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诵读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高中语文教学也不断地更新,诵读古诗文已经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首先,诵读古诗文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诵读古诗文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古代诗人的语言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

在诵读中,学生不断地重复诗歌中的语言,不断地感受着韵律,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于语言的记忆性,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语音语调控制和良好的朗诵能力。

而且,诵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一些能够丰富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词汇和句式,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诵读古诗文对于学生深刻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具有推动作用。

古代诗人的诗词是他们创作的精华,这些诗词不但代表着当时环境的文化背景,更是古代诗人的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学生通过诵读古诗文,可以深入理解古人所思、所感,进一步了解古代的人文风貌和古代文化的底蕴。

诵读古诗文可以让学生感受文化的价值,从而在文化上更深刻地来理解人类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沉淀。

最后,诵读古诗文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学修养。

而且,古诗文中的一些独特的表述方式和优美的想象力,也可以让学生的感性认识更为深入。

学生不仅可以从古人的诗词中学习到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生的理解,更可以从中学习到审美的观点,从诗歌中领悟到美的体验,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总之,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古代诗词的诵读、演绎和欣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语言环境,真正达到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瑰宝,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对培养高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人文素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诵读古诗文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通过口传音律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体会古诗文的美感和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首先,诵读古诗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而诵读古诗文可以使学生摆脱书本,通过模仿诗人的语调、用词和声音表情等,不断练习语音、音调和语调的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技巧。

古诗文中的音律优美、韵味深沉,通过诵读能够让学生在语言表达中更加流畅自如,并灵活运用修辞、比喻和形象的手法。

其次,诵读古诗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古诗文广泛涉及了人生哲理、自然景物、历史故事等各个方面,通过诵读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内涵。

同时,通过诵读古诗文,学生能够提升对诗歌的感知能力,对于诗歌的音韵、韵律、押韵、对仗等方面的要素有更深刻的体验,并且有助于学会欣赏和鉴赏诗歌的美感。

另外,诵读古诗文有助于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

古诗文代表着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通过诵读古诗文,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人的生活和思想,懂得尊重传统、崇尚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古诗文中所传达的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和反思,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诵读古诗文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们通常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读古诗文的。

通过集体诵读的方式,可以促使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相互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骄傲。

同时,通过诵读古诗文的比赛或展示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和投入程度。

当然,诵读古诗文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古诗文的语言常常较为晦涩,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感情的结晶。

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诵读古诗文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文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押韵方式,让人们在朗朗诵读之中产生声音与节奏的共鸣,通过声韵脉络,构造了一种优美的语言形式。

学生通过诵读古诗文,可以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培养他们对语言韵律感的敏感性,并在诵读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诗歌的语言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提高审美水平诵读古诗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旨在通过语言的美感表达人们对世界的感悟和情感的表达。

通过诵读古诗文,学生们能够在欣赏与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古代文人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感知到古代文人对世界的观察和感悟,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独立思考和审美品味的培养。

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古诗文有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古诗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民的智慧。

通过诵读古诗文,学生能够领略到古人的聪明才智,感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诵读古诗文也有助于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让他们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

四、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想诵读古诗文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想。

古诗文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够引发学生对人生、情感和社会的深入思考。

通过诵读古诗文,学生能够从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情感的温度和社会的议题,进而用心去思考这些诗文所揭示的智慧。

同时,诵读古诗文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倾诉内心的情感,展示个体的思想,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能力。

五、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诵读古诗文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浅谈朗读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朗读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朗读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作用
O韩海锋
摘 要 :古代诗歌是音 乐的艺术 ,是绘画的艺术 ,也是丈人 墨客抒情言志的载体 ,它在 中国文学宝库 中有着特殊
的地位 。古代诗歌 在 中学语文教材 中所 占的比重比较 大,因此在 高中语 文教 学中,如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享受 中感悟诗歌 、理解诗歌 ,是教 学的关键。本文就 朗诵在诗歌鉴赏 中的作用略加 阐释 关键词 :朗诵 韵律 美 绘画美 情感美

又如: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 以使读者陶醉其 中。 因 此 ,在 教学 中指 导学生通过 朗诵 来体味诗歌 的韵律 美是鉴
赏 诗 歌 的基 本 环 节 。

朗诵——感受诗歌韵律美
品评 文 章 时 我 们 常 会 说 “如 诗 如 画 ”、 “ 情 画 诗
俗 话说 “ 熟读 唐诗三百 首,不会作 诗也会吟 ”,诗歌 有 着优美悦耳 的韵律 ,生动 可感 的画面以及含蓄 隽永的情 感 。真可谓 “ 气韵神和 ” “ 声情并茂 ” “ 荡气 回肠 ”。非 朗诵无 以感 受其韵律美 ,非 朗诵无 以欣赏其绘 画美,非 朗 诵无 以品味其情感美 。 因此 ,朗诵在古代诗 歌教学 中起 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 笔者将 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感受道 出,望各位 同仁指点 。
以同 一韵 脚收 束称 之 为押 韵 。如 : “ 、霜 、乡 ”均 押 中 ,鸡 鸣桑树颠 ”、 “ 光 绿树村边合 ,青 山郭外斜 ”,将 田 “ n ”韵 , “ 、盘 、看 ”均押 “ n ag 寒 a ”韵 。诗歌押韵 ,不
仅 能 使 音 调 和 谐 优 美 ,更 能 使 读 者 在 朗 诵 过 程 中 获 得 愉 悦
而下 ,敲 打着 山石 ,宛如 一 曲悦耳动 听的音乐 。竹林在 喧 再加 上老年多病 ,多年颠沛流离 ,在 辽阔的平野 ,浩荡 的 闹,莲子在摇 动 ,哦 ,原 来是浣女渔人 归来时的喜悦 。”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第一篇:浅谈诵读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浅谈诵读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古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这个具有民族色彩的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的特色代表,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体现。

从先秦诸子到唐宋散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一篇篇精彩纷呈的古诗文,无不让人感叹其语言的美妙。

在普通高中语文学科课程安排中,古诗文的篇目占有很大的比重。

从必修一到必修四,16个单元中,古诗文占了8个单元,从课程编排上可以看出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

但古诗文在语文教学中却存在着一定难度,学生学习古诗文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也不理想,主要由于古诗文历史久远,和学生的生活脱离很远,学生很难有机会在校园之外接触和使用古诗文,加上古诗文字词句较复杂,这些加大了学习难度,学生自然感觉到难读难懂。

因此要提高语文古诗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就是诵读。

诗可以说是伴随着语言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它最早是人们以口头文学的形式而传诵的,后代人才逐渐记录下来,恰如梁启超所言:“韵文之兴,当以民间歌谣为先” 可以说诗歌成为一门独立的文学类型后,仍然需要诵读才能达到最充分的表现。

诗歌只有以语音的形式表现出来,才具有生命力。

古文同样如此,古人提出欣赏时要“因声求气”,“声”即语言音节的抑、扬、顿、挫,语言只有以其感性之“声”才能构建出艺术的感性之象。

古典诗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华所在,音韵可以说就是它的筋骨,只有通过诵读才能表现出诗文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而诵读对文言文的作用更是巨大,文言文最能让我们感动的就是文章的浩然严正之感,这是一种蕴积着思想情感,道德能量的精神能量。

这种感觉也被人称之为“气”,韩愈的“气盛言宜”的理论,也有逐渐口语化的倾向,并竭力发掘散体文的节奏和韵律,古文家在写文章时亦在研究其声律,而我们今天通过诵读,自能感悟其深藏其中的情感。

由此可见古诗文的美学形态需要通过诵读才能把握,诵读可以说是诗文存在的方式而且是引领学生进入诗文艺术境界的必由之路。

谈谈古诗文中“诵读”的作用

谈谈古诗文中“诵读”的作用

授“黄河颂”的文章时,老师可以首先使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播放歌曲“Yellow River Cantata”,以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然后问学生“学生们已经听过这首歌了。

有歌曲吗?这首歌想表达什么感觉?”然后,一些学生会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我听说这首歌用黄河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英勇的表演,团结和其他精神表达了赞美。

”在这一点上,老师可以顺利地介绍内容并通知学生:“在我们的国家,不仅有赞美黄河的歌曲,还有赞美黄河的诗。

”然后他们将教学生阅读课文。

在有效地介绍之后,老师可以再次使用多媒体课程程序向学生展示理解课文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可以看出,创造一种情境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从而增强他们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面向问题的阅读是高中语文阅读的主要教学工具之一。

在此基础上,指导性阅读教学应加深对阅读的理解,阐明研究的主题和问题,并帮助学生阅读该问题,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和探索性阅读的目的。

特别是在课堂上,教师应首先提出与文章内容有关的问题,例如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技巧,并鼓励学生阅读相关问题;其次,应鼓励学生总结文章并尝试回答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紧急鼓励和表扬学生的反应。

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不应自行批评他们,而应认真指导他们共同解决问题;最后,应指导学生重新阅读带有问题答案的文章,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鼓励与文章作者的交流,并在达到阅读目的的同时提高阅读效率。

简而言之,在基本识字方面向年轻的高中生教授中文阅读强调了解决问题和专注于阅读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有关问题的信息,您通常可以获得更理想的结果。

因此,有必要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即基本的读写能力。

探索性阅读培训重点。

(三)尊重和诠释个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增强从不同角度思考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培养了学生不同的思考能力。

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精神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过程。

诵读法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诵读法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诵读法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诵读法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方法。

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诵读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语言、意象、情感和人文内涵。

下面从两个方面来讨论诵读法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提高学生的语感古诗词的语言表现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而且其语言形式优美、婉转、含蓄。

这要求学生具备高超的语感,方能够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艺术之美。

而诵读法是提高学生语感的最佳途径。

首先,诵读能够帮助学生熟悉古诗词的语言风格。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能够深刻体会到古诗词的语言紧凑、形象生动、充满节奏感、含蓄深远等特点,从而形成对于古诗词语言风格的认识。

其次,诵读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古诗词中的音、韵、脉,进一步提高对于古诗词的理解。

在反复朗读中,学生能够发现古诗词中的音、韵、脉,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形象、意境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最后,诵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古诗词中的意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能够掌握古诗词中的语音、语调、情感等表现手法,从而能够更好地表达古诗词中的意思。

二、加强学生的审美情感古诗词教学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具备高超的审美情感,从而欣赏、感受古诗词中的美,进而表达对于古诗词的情感与思考。

而诵读法恰恰能够加强学生的审美情感,进一步提高对于古诗词的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

首先,诵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情感内涵。

古诗词通常富有抒情色彩,是情感交融的艺术表现。

通过反复朗读古诗词,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内涵,进而更好地欣赏和感受古诗词中的情感表现。

其次,诵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古诗词的艺术世界。

在反复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会渐渐地进入古诗词所描绘的艺术世界,深入感受其中的情感与美。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对于古诗词的个人欣赏与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总之,诵读法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诵读,学生能够提高语感、加强审美情感,进一步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古代文人墨客将诗词视为生命的灵魂,他们用短小的文字,传达出对生活、自然和心灵的感悟与领悟。

因此,古诗文作为一种经典的文学形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诵读古诗文不仅能够增进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诵读古诗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诵读古诗文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代诗人用浑厚深沉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通过韵律、音韵和用词等方面的精妙构筑,使诗词既富有艺术美感,又富有深刻的意境。

学生通过诵读古诗文,能够感受到诗词的韵律之美,学习到古人对词句的清晰之美,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能力。

诵读古诗文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调、节奏和停顿等修饰语言的技巧,使他们在朗读和演讲时更加自如和流利。

其次,诵读古诗文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古代诗词通过表达诗人对社会现象、人生百态以及自然景物的思考和感悟,引起读者的深深共鸣。

学生通过诵读古诗文,能够体验到诗词中所表达出的情感,从而拓宽情感表达的范畴。

古代诗词所体现出的咏史怀古之情、壮美雄奇之情以及小巧玲珑之情等,都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自然以及人生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培养学生细腻的情感体验能力。

再次,诵读古诗文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诗词作为高度浓缩的艺术形式,经过诗人们精心雕琢,意蕴功深,需要读者在欣赏中不断洞察、咀嚼和体味。

通过诵读古诗文,学生能够触摸到诗词作品中的艺术之美,感受到文化的独特价值所在。

学生在诵读时要仔细品味古人的才情和智慧,并能从中感受到美与真理的存在,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最后,诵读古诗文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融汇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

通过诵读古诗文,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地认识我们的民族优秀传统。

古代诗词以丰富多样的题材和瑰丽绚烂的描写方式,为学生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学生通过诵读古诗文,能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厚重底蕴,深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诵读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作用
琅琅的书声,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诵读正是母语教学的优良传统。

宋代朱熹在《训学斋规》中也说:“余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在语文教学所培养学生的四种基本能力中,“读”也是其中之一。

然而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却越来越忽视对学生“读”能力的培养,在语文课堂上,留给学生朗读的机会和时间也越来越少,学生朗读的兴趣也就势必越来越小。

课堂、学校尚且如此,那么又如何指望学生去“课外多诵读”呢?造成这种现象的绝大多数原因是我们一部分教师忽略了诵读在语
文教学中所能够发挥的作用。

诵读在母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是由汉语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尤其在古代诗歌的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主要手段。

古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

最早的诗歌正是老百姓在劳动中喊出来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体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孤独之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意,“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苦痛之心;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来揣摩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柳永、李清照的婉约呢?因此,笔者认为诵读在古代诗歌的教学中能起到如下三方面的作用:
首先,音读诗歌,开启理解诗歌的大门。

音读诗歌,主要是指让学生读准字音,处理好句中停顿,把握好诵读的节奏、速度、语调和语气等,这能为下面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涵打下基础。

古代诗歌的语言形式是文言,因此,诗歌字面上就可能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读音,如陶渊明的《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名中的“见”字,是读“jiàn”呢,还是读“xiàn”?,读“jiàn”作“看见”来理解,读“xiàn”则作“出现”来理解,两种不同的读法会造成诗句含义的变化,根据诗歌的语意,此处当作“jiàn”来朗读。

而类似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初次接触一首诗时就会产生疑问,教师在“音读诗歌”这一个环节就应该给予学生指导,帮助他们开启理解诗歌的大门。

古代诗歌的语言形式有四言、五言、七言以及长短不一的杂言,每一种语言形式都有一同的停顿方法,而不同的停顿则会造成诗句内涵的变化,所谓叫不要把诗句“读破”,指的就是正确的断句,如屈原《离骚》中的名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句中,“其”和“而”都作“句中语气词,表停顿”来理解,而非“代词”和“连词”,因此停顿时应读成“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正确停顿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初步理解诗歌。

其次,意读诗歌,探寻诗歌的意蕴。

意读诗歌,是解读诗歌的中心环节,就是指读懂诗歌。

古代诗歌是高度概括的文学样式,通过意象来营造意境,表达感情的。

而诗歌的意象是指带上了主观情感的物象,学生在体会诗人情感的途径上首先接触的就是这一意象,怎么体会,这些意象的组合在传达怎样的内涵,这些都需要学生反复体味,而帮助理解的途径还不应脱离诵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疏通文字,体会感情,理解内涵。

不诵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不诵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情感之切,意韵之深;不诵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风格之新,手法之巧。

单靠总结讲解,永远是防不胜防的,因为对于学生来讲那些体会、理解只是客观感受,很难转化为主观体验。

意读诗歌,要有多次的反复,但不是简单重复,而是逐步的提高。

教师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思,逐步深入。

程瑞礼说:“若读得精而又思得深,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

”看来,诵读在思考的指导下,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把握其意象,体会其意境。

古人不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嘛,可见诵读在诗歌教学中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再次,美读诗歌,体验诗歌的情感。

在读准了字音、节奏,读懂了诗歌的大致意思和情感之后,还应引导学生进行美读,来增进对诗歌的内涵以及情感的体会。

正如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思维情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诗歌语言平仄相间,抑扬顿挫,具有音乐性,更为精妙的是,通过这种语言形式把意境美表现出来了,美读是由文字进入感情体验的过程,它不仅能“披文入情”,而且能读文出情,即所谓“读进去”、“读出来”。

美读就是“读出来”的过程。

“读出来”即根据对诗文的理解,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言语,以声传情,主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直接受到作品的强烈感染,产生共鸣。

美读与音读、意读的最大不同在于是否有强烈感情的倾注。

如果一字一板,平平正正地朗读,就不能将作品的内涵,借助疾徐有致的音节在相当宽广的限度里表现出来。

美读时,要指导学生倾注自己的感情,这样才可能探求诗人内心情感变化的脉胳和作品的内涵。

学习古代诗歌应该是一个体验的过程,通过多诵读,多美读,多品味,去体验诗人体验过的情感,体验诗人体验过的世界,体验诗人的喜怒哀乐;通过美读,还能诱发学生忘我投入沉醉于情感世界;还能在这样的基础上,促进产生对诗歌的多元理解,而收获更多的知识。

我国的古代诗歌经典作品,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单一地对学生进行讲评,机械地指导学生理解,让学生成为站在文化宝藏边上的一个远观的看客,应该让学生走进去,真正地参与到诗歌鉴赏中来,通过音读、意读和美读,逐步去理解诗歌的丰富的内涵,体会诗歌传达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