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省域建筑产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固定效应模型的名词解释

固定效应模型的名词解释引言:研究社会科学问题时,我们常常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对所研究现象的影响。
然而,这些因素的影响可能具有固定效应,即在一定时间段内或某个特定群体中,这些因素的影响是恒定且不变的。
在社会科学领域,为了解决这种问题,研究者经常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来进行分析。
本文将对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详细解释,并探讨其应用领域。
一、固定效应模型的基本概念固定效应模型是一种多元回归模型,用于分析面板数据(Panel Data)中的固定效应。
面板数据是指对同一组个体或单位进行多次观测所得到的数据,例如在不同年份对同一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观察。
固定效应即表示在面板数据中,个体或单位之间的差异对研究现象的影响是恒定的,不随时间或个体变化而变化。
固定效应模型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引入个体或单位的虚拟变量(Dummy Variable)来捕捉这些固定效应。
虚拟变量是一种用于描述属性的二元变量,通常用0和1来表示,在固定效应模型中,它们用于识别和测量每个个体或单位的特定效应。
二、固定效应模型的表示方式固定效应模型中通常使用以下表示方式进行模型估计:Y_it = α_i + X_it * β + ε_it其中,Y_it表示面板数据中的因变量,i表示个体或单位的索引,t表示时间索引,α_i表示个体或单位的固定效应,X_it表示解释变量,β表示解释变量的系数,ε_it表示随机误差项。
在上述模型中,通过引入个体或单位的固定效应α_i,我们将个体或单位之间的差异从解释变量X_it的系数β中分离出来,从而更准确地估计解释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三、固定效应模型的优点与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具有以下优点和应用:1. 控制个体或单位的固定效应:通过引入个体或单位的固定效应,我们可以控制那些对研究结果没有影响,却与解释变量存在相关性的个体或单位特征,从而准确评估解释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2. 解决内生性问题:在实证研究中,个体或单位的特征往往与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内生性问题,而固定效应模型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模型估计的可靠性。
基于PCA—DEA模型的区域建筑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

产业竞争力 提升战 略提供决策支持。
一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产业l ; 璺 将政府由外生变量转为内生变量; 质 保持机会变量的外生性
质, 同嘞 口 文化作为另—外生变量, ^ 形成—个内部因素互动、 内外部 因素动态联系的系统分析模型。该模型覆盖建筑产业主要利益相关
方, 深入投资者、 业主、 建筑产品最终使用者和建筑产业从业 ^ 、 员等多
2 P 一 1 模 型的建立 ( A
理沦基础, 将竞争资源和竞争过程的综合作用定义为竞争绩效 , 即竞争 绩效=竞争资源×竞争过程 , 并将竞争绩效作为竞争力的表征, 用于
竞争力实证研究, 效果良好。 建筑产业不同于—般制造业, 其产品生产具有区域 洼、 定制性、 多 阶段 特 点, 已有的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难以与建筑产业上述特点
过对地区建筑产业经济指标的分析 , 实现对我国区域建筑产业竞争力
\, 、 一 一 、 、\ \ 、
、
需 求
条 件 ’
府
. ,
图1 建筑产业竞争力六边形模型
的E较排序和影响因素识别, 匕 为各地明确 } 建筑产业发展现状, 制定
该模型将钻石模型中的生产要索分离为人力资源条件和要素条 件两类 ' 近建筑产业劳动密集的生产实际; 贝 占 保留钻石模型需求分析 ; 针对建筑产业价值链长的产业特征, 将相关和支持产业这一项拓宽为
作者简介 : 胡瑞华( 9 2 , , E 坊市人 , 18 一) 女 河j廊 天津大学 管理学院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工程 管 及 建筑 经济。
锥的 P A—DE C A模 型, 实现对我 国区域建筑产业竞争 力的 实证研 究. 明确 建筑产业 竞争 力主要 影响 因素及 各 区域 建筑 产业竞争 力位序 。 为各地制定 区域建筑产业发展 战略提供管理信息和决策支持。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以及制约因素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向量分解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以及制约因素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向量分解分析刘亚清【摘要】This paper use a Fixed Effect Vector Decomposition model(FEVD) to study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disparity based on provincial panel data, specifically, the effects of investment, expenditure and net export on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growth of government expenditure, citizen consumption, FDI and net export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east area in China, while middle area's growth rate is relatively slow, with higher effects on fixed asset investment comparing with the east area and west area. The results we got have direct policy implications on the adjust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structure and promo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文章运用省际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向量分解模型,研究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现状,分析了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等影响变量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
区域城镇化进程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影响研究--基于安徽省16市的数据分析

区域城镇化进程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影响研究摘要:文章基于安徽省16市2008年至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实证研究了区域城镇化进程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影响。
研究发现:经济、空间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安徽房地产开发投资发展,但人口城镇化未与空间城镇化相呼应推动房地产业的发展;同时,区域内城镇化发展存在差距,在皖南和皖北地区之间表现显著;而皖中地区人口城镇化对房地产开发投资虽起到正向影响,但弹性系数不大,以及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并不显著。
关键词:城镇化;房地产开发投资;区域差异;变系数模型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1)03-0009-04(安徽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金长宏杨梦杰∗∗∗第41卷第3期绥化学院学报2021年3月Vol.41No.3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Mar .2021收稿日期:2020-09-23作者简介:金长宏(1964-),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建筑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房地产投融资、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通讯作者:杨梦杰(1996-),女,安徽阜阳人,安徽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近几十年,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突进,城镇化率达到59.68%(2018)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55%,但与一些发达国家英国(83%)、日本(92%)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1]其中,城镇化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重要原因。
房地产业是我国经济的根基性产业,在城镇化的推动下,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和生活需求都会发生变换,进而影响到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发展。
同时城镇化是房地产业发展的源生力,为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那么,城镇化发展不平衡会对房地产开发投资产生怎样的影响?鉴于安徽是国家第一批新型城镇化试点省份,对于本课题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故本文选用安徽16市作为研究对象,从人口、经济(包含产业城镇化)、空间以及社会城镇化四个方面,选用复合指标法衡量城镇化进程;并通过16市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协整检验、协方差分析检验以及构建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等多种分析方法实证探究安徽省区域内城镇化进程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影响。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的研究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摘要】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愈发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从竞争力分析、管理水平提升、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对现有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进行全面分析,结合提升管理水平、推动技术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和严格质量控制等措施,旨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建议建筑施工企业应注重创新发展,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员工技能水平,确保工程质量,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未来,建议建筑施工企业应更加重视市场需求,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不断优化企业治理结构,保持竞争力的持续增长。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管理水平、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控制、建议、展望、发展方向、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总结、归纳、未来发展。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建筑施工企业作为建设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任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建筑施工企业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
加强人才培养,注重员工素质的提升,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施工队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深入研究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的相关问题,可以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支持,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意义建筑施工企业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产业之一,对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不仅可以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也可以提升国家经济的整体实力。
深入研究如何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可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产业集群与区域城市化进程关联的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

二 、产 业 集 群 与 城 市 化 文 献 回顾
自马 克思 关 于 “ 城 市 本 身 表 明 了人 口 、 生 产 工
具、 资本 、 享乐和需求 的集 中” 的观点提出后 , 逐步有 学 者 就 产 业 集 聚 与城 市 化 间关 系 进 行 研 究 ,包 括
斯・ 韦伯( 1 9 9 7 ) l 3 I 以 聚集特征概括城市特征。 2 0 世纪 9 0年代 的产 业价值 链 始创 人迈 克 尔 ・ 波 特 在其 著作 《 群集与新经济竞争》 一文中诠释产业集群 , 并提出 “ 包 括 单 一 的城市 、 州、 国 家乃 至 国 家联 盟 都可 以理
不 断 发展 的城 市群 体逐 步形 成各 类产 业集 群并
促推周边城镇 向中大等规模城市的演进发展。而越 来 越 多 的经 济 体将 产 业 集群 作 为 推 动 区域 工 业 化 、
城 市化 治 理和 经济 增长 的有 效 战略措 施 。而 区域 经
济 增 长过 程 中产业 集 聚发达 的地 区位 列城 市 化进 程
2 叭3 年 1 月
经 济 与 管 理
Ec o no my an d M an a ge me nt
J a n . , 2 01 3
Vo 1 . 2 7 No . 1
第2 7 卷
第 1 期
●区域经济
产业集群 与区域城 市化进程关联 的 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
沈 飞 , 俞武扬
一
、
引 言
本质 。 而后 , 法 国学 者哥 特曼 ( 1 9 5 7 ) 提 出的大 都市 圈
( 带) 的概念具有高集中度工业生产和高度城市化特
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现状,建筑企业为国家经济的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但建筑企业竞争力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针对不足提出了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对政府管理机构和建筑企业在融资方面、制度改革、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筑企业;竞争力;现状;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建筑企业将逐渐与国际接轨。
如何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使其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己成为我国建筑企业关注的焦点。
为此,通过国内外建筑市场竞争环境的现状剖析,分析它的不足,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显得非常有意义。
一、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现状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可知,我国具有承包能力的建筑企业有60166个,从业人员2878.2万人,建筑总产值达41557.16亿元,建筑增加值8116.39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1015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79673万平方米,利润总额1193.07亿元,技术装备率9109元/人,劳动生产率按总产值计算按总产值计算为131800元/人,按增加值计算为25741元/人。
总产值、利润总额、房屋施工建筑面积分布比2005年增长20.3%、31.6%、16.3%,这是一个十分喜人的形势。
总体而言,我国建筑业近几年虽在总量上有很大提高,但由于从业人员急剧上升,人均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工具普及化水平低,大部分靠手工完成,信息化程度低,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粗放式经营的行业。
建筑企业竞争力存在的不足依然表现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缺少融资支持措施。
资金问题是影响建筑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融资难,担保难已成为制约建筑企业发展的瓶颈。
公众环保诉求对工业污染的影响——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

公众环保诉求对工业污染的影响——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 文/邢 煌 籍艳丽(通讯作者)一、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撑的工业,其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和重要保障[1],而工业高质量发展需充分考虑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规制作为治污减排的重要政策工具,在推进工业绿色发展中发挥了显著作用[2]。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和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公众成为环境治理中又一重要力量。
目前围绕公众环保诉求展开的相关研究,多是就其经济后果的定性讨论;相对而言,实证研究较少。
从其研究内容来看,主要探析公众环保诉求对政府环境规制政策[3]与企业研发创新[4-5]的影响,也基于2000-20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公众环保诉求与工业污染排放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关注区域不同。
研究结果显示:全国来看,样本期内公众环保诉求对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倒U型曲线效应,也即随着公众环保诉求的提升,其对工业污染排放量发挥“先扬后抑制”的非线性效应。
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两者间倒U 型与线性关系均不成立、中部地区倒U型关系成立,西部地区两者间关系不确定,或呈倒U型关系、或正向线性关系。
可见,公众环保诉求对工业污染排放的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
有少部分文献分析其对地区环境治理[6]影响。
但其研究结论并未达成一致,如其对环境规制支出的影响有限[7]、与环境污染的倒U型关系在西部和东北地区并不显著[8]。
故而,有必要进一步展开公众环保诉求对环境污染,尤其是工业污染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一)变量与数据1.被解释变量。
工业污染排放一般选用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与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度量[8];由于工业废水排放量自2018年起不再公布,故本文使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与一般固体废弃物产生量衡量工业污染。
依次用So与Sw表示,单位均为万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与决策2009年第24期(总第300期)对于我国来说,建筑业在省域地区产业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带动省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提高地区建筑业的竞争能力可以提升地区经济实力。
我国地域广阔,省域地区建筑业发展不均衡,因此,有必要定量测算建筑产业竞争力对经济的贡献度,为各级政府科学制定建筑产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1省域建筑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省域建筑产业竞争力是区域建筑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以提供有效的产品、良好的服务、创造附加价值并增加国家财富的能力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了测算各省域的建筑产业竞争力,本研究构建了建筑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根据玻克雷的竞争力理论框架,结合省域建筑业的特点,构建我国省域建筑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如表1)。
其中市场竞争力、效益竞争力是显示性指标,反映了省域建筑产业竞争力的现状水平;规模竞争力、技术竞争力、结构竞争力是产业内部影响指标;成长竞争力是可持续发展指标;环境竞争力是产业外部影响指标,主要包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宏观经济政策、社会文化背景、基础设施和区位、产业政策等,考虑到我国各省区的制度、政策差别不明显,环境竞争力主要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优势影响,所以环境竞争力由地区GDP 表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结构竞争力和技术竞争力规模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可以揭示地区建筑产业竞争力的形成原因;成长竞争力可以反映建筑产业潜在的竞争力,具有动态性;在上述指标体系中既有显示性指标,也有产业内外部解释性指标;既有动态指标,也有静态指标;基本上达到既能反映省域建筑产业竞争力发展的现状,也能描述建筑产业竞争力发展的未来趋势的目标。
2理论模型介绍及模型的选择2.1Panel Data 模型Panel Data 即合成数据或面板数据,也称为时间序列与截面混合数据。
相对于单独的时间序列或截面分析,面板数据分析有很多优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能够控制在时间序列和截面研究中不能控制的涉及地区和时间为常数的情况。
也就是说,当个体在时间或地区,分布中存在着常数变量时,如果在模型中不考虑这些变量,有可能会得到有偏结果。
(2)能够提供更多信息、更多变化性、更少共线性、更多自由度和更高效率,而时间序列则经常受多重共线性的困扰。
(3)能够更好地研究动态调节,横截面分布看上去相对稳定却隐藏了许多变化,面板数据能够弄清诸如地区效应对建筑产业竞争力的影响问题。
2.2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就是对于不同的个体有不同截距的模型。
如果对于不同的时间序列,(个体)截距是不同的,但是对于不同的横截面,模型的截距没有显著性变化,那么就应该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表示如下:y it =β1x it +γ1W 1+γ2W 2+…+γN W N +εit ,t =1,2,…,T 其中:W i =1,如果属于第i 个个体,i=1,2,…,N 0,其!他εit i =1,2,…,N;t=1,2,…,T ,表示随机误差项。
y it ,x it ,i=1,2,…,N;t=1,2,…,T 分别表示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
Cheng Hsiao(1986)提出利用模板数据进行经济分析时应该首先对模型做三种假设检验,来确定那一种模型.由于本文认为在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地区的截距差别不大,因此本文只需作2种检验:(1)F 检验原假设H 0:不同个体的模型截距项相同(建立混合估计模型)。
备择假设H 1:不同个体的模型截距项不同(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F 统计量定义为:F=(SSE r -SSE tt )/(N-1)SSE u /(NT-N-k)其中SSE r ,SSE u 分别表示约束模型(混合估计模型)和非约束模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的残差平方和。
给定显著性水平,若F >F α(N-1,NT-N-k),应该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2)Hansman 检验Hausman 检验是对同一参数的两个估计量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用于判断是应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
原假设H 0:个体效应与回归变量无关(个体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备择假设:H 1:个体效应与回归变量相关(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H 统计量定义为:H=(βw -βre )2s(βre )2-s(βw )2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省域建筑产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摘要:文章在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省域建筑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计算得到2003~2007年各省的建筑产业竞争力的面板数据,选取固定效应模型,测算了各省的建筑产业竞争力,并对省域建筑产业竞争力的地区效应作了具体的量化分析。
关键词: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建筑产业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2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487(2009)24-0092-02贾志永,朱五龙,刘高峰(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都610031)92给定显著性水平,若H>χα2(k),模型存在个体固定效应,应该建立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2.3本文选用的模型表1中25个二级指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建筑统计年鉴。
按照前述评价体系,计算得到2003~2007年我国各省域建筑业竞争力一级指标的面板数据。
以人均建筑业总产值为因变量,以7个竞争力为解释变量,用Eviews5.1分别对本文的面板数据进行混合截面回归、个体固定效应回归、Haus-man检验。
Eviews5.1报告的各统计量为SSE r=39.56627,SSE u=3.445723,计算F统计量得F个体=40.883,H=152.3,设定显著性水平α=0.05,查表得Fα(30,116)=1.55,χα2(7)18.4753,综合比较可知,应选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3结果分析3.1Eviews5.1报告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相关结果y it=-0.018+0.324x it1+0.018x it2-0.038x it3+0.134x it4+0.034x it5+ 0.047x it6+0.012x it7s=(0.003)(0.057)(0.016)(0.029)(0.020) (0.0251)(0.0118)(0.0082)t=(-5.96)(5.66)(1.16)(-1.31)(6.53) (1.36)(3.95)(1.40)R2=0.957785R2=0.944435F=908.0152S.E= 3.445723DW=1.547167其中x it1为规模竞争力,x it2为效益竞争力,x it3为技术竞争力,x it4为结构竞争力,x it5为市场竞争力,x it6为成长竞争力,x it7为环境竞争力。
可以看出,对人均建筑业总值建立的固定效应模型方程拟合优度较好;F=908.0512>F0.05(7,23)=2.44,说明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显著成立;d统计量为d=1.547167,查表得d l=2.018,d u=0.879,d u<d<d l,不能确定随机误差项是否存在自相关,因此采用Durbin-h统计量来判断是否存在自相关,其中h=(1-DW2)n1-n.var(b赞2)姨服从标准正态分布,b赞2为系数y t-1的估计方差,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根据重新输出的DW值、s(b赞2)计算得|h|=0.093<zα/2=1.96,说明随机误差项基本不存在自相关,因此整个方程估计是有效的。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规模竞争力、结构竞争力、成长竞争力在统计上是非常显著的,说明我国各地区建筑业存在着明显的规模经济,产业结构、成长竞争力对建筑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
在10%显著性水平下,市场竞争力在统计上也是显著的,说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市场竞争力对建筑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技术竞争力t检验不显著,可能与我国各地区建筑业技术水平差别不大有关。
相对于内部竞争力影响因素,外部环境竞争力要素对建筑产业的发展作用可能要间接一些。
3.2省域建筑产业竞争力的地区效应分析Panel data能更好地区别时间序列和纯横截面数据所不能发现的影响因素如哑变量(无法观测和度量但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的变量)。
哑变量对因变量所产生的效应对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但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地区效应就是哑变量对建筑业竞争力的发展影响,通过表2可以看出除了7个竞争力要素对建筑业发展水平的影响之外,我国各省域建筑业的地区效应明显。
北京、上海、天津3个直辖市的地区效应值排在前3位,可以理解为3直辖市在经济发展阶段、人文历史环境、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等方面好于其他地区,表现为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从实证角度论证了李斯特的地区专有要素的合理性。
4结论本文在构建建筑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测算了我国省域建筑产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通过实证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到,规模竞争力、结构竞争力、成长竞争力在统计上是非常显著的,表明我国各省域建筑产业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建筑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要注意加强建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建筑产业的壮大;市场竞争力在统计上的显著性,说明了我国建筑产业逐渐走向市场化,市场因素对建筑产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技术竞争力检验不显著,表明我国各省域建筑业技术水平差别不大,这也是和现实想符合的,虽然各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关别很大,但各省的建筑业技术水平基本是一样的;总体来看,建筑产业的内部影响因素对产业的发展影响强于外部环境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1]Kiran Momaya,Kenneth Selby.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anadian Construction Industry:a Comparison with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1998,25.[2]Lall,petitiveness,Technology and Skills[M].Cheltenham,UK: 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01.[3]Henricsson.J.P.E,Ericsson,Jewell,C.A.Rethinking Competitivenes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C].Proceedings of the ARCOM20th Annual Conference,2004.[4]姚宽一.中国建筑业产业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5]Buckley.P.J,Pass.C.L,Prescott.K.Measure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a Critical Survey[J].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1988,(4).[6]赵彦云等.国际竞争力统计模型及应用研究[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7]Cheng Hsiao.Analysis of Panel Data[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责任编辑/浩天)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估计值2.5833531.750828-0.424140-0.111371-0.3014170.168704-0.260851-0.338296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估计值2.5505940.4853491.783929-0.465439-0.036757-0.547194-0.488943-0.637813地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估计值-0.250726-0.456639-0.402092-0.638603-0.576265-0.007436-0.528082-0.716257地区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估计值-0.498527-0.397552-0.365141-0.505302-0.172759-0.042992-0.152163表2固定效应模型地区效应参数的估计结果(依据统计年鉴顺序)建筑产业竞争力一级指标市场竞争力效益竞争力规模竞争力技术竞争力结构竞争力成长竞争力环境竞争力二级指标市场占有率利润总额、利税总额、人均利润、人均利税、产值利润率、产值利税率、资本利润率、资本利税率、劳动生产率建筑业增加值、总资产额、企业数、从业人数技术装备率、动力装备率、机械设备数、机械设备净值外企占比、专企占比、非公占比增加值增长率、签订合同额、资产负债率地区经济环境、政府政策、效率,考虑地区政府建筑产业政策不大,用地区GDP代表环境竞争力表1建筑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93统计与决策2009年第24期(总第3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