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试卷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第Ⅰ卷(共60分)一、(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伶俜.(pīnɡ)踟.蹰(zhī)挥斥方遒.(qiú)B.勇剽.(piāo)回溯.(shuò)凝神屏.息(bǐnɡ)C.佝.偻(ɡōu)否.泰(pǐ)每臻.绝唱(zhēn)D.罗绮.(qǐ)埋藏.(zànɡ)游目骋.怀(chěnɡ)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翌日斑斓展露头角B.震憾门楣赏心悦目C.疏落芥蒂与时俱进D.端详真缔面聆謦欬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有些领导干部党纪国法,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巧取豪夺,中饱私囊。

②我们要让青年人懂得:对于本民族文化的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

③我仿佛窥见先生丰富的精神世界,感受到他的道德力量,越发觉得自己。

④国际社会要求联合国巴以回到谈判桌上来,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

A.忽视珍惜浅薄督促B.无视珍视肤浅督促C.忽视珍惜肤浅敦促D.无视珍惜浅薄敦促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最近几天,连下大雨,河水猛涨,防洪办公室通知各险段防微杜渐....,加高堤岸,严防死守。

B.无疑,老祖宗留下的许多传统美德积重难返....,不是几个“款爷”“富婆”的“游戏人生”就能改变得了的。

C.吴家两兄妹二十年前失散,今天在苏州重逢,破镜重圆....,两人激动万分。

D.崔颢《黄鹤楼》诗的首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还是“昔人已乘白云去”,自唐以来,因版本记录不同,评论家莫衷一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张教授要求研究生阅读学科某一领域内近年发表的论文,弄清该领域的发展动向、历史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写好毕业论文。

B.在五里河体育场,每场比赛都有众多的球迷从各地赶来为中国足球助威,这充分表明了他们对中国足球冲出亚洲的期盼。

C.办教育、修公路都需要钱,但是如果农民负担过重,这些好事就可能办糟,原来的良好用心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高中_高二语文试卷高二语文2001~200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四校联考试卷

高中_高二语文试卷高二语文2001~200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四校联考试卷

高二语文2001~200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四校联考试卷第一卷〔共60分〕一、根底知识及其应用〔每题3分,共30分〕1.以下词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粗糙.〔zāo〕渲.染(xuān) 简洁遒劲.(jìng) 兑.现(duì)B.枕藉.(jiè) 扼.杀(è) 押解.(jiè) 疏密相间.(jiàn)C.编篡.(zuǎn) 琐屑.(xiè) 倾轧.(yà) 应.运而生(yīng)D.茕茕孓...立(qióng) 威慑.(shè) 参与.(yǜ) 敛声屏.气(píng)2.选出每个词语都有错别字的一组A.先理后兵振憾大地戒骄戒燥所向披糜B.退化变质痴心忘想威慑力量部署工作C.欢度春节不省人事月色朦胧有持无恐D.虚寒问暖戎守边疆火中取栗潺潺流水3.以下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神话是世代相承....的口头文学,其中不少创作于有史记载以前。

B.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着,一边思考它的意义和道理。

C.这类文章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领域多,往往令读者俯拾即是....。

D.学习科学知识,应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4.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见到那么多久别的老友,对一个远方来客是一桩最快乐的事。

B.他刚考上高中时的精神面貌和现在相比确实大不一样了。

C.人们对这部影片的评论,见解犀利,剖析深刻。

D.近来,这一带湖面上荷叶田田。

一片浅碧深绿之中,已有了数点嫣红。

5.依次填入下面语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那么无以进,重那么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

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什么都不得不。

A.装载徜洋致使割爱B.承载徘徊导致舍弃C.装载徘徊致使舍弃D.承载徜洋导致割爱6.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志怪、志人小说,传奇小说,话本小说分别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开展的重要阶段,但明清传奇是戏曲,不是小说。

200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0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上海市第二届中小学生古典诗词创作比赛(高中组)试题(150分钟完成,满分100分)竞赛须知1. 本次古诗词创作比赛的形式为现场开卷式,共给出两道试题,由参赛者根据试题要求,各创作1首作品,总计2首作品。

2.体例要求:每道试题可在古体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长律、词这7种古典诗词形式中任选一种进行创作。

但2首作品的体式不得相同(如:2首作品不得同为五言绝句)。

3.格律要求:①古体诗:体式不限,但不得少于四句。

押韵用《平水韵》。

②近体诗:包括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长律5种体式。

各种体式需大体遵守平仄要求,不得出现失粘、失对、孤平、三字尾现象。

押韵用《平水韵》。

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的当中两联(即颔联和颈联)至少有一联对仗。

长律除首联和尾联外,其余各联均需对仗。

③词:词调范围限于《唐宋词格律》(龙榆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中所选词调。

格律也以《唐宋词格律》为准。

押韵用《平水韵》或《唐宋词格律》一书中的《词韵简编》。

4.内容要求:以自身的视角审视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抒发真实情感,抒写时代内涵,体现当代青少年积极向上,乐观审势的精神风貌。

5.如作品中用到较生僻的典故或专用名词(如人名、地名等),请于作品的最后简单注明。

6.本次比赛采用开卷方式,参赛选手可以翻阅自己所带的有关参考书籍(自带参考书籍数量不得超过3种),但不得携带和使用任何电子设备(如手机、MP3、MP4、PSP 、电脑等),如经发现,一律取消参赛资格。

7. 独立创作,严禁抄袭、代作。

试题一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国庆日。

请创作一篇作品,为新中国60周年贺寿。

区县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试题二当家人、朋友过生日时,我们可以写一首诗词送给他,为他祝寿。

高中_高二语文试卷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参 考 答 案

高中_高二语文试卷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参 考 答 案

参考答案一、1.C〔A.踟chíB.溯sùC.藏cáng〕2.B〔A.展—崭B.憾—撼D.缔—谛〕3.D 4.D 5.B 6.B7.B〔“抒情诗〞应为“叙事诗〞〕二、8.D〔“脉脉〞讲牛郎织女相视而含情不语的样子〕9.A〔表现的重点是忠贞的爱情,间接具有反封建思想〕10.B〔意思是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11.A〔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秋景图,而不是萧瑟凄凉的〕12.D〔诗人生长在京城长安,从标题看,“望故土〞也就是思念“京华亲故〞的意思〕13.B〔“忧国忧民的感慨〞应改为“政治上的失意感〞〕14.A〔第一节用拟人手法,换个角度写母亲用手在辛勤地劳动〕三、15.A〔指“我〞〕16.C〔用,其余三句均是“因为〞〕17.A〔B.成人自立C.申诉D.形容进退两难的情状〕18.C〔比喻,其余是借代〕19.C〔“儿息〞只指“儿子〞〕20.B〔“不行〞指“不会行走〞〕四、21.树上飘落的枯叶〔1分〕来自大山的红枫〔1分〕22.一样之处:都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2分〕不同之处:前者:以枯死的形体冷了人心;〔2分〕后者:挤尽了热,将自身烧红,用生命给世界装点红色〔2分〕23.①慨叹如枯叶的人生〔2分〕②思念爱我但更爱大山离我而去的“他〞〔2分〕24.ADF〔本文的主旨是通过比照,赞美第二片秋叶——红枫,从而赞美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燃烧与奉献,所以B、C、E错;答对一个得1分,答对2个得3分,全对得5分〕五、25.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每句2分,错、漏、多字,标点错误均不给分〕26.①风可感而不可见〔1分〕②没有云,水便不再降下〔1分〕27.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自然资源不断被开采利用而逐渐减少,因此,要控制人口增长〔或“要保护自然资源〞〕。

〔3分〕如没有概括成“自然资源〞,直说“森林逐渐减少〞也算对。

28.略六、29.这是一篇材料话题作文。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考试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3小题,总分36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虽是女性的悲剧,女性的颂歌,但全局最中心的人物,还是男性的贾宝玉。

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母腹中开始孕育的“新人”的胚胎。

他为女性唱颂歌,唱悲歌,都是他作为“新人”的表现。

所谓“新人”,就是有了“人的觉醒”的人。

但是贾宝玉的觉醒,不是看到了自己是个“人”,自感人的尊严,倒是看到自己是人当中的“渣滓浊沫”,自惭形秽。

这似乎很奇怪,其实也不奇怪,无非他还仅仅是“新人”的胚胎的缘故。

贾宝玉对女性的尊重,并不是来自理性的认识,而是来自直接的感受。

他对一切“峨冠博带”的“须眉男子”深恶痛绝,又在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身边,长期接触到那么多的美丽聪明的青年女性,看到她们受到不应有的轻视,看到她们的地位是那样屈辱,命运是那样悲惨,对她们又爱又敬,为她们又悲又愤,回过来就更对“须眉男子”深恶痛绝。

他对女性的尊重,看来也许有过于美化的地方,其实那只是他所理想的最完美的“人”,穿着女装罢了。

他在穿着女装的“人”面前自惭形秽,就是以理想的完美的“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实际上人类的“渣滓浊沫”并不是宝玉,而是贾琏、贾环、薛蟠之流,正因此,他们决不会自惭形秽,他们正自幸生为“须眉男子”,可以奴役女人,在女人面前自觉高她们一等。

贾宝玉对女性的尊重,实质上就是对“人”的尊重。

他理想着完美的“人”,但是现实中的男人他觉得太丑恶了,只有美丽的女性才比较能做他塑造“人”的完美形象的原型。

他唱的女性的颂歌,其实就是“人”的颂歌。

但是,他又眼见一幕又一幕的女性的悲剧,眼见这人世间仅有的美,逃不了毁灭的命运。

开始觉醒者寻到的光明总是微弱的。

贾宝玉所能寻到的一点光明是微弱的,他的心情是悲凉的,但是他这个艺术形象作为“新人”(尽管还只是胚胎)的力量却是强的。

这个艺术形象十分可爱。

书中有人给他勾出一幅速写肖像:他自己被烫了手,倒问烫了他的那位姑娘疼不疼。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陈玉明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

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作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历史事实,墨家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的命运安排。

只是,原因是什么? 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

这方面它与晚起的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似,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作比较。

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庙堂之高的道教(个别时期除外)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

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概有其内在的因由: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

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

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

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 ?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

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幸福彼岸的舟筏。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0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朱光潜就吸收了中国传统美学关于“意象”的思想,提出了“美感的世界绝粹是意象世界”的观点。

不过,真正对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的重视,将意象美学的建构作为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范式之一,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

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普遍存在的将“意象”看成是西方输入到中国的美学概念,并将它与英美意象主义诗歌创作联系起来的现点不一样,人们普遍意识到“意象”滋生的土壤在中国,意象美学亦属于地地道道的中华民族本土美学,以“意象”为核心的美学与文艺学体系的理论建构与研究也蓬勃开展起来。

意象美学诞生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哲学背景下,是中国古代尚象重象思维的典型体现,是中国古代诗性文化精神的体现,中国美学也可以说就是充满想象力、充满诗意的意象思索体系。

以“意象”为本体的中国美学,根本不同于西方的实体论哲学与美学,它不是将美看作实体的属性,看成是外在于人的情感意识的实体性对象,而是看成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

“意象”所创造的世界不同于现实,它不是让人们满足于眼前、当下的东西,而是超越现实,走向高远的人生境界与审美追求。

中国诗歌艺术创造的本体即是意象。

中国古代诗学的许多重要范畴,如兴象、情景、虚实、比兴、气韵等,都直接指向了诗歌审美意象的创造。

中国书法艺术本质上也是一门意象创造的艺术,这种意象创造可以从书法形意结合、重视笔力气势和线的表现力,讲究留白以及在字势结构与点画形态的表现上充分体现出来。

另如中国的音乐、中国的舞蹈、中国的绘画、中国的建筑,它们都不像西方传统艺术那样,以形式和形象模拟为中心,而是以形写神,情景融合、虚实相生,体悟道的生命节奏,传达宇宙人生的生命与生气,所以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意象创造的艺术。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语⽂第⼀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的同学们将要开始进⼊到紧张的语⽂期末复习中了,多做⼀点语⽂期末试卷吧,对提⾼语⽂期末成绩有帮助。

以下是⼩编给你推荐的⾼⼆语⽂第⼀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第⼀学期期末试卷 ⼀、阅读下⾯的⽂字,回答1—3题. 在世界⽂明对话史上,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明的对话。

这⼀⽂明对话产⽣了重要的历史后果,它不仅使佛教融⼊中华⽂明,与儒家、道教⼀起成为中国思想⽂化的结构性⼒量,⽽且也使得佛教获得持续的发展活⼒,从⼀个地⽅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直到今天仍然发挥其重要的精神作⽤。

两汉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发⽣期。

佛教进⼊中国⼤地是⼀个因地域关系⾃然⽽然地发⽣的过程,“其教因西域使⾂商贾以及热诚传教之⼈,渐布中夏,流⾏于民间”。

(汤⽤彤)它不是像后来____教团派出⼤量传教⼠有组织地传教活动。

这⼀点决定佛教进⼊中国是和平的、⾮强制性的。

佛教最初传⼊中国是与当时道家的黄⽼之术和⽅⼠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是佛教⽂明与中华⽂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

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融⼊中华⽂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异质⽂明意义上与中华⽂明展开对话了。

魏晋时期佛教⽂明与中华⽂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学的对话上,两种⽂明对话呈现出佛学的⽞学化和⽞学的佛学化。

南北朝时期佛教⽂明与中华⽂明对话的⼀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参与对话,如宋⽂帝曾与僧⼈论究佛理,宋武帝亲⾃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亲制发愿⽂,皈依佛教,⼤兴寺庙。

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东晋是佛典合译的⾼峰期。

不仅⼩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被创译,⽽且⼤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

当时在佛经的翻译解释中⼤量采⽤“格义”的⽅法,即⽤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配佛经中的道理,以便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第二届中小学生古典诗词创作比赛(高中组)试题
(150分钟完成,满分100分)
竞赛须知
1. 本次古诗词创作比赛的形式为现场开卷式,共给出两道试题,由参赛者根据试题要求,各创作1首作品,总计2首作品。

2.体例要求:每道试题可在古体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长律、词这7种古典诗词形式中任选一种进行创作。

但2首作品的体式不得相同(如:2首作品不得同为五言绝句)。

3.格律要求:
①古体诗:体式不限,但不得少于四句。

押韵用《平水韵》。

②近体诗:包括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长律5种体式。

各种体式需大体遵守平仄要求,不得出现失粘、失对、孤平、三字尾现象。

押韵用《平水韵》。

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的当中两联(即颔联和颈联)至少有一联对仗。

长律除首联和尾联外,其余各联均需对仗。

③词:词调范围限于《唐宋词格律》(龙榆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中所选词调。

格律也以《唐宋词格律》为准。

押韵用《平水韵》或《唐宋词格律》一书中的《词韵简编》。

4.内容要求:以自身的视角审视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抒发真实情感,抒写时代内涵,体现当代青少年积极向上,乐观审势的精神风貌。

5.如作品中用到较生僻的典故或专用名词(如人名、地名等),请于作品的最后简单注明。

6.本次比赛采用开卷方式,参赛选手可以翻阅自己所带的有关参考书籍(自带参考书籍数量不得超过3种),但不得携带和使用任何电子设备(如手机、MP3、MP4、PSP 、电脑等),如经发现,一律取消参赛资格。

7. 独立创作,严禁抄袭、代作。

…密○………………………………………封○………………………………………○线…………………………
试题一
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国庆日。

请创作一篇作品,为新中国60周年贺寿。

试题二
当家人、朋友过生日时,我们可以写一首诗词送给他,为他祝寿。

如果是自己过生日,我们也可以自己写一首诗词送给自己,为自己祝寿,这叫做自寿诗或自寿词。

自寿诗或自寿词的内容多为对以前岁月的总结和对未来日子的展望,并以自勉。

假设今天是你自己的18岁生日,请创作一首自寿诗或自寿词,为自己祝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