没有量角器,只有一个刻度尺.他是这样操作的:①分别在BA 和CA 上取BE =CG ;②在BC 上取BD =CF ;③A B C D A ′ B ′ D ′ C ′ D C E量出DE 的长a 米,FG 的长b 米.如果a =b ,则说明∠B 和∠C 是相等的.他的这种做法合理吗?为什么?22.要将如图中的∠MON 平分,小梅设计了如下方案:在射线OM ,ON 上分别取OA =OB ,过A 作DA ⊥OM 于A ,交ON 于D ,过B 作EB ⊥ON 于B 交OM 于E ,AD ,EB 交于点C ,过O ,C 作射线OC 即为MON 的平分线,试说明这样做的理由.23.如图所示,A ,E ,F ,C 在一条直线上,AE =CF ,过E ,F 分别作DE ⊥AC ,BF ⊥AC ,若AB =CD ,可以得到BD 平分EF ,为什么?若将△DEC 的边EC 沿AC 方向移动,变为图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24.如图,△ABC 中,D 是BC 的中点,过D 点的直线GF 交AC 于F ,交AC 的平行线BG 于G 点,DE ⊥DF ,交AB 于点E ,连结EG 、EF .(1)求证:BG =CF . (2)请你判断BE +CF 与EF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5.(1)如图1,△ABC 的边AB 、AC 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ABDE 和正方形ACFG ,连结EG ,试判断△ABC 与△AEG 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园林小路,曲径通幽,如图2所示,小路由白色的正方形理石和黑色的三角形理石铺成.已知中间的所有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a 平方米,内圈的所有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是b 平方米,这条小路一共占地多少平方米?A D E CB F G G D F AC B E GD FA CB E F E DC B AG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D3.C 提示:∵△ABD ≌△CDB ,∴AB =CD ,BD =DB ,AD =CB ,∠ADB =∠CBD ,∴△ABD 和△CDB 的周长和面积都分别相等.∵∠ADB =∠CBD ,∴AD ∥BC .4.D5.A6.D7.B 解析:在Rt △ADB 与Rt △EDC 中,AD =CD ,BD =ED ,∠ADB =∠EDC =90°,∴△ADB ≌△CDE ,∴∠ABD =∠E .在Rt △BDC 与Rt △EDC 中,BD =DE ,∠BDC =∠EDC =90°,CD =CD ,∴Rt △BDC ≌Rt △EDC ,∴∠DBC =∠E .∴∠ABD =∠DBC =12∠ABC ,∴∠E =∠DBC =12×54°=27°.提示:本题主要通过两次三角形全等找出∠ABD =∠DBC =∠E. 8.B 9.D 10. C二、填空题11. C D ∠=∠或ABC BAD ∠=∠或AC BD =或OAD OBC ∠=∠ 12.SAS 13.60°,10 14. 14提示: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15.互补或相等 16.5 17.35° 18.答案不惟一三、解答题19.解:∵△DEF ≌△MNP ,∴DE =MN ,∠D =∠M ,∠E =∠N ,∠F =∠P ,∴∠M =48°,∠N =52°,∴∠P =180°-48°-52°=80°,DE =MN =12cm.20. 解:因为∠DCE=90o (已知),所以∠ECB+∠ACD=90o ,因为EB ⊥AC ,所以∠E+∠ECB=90o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所以∠ACD=∠E(同角的余角相等).因为AD ⊥AC ,BE ⊥AC(已知),所以∠A=∠EBC=90o (垂直的定义).在Rt △ACD 和Rt △BEC 中,A EBC ACD E CD EC ∠=∠⎧⎪∠=∠⎨⎪=⎩,所以Rt △ACD ≌Rt △BEC(AAS).所以AD=BC ,AC=B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所以AD+AB=BC+ AB=AC.所以AD+AB=BE.21.解:DE =AE .由△ABC ≌△EDC 可知.22.证明∵DA ⊥OM ,EB ⊥ON ,∴∠OAD=∠OBE=90°.在△OAD 和△OBE 中,,,(),OAD OBE AOD BOE OA OB ∠=∠⎧⎪∠=∠⎨⎪=⎩公共角∴△OAD ≌△OBE(ASA),∴OD=OE ,∠ODA=∠OEB ,∴OD-OB=OE-OA .即BD=AE . A G F C B D E 图1 图2。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11章全等三角形单元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章单元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ZV1BC 中,ZB=ZC,与AABC 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00。
,那么在△ABC 中 与这100。
角对应相等的角是()4•如图,L1^AB = DC, AD = BC, E, F 在 DB 上两点J=L BF=DE,若ZAEB=120。
,ZADB = 30°,则 ZBCF=() A.15O 0 B.40° C.80°D.90°5. 如果两个三角形中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A.相等B.不相等C.互余或相等D.互补或相等6. 如图,丄BC, BE±AC t Z1 = Z2, AD=AB f 贝U ( )A.Z1 = ZEFDB.BE=EC C ・BF=DF=CD D.FD//BC7.如图所示,BE 丄AC 于点 且 =BD = ED,若ZABC=54°,则ZE=()A.25°B.27。
C.30°D.45°8. 如图所示,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黒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A.ZAB.ZBC.ZCD.ZB 或ZC 2. 如图,在CD 上求一点P, 使它到O 久OB 的距离和等,则P 点是( A.线段CD 的中点C.OA 与CD 的中乖线的交点B.OA 与OB 的中垂线的交点 D.CZ )与ZAOB 的平分线的交点3.如图所示,竺△CDB,A.AABD 和△CDS 的面积和等 卜•面四个结论屮,不正确的是()B.AABD 和△CDB 的周长和等C.ZA+ZABD= ZC+ZCBDD.AD//BC, HAD=BCA. SSSB.SASC. AASD.ASA第3题图A第4题图 第7题图9. 如图,在厶ABC 中,4Q 平分ABAC,过B 作BE 丄AQ 于& 过E 作EF 〃AC 交AB 10•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C 、BQ 为折痕,则ZCBD 的度数为()A. 60°B. 75°C. 90°D. 95°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1・能够 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12.已知,如图,AD=AC, BD=BC, O 为AB h 一点,那么,图屮共有 对全等三用形.ZBAD 二40。
第11章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验(含答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度的反复训练才能取得跟多的收获,我们设计的试卷主要就是从这点出发,所以从你下载这张试卷开始,就与知识接近了一步。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一、精心选一选,慧眼识金!(每小题3分,共24分)1.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A.两条边对应相等 B.两锐角对应相等C.一条边对应相等 D.一锐角对应相等2.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A.三边对应相等B.两条边和夹角对应相等C.3.的是A.∠4.则Δ5.6.如图在△ABD和△ACE都是等边三角形,则ΔADC≌ΔABE的根据是()A. SSSB. SASC. ASAD. AAS7.如图,AB ∥CD ,AD ∥BC ,OE=OF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组数是( )A. 3B. 4C. 5D. 6 8.如图,已知∠1=∠2,AC=AD ,增加下列条件:①AB=AE ;②BC=ED ;③∠C=∠D ;④∠B=∠E .其中能使△ABC ≌△AED 的条件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二、耐心填一填,一锤定音!(每小题3分,共24分)9.( 2008.广东梅州)如图, 点 P 到∠AOB 两边的距离相等,若∠POB=30°,则 ∠AOB=___度.第9题图形 第10题图形 第11题图形10.(2008.广东肇庆)如图,P 是∠AOB 的角平分线上的一点,PC ⊥OA 于点C ,PD ⊥OB 于点D , 写出图中一对相等的线段(只需写出一对即可) . 11.(2008.黑龙江黑河)如图,∠BAC=∠ABD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 ,使OC=OD(只添一个即可).12.有两边和 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13.如图,若△OAD≌△OBC,且∠0=65°,∠C=20°,则∠OAD= .14.如图,点B 在AE 上,∠CAB=∠DAB ,要使△ABC ≌△ABD ,可补充的一个条件是: (写一个即可).15.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F ,过点F 作DE ∥BC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如果BD+CE=9cm ,那么DE 的长度是 .16.如图,将正方形纸片沿AM 折叠,使点D 恰好落在边BC 上的N 处,若AD=7cm ,CM=3cm , ∠DAM=30°,那么AN= cm ,MN= cm ,∠NAM= ,∠DMN= .A DE F 第13题图形AD M 第14题图形DO CBA三、用心做一做,马到成功!(本大题共52分)17.(10分)如图,三条公路两两相交于A、B、C三点,现计划建一座综合供应中心,要求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你能找出符合条件的地点吗?画出来。
《新人教版全等三角形》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第1页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测试题班级 姓名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全等2.如图所示,已知△ABE≌△ACD,∠1=∠2,∠B=∠C,下列不正确的等式是( ) A.AB=AC B.∠BAE=∠CAD C.BE=DC D.AD =DE3.如图:在△ABC 中,AB=AC ,∠BAD=∠CAD ,则下列结论:①△ABD ≌△ACD ,②∠B=∠C ,③BD=CD ,④AD ⊥BC 。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4.P 是∠AOB 平分线上一点,CD ⊥OP 于F ,并分别交OA 、OB 于CD ,则CD_____P 点到∠AOB 两边距离之和.( )A .小于B .大于C .等于D .不能确定(4题) (5题)5.如图,从下列四个条件:①BC =B ′C , ②AC =A ′C ,③∠A ′CA =∠B ′CB ,④AB =A ′B ′中, 任取三个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为结论,则最多可以构成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6、如图: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C 于E ,DF ⊥AB 于F ,且FB=CE ,则下列结论:①DE=DF ,②AE=AF ,③BD=CD ,④AD ⊥BC 。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7.已知:如图所示,AC=CD ,∠B=∠E=90°,AC⊥CD,则不正确的结论是( ) A .∠A 与∠D 互为余角 B .∠A=∠2 C .△ABC≌△CED D .∠1=∠28、在⊿ABC 和⊿A ′B ′C ′中,AB=A ′B ′,∠A=∠A ′,若证⊿ABC ≌⊿A ′B ′C ′还要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错误的选法是( )A. ∠B=∠B ′B. ∠C=∠C ′C. BC=B ′C ′D. AC=A ′C ′9、如图:直线a ,b ,c 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环湖而建的公路,现在建立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10、如图:△ABC 中,∠C=90°,AC=BC ,AD 平分∠CAB 交BC 于D ,DE ⊥AB 于E ,且AB=6㎝,则△DEB 的周长是( ) A :6㎝ B :4㎝ C :10㎝ D :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1、如图:AB=AC ,BD=CD ,若∠B=28°则∠C= ;12、如图,△ABC 中,∠C =90°,AD 平分∠BAC ,AB =5,CD =2,则△ABD 的面积是______;13、如图:在△ABC 中,AB=3㎝,AC=4㎝,则BC 边上的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 ;14、如图:∠B=∠C=90°,E 是BC 的中点,DE 平分∠ADC,∠CED=35°,则∠EAB = ; 15.如图,AC=AD,BC=BD,则△ABC≌ ;应用的判定方法是 . 16.如图,△ABD≌△BAC,若AD=BC,则∠BAD的对应角为 .BCDA第15A D CB16题第2题图第7题图cb a(第9题)(第10题)EDCBA(第3题)D CBAFE(第6题)D C B A(第11题)D CBA(第14题)DCBA E(第17题)DCBA(第16题)D CBA17.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E,且DE=3cm,则点D到AC的距离为.18.如图9,∠A=∠D=90°,AC=DB,欲使OB=OC,可以先利用“HL”说明≌得到AB=DC,再利用“”证明△AOB≌得到OB=OC.三.解答题19. 如图1,在一次军事演习中,红方侦察员发现蓝方指挥部在A区内,到铁路与到公路的距离相等,且离铁路与公路交叉处B点700米,如果你是红方的指挥员,请你在图1所示的作战图上标出蓝方指挥部的位置,并简要说明理由。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第11章 全等三角形 证明题专项训练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1章全等三角形证明题专项训练题1. 如图,在△ABC中,AB=AC,BD⊥AC于D,CE⊥AB于E,BD、CE相交于F.求证:AF平分∠BAC.2. 如图,已知△ABC中,∠1=∠2,AE=AD,求证:DF=EF.3. 如图,已知AB=AE,BC=ED,∠B=∠E,AF⊥CD,F为垂足,求证:①AC=AD;②CF=DF.4. 如图,四边形ABDC中,∠D=∠ABD=90°,点O为BD的中点,且OA平分∠BAC.(1)求证:CO平分∠ACD;(2)求证:AB+CD=AC.5. 如图,在△ABC中,∠ACB=90°,AC=BC,BE⊥CE于E,AD⊥CE于D.求证:(1)△ADC≌△CEB. (2)AD=5cm,DE=3cm,求BE的长度.6. 如图,已知AB=AD,AC=AE,∠BAD=∠CAE=90°,试判断CD与BE的大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进行证明.7. 如图,△ABC中,AB=AC,AD⊥BC,CE⊥AB,AE=CE.求证:(1)△AEF≌△CEB;(2)AF=2CD.8. 如图,已知AD∥BC,∠PAB的平分线与∠CBA的平分线相交于E,CE的连线交AP于D.求证:AD+BC=AB.9. 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点E在AD上,∠BCE=∠ACD=90°,∠BAC=∠D,BC=CE.(1)求证:AC=CD;(2)若AC=AE,求∠DEC的度数.10. 如图,△ABC中,AD是∠CAB的平分线,且AB=AC+CD.求证:∠C=2∠B11. 如图,AD平分∠BAC,EF垂直平分AD交BC的延长线于F,连接AF.求证:∠B=∠CAF.12. 如图,AC平分∠BCD,AB=AD,AE⊥BC于E,AF⊥CD于F.(1)若∠ABE=60°,求∠CDA的度数.(2)若AE=2,BE=1,CD=4.求四边形AECD的面积.13. 如图,DE⊥AB于E,DF⊥AC于F,若BD=CD、BE=CF,(1)求证:AD平分∠BAC;(2)已知AC=20, BE=4,求AB的长.14. 如图,已知AC平分∠BAD,CE⊥AB于E,CF⊥AD于F,且BC=CD.(1)求证:△BCE≌△DCF;(2)求证:AB+AD=2AE.。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一章 三角形 单元测试(含解析)

第十一章 《三角形》单元测试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A .B .C .D .2.如图,在中,边上的高作法正确的是( )A .B .C .D .3.盒中有的小棒各一根,取出和的小棒后,至少再取( )的小棒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A .3B .4C .5D .64.如图,的面积为4,取的中点D ,E ,连接,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 )A.B .C .3D .5.如图,、是边、上的点,沿翻折后得到,沿翻ABC AB 110cm 3cm 7cm cm ABC AB AC ,DE 528372M N ABC AB AC AMN MN DMN BMD BD折后得到,且点在边上,沿翻折后得到,且点在边上,若,则( )A .B .C .D .6.小明制作简易工具来测量物体表面的倾斜程度,方法如下:将刻度重新设计的量角器固定在等腰直角三角板上,使量角器的刻度线与三角板的底边平行.将用细线和铅锤做成的重锤线顶端固定在量角器中心点O 处,现将三角板底边紧贴被测物体表面,如图所示,此时重锤线在量角器上对应的刻度为,那么被测物体表面的倾斜角为( )A .B .C .D .7.已知四边形,求证:.在证明该结论时,需要添加辅助线,则添加辅助线不正确的是( )A .B .C .D .8.如图,A ,B ,C ,D ,E 分别在的两条边上,若,,,,,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BED E BC CND △CD CFD △F BC 70A ∠=︒12∠+∠=65︒70︒75︒85︒90︒27︒α63︒36︒27︒18︒ABCD 360BAD ABC BCD ADC ∠+∠+∠+∠=︒MON ∠120∠=︒240∠=︒360∠=︒AB CD BC DE ∥A .B .C .D .9.如图,直线,点C 为直线MN 上一点,连接AC 、BC ,∠CAB =40°,∠ACB =90°,∠BAC 的角平分线交MN 于点D ,点E 是射线A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CE 、BE ,∠CED 的角平分线交MN 于点F .当∠BEF =70°时,令,用含的式子表示∠EBC 为( ).A.B .C .D .10.如图,点A 是直线l 外一点,点B 、C 是直线l 上的两动点,且,连接,点D 、E 分别为的中点,为的中线,连接,若四边形的面积为5,则的最小值为( )A .2B .3C .4D .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那么它的内角和为 °.12如图,∠1= .13.(2023秋·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点B ,C ,D 都在直线l 上,点A 是直线外一点,.若,,,则长的最小值为 .480∠=︒100BAO ∠=︒40CDE ∠=︒120CBD ∠=︒AB MN ∥ECM α∠=α52α10α︒-1102α︒-1102α-︒4BC =AB AC 、AC BC 、AF ABD △EF AFEC AB 72︒90BAD ∠=︒12AB =5AD =13BD =AC14.如图,点E 是长方形纸片AD 边的中点,过E 点将∠A 和∠D 分别翻折,得到折痕EM 和EN ,且折后A 、D 两点均与MN 上的点H 重合.若∠DEN =62°,则∠AEM = .15.清初数学家梅文鼎在著作《平三角举要》中,对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提出的计算三角形面积的“三斜求积术”给出了一个完整的证明,证明过程中创造性地设计直角三角形,得出了一个结论:如图,是锐角的高,则.当,时, .16.如图,两条交叉水管的接口在处,为了测量两条交叉水管所在直线和的夹角,工程师傅在直线上选取点,并过点作直线,量得与的夹角,由此可知:的度数为.AD ABC 2212AB AC BD BC BC ⎛⎫-=+ ⎪⎝⎭7,6AB BC ==5AC =CD =A 1l 2l β2l B B 31l l ⊥2l 3l 35α=︒β17.如图,三角形是由三角形平移得到的,点在边上,连接.若和中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倍,,则的度数为 .18.有一副直角三角板、,其中,,.如图,将三角板的顶点E 放在上,移动三角板,当点E 从点A 沿向点B 移动的过程中,点E 、C 、D 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下列结论:①当时,;②逐渐变小;③若直线与直线交于点M ,则为定值;④若的一边与的某一边平行,则符合条件的点E 的位置有3个.正确的有 .(填序号)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8分)19.(8分).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相加等于,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及对角线的条数.DEF ABC D AC CE BCE ∠CED ∠360B ∠=︒CED ∠ABC DEF 90ACB DEF ∠=∠=︒30A ∠=︒45D ∠=︒DEF AB DEF AB DE AB ⊥60ACE ∠=︒BEF ∠DF AB ACE DME ∠+∠ABC DEF 2160︒20.(8分)已知 的周长为,(1)若,求的长;(2)若,求三条边的长.21.(10分)如图,是的角平分线,,P 为线段上一点,交的延长线于点E .(1),,求的度数;(2)试猜想与、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2.(10分)如图,已知,.(1)求证:;(2)求证:;(3)若、、分别是、、边上的中点,,则______.ABC 45cm 2AB AC BC ==BC ::2:3:4AB BC AC =ABC AD ABC ACB B ∠>∠AD PE AD ⊥BC 30B ∠=︒80ACB ∠=︒E ∠E ∠B ∠ACB ∠180BDC EFC ∠+∠=︒DEF B ∠=∠EF AB ∥AED ACB ∠=∠D E F AB AC CD 6ADFE S =四边形ABC S =23.(10分)如图,在中,于点,平分.(1)若,则 ;(2)与∠DAE 有何数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3)点是线段上任一点(不与重合),作,交的延长线于点,点在的延长线上.若,求(用含代数式表示).ABC B C AD BC ∠>∠⊥,D AE BAC ∠6442B C ∠=︒∠=︒,DAE ∠=︒B C ∠∠、G CE C E 、GH CE ⊥AE H F BA FAC GHE αβ∠=∠=,B C ∠∠、αβ、24.(12分)(2023春·江苏·七年级专题练习)(1)问题解决:如图,中,、分别是和的平分线,为、交点,若,求的度数;(写出求解过程)(2)拓展与探究①如图1,中,、分别是和的平分线,为、交点,则与的关系是______;(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②如图2,、分别是和的两个外角和的平分线,为、交点,则与的关系是______;(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③如图3,、分别是的一个内角和一个外角的平分线,为、交点,则与的关系是______.(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1ABC BO CO ABC ∠ACB ∠O BO CO 62A ∠=︒BOC ∠ABC BO CO ABC ∠ACB ∠O BO CO BOC ∠A ∠BO CO ABC ∠ACB ∠CBD ∠BCE ∠O BO CO BOC ∠A ∠BO CO ABC ABC ∠ACE ∠O BO CO BOC ∠A ∠一、单选题1.B【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A 、不具有稳定性,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具有稳定性,故此选项符合题意;C 、不具有稳定性,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 、不具有稳定性,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D【分析】中边上的高线是过C 点作的垂线,据此判断即可.【详解】解:中边上的高线是过C 点作的垂线,四个选项中只有D 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3.C【分析】设三角形的第三边长为,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到,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设三角形的第三边长为,则,即,故选:CABC AB AB ABC AB AB cm x 410x <<cm x 7373x -<<+410x <<4.C【分析】连接,根据三角形中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求解即可.【详解】如图所示,连接,∵点D 是的中点,∴是的中线∴∵点E 是的中点∴是的中点∴∴.故选:C .5.D【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将已知数据代入,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所示,依题意,∴CD CD AB CD ABC 122BCD ACD ABC S S S ===V V V AC DE ACD 112CDE ADE ACD S S S ===V V V 213BCD CDE DBCE S S S =+=+=V V 四边形123125∠+∠+∠=︒360MDB CDN BDC MDN ∠+∠+∠+∠=︒1122MBD CBD ABC DCB DCN ACB ∠=∠=∠∠=∠=∠,180BDC DBC DCB ∠=︒-∠-∠即,∵∴∴∴∴故选:C .6.C【分析】如解析图所示,中,,,由此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在中,,,∴,∴,∴被测物体表面的倾斜角为,故选C .7.D【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在四边形中添加辅助线构成三角形即可求解.【详解】解:、根据图示可得,的内角和为,的内角和为,由此可得,故原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1802ACB ACB =︒-∠+∠()1180180701252=︒-︒-︒=︒123125∠+∠+∠=︒1323BDM CDN ∠+∠=∠∠+∠=∠,70MDN A ∠=∠=︒360MDB CDN BDC MDN ∠+∠+∠+∠=︒1223123360MDN ∠+∠+∠+∠+∠+∠+∠=︒()()31231270360∠+∠+∠-∠+∠+︒=︒()31251270360⨯︒-∠+∠+︒=︒1285∠+∠=︒Rt △ABD 9090BAD ACD =︒=︒∠,∠27CAD ∠=︒Rt △ABD 9090BAD ACD =︒=︒∠,∠27CAD ∠=︒90CAD ADC ABD ADB +=︒=+∠∠∠∠27ABD CAD ==︒∠∠α27︒A ABD △180︒BCD △180︒360BAD ABC BCD ADC ∠+∠+∠+∠=︒、的内角和为,然后减去平角,可得,故原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的内角和为,然减去以点为圆心的周角,可得,故原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不能证明,故原选项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8.B【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根据平角180度,得出;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根据平角的定义列式计算求出即可.【详解】解:∵,∴,∴,故B 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A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C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D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9.D【分析】先求出∠ABC ,再延长CE ,交AB 于点G ,结合平行线的性质表示出∠BCE ,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表示∠CED ,再根据角平分线得定义表示出∠CEB ,最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答案.【详解】在△ABC 中,∠CAB=40°,∠ACB =90°,∴∠ABC=50°.延长CE ,交AB 于点G ,B ,,ADE ABE BCE 1803540⨯︒=︒180CED ∠=︒360BAD ABC BCD ADC ∠+∠+∠+∠=︒C ,,,AOB AOD COD BOC △△△△1804720︒⨯=︒O 360︒360BAD ABC BCD ADC ∠+∠+∠+∠=︒D D 360BAC ∠=∠=︒18060120BAO ∠=︒-︒=︒ACB ∠4ACB ∠=∠CDE ∠CBD ∠AB CD 360BAC ∠=∠=︒18060120BAO ∠=︒-︒=︒240∠=︒1802180406080ACB BAC ∠=︒-∠-∠=︒-︒-︒=︒BC DE ∥480ACB ∠=∠=︒360∠=︒18034180608040CDE ∠=︒-∠-∠=︒-︒-︒=︒180121802040120CBD ∠=︒-∠-∠=︒-︒-︒=︒∵,∴,∠ACM=∠BAC=40°,∴∠ACE =-40°,∴∠BCE=90°-(-40°)=130°-.∵∠CEA=180°-∠CAE -∠ACE ,∴∠CED=180°-∠CEA =∠CAE +∠ACE =20°+(-40°)=-20°.∵EF 平分∠CED ,∴∠CEF=,∴∠CEB =,∴∠EBC =.故选:D .10.C【分析】连接,如图,利用三角形中线的性质依次求出与的面积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四边形的面积为5求出的面积,进而可求出边上的高,即为的最小值.【详解】解:连接,如图,MN B A ∥E GB α∠=ααααα111022C ED α∠=-︒1110706022αα-︒+︒=+︒11180(60)(130)1022ααα︒-+︒-︒-=-︒CF ,,ADF CDF CEF ABC AFEC ABC BC AB CF∵点D 为的中点,∴,∵为的中线,∴,,∵点E 为中点,∴,∵四边形的面积为5,∴,即,解得,作于点G ,如图,∵,∴,∴,∵,∴的最小值是4;故选:C.AC 12ABD BCD ABC S S S == AF ABD △1124ABF ADF ABD ABC S S S S === 1124BCF DCF BCD ABC S S S S === BC 1128BEF CEF BCF ABC S S S S === AFEC 5ADF CDF CEF S S S ++= 1115448ABC ABC ABC S S S ++= 8ABC S =△AG BC ⊥4BC =1482AG ⨯⋅=4AG =AB AG ≥AB二、填空题11.【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可求出多边形的边数,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多边形的外角和为,每个外角都等于,∴多边形的边数为,∴多边形的内角和为:,故答案为:.【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与外角和的综合应用,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公式,外角和是360度是解题的关键.12.【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可以求出另一个角的度数,进而得出结论.【详解】在三角形中:∵,∴,∴,故答案为:.13./【分析】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时,最短,再根据面积相等即可得出答案.540360︒72︒360572=180(52)540︒⨯-=︒540120︒280140∠+︒=︒260∠=︒1180218060120∠=︒-∠=︒-︒=︒120︒60138413AC BD ⊥AC【详解】解: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时,最短,∵,,,,∴,即,∴,故答案为:.14.28°【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出∠DEN =∠HEN ,∠AEM =∠MEH ,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过E 点将∠A 和∠D 分别翻折,得到折痕EM 和EN ,∴∠DEN =∠HEN ,∠AEM =∠MEH ,又∵∠DEN =62°,∴∠HEN =62°,∴∠AEM =×(180°-62°-62°)=28°,故答案为:28°.15.【分析】根据公式求得,根据,即可求解.【详解】解:∵,,∴∴,故答案为:.AC BD ⊥AC 90BAD ∠=︒12AB =5AD =13BD =1122AB AD BD AC ⨯=⨯111251322AC ⨯⨯=⨯⨯6013AC =6013121BD CD BC BD =-7,6AB BC ==5AC =2212AB AC BD BC BC ⎛⎫-=+ ⎪⎝⎭149256526-⎛⎫=+= ⎪⎝⎭651CD BC BD =-=-=116.125°【分析】根据垂直的性质和对顶角的性质求出∠AOB 、∠ABO 的度数,即可求出β.【详解】解:如图,设l 3与l 1的交点为O ,∵l 3⊥l 1,∴∠AOB =90°,∵α=35°,∴∠ABO =35°,∴β=∠ABO +∠AOB =125°.故答案为:125°.17.【分析】根据图形的平移,可知,,是的外角,可得,分类讨论,当时;当时;根据角的和差倍分关系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所示,设与交于点,∵三角形平移得到三角形,∴,,∴,∵是的外角,∴,当时,,解得,;15︒AB DE ∥=60B ∠︒DGC ∠CGE DGC BCE CEG ∠=∠+∠3BCE CEG ∠=∠3BCE CEG ∠=∠BC DE G ABC DEF AB DE ∥=60B ∠︒60DGC B ∠=∠=︒DGC ∠CGE DGC BCE CEG ∠=∠+∠3BCE CEG ∠=∠360DGC CEG CEG ∠=∠+∠=︒15CEG ∠=︒当时,则,∴,解得,;综上所述,的度数为或,故答案为:或.18.①③④【分析】①由即可判断;②过点C 作,即可判断;③分别讨论当直线与线段相交、直线与线段的延长线相交即可判断;④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进行判断.【详解】解:①∵,点E 、C 、D 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故①正确;②如图1:过点C 作当点E 从点A 移动到点H 位置时,的度数在逐渐增大∴的度数在逐渐减小当点E 从点H 移动到点B 位置时,的度数在逐渐增大故②错误;③当直线与线段交于点M ,如图2:3BCE CEG ∠=∠13BCE CEG ∠=∠1603DGC CEG CEG ∠=∠+∠=︒45CEG ∠=︒CED ∠15︒45︒15︒45︒DE AB ⊥CH AB ⊥DF AB DF AB DE AB ⊥CE AB⊥30A ∠=︒60ACE ∠=︒CH AB ⊥DEB ∠BEF ∠BEF ∠DF AB∵∴∴当直线与线段的延长线交于点M ,如图3:∵∴∴故若直线与直线交于点M ,则为定值故③正确;④当点E 在线段上时,且,则;当点E 在线段上时,且,则;当时,则;∴若的一边与的某一边平行,则符合条件的点E 的位置有3个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④三、解答题19.解:设这是边形,则,180DEB A ACE D DEB DME ∠=∠+∠∠+∠+∠=︒3045180ACE DME ∠+︒+︒+∠=︒105ACE DME ∠+∠=︒DF AB ,180DEB A ACE D DEB DME ∠=∠+∠∠+∠+∠=︒3045180ACE DME ∠+︒+︒+∠=︒105ACE DME ∠+∠=︒DF AB ACE DME ∠+∠AH 60BEF B ∠=∠=︒EF BC ∥BH 30BEF A ∠=∠=︒EF AC ∥45ECB D ∠=∠=︒DF BC ∥ABC DEF n,,.所以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12,它的对角线的条数是54.20.(1)由题意,得,解得.即的长是.(2)设,则,,由题意,得,解得.故,,.所以,,.21.(1)解:,,,平分,,,又∵,;(2)解:.设,,平分,,,,,()21802160360n -⨯︒=︒-︒210n -=12n =()()1212352243n n ⨯-=-=2245cm AB AC BC BC BC BC ++=++=9cm BC =BC 9cm 2cm AB x =3cm BC x =4cm AC x =23445x x x ++=5x =210x =315x =420x =10cm AB =15cm BC =20cm AC =30B ∠=︒ 80ACB ∠=︒70BAC ∴∠=︒AD BAC ∠35DAC ∴∠=︒18065ADC DAC ACB ∴∠=︒-∠-∠=︒PE AD ⊥9025E ADC ∴∠=︒-∠=︒1()2E ACB B ∠=∠-∠B n ∠=︒ACB m ∠=︒AD BAC ∠1122BAC ∴∠=∠=∠180B ACB BAC ∠+∠+∠=︒ B n ∠=︒ ACB m ∠=︒,,,,°,..22.(1)证明:∵,,∴,∴,(2)由()得:,∴,∵,∴,∴,∴,(3)∵为的中点,∴,∵为的中点,∴,又,即,∴,()180CAB n m ∴∠=--︒()11802BAD n m ∴∠=--︒()1113118090222B n n m n m ∴∠=∠+∠=︒+--︒=︒+︒-︒PE AD ⊥ 90DPE ∴∠=()()111190902222E n m m n ACB B ⎛⎫∴∠=︒-︒+︒-︒=-︒=∠-∠ ⎪⎝⎭180BDC EFC ∠+∠=︒180EFC DFE ∠+∠=︒BDC DFE ∠=∠EF AB ∥1EF AB ∥ADE DEF ∠=∠DEF B ∠=∠ADE B ∠=∠DE BC ∥AED ACB ∠=∠E AC 12ADE CDE ADC S S S == F DC 12DEF CEF CED S S S == 6ADFE S =四边形612ADE CDE S S += 4ADE S =△∴,∵为的中点,∴,故答案为:.23.(1)解:在中,,,,平分,,,,,,,故答案为:11;(2)解:,证明:在中,,,平分,,,,,;(3)解:是的一个外角,,,28ADC ADE S S == D AB 216ABC ADC S S == 16ABC 180B C BAC ∠+∠+∠=︒6442B C ∠=︒∠=︒ ,180644274BAC ∴∠=︒-︒-︒=︒AE BAC ∠11743722BAE BAC ∴∠=∠=⨯︒=︒AD BC ⊥ 90ADB ∴∠=︒64B ∠=︒ 906426BAD ∴∠=︒-︒=︒372611DAE BAE BAD ∴∠=∠-∠=︒-︒=︒1122DAE B C ∠=∠-∠ABC 180B C BAC ∠+∠+∠=︒180BAC B C ∴∠=︒-∠-∠AE BAC ∠()1111180902222BAE BAC B C B C ∴∠=∠=⨯︒-∠-∠=︒-∠-∠AD BC ⊥ 90ADB ∴∠=︒90BAD B ∴∠=︒-∠11111909022222DAE BAE BAD B C B B C ⎛⎫∴∠=∠-∠=︒-∠-∠-︒-∠=∠-∠ ⎪⎝⎭FAC ∠ ABC FAC B C ∴∠=∠+∠FAC α∠=,,,,,,由(2)知,,即②,①、②组成方程组得,解得,,.24.解(1)∵,∴,∵、分别是和的平分线,∴,∴,∴;(2)①,理由如下:∵,∴,∵、分别是和的平分线,∴,B C α∴∠+∠=①AD BC GH CE ⊥⊥ ,AD GH ∴∥DAE GHE ∴∠=∠GHE β∠= DAE β∴∠=1122DAE B C ∠=∠-∠1122B C β∴∠-∠=2B C β∠-∠=2B C B C βα∠-∠=⎧⎨∠+∠=⎩1212B C βααβ⎧∠=+⎪⎪⎨⎪∠=-⎪⎩∴12B βα∠=+12C αβ∠=-62A ∠=︒180118ABC ACB A +=︒-∠=︒∠∠BO CO ABC ∠ACB ∠1122OBC ABC OCB ACB ∠=∠∠=∠,115922OBC OCB ABC ACB +=+=︒∠∠∠∠180121BOC OBC OCB =︒--=︒∠∠∠1902BOC A ∠=+∠︒180A ABC ACB ∠+∠+∠=︒180ABC ACB A ∠+∠=︒-∠BO CO ABC ∠ACB ∠1122OBC ABC OCB ACB ∠=∠∠=∠,∴,∴,故答案为:;②,理由如下:∵,∴,∵分别是两个外角和的平分线,∴,∴,∴,故答案为:;③,理由如下:∵、分别是的一个内角和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又∵是的一外角,∴,∴,∵是的一外角,∴,故答案为:.11190222OBC OCB ABC ACB A +=+=︒-∠∠∠∠∠1180902BOC OBC OCB A =︒--=︒+∠∠∠1902BOC A ∠=+∠︒1902BOC A ∠=︒-∠DBC A ACB ECB A ABC ∠=∠+∠∠=∠+∠,180DBC ECB A ACB A ABC A ∠+∠=∠+∠+∠+∠=︒+∠BO CO 、ABC CBD ∠BCE ∠1122OBC DBC OCB ECB ∠=∠∠=∠,()111809022OBC OCB A A ∠+∠=︒+∠=︒+1180902BOC OBC OCB A ∠=︒-∠-∠=︒-∠1902BOC A ∠=︒-∠12BOC A ∠=∠BO CO ABC ABC ∠ACE ∠1122OBC ABC OCE ACE ∠=∠∠=∠,ACE ∠ABC ACE A ABC ∠=∠+∠()1122OCE A ABC A OBC ∠=∠+∠=∠+∠OCE ∠BOC 1122BOC OCE OBC A OBC OBC A ∠=∠-∠=∠+∠-∠=∠12BOC A ∠=∠。
最新人教版 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及答案最新人教八年级数学第十一章三角形测试一、填空题1.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钝角的个数最多有1个,锐角最多2个。
2.造房子时屋顶常用三角结构,从数学角度来看,是应用了三角形的相似性质,而活动挂架则用了四边形的对角线。
3.用长度为8cm、9cm、10cm的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
4.要使五边形木架不变形,则至少要钉上3根木条。
5.已知在△ABC中,∠A=40°,∠B-∠C=40°,则∠B=70°,∠C=30°。
6.如图1所示,AB∥CD,∠A=45°,∠C=29°,则∠E=16°。
1)2)3)7.如图2所示,∠α=40°。
8.正十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440°,每个内角等于144°。
9.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则它的边数是360°÷(180°-外角)。
10.把边长相同的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组合镶嵌,若用2个正方形,则还需要4个正三角形才可以镶嵌。
1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一边长为6cm,则底边长为4cm。
12.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26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有10条对角线。
13.如图3所示,共有4个三角形,其中以AB为边的三角形有2个,以∠C为一个内角的三角形有2个。
14.如图4所示,∠A+∠B+∠C+∠D+∠E=540°。
二、选择题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
B。
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线在三角形外部。
C。
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线。
D。
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
16.在下列正多边形材料中,不能单独用来铺满地面的是(C)。
A。
正三角形B。
正四边形C。
正五边形D。
正六边形17.如图5所示,在△ABC中,D在AC上,连结BD,且∠ABC=∠C=∠1,∠A=∠3,则∠A的度数为(3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综合测试A新人教版.docx

2019-2020 学年八年级数学《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综合测试A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下面的表格中)题号12345678910答案1.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E C.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D2.如图,△DAC和△EBC均是等边三角形,AE,BD分别与N CD, CE 交于点 M , N ,有如下结论:A M BC①△ ACE ≌△ DCB ;② CM CN ;③ AC DN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第 2 题)A.3 个B. 2 个C. 1 个D. 0 个3.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了 3 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方法是()A.带①去B.带②去(第 3 题)C.带③去D.带①②③去4.△ABC≌△DEF, AB=2,AC=4,若△DEF的周长为偶数,则 EF的取值为()A .3B .4C .5D .3 或 4 或 55.如图,已知,△ABC的三个元素,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A.甲和乙B.乙和丙C.只有乙D.只有丙6.三角形ABC的三条内角平(第 5 题)分线为 AE、 BF、CG、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①△ ABC的内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三边距离相等②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③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位于三角形的内部④三角形的任一内角平分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第 7 题)A .1 个B . 2 个C . 3 个D . 4 个7.如图,长方形 沿 AE 折叠,使 D 点落在边上的 F 点处,∠=600,那么∠等于()ABCDBCBAFDAEA .150B .300C . 450D . 6008.如图所示, △ ABE 和△ ADC 是△ ABC 分别沿着 AB ,AC 边翻折 180°形成的,若∠ 1∶∠ 2∶∠ 3=28∶ 5∶ 3,则∠ α 的度数为()A .80°B .100°C .60°D .45°9. 在△ ABC 和△ A B C 中 , 已知 A A , ABAB , 在下面判断中错误的(第 8 题)是 ( )A. 若添加条件 ACA C , 则△ ≌△A B CABC B. 若添加条件 BCB C , 则△ ABC ≌△ A B C C. 若添加条件 BB , 则△ ABC ≌△ A B CD. 若添加条件CC , 则△ ABC ≌△ A B C10. 如图 , 在△ ABC 中 , ∠ C = 90 , AD 平分∠ BAC ,DE ⊥ AB 于 E ,则下列结论 : ① AD 平分∠ CDE ;②∠ BAC =∠ BDE ;③ DE 平分∠ ADB ;④ BE +AC =AB . 其中正确的有 ()A.1 个B.2 个C.3 个D.4个二、填空题(每题3 分,共 30)第 10 题11.如图, AB , CD 相交于点 O , AD = CB ,请你补充一个条件,使得△AOD ≌△ COB .你补充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 AC ,BD 相交于点 O , AC =BD , AB =CD ,写出图中两对相等的角 ______ .13.如图,△ ABC 中,∠ C = 90°, AD 平分∠ BAC , AB = 5, CD =2,则△ ABD 的面积是 ______.BDACADE OOCDAD B B C ABC的面 14.如图(,第直11线题)AE ∥ BD ,点 C 在(BD 第上12,题若) AE =4, BD (=第8,13△题ABD )的面积为 (16第,14则题△)ACE 积为 ______. 15.在△ ABC 中,∠ C =90°, BC =4CM ,∠ BAC 的平分线交 BC 于 D ,且 BD :DC =5:3,则 D 到 AB 的距离为 _____________ .16.如图,△ ABC 是不等边三角形, DE =BC ,以 D ,E 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所作的三角形与△ ABC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_____个.(第 16 题)17.如图,AD, A D 分别是锐角三角形ABC 和锐角三角形 A B C 中 BC , B C 边上的高,且AB A B , AD A D .若使△ ABC ≌△ A B C ,请你补充条件___________.(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即可)18.如图,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其中一条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__________.A A'ADBCB''C'D DBE C(第 17、 18 题)(第 19 题)19.如图,已知在ABC 中, A 90 , AB AC , CD平分ACB , DE BC 于 E ,若BC 15cm ,则△ DEB 的周长为cm .20.在数学活动课上,小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B=∠C=900, E 是 BC的中点, DE平分∠ ADC,∠CED=350,如图16,则∠ EAB是多少度?大家一起热烈地讨论交流,小英第一个得出正确答案,是 ______.三、解答题(每题9 分,共 36 分)21.如图,O为码头,A,B两个灯塔与码头的距离相等,OA, OB为海岸线,一轮船从码头开出,计划沿∠ AOB的平分线航行,航行途中,测得轮船与灯塔A,B 的距离相等,此时轮船有没有偏离航线?画出图形并说明你的理由.AOB22.如图,在△ABC中,BD=DC,∠ 1=∠ 2 ,求证:AD⊥BC.23.如图,OM平分∠POQ,MA⊥OP, MB⊥OQ,A、B为垂足,AB交OM于点N.求证:∠ OAB=∠ OBA24.如图,已知AD∥BC,∠PAB的平分线与∠CBA的平分线相交于E,CE的连线交 AP于 D.求证:AD+BC=AB.PCEDA B四、解答题(每题10 分,共 30 分)25.如图,△ABC中,AD是∠CAB的平分线,且AB=AC+CD,求证:∠ C=2∠ BACD B26.如图①,E、F分别为线段AC上的两个动点,且DE⊥AC于 E,BF⊥AC于F,若AB=CD,AF=CE,BD交 AC于点 M.(1)求证:MB=MD,ME=MF(2)当E、F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7.已知:如图,DC∥ AB,且 DC=AE, E 为 AB的中点,(1)求证:△AED≌△EBC.(2)观看图前,在不添辅助线的情况下,除△EBC外,请再写出两个与△ AED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证明):AE O DB C五、(每题12 分,共24 分)28.如图,△ABC中,∠BAC=90 度,AB=AC,BD是∠ABC的平分线,BD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点的直线于,直线交的延长线于.E CE BA F求证: BD=2CE.FAEDB C29.已知 : 在△ABC中 , ∠BAC= 90 , AB=AC, AE是过点A的一条直线 , 且BD⊥AE于D, CE⊥AE于 E.(1)当直线 AE 处于如图①的位置时,有 BD=DE+CE,请说明理由;(2)当直线 AE处于如图②的位置时,则 BD、DE、 CE的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3)归纳 (1) 、(2), 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BD、DE、CE之间的关系 .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综合测试 A 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月考试卷
命题人:
一、填空(3分×10=30分)
1、如果△ABC≌△DEF,△DEF周长是32cm,DE=9cm,EF=13cm.∠E=∠B,则AC=________。
2、如图,某人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你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则应带哪块玻璃去__________(填上玻璃序号)。
3、已知△ABC中,∠BAC=60°,将△ABC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40°,如图所示,则△BAC′的度数为______。
4、如图,点D、E、F、B在同一直线上,AB∥CD、AE∥CF,且AE=CF,若BD=10,BF=2,则EF=____________。
5、△ABC中,AC=4,中线AD=6,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6、已知如图,CD⊥AB,BE⊥AC,垂足分别为D、E、BE、CD相交于O点,∠1=∠2,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_对。
7、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BC=10cm,BD=6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_________。
8、如图,∠E=∠F=90°,∠B=∠C,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BE=CF;③△ACN≌△ABM;
④CD=DN。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填序号)。
9、如图,已知铁路上A、B两站(视为线上两点)相距45km,C、D为铁路同旁的两个村庄(视为两点),DA⊥AB于A,CB⊥AB于B,DA=25km,CB=20km,现在要在铁路AB上建一个收购站E,使C、D两村庄到E站的距离相等,则E站应建在距A站_______km处。
10、如图,△ABC中,∠C=90°,AC=BC,AD平分∠CAB,
交BD于D,DE⊥AB于E,且AB=10,则△DEB周长为_______。
二、选择题(3分×10=30分)
11、如图△ABC≌△BAD,点A和点B,点C和点D是对应点,
若AB=6cm,BD=5cm,AD=4cm,则BC长为()
A、4cm
B、5cm
C、6cm
D、无法确定
12、如图△ABE≌△ACD,AB=AC,BE=CD,∠B=50°,∠AEC=120°,则∠DAC的度数等于()
13、在△ABC和△A′B′C′中,已知∠A=∠A′,AB=A′B′,
在下面判断中错误的是()
A、若添加条件AC=A′C′,则△ABC≌△A′B′C′
B、若添加条件BC=B′C′,则△ABC≌△A′B′C′
C、若添加条件∠B=∠B′,则△ABC≌△A′B′C′
D、若添加条件∠C=∠C′,则△ABC≌△A′B′C′
14、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是:如图在∠AOB的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N重合,得到∠AOB的平分线OP,做法中用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
A、SSS
B、SAS
C、ASA
D、HL
15、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相等
B、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C、一个锐角和相邻的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D、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6、不能确定两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三条边对应相等
B、两条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
C、两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
D、两条边和一条边所对应的角对应相等
17、在△ABC和△A′B′C′中,①AB=A′B′;②BC=B′C′;③AC=A′C′;④∠A=∠A′;⑤∠B=∠B′;⑥∠C=∠C′,则下列哪组条件不能保证△ABC≌△A′B′C′()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⑤⑥
D、①②④
18、如图△ABC中,∠C=90°,AB=2BC,D为AB中点过点D作DE⊥AB交AC于点E,下列结论:①CE=DE;②AE=BC;③∠B=2∠A;④∠A=30°中正确个数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9、如图,在△ABC中,AB=AC,BF=CD,BD=CE,∠FDE=α,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2 α+∠A=180°
B、α+∠A=90°
C、2α+∠A=90°
D、α+∠A=180°
20、如图,已知△ABC中,AQ=PQ,PR=PS,PR⊥AB于R,RS⊥AC于S,则三个结论:①AS=AR;②QP∥AR;③△BRP≌△QSP()
A、全部正确
B、仅①和②正确
C、仅①正确
D、仅①和③正确
三、解答题
21、已知:△DEF≌△MNP,且EF=NP,∠F=∠P,∠D=58°,∠E=62°,MN=10cm,求∠P的度数及DE的长。
(5分)
22、如图,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AE=CE,FC∥AB,求证:DE=EF。
(5分)
23、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点M、N,分别在BC、AC上,且BM=CN,AM与BN交于Q点,求∠AQN的度数。
(6分)
24、如图,点E在△ABC的外部,点D在BC边上,DE交AC于点F,若∠1=∠2 =∠3,AC=AE,求证:AB=AD。
(6分)
2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D中点,F是BA延长线上一点,AF= AB,则线段BE与DF大小,位置有什么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7分)
26、如图,AB∥CD,BE平分∠ABC,点E为AD中点,且BC=AB+CD,求证:CE平分∠BCD。
(7分)
27、如图,已知△ABC中,AB=AC,∠BAC=90°,分别过B、C向过A的直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
(1)如图,①过A的直线与斜边BC不相交时,求证:EF=BE+CF(4分)
(2)如图,②过A的直线与斜边BC相交时,其他条件不变,若BE=10,CF=3,试求:FE长。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