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机氮类化合物对液氯消毒效果几点思考(简讯)

合集下载

存在有机物事液氯消毒主要问题

存在有机物事液氯消毒主要问题

存在有机物事液氯消毒主要问题
存在有机物事液氯消毒主要问题:
液氯消毒是水厂等常用的消毒方法,其特点主要有:
1、具有余氯的持续消毒作用;
2、价值成本较低;
3、操作简单,投量准确;
4、原水有机物高时会产生有机氯化物,尤其在水源受有机污染
而采用折点投加时;
5、原水含酚时产生氯酚味;
6、氯气有毒,使用时需注意安全,防止漏氯。

加氯消毒在实施的过程中常采用预加氯和后加氯两种方式。

预加氯可以防止水厂各类构筑物中滋生青苔,还可以氧化破坏有机胶体表面的保护膜、提高混凝沉淀效果,在以含藻类高的水库为水源的水厂,预加氯一度受到重视。

而若原水中总有机碳含量较高,在加氯消毒后能导致水厂出水中三氯甲烷超过标准时,则用后加氯的方式。

这样在沉淀和过滤的过程中去除了大量的有机化学物质,从而使产生的三氯甲烷比在沉淀前或过滤前加氯消毒少得多,同时也可以降低氯的消耗。

当城市管网延伸很长,管网末梢的余氯难以保证时,需要在管网中途补充加氯。

这样既能保证管网末梢的余氯,又不致使水厂附近管网中的余氯过高。

管网中途加氯的位置一般都设在加压泵站或水库泵站内。

浅析二氧化氯消毒与液氯消毒

浅析二氧化氯消毒与液氯消毒

淺析二氧化氯消毒與液氯消毒在城市給水廠中,源水經過混凝沉澱、過濾以後,去除了水中的懸浮物和膠體雜質,使水變得澄清。

同時粘附在雜質顆粒上的細菌、大腸桿菌、和其他微生物也被去除,但水中仍還有一定數量微生物,包括對人體有害的病原體,為了保障人民的身體健康,生活飲用水必須進行徹底的消毒。

在淨水工藝中,消毒的方法有很多,如氯消毒、臭氧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線消毒等。

由於液氯價格低廉、消毒效果良好和使用方便等優點,在我廠一直予以應用。

隨著人們對有機鹵化物致癌作用的研究認識,源水水質日趨下降,我廠於2002年引進了華特99高效複合二氧化氯發生器。

一、液氯消毒和原理二氧化氯消毒原理(一)、液氯消毒氯氣加入水中產生一系列化學變化。

不同的水質其化學反應的過程也不一樣,但最終起消毒作用的產物為次氯酸和次氯酸根離子。

1. 當水中無氨氮存在時Cl2+H2O→HOCl+H++Cl– (1)次氯酸是一種弱電介質HOCl→H++ OCl– (2)次氯酸與次氯酸根在水裏所占的比例主要取決於水的pH值,HOCl和OCl–都具有氧化能力,但HOCl 是中性分子,可以擴散到帶負電荷細菌的表面,並滲入細菌體內,氯原子氧化作用破壞細菌體內的酶,使細菌死亡;而OCl–帶負電,難於靠近帶負電荷的細菌,所以雖有氧化能力也難起消毒作用。

從圖Ⅰ可以看出,在pH值5.6 ~ 9.5範圍內,水的pH值越低,HOCl的百分含量越大,因而消毒效果越好。

2. 當水中存在氨氮時,(1)式產生的HOCl就會和氨化合,產生一類叫胺的化合物,其成份視水的pH 值及Cl2和NH3含量的比值而定。

NH3+HOCl →NH2Cl+ H2O (3)NH3+2HOCl→NHCl2+2 H2O (4)NH3+3HOCl →NCl3+3 H2O (5)當水的pH值在5~8.5之間時,NH2Cl 和NHCl2同時存在,但pH值低時,NHCl2較多,NHCl2的殺菌能力NH2Cl 強,所以水的pH值低一些,也是有利於消毒作用的。

对三氯化氮防治和监测的几点建议

对三氯化氮防治和监测的几点建议

事故预防对三氯化氮防治和监测的几点建议达庆(南京化工厂,210038)摘要:介绍了液氯生产中三氯化氮引发的事故及处理,分析了三氯化氮的来源、产生机理;提出了防治三氯化氮富集、爆炸的方法。

关键词:氯气三氯化氮爆炸富集防治1三氯化氮的性质与危害1.1物理性质NCl3呈黄色粘稠状液体或斜方晶体,能溶于四氯化碳、苯、氯仿、三氯化磷、乙醚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热水中分解。

NCl3密度1.653,熔点<40e,沸点[71e,自然爆炸点95e,生成热232J/g(即55.4kcal/g);蒸汽压20e时,20KPa(150mmHg)。

1.2化学性质与Na2SO3的作用:Na2SO3+NCl3+3H2O2SO4+2HCl+NH4Cl与H Cl(气)的作用NCl3+4HCl(气)NH4Cl+3Cl2与水的作用NCl3+3H2OvNH4+3H ClO与光和催化剂的作用2NCl3光或催化剂3Cl2+N2+460kJ/g纯的NCl3和普通的有机物如橡胶、油类可发生强烈的反应。

1.3危害的表现NCl3对皮肤、眼睛、黏膜、呼吸系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是危害人体的物质。

NCl3烟雾能催泪,并具有与氯气相似的腐蚀性。

有文献记载NCl3在气相中的体积浓度5%~ 6%有爆炸危险,NCl3在液氯中浓度超过0.2%有爆炸危险。

NCl3恒容爆炸温度为2128e,压力高达5361个大气压,在空气中爆炸温度为1700e。

自1966年夏在东南地区一家化工厂发生NCl3爆炸,引起重大伤亡后二十余年来,有不少氯碱厂继续发生NCl3爆炸、爆鸣,对安全生产和职工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引起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关注,通过事故分析和科学实验,对NCl3有较全面的认识,从而产生了适合国情的分析方法和防治方法。

另外国外也有不少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2三氯化氮生成的主要来源对进入氯碱系统的氮平衡进行测试,有数据显示:(1)进入系统氮量最主要来源是原盐、卤水,占41.5%;(2)进入系统氮量第二位是化盐水(包括回收盐水)占34%;(3)进入系统氮量第三位是苛化麸皮水占21.5%;但需要说明的是:苛化麸皮水中含氮大多以大分子有机氮化物形式存在,经实验室通氮试验,发现其转化成NCl3的量较少。

污水中溶解性有机氮类化合物的氯化反应特性及其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

污水中溶解性有机氮类化合物的氯化反应特性及其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
第 34 卷第 8 期 2013 年 8 月
环 境 科 学 ENVIRONMENTAL SCIENCE
Vol. 34 , No. 8 Aug. , 2013
污水中溶解性有机氮类化合物的氯化反应特性及其消 毒副产物生成潜能
1 2 1 3 1 1 1 刘冰 , 于鑫 , 余国忠 , 古励 , 赵承美 , 翟慧敏 , 李清飞
中图分类号: X52 ; X703.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0-3301 ( 2013 ) 08-3156-08
Chlorin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Disinfection Byproduct Formation Potential of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Compounds in Municipal Wastewater
+ N 分 别 为 2. 47 荧光光谱对与氯反应前后的水样进行表征 . 结 果 表 明, 城 市 污 水 厂 二 级 出 水 中 DON、DOC、UV254 和 NH4 -
mg · L -1、 14. 45 mg · L -1、 15. 88 m - 1 和 5. 42 mg · L -1, DOC 与 DON 比值[ m ( DOC ) / m ( DON) ]为 5. 85 mg · mg - 1 , SUVA 为 1. 09 L · (m · mg)
. 但是, 出水 DON 中已经确定的含氮化的出水普遍采用加氯消毒的方式, 程会与有机物发生加成或取代作用等而生成对人体 [5 ] 有危害的 卤 代 和 非 卤 代 物 质, 即 DBPs . 污 水 中 DON 类化合物在氯化消毒过程中, 其母体部分碳链 和官能团结构被加成、氧化、取代和重构, 形成含 硝 基 ( —NO2 ) 、 腈 基 ( —C 帒N ) 、 酰 胺 基 ( —CO—NH2 ) 和亚硝胺( —N—N O ) 的卤代和非 卤 代 化 合 物,即 含 氮 消 毒 副 产 物 ( nitrogenous NDBPs ) ,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与 之 相 应 的 NDBPs 分别包括卤化硝基甲烷 ( HNMs ) 、卤化乙腈 ( HANs) 、卤代乙酰胺 ( HAcAms ) 和非卤代的亚硝 [6 ~ 8 ] . 同时, 胺类 ( Nitrosamines ) 城市污水处理厂二 级出水经消毒处理后如排入河流或湖泊, 可能直接 [9 ] . Lee 或间接地作为下游饮用水源 等 对美国 28 家 饮用水厂中常规工艺对 DON 处理结果进行了统计, 结果表明 DON 的去除率仅 20% 左右. 因此, 城市污 DBPs 的研究是十 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 DON 及 N分必要的. 本实验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研究对 + N 等浓度水平 象, 在调查污水中 DON、DOC 和 NH4 的基础上, 对相关含氮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潜能 同时结合分子量切割、傅里叶红外光 进行了评价, 谱( FTIR) 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手段, 对氯化反应前

氨氮对余氯的影响

氨氮对余氯的影响

氨氮对余氯的影响广州市自来水公司石门水厂李苑香摘要:在净水生产过程中,氨氮对余氯的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如何控制氨氮的含量是降低氯耗的关键因素,通过测池数据证实了氨氮含量对余氯的影响,指出控制好氨氮对稳定余氯的重要性。

关键词:余氯、氨氮、亚硝酸盐氮。

前言:石门水厂建厂之时水源水质较好,氯耗也很低。

随着流溪河水源水质不断恶化,氯耗也越来越大,消毒方式也由纯氯消毒转为氯胺消毒。

如何减少氯耗,节约生产成本,同时又要尽可能延长氯在水中存留时间,使之具有持续杀菌抑菌能力,成为当前突出问题。

据研究,氨氯比例为1:4时,其稳定性最好,但由于水体的恶化,水源水氨氮含量不断增加。

同时,生产中净水工往往会习惯性投加一定量的氨,使水中氨氮经常超过实际所需量,氨氮经亚硝化作用生成亚硝酸盐氮,会造成余氯的大量损失,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叉影响氯的消毒效果。

本文通过测池数据证实了氨氮含量对余氯的影响,指出控制好氨氮对稳定余氯的重要性。

河水中的有机物也会消耗水中的余氯,但我厂现时以投加高锰酸钾方式去除有机物。

而高锰酸钾对氨氮、亚硝酸盐氮并无直接影响。

我们采用河水COD较接近时段进行相关实验,故COD对余氯的影响因素可在本文中忽略不计。

一、材料与方法1.测池试验:对石门水厂河水,反应室上水口、反应室出水口、沉淀池出水口、滤后水、清水池进水口,清水池出水口分别采集水样,检测氨氮、亚硝酸盐氮(取平均值)分别在不同时段进行三次。

2.水样按水的流向从河水一反应室一沉淀池一滤后水一清水池进水一清水池出水次序采集。

采集时间严格遵循水流所需时间,保证所有水样为同一段水。

3.水样现场检测,检测方法按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

其中余氯检测用DPD分光光度法,氨氮检测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亚硝酸盐氮用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化学耗氧量用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

4.所需试剂、仪器由化验组提供。

二、测试结果与分析i.低氨氮含量时,净水过程中氯、氨、亚硝酸盐氮的变化.3次测试同一天进行。

氯气及液氯的使用安全探讨

氯气及液氯的使用安全探讨
场所必须具备 的抢修 器材表。
表1 常备抢修器材表
( 3 ) 氯气总管 中含氢 ≤0 . 4 % 。氯 气液化后尾气含 氢应
≤0 . 4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0 4—0 9
作者简介 : 于丽丽 , 山东烟台人 , 主要从 事工艺设计工作。
第 5期
于丽丽 , 等: 氯气及液 氯的使用安全探讨
氮 <1 8 %则不发生爆炸 。
三氯化氮爆 炸威 力非常 巨大 , 2 m o l 三氯 化氮爆炸 时, 分 解成 1 m o l 氮气和 3 m o l 氯气 , 同时放出 4 . 6×1 0 J热量 , 在容 积不变的情况下爆 炸 时 , 温度 高达 2 1 2 8  ̄ C, 压力高 达 5 . 4 X 1 0 MP a , 威力惊人 。
杂质 , 因为原料 中含 有氨 和铵类 物质 , 因 此氯 气 中 常 伴 随 着 三 氯 化 氮 存 在 。三 氯 化 氮 分 子 式 为 N C 1 , , 呈黄色粘稠性液体或斜方 晶体 , 有强 烈刺激性气 味 , 相 对密度 为 1 . 6 5 3, 熔点 <一4 o ℃, 沸点 < 7 1 , 自然 爆 炸点 9 5 ℃, 溶于氯 , 也溶 于苯 、 四氯化 碳 、 氯仿 等有 机溶剂 , 在碱、 酸 中易分解。N C 1 是强 氧化 性 的氧 化剂 , 在 空气 中极 易挥





l l O・
S H A N D O N G C 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2 0 1 4年第 4 3卷
氯气 及 液 氯 的使 用 安 全 探 讨
于丽丽 , 成 兆坤
( 烟台万华 化工设计院有 限责任公 司 , 山东 烟台 2 6 4 0 0 2 )

含氮物质氯化消毒后对饮用水水质影响的分析

含氮物质氯化消毒后对饮用水水质影响的分析

物 少且 消毒 灭菌效 果好 。笔者长 期从 事 自来水 生产 工艺 指导
及水 质检工 作实践 中 , 发 现 自来水 经二氧 化氯 消毒 后 , 会 产生
尽 管饮 用水 消毒技 术不 断改革 创新 , 但 与此 同时 , 微生 物 氯酸盐 和亚 氯酸盐 。经 长期 的水 质检测 实践 中, 就 不 同类型
能 渗透 细胞 内部 , 改 变和破 坏原 生 质 ; 还 可通过 高浓 度 的氯根
本上破 坏病毒 核酸 以 实现 灭 活作 用 。氯化消毒 还能 持续 杀灭
水 中各 种微 生物 , 除味、 除臭 以及 除藻 , 且溶 于水 中无 臭无 味 , 能控制和 清除水 的颜 色改善饮 用水的清 洁度 。一 方面 , 氯化消 毒 消毒效 果易受 P H影 响 , 一般 投加量 下 , 基本无法作 用于寄生
氯化消毒 方式的优 势在于 杀菌能力较 强 , 次氯酸 可对水 中
水 原生 质进 行直接 氧化 , 破 坏原 生质细 胞膜 的渗 透压 ; 同时还
水厂1 1
地 下水
0 . 1 5
<0 . 1 0
0 . 5 6
备注: 生活饮 用水 卫生标 准 ( G B 5 7 4 9 - 2 0 0 6 ) 规 定饮用 水 中亚氯酸盐 和氯酸盐分 别不超过 0 . 7 m g / L
二 氧化氯消 毒常造 成水 质不 合格甚 至水 质事 故 , 笔者认 为
其原 因主要存在几个 方面 :
2 . 1 转化率 低 , 易造成氯酸盐超标 。 2 . 2多数 小型 水厂技 术人 员缺 乏 , 水 质检 测技 术 不够科 学
多采用现场 测定 法 , 因二氧化 氯在水 中不稳定 , 不 同的测 虫卵 、 病原虫等 , 自由性余氯在 输水 系统 中维持 的时 间不长 , 也 合 理 , 定方 法 , 检测 值结果却相差 2 - 3 倍的差异 ; 容易生成新 的难 闻氯 臭味 。另一方面 , 由于水 污染 问题 越来越 严重, 水 体 中有 机污 染普遍 较为 严重 , 整个消 毒过 程过程 中还

城市污水处理中出水亚硝酸盐氮对液氯消毒的影响及其生成机制研究

城市污水处理中出水亚硝酸盐氮对液氯消毒的影响及其生成机制研究

城市污水处理中出水亚硝酸盐氮对液氯消毒的影响及其生成机制研究摘要:分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亚硝酸盐氮对液氯消毒的影响和生化系统中氮的转化规律,并通过活性污泥交叉试验确定亚硝酸盐氮增高的原因。

分析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氮浓度的增高导致加氯量激增,建议出水亚硝酸盐氮控制上限为3mg/L;曝气时间和较短的污泥龄以及低温环境是生化系统中亚硝酸盐氮增高主要原因。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亚硝酸盐氮消毒正文:自然水体中氮的存在形式有四种,分别是有机氮(如各类蛋白、胺类化合物等)、氨态氮(如氨根离子)、亚硝态氮、硝态氮[1]。

污水处理过程中,在一系列微生物的作用下,含氮化合物主要发生氨化反应、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各种形式的含氮有机物进行转化,最终以气态氮的形式从水中分离出去,实现氮的去除。

亚硝酸盐氮在传统生物脱氮工艺中只是硝化反应的中间产物,却是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前置物,厌氧氨氧化菌利用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氧化氨氮,利用无机碳作为碳源,无需有机物作为碳源[2],从而实现自养生物脱氮的目的[3],可节省60%的曝气量,可节省100%的有机碳源,有望使城市污水厂实现能量自给或产生能量,所以对城市污水厂出水亚硝酸盐氮某一时期突然增高这一现象的研究具有实际价值。

亚硝酸盐氮作为还原性物质,在氯消毒过程中与次氯酸根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消耗水中的次氯酸根离子,导致消毒无效,为保证出水粪大肠菌群稳定达标,必须加大消毒剂量,导致耗氯量增大,故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亚硝酸盐氮必须控制在合理的限值内。

在城镇污水处理厂中,氯消毒已成为主要的消毒工艺,氯消毒有两种消毒药剂,分别为次氯酸钠和氯气,其中次氯酸钠具有消毒效果好,采购、运输和储存环节安全方便,管理和使用相对简单等优点,已成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最主流的消毒药剂;而氯气作为消毒药剂,其存储仓库为较大危险源,全管控要求高,管理维护复杂,安全成本也较高,故在城镇污水厂中使用氯气作为消毒药剂的较少。

综上所述,以南京市某使用液氯消毒的城镇污水厂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化系统硝化化反应和消毒试验,探究出水亚硝酸盐氮异常偏高的原因和对液氯消毒的影响,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排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有机氮类化合物对液氯消毒效果
影响的几点思考
液氯消毒目前在我国应用得比较广泛,当氯溶于水时,
将发生下列两个反应:
CL2+H2O→HOCL+HCL HOCL→H++OCI-
起消毒作用的主要是次氯酸(HOCl)分子。

HOCI是很小的
中性分子,易于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菌表面,传透细胞壁进入细菌内部,进而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致使细菌灭活。

由于OCI-带负电,难于接近带负电的细菌表面,所以与HOCl相比,杀菌能力很差。

水体中氮的来源有天然来源和人为来源两个部分,其中
天然来源仅占极少部分,主要是人为来源。

天然来源主要是土壤中的有机氮和硝酸盐,以及与某些沉积物一起沉积的氮。

人为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化肥及农家肥的施用。

水中氮的存在形态有无机氮和有机氮两种形式,并处于相互转化的动态过程中。

随污水排入到水体中的有机氮类化合物(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尿素等),首先在细菌分泌的水解酶作用下,水解断开肽键,脱除羧基和胺基形成氨(NH3),完成氨化过程。

氨氮在亚硝化细菌的作
用下,被氧化成亚硝酸盐氮:接着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亚硝酸盐氮被氧化成硝酸盐氮,即为硝化过程。

有机氮含量通常以凯氏氮和氨氮含量的差值来表示,包括蛋白质、氨基酸、多肽、核酸、尿素和大量合成的、氮为负三价态的含氮化合物。

生活污水中有机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约为15mg/L。

水中有机氮类化合物含量还与季节有关:在早春季节,有机氮类化合物含量较低,而后开始增加,到了盛夏季节有机氮类化合物含量急剧增加,而到秋季时又逐渐开始回落。

在氯消毒过程中,当水中存在有机氮类化合物时,其会与氯反应生成有机氯胺,某些有机氮类化合物还可生成二级的有机氯胺。

Manar K.Fayyadt55等人对约旦et As.samra污水厂出厂水的消毒试验表明,投氯量为15mg/L、接触时间为15min 时,总大肠菌群可达100%灭活。

而在此条件下,向污水中分别加入15mg/L的组胺、甘氨酸、苯丙氨酸后,总大肠菌群的灭活率仅为58%、78%和79%。

而当上述有机氮类化合物投加量增至30mg/L时,即使投氯量加大到24mg/L对总大肠菌群也没有任何灭活效果。

说明,有机氮类化合物可以与氯反应生成有机氯胺,且其消毒效果很差或基本没有消毒效果。

其中,半胱氨酸对氯消毒效果影响最大。

半胱氨酸,分分子式:C3H7NO2S,为含硫α-氨基酸之一,是一种具有生理功能的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20多种氨基酸中惟一具有还原性基团巯基(-SH)的氨基酸,现今已在医药、食品添加剂和化妆品中广泛应用。

在pH=6.0和8.0时不同浓度的半胱氨酸对氯消毒效果的影响几乎一致,且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少量的半胱氨酸均使2 mg/L氯水几乎没有消毒能力。

这是因为半胱氨酸的侧链含有疏基,与胺基相比,它会优先和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消耗掉大量的自由氯,使氯消毒效果很差。

当pH=6.0
和8.0时,少量的半胱氨酸也可以使氯胺基本没有消毒效果。

当pH=10.0时,其对灭活效果的影响要稍小于pH=6.0和8.O 时的情形。

这一点与其对氯消毒效果的影响类似。

如前所述,
在高pH值条件下氯与氨反应生成氯胺的速度较快,对氯的竞争较强;而另一方面,在高pH值条件下氯主要以OCl-形式存在,而在此时半胱氨酸的巯基离解程度也较高,使得氧化反应较慢,对氯的竞争也较差。

pH=10.0时对氯胺消毒效果的影响较小,这是因为在此条件下巯基的氧化反应进行得不彻底,耗氯量较小,使水中还有一定的余氯可以与氨反应生成较大量的氯胺,从而使其对氯胺消毒效果的影响较小。

但是应当指出,如此高的pH在一般的水处理过程中很难遇到,因此当水中存在半胱氨酸时,正常的加氯量根本起不到消毒作用。

(注:以上理论来源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及论文)
结合我厂2013年的生产实际的几点思考:
1、出水粪大肠菌群超标自2013年4月起,超标日趋恶化在夏季尤为突出,负荷有机氮类化合物存在的季节特点。

超标天数统计如下:
2、9月三次送样至自来水水质中心,检测出我司进、出水中含有具有-C-C-C-NH2基团的长链有机物,分子形式上与有机氮类化合物结构类似。

3、液氯投加量,从5kg/小时(正常投加量)逐次增加到8kg/小时、10kg/小时、12kg/小时、15kg/小时,但出水粪
大肠菌群值仍不达标。

直至投加至18kg/小时,消毒效果才有明显好转:
注:1、表中的单位投加量是根据上午的出水量和小时液氯投加量计算得来,数据不完全准确。

2、下午14时出水的粪大肠菌群大于24000个/l。

我们开展投加不同浓度氯水检测粪大肠菌群的实验,结果表明液氯投加量达到15mg/l以上时,每日液氯投加量约为750kg ,出水粪大肠菌群才能实现稳定达标。

4、水射器中新制备氯水的颜色:正常情况下,应呈淡黄绿色,但我司几乎无色(自4月起)。

5、我司出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高于理论正常值,但出水
的总氮、氨氮与前几年相比偏低(以年平均浓度值作为比较)。

综上所述,笔者推测:我厂的生物处理系统能够有效降
解水体中的有机物(除粪大肠菌群外,其他出水指标能够稳定达标),但进水中含某类有机氮类化合物致使制约了消毒
效果。

但受到现有实验设备、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无法证实,以上观点仅为参考,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文:苟佳)
2013年12月1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