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现代诗歌教学的重点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有效策略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有效策略现代诗歌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因为它不仅在语言形式和诗歌传承方面有所突破,而且在文化价值和人类情感深度上有深远影响。
针对现代诗歌教学,课堂教学策略尤为重要,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现代诗歌教学策略。
一、情感体验法情感体验法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培养诗歌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让学生了解诗歌背后的人生境遇和文化背景,进而对诗歌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这个策略的核心是让学生在诗歌中思考和感悟,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具体做法可以是,教师在讲解诗歌的同时,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和感受诗歌,创设情境或者借助音乐来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氛围和感官体验。
可以选取一些有名的现代诗歌,放映有关诗歌的视频、音频,在课堂上放映,即使有些匪夷所思或深奥的诗句,也要教师加以解释,并且充分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思想和主题。
二、演示式教学法演示式教学法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感受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意蕴,如通过剪纸,描红等亲近诗歌字里行间所绘制的景象和情感。
例如,选取一首描述风景的现代诗歌,在课堂上让学生描绘诗歌中的山水,树林等,学生可以将诗歌中的词句汇集起来,将其绘制在课堂黑板上。
这样的互动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诗歌,对诗歌的内涵也更容易理解。
三、小组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是指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取一首现代诗歌,通过三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和分析所选取的诗歌的意境、艺术特点及文化背景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集思广益,分析和解读诗歌,还需要彼此协作、交流以达到整体效果。
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关注并指导学生的问题和思考,使其不断成长和进步。
四、阅读与创作结合法阅读与创作结合法是指让学生在学习和研究现代诗歌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发现和表达,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创作,加深对诗歌本身的理解和对诗歌创作的认识。
例如,给学生提供一段主旋律或主题,从而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创作现代诗歌,这个过程是开放性的,让学生的思想能够自由流淌,从而激发出不同的想象和创意。
《现代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

《现代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
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深沉的氛围,学生活动以独立思考、独自体会为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故乡、热爱组国的情操,激发朗读诗歌、写作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 、反复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2、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朗读带、录音机、多媒体课件课时分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吹落了思乡的尘,却吹不去额头的纹,走完了天下的路,才想起回家的门。
追上了漂泊的人,却赶不上漂泊的魂,做完了想做的梦,仍有颗思乡的心……”一曲《回家的人》,唱出了游子心头那割舍不断、挥之不去的乡愁。
乡愁是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无奈排遣;乡愁是余光中跨越海峡的真情诉说;乡愁是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缠绵情思……乡愁如水,点滴情深;乡愁如茶,历久弥深。
我们侧耳倾听,席慕容为我们唱响感人肺腑的长城谣,潸然泪下;我们屏气凝思,纪弦为我们讲述一片槐树叶的故事,动人心弦。
二、赏析《长城谣》1、介绍作者:席慕容,台湾女诗人,蒙古族。
198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七里香》。
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因此拥有大量读者。
2、播放《长城谣》朗读录音(1)正音:焉支yān zhī 隘口ài 蹲踞dūn jù躯体qū 焚fén 敕勒chì lè(2)解词:焚——烧。
蹲踞——两腿弯曲,像坐一样,但臀部不着地。
诗中用来形容长城稳健、雄伟的姿态。
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三、整体感知:1、诗根据内容的侧重和运用的表达方式不同分为三类:叙事诗、抒情诗和哲理诗。
这首诗属于哪一类?明确:《长城谣》属于抒情诗一类。
现代诗歌鉴赏教案新诗选读

现代诗歌鉴赏教案新诗选读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 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 学会欣赏和鉴赏不同风格的现代诗歌作品;3. 发展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现代诗歌的特点和创作背景;2. 不同风格的现代诗歌欣赏。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导入(5分钟)通过投影展示一幅现代诗歌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 现代诗歌的特点介绍(15分钟)通过PPT和多媒体资料,给学生讲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创作背景以及对于传统诗歌形式的突破。
3. 现代诗歌欣赏(30分钟)选择4-5首不同风格的现代诗歌作品,通过朗诵和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理解。
4. 分组阅读和探究(2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首现代诗歌作品进行阅读和讨论,指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组员分享。
5. 诗歌创作实践(3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的现代诗歌特点和欣赏经验,进行个人或小组的诗歌创作,鼓励学生表达真实的情感和思想。
6. 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部分学生的诗歌创作作品。
四、教学手段及辅助工具教学手段:讲授、朗诵、讨论、创作实践等辅助工具:投影仪、多媒体资料、现代诗歌选集、笔记本电脑等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表达,了解学生对于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诗歌创作评价:对学生的诗歌创作进行评价,鼓励优秀作品的展示和分享。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更多的现代诗歌作品,扩展对于诗歌的欣赏范围。
2. 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发表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唤起学生对于现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现代诗歌万能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
(2)学会欣赏和分析现代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3)掌握现代诗歌的写作技巧,能够创作简单的现代诗歌。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现代诗歌的特点。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
(2)现代诗歌的欣赏和分析。
2. 教学难点:(1)现代诗歌创作技巧的掌握。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现代诗歌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现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播放一首现代诗歌,激发学生兴趣。
2. 课堂讲解(1)讲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自由、奔放、情感真挚等。
(2)分析现代诗歌的表现形式,如:意象、象征、比喻等。
(3)介绍现代诗歌的创作手法,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情景交融等。
3. 案例分析(1)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现代诗歌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字、词、句、意等方面进行赏析。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共同探讨诗歌的魅力。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现代诗歌的特点、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练习创作(1)教师提供创作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现代诗歌创作。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6.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现代诗歌的特点、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创作等情况,评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作品质量:评价学生创作的现代诗歌在语言、意境、情感等方面的表现。
3.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评价他们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6篇(现代诗二首教学方法)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6篇(现代诗二首教学方法)下面是整理的《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6篇(现代诗二首教学方法),以供参阅。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认“巢、苇”等6个生字。
2、摘抄你喜欢的诗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必备品格【教学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关键能力【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巢、苇”等6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重点)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难点)【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渡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提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么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
(板书:《秋晚的江上》《花牛歌》)二、介绍作者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棪,现代著名诗人、史学家,我国新诗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之一。
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
代表作有《旧梦》《卖布谣》《秋之泪》等。
徐志摩(1897—1931),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云游》等。
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教案

新2024秋季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理解诗歌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如“巢、苇、罗”等。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体会诗歌中描绘的秋晚江上的景色,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爱好。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表达,珍惜自然之美,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的情感表达,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四、教学资源•课文《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的多媒体课件或教材。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展示秋晚江上的景色。
五、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结构设计: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上一课所学的诗歌,回顾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创设情境:播放秋晚江上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景色。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绘秋晚江上景色的现代诗——《秋晚的江上》。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标记出生字新词,借助字典或生词卡片进行初步理解。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新词,进行集中讲解和练习。
•学生再次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确保字音准确、句子流畅。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分段指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理清诗歌的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2节):描绘秋晚江上的景色,夕阳斜照、归鸟归巢。
语文现代诗歌教案模板及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现代诗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对现代诗歌的欣赏和分析。
教学难点:1.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2. 对现代诗歌的深入理解和赏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现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现代诗歌?现代诗歌与古典诗歌有何区别?二、新课讲解1. 讲解现代诗歌的特点:自由、奔放、直白、含蓄、象征等。
2. 讲解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等。
3. 分析范文《再别康桥》中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三、课堂练习1. 学生自选一首现代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2.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赏析。
四、课堂小结1. 总结现代诗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强调欣赏现代诗歌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阅读一首现代诗歌,写一篇赏析文章。
2. 试着创作一首现代诗歌。
教案范文:《再别康桥》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再别康桥》的欣赏能力。
3. 通过对《再别康桥》的赏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再别康桥》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2. 对《再别康桥》的深入理解和赏析。
教学难点:1. 《再别康桥》的象征意义。
2. 对《再别康桥》的个性化解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再别康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二、新课讲解1. 分析《再别康桥》的结构和韵律。
2. 讲解《再别康桥》中的象征意义:康桥代表美好的回忆,离别代表人生的转折。
3. 分析《再别康桥》中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再别康桥》中的象征意义。
2.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赏析。
四、课堂小结1. 总结《再别康桥》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现代诗》教案讲解

今天我们要来讲一下《现代诗》教案的讲解,这是关于现代诗的一个很好的教材,可以让学生们深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和风格,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现代诗歌。
这个教案的内容很丰富,首先从课程目标、知识要点和教学重点等方面入手,让学生们对这门课程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引入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现形式,让学生们了解现代诗歌的风格和阅读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品味每一首现代诗歌,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领略诗歌中的意境和构思。
同时,老师还要精心选择一些优秀的现代诗歌进行介绍和分析,让学生们受到启发和启示,进一步发掘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而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例如通过诗歌的朗读、图片的展示和视频的播放等,来营造出一个更加生动、形象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更加投入和参与到课堂中来。
此外,要注意的是,在讲解现代诗歌的过程中,还需要让学生们了解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到现代诗歌的独特性和新颖之处,从而对现代诗歌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我们要强调一下,现代诗歌的魅力在于它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它的独特性和新颖之处。
因此,在教学现代诗歌的过程中,老师不仅需要让学生们从中获得启示和享受,更要让学生们具备独立的判断和思考能力,发展自己独特的审美和识别能力,进而在不断的探索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现代诗歌教学的重点
谈谈现代诗歌教学的重点
谈谈现代诗歌教学的重点
浦口区顶山小学梅永钢
从现代诗歌在小语教材中所占的比重来看,现代诗歌的教学并不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
但优秀的、程度适宜的现代诗歌对培养学生语感、美感、积极健康的情感及文化的归属感还是有重要作用的。
对于不是阅读教学重点的现代诗歌来说,我们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呢?笔者谈一点肤浅的看法,与大家商榷。
第一个重点是读准。
这里的“读准”首先是指读准字音。
其次是读准节奏。
最后是清晰、响亮地读出韵脚。
“读准”是现代诗歌教学的底线,是“保底工程”,必须高度重视。
这个重点的落实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范读和细致地指导。
第二个重点是粗悟。
所谓“粗悟”是指对内容的理解粗放一些,模糊一些。
学生或借助相关资料或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能大致领悟就行了,不必强求“深度”、“准确”。
如《我们爱你啊,中国》中的第五小节:
“我们爱你——
战国编钟奏出的古曲,
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
神州万里涌动的滚滚春潮,祖国大地燃起的希望之火。
”
一个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认为这一小节从古代写到改革开放的现在,让她想到了中国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的伟大成就:“神七”上天,成功举办奥运会等,她感到身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这样的整体感知对于刚
进入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非常可贵了。
第三个重点是扩展。
这里的“扩展”是说选取有代表性的小节,补充资料,联系旧知,还原画面。
如《我们爱你啊,中国》的第二小节:
“我们爱你——
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
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
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
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
”
教学这一小节时,我首先补充了人教版教材曾经选用过的一篇课文——《桂林山水》,并朗诵了描写漓江水的段落和桂林山的段落,再对照插图,学生对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便有了直观的感受。
接下来我又请学生回忆有关西湖、黄山、庐山、长江、黄河的诗句与名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累,激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第四个重点是朗诵。
这是升华情感,积累语言的重要教学环节。
教师要通过一些技巧与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读出诗歌表达的情感与思想,获得精神的愉悦感。
第五个重点是仿写。
课后的“练习”中也有相关的要求:“仿照这首诗第2至第6节写一到两节。
”教师不必强求所有学生完成这一练习,中上层次的学生能完成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