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忻州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月考(理科)试卷

合集下载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D.中西方的核心精神价值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并非壁垒分明,互不相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比较了东西方文化中人类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然后把视角转向中华文明。
B.文章以史伯的例子论证了“‘和’的价值是在与同’的比较中凸显出来的”这一观点。
C.文章依次从道术中、道德和、艺术乐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
C. 从教育部2018年2月以来下发 一系列文件来看,国家对于教育培训机构的治理行动可谓是下决心、下实手,求实效的。
D. 材料三概括了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对于教育部关于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乱象的一系列后续构想和意见,其最终目的在于强化学校教育地位。
6. 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给培训热降温,从而有效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D.文章属总分总结构,开头比较中西方核心精神价值,结尾谈正确认识二者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 一项是
A.老子的“守中”、庄子的“养中”均属中华中道观,但佛家中道不在其中,它属于外来文化。
B.西周史伯的论述突出“和”“同”之间的关联,孔子则强调了“和”“同”之间的区别。
C.只要中西文明相互学习、中西价值系统能够互鉴与融通,世界一体化进程就能变得平稳、踏实。
2017年中国各阶段学生课外辅导参与程度(单位:%)
(选编自温程辉《课外辅导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线上教育成发展新趋势》
材料二:
不少家长出于从众心理,为孩子学习加码,甚至将无数的兴趣班当成了学习的另一种工具。而部分培训机构的种种洗脑式营销也在消费家长们的焦虑,进一步刺激家长的功利教育观,加剧揠苗助长,违背了教育育人为本的初心。教育专家指出,教育有竞争,但不全是比赛,让教育回归本真,重视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是当前很多执着于“拼娃”却“越拼越迷失”的父母急需补上的一课,也是教育者需要正视的命题。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复习论述类文章阅读学案(5份打包) 人教课标版4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复习论述类文章阅读学案(5份打包) 人教课标版4

论述类文本阅读参考答案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预习任务(年辽宁).[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或概念含义的能力。

由原文第三、四段可知,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黑格尔、马克思等人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二者的主张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可见二者的主张并不是“相反”。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属于定向筛选。

由原文第四段可知,是约翰·穆勒认为“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并非伊壁鸠鲁认为“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选项属于张冠李戴。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及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原文第五段的表述是“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而并非项中表述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

自主检测(年重庆).[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三项揭示的是“科学美”的内涵,而项说的是“科学美”的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理解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重在根据选项内容比照原文中的有关句段进行理解。

项比照第二段第句“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从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中‘读出音乐般的美妙’”,说明了“《几何原本》具有音乐般的美妙品格”,表论述论述述符合原意。

项比照第一段第句“他还曾写下《音乐新理论的尝试》,将数学与艺术美结合在一起”,原文只表述了《音乐新理论的尝试》将数学与艺术美相结合,并没有说呈现了科学美,属于无中生有。

项比照第二段第句“科学家杨振宁则用高适在《答侯少府》中的诗句‘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来描述狄拉克的反粒子理论带来的精神震撼”,原文说用高适的诗句来描述狄拉克的反粒子理论带来的精神震撼,并没有说反粒子理论具有这样的境界。

项比照第四段第句“比如狄拉克的‘单磁核’假说,就是从磁与电共有的对称美中获得启示,后来被实验证实”,原文表述的是这一假说是从磁与电共有的对称之美中得到启示,而不是通过实验去证实它具有磁与电共有的对称之美。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考练:熟语语序 熟语同步检测(四) Word版缺答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考练:熟语语序 熟语同步检测(四) Word版缺答

熟语同步检测(四)班级____姓名______得分____(每题3分共54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A.他们把党和人民的权力,当做捞稻草...、经营家天下的工具,大肆挥霍国家资财,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B.走进这座装修一新的居室一看,新房里除了新娘新郎外,还有不少闹新房...的。

C.有人说“生活水平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就会提高”,这是捧臭脚...的说法,正确的说法应是生产力提高了,生活水平才能提高。

D.我这个人生来是擀面杖吹火.....,心直口快,决不赞成你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也不做你这样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A.我样这次马失前蹄....的原因,归根到底,无非是急功近利,小看了基础。

B.新年到了,妇联主任领着几个妇女扭着秧歌敲.着边鼓..来到了大街上。

C.为落实“十六大”精神,我们班举行了一次主题班会,同学们耍.了不少花招..。

D.连续两次数学考试不及格,上课时,总觉得老师无时不在抓.我的小辫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A.就像那些贪官,一面大会小会上表白着自己的“清白”,一面又自以为天衣无缝....地在背地里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B.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虽在岛内名重一时....,但等待他的只能是历史的骂名。

C.评委们历时半年努力,经过反复地品头论足....,终于选出了我市“十大青年标兵”。

D.田野里,金黄色的麦浪随风翻滚,麦香伴着歌声飘溢,好一派五谷丰登....的景象。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A.他那里虽然窗明几净....,工作条件十分优越,但我还是觉得我这里逍遥自在。

B.做事要一刀两断....,不要老是这样拖泥带水的,真急死人。

C.中国青少年近视趋于低龄化,近视率平均达40%。

照明协会专家指出光污染已经成为导致青少年视力下降的最主要因素,并提醒青少年一定要未雨绸缪....。

D.我们做任何工作都应该大胆,不能一遇到挫折就废寝忘食....,不敢继续干下去。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满分150分;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李清照现存的词曲中,有四分之一出现了与香炉、焚香相关的意象。

为何李清照对香炉会如此情有独钟呢?这要从香炉的用途说起了。

专门为焚香而设计的香炉不知最早起于何时,也许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青铜鼎。

鼎用于烹煮肉食和祭祀,香炉里装的则是香料,都表达了对祖先和天地的尊敬。

香炉真正的成型和发展,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每日举行的敬佛礼佛的过程中,就包含了焚香的仪式,这使得焚香的习惯更广泛地进入到大众生活之中。

到了宋代,焚香已经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当时生活中的“四艺”,成为文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程式。

宋代时,各种香炉除了供皇室、贵族和文人使用之外,也广泛出现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了。

不但敬神祭祖要用香炉,在厅堂卧室里要点燃香炉,甚至在各种高端的宴会、欢乐的庆典上,也要焚香助兴,而一些小型香炉更是成为文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

比如宋代的《槐荫消夏图》,一个夏日的午后,一人在户外乘凉,慵懒地躺在槐荫之下,旁边的桌子上放着一只香炉,从他惬意的表情上,仿佛可以闻到空气里的清香。

在汉朝,有一种“博山炉”已经在皇宫和贵族中流行了,炉体常用金属制作,呈青铜器中的容器豆的形状。

炉子上面有高高尖尖的盖子,表面装饰着重叠雕刻的奇禽怪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因此这种香炉就称作博山炉。

后来,逐渐出现了青瓷或白瓷做的瓷香炉,香炉的样子也不再是单一的仙山了。

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金兽便是做成动物造型的各式香炉。

香炉是为了燃香取味,打造得小巧可爱,也可以装点室内陈设,这些金兽就有麒麟、狻猊、狮子、凫鸭、仙鹤等样子,看上去一定很萌。

李清照这首词曲中的“瑞脑”,便是南宋文人焚香时用的香料了。

汉朝时期博山炉都是有盖子的,应该是与燃香的原料和方式有关。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忻州一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共70分,第Ⅱ卷共80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填涂在答题卡上。

2.请将各题答在相应位置,写在该题框外无效。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清照现存的词曲中,有四分之一出现了与香炉、焚香相关的意象。

为何李清照对香炉会如此情有独钟呢?这要从香炉的用途说起了。

专门为焚香而设计的香炉不知最早起于何时,也许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青铜鼎。

鼎用于烹煮肉食和祭祀,香炉里装的则是香料,都表达了对祖先和天地的尊敬。

香炉真正的成型和发展,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每日举行的敬佛礼佛的过程中,就包含了焚香的仪式,这使得焚香的习惯更广泛地进入到大众生活之中。

到了宋代,焚香已经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当时生活中的“四艺”,成为文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程式。

宋代时,各种香炉除了供皇室、贵族和文人使用之外,也广泛出现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了。

不但敬神祭祖要用香炉,在厅堂卧室里要点燃香炉,甚至在各种高端的宴会、欢乐的庆典上,也要焚香助兴,而一些小型香炉更是成为文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

比如宋代的《槐荫消夏图》,一个夏日的午后,一人在户外乘凉,慵懒地躺在槐荫之下,旁边的桌子上放着一只香炉,从他惬意的表情上,仿佛可以闻到空气里的清香。

在汉朝,有一种“博山炉”已经在皇宫和贵族中流行了,炉体常用金属制作,呈青铜器中的容器豆的形状。

炉子上面有高高尖尖的盖子,表面装饰着重叠雕刻的奇禽怪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因此这种香炉就称作博山炉。

后来,逐渐出现了青瓷或白瓷做的瓷香炉,香炉的样子也不再是单一的仙山了。

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金兽便是做成动物造型的各式香炉。

香炉是为了燃香取味,打造得小巧可爱,也可以装点室内陈设,这些金兽就有麒麟、狻猊、狮子、凫鸭、仙鹤等样子,看上去一定很萌。

山西省忻州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pdf

山西省忻州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pdf

忻州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人 张俊芳 崔文智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共70分第Ⅱ卷共分150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7题。

王方翼,字仲翔,并州祁人。

祖裕,随州刺史,尚①同安大长公主。

方翼性至孝,善谋略。

早孤,母李,为主所斥,居凤泉墅。

方翼尚幼,杂佣保,执苦不弃日。

垦田植树,治林垠,完墙屋,为富家。

高宗立,而从祖女弟为皇后,调安定令,诛灭大姓,奸豪胁息。

居母丧,其友赵持满诛死,尸诸道,亲戚莫敢视,方翼曰:“栾布哭彭越,义也;周文王掩骼,仁也。

绝友义,蔽主仁,何以事君?”遂往哭其尸,具礼收葬。

金吾校尉劾系,帝嘉之,不罪。

再迁肃州刺史。

州无隍堑,寇易以攻,方翼乃发卒建楼堞,厮②多乐水自环,烽逻警明。

仪凤间,河西蝗,独不至方翼境,而它郡民或馁死,皆走方翼治下。

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方翼兼检校安西都护,筑碎叶城,面三门,纡还多曲以诡出入,五旬毕。

西域胡纵观,莫测其方略,悉献珍货。

永淳初,十姓阿史那车簿啜③叛,围弓月城,方翼引军战伊丽河。

败之,斩首千级。

俄而敌兵十万踵至,方翼次热海,进战,矢著臂,引佩刀断去,左右莫知。

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

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即遣骑分道袭敌,皆惊溃,乌鹘引兵遁去,擒首领突骑施等三百人,西戎震服。

初,方翼次葛水,暴涨,师不可度,沉祭以祷,师涉而济。

西域平,以功迁夏州都督。

属牛疫,民废田作。

方翼为耦耕法,张机键,力省而见功多,百姓顺赖。

明年,召方翼议西域事,引见奉天宫,赐食帝前。

帝见衣有污濯处,问其故,具对热海苦战状。

视其创,帝咨嗟久之,赐赉良厚。

注:尚:匹配,多指高攀婚姻。

厮:通“斯”。

分开。

十姓阿史那车簿啜:人名。

后文“乌鹘”“突骑施”均为人名。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忻州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共70分,第Ⅱ卷共80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填涂在答题卡上。

2.请将各题答在相应位置,写在该题框外无效。

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3分) ( )(3分) ( )(3分)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5.(3分)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 (2)庄子《逍遥游》中指出“ ,(3)孔子曾对“学”与“思” 二者的关系作过辩证论述,他说“ , 。

三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日前,河南省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实施意见,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瘦肉精”整治。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从2018下半年伊始,特别是在6月和8月,年初整顿教培政策进入落实检查阶段,整个教育培训行业迎来一次真正的震荡和洗牌。2018年2月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等,推动开展为期1年半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8月份,囯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管理办法(试行)》,竞赛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整改的成果是截止到12月12日,全国校外培训机构整改完成率达到90%。教育部开发的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也将上线,要实现联网查询.
D.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的教育培训行业大整顿对这一行业冲击比较大,经过治理后,教育培训行业的运作将会更加规范、健康、稳定.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概括了我国教育培训行业发展的动力、现状及未来的趋势,并重点分析了初高中学生参与K12课外辅导的情况。
B。 材料二在材料一关于课外辅导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家长的动机及教育观等问题,然后重点介绍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整顿的原因。
(摘编自《光明日报》《中和乐: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精神文化的道术、道德和艺术三方面在东西方文化中各有不同的表现。
B. 人类精神文化中的“道术”在中华文明中的具体体现便是“中”,即“道术中"。
C。 中华文明精神价值中,“和而不同”与“同而不பைடு நூலகம்"二者中的“和”的意思不同。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佛家中道不在其中,它属于外来文化"错误,原文表述为“佛家以中道为最高真理,大大丰富了中华中道观”。B项,“西周史伯的论述突出‘和’‘同’之间的关联”错误,结合“西周时期的史伯就曾指出:‘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他认为,‘和’即不同事物和美整合,‘同’是同一事物简单积累"分析,他也是讲二者之间区别的。C项,“只要……就”条件关系错误。结合“世界上各个族群、各个文明之间只有相互学习,相互吸收,取长补短,才能更加强大,世界一体化的进程才能更加平稳,更加踏实,因而中西价值系统的互鉴与融通势在必行”分析可知,应为“只有……才”。故选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山西忻州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月考(理科)试卷
语文2.29
本试卷,15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
要求的一项。

1.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听到我校运动队在全市中学生运动会上夺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消息,一向不苟言笑的刘校长也显得非常兴奋,在操场上手舞足蹈地同老师们谈着、笑着。

B.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

C.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一般一闪而过,快捷异常。

D.第一次试验失败了,王工程师抱恨终天,直到深夜心里还很难过。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朋友在头一天对我说,他明天要送我一个意想不到的礼物。

当时我不以为意,第二天接到礼物,我着实大吃一惊。

B.朱先生小时候经常蹲在教室窗下听父亲讲课,父亲无意间发现,便让他登堂入室成为最年幼的学生。

C.过去,我国能赶上世界水平的运动员寥若晨星;现在,几乎每一项运动都有一大批世界级运动员。

D.出了问题,讳莫如深,觉得家丑不可外扬,到最后往往不可收拾。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各级党组织要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认真________和识别干部。

(2)一条新修建的道路,供水部门挖开路面,安装水管;刚刚填平,煤气公司又挖开安装煤气管;不久,环卫系统又来修理污水管……如果几个部门________一下,可以节省多少劳动力和资金啊!
(3)一连几天,他高烧不退,________不清。

A. 考查协调神智B.考察协调神志
C.考察谐调神志D.考查谐调神智
4.下列句子文字书写正确,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是()
A.某些以“承包”、“租赁”为幌(huǎng)子的所谓经济“改革”,其实是化公为私,挖社会主义的墙角。

B.栅(shān)栏外一片醉人的浓绿中,“一品红”开得像热情的火把。

C.“名人出书”,反映不一:有人认为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有人认为无伤大雅(yǎ),也有人认为不过是商业炒作。

D.对于“犯而不校”(jiào)的“恕道”,先生的态度很鲜明:“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都不宽恕。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角jiǎo 号角角落头角群雄角逐
B.笼lóng 笼子牢笼笼屉烟笼雾锁
C.量liáng 思量打量测量量体裁衣
D.削xuē剥削削减瘦削日削月割
6.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现在,许多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为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

B.这个村今年水稻获得了大丰收,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谷子,而且不吃国家的供应粮了。

C.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

D.鉴于动物有上述特点,我们可以预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的战争舞台上,将有越来越多的“动物兵”出现。

7.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老师和同学的误解让班长感到十分___________,他把头扭向一边,不愿让同学们看见自己的眼泪。

②发言人当即表示,中国中央政府愿意与台湾政府早日接触,在一个中国的___________,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③他的诗作大多是关于爱情和人生的玄想,流露着凄惘和___________的色彩,但也有一些
内容健康,格调明朗。

④该公司去年曾有过一次违规不论,单说这一次查出的偷税款竟达几十万元,就该依法制裁。

A.委屈基础上神秘尚且B.委屈前提下神秘姑且
C.委曲基础上神奇尚且D.委曲前提下神奇姑且
8.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真知灼见高瞻远瞩怨天忧人鼓噪而进
B.雅俗共赏招摇撞骗喧宾夺主杀一敬百
C.到处传诵梳装打扮心劳日拙计划缜密
D.改弦更张当仁不让恶意诅咒墨守成规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哺(pǔ)育对峙(zhì) 面面相觑(qù)
B.模(mú)样歼(qiān)灭广袤(mào)无垠
C.场(cháng)院拓(tuò)片一暴(pù)十寒
D.答(dā)应症(zhēng)结惝(tǎng)恍迷离
10.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杨二嫂)显出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②她从书本上结识新的朋友,了解新的生活,认识新的世界。

③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出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无私无畏的典型人物的性格。

④娇生惯养,溺爱放纵,孩子的就可能变坏。

A.鄙薄盼望描绘品质B.鄙夷渴望描画品性
C.鄙视期望描述品格D.鄙弃希望描写品德
1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涵养委靡明枪暗剑一言以蔽之
B.恣肆板画彩声满场人世音书漫寂寥
C.震慑企盼民生凋敝万变不离其宗
D.曝光战栗层层相因与尔同销万古愁
12. 填在下面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个句子是
仙人掌啊,_______________你果真是有情有爱、有血有肉的生灵吗?可是,你又为何脉脉含情不语呢?我在你的身旁,久久凝望着,思忖着……
A.你果真是带着绿色的梦,在遥远的海涯安家吗?
B.你果真是带着绿色的梦,在遥远的海涯安家了。

C.你难道不是带着绿色的梦,在遥远的海涯安家吗?
D.你难道是带着绿色的梦,在遥远的海涯安家吗?
13.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匮乏振聋发聩溃不成军功亏一篑B.憔悴鞠躬尽瘁出类拔萃猝不及防
C.蠕动相濡以沫生性懦弱孺子可教D.寒暄喧宾夺主煊赫一时大肆渲染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淹没湮没不闻是非惹是生非B.抱怨以德报怨坚韧坚忍不拔
C.退化蜕化变质清秀山青水秀D.人世不省人事卓见真知灼见
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印度军方负责人20日称,印度已向印巴边境地区派遣了数百辆坦克、装甲车和军用车辆。

B.从目前情况看,建筑业、房地产业的商业运作、立项与设计审批、施工监理等方面,是否都有一个健全法制、细化标准、严格执法的问题?
C.英国雷丁大学一位名叫朱利安?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料专家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从事这项研究。

D.在印度软件工程师培训公司的帮助下,青岛软件开发公司培养、建设和储备了一批职业化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三、解答题共5小题,共20分。

15. (本小题满分4分)
简述刘姥姥的三次进荣国府的过程,简析其情节安排的意义。

16. (本小题满分4分)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是一个重要的情节,请简述书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

17. (本小题满分4分)
《红楼梦》中关于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叙写有什么作用?
18. (本小题满分4分)
叙述晴雯与宝玉之间的一次感人情景。

19. (本小题满分4分)
为了突出古希腊悲剧中的基本主题:人无法抗拒命运,人物与环境之间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导致阴差阳错的悲惨结局,《哈姆雷特》也写到四组误杀,请用简洁的语言举出一二则。

20. 作文题共1小题,共60分。

(本小题满分60分)
请看下面的作文材料:
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广为人知,郭沫若曾仿拟曹诗写成《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上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曹植用“豆与萁”来比喻手足相残,郭沫若则认为,若站在豆的一面,“可以感到萁的煎迫未免
过火”,但若若站在萁的一面,“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表现”。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合适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只要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就能化难为易了。

材料中曹植的《七步诗》“广为人知”,便点出了是一种传统的认识法。

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若站在豆的一面”和“若站在萁的一面”等语句,则运用了逆向思维,说明看问题应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

这样一分析,就不难确定出所给材料的主要意思:
1、对待事物可有不同的看法。

2、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

3、不能用传统的眼光看待问题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