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学习的看法_五年级诗歌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2 古诗三首课件2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2 古诗三首课件2篇

12 古诗三首
这首诗是给儿子的遗嘱。
一起解诗题
示儿
给儿子看
12 古诗三首
一起解诗意
死去元知万事空,
同“原”,本来。 一切事情。 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语序应该是
“元知死去万事空”。
诗意:本来就知道死 去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12 古诗三首
但悲不见九州同。 国家统一
只,只是。
一个“悲”字,点出作者的遗憾。
指什么?“游人”在这里仅仅是指一 般的游客吗?还是特指某些人?
12 古诗三首
“暖风”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 淫靡之风,暗示南宋的权贵们天天醉生梦死。
“游人”在这里特指南宋的统治者和权贵们。
12 古诗三首
你觉得“熏”“醉”好在哪里?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 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 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12 古诗三首
面对着无限美景,诗人为何反问“西湖歌 舞几时休”?
诗人反问“西湖歌舞几时休”,是希望 南宋的权贵们不要再过这种醉生梦死的生活 了,要振作精神,去收复失地。
12 古诗三首
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句诗是指南宋的权贵们忘记了 北宋灭亡的事实,在醉生梦死中,把杭 州当作了北宋的都城汴州。
12 古诗三首
12 古诗三首
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 的春风,又指社会上颓废之 风。
这里指的 是达官显贵。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北宋京城。
~~~~~~~~~~~
简直。
不再考虑收复失地
12 古诗三首
诗意:暖洋洋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 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

五年级语文诗词背诵与欣赏

五年级语文诗词背诵与欣赏

五年级语文诗词背诵与欣赏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五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背诵和欣赏诗词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讨论五年级语文诗词背诵与欣赏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诗词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五年级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阶段,诗词的背诵和欣赏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意境,通过背诵和欣赏诗词,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表达方式,还能培养自己运用语言进行情感表达的能力。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非常有益。

2.培养审美情操:诗词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通过背诵和欣赏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操。

这对于培养学生美好情感、丰富情感体验、塑造美好人格具有积极作用。

3.拓展文化视野:中国诗词源远流长,融汇中华文化的精华,通过背诵和欣赏诗词,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人物等方面的知识,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二、有效的诗词背诵与欣赏方法为了让五年级的学生有效地进行诗词背诵与欣赏,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1.选择适合的诗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诗词进行背诵和欣赏。

可以选择一些带有故事情节或意境特殊的诗词,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

2.分段背诵:对于一首比较长的诗词,可以将其分成小段进行背诵。

每背诵完一小段,可以进行理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词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3.多渠道欣赏:除了通过口头欣赏,还可以利用多种媒介途径进行诗词欣赏。

可以播放录音或视频,观看诗词演讲或表演,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受诗词的魅力。

4.创设情境: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词的意境,可以创设一些情境。

比如,通过音乐、图片、实物等与诗词相结合,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诗词的内涵。

5.互动合作学习:可以分组进行背诵和欣赏,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精品配套练习(基础+阅读)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精品配套练习(基础+阅读)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第12课《古诗三首》精品配套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读拼音,写词语。

jìzǔyān xūn hánɡ zhōu jū shùnǎi shìnǎi wēng zhàng shìyǐ hài bù jū yì gé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汴州是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B.《己亥杂诗》是清代龚自珍写的,共315首。

C.“万马齐暗”是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D.“九州生气恃风雷”一句中的“生气”。

和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指不愉快。

3.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B.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4.[字义]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九州生气恃.风雷(气势)B.死去元.知万事空(本来)C.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识)D.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所谓)5.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呐喊(nà)窃读(qiè)支撑(chēng)呕心沥血(ǒu)B.华侨(qiáo)玷污(diān)点缀(chuò)颇负盛名(p ō)C.鱼鳃(sāi)矫健(jiǎo)脂肪(zhī)玲珑剔透(t ī)D.抡起(lūn)功勋(xūn)铸造(zhù)抑扬顿挫(cu ò)6.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管天气十分炎热,大家还是坚持锻炼身体。

B.已经把连长交给我的任务顺利实行了。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新教材)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新教材)部编版
词语注释: 1.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2.定:收复、平定。 3.中原:泛被金军占领的失地。 4.家祭:家里祭拜祖先。 5.乃翁:你们的父亲。
课文讲解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走马观花 :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运用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
陆游至死还不忘国家统一,可 见,他是一个怎样的诗人? 热爱祖国,至死不渝。
层次梳理
毕生的心事 深深遗恨


嘱托与盼望 最后遗愿
殷收
切复 希失 望地 深统 情一 嘱祖 托国
主题归纳
《示儿》通过描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 限的希望,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 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拓展延伸
爱国诗句集锦
第二节:天晴了的时候,赤脚携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开头:金每一两个国人都的会慢分慢界成长线,从。一个从需要此父山母呵河护的破小碎孩,转,变不成一复个能统帮一父母。分忧可的悲少年的,那是是一南次蜕宋变朝。(廷开门不见思山,北抒发上感中情)
七、课文分析。
7如.课:后谁原习能题相,:信收这是复大自失然地的现,实,却而向不是金大屈胆的膝梦幻投呢降? ,自称臣子、儿皇帝,苟且偷安,只求保住
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游《病起书怀》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词三首牧童9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词三首牧童9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牧童9篇古诗词三首牧童 1教学目标:1、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激趣: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1、学习第一首诗。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朗读。

释义: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

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释义: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弄”,一个“卧”。

(可爱、调皮、疲倦)(4)、再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并加上自己的想象。

2、学习第二首诗。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说说诗意,你好象看到了什么?释义: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释义: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

五年级《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五年级《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五年级《己亥杂诗》教学设计《己亥杂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的诗集,也是近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这套诗集贯穿中国的历史背景,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和人们的思想感情。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和学习这部诗集,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还能够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写作能力。

下面是我对《己亥杂诗》的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己亥杂诗》,帮助学生了解这个时代的背景和文学创作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感受诗歌的美和艺术魅力。

3.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模仿和创作诗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己亥杂诗》简介:介绍《己亥杂诗》的背景、作者和内容,以及该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2. 诗歌欣赏:选取《己亥杂诗》中的几首诗歌,让学生欣赏并思考诗歌中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3. 诗歌创作: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感受,写一首自己的诗歌。

三、教学流程1. 课堂引入(5分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诗歌与诗集的看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2. 《己亥杂诗》简介(10分钟)通过图文并茂的PPT介绍《己亥杂诗》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了解这个时代的特点和对诗歌的重视。

3. 诗歌欣赏(15分钟)选取《己亥杂诗》中的几首诗歌,将诗歌投影到黑板上,朗读给学生听,并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教师可以适当解析一些生字生词,并对诗歌中的一些意象进行解释。

4. 诗歌创作(30分钟)a. 模仿诗歌:教师提供一两首《己亥杂诗》的范例,要求学生模仿其中的文体和艺术特色,写一首自己的诗歌。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创作的提示,如诗歌的主题、运用的句式等。

b. 创作诗歌: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写一首自己的诗歌。

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一个主题,然后通过运用形象、比喻和修辞等手法,进行表达。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合适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提升创作水平。

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五年级上册教案部编版

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五年级上册教案部编版
(4)对古诗背后文化内涵的认识
-古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如诗词格律、用典等,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和解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创设、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确保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透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词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古诗的美,分析古诗的内涵,并学会运用古诗表达情感。
五、教学反思
在这次《古诗三首》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期。在讲解《登鹳雀楼》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千里目”和“一层楼”的意象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这让我意识到他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春晓》:理解“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等诗句,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细腻感受。
(2)学习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律美,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通过示范、模仿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古诗的正确朗读节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培养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学会从文化背景、作者生平和诗歌内容等多角度欣赏古诗。
-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如时代特点、作者生平等,帮助理解诗歌内涵。
2.《绝句》:分析诗中描绘的春景,学习诗人的写作手法,体会诗的意境。

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共2课时)

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共2课时)

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共2课时)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春日》、《游园不值》三首古诗。

本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味,体会作者的情感。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阅读基础,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方面仍有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于古诗的欣赏和解读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想象、品味等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句的含义。

2.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发现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3.品味评价法:教师引导学生品味古诗的语言、形象、情感,进行审美评价。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原文、图片、音乐等。

2.参考资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以便进行拓展教学。

3.课堂练习:准备相关的练习题,以便进行巩固教学。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意境。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

同时,教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图片、音乐等,解读诗句的含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同时,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古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学习的看法
我是小学生,我上5年级了,读了这么多年的书,那我也来说说的学习感受。

上学嘛,各科老师每天都是要布置作业的,在我们班上,很多同学都因为作业而产生了烦恼,甚至开始不重视学习,可是我觉得并不是这样的。

现在5年级了,学习的科目也不算很多,但是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主科,压力还是蛮大的,每天放学回家后,做作业都要做到8、9点,作业太多,我们都觉得非常烦恼,开始觉得老师不理解我们,故意不让我们放松,不让我们玩,有些题,真的是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来,可是有一天,我对学习有新的看法了,这看法是什么呢,我给大家说说吧!
我妈妈的朋友的儿子,考上了我梦寐以求的树德外国语学校,可是我只有羡慕,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想了很多,觉得我们都是普通人,为什么他能考上好学校,我却只有羡慕呢,同样我们都是从出生、上幼稚园、上小学,经过无数的困难,才到了11岁,所以我不羡慕了,当天晚上我就下定决心好努力学习,考上我梦寐以求的学校,我就想,咱就努力十几年,换来几十年的好日子,我从此就开始努力了,我觉得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是要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当天学的知识,好吧,一定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加油!
从此,我爱上了学习……
四川成都锦江区三圣小学5年级3班五年级:郑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