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_问题与建议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现状、问题和建议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一、现状1. 研究领域广泛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已经涉及到了包括语言、文化、教育、商务、政治等多个领域,研究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包括语言交际、文化传播、跨文化教育、跨国企业管理、国际政治关系等方面,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
2. 学科门类齐全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门类,包括语言学、翻译学、应用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国际关系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这些学科门类为跨文化交际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3. 研究水平提高近年来,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国内的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已经开展了很多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研究项目,发表了不少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也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二、问题1. 理论研究滞后与国外相比,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理论研究有些滞后。
尽管在研究领域广泛和学科门类齐全的基础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但是在理论创新和深化方面还存在不足。
2. 方法论不够成熟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方法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虽然学科门类齐全,但是在实践中,很多研究者对于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还存在困惑和不足。
同时,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实证研究方法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拓展。
3. 研究的应用价值不足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还不足。
很多研究成果只停留在学术界,缺乏对商务、政治、文化等实际应用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这也导致了研究成果的实际价值不够充分体现。
三、建议1. 加强理论创新和深化在研究领域广泛和学科门类齐全的基础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需要加强理论创新和深化,推动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深化。
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分析

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分析跨文化交际研究是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现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变得更为紧密和频繁。
而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跨文化交际就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做一分析。
一、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发展历程跨文化交际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层面上,以寻找与文化有关的语言差异和问题为主要方向。
随着研究深入,研究者发现文化因素在语言交际以外的方面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身体语言、时空观念、价值观、思维模式等,因此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畴也日益扩大。
二、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1. 研究内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内容已经逐渐扩展到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语言层面、文化差异、沟通策略、人际关系、跨文化交际中的身份认同等。
而且在各个领域内,如商务、教育、政治等也都涉及到了跨文化交际的问题,这些领域中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
2. 研究方法跨文化交际研究中采用的方法也日益多样化,除传统的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外,还包括了跨文化交际模拟、跨文化交际情景分析、跨文化交际桥接等多种新方法,以便更好地探索文化交际问题。
3. 研究现状当前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已经越来越多地注重实证研究,而在实证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对比研究。
透过这样的对比研究,研究者可以发现交际中与文化有关的差异、以及文化因素对交际的影响。
同时,研究者也越来越注重对文化交际中的个体差异的考察,认为不同的个体在文化交际中的行为和思维也会展现出不同的特征。
三、应用价值跨文化交际研究不仅是一种学术研究,更是一种应用研究。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成果可以应用到各个领域,包括商务、教育、医疗、国际关系等。
透过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可以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更加顺畅,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的发生,更好地推进全球化进程。
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跨文化交际研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第一,学科研究细分越来越细,现在跨文化交际已经派生出许多分支。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与困境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6卷2010年)一、前言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避免的交际方式之一。
跨文化交际在国际上也早就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国际主流学者们对文化与交际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不同文化集团成员各自的交际特征[1,2]和他们相互间的交际行为与文化差异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3,4]。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国际跨文化交际主流研究几乎涉猎了人际交往的各个方面。
在我国,不少大学也开设了跨文化交际学的课程。
而且跨文化交际也成为了不少学者的研究方向。
尽管近10年来,国内学者发表了数以千计的有关跨文化交际的论文,但我国目前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彭世勇曾对1994年到2003年这10年间国内发表在我国的1000余篇跨文化交际论文采用内容分析的实证方法进行研究后发现,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与国际主流研究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
[5]如果我们不积极努力地缩短我们与国际主流研究之间的距离,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将永远是低水平上的重复,而且将无法产生出可以被国际主流研究认可或与之分享的科研成果。
本次研究对2000至2010这10年来发表在我国核心学术刊物上的跨文化交际论文进行数量对比分析,目的是了解跨文化交际这一学科目前在我国所处的学术地位和面临的问题,以便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明确这一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使我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国际主流研究的一部分。
二、背景跨文化交际研究在我国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
20多年来,我国出版了不少有关跨文化交际的书籍[6,7,8],也发表了数以千计的跨文化交际的论文。
毋庸置疑,跨文化交际这一学科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学者的认同,并且成为了不少学者、尤其是外语与文化学者的研究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6卷第4期SHANTOU UNIVERSITY JOURNAL (HUMANITIES &SOCIALSCIENCES BIMONTHLY )Vol.26.No.42010收稿日期:2010-01-20作者简介:彭世勇(1957-),男,湖南长沙人,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分析

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分析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之下,大大推动了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和进步,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关注。
加强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国际事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针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与相关问题阐述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对策、策略,以供相关人士的借鉴。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相关问题;不足之处;对策“跨文化交际”主要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代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比较多,不容忽视,急需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来予以治理。
不断促进交际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缩小与国际上的差距,致力于为跨文化交际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相关论述(一)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目的1.研究对象主要来自于不同文化集团的成员,在相互交流过程中,通过各自的文化价值与人际间行为的各种关系。
简言之,就是研究文化与人际交流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侧重于跨文化环境下的交际行为。
2.研究文化与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
跨文化交际研究需要解决一系列相关的问题,主要涵盖语言方面和非语言方面的内容。
其中,非语言方面要解决的问题更为广泛,例如:家庭关系、跨国婚姻、宗教信仰、网络传播以及社会体制等等方面。
(二)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可行性因素有利于促进跨国企业管理和组织效率的提升,保证不同文化之间成员之间的人际交流质量,不断降低或减轻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障碍和误差。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了一门热点的学科。
最早出现在美国,主要是由于美国当时的经济、政治以及军事的发展需要,以便于当地美国政府更好地处理国际事务。
(三)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应用跨文化交际主要应用在外交、贸易、国际商务、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等等方面。
例如:1.我国外交部长与外国领导人之间的谈判;2.与外国留教师和留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设计语言方面的教学;3.对于进出口公司来说,与外国商人做交易、谈生意。
国际跨文化能力研究:现状与展望

国际跨文化能力研究:现状与展望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6)1.4 论文结构安排 (7)二、国际跨文化能力的理论框架 (8)2.1 跨文化能力的定义与构成要素 (9)2.2 跨文化能力的理论基础 (10)2.3 跨文化能力的测量工具与方法 (12)三、国际跨文化能力的现状分析 (14)3.1 不同国家间的跨文化能力差异 (15)3.2 不同行业或领域的跨文化能力特点 (16)3.3 跨文化能力与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关系 (18)3.4 跨文化能力与国际合作项目的影响 (19)四、国际跨文化能力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20)4.1 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能力的发展趋势 (21)4.2 新兴技术对跨文化能力的影响 (22)4.3 文化冲突与融合中的跨文化能力挑战 (23)4.4 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政策建议与实践案例 (24)五、未来展望与建议 (26)5.1 加强跨文化能力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27)5.2 提升企业跨文化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 (28)5.3 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跨文化能力评估与培养策略305.4 培养具备全球视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跨文化能力人才 (31)一、内容概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跨文化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个人素质。
国际跨文化能力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沟通、理解与协作的能力,以及如何有效地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多元文化的共存与发展。
本论文首先回顾了国际跨文化能力研究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梳理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与理论框架。
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的跨文化能力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个人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还探讨了培养国际跨文化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包括语言学习、文化教育、跨文化交际技巧培训等。
国际跨文化能力研究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与机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交通工具的发展,人们跨越国界的频率越来越高,跨文化交往变得更加便捷;另一方面,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问题也日益凸显,对国际跨文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际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国家,跨文化交际研究对于我们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一、现状目前,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已有相当成果,但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教育、外交和商务。
在教育领域,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关注语言和文化教学的融合;在外交领域,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关注国际关系和文化交流;在商务领域,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关注国际商务和企业文化。
但是,这些研究往往局限于对跨文化交际的表面现象的认识,缺少深入的理论研究。
二、问题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研究视角狭窄。
由于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研究者常常把跨文化交际仅仅看作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和礼仪交流,而忽视了文化心理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其次,研究方法单一。
目前,大多数研究仍然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等传统方法,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最后,跨学科研究不足。
跨文化交际研究需要跨学科的交叉融合,但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往往局限于单一领域的研究,跨学科的交叉研究还有待发展。
三、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水平,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加强理论研究。
研究者应该从文化心理和价值观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跨文化交际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应该拓展研究方法。
研究者可以使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如实验研究、网络研究和文献分析等。
最后,要鼓励跨学科研究。
研究者应该积极参与跨学科研究,如跨文化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
综上所述,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存在一定问题,但是通过加强理论研究、拓展研究方法和鼓励跨学科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其研究水平,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发展。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践研究与实践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践研究与实践一、引言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力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就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与实践进行分析,从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等方面展开探讨。
二、现状分析1.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
国外研究主要着眼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论构建和评估方法的研究,如Bennett的跨文化教育发展模型和Deardorff的跨文化能力构建模型。
国内研究则较多关注跨文化交际教育的实践研究,如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等。
2.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可。
然而,当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资源不足、教师培训不完善等。
学生对跨文化交际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主要关注英语的语言能力,而忽视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存在问题1.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课程设置不合理。
部分学校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课程,而非融入到整个英语教学中。
这种课程设置可能导致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2.教学资源不足: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需要多种教学资源的支持,如相关案例、语言学习软件、跨文化交际活动等。
然而,当前大部分学校在教学资源方面投入较少,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3.教师培训不完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需要教师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然而,目前大部分教师在跨文化交际教育方面的培训较少,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使得教学效果受到限制。
四、对策建议1.优化课程设置: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融入到整个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并与其他英语技能相结合。
可以通过设计相关的教学任务、案例分析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增加教学资源投入:学校应加大对跨文化交际教学资源的投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辅助材料和平台,如语言学习软件、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
然而,在课堂教学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是令人堪忧的。
本文将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分析1. 缺乏跨文化意识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由于长期处于同一文化环境中,缺乏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如何从自己的文化视角出发去理解其他文化的特点、习俗、信仰等,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对他人的行为产生误解,从而导致沟通失败。
2. 面对困难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如语言、文化、习惯等的差异,需要大学生通过合适的方法进行沟通。
然而,目前大学生面对困难,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旦遇到问题,可能会选择逃避或者放弃,导致沟通断裂。
3. 缺乏跨文化交际技能即使大学生具备跨文化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如果缺乏跨文化交际技能,也会影响沟通效果。
例如,面对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差异,大学生缺乏运用正确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可能会造成误解和沟通障碍。
二、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1. 建设跨文化学习平台大学可以建立跨文化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和交流的机会。
平台可以是在线交流,如虚拟实验室、在线讨论平台等,也可以是线下活动,如文化交流节、游学等。
通过实践和交流,学生可以增加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并通过实践积累跨文化交流经验。
2. 引进跨文化理论课程大学可以引进跨文化理论课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技能。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跨文化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实践、跨文化礼仪等。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其他文化的背景和特点,并学习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和方法。
3. 设计跨文化交际实践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可以设立跨文化交际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例如,设计跨文化团队合作、跨文化沟通场景模拟等课程,让学生通过实践深入了解其他文化,并在学习中积累跨文化交流的经验,提高交际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研究 0 0 0 0 0 0 0 4 0 0 19 6 4 2 2 1 4 42
88
湖
南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2005 年
而单从这 1 109 篇论文所涉 猎的领 域内部 来看 , 心理学 中科学研究所占的比 例最高 ( 26. 03% ) 。而在外语教 学研究 ( 1. 37% ) 、 语言研 究 ( 1. 59% ) 和英 语教 学研 究 ( 1. 11% ) 中 , 能算得上是科学研究 或学术研究的则非常少。
跨文化研究论文分类表 ( 1994 年 1 月 - 2003 年 12 月 ; n= 1109)
应用研究 0 0 0 0 0 1 0 12 0 1 17 10 3 6 4 5 4 63 描述性论文 2 4 7 10 22 12 18 11 43 60 37 89 98 123 140 84 244 1004 总数 2 4 7 10 22 13 18 27 43 61 73 105 105 131 146 90 252 1109 百分比 0. 18% 0. 36% 0. 63% 0. 90% 1. 98% 1. 71% 1. 62% 2. 43% 3. 88% 5. 50% 6. 58% 9. 47% 9. 47% 11. 81% 13. 17% 8. 12% 22. 72% 100%
Abstract: T his research is a cont ent analysis o f 1109 resear ch papers on int ercultural com municat ion published in 564 academ ic journals in China fro m 1994 t o 2003. Wit h a focus o n t he current research prof ile and ex ist ing problems, sug gestions are of fered on how int ercultural comm unicat ion research in China should develop in t he f ut ure. T he pronounced problems of current research include w eak theoretical f ounda t ion, narrow research dom ain, volumino us descript iv e w rit ings, and lack o f so lid empirical research. T o solve t hese problems, scient if ic research m et hods should be applied in t he f ut ur e. Key words: Culture; Intercult ural Co mm unicat ion; Cultural Values; Research M et hods
第 19 卷 第 4 期 2 0 05 年 07 月
湖 南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 f H unan U niversit y( So cial Sciences)
Vo l. 19, N o . 4 Jul. 2 0 0 5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 问题与建议X
彭世勇
( 汕头大学 外语系 , 广东 汕头 [摘 515063)
领域 旅游 理论介绍 电影 艺术 情况介绍 其他 评论 医学 文学 翻译 心理学 文化与教育 文化与传播 管理与经济 外语教学 英语教学 语言研究 总数 :
三
结果
根据上面的分类方法 , 本研究 的数据分析结果如下表所 示。表中的结果显示 , 我国跨 文化交 际研 究 10 年来 主要集 中在外语教学 ( 13. 17% / ) 和以 英汉 两种语 言为 主导 的语言 对比研 究方 面 ( 22. 72% ) ; 这 两项 加 起来 占 了 研究 总 量的 35. 89% ; 。 其 次 是 管 理 与 经 济 ( 11. 81% ) 、 文 化与 传播 ( 9. 47% ) 和文化 与教 育 ( 9. 47% ) 。 最弱的 方面 是理论 介绍 ( 0. 36% ) 。 管理与经济虽 然只占 了研 究总量 的 11. 81% , 但 却是仅次于外语教学 和语言研 究的第 三大研 究领 域。我国 跨文化交际研究在各个领域的分布是很不平衡的。例 如 , 语 言研究基本上是英语 的天下。只 有一两 篇文章 涉及 其他外 国语种。另一点使我们感 到意外 的就 是 , 在 我们 的研究 中 , 能真正算得上是学术 研究的 不多。我们 经常说 的/ 科研0 与 采用科学方法进行学术 研究在 我们自 己的跨文 化交 际研究 实践中还不是一回事情。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 , 能真正算得 上是科学研究的论文 , 一共只有 42 篇 , 仅占全部论 文总数的 3. 79% 。在 90 篇有关英语 教学 的论文 中 , 只有 一篇 算得上 是科学研究。在电影和艺术领域里则完全没有科学研究。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 China: Status Quo,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P ENG Shi yong
( Fo reig n L ang uage Depart ment, Shanto u U niver sit y , Shantou, 515063, China )
为了清楚地了解我国跨文 化交际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 本 研究收集 了从 1994 年 1 月到 2003 年 12 月 10 年间有 关跨 文化研究的论文 1 109 篇。这一 千多 篇论 文分 别发 表在 国 内公开出版的 564 种学术刊物上。一稿两投的论 文 , 因 为分 别发表在两种不同的学术刊物 上 , 在本研究中仍然被算 作两 篇论文。这 1 109 篇论文有的发表 在核心学 术期刊 上 , 有的 发表在非核心学术 期刊上。由 于本研 究主要 是分 析我们 在 跨文化交际方面所做的具体研 究 , 我国出版的有关跨文 化交 际方面的书籍不在本 研究的数据分析之内。其原因主要是 , 我国出版的跨文化交 际方面 的书籍 根据国 外研究 成果和 理 论框架翻译、 编译、 编写和编著 的多 ; 根据自己的研究成 果写 出来的少 ; 有些专著包含 了我们 自己的 研究成 果 , 而这些 研 究成果一般又都在相 关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了。这 1109 篇 文章按两个变量进行了分类 , 第一个变量是研究所涉猎 的领 域。第二个变量是研究所采 用的方法。第 一个变 量包括 17 个类 别 , 它们 是 , 旅游、 理 论介 绍、 电影 、 艺术、 情 况介 绍、 评 论、 医学、 文学、 翻译、 心理学、 文化与教育、 文化与 传播、 管理 与经济、 外语教学、 语言研究、 英语教学和其他。外语教 学与 英语教学的区别是 , 前者的着眼点是我国所有语种的外 语教 学 , 后者则只以英语一个 语种作 为研究 对象 , 而语 言研究 的 范围主要包括语言 学和语 应学的研 究 , 很明显 , 这 三类有 重 叠的部分 , 但由于对本研究的最后结果不会产生实质性 的影 响 , 在本次研 究 , 就 不 再对 它 们 作 进一 步 完 全 排它 性 的 分 类了。 第二个变量只 有三个 值 , 即 , 学术 研究、 应 用研 究和 描 述性论文。被列为学术研究的论文必须 满足三个条件 : 1) 建 表1
以帮助跨国企业提高管 理和组 织效率、 改善 团队 精神、 提升 不同文化成员之间人际交流的质量、 消除或减轻因文化差异 带来的交流障碍等等。可 以说 , 在当 今经济 全球 化的时 代 , 人们很难回避跨文化 交际现象。 跨文化 交际作 为一 门学科 跨文化交际研究有两个最 基本的目的 , 一是研究来 自不 同文化集团的成员在 相互交 流的时 候各自 的文化 价值与 人 际间行为的各种关系 , 也就是研究文化与人际交流行为 之间 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 着重的是跨文化环境下的交际行 为。二 是文化与社会行为 之间的 关系。跨文 化交际 研究 需要回 答 和解决一系列问题 , 这些 问题既 有语言 方面的 , 也 有非语 言 方面的 ; 非语言范围内需要通过跨文化交际研究来解决 和回 答的问题非常多 , 诸如管理、 心理、 家庭关系、 跨国 婚姻、 教育 体制、 宗教信仰、 社会 体制、 大众 传播、 网络 传播、 发 展传播、 新技术传播等等不一 而足。 跨文化交际研究 的成果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例如 , 可 最早出现在美国 , 也是因为当时的 经济发展以及政治和军事 扩张的需要。这一学科最 开始的 目的之 一就是 帮助 当时美 国政府派驻在世界各地 的外交、 军事 和商务 人员 , 使 他们可 以更好、 更快、 更有效地适应当地的文化 , 与世界各地不同文 化集团的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 我国跨文化交际 研 究 的现 状 如何 ? 还存 在 哪些 问 题 ? 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能 使我们 了解我 们自己和 国际 上跨文 化交际研究的主流方 向还有多 大的距 离。本研 究从 我国跨 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出发 , 分析和探讨了这一领域中 存在的问题。目的是希望我们能够知道自己的不足 , 从而提 高我们的研究水平 , 绝非 针对学者和研究人员个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变化 ( H ofst ede, 1980) , 但在经济 全球化的今天 , 没有一个国 家可以将自己 完全隔 绝在 世界文 化交 汇的浪 潮之 外。阿拉 伯国家同样也 是如此。 第二 , 我们的研究领域基本上局限 在语言和外 语教学两 大方面。从本研究所收 集的这一千多篇 论文来看 , 有 488 篇 ( 44% ) 论文都集中在外语教学、 英语教 学和语言对 比研究这 两大领域。而在语言对 比研究的论文中 , 绝大多数 都是汉语 和英语的对比 , 如 , 语用差异、 语法差异、 用词差异、 习语差异 等等。从这些论文的内容来看 , 实在与 跨文化交际 没有多少 关系。文化与语 言的 关系本 来就 是密 不可分 的。语言 是文 化的载体 , 但语言 不是 文化的 唯一 表现形 式。宗教、 政 治体 制、 音乐、 饮食习 惯等 都是文 化的 组成 部分。从 本研究 收集 的数据来看 , 跨文化交际行为似乎就 是语言交 际行为。文化 差异似乎就是 语言差 异。我们 不少 人把文 化差 异与 跨文化 交际当成一个概念 , 这是一个认识上 的错误。虽然 也有人在 管理 ( 如 , 窦卫 霖 , 1999; 张 丽华 , 李元墩 , 杨 德礼 , 1999) 、 心 理学 ( 陈明 , 龚耀先 , 李圣岗 , 解亚宁 , 1997) 、 医学 ( 张 宝良 , 王高华 , 1996) 以及文化与传 播 ( 李 奈 , 刘 萍 , 许 桃香 , 2000) 等方面做了一 些有意义的研究 , 获得了 一些具有一 定应用价 值的成果 , 但这样的 研究 在我们 的研 究中所 占的 比例很 少。 我们绝大多数的研究是 交叉文化研究而不是 跨文化研 究 , 这 些研究不少都缺乏传播 学或是跨文化交际学 的理论基 础 , 只 能算作应用研究 , 而非学术或基础研究 ; 同时 , 不少 研究所采 用的方法都有 这样和 那样 的问题。 我们不 少的 论文 探讨的 是彼此独立的 文化或语言现象 , 而不是 多元文化环 境下的跨 文化交际行为 。 跨文化研 究 ( int ercultural r esearch ) 或 跨文 化 交际 研究 ( inter cultural co mmunicatio n research ) 与 交 叉 文 化 研 究 ( cr oss- cultural resear ch) 或交叉 文化交 际研究 ( cross- cul tural co mmunicatio n r esearch ) 严 格 说 来 , 不 是 一 个 概 念。 / 跨文化交际0 指的 是两 个以上 的文 化集团 成员 之间 的人际 交流行为。 Samo var , Po rter 和 Stefani 是这样来定义跨文化 交际的 , / 跨文化交际是 , 文化认识和符 号系统不同 的人之间 的交际。这些不同 的文 化认识 和符 号系统 足以 改变 交际事 件。 0 ( Sam ovar , L . A . , Por ter , R . E. , & Stefani, 1998: 48) 。这里主要指的是一个多元的文 化环境 ; 例如 , 跨国公司 中中外员工是 如何处理人际冲突 的 ( P eng, 2003) ; 而 交叉文 化研究则是独立地 对两 种以上 文化 集团成 员的 行为 差异进 行平行的对比研究。例如 , 中外文化以 及受文化影 响的交际 和社会行为在 诸多方面的差异。国际上 , 有时候也 将跨文化 和交叉文化作 为同一个概念来看待。但无论 如何 , 我们的研 究如果只局限在英 汉两 种语言 的对 比和外 语教 学这 两个范 围之内 , 我们的研究是很难进步的。 第三 , 跨文化交际研究缺乏严 格的科学研 究方法。我们 不少的研究 , 不是从问题出发 , 通过研究来解 决问题 , 而是试 论、 浅析、 略论、 浅谈。 科学研 究是 件很严 肃和 艰苦 的工 作 , 我们不少人不是 去认真 读书、 思 考和做 研究 , 往 往是 读了一 点东西 , 通了一点 皮毛 , 就急 不可 待地 要论一 番了。这 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