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想象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意象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重要性

意象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重要性

意象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重要性1. 引言1.1 意象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意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意象是古诗中的重要元素,通过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表达,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古诗中的意象是多样丰富的,有时候是生动形象的描绘,有时候是抽象的隐喻象征,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诗歌中的美感和艺术感染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意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广度,让他们在诗歌世界中畅游,感受诗人的心灵和情感。

通过对意象的解读,学生可以更深入地领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理解诗歌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意象在古诗教学中不可或缺,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感悟力,使他们在欣赏诗歌的也能够从中获得对生活和情感的启发和感悟。

意象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应该重视意象的引导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2. 正文2.1 古诗中的意象是学生理解诗意和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古诗中的意象是学生理解诗意和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

意象是古诗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它通过以形象的方式描绘事物,引起读者的感知和情感共鸣。

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解读古诗中的意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情感。

在杜牧的《秋夕》中,诗人运用了“月华如练”、“夜空如水”等意象,描绘了金秋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学生通过理解这些意象,可以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抒发。

古诗中的意象也有助于学生发挥想象力,展开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当学生通过细致的品读和思考,体会到古诗中深刻的意象时,他们会激发出更多的思考和联想,进而形成独特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意象的解读,学生可以感知到诗歌中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含义,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意象的解读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2.2 意象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意象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扬想象风帆,品古诗词曲神髓——浅谈想象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曲中的运用

扬想象风帆,品古诗词曲神髓——浅谈想象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曲中的运用


孤 山 、僧寺 、贾 亭 、湖 水 、 白云 、黄 莺 暖 树 、新燕 、春泥 、乱 花 、浅 草 、游人 、马匹 、绿 杨 、 白沙 堤 等 ,再放 手让 学 生发 挥各 自的艺 术想 象 ,独立 绘 制 《 游春 图》 ,然后 师 生共 同评 点优 秀画 作 ,接着 引导学 生展 开 合理 的联 想和 想 象 ,置身 于这 幅 美丽 的 图 画 中 ,跟 着 作者 的足 迹 游春 :孤 山寺 —— 贾 亭—— 钱 塘湖— — 湖 东—— 白沙 堤 。最后 把 诗人 描绘 的物 象 有机 地 串联起 来 ,使 学生 仿佛 置 身于 这幅 《 春 图》 中 :早春 , “ ”骑 着 马到钱 塘湖 游 游 我 春 。孤 山上 有~座 孤 山寺 ,它 的北面 有 个 贾亭 。贾 亭西 边 是钱 塘 湖 ,湖 水清 澈 见底 ,溢 满 了堤 岸 ,天 上的 白云 低低 地压 在湖 面 上 。岸上 ,早起 的黄 莺 l 啼 叫着 争夺 树 上的 巢 ; 田野 七,有几 只 下 小燕 子正 忙 于啄 泥垒 新 窝。 春意 盎然 , 钱塘 湖两岸 鲜 花灿 烂 ,使
教 学 方 法
教育 科学
2 1年 第 3 01 期
吴景 生
( 东省揭 阳 市揭 东县炮 台镇 石牌初 级 中 学 5 5 0 ) 广 150
中 国 古 诗 词 曲语 言 高度 凝 练 ,寥 寥 的儿 行 文 字 往 往 隐 含 了 众 多 的物象 、丰 富 的 内涵和 深刻 的主题 , 教师 须借 助 多种 教 学手 段 ,帮 助学 生扫 除 阅读 的语 言 障碍 ,把 意 思讲 清 楚讲透 彻 。 教师 要 能 善 于 诱导 学 生 的 形 象 思 维 , 启 发 学 生展 开 大 胆 的联 想 和 想 像 ,把 学牛 带进 古典 文 学 的意境 中 去 ,让学 生 身 临其境 地领 略 古 典 文 学 的意 境 ,产 生 情 感 的 共 鸣 , 从而 激 发 学 生 对 占诗 词 的 兴 趣 ,提高他 们 的阅 读能 力和 审美 能力 、鉴赏 能 力 。 欣 赏音 乐 ,激发 想象 中 国 自古有 “ 景不 如 听景 ”的说 法 , “ ”可 引发学 生 无 看 听 限遐 想 ,增 强学 生 的形 象思 维 所 以 ,古诗 词 曲 的教学 , 可借 助 音乐 播放 , 营造 一种特 定的 课堂 气氛 , 激发 学生 无 穷无 尽 、多 姿 多彩 的想 象 ,使之 有 声 、有 色、 有形 、 有情 , 引导 学生 走进 古 诗 词 曲的荚 妙 的意 境 。如在 ~ 曲 《 山鸟 语》 的轻 柔舒 缓 里 去领悟 空 《 破 山寺后 禅 院》 的 幽深寂 静 ;在 一 曲 《 乡 曲》 的淡雅 感伤 题 思 中品 味 《 净 沙 ・ 思 》浓 浓 的 思 乡情 怀 ;在 一 《 三 天 秋 首 二 囤演 义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主题 曲 的 慷慨 激 越 中领 略 《 阵 子 ・ 里挑 灯 看 剑 》 的豪 情 万 破 醉 丈 。闭上 双 眼,聆 听音 乐 ,用 想 象去 勾 画诗 的 图景 ,让 心灵 徜徉 在那无 尽 的待 的意 境 中 ,感受 诗人 的 内 心情 感 ,引发 学 生情 感共

诗歌教学中的联想与想象

诗歌教学中的联想与想象

诗歌教学中的联想与想象
在诗歌教学中,联想与想象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联想是把一个事物或现象与另一
个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从而通过联系和比喻来理解和感受一个事物或现象的特点和内涵。

想象则是通过想象和构思,创造或再现一个事物或现象的形象和场景,从而加深对事物或
现象的理解和感受。

联想是一种基于比喻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诗歌中的意象和
意义。

诗歌中常使用隐喻、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通过把不同事物或现象相互联系,来刻画事物的特质和内涵。

学生可以通过联想把诗歌中的意象与自身所见所闻的事物
联系起来,进一步深化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读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时,学生可以
将诗中的花儿与树木与自己所见的花卉和树木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春天的色彩和氛围。

在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

例如,可以通过图片
欣赏、词语搭配、联想卡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意象与自身所见所闻的事物及场
景联系起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同时,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自然环境、美术展览等
活动,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总之,在诗歌教学中,联想与想象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策略和思维方式。

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同时,这种思维方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表达能力。

诗歌教学中的联想与想象

诗歌教学中的联想与想象

诗歌教学中的联想与想象
在诗歌教学中,联想和想象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元素。

它们使得诗歌充满了生动的图像和丰富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文将从三个层面探讨诗歌教学中的联想和想象。

在诗歌教学中,联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

通过联想,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的表达,使得诗歌更加具体而生动。

教学《登鹳雀楼》这首诗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高楼之巍峨,飞鸟之飘逸,蓝天之辽阔等等,让学生通过联想来感受诗歌中的画面和情感。

在诗歌教学中,想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通过想象,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深层含义。

教学《静夜思》这首诗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作者独自一人在床上凝神紧盯着月亮,静静地思考着什么,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孤独、寂寞与思念之情。

在诗歌教学中,联想和想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幅美丽的图画或听一段动人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然后引导他们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诗歌教学中的联想与想象

诗歌教学中的联想与想象

诗歌教学中的联想与想象一、联想的运用联想是一种表现出与主题直接无关但相互关联的思维方式。

在诗歌鉴赏中,通过联想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歌的内涵。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资料和创造有趣的环境,使学生自主性地联想,在内容上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例如,当教师教授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时,可以通过提供关于春天的图片、声音、味道等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自由联想,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春天万物生”的内涵。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联想框架,让学生通过前期进一步积累和归类,建立自己的诗歌联想思维体系,从而使学生在诗歌教学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诗歌,更容易关联到生活中的实际情境。

想象是一种把事物从自己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层面上输出的能力,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表现方式。

在诗歌创作和鉴赏中,想象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才能产生严谨优美的诗歌。

在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探索诗歌背后的奥秘和心理状态,是教师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例如,在诗歌学习中的一种常见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创作诗歌。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在知识和技能上得到提升,还可以在想象能力上受益。

在创作诗歌中,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想象能力创造出自己的诗歌世界,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具体的主题、情境等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其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会诗歌的内涵。

总之,联想和想象在诗歌教学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诗歌,获得更高的美感和文化价值。

试论想象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

试论想象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

试论想象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作者:朱明顺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32期摘要在詩歌教学中,教师必须学会培养学生通过想象感知诗歌意境的能力。

想象能力的培养,不仅对于创作诗歌十分重要,对于诗歌的教学尤为重要。

教师要学会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想象的训练,以达到有效欣赏诗词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诗歌教学想像作用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Application of Imagine in Poetry TeachingZHU Mingshun(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Bijie College, Bijie, Guizhou 551700)AbstractIn the poetry teaching, stimulate the envision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are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the necessary basic skills. Imagine not only in poem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eaching of poetry is as important. Imagin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innovation, is a kind of extremely valuable thinking quality. In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Chinese poems, have no imagination of participation, and the beautiful poem text symbols used only abstract meaning, only make full use of imagination, can build vivid artistic conception.Key wordspoetry; teaching; imagine; role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必须学会培养学生通过想象感知诗歌意境的能力。

想象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性

想象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性

声让我们对戍 边战士产 生了深深 的情感。 学 生 自己思考 , 通过逐步 的练 习形成想 象 在现 代很 多的古典诗 词也被现 在 的很 多 中创造 的情景 。而要想 实现 “ 语文课程标 歌者 翻唱 , 比如伊能 静演 唱了苏轼 《 念奴 准” 中对于诗歌“ 体验诗歌 的意象和意境 ,
夜》 ,作 者以 清丽 的笔 法将 “ 春” 、
“ 江” “ 月夜” 完美 融合 , 对于这 幅春 江 月 夜 图 , 学 生 完 全 可 以 感 受 到 它

所处 的情景 , 使 得文章摇 曳多姿。 通
过想 象 ,朱 自清笔下 的月下荷 塘更
的静谧幽美 ,可 是要想在 审美的过 程中对于这首诗歌 中月夜 下的长江
翔起来 的翅膀。” 也就说借 助想象可 以让学 生在课 文中尽情遨 游 ,可 以
想象 出山有 多高 , 水 有 多深 , 可 以 尽 情 想 象 文 章 中人 物 的 言 行 举 止 , 可 以丰 富 文 章 的 内 涵 ,体 会 作 者 当 时
若虚 的 “ 孤篇 压全 唐 ” 的《 春 江 花月
想 象 以潜 称为“ 排箫 ” 。箫是一种竹制乐器 , 也 可以 面 愈 能 想 象 出更 多 的 东 西 来 。” 递情感 的艺术 , 其 中富含 了美 的意蕴 。建 想象到在滕王 阁宴会上 ,排箫声 响起 , 移 默 化的 方式 使人 的 情感 引起 联想、 激 犹 构 主义者认 为 : “ 学 习者不 是空 着脑 袋走 如清风拂来的感受。O 共鸣 , 将 自己的审美体 验和想 象世界 Z州词》 中“ 羌笛何 动、 进教室 的, 在 他 们 生 活 学 习和 交 往 活 动 中
学 史 上 独 树 一 帜 。 由 于 知 识 水 平 的 差 异

诗歌教学与想象

诗歌教学与想象

诗歌教学与想象诗歌是以凝炼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想象,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诗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流芳百世的艺术珍品。

诗歌语言凝炼,内容浓缩集中,是最为精练的文学品种。

它往往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选择最精彩动人、最能反映生活本质的场景、细节、感受加以提炼和抒发,从而收到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也正是因为诗歌的凝炼,使得我们在欣赏诗歌时,就必须有充分的想象力。

而且诗歌本身就是通过生动优美的形象、丰富的联想以及大胆的想象和幻想来感染读者的。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人脑在反映客观世界时,不仅能形成知觉形象和记忆表象,而且还能根据别人的口头或文字描述,在头脑中形成自已未曾见过的事物的形象,这就是想象的作用。

诗歌是通过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在学习诗歌时就要把握诗歌中诗人描绘的形象或从诗歌中体现出来诗人的形象,从而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意。

而形象的把握就是要我们在诗歌有限的字句中就想象,去领悟。

现在的中学生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性,只希望在课堂上什么都由老师你一个人说,最好还要简单些,以便于记忆,而自己却懒于开动脑筋去想。

诗歌在他们的心目中,只不过是记一记作者、背一背诗句罢了,根本就谈不上去把握诗中的形象,通过想象去揣摩诗的意境了。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不良的习惯,同时也是一种恶性循环:不愿去想象,想象能力也随之减弱,也就更不愿去想象了。

因此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经常会问老师一句话:“老师,我为什么总觉得脑海中没什么好写的呢?”这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自己平时对周围的生活缺乏观察;第二是因为写作文时缺乏想象力。

而后者更是能否写好作文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因此想象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诗歌不仅需要想象力,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想象能力的提高也更能促进学生对诗歌意境的领悟,从深远意义上来讲,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写作、欣赏其它文学作品等方面产生良好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想象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
山西省阳城三中元曙光说到诗词教学,首先看看古人鉴赏诗文的方法。

中国古代文论中诗歌鉴赏强调“兴味”;孔子“诗可以兴”的见解,按宋人朱熹的解释即为“感发志意”,也就是说,读诗可以激发人的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感受体味诗中的意蕴。

南北朝的钟荣在他的《诗品序》中提出了“滋味说”,钟荣所谓“滋味说”,主要是指南北朝的五言诗言简意丰,可以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特征。

唐人司空图从阅读欣赏的角度指出,诗的高妙境界在于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即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读者借自己的想象和体味,可以在有限的文学符号中得到无限的意蕴和旨趣。

不难看出古人诗歌鉴赏时是非常注意想象的。

所谓“想象”是人脑对记忆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通过想象可以将文学符号和生活的感受串联起来,可开拓思路,提高思维能力,感悟作品中的“象外之象”,可以将作品中的意象“还原”。

想象分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想象包括其初级形式——联想(即指由当前感知的事物想到有关的另一事物);狭义的想象专指其高级形式——再造想象和创造思想(即指将头脑中已有的感知形象,进行分解、组合和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无论是哪一种想象,都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有着重要作用。

一、想象能帮助学生感知到更鲜明更生动的文学形象
德国文艺理论家莱辛曾经说过:“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美的东西,并不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美的。

”这话讲得很有道理,文学作品尤为如此。

因为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媒介,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想象,才能将他们还原成一个个生动鲜明,有声有色的形象,在《邶风·静女》中,诗歌前两章都以“静女”开篇,反复咏唱,意在强调姑娘的娴静温婉。

但我们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想到首先赶到约会地点的姑娘,躲在不易发现的地方,瞪着两只大眼睛,看着小伙子找不到自己时那急不可耐的样子,不觉“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的情景,通过“贻我彤管”“自牧归荑”想到姑娘馈赠信物的动人画面,我们就能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位沐浴着爱情阳光的姑娘,她的活泼行为只在和恋人约会时才表现出来,从而认识到这是一位大胆而炽热地追求爱情、追求自己美好生活的美好形象。

二、想象能帮助学生充分领略作品中的意境
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

注重意境的创造,是中国文学艺术的共同特点,诗歌、散文尤为如此。

既然中国的创作诸种表现意境,文学的鉴赏当然也就应该力求感受和进入意境。

那那么怎样才能进入文学作品的意境呢?这就必须驰骋自己的想象。

在教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我的范读展开想象:在轻柔、妩媚、婉
转、明丽的旋律中,夕阳斜照,晚霞灿烂,康河显得美丽而宁静,水面明亮如镜子一般,轻风微微吹拂,波光潋滟。

沐浴在金色斜阳中的纤纤杨柳,恰似那婀娜多姿,娇羞无比的新娘,杨柳在风中舞动纤巧的身姿,河草在这优美的旋律中随风摇摆,似在水底飘摇起舞,动人心弦,潭水清幽,印衬天边的晚霞,康桥也化作彩虹,吸引诗人去寻找梦中的圣地……通过想象,就既能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首通体上下都美的诗歌,又能引导学生进入、陶醉于诗歌优美的意境之中。

三、想象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旨
想象能够凸显作品的形象或内容,从而使作品的主旨体现的更为鲜明。

以《孔雀东南飞》为例,在讲解过程中,我叫学生根据“兰芝严妆”一节加以想象性描绘,学生通过想象充分认识到兰芝的美丽后,我再发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极言兰芝的娴淑美丽?”通过讨论,学生就能意识到,即使是像刘兰芝这样完美的女性,也同样逃不脱封建家长的迫害,从而更好地认识到了诗歌鞭挞封建罪恶的主旨。

此外,文学作品中广泛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其心理依据便是联想。

在中国文学作品,尤其是古诗词中,这样的联想俯拾皆是。

如看到落花就想到韶华易逝和生命的短暂,看到月亮就容易思亲和怀人,看到杨柳就想到离别。

我们不仅在欣赏诗句时要运用联想,在品味诗情时更应联想到诗人创作时的环境、经历,因为不同诗人对同一事物,往往会因为思想、环境、经历的不同,写出完全不同的感受来。

同样是秋天,我们读李璨的“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李煜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感伤味太浓重,充满了悲秋情调。

相反,我们读了“铁马秋风大散关”、“沙场秋点兵”、“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手二月花”等词明丽句时,精神会为之一震。

这种差异所体现的情感,只要在欣赏诗歌时能联想到创作背景及作者经历,就很容易解决。

自然景物是客观的,但诗人往往在其中附着了主观色彩,这种情感往往与其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譬如,同样是咏梅,陆游因身处战乱,想报效国家,却处处不顺,把梅写成:“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的梅是寂寞的、凄苦的、受着风雨的摧残,却又是孤傲的、有追求的。

而毛泽东由于身处高位,正值意气风发之时,梅在他笔下却是:“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的梅是坚强的、独立的、自信的、有奉献精神的。

即使是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由于时代、经历的变化,对同一事物的情感也会迥异。

同样是离别,李白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惆怅、茫然,也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的感激,还有“夜台(阴间)无李白,沽酒与何人”的感伤。

同样是写愁,李清照出嫁前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的少女伤春情怀,出嫁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国破家亡后,又有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浓重的忧伤、深刻的孤独。

法国美学家列斐伏尔说:“想象能引人们进入现实的最深处。

”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更应借助于想象,引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细心体验,怀着纯真的心去接近文学,满怀深情地去拥抱生活,展开想象的翅膀,飞翔在优美的想象的世界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