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2010年4月真题
2010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真题及答案

2010年4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空想社会主义答案:B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看它是否承认【】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B.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答案:C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答案:A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位置的移动C.事物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答案:D5.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A.客观性B.普遍性C.特殊性D.斗争性答案:D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强调的是【】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外因和内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答案:B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答案:D8."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一种【】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答案:A9.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A.感觉、概念、判断B.概念、判断、推理C.感觉、知觉、表象D.感觉、知觉、推理答案:C10.有人把个别的、局部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
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A.唯理论的错误B.经验论的错误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D.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答案:B1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真理具有相对性B.真理具有客观性C.真理具有主观性D.真理具有绝对性答案:A12.地理环境是【】A.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B.社会经济结构的划分依据C.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力量D.社会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答案:D13.根据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C.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D.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答案:D1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变化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C.生产关系总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答案:A1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产生于它的经济基础之后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D.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性质都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答案:A16.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A.人的心理素质B.人的文化素质C.人的社会属性D.人的自然属性答案:C17.货币的本质是【】A.价值符号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答案:D18.资本的有机构成可表示为【】A.c∶vB.m∶cC.c∶mD.m∶v答案:A1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劳动成为商品B.劳动力成为商品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D.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活和生产资料答案:B20.商品生产者要实现更多的收益必须使【】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答案:C21.资本循环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阶段是【】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答案:B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B.社会两大部类的比例失调C.商品供给和需求的矛盾D.国家宏观调控的缺失答案:A23.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是【】A.c+v+mB.c+vC.c+mD.v+m答案:B24.除了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分工,商业资本独立化的条件还有【】A.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分工B.商业资本家有独立的投资C.存在独立的商业活动D.存在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商业店员答案:B25.借贷资本是【】A.与产业资本、商业资本相同的职能资本B.与商业资本、银行资本相同的流通资本C.从职能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D.与其他职能资本家获得同样利润的资本形式答案:C26.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A.商品资本输出B.借贷资本输出C.生产资本输出D.货币资本输出答案:A27.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A.促进市场总生产价格与总价值的平衡B.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C.促进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D.促进币值稳定与收支平衡答案:B28.资本国际化进程大体是【】A.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的国际化B.从借贷资本、产业资本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C.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D.从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国际化答案:C29.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中国共产党人是【】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邓小平答案:D30.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A.按资分配B.按劳分配C.按需分配D.平均分配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马哲自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A. 唯物论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唯心论答案:C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A. 抽象的概念B. 客观存在的实体C. 思维的产物D. 社会关系的总和答案:B3.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A. 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B. 因果律、必然律、偶然律C. 形式逻辑规律、辩证逻辑规律、数理逻辑规律D. 经验规律、科学规律、哲学规律答案:A二、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①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即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一切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②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即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遵循辩证法的规律;③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即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强调哲学应当服务于社会变革。
2. 什么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指,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等精神现象,是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也就是说,人们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三、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并说明它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实践观强调了科学发展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提倡人们在实践中探索真理、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2. 论述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并说明它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
答案: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解决现实问题时,我们应当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通过分析矛盾的各个方面,找到矛盾的主要方面,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马哲自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 物质B. 意识C. 精神D. 能量答案:A2. 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这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原因B. 动力C. 结果D. 条件答案:B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体现了()。
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形而上学D. 经验主义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体现了()。
A. 唯物史观B. 唯心史观C. 历史唯物主义D. 历史唯心主义答案:A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表明()。
A. 个人作用不重要B.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C. 历史是偶然的D. 历史是必然的答案:B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体现了()。
A. 经济决定论B. 政治决定论C. 文化决定论D. 社会决定论答案:A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和解放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这体现了()。
A. 个人主义B. 集体主义C. 历史唯物主义D. 历史唯心主义答案:C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的过程,这体现了()。
A. 认识论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唯物史观答案:A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体现了()。
A. 社会决定论B. 自然决定论C. 历史唯物主义D. 历史唯心主义答案:C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 个人和集体的矛盾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以下哪些观点属于唯物主义()。
A. 世界是物质的B. 物质决定意识C. 意识决定物质D. 世界是精神的答案:AB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以下哪些观点属于辩证法()。
2010年10月及4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

2010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1分)A:配第、斯密、李嘉图B: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C: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1分)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3.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只涉及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是() (1分)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D: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的总和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这种观点是说() (1分)A:人民群众不能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B: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 (1分)A:社会劳动时间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剩余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1分)A: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B:价值和交换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7."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这是一种() (1分)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1分)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性,另一个是() (1分) A:能动性B:间接性C:客观性D:直接性10.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马哲期末考试试题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A卷)本期末试卷满分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00%课程号:答题要求:1.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按要求答题的,责任考生自负。
2.答题纸与试卷一同交回,否则酌情扣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A、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2.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B、有否有高尚的理想C、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3.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说法()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都是诡辩论的观点C、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D、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4. 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5. “一个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
”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6.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表明()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7.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中所()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C、垫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D、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8. 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A、降低劳动力价值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9. 货币能够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具有价值,货币发挥这一职能的特点是()A、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B、必须是现实的货币C、可以是纸币D、有时是观念上的货币,有时是现实的货币10. 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A、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B、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C、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二、辨析题:(判断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10年考研真题

一、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2.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辩证关系。
3.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
4.简述辩证思维的概念及基本方法。
二、解释辨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2.经济基础是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
3.人的价值的实现就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论述题(每题40分,共80分)
1.试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说明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
2.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请运用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说明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青岛科技大学
二O一O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3道大题(共计9个小题),满分150分;
2.本卷属试题卷卷清洁,不要在试卷上涂划;
3.必须用蓝、黑钢笔或签字笔答题,其它均无效。
第1页(共1页)
(完整版)-2017年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汇总

(完整版)2010-2017年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汇总2017.10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
答: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和兴地位的则是科明是指用已有的真理认识,通过合乎逻辑规则的推理,去证实或证伪另一种认识。
一种认识、一种科学假说,一个重大的理论不能贸然直接付诸实践。
在付诸实践之前,先要经过逻辑证明对之进行筛选,对被证伪的认识、假设、理论就不必付诸实践,这样可以减少损失。
②承认逻辑证明的作用,并不是说逻辑证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不能用逻辑证明代替实践标准,这是因为逻辑证明不具有最终性。
首先,逻辑证明所依赖的前提是否正常,它自身不能保证,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其次,被逻辑证明证实或证伪了的东西,最终还要靠实践检验,实践才具价值的源泉,它不仅可以创造出能够弥补自身价值的价值(一般商品仅能弥补价值,而无法创造新的价值),而且可以创造出新的剩余价值,这是劳动力这种商品区别与一般商品的本质原因,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2)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另一原因;(3)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性;(4)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如果偏离了这一原理,就会导致失败;如果不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会的条件,只能在社会主义阶段的长期发展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
依据工厂主义社会发展两阶段原理。
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从资本主义社会首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不能超越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走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必由之路。
2010~2013年考研政治真题分析(分析题部分)

2010~2013年考研政治真题分析(分析题部分)一、题型与分值1.单选题:1/16(1~16)2.多选题:2/17(17~33)3.分析题:10/5(34~38)/2012年:12+10/3+8二、历年分析题题项分析梅兰芳“变失败为成功”第一问: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40字)第二问: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83字)第三问: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50字)分析:1.第一问、第二问都是“为什么+原文引用句”题型。
这类题型答案一般以“因此/所以,”+题项中“为什么”之后的内容或改写作结。
如第一问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答案中“任何人发生错误都是难免的”;第二问答案结尾有“所以+对题项的改写”(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能化险为夷,变失败为成功”)。
2.第三问是“怎样做”题型,这类题答案一开始就是“我们(或其他)要/应该+怎么样”。
题项中“认识和实践”是第一问答案的关键词。
垃圾“变废为宝”第一问: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104字)第二问: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77字)雅各布·博尔与“碎花瓶理论”/艾伦与“错位剪辑”第一问: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论”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102字)第二问: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141字)第三问:上述两例对我们增强创新意识有何启示?(73字)分析:1.第二问是“理解”题型(即题项中出现“如何理解……”),这种题型,答案通常会对句子进行引用并解释说明。
2.第三问是“启示”题型(即题项以“有何启示?”作结),这类问题,答案中通常要出现“……在/对于……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D.空想社会主义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看它是否承认()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位置的移动
C.事物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A.客观性
B.普遍性
C.特殊性
D.斗争性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强调的是()
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外因和内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8.“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一种()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9.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A.感觉、概念、判断
B.概念、判断、推理
C.感觉、知觉、表象
D.感觉、知觉、推理
10.有人把个别的、局部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
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A.唯理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
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1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真理具有相对性
B.真理具有客观性
C.真理具有主观性
D.真理具有绝对性
12.地理环境是()
A.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B.社会经济结构的划分依据
C.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力量
D.社会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
13.根据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C.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D.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1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变化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C.生产关系总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产生于它的经济基础之后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D.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性质都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
16.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A.人的心理素质
B.人的文化素质
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自然属性
17.货币的本质是()
A.价值符号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8.资本的有机构成可表示为()
A.c∶v
B.m∶c
C.c∶m
D.m∶v
1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劳动成为商品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D.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活和生产资料
20.商品生产者要实现更多的收益必须使()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1.资本循环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B.社会两大部类的比例失调
C.商品供给和需求的矛盾
D.国家宏观调控的缺失
23.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是()
A.c+v+m
B.c+v
C.c+m
D.v+m
24.除了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分工,商业资本独立化的条件还有()A.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分工
B.商业资本家有独立的投资
C.存在独立的商业活动
D.存在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商业店员
25.借贷资本是()
A.与产业资本、商业资本相同的职能资本
B.与商业资本、银行资本相同的流通资本
C.从职能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
D.与其他职能资本家获得同样利润的资本形式
26.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A.商品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输出
C.生产资本输出
D.货币资本输出
27.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
A.促进市场总生产价格与总价值的平衡
B.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C.促进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D.促进币值稳定与收支平衡
28.资本国际化进程大体是()
A.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的国际化
B.从借贷资本、产业资本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C.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D.从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国际化
29.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中国共产党人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30.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A.按资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需分配
D.平均分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唯一成果
C.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D.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32.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A.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3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4.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A.实现社会变革
B.创造物质财富
C.创造精神财富
D.摆脱一切制约
35.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
A.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D.垄断剩余价值生产
36.产业资本在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职能形态有()
A.货币政策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借贷资本
37.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
A.剩余价值率
B.资本有机构成
C.资本周转速度
D.不变资本的节约
38.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资本全球化
D.劳务全球化
39.19世纪初期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
A.法国的圣西门
B.法国的傅立叶
C.英国的欧文
D.德国的黑格尔
40.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共同具有的基本特征有()A.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B.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
D.以集体主义为意识形态的核心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的含义。
42.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主要表现。
43.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
4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45.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47.试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