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绥化市中考(语文)真题
绥化市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精选及答案

绥化市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精选及答案一、初中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古诗分类】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句是()A.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B.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D.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诗人竞猜】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
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
——(谜底)陶渊明(谜面)________。
——(谜底)陆游(3)【新闻撰写】班上还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4月21日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
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
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答案】(1)C(2)铁马冰河梦,驿外断桥梅(3)我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解析】【分析】(1)ABD都表达思乡之情,C“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出自王维的《竹里馆》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此题要求编写谜面,可从所积累的陆游的诗句中概括答题,注意要和例句字数相符。
如:铁马冰河梦,驿外断桥梅。
(3)给新闻拟写标题,可从导语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组合成标题即可。
这个消息的导语是第一句话,关键句是我班于4月21日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
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是:我班、古诗词朗读比赛。
据此拟写新闻标题。
故答案为:⑴ C⑵铁马冰河梦,驿外断桥梅⑶我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2016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卷

2016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6题,共25分)1.(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一切生活皆语文”,春日融融,语文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生机;夏日炎炎,语文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荷花别样红”的绚丽;秋日高远,语文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的毫情;冬日浪漫,。
语文就在你身边,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需要妖娆的装扮,它是那种“小桥流水”的静mì(),是那种“大江东去”的浩荡……一切景语皆情语。
语文的风铃敲开了我们的心fēi(),让我们一起去踏寻语文的足迹吧!(1)用音序检字法查“娆”字;先查音序,再查音节(2)文中有两个错別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改(3)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mìfēi。
2.(2分)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顶是()A.遮天蔽日、袅袅烟云、隐姓埋名、蹑手蹑脚都是并列短语。
B.“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大家知道王阳明。
C.“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就会发生”,这个句子是条件关系的复句。
D.“这是睿智的微笑”,句中的“微笑”是名词,在句中作宾语。
3.(2分)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A.经过三轮复习,使同学们对本次中考充满了信心。
B.在国际反恐行动中,恐怖组织头目本拉登被当场击=毙,真是死得其所。
C.近日来,“蚁族力量”捐资助学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D.能否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光彩,关键是自己要有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4.(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項是()A.“芙蕖”、“水芙蕖”是“莲”的别称;“玉兔”“婵娟”是“月”的别称。
B.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岁寒三友”是指“松、菊、梅。
C.古时“加冠”是指“男子二十岁”;“不惑”是指“四十岁”;“花甲”是指“六十岁”。
D.《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艾靑;《交色龙》选自《契诃夫小说选》。
二.默写与赏析(11分)5.(8分)古诗文默写①,山是眉峰聚。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卷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汉字书法为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闲暇之际,铺一张纸,磨一盒墨,拿一支笔,yùn一下神,挥一句词,读一篇文字、昨日散发醉人香,今日倦旧香如故。
于是,古往今来无数人在宣纸上留下的唯美文守,让我永久动了心。
一笔而下,观之若脱僵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按所给拼音写出汉字,改正文中一个错别字。
腾挪._________ yùn一下神_________ 正确的字:_______(2)文中横线处应填的标点和“绝尘而去”中的“绝”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冒号;断绝。
B.分号;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C.破折号;独一无二,好极的D.可不用标点;绝对,无论如何。
【答案】 (1). (1)nuó; (2). 酝; (3). 缰 (4). (2)A【解析】【详解】(1)需要注意“酝”字形,此处是“酝酿”意思,结合意思去选择。
注意“缰”的书写。
(2)此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
横线处需要用冒号,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
“绝尘而去”意思是飞快得离开。
“绝”意思是“断绝”。
故选A。
2.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作为新演员,他做到了不耻下问,一遍遍去问导演和前辈:我这样演可以吗?B. 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C. “黑土·硒都”为主题的美食节开幕在即,绥化市政府号召市民做好招待八方来客。
D. 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更是在爱里长大的。
【答案】D【解析】【详解】A:“不耻下问”用词不当。
“不耻下问”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
B:“约”和“左右”用词重复,去掉一个。
C:句子不完整。
在句末加“的准备”。
绥化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精选及答案

绥化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精选及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等。
B. 在我国古代,“始龀”指孩童四五岁,“加冠”指男子十八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C.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作品有《飞鸟集》《新月集》等。
D. 对联,亦称“楹联”,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等特征,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答案】 B【解析】【分析】B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
“始龀”指孩童七八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
故答案为:B。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2.下列关于名著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米开朗琪罗至死还留在佛罗伦萨画室的唯一作品是《胜利者》。
B.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作者是英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抒情性散文作品。
C. 《傅雷家书》中,傅雷除了谈生活琐事,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谈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傅聪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D. 《昆虫记》以人性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重点介绍了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
【答案】 B【解析】【分析】文学名著题,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
B项,《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这是一部纪时性作品。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中考真题】黑龙江省绥化市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中考真题】黑龙江省绥化市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5个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小题。
①“我一路向北,离开有你的季节□”《一路向北》的歌声一直在校园的上空回荡着,似乎预示着毕业季的到来。
随手拿起拍立得,我们拍了张照片。
记得那日,晚霞如橙,令人如痴如醉,晚风吹起我们的发梢。
今天,考场外,柳条轻轻飞舞。
风一如那日温柔,撩起我的记忆、bō动我的心弦。
②又是一年芳草绿,又是一季毕业时。
青春的我们,信心满怀,背起行囊,奔向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睿智的我们,满怀理想,点燃青春,挥别昨日,开启一段斩新的人生旅途..。
即使选择了远方,我们就不怕风雨兼程。
③如诗如画的青春回忆总是赶不上生命的脚步,烟水迷茫的沧波永远落后于憧憬的丽帆。
愿我们的青春岁月如同三月的樱笋,五月的榴锦一般,向阳生长,不负伟大时代,不负美丽韶华。
1.给加点字注音,按所给拼音写出汉字。
旅.途bō动2.给□处填写正确的标点,找出并改正选文第②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标点:改3.第②段画线句子有语病,请结合语境..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记得那日,晚霞如橙,令人如痴如醉....。
B.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
C.互联网时代,“快餐”式阅读方式快速收集了络绎不绝....的资讯。
D.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5.下列有关语法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如那日温柔”中的“温柔”和“烟水迷茫的沧波”中的“迷茫”都是形容词。
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0《语言表达一:仿写、续写、扩写、修辞、对联》

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0《语言表达一》仿写、续写、扩写、修辞、对联【北京市】春节是团圆的日子,也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日子。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5题。
(共16分)3.下面适合春节张贴的上联和下联分别是()(2分)【答案】A C【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知识,第一需要根据实际语境选出与春节相关的对联,第二需要根据平仄原则确定出上联和下联。
【重庆市A卷】5.重庆创建文明卫生城市,需要人人参与,从我做起。
请参照划线句,在横线上仿写两个句子。
(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分)校园里,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上下楼梯时的靠右行走,,表现在阅览室取书时的轻拿轻放;校园外,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公交站台上的有序上下车,,表现在公共场所中的轻言细语……【答案】5.(4分)意合即可。
示例:表现在接受同学帮助时的真诚道谢表现在参观博物馆时的静静观赏(每句2分)【重庆市B卷】6.请从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仿写一句话,句式不限。
(4分)示例:阳光:午后的阳光穿枝拂叶而来,温柔地亲吻着我的脸庞。
备选事物:月亮枯叶小溪事物:仿写:【答案】6.(4分)示例一:月亮我抬头望天,月亮温柔地注视着我;我举步行走,月亮默默地陪伴我走那夜行的路。
示例二:枯叶枯叶轻叹一声,从枝头飘落,投入大地的怀抱。
示例三:小溪小溪一路欢歌,奔向远方。
(拟人2分,情感2分)【福建省福州市】3.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你为三坊七巷中衣锦坊的一副槛联选择恰当的下联。
(3分)在福州三坊七巷,曲艺文化是最时尚、最风雅的视听盛宴。
观戏听曲历来是百姓的喜乐之事,有些富贵人家热衷于在自己的家里搭设独具特色的宅院戏台,时常唱演些福州的伬唱、戏剧等曲艺节目,为坊巷的生活平添了无穷的乐趣。
衣锦坊的郑氏宅院里保留着福州城内唯一流传至今的水上戏台,其设计精美,意境雅致。
夜晚听戏,更以隔水听音的效果为人所称道。
上联:春暖华堂人衣锦下联:(只填序号)A.管竹琴弦乐齐鸣B.婉转莺歌凌紫烟C.千秋雅调遥相闻D.月明水榭客听歌【答案】3.(3分)D【解析】根据对联知识,上联是两个动宾短语组成,下联要对应,只有D项吻合。
2016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卷

2016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6题,共25分)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一切生活皆语文”,春日融融,语文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生机;夏日炎炎,语文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荷花别样红”的绚丽;秋日高远,语文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的毫情;冬日浪漫,。
语文就在你身边,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需要妖娆的装扮,它是那种“小桥流水”的静 mì(),是那种“大江东去”的浩荡……一切景语皆情语。
语文的风铃敲开了我们的心fēi(),让我们一起去踏寻语文的足迹吧!(1)用音序检字法查“娆”字;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2)文中有两个错別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 改________,________改________(3)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mì________ fēi________。
2. 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顶是()A.遮天蔽日、袅袅烟云、隐姓埋名、蹑手蹑脚都是并列短语.B.“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大家知道王阳明.C.“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就会发生”,这个句子是条件关系的复句.D.“这是睿智的微笑”,句中的“微笑”是名词,在句中作宾语.3. 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A.经过三轮复习,使同学们对本次中考充满了信心.B.在国际反恐行动中,恐怖组织头目本拉登被当场击=毙,真是死得其所.C.近日来,“蚁族力量”捐资助学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D.能否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光彩,关键是自己要有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項是()A.“芙蕖”、“水芙蕖”是“莲”的别称;“玉兔”“婵娟”是“月”的别称.B.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岁寒三友”是指“松、菊、梅.C.古时“加冠”是指“男子二十岁”;“不惑”是指“四十岁”;“花甲”是指“六十岁”.D.《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艾靑;《交色龙》选自《契诃夫小说选》.二.默写与赏析(11分)5. 古诗文默写①________,山是眉峰聚。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5年绥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一、知识积累及使用(第1-5题,共25分)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8分)①人生是路,是一条漫长而悠远的路。
②只因人生之路的漫长、曲.折、坎坷【A】才有悄.然面对生活的智慧与执着。
③人生是路,成长亦是路,只不过,人生之路虚以成长之路作为起程,一颗颗年少的心在此奔波、跋涉。
④每一步的前行,需要海浪的洗礼,需要阳光的润泽,需要雨露的照耀,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嗅到花朵的芬芳。
(1)根据要求检索上面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
(2分)“曲”用部首检字法应查部首;“悄”读音为。
(2)找出并改正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2分)应改为;应改为(3)请选出符合“洗礼”中“礼”的义项()(1分)“礼”在《新华字典》里的释义:①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点和风倍习惯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行的仪节;②表示尊敬的态度或动作;③礼物,用来表示庆贺或敬意。
(4)“芬芳”一词在文中的词性为词。
(1分)(5)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1分)(6)请将适合[A]处的标点符号,填在田字格的准确位置上。
(1分)2.以下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大家七嘴八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D.他自称大学问,打扮得斯斯文文,说话也味同嚼蜡....。
3.以下句子判断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朱自清《春》中“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使用了虚写的手法。
B.《故乡》中的闰土,代表了中国封建农村因贫穷、落后的生活重压而变得麻木、愚昧的农民形象。
C.“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这句话使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
D.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4.古诗文默写及赏析。
(10分)(1)求之不得,。
(《关雎》)(1分)(2),良多趣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〇一六年绥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 考试时间 120分钟2. 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20分3. 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题号后的指定区域内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6题,共25分)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一切生活皆语文”,春日融融,语文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生机;夏日炎炎,语文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荷花别样红”的绚丽;秋日高远,语文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的毫情;冬日浪漫, 。
语文就在你身边,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需要妖娆的装扮,它是那种“小桥流水”的静 mì( ),是那种“大江东去”的浩荡……一切景语皆情语。
语文的风铃敲开了我们的心fēi(),让我们一起去踏寻语文的足迹吧!(1)用音序检字法查“娆”字;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1分)(2)文中有两个错別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分〉( ) 改()()改()(3)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1分)mì( ) fēi()2.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顶是()(2分)A.遮天蔽日、袅袅烟云、隐姓埋名、蹑手蹑脚都是并列短语。
B.“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大家知道王阳明。
C.“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就会发生”,这个句子是条件关系的复句。
D.“这是睿智的微笑”,句中的“微笑”是名词,在句中作宾语。
3.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2分)A.经过三轮复习,使同学们对本次中考充满了信心。
B. 在国际反恐行动中,恐怖组织头目本拉登被当场击=毙,真是死得其所。
C. 近日来,“蚁族力量”捐资助学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D. 能否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光彩,关键是自己要有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項是()(2分)A.“芙蕖”、“水芙蕖”是“莲”的别称;“玉兔”“婵娟”是“月”的别称。
B.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岁寒三友”是指“松、菊、梅。
C.古时“加冠”是指“男子二十岁”;“不惑”是指“四十岁”;“花甲”是指“六十岁”。
D.《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艾靑;《交色龙》选自《契诃夫小说选》。
5. 默写与赏析(11分)(1)古诗文默写①,山是眉峰聚。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1分)②为人谋而不忠乎??传不习乎?(《论语》十則)(1分)③葱茏苍翠的树木给人无限生机,随风飘落的花瓣让人感动不已,龚自珍触景生情,用“,”表达了自己甘于奉献的精神。
(龚自珍《己亥杂诗》(2分)④《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2分)⑤多彩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此时此刻最难割舍的就是同学情,请从你学过的古诗中任选两句表达此刻的心情:,。
(2分)(2)古诗词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这首诗是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中所作,首联运用“”和“”两个词语,表现出诗人坎坷的人生境遇。
②白居易称赞这首诗的颈联“神妙”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妙融为—体,景、情、理结合,请你任选角度对此联进行赏析。
答:6.名著阅读(3分)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1)这首小诗出自的。
(1分)(2)这首小诗富含哲理,请你从读过的中外名著中选取一个典型人物,并叙述其经历加以印证。
(2分)答: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第7—10 题,共8分)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读书可以使你狭窄的视野变得开阔,可以使你肤淺的思想变得深邃,可以使你平淡的人生变得精彩,在“全民阅读”的书香氛围中,九年级 (4)班要举办“与好书同行,塑精彩人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7.【享读书妙趣】主持人要求毎名同学选择一部自己最喜欢的书,请结合内容任选角度谈一谈这本书给你带来的乐趣。
(2分)答:8. 【荐读书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則殆”读书要学思结合,讲究方法。
请你代表所在小组同学为大家推荐一种读书方法并簡要解释。
(学思结合法除外)(2分)答:9. 【写读书箴言】(1)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写下了精彩的读书名言,请你根据平时积累,任选一則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名言作为读书的座右铭并标明作者。
(1分)答:(2)各小组要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对此次活动的感悟,已经写出了上联,有谓你为其补出下联.(1分)上联:阅经典传承文化瑰宝下联:10. 【评读书观点】在探讨中学生应该阅读哪些书用时,同学们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因为它读起来轻松省力,吸收快;还有人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名著,因为它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对此,你更赞同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2分)答:三、理解及分析(第1l一30题,共37分)第一部分课内理解掌握(一)阅读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11—14题。
(8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两章)1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 B.入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C.必先苦.其心志(动词,使……受苦)D.孙叔敖举于.海(由于)12. 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文:13. 文中划线句子能否删除?请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
(2分)答:14. 本文开头列举的六个事例可以印证“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而当代中学生大多处于“顺境”之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分〉答:(二〉阅读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回答15-18题. (8分〉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②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5. 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④段中的加点词“一定”的表达作用。
(2分)答:16. 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决定物供现象来的四个因素,作者为什么要先说纬度,再说经度、高下的差异,最后说古今的差异?请从说明順序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2分)答:17. 选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答:18.3月26日是玲玲的生曰,远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都在微信上发来电子货卡表示祝贺,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在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却未开放,你能结合选文内容解答玲玲的疑惑吗?(2分)答:第二部分课外阅读理解(三)阅读文言文《欧阳修传》(节选),回答19-22题。
(5分)欧阳修传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冠,嶷然有声①。
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
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
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
②机阱:陷阱。
③宽简:宽松简易。
④便:安逸、安适。
19.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因取旧案反覆观之2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分)(1)读书辄.成诵()(2)读而心慕.焉()21. 用現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分)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译文:22. 你如何看待欧阳修的为政之道?请结合现实生活进行评说。
答:(四)阅读小说〈超重》,回答23—26题。
(8分)超重肖复兴①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地挤在一起。
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
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②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
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
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③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蔻,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