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语文中国现代诗歌的教学
语文课教案现代诗歌的创作与鉴赏

语文课教案现代诗歌的创作与鉴赏教案主题:现代诗歌的创作与鉴赏一、引言现代诗歌是文学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和审美特点。
本节课将通过创作现代诗歌和鉴赏优秀现代诗歌两个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
二、创作现代诗歌现代诗歌的创作,不仅需要情感的表达,还需要运用现代的艺术手法。
通过以下步骤,引导学生创作一首现代诗歌。
1. 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现代诗歌强调个性和情感表达。
- 现代诗歌注重形象的建构和意境的营造。
- 现代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2. 主题选择- 鼓励学生选择与生活、情感或社会现象相关的主题。
- 引导学生思考和感受,寻找独特的切入点。
3. 创作要点- 学生可以选择自由诗或现代派诗歌的形式进行创作。
- 鼓励学生使用多样的修辞手法和文学技巧,如比喻、排比、押韵等。
- 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的简练、形象的鲜明和意境的质朴。
4. 创作实践- 学生按照自己选择的主题和诗歌形式进行创作。
-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互相批评,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
三、鉴赏优秀现代诗歌鉴赏优秀现代诗歌,可以增加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以下步骤,指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
1. 选择优秀现代诗歌- 教师准备数首优秀现代诗歌,并从中选择内容深刻、形式独特的进行鉴赏。
2. 诗歌欣赏- 教师朗读选定的诗歌,鼓励学生仔细品味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 学生自由交流,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诗歌分析- 教师带领学生对诗歌的主题、艺术表现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
- 学生参与讨论,从不同角度给出自己的见解和评价。
4. 诗歌创作借鉴- 引导学生从优秀现代诗歌中汲取创作灵感。
- 学生可尝试借鉴优秀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开展创作。
四、总结与拓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现代诗歌的创作和鉴赏中,提高了对现代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师可对学生的创作和鉴赏进行总结,并推荐更多优秀现代诗歌供学生拓展学习。
教学后记: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创作现代诗歌并通过鉴赏欣赏优秀现代诗歌来提高学生对现代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大学语文教学教案

大学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大学语文》教材第三章“诗歌的审美情怀”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古代诗歌的韵律美、意象美、情感美以及现代诗歌的意境创造和语言特色。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西方诗歌的艺术特点,感受诗歌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基本审美特征,能够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等要素。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激发对诗歌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学会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意象、情感分析,现代诗歌的意境创造。
教学重点:古代诗歌的韵律美、意象美,诗歌审美情趣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进而引出诗歌的意象美。
2. 知识讲解(1)古代诗歌的韵律美:讲解古代诗歌的平仄、押韵等基本知识。
(2)古代诗歌的意象美:分析具体诗句中的意象,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古代诗歌的情感美: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4)现代诗歌的意境创造:讲解现代诗歌的意境创造手法,如象征、隐喻等。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古代诗歌和一首现代诗歌,分别进行韵律、意象、情感分析,讲解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一首未学过的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审美情怀》2. 内容:古代诗歌:韵律美、意象美、情感美现代诗歌:意境创造、语言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静夜思》的韵律、意象、情感。
(2)阅读一首现代诗歌,分析其意境创造和语言特色。
2. 答案:(1)《静夜思》:韵律美:五言绝句,平仄相间;意象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情感美: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现代诗歌:以《乡愁》为例,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语文课中的现代诗歌鉴赏

语文课中的现代诗歌鉴赏在语文课上,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诗歌,其中包括了古代的诗词和现代的诗歌。
而在现代诗歌中,有一种特别的艺术形式,它以简洁的语言、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思想感悟而闻名,那就是现代诗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语文课中的现代诗歌鉴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相比于古代诗词,现代诗歌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内心的体验。
它以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意象来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与传统的韵律和格律相比,现代诗歌更加自由,没有固定的形式和规则,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表达。
这样的特点使得现代诗歌更具有个性化和独特性,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其次,我们需要学会如何鉴赏现代诗歌。
鉴赏现代诗歌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仔细品味诗歌中的语言和意象。
现代诗歌往往使用简练而富有张力的语言,通过形象的意象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我们可以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联想,去感受诗歌中的美感和内涵。
其次,我们需要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
现代诗歌往往以个人的情感和思考为基础,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来传达诗人的内心世界。
我们需要通过诗歌中的语言和意象,去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的内涵。
在现代诗歌鉴赏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诗歌的结构和节奏。
虽然现代诗歌没有固定的形式和规则,但是它们往往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和节奏。
我们可以通过仔细观察诗歌的排版和行间的间距,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
现代诗歌往往使用隐喻和象征来传达情感和思想,而这些隐喻和象征往往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解读和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对诗歌中的具体细节和意象进行分析和解读,来揭示诗歌的深层含义。
最后,我们还需要注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现代诗歌往往使用简洁而富有张力的语言,通过形象的意象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我们可以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联想,去感受诗歌中的美感和内涵。
通过语文课中的现代诗歌鉴赏,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浅谈现代诗歌教学

浅谈现代诗歌教学
现代诗歌教学是文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现代诗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根据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和创新。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来浅谈现代诗歌教学。
现代诗歌教学的内容需要关注现代社会的变化和个体情感的表达。
现代社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感受,这些感受需要通过诗歌来表达和传达。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需要引入一些新的语言形式和题材,如网络诗歌、实验诗歌等,以丰富学生的文学阅读经验和诗歌创作能力。
现代诗歌教学的方法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传统的诗歌教学注重对经典作品的解读和分析,而现代诗歌教学则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应当通过开放的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运用多种语言和表达方式来创作作品。
也要重视学生的实际体验和情感表达,鼓励他们在诗歌中表达真实的情感和心声。
现代诗歌教学需要关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引入新的语言形式和题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应采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评价方式也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
《中国当代诗四首》教案

从诗歌的意境、情感、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让学生领略诗歌的艺 术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04
互动环节与课堂活动
分组讨论,分享感悟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让学生围绕所选诗歌的主 题、意象、语言等方面进行自由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提出个人见解和感受,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四首诗都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相结合的方式,既有直抒胸臆的情感 表达,也有通过描绘景物、叙述事件 等方式来间接抒发情感。
语言特点
四首诗的语言都凝练、生动、形象, 富有音乐美和节奏感。同时,诗人们 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 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 染力。
学生朗读、背诵指导
朗读指导
理解力
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发 现学生对诗歌的主题、情 感和意象等方面有一定的 理解。
创造力
在创作实践环节,学生能 够运用所学的诗歌技巧, 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 作品。
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目标达成度
通过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诗歌的鉴赏方法和创作技巧,能够独 立完成诗歌分析和创作任务。
学生反馈
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表示认可,认为课程内容丰富、有趣,教 学方式灵活多样。
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写出了战争年月 闺中思妇等盼归人的情怀,寓意深刻。
诗歌艺术手法探讨
意象运用
抒情方式
四首诗都巧妙地运用了意象来表达诗 人的情感和思想,如《祖国啊,我亲 爱的祖国》中的“破旧的老水车”、 “熏黑的矿灯”等意象,象征着祖国 的贫困和落后,而“花朵”、“飞天 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 朵”等意象则寄寓了诗人对祖国未来 的美好期望。
当代诗歌的社会意义
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具有 反映时代精神、表达人民心声、抒发 个人情感的作用,对于推动社会文化 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诗歌的教学策略(5篇材料)

现代诗歌的教学策略(5篇材料)第一篇:现代诗歌的教学策略现代诗歌的教学策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而诗歌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广的,诗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审美情趣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能促进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诗歌教学应当充分体现新课标“语文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理念。
本册教材共十个单元,编入古诗四首,现代诗歌五首。
现代诗歌是相对古诗词来说的,现代诗歌语言含蓄、委婉,常常运用意象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
语句中多用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它是对生活现象的再现,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独白,是学生感受生活的媒介,是读者走进作者心灵的桥梁。
现代诗歌有什么特点呢?1.现代诗一般以句子,词组为诗行。
2.现代诗篇无定句、句无定字, 诗行长短不一,参差错落。
3.现代诗的段落可以整首诗为一段(节),也可以一首诗分为若干段(节)。
4.现代诗大多押韵,押韵让句子更优美,但不一定要句句都押。
5.现代诗精炼不拖泥带水,用最简洁的文字容纳最丰富的内容。
现代诗歌以其凝炼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有别于其他文体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我们,在现代诗歌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读诗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古今诗歌都具有抒情性、形象性、音乐美、含蓄美等特点,抓住诗歌的特点进行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十册教材中编入的现代诗歌有《大人们这样说》、《神奇的书》、《用目光倾听》、《种子的梦》、《囚歌》。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怎样进行现代诗歌的有效教学,怎样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意境,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呢?下面谈谈我对现代诗歌教学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歌教学的基础环节(一)诵读。
高三语文现代诗歌探讨教案

高三语文现代诗歌探讨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掌握现代诗歌的阅读和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
1. 现代诗歌的定义与特点
2. 现代诗歌的阅读与鉴赏方法
3. 现代诗歌的创作技巧与实践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首现代诗歌朗诵,引起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的区别。
2. 现代诗歌的定义与特点(10分钟)
介绍现代诗歌的定义,解释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的不同之处,重点讲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如自由诗、象征诗、意象诗等。
3. 现代诗歌的阅读与鉴赏方法(10分钟)
教授学生现代诗歌的阅读与鉴赏方法,包括关注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等方面,指导学生如何分析诗歌的意象、节奏、韵律等元素。
4. 现代诗歌的创作技巧与实践(10分钟)
讲解现代诗歌的创作技巧,如选用词汇、句子结构、意象组合等,并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现代诗歌。
5.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现代诗歌的重要性和鉴赏方法,
布置作业:选取一首现代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和鉴赏,准备在下次课
堂上分享。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诗歌创作成果,评估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浅谈现代诗歌教学

浅谈现代诗歌教学
现代诗歌是指20世纪以来的诗歌创作形式,与传统诗歌相比,现代诗歌更加注重感情的表达和个人主义的表达,形式上更加自由。
现代诗歌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文学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现代诗歌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
传统诗歌以格律为基础,形式相对固定和约束,而现代诗歌摒弃了传统的形式束缚,更加注重表达情感和思想,具有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通过学习现代诗歌,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审美风格和创作思维,培养对多样化艺术表达形式的欣赏能力。
现代诗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现代诗歌注重个人感受和思考的表达,需要学生对自己内心的体验进行反思和归纳,并通过诗歌的形式将其表达出来。
通过学习现代诗歌,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现代诗歌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现代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与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凝结了作者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通过学习现代诗歌,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思潮和文化风貌,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学语文中国现代诗歌的教学-----以穆旦的《冬》教学为例刘石平摘要:中国现代诗歌尤其是现代主义诗歌和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新颖别致的艺术手法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文章从抓情感关键词,确定诗歌的情感基调,从以具体深刻的感觉和体验为依托,用咬文嚼字的方式,细致深入的感受现代诗歌的丰富内蕴,从排除简单、直观、机械的日常思维的干扰,充分发挥想象,用审美的感知方式去感受现代诗歌蕴含的独特情感等方面探讨提高学生的中国现代诗歌解诗能力。
关键词:中国现代诗歌解诗能力中国现代诗歌是大学语文的一个重要内容,新编的大学语文教材对中国现代诗歌的教学要求有所加强,突出的表现为选择了相当一部分现代主义诗歌和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比如选择了九叶诗派诗人穆旦的《冬》、台湾现代派诗人余光中的《春天,遂想起》、七月诗派诗人曾卓的《有赠》、朦胧诗派诗人舒婷《双桅船》、北大诗人海子的《麦地》等。
这些诗歌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新颖别致的艺术手法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都是一种新的挑战。
很多学生都反映在学习这些诗歌的时候,觉得与学习那些意象相对固定明确的古典诗歌、与现实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现实主义诗歌、情感直露的浪漫主义诗歌相比,在理解上是有很多困难,要从审美的高度上去欣赏还很难做到。
笔者在此针对这些问题,主要以学习难度比较难的穆旦的《冬》为例,讲解一些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和欣赏现代诗歌最实用的方法,希望对培养学生的解诗能力有所帮助。
一、抓情感关键词,确定诗歌的情感基调,为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奠定基础。
现代诗歌的思想比较复杂幽深,尤其是现代主义流派的诗歌对思想的表达不是直露的,很难用类似“找中心句”那样简单的方法来领悟(很多学生有这样的学习心理) ,但不管它如何隐曲,总是可以从诗句里,尤其是从含有感情倾向的词语里捕捉到的。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高度关注“情感关键词”是解诗的十分重要的“第一步”。
比如我们读《冬》的第一部分:“我爱在淡淡的太阳短命的日子/临窗把喜爱的工作静静做完/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我爱在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独自凭吊已埋葬的火热一年/看着冰冻的小河还在冰下面流/不知低语着什么,只是听不见/呵,生命也跳动在严酷的冬天/我爱在冬晚围着温暖的炉火/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我爱在雪花飘飞的不眠之夜/把已死去或尚存的亲人珍念/当茫茫白雪铺下遗忘的世界/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来温暖人生的这严酷的冬天/”从上面用横线标出的情感关键词(“又冷又昏黄”、“凭吊”尤其是4个“严酷”),可以看出来诗歌是在表达一种孤独、凄苦、惨痛的人生体验,这就是这首诗歌第一部分也是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凭着这些情感关键词的导引作用,我们就可以在诗歌情感基调的范围内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调动各种感官进一步去理解诗歌里面蕴含着更丰富细腻更幽深复杂的思想感情。
我们讲诗歌欣赏的时候特别强调要发挥想象,但学生却反映自己在现代诗歌面前往往像无头苍蝇,不知道朝哪个方面想象,只能是在那里不切诗歌思想内涵而胡思乱想。
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最好的对策,就是让学生学会抓情感关键词。
可以说抓住了情感关键词,就寻找到了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路向标,就打开了理解诗歌的大门。
二、在把握诗歌情感基调的基础上,以具体深刻的感觉和体验为依托,用咬文嚼字的方式,细致深入的感受现代诗歌的丰富内蕴。
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和考试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切确、很肤浅。
出现这样的现象与学生凭一点点读诗的直观印象和脱离诗歌具体内容而纯粹以自己个人以往的认识和感受来解读诗歌的方式有很大联系,也就是说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是深入解析诗句和意象后得出的深刻体验和认识。
为了纠正这样的毛病,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良好习惯。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问题,我们还是以《冬》的第一部分诗歌解析为例来说明。
当我们初步了解到《冬》的第一部分诗歌是写“一种孤独、凄苦、惨痛的人生体验”后,我们就可以逐行的进一步去深入理解诗歌的意思,其中下面几个重要的诗句和意象如果我们能抓住并理解到位的话,对该诗歌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
比如“在淡淡的太阳短命的日子”中引导学生理解“淡淡”一词除了有清冷的感觉外,还有着静寂的意味,此句中的“短命”在此指短命的太阳、短命的日子。
通过这样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诗句基本色调:温暖(“太阳”),但更多的是冷寂。
引导学生理解“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中的“灌溉”显示了诗人干渴的形象,还可结合冬天这样的背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我”是一个渴望温暖与明亮的形象。
让学生理解“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里的“冬”为生命之冬/人生暮年的隐喻。
“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勾勒的是毫无生气的冬天场景,让学生联系诗人写作的时代,他们就会很自然会想起诗人当时处在的那个一个荒凉肃杀的环境。
“已埋葬的火热一年”中的“埋葬”这一动作的主语在诗句里是省略的,让学生思考:是谁/什么埋葬了“火热一年”?学生抓住这一点是能理解到“埋葬”一词流露出诗人的叹惋之心,而且也暗示诗人对一种不好明指的某种势力的隐在愤懑。
在这里出现了小河的意象值得我们引导学生注意,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是一条表面被冻结,却依然在冰冻下面流淌不息的小河。
她象征着什么?这条小河很显然是象征着卑微、受压迫但却顽强抗争着的弱小者。
下面这几句诗值得我们一道学生细读:我爱在冬晚围着温暖的炉火/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 以“我爱”领起的这一节,似乎描写了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
但我们从“昔日”“回忆”“往年”等指向过去时间段的词汇和与之相连的“会心”“快乐无忧”等词汇,可以感觉到这是暗示了对当下某种不欲明言的不满,这里我们必须用“反解”的策略引导学生去思考,才能真正理解诗人的真实心理和情感。
同样“人生的乐趣”在这里不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而是应该理解为一种对自己当下生活状况的自嘲和反讽,这一点我们要引导学生将之放在一九七六年的中国背景下结合诗人自身的遭遇去看,他们就会更明白的理解。
“死去”“尚存”“遗忘”则勾勒出在白雪覆盖之下的另一重世界,一个属于诗人“自我”的世界,这必须引导学生联系到解放后新政权对所谓的“旧知识分子”的改造和诗人在政治上蒙冤而入狱改造这样的背景,才能作更确切的理解。
“。
通过以上一道学生“咬文嚼字”式的细读文本,我们基本上就把握了《冬》的第一部分思想内涵:一位经历了历史劫难的受难者在冷寂、严酷的现实和孤独的迟暮之年对美好往事和青春流逝的叹惋,对光明、温暖、美好未来的焦灼渴望。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对诗歌的理解,是一个十分细致深入的过程,我们对诗歌内蕴的探寻,必须引导学生从文字里面深挖出来,所作的“结论”必须有根有据,不可以撇开具体的诗句、意象去泛泛而谈,否则的话就难免流于空疏和浅陋,甚至是对诗歌的误读。
三,排除简单、直观、机械的日常思维的干扰,充分发挥飞扬的艺术想象,用审美的感知方式去感受现代诗歌蕴含的独特情感。
缺乏诗歌阅读经验的学生,在阅读诗歌的时候,喜欢用一种简单化的直线思维来指导诗歌的理解过程,这与现代诗歌尤其是现代主义诗歌追求对人的复杂的人生体验的传达构成一种尖锐的矛盾,这必然导致学生在理解现代诗歌的时候疑惑重重,不得其解。
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现代诗歌的时候,要转变思维方式,用学会破译那种充满对立和悖论的诗句,要高度注意那些充满“自相矛盾”表达的地方,要抓住这个令人疑惑的地方,以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人为什么做出这样的表达,往往就能很快地由表及里深入到诗歌的思想内核。
比如我们读《冬》的第2部分:“寒冷,寒冷尽量束缚了手脚/潺潺的小河用冰封住口舌/盛夏的蝉鸣和蛙声都沉寂/大地一笔勾销它笑闹的蓬勃/谨慎,谨慎,使生命受到挫折, 花呢?绿色呢?血液闭塞住欲望/经过多日的阴霾和犹疑不决/才从枯树枝漏下淡淡的阳光/奇怪!春天是这样深深隐藏/哪儿都无消息,都怕峥露头角/年轻的灵魂裹进老年的硬壳/仿佛我们都穿着厚厚的棉袄。
”这里“年轻的灵魂”与“老年的硬壳”用一种前后矛盾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的确有点令人费解。
“年轻的灵魂”是指什么呢?结合具体的诗句,我们知道是指“潺潺的小河”、“盛夏的蝉鸣和蛙声”、“花”、“绿色”、“血液”,“淡淡的阳光”、“春天”,确切的说就是指充满青春活力的“生命”;而“老年的硬壳”又是指什么?是指“束缚了手脚”的“寒冷”、“封住口舌”的“冰”、“多日的阴霾”确切的说就是指对生命和自由进行严酷压制的现实。
“年轻的灵魂裹进老年的硬壳”就是指当下严酷的社会对生命和自由的无情禁锢,同时也隐隐约约传达出被压制者的愤满和微弱谨慎的反抗(这一点可以从“奇怪”、“谨慎”、“淡淡的”、“才”等词语里感觉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抓住诗歌的“悖论”去理解,不仅化解了理解上的困惑,而却使你可以真正的深入到诗人隐秘复杂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探求到诗歌的真实含义。
对现代诗歌的理解,最忌讳的是用“写实”的观念来看待诗歌所描绘的世界,把诗歌里呈现的物象机械死板的理解为客观世界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
如我们在分析《冬》里的第3部分,一些学生把“爱情”、“信”、“小说”、“夏季的礼品”、“梦”理解为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信”、“夏季的礼品”、“小说”、“梦”,就会觉得这部分内容很凌乱,意象很琐碎,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很令人费解。
如果我们抛弃那种“坐实”的理解方式,多发挥一下自己的艺术想象力,是比较容易理解其内涵的。
“你大概已停止了分赠爱情/把书信写了一半就住手/望望窗外/天气是如此肃杀/因为冬天是感情的刽子手/”,这里的“分赠爱情”和写书信应该理解为人类美好感情的自由交流,这几句诗句可以理解为诗人描绘了一个可恶的现实世界:一个专制社会对人们思想情感交流的钳制,破坏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关爱,在这样的高压粗暴的环境下使人们陷入了令人窒息的心理孤寂。
这里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你把夏季的礼品拿出来/无论是蜂蜜,是果品,是酒/然后坐在炉前慢慢品尝/因为冬天已经使心灵枯瘦。
”这里写到的在火炉前品尝夏季的礼品,表面上写诗人生理上的乏味饥饿,实际上是写“冬天已经使心灵枯瘦”,即当下现实使人的心灵受到压抑(压抑人的正常的欲望和追求)。
“你拿一本小说躺在床上/在另一个幻象世界周游/它使你感叹,或使你向往/因为冬天封住了你的门口/”,这里读小说不仅仅是指一种简单的休息消遣,而是暗喻诗人由于对可恶的现实世界的逃避,寄情于幻想的一个令人“感叹”、“向往”的美好世界,以寻求心灵的抚慰。
然而现实的残酷和高压,连在虚幻的世界里求短暂的逃避逗不可能,因为“听着树木和草石都在嘶吼/你虽然睡下,却不能成眠/因为冬天是好梦的刽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