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栽培生产技术与管理
db33-t 225.2-2019 开化龙顶茶 第2部分 栽培技术

db33-t 225.2-2019 开化龙顶茶第2部分栽培技术DB33/225-2004《开化龙顶茶》系列标准分为四个部分:——第1部分:苗木;——第2部分:栽培技术;——第3部分:鲜叶与加工;——第4部分:质量安全要求。
本部分为DB33/225-2004的第2部分。
本部分在修订中参照NY5018-2002《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和NY5020-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本部分与DB33/T225.2-1998相比主要修改内容如下:——本部分编写格式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那么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那么》进行修改。
——本部分增加了有关无公害食品的栽培技术方面的术语和定义。
——本部分在病虫综合防治内容中删除了禁用的高毒农药。
——随着开化龙顶茶向有机茶发展的趋势,本部分规定开化龙顶有机茶生产企业应按NY5197-2002的要求进行茶叶栽培技术管理。
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部分起草单位:开化龙顶名茶协会,开化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开化县科学技术局,开化县特产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童庭伟、周光霖、芮章龙、汪樟红、余建华、周晓林、王华恩、余秀宏、汪万松开化龙顶茶第2部分:栽培技术1.范围DB33/225-2004的本部分规定了开化龙顶茶园的建园规划、品种选择、新园定植、老茶园改造、树冠管理、土壤改良与管理、肥水管理、冻害防治、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栽培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开化龙顶茶园栽培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DB33/225-2004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7172土壤水分测定法GB/T8321.1农药合理使用准那么〔一〕GB/T8321.2农药合理使用准那么〔二〕GB/T8321.3农药合理使用准那么〔三〕GB/T8321.4农药合理使用准那么〔四〕GB/T8321.5农药合理使用准那么〔五〕GB/T8321.6农药合理使用准那么〔六〕GB/T8321.7农药合理使用准那么〔七〕GB11767茶叶种苗NY5018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5020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DB33/225.1-2004开化龙顶茶第1部分:苗木3.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茶叶种植培训班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茶叶种植培训班,这是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此,我谨代表主办方,向各位领导、各位茶农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茶叶,作为我国的传统饮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茶叶市场日益繁荣,茶叶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然而,在茶叶种植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为了提高茶叶种植水平,提升茶叶品质,推动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举办这次茶叶种植培训班,旨在为广大茶农提供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
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本次培训班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近年来,我国茶叶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茶叶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种植技术相对滞后,导致茶叶品质参差不齐;二是茶叶品种繁多,但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有待提高;三是茶叶加工工艺较为传统,缺乏创新,影响了茶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四是茶叶产业链条不完善,附加值较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茶叶种植技术培训,提高茶农的种植水平,推动茶叶产业转型升级。
二、意义举办茶叶种植培训班,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提高茶农的种植技术水平。
通过培训,茶农可以掌握先进的茶叶种植技术,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增加收入。
2. 促进茶叶产业转型升级。
培训有助于茶农了解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提高茶叶附加值,推动茶叶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3. 加强茶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培训班为茶农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有利于茶农相互借鉴经验,共同提高。
4. 传承和弘扬茶叶文化。
茶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班有助于茶农了解茶叶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接下来,我将简要介绍本次培训班的课程安排。
一、课程设置1. 茶叶种植基础知识。
包括茶叶的起源、分类、生长习性、种植环境等。
2. 茶树栽培技术。
包括茶树品种选择、茶园规划、土壤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3. 茶叶加工技术。
包括茶叶加工工艺、品质评价、包装储藏等。
山东省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T-SDTS 001—2022)

ICS65.020.20CCS B05T/SDTS 团体标准T/SDTS001-2022山东省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tea plantationin Shandong Province2022-10-14发布2022-11-20实施山东省茶叶学会发布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茶叶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威海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威海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威海市半岛茶叶研究所、威海茶叶行业协会、聊城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林军、丁兆堂、王全、王文梅、王梓清、王兆顺、李玉胜、张寅菲、李大琛、宋岐山、丁仕波、毕彩虹、宋鲁彬、王玉、孙海伟、刘相东、马青平、范凯、申加枝、戴婧豪、王书彬、岳军华。
I山东省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生态茶园建设的术语和定义、茶园选址与规划建设、土壤整治、防护林生态系统建设、水生态系统建设、茶树种植管理、管理体系建设。
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生态茶园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26576茶叶生产技术规范GB/T32000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6195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2172标准茶园建设规范NY/T3442畜禽粪便堆肥技术规范NY/T3934生态茶园建设指南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T5018茶叶生产技术规程DB37/T1677新建茶园技术规程DB37/T3970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要求DB37/T3971茶园生草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茶叶加工技术:鲜叶管理

鲜叶管理
5、适当翻拌,顺序付制 生产实际中,进厂鲜叶不可能同时付制,必然有先有后,
甚至先后间隔时间较长。要掌握先进厂的先付制,顺序付制。 摊放过程中,要根据情况适当翻拌,散发热量,天热时
要勤翻,每隔1~2h翻拌一次,以不使叶温明显升高为原则。 翻叶动作要轻,尽量减少鲜叶机械损伤。
鲜叶管理
3、贮青间要阴凉、清洁、空气流通,避免阳光直射,贮 青间要保持阴凉、湿润、空气流通、清洁卫生;地面以水 磨石为好,阴凉、清洁,操作方便;高嫩度鲜叶一般摊放 在竹匾中,置于摊青架上。
鲜叶管理
鲜叶管理
4、摊叶厚度要适当 •鲜叶摊放厚度以15~20㎝为宜,即每平方米摊叶10kg左右, 不宜过厚,一般嫩叶要摊薄一些。 •名优茶鲜叶摊放更薄,一般2~3㎝,不宜超过5㎝。 •雨、露水叶要薄摊通风。 •摊叶时要抖松摊匀。
芽叶分析在生产实际中难以应用。目前生产中仍以感官 评定方法为主,芽叶组成分析法作为辅助,只是在有争议时 才应用。
此为理论方法
评定嫩度
1、看芽头多少,叶片大小,芽梢长度。芽头多、芽梢长、叶 片小即嫩度好; 2、看叶张,即第1、2叶的开展程度,叶片开展度小即嫩度好; 3、看底叶(最下面一片叶子)老化程度; 4、看叶色深浅和手触叶片的柔软度,叶色浅、叶片柔软则嫩 度好。
•鲜叶堆积得过厚或过紧,通气不良,随着时间的延长,叶子就会因 供氧不足产生酒精气味,若堆放过久,还会产生酸馊味,鲜叶变质, 造成鲜叶浪费。
•损伤、破碎的叶子最易红变,这是因为当叶细胞破坏,茶多酚酶促 氧化反应激烈,叶子迅速变红。
鲜叶管理办法
为了保持鲜叶的新鲜度,必须做到鲜叶不损伤、不发热、 不变红。一切技术措施都要围绕着保证叶子完好无损与降低 叶温而进行。鲜叶管理应该做到: 1、轻采轻放不挤压,盛叶器具透气清洁采摘和贮放鲜叶不 挤压,可避免鲜叶损伤红变,盛叶器具透气可散发热量,降 低叶温,防止鲜叶发热红变。切忌用编织袋盛装鲜叶。
茶树新品种‘榕春早’主要农艺特性与栽培技术

~
分分解释放较慢 ,不能迅速补充茶树 因采摘而流失的营养 ,
所 以 必 须 与化 肥 配 合 施 用 。有 机 肥 一 般 以 基 肥 的 形 式 施 下 ,
同 时 结 合 深 翻 ,化 肥 主 要 以 追 肥 的 形 式 施 下 。施 肥 上 要 做
受红 蜘蛛 为 害 等主 要 农 艺性 状 ,介 绍建 园、幼 龄 茶 园及投 产 茶 园的培 育 管理 关键 栽培 技 术 。 关 键 词 : 茶树 ; ‘ 春 早 ’ 榕 ;生物 学特 性 ;栽培 技 术
‘ 春 早 ’( 称 ‘ 春 绿 ’) 从 罗 源 县 中 房 镇 沙 坂 村 榕 原 榕 是 的 篱 笆 式 菜 茶 茶 园 中选 育 出 的 特 早 芽 新 品 种 ,适 制 扁 形 高 档 绿 茶 和 高 档 红 茶 ,其 品 质 优 异 ,品 种 香 明 显 。 自2 0 年 01  ̄ 2 0 年 分 别 获 市 科 技 局 和 省 科 技 厅 立 项 以 来 , 经 过 1 U06 0 年 的 努 力 , 按 照 品 种 选 育 程 序 , 现 已 完 成 优 良 株 系 筛 选 、新 品 种 品 试 、 区试 和 鲜 叶加 工适 制 性 研 究 ,并研 究其
培的 主 要 技 术 措 施 。
新植茶苗要注意 防旱保苗 ,栽后 浇足定根 水 ,晴天定
窄 幅 条 栽 ,种 植 规 格 为 : 大 行 距 1 1 . . ~12 mm ,株 距 为 3 ~4 m ,定 植 时 双 株 之 间 要 有 5 5 0c ~8 mm的 间 距 ,一 般 每 6 7 m。 植 3 0 0 左 右 ,这 样 能 培 育 出较 为 发 达 的 个 6 定 0株 体 ,并 有 利 于立 体 采 摘 。并 做 到 “ 凹沟 浅 栽 ” ,即种 植 沟 低
湖南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

282021年第7期·种植园地湖南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围绕湖南省“千亿”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以解决制约茶叶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为总目标,聚焦湖南红茶,开展优质红茶的品种选育、引进、改良工作;湖南红茶主推品种的推广以及亩产百千克茶叶栽培技术、茶叶农药残留标准控制技术模式的研究与集成示范;茶叶产业标准化、优质化、自动化、智能化加工工艺技术和装备研发创新,促进茶叶产业提质增效。
首席专家——包小村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持“洞庭春”研究项目和特异茶树种质资源黄金茶的创新利用研究;获中国茶叶行业年度十大经济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世界茶人杰出贡献奖和中华杰出茶人等荣誉。
技术服务:茶产业发展咨询,茶企业发展规划设计,六大茶类加工技术,茶叶产业人才培训。
联系方式:138********,bxc01@ 育引种岗位专家——沈程文 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茶树生物技术与种质创新、茶叶品质化学与加工工程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20余项;获湖南省首届科技创新奖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参与选育全国茶树新品种“湘妃翠”。
技术服务:高标准茶园规划与建设,茶树良种选配与茶苗高效繁育,茶厂规划设计与制茶机械的选型配套,名优茶标准化加工技术。
联系方式:139********,shencw@栽培岗位专家——李赛君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主任,湖南省茶树品种与种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聚焦湖南红茶的科技研究,开展亩产百千克优质湖南红茶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建立湖南省现代茶叶产业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体系;主持国家、省部级和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
技术服务:茶树新品种选育与高效种植技术,茶园机采树冠培养和高效采摘技术,茶园减肥提质增效技术,幼龄茶园控草技术,茶叶产业新型职业农民及技术人才培养,茶叶生产新技术培训、咨询和指导。
生态茶园实施方案(四篇)

生态茶园实施方案____年生态茶园实施方案是我们国家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生态茶园的建设对于提升茶叶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推进生态茶园的建设工作,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优化茶园土壤环境。
通过对茶园的土壤进行检测分析,合理施肥、选择合适的土壤修复措施,提高土壤肥力,为茶树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
二、合理配置茶园种植结构。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科学确定茶园内不同茶树的种植比例,提高茶园的种植效益。
三、做好茶园的水资源管理。
加强茶园水土保持工作,开展地膜覆盖、建设排水系统等措施,有效利用水资源,提高茶园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四、加强病虫害防治。
采用生物防治、农药合理使用等方式,预防和控制茶园内的病虫害发生,确保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五、加强茶园生态环境保护。
围绕茶园建设生态廊道,种植防护林、草本植被,提高茶园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六、推广先进技术。
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引进先进的茶叶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茶叶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七、开展茶叶品牌推广。
发挥地方茶叶品牌的优势,通过展会、电商平台等方式,推广当地茶叶品牌,提升茶叶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相信我们能够有效推进生态茶园的建设工作,提升茶叶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茶园实施方案(二)生态茶园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导向的茶园种植模式,旨在保护自然资源、提高茶叶品质、提升农民收入。
为了实施生态茶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案:一、土壤保护与改良1. 实施有机肥料和复合肥的合理施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以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2. 增加有机物含量,提高土壤肥力,通过有机质的补充和翻耕,改善茶园土壤的结构。
3. 合理轮作和间作,利用多年生植物种植与茶树轮作,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4. 加强水土保持措施,例如修建沉淀池和水渠、植被覆盖等,防止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流失。
七种栽培模式和四种栽培技术

七种栽培模式和四种栽培技术栽培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作物特点,采用不同的栽培方式和方法。
常见的七种栽培模式包括,露地栽培、大田栽培、水培、无土栽培、温室栽培、日光温室栽培和设施栽培。
这些栽培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作物和环境条件,能够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
1. 露地栽培是指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栽培,主要依赖土壤和自然降水,适用于一些耐寒、耐旱的作物,如小麦、玉米等。
2. 大田栽培是指在大片土地上进行的栽培,主要依赖土壤和自然降水,适用于一些大型作物的种植,如水稻、棉花等。
3. 水培是指在水中进行的栽培,作物的根部直接浸泡在水中,通过水中溶解的养分供给作物生长,适用于一些叶菜类作物的种植,如油菜、芥菜等。
4. 无土栽培是指在没有土壤的介质中进行的栽培,作物的根系通过介质中的养分供给生长,适用于一些蔬菜类作物的种植,如番茄、黄瓜等。
5. 温室栽培是指在温室环境中进行的栽培,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适用于一些对环境要求较高的作物,如花卉、果蔬等。
6. 日光温室栽培是指在日光温室中进行的栽培,利用自然光照进行作物的生长,适用于一些对光照要求较高的作物,如玫瑰、番茄等。
7. 设施栽培是指在人工环境下进行的栽培,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适用于一些高值作物的种植,如草莓、蔬菜等。
栽培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生态环境,采用不同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常见的四种栽培技术包括,有机栽培、水肥一体化、梯田种植和精细管理技术。
1. 有机栽培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采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有机农业技术,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保持土壤生态环境的平衡,促进作物健康生长,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2. 水肥一体化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水肥,使水肥的供应与作物的需求相适应,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水肥浪费,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丽
茶叶栽培生产技术与管理
张杰 李丹波
f丹江口市牛河林业开发管理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湖北丹江El 442709;
丹江口市耕肥站 ,湖北丹江口442709)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茶叶市场的前景很好,相应的茶叶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然而就目前我国的茶叶种植现状来看,广大茶农的
栽培生产技术与管理方法依然是以习惯性经验为主,缺乏科学性,在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方面进展缓慢。为实现茶叶的规模化生产与营销,促进茶叶种植
叶的产业化发展,就必须要做好对茶叶的栽培与管理。本文将重点就茶叶栽培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来展开具体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以
期能够为广大茶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茶叶栽培;生产技术;管理
要种植出高质量的茶叶,科学化的生 在梯形茶园当中大多是采取的单行种 科学的茶树修剪有助于确保茶树能够
产技术与管理措施缺一不可。近些年来,茶 植方式,其行间隔距离主要被控制在1m左 获得更好的生长,促进茶树的生长寿命,并
树种植开始大规模推广,茶叶栽培管理面临 右,丛间隔距离大多可控制在0.3m左右;而 且也能够增强茶树质量与产量。对于茶树枝
着许多新的难题考验,为开展好茶叶栽培管 针对宽度不均的梯田茶园则可采取双行条 叶进行修剪则需定期开展,以期达到抑制茶
理。提高茶叶种植的经济效益,笔者将结合 种的方式,双行条种每一株的间隔距离一般 树生长的目的,促使茶树侧枝和腋芽更好的
自身的实践经验来从茶叶栽培生产技术与 控制在0.35m左右,每一丛以2 3株较为适 萌发。此外合理化的修剪还能够避免茶树额
栽培管理措施两方面来展开具体的分析与 宜,通常每亩可载重4000株左右的基本苗。 外分枝以及树冠扩大问题,以起到增强骨干
探讨。 1.4开沟施肥 枝生长的目的。
1茶叶栽培生产技术
要种植出高品质的茶叶必然少不了科
学化的栽培生产技术,其中主要就包括了品 种选择、茶行布局、密度把控、开沟施肥、保 持水土、调控酸碱值等六个方面,现将展开 具体的分析与探讨: 1.1品种选择 要确保所种植出的茶叶能够保持以较 高的质量,做好对茶叶品种的选择将异常关 键,这将会对茶叶质量与产量产生出直接性 的影响,因而在茶叶品种选择方面不但要能 够依据市场的热点消费需求来选择所要种 植的品种,同时还要能够结合当地的具体环 境状况来进行选择。另外,对于栽培茶树的 土地选择也至关重要,最关键的是要确保地 势平缓、土质湿润、肥沃、深厚,且日照充足。 上述这些条件都是确保茶叶生产取得高产 量、高品质的关键性条件。 1.2茶行布局 合理的茶行布局将可极大的促进机械 化的耕种与水土保持,一般来说对于平地茶 园应当采取直线化的种植方式,而在一些具 有坡度的土层应当采取高线种植方式。 1.3密度把控 在茶叶种植过程中合理的密度把控是 确保茶叶品质与产量的又一关键性因素,密 度过大不利于茶树的生长,茶叶的产出品质 将会受到影响,而密度过小又会导致茶叶产 量停滞不前,无法获得规模化的经济效益。 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应依据种植地的实际 情况来选取出相应的适当种植间距,现将缓 坡地茶园与梯形茶园这两种主要的种植环 境分析如下: 1.3.1缓坡地茶园 通常在缓坡地带的茶园当中可采取单 行种植.每两行之间相距1.5m左右,各株之 间相隔0.3m左右。 1.3.2梯形茶园 在土壤全面亦或带状深翻基础之上, 依据所划定出的茶行种植线来进行种植沟 渠的挖掘工作,需开深0.35m左右,宽度约 为0.2m左右,而后向沟中填入腐熟农家肥, 每亩1250kg,填土需在稍高于地面0.1m左 右的位置插入茶苗,在其根茎可进入土体 0.1m后予以埋土。 1.5保持水土 采取茶树行间蒲草覆盖处理,减少耕种 以降低地表土壤肥力的流失,促进水分渗入 土层,提升土层温度与湿度,加强土壤肥力 及生物活性,确保茶树健康生长。 1.6调控酸碱值 依据茶叶生长需求,一般最为适宜的 生长环境其酸碱值约为3.5-4.5之间,对于 酸碱值<3.5的土质,可施加生石灰等矿物 质,而又寸于酸碱值>4.5的土质则可利用硫 磺酸粉来调控酸碱值。具体的土质酸碱性调 控还需依据具体情况来实施。 2茶叶栽培管理措施 2.1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主要就包括了在茶树生长的 过程中又寸其采取灌溉、除草、施肥等处理。在 茶园中应大面积种植绿肥,采取就地埋青,此 举主要是为了确保对茶树起到保水及保温效 果,同时也可增强土质的生物活性。另外,还 可在茶园中铺草,从而防控杂草生长。 2.2施肥管理 具体的肥料施加量需依据具体的茶叶 生长情况与周期来确定,通常在秋冬季节可 施加有机肥料,对于基肥以及追肥则是茶叶 施肥过程中的两类关键性肥料。此外在茶树 新稍生长时,还需依据茶树生长状况来采取 叶面肥施加.大约在10天以后便可采摘无 机叶面肥,2O天后可采摘有机叶面肥。另 外,在施肥上还可增施芝麻饼,能够显著提 升茶叶冲泡香气与口感,提升茶叶质量。 2.3修剪管理 2.4病害防治 在开展茶树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可主要 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实施:
2.4.1农业防治
此一方面的工作内容是茶树病虫害防
治的核心与基础,可通过利用农事活动来改
善茶园环境,进而起到抑制病虫害发展的作
用。一般来说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选种抗
病性较强的树种、种植密度适当、采摘时机
适当、冬季深翻改土等。此外每年在病虫害
高发期通过修剪,切断害虫食物链,一般在
六月上中旬修剪最适宜。
2.4.2生物防治
加强对病虫害天敌的有效保护,可以极
大的避免大规模病虫害的爆发。如:蜘蛛能
够减少茶园中各类害虫的熟练,且蜘蛛本身
也有着较高的繁育能力,通常情况下一只蜘
蛛每天可捕获5只以上的害虫。
2.4.3物理防治
此种害虫防治方法关键是要借助于害虫
本身所具备的趋光特性,于茶园当中加装杀
虫灯对害虫进行诱导性灭杀,或者是采取害
虫又寸于不同颜色趋向性来布设色板诱杀。另
外,在害虫集中爆发时还可采取人工捕杀。
总之,要种植出品质优良的茶叶科学化
的栽培与管理至关重要。茶叶有着较高的药
用与食用价值,是一种传统型经济作物。在
本次研究中具体分析了茶叶的栽培生产技
术与管理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栽培生产技术
主要就包括了品种选择、茶行布局、密度把
握、酸碱度调节等内容,管理工作主要包括
了茶树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最终
希望借助于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广大的技术
人员与茶农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文中华.地膜覆盖技术在茶叶栽
培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