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之三把握常见表达方式与写作手法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归纳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一、写作手法及作用1.表现手法的作用(1)象征: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丰富了文章内涵,给人以启迪。
(2)衬托(正衬——相似,反衬——相反):用……衬托了……的……(特征),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抑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作者本意是……,而先……,然后……,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使情节更曲折,使人印象深刻。
(4)虚实结合:将……的虚写与……的实写结合,突出……(事物)的……(特征),表现了(表达了)……。
(5)动静结合:将……的动与……的静结合,二者互相映衬,充满情趣。
(6)托物言志:抓住……(事物)的……特点,精心刻画富有哲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理想(或者……人生观)。
(7)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抒发的……感情更含蓄,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注: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作用是:直接抒发……的情感。
(8)以小见大:从人们所熟知的……小事中领悟到……的生活道理,突出表现中心,更具有震撼力。
2.结构手法及作用(1)首尾照应(前后呼应):……与……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2)过渡(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的……内容,引出下文的……内容,使上下文自然衔接,结构严谨。
(3)设置悬念:文章巧妙地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主题的目的。
(4)埋下伏笔:此处使用伏笔,为后文……以暗示(或埋伏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紧凑。
(5)详略得当:详写了……有利于更生动、深刻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了……对主题起补充衬托作用。
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重点突出,体现主题思想。
3.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或者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比喻成……(或者把……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情感,观点)。
2024届中职语文对口升学考试第一轮专项复习——记叙文阅读 教学PPT模板

01 记叙文文学常识
(1)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 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概括事例=人物+事情 概括主要内容需结合时间(季节、年代)、地点、 环境(若有特定意义也需概括在内)。
的生动性。
01 记叙文文学常识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各
类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顺
序
的
补叙(用少量的文字对人物和事件作简短的补充说明)
作
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
用
起伏。
01 记叙文文学常识
(5)记叙的人称
人称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记叙文常见的人称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少数如书信,为了表达的 特殊需要等使用第二人称。 第一人称: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亲切真实。 第二人称:像在和读者进行对话,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多方面地自由叙述。
• 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或不同 景致的变化分析。
01 记叙文文学常识
(3)贯穿全文的线索
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某一人物、某一种感情等。
01 记叙文文学常识
(3)贯穿全文的线索
线索的作用: 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 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②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 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 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 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 “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

表达方式知识(1)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词句含义和作用答题技巧考察三点1、理解词句的含义;2、分析句子的作用;3、词句的表达效果(语言赏析)(一)理解词语的含义:先明确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再联系上下文结合特定语境揣摩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答题表述:“╳╳”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例如: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011年《路,在没路的地方》)要使我们人生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景,就必须让自己的生命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旅程。
答:“风景”原指供人观赏的自然景物,这里比喻人生的美好境界。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要指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方法的理解,对作者用意的解说。
理解句子本质上是一种“替换”,说穿了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深刻含蓄的语言。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记叙文阅读之文章的主题(五)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
3、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一)对比。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
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
再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
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二)衬托。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众花来对比衬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再如《爱莲说》。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三)铺垫。
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如《荔枝蜜》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
写荔枝林的茂盛,是为蜜蜂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写荔枝蜜的甜香,是为下文赞颂蜜蜂作铺垫;写蜜蜂的辛劳,又是为赞颂劳动人民作铺垫。
记叙文写作技巧

记叙文写作技巧记叙文写作技巧1一、为何叙记叙文一般可分为记人、叙事、写景、咏物等几种。
记人,要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叙事,要写出事件所蕴涵的意义,这些意义可以是政治思想方面的,也可以表达某种哲理,或某种情趣;写景,要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个人某种感情或深刻的感悟;咏物,或透露出世间人生的某种乐趣,或托物言志,表现对社会上某种人某种现象的情感。
因此,我们写记叙文总会有一定的目的,总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感情,实际上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它像一根红线贯串于文章的始终。
没有明确主题的记叙文,只能是一篇流水帐,所以要写好记叙文,就必须要明确“为何叙”,即主题要明确。
要主题明确可注意三点:A、要有积极意义,即确定的主题思想感情必须是健康的,有意义的。
B、要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全文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写。
有的同学作文时,既想写这,又想写那,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不是漫无中心,就是几个中心,多中心则无中心。
C、可含蓄一点,不一定直露。
主题要蕴涵在具体的记叙和描写之中,一般不宜用明显的话语揭示出来,如表现人物勤劳的品质,要通过具体的事和生动的细节来表现,不宜将"勤劳"二字当成标签贴在人物身上。
又如要记叙一件有意义的事,也不宜空洞抽象地把其“意义”说上一大通,而应在具体的情节中自然地显示出来。
恩格斯说过,事件的意义、人物的性格写得越隐蔽,作品的艺术魅力就越强。
二、叙什么叙什么,就是写什么内容,在写记叙文时就要考虑选择哪些材料。
选材时,要坚持三个标准,一是典型性,即选择出能充分表现中心的材料;二是真实性,即选出真人真事真景,包括来自现实生活的艺术真实;三是现实性,即选出有现实积极意义的材料。
在选材具体操作时,最行之有效的选材方法是展开联想,联糸生活,即选材时可通过联想,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任意一个方面选出自己熟悉、感动的人和事。
如在写《谢谢您给我的爱》(南京市95年中考作文题)时,我们不妨展开联想,从家庭生活方面选出祖辈、父辈给"我"爱的材料,从学校生活方面选出老师、同学给"我"爱的材料,从社会生活方面选出邻居、路人、警察等热心人给"我"爱的材料。
表达方式和表达手法

一.常见的表达方式1.记叙:对环境、人物、时间所做的必要的交代和说明,是记叙文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2.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做的绘声绘色、细致的描绘与刻画。
按内容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按角度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
3.议论: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及对问题的看法,议论是为记叙服务的,在记叙文中议论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4.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作用: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说明:对所记叙的内容做必要的补充或说明,要求言简意赅。
有时说明的部分会用括号或者破折号标示出来,有时是一段文字。
说明的存在可以使文章更加具体、翔实。
二.常见的表现手法1.白描:泛指不加渲染烘托,用简练笔墨勾画事物形象的描写手法。
特点:简练、质朴、传神。
一般不用修辞,以形写神。
如:《背影》(朱自清)中的一段描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作者用极简练的文字勾勒了父亲的背影,那情景好像在眼前,使一个慈父形象跃然纸上。
2.悬念:情况一:读者对将要发生的事情一点也不知道,急于弄清楚。
情况二:读者对所叙述的事知道的比较粗略,想知道更详细的东西。
情况三:读者对事件的过程知道的过多,急于想知道结果。
作用:可以使文章行文波澜起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使人物形象可以在曲折的情节中突出出来。
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先以简练的笔墨叙述了菲利普一家拮据的生活情况和他们对于勒衣锦荣归的企盼,构成悬念;然后出其不意地安排于勒落魄归来,与兄嫂巧遇的场面。
这种大起大落的巧妙情节,不仅起到了出人意料、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而且把菲利普夫妇“唯钱是亲”的丑恶灵魂暴露无遗,有效的深化了主题。
3.对比:对比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加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表达方式的含义、类别、举例、考点及如何把握表达方式分析

表达方式的含义、类别、举例、考点及如何把握表达方式表达方式的含义文章的表达方式是指作者在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感情或观点时所使用的语言组合样式。
表达方式的类别文章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表达方式举例说明表达方式——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
一般分为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
如:被暴风雨压弯了腰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风从睡梦中苏醒;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表达方式——议论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如:吸烟是一种既害人又害己的行为。
抽烟会影响抽烟人的健康,很多肺癌患者的病因就是香烟。
此外,抽烟还会伤害你周围的人的健康,“抽二手烟”对身体的坏处甚至更大,也许你的家人不自觉地就被你伤害了。
所以我认为吸烟危害健康,我们应该鼓励吸烟者戒烟。
表达方式——记叙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用文字表达出来。
如:麦克去看电影,他买了票走进了电影院。
可是,过了一会儿,他走出来又重新买了一张票,再走进电影院。
过了一分钟,麦克又走了出来,第三次走到售票处,售票小姐很惊讶地问:“你不是已经买过票了吗?为什么还要买啊?”麦克很生气地回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每次走进电影院,就有一个人把我的票撕掉!”表达方式——说明用简洁的文字把事物的特征、形状、性质、用途等情况解说清楚,表达明白。
说明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浅显易懂。
如:法国首都巴黎,位于法国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
市内分为20个区,面积达105平方公里,人口约1000万。
表达方式——抒情用饱含情感的语言文字抒发对人或对事的各种感情。
作用在于使文章中的事物或人物的形象更鲜明,突出文章的主题。
如:冬天,我喜欢你纯净的身躯,喜欢你严厉的性格,我要在你的怀抱中锻炼,奋斗……你可以和春天的鲜花、夏天的麦浪和秋天的果实媲美!表达方式的常见考点把握文章的表达方式,赏析写作特点一直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如何掌握好记叙文的六要素

如何掌握好记叙文的六要素如何掌握好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掌握好记叙文的六要素,欢迎大家阅读!1.记叙文一般都具备六要素,但有的记叙文,如果其中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是可以省略的。
2.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如《小桔灯》《孔乙己》等。
采用第一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如《皇帝的新装》。
其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3.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1以时间转移为线索2以一人3以一事4以一物为线索。
多数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如《藤野先生》,文章除了以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为叙事线索(明线)外,还有作者爱国主度思想感情这一暗线。
4.记叙的顺序要求掌握的是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前因后果、条理很清楚。
如《一面》;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先把结局说出来,吸引读者了解其起因和过程,如《背影》;插叙,指在记叙过程中,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如《驿路梨花》。
5.记叙文常用的层次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事件和发展过程来划分《皇帝的新装》(2)按空间转换来划分,如《老山界》(3)按内容变化来划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4)按人物、场景变化来划分,如《分马》(5)按感情变化来划分,如《荔枝蜜》不太喜欢蜜蜂—想去看蜜蜂—赞美蜜蜂—想变成蜜蜂。
(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抒情—记叙—抒情、议论。
6.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特点和作用。
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理解记叙性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