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稿命题人吴彩霞张静桃屈雪辉

合集下载

Removed_2010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Removed_2010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2010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试题(六)语文命题人:湖南师大附中杨晓春纪爱萍王静审题人:湖南师大附中刘爱国刘芳王斌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噱头xué膻味shàn 一暴十寒pù危如累卵lěiB. 梵文fàn 趿拉tā潜移默化qiǎn 趑趄不前zīC. 倔强jué洞穴xué管窥蠡测lí蒙头转向mēnɡD. 鸡肫zhūn 罡风gāng 拾级而上shí卖官鬻爵y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一叶障目箴口不言鹬蚌相争暴戾恣睢B.悬梁刺骨泾渭分明破釜沉舟秉笔疾书C.寡廉鲜耻真知卓见鳞次栉比莫衷一是D.名门望族变本加厉推心置腹鞠躬尽瘁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狼图腾》里作者笔下的草原狼,既是生物的狼,也是人文的狼;既是现实的狼,也是历史的狼。

这部书堪称为一部力透纸背的大书。

B. 超级大国妄图称霸世界的野心,他们一刻也没放弃,我们从世界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

要他们放弃这种野心一如俟河之清,不过是一场梦!C. 搞经济开发区占一点地,也在情理之中,可是这个镇的领导借开发之名行卖地营私之实,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使农民难以忍受。

D. 随着经济政策的调整,现在这个行业越来越规范了,要空手套白狼不再容易了,房地产的门槛也渐渐高了,手头没几个亿是进不来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日前,网易、新浪等网站联合向全国互联网界发出文明办网倡议书,倡议互联网界文明办网,把互联网站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

B. 我们要对那些常年在城里打工,有固定工作和固定住所而又没有户籍的人们,让他们尽快地融入城市,享受和城里人同样的权利和待遇。

C. 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的具有悠久历史的长城、十三陵、故宫、颐和园等,无不以其厚重的文化积淀和迷人的风姿,为中外游客所倾倒。

2019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五)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湖南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五)语文试题 含答案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月考试卷(五)语文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作答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飘渺无踪的。

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

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

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

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 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 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

而比较起来,“逝者知斯夫,不含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用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

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

2024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卷(四)语文及答案

2024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卷(四)语文及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四)语文试卷讲评稿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 道小题,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①一碗苏式汤面,浇头数以百计,精工细作汇聚万千风味;一曲吴语《声声慢》轻柔婉转,引得青年男女排起长龙,叶红花,夜晚清净优雅依旧光影斑斓②以全国 0.09%的土地创造全国约2%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前十强③苏州等城市恰如苏作“双面绣”:一城双面,面面精彩。

千百年来人文与经济的莫定了城市发展的风格特质。

精致、创新、内涵等文化特质,也是苏州等地经济发展的一贯坚持和内在追求。

文化影响人的创造,将腔调注入,融成独特的物质和精神发展成果。

遗存、城市精神,更使得丝绸纺织等经济业态长盛不衰。

历史证明,独特的文化中心更代化进程中充分展现。

(摘编自新华网·)中国美术学院象②③《新周刊》:或许因为文化上的厚重④王澍:杭州直到20世纪7020世纪初;西湖边的新新饭店只6界是 80 年代末,西湖边上出现了第一栋 50 米高的高层建筑。

突破这个高度之后,几十湖山一半城”的结构里活动,出了这个范围,对我来说就相当于出差,去了一个不知道什么样的地方。

⑦《新周刊》挖掘历史身份的做法贯穿了许多城市,大家韵。

⑧王澍因为宋朝对中国的艺术来说可以,要有更高更远的认识;只是单纯地模仿上特别发达,过来,⑨这个时代的城市风貌是不是有可能重现一千年前的美感B.“优美乐章”实际上是指城市人文风貌与经济发展协调共生而带来的良好状态。

C.“冷眼”D.“再次装裱”【关键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理解关键词语的能力。

【答案】 D【解析】“实质是复刻历史,缺乏新时代的创意”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建筑家王澍和《分)展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B.,那么它在秉承自身独特人文基因、促成C.“-半湖山一半城”的城市结构,对于现在的城市结构特点并不上分认可。

湖南省师大附中炎德 英才大联考高三月考试卷五(语文)

湖南省师大附中炎德 英才大联考高三月考试卷五(语文)

炎德·英才大联考高三月考试卷(五)语文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稿命题人:吴彩霞曾文峰杨茜审题人:张迪平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伺.候(sì) 采.邑(cài) 发.卡(fà) 量.体裁衣(liàng)B绿.林(lù) 巷.道(hàng) 翘.楚(qiáo) 天遂.人愿(suí)C地壳.(qiào) 踏.实(tā) 炮烙.(luò) 自怨自艾.(yì)D埋.怨(mán) 拓.本(tuò) 寒舍.(shè) 差.可告慰(chā) l.C/A.伺.候(cì) B.天遂.人愿(suì) D.拓.本(tà)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精简奸滑申张真知灼见B.证券凋敝神州攻城略地C.寒暄构陷新颖出奇制胜D.修葺涣散阔绰激流勇退2.B/A.伸张 C.新颖 D.急流勇退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几个月来,报纸上不少语焉不详....却耸人听闻的报道刺激了人们的想象,集体的无意识的猜测则让经济恐慌大行其道,但是究竟严重到何种程度却无人深究。

B.生命教育必须贯穿教育的始终,让学生不但有崇高的生命意识,而且有应急救险的技能,灾难突发时,他们才能从容应对,而不至于惊慌失措、走投无路....。

C.《梅飞色舞》一书中,陈凯歌讲述了三年来拍摄《梅兰芳》走过的心路历程,展示了自己创作《梅兰芳》的初衷,对老北京、旧时代的掌故也能信手拈来....。

D.海峡两岸“大三通”启动,将使“两岸一日生活圈”成为现实,为大陆台商及台湾大陆配偶春节返乡带来便利,而近年实施的“春节包机”终将寿终正寝....。

3.D/D感情色彩不当。

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五)(教师版) 语文 含解析

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五)(教师版) 语文 含解析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月考试卷(五)语文命题人:曾文峰厉行威吴彩霞谢朝春刘海涛丁中一审题人:曾文峰厉行威刘海涛本试题卷共10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白话小说作家最重视的,是白话小说对社会大众的教育功能.他们认为文艺作品通常固然都有宣传教育的功能,白话小说这种文体更有趣味一些,对知识程度不高的读者有更大的吸引力;笔记小说、传奇小说固然也有趣味,但它们使用的是不为大众所掌握的文言.只有白话的小说,才能“通于俗人”“触于里耳”,让一般的大众甚至妇女儿童都能理解。

冯梦龙编辑的“三言”以喻世、醒世、警世命名,非常直观地揭示了白话小说这种后起形式的新型功能。

教化大众的功能又衍生出普及历史知识、报道当代政情等功能。

明清小说家希望通过小说把陶冶士人的经史之学向下输入到民众当中,因此把宋元时代充满民间趣味的讲史改造成为历史演义。

历史演义用白话取代民众难以掌握的文言,调整史传的叙述次序以增强历史事件的故事性,增添必要的细节以增强叙述的生动性,吸引读者通过这种通俗的文学形式学习历史,进而领悟其中所包含的训诫。

明清作家还以小说的形式对当代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报道。

如崇祯初年,大阉魏忠贤被法办后,署名吴越草莽臣的作者根据邸报及其他材料,及时创作了《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叙述大阉一生经历,控诉他的罪行.现代读者可能惊讶这样的作品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冠以小说之名,小说居然可以运用于这种目的。

但明清作家觉得这样的做法不足为怪,既然小说的内容可以是非虚构性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为什么不可以是非虚构性的当代人物与事件呢?又如崇祯年间,明朝对后金(清)作战屡屡失利,陆云龙于是创作《辽海丹忠录》回顾战事情况,表彰忠烈,谴责覆军误国之人。

这些作品,有的类似人物传记,有的类似长篇通讯或报告文学。

作者的创作带有教育民众的意图,实际上提供了关于当代政治情形的知识与见解,具有新闻的舆论引导功能。

湖南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稿命题人:吴艳容马正扬李香斌刘靖审题人:屈雪辉整理校对:永州一中刘小忠本试题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共10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创.举呛.人沧.海桑田怆.然涕下B.妖娆.蹊跷.饶.有兴趣百折不挠.C.洒.脱哂.笑风吹日晒.两栖.动物D.瞳.孔潼.关招摇撞.骗灯影幢.幢1.C.(A.“创.举”“怆.然涕下”都读chuàng B.“妖娆.”“饶.有兴趣”都读ráo D.“瞳.孔”“潼.关”都读tóng )2.下列各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句是A.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在接受“俄罗斯24小时”电视频道的专访时表示,希望与北约就欧洲导弹防御系统的整体发展规模进行蹉商并达成协议。

B.新《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细化了对多种价格违法行为的认定,加大了对操纵市场价格,造成商品价格较大副度上涨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C.高考前家长往往会对考生关怀倍至,却不知道这样做容易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引起孩子的焦躁情绪,而焦躁的心情有可能直接影响高考的发挥。

D.这张画运笔拘谨,主题比较杂乱,显得粗糙和幼稚,但它的色彩搭配很和谐,层次感强,构图别出新裁。

你把它砭得一无是处,这未免也太过分了。

2.D (A.蹉商—磋 B.大副度—幅C.关怀倍至—备D.别出新裁—心砭得—贬)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普通高中新课程在课程结构上进行了重大调整,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对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提供了条件,但是同时也给学校课程的设置增加了难度。

B.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释放出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宏观经济政策信号,并着重提出,2011年一定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一个更为突出的位置。

C.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拯救地球家园,遏制气候变暖,是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行动起来。

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教师版)

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教师版)

湖南师大附中月考语文卷命题人刘婧李香斌审题人陈鹤龄厉行威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感喟./匮.乏辟.谣/辟.邪归咎./焚膏继晷.B.采撷./挟.制行.伍/行.货掣.肘/天寒地坼.C.徇.私/殉.职哄.笑/哄.抢歆.慕/万马齐喑.D.勖.勉/夫婿.屏.除/屏.气坍.塌/殚.精竭虑1.B(A.kuì,pì/bì,jiù/guǐ B.xié,háng,chè C.xùn,hōng,xīn/yīn;D. xù,bǐng,tān/dān。

)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启功先生是闻名暇迩的书画家、训诂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他那种卓荦大气的风范、朴实无华的风格深深铭刻在我们心中。

B.一些学者读诗的毛病,在于看到一些蛛丝蚂迹,便疑心是微言大意,于是穿凿付会,捕风捉影,往往把天机浑然的兴到之作丑化成了忸怩作态的怨臣之语。

C.就像纤细的弦索总能弹奏出华美的乐章,苏州是江南最婉约的山水清唱;苏州的水使人有了灵气,像昆曲翻飞的水袖,把江南舞动得风姿卓约,灵秀飘逸。

D.在当前报刊业拖胎换骨的改革浪潮中,新闻出版界必须以积极投入的态度,用浴火重生、蹈海弄潮的豪迈气慨,去迎接风雨后的彩虹,迎接化蛹成蝶的辉煌。

2.D(A.名闻暇迩—名闻遐迩;B.蛛丝蚂迹—蛛丝马迹微言大意—微言大义穿凿付会—穿凿附会;C.风姿卓约—风姿绰约。

D.拖胎换骨—脱胎换骨气慨—气概)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当《西游记》的笔触由社会层次转到人性层次时,其文风也由向外的横眉冷对变成向内心的温煦的自我关.照.。

B.当社会各阶层人士都为受灾的台湾同胞慷慨解囊时,这位据说身家过亿的富豪却细.大不捐...,引起了大家的议论。

C.与“说书”不同,“学术”宣讲必须立论严谨,言之有据,不可由着性子臆造,更不可为了耸人听闻而言之凿凿....。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五)语文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得分:本试题卷共10 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

家与国的统一性。

中国社会以家为本位。

西安半坡所发掘的距今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有着大量的适合于一夫一妻居住的小屋子。

显然,家是这个部落的基本单位。

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联盟,在此基础上,扩大到非血缘关系的社会联盟,由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准国家性质的社会。

尽管此后在国家层面上,血缘关系的实际意义有所淡化,但它一直是中国社会结构的精神纽带。

家庭伦理用于治国就成为政治原则。

治家与治国具有内通性,所以,《大学》说“治国必先齐其家”,“一家仁,一国兴仁”。

国与族的统一性。

国是政权概念,族是种群概念。

中国这块大地上,存在过许多民族。

这许多民族,不管是共时态存在还是历时态存在,均可以寻到某种内在的关系。

族与族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为血缘性;另为社会性。

民族之间不只是存在着血缘性的关系,也还存在社会性的关系,其中最主要是文化关系。

文化关系当它内化为民族精神,就具有类血缘的意义,这就是说,民族不只是具有自然的血缘性,还具有文化的血缘性。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诸多民族是有共祖的。

共祖不是一位,而是多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炎帝和黄帝。

炎帝和黄帝不独是华族的共祖,也是诸多少数民族的共祖。

《山海经》云“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

”“颛顼(黄帝孙)生驪头,驪头生苗民。

”又云:“炎帝之孙名日灵恝,灵恝生氐人。

”《山海经)是一部出自战国时期的人文地理书,兼有神话性质,所言民族之间的自然血缘性关系也许不一定是科学的,但如若从文化上考虑,它们之间也是有可能存在着文化上的血缘性的。

国与国民、国土(国域)的统一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语文月考试卷(三)语文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稿命题人:吴彩霞张静桃屈雪辉审题人:张迪平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i卖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恪守(ke) 档案(dcng)稼穡(S e)沆瀣一气(h Cng)B.炮烙(Pa)) 针砭(bi Oi) 肇事(Zh CD)栉风沐雨(ji e)C.噱头(XU e) 中听(Zh mg)踱步(du o)高屋建瓴(Iing)D.饿殍(Pi 8) 堤岸(11)勾当(g ω)日臻完善(Zh 31)答案:C A.档d Cng B.栉Zh i D.堤d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A.篡权羸弱觊觎以身作责B.塑像整饬驯服恬不知耻C.高亢涣散溃乏美轮美奂D.钓杆砥砺信札贻人口实答案:B A.以身作则 C.匮乏D.钓竿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师们的作品也是良莠不齐的,某些篇章语言繁冗乏味,格调低下庸俗,真让人不忍卒读.。

B. 进也好,退也罢,这都不是问题,怕就怕做事首鼠两端...没个准主意,耽误了时间不说,到头来落得两手空空。

C. 麓山一别,倏忽已有十个年头,昨偶然接到您寄来的手书,获悉您一切安好,真所谓空谷足音,我喜不自胜。

D. 面对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各国均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全球股市仍处在风雨.. 飘摇之中,未见好转迹象。

答案:A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不指文章的好或差。

B.首鼠两端: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时一进一退,不能自决;两端,拿不定主意。

指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左右动摇不定。

C.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

比喻极难得到的音信、言论或来访。

D.风雨飘摇:在风雨中飘荡不定。

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

4.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 还记得那个芳香满径的午后,我带着一只新油漆的木箱和一床新被褥,辗转来到县城,挤上公共汽车来到这所学校。

B. 每到暑假,门前那条滔滔的湘江,饱涨着盛夏的雨水,在阳光下卷起一条条银色的白练,那么地耀眼,那么地迷人。

C. 他是那种一讲话就能给人震撼的作家,他的从容、大度和无拘无束,全是我很少见到过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企业员工通过共同努力,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圆满的结果,获得了检查团全体成员的一致好评。

答案:D 语序不当、暗换主语。

宜改为: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通过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迎检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圆满的结果,获得了检查团全体成员的一致好评。

5. 把后面的句子分别填入下面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岳麓山啊,三湘四水的人来把你大声歌唱。

______________ ,让我们的灵魂找到栖身之所。

在你那一片绵延的青翠中,_____________ ,也看到了黄兴昂然屹立的伟岸身姿。

①你那秀美的自然风光让我们流连忘返,你那深厚的人文底蕴让我们心驰神往②你那深厚的人文底蕴让我们心驰神往,你那秀美的自然风光让我们流连忘返③我们听到了蔡锷誓死护国的呼喊④蔡锷誓死护国的呼喊响彻在我们耳旁A. 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A 按照由外在到内在的逻辑,先说“风光”后说“底蕴”;按照说话有条理的原则,应将“底蕴”和“灵魂”句紧密相连。

故选①。

按照句式统一的原则,第二空应选③。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

以风能为例:“有风有电、无风无电”,这种电源的功率输出会随着外界能量的变化而发生涨落,可再生能源的这种性质被称为“间歇性”。

除了风能以外,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间歇性”的问题。

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会对电网造成冲击,电网是否能够承受这样的冲击,是可再生能源并网连接之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直以来,能源领域是“兵家必争之地”。

传统的发电业者与化石燃料能源产业利益攸关,加之不理解“间歇性”,有相当一些人一直质疑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他们认为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难以维持电网供求的平衡。

可再生能源的先驱PaUl GiPe最近发表文章谈到:“我觉得这个议题(指间歇性)已经被彻底解决了。

反对可再生能源的某些人频繁地提出这个议题,是因为他们希望该议题能够成为一枚‘埋葬风能与太阳能’的银色子弹。

”国外研究主流意见认为: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不超过20%, “间歇性”问题完全可以在技术上经济地解决。

反对者们的主要论据为风电是电网麻烦的制造者。

因为电力“需求”是波动的,电力系统要求“需求”与“供应”必须达到平衡。

过去,只有需求在“动”,供应这边基本上是“可控”的;如今,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使供应侧也“动”起来。

这样,常规调节手段不仅要平衡需求波动,还要平衡供应侧内部可再生电力的波动,如此一来必然加重电网的负担,电网公司需预留更多的资源来维持电力系统内部的供需平衡,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同时,反对者们认为风电必须依靠“影子电站”的支持才能运作。

发展1MW 的风电就要额外建造1MW的火电站作后备,风电走到哪,后备电站就得跟到哪。

经验表明,电网拥有的调节幅度,应该是“峰值(最大)发电容量的一半”至“峰值发电容量”之间的范围。

反对者们认为深度调峰需求的增长必然导致成本的急剧增加,在常规燃料价格飞涨的情况下,“间歇性”成本将使得风能变得无利可图。

深度调峰还具有严苛的技术要求,必须由启动速度快、调节性能好、调节范围宽的设备和技术来承担,电网将花费大量的金钱。

事实证明,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弓I起的波动会加重电网的负担,但是,风电的“麻烦”是可以在技术上经济地解决的。

英国廷道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在报告中称:“至少20 % 的风力发电是不需要过多的额外运行成本的。

”在20%的份额以下,电力系统能在可接受的成本范围内消化“间歇性”引起的波动。

这个观点代表着大多数专家的共识。

这样的例子在丹麦、德国与英国的实践与研究中都得到印证。

有研究表明,“影子电站”是多余的,因为电网本身就有一定的调节功能,风电也具有一定的容量价值和一定的可靠性。

反对者们还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用昂贵的燃气轮机发电固然完全符合深度调峰的技术要求,除此以外,能够承担深度调峰任务的,常规的还有水电站,甚至核电站;新型的还有带储热罐的太阳能热电站等。

多种调峰技术综合利用完全能带来高效益。

综上所述,大量发展可再生能源将不会导致电网供需失调。

可以预测的是:到2050年中国电力需求将高达30亿千瓦,其中会有占电力系统一半的“间歇性”电力进入电网,这就要实现电网管理理念的转变,大力发展并综合利用各种调峰技术等。

(选自《新华文摘》2008年第14期,有删改)6. 下列对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以风电为例,这种电源功率输出会随着外界能量的变化而发生涨落。

B. 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间歇性”的问题。

C. 电网能承受“间歇性”的冲击是可再生能源并网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D. 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会给电网的供求平衡带来一定程度的波动。

答案:C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C项所表达的对象是“电网”,而未对可再生能源“间歇性”本身作直接说明和表述,与题干要求不符。

且“电网能承受”与原文“电网是否能够承受”不相符。

7•根据原文,不属于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反对者所持论据的一项是A. 风电会给电网添麻烦,电网公司需预留更多的资源来维持电力系统内部的供需平衡,保障电网稳定、安全运行。

B. 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使传统的发电业者与化石燃料能源产业互争利益,且“间歇性”问题难以经济地解决。

C. 风电必须依靠“影子电站”的支持才能运作。

在“无风无电”的情况下,就必须依靠后备的火电站来满足需求。

D. 深度调峰需求的增长、常规燃料价格飞涨等,导致解决“间歇性”的成本急剧增加,将使得风能变得无利可图。

答案:B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B项原文说到“再生能源并网”造成了能源领域的“兵家之争”,有“传统的发电业者与化石燃料能源产业利益攸关” 的表述,但没有说“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会“使传统的发电业者与化石燃料能源产业互争利益”。

8. 依据原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可再生能源并网连接改变了电力系统要求的“需求”与“供应”的平衡,其“间歇性”使供应侧也“动”起来,从而失去了控制。

B. 英国廷道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报告说:丹麦、德国与英国的实践与研究,印证了风电的“麻烦”是能在技术上经济地解决的。

C. 所有的专家已达成共识:风力发电在20%的份额以下,其电力系统能够在可以接受的成本范围内消化“间歇性”所引起的波动。

D. 反对者以为“深度调峰”要用燃气轮机发电而别无选择,但能承担此项任务的,还有水电站、带储热罐的太阳能热电站发电等。

答案:D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项原文说,“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使供应侧也’动’起来”,需要“常规调节手段”,最终会“加重电网的负担” 没有说供应侧的“波动”“失去了控制”。

B项原文中“这样的例子在丹麦、德国与英国的实践与研究中都得到印证”,不是英国廷道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在报告中所称。

C项原文说, “这个观点代表着大多数专家的共识”,不是“所有的专家已达成共识”。

9. 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到2050年的中国,将会有15亿千瓦的“间歇性”电力进入电网,如果能转变电网管理理念,发展和利用好各种调峰技术,其并网可望实现。

B. 国外研究主流意见认为,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不得超过20% ,否则,“间歇性”的问题在理论和技术的诸多方面,就会找不到任何解决的方案。

C. 风能的“间歇性”表现在“有风有电、无风无电”上;生物质能的“间歇性”会表现在作物播种、收割上,时期不同,其供电能力有所不同。

D. 多种调峰技术综合利用能够带来高效益,但当可再生能源在电力构成中份额不断加大时,仍有一个如何降低成本,以解决“间歇性”的问题。

答案:B 原文“国外研究主流意见均认为: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不超过20%,'间歇性'问题完全可以在技术上经济地解决”,据此,不能理解为“不得.超过20%”,也不能推出:比重超过20%, “间歇性”的问题在理论和技术的诸多方面,就会找不到任何解决的方案。

关键还在于方案如何“经济地解决”。

三、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简答题3分,翻译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严光传范晔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

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

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后齐国①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