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推拿与按摩的常用手法

合集下载

按摩类手法——推法

按摩类手法——推法

实习报告
姓名:
班级:
指导教师:
实习题目:摩擦类手法——推法
实习地点:呼中
实习时间:2012年11月
实习目的:掌握用指、掌、拳、肘着力于人体的被按摩部位做单方向直线移动的手法
实习任务及要求:熟练掌握指推法、掌推法、拳推法和肘推法的应用
实习内容、方法和步骤:
1、指推法(1)拇指推法:按摩师用拇指指面着力于一定的按摩部位或穴位上,其余四指
分开助力,做拇指内收运动
(2)屈拇指推法:用拇指指骨间关节背部着力于一定的按摩部位或穴位,做单方向直线推动
(3)屈食指推法:用食指第1节指骨间关节背部着力于一定的按摩部位或穴位,做单方向直线推动
2、掌推法:用手掌或掌根着力于一定的按摩部位或穴位上,以掌根为重点,运用前臂力量
向一定方向推进
3、拳推法:手握拳,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的指骨间关节背部突起处着力,向
一定方向推进
4、肘推法:按摩师屈肘关节,用尺骨鹰嘴突起处着力于一定的按摩部位,向一定方向推进实习总结体会:着力面要紧贴体表的按摩部位,用力应深沉、平稳,呈直线运动,不可歪斜实习中存在问题:单方向推动时着力面没有全部接触按摩部位,产生冲击力,往往容易破皮改进意见与建议:推法操作时,着力面要始终接触按摩部位,不可提起离开。

推拿与按摩的常用十七种手法

推拿与按摩的常用十七种手法

推拿与按摩的常用十七种手法:1、推法2、擦法3、揉法4、揉捏法5、搓法6、按法7、摩法8、拍击法9、抖法10、运拉法11、拿法12、滚法13、刮法14、掐法15、弹筋法(提弹法)16、拔法(分筋法)17、理筋法(顺筋法)【推拿与按摩的主要手法】一、推法用手或掌等部分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为推法。

轻推法具有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等作用,用于按摩的开始和结束时,以及插用其他手法之间。

重推法具有疏通经络,理筋整复,活血散瘀,缓解痉挛,加速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等作用,可用于按摩的不同阶段。

(一)方法与步骤1.用指或掌等部位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2.根据推法用力的大小,可分为轻推法和重推法。

选定力度后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一般推3~5次。

(二)动作要领 1.轻推法时用的压力较轻;重推法时用的压力较重。

作全掌重推法时,四指并拢,拇指分开,要求掌根着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时可用另一手掌重叠按压于手背上,双手同时向下加压,沿着淋巴流动的方向向前推动。

2.指、掌等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推进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但不要硬用压力,以免损伤皮肤。

二、擦法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紧贴在皮肤上,作来回直线的摩动为擦法。

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镇静止痛,能提高皮肤温度,增强关节韧带的柔韧性等作用。

轻擦法多用于按摩开始和结束时,以减轻疼痛或不适感。

重擦法多插用于其他手法之间。

(一)方法与步骤1.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或掌根部位着力于皮肤上。

2.根据力量大小选择轻重手法作来回直线的摩动。

(二)动作要领1.操作时腕关节要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以肩关节为支点,带动手掌作前后或左右直线往返擦动,不可歪斜。

2.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压力要均匀适中,在擦动时以不使皮肤褶叠为宜。

3.擦法的速度一般较快,往返擦动的距离要长,动作要均匀而连贯,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肤充血潮红为度,防止擦损皮肤。

三、揉法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的手法为揉;。

推拿六大基本手法

推拿六大基本手法

▪ (1)沉肩:即肩关节放松,不要耸起,不要外展。 (2)垂肘:肘部自然下垂。 (3)悬腕:腕关节自然屈曲。 (4)掌虚:半握拳,拇指指间关节的掌侧与食指 远节的桡侧轻轻接触。 (6)紧推慢移:紧推是指摆动的频率略快,一般 每分钟140次左右;慢移是指从一个治疗点到另一 个治疗点时应缓慢移动。 (7)蓄力于掌,处力于
着力
▪ 食指中节骨推用食指中节骨桡侧着力 ▪ 八字推用拇指指面和屈曲的食指中节骨桡侧面着力 ▪ 全掌推用全掌着力。 ▪ 大鱼际推用大鱼际着力 ▪ 小鱼际推用小鱼际着力 ▪ 掌根推用掌根着力 ▪ 拳推用握拳后的食、中、环、小四指第1指间关节背部着

▪ 肘推用肘尖着力。
▪ 【操作及要领】 ▪ 1、沉肩,垂肘,肘关节微屈或屈曲,腕部伸平
▪ 用拇指指端着力做一指禅推法,即为一指 禅指峰推法。
▪ 用拇指偏峰着力做一指禅推法,即为一指 禅偏峰推法。
▪ 拇指屈曲,指端顶于食指桡侧缘,或以罗 纹面压在食指的指背上,余指握拳,用拇 指指间关节桡侧及背侧着力,做一指禅推 法,即为一指禅屈指推法
▪ 【操作及要领】
▪ 术者站位或坐位,体态自然、舒展,精神 集中。拇指自然着力,其余手指自然屈曲 或平伸,沉肩,垂肘,悬腕。肘关节做小 幅度屈伸、前臂以肘为支点做内外摆动, 在前臂连同腕掌摆动带动下,使拇指着力 部位对所施部位进行一种节律性、轻重交 替性、活动性、深透性压力刺激的操作。 动作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 操作时,直接接触皮肤,不 要隔衣而擦。
▪ 注意保护皮肤,防止擦破, 可使用润滑剂(如液体石蜡、 冬青膏、红花油等)以保护 皮肤,增强手法效应。
▪ 【临床应用】
▪ 本法具有明显的温热效应与推荡消散作用,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其中,掌擦法适宜在 面积较大的胸腹腰背部操作,可产生缓和 的热效应;小鱼际擦法适用于腰骶、八髎、 夹脊、骶棘肌部,可产生较为集中的高热 效应;大鱼际擦法主要用在四肢部;指擦 法接触面较小,适用用于头面、颈项、肋 间部。

推拿的基本手法教程

推拿的基本手法教程

推拿的基本手法教程推拿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和推压身体特定部位,以调理人体经络,促进气血循环,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在推拿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手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常用的推拿手法。

一、揉捏法揉捏是指用拇指、掌根或手掌动作,以旋转摩擦方式,按摩特定的部位。

揉捏手法能调理经络,舒缓肌肉,同时促进气血流通。

在进行揉捏时,可采用以下步骤:1. 热手准备:双手相互摩擦,使其升温。

2. 摸索穴位:使用拇指或手指按按摩点,确定病人对该部位有敏感反应。

3. 施力方向:根据需要,选择与经络走向一致的方向,或逆行按摩。

4. 按摩力度:可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适当调整按摩力度,力度要轻柔平稳,避免造成局部疼痛。

揉捏手法可用于腰部、颈部、肩部、腿部等部位,对缓解疲劳、调理经脉具有良好效果。

二、推拿法推拿是以手指的腹部或掌根为主要作用面,配合手指的按压,推动或圆周运动的手法。

推拿手法可以刺激经络,舒缓肌肉,促进气血通畅。

推拿时,应注意以下步骤:1. 确定穴位:根据需要,确定要推拿的穴位,进行摸索和定位。

2. 施力节奏:推拿时,可采用较快的频率进行推拿,但不可太快,以免引起不适。

3. 推拿方向:推拿时应遵循经络的走向,或者按照具体情况做逆行推拿。

4. 根据需要调整力度:推拿力度要适中,不可过度用力,避免伤害。

推拿手法可以应用于头部、背部、肚脐周围等部位,对改善头痛、肩颈不适等有较好的效果。

三、按压法按压是用手指末端或掌根,以定点点压的方式,对特定部位进行刺激。

按压手法有助于调理经络,促进气血循环,放松肌肉。

按压时,应注意以下要点:1. 确定穴位:根据需要,准确定位到要按压的穴位。

2. 施力方向:按压时,应按照穴位所在经络的走向进行操作。

3. 施力力度:使用适度的力量,在舒适的范围内进行按压,避免过度施力。

4. 持续时间:每个穴位按压的时间一般为10-30秒,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整。

按压手法可以应用于手臂、腹部、脚底等部位,对缓解疼痛、调理内脏功能有益。

常用的推拿八大手法

常用的推拿八大手法

常用的推拿八大手法1、捏法:捏法是指用手指、拇指或掌心夹起、抓取部分肌肉软组织,使之发生适当的拉放的一种操作。

常见的捏法有拇指捏,夹持捏、吻合捏、弯曲捏,重复捏、暗示捏和拉捏。

2、挤压法:挤压法是指在推拿过程中,以双拳或掌心交叉挤压特定部位的肌肉与软组织,使局部血液循环活化,减轻局部肌肉紧张的推拿手法。

在推拿过程中,挤压法的手势主要有双手合拢挤压、拇指挤压、掌心联合向上挤压、掌心叩击挤压和掌心转向挤压等。

3、针刺法:针刺法是一种推拿方法,又叫针灸、针疗或指压。

它通过一定长度的可拔针筒,在穴位插入金属或陶瓷针,或在特定穴位上施加压力以促进机体调节和疗愈作用。

4、摩擦法:摩擦法是一种损伤疗法,它是以拇指或掌心摩擦局部肌肉软组织时有利的作用,可以激活运动神经及增加这些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给予病人恢复之效力。

摩擦法是推拿技术中最独特的一种,分为鞭刷摩擦、碰拂摩擦、夹持摩擦、柔软摩擦和轻慢摩擦等多种技法。

5、振动法:振动法是常见的推拿手法,是指把双拳放在病人的皮肤上,以一定的频率摩擦,使肌肉组织出现反射性收缩而产生推拿作用的一种技术。

振动法的手势有双拳横振、点振、抚摩振、后背环绕振、手掌扫振和拳尖振等多种技法。

6、拔罐法:拔罐法是人们借助竹罐或铁罐进行腹部、头部以及背部等治疗的技术,其特点是罐与病灶同时作用,而又不经过皮肤,给病患带来舒适的治疗感受。

7、搓揉法:搓揉法是一种把手抚摩的技术,可以帮助改善身体的疼痛,是常用的推拿技术之一。

搓揉法的具体方法是以两指或者双手搓揉病患的肌肉组织,以节奏轻重不一的方式揉搓从上而下方向施加力,局部血液循环活化、缓解紧张肌肉疼痛。

8、拉伸法:拉伸法是治疗肌肉僵硬综合征、肩周炎及关节活动度受限病症的常用推拿技术之一。

主要用于减轻肌肉和肌腱的局部压迫,提高局部柔韧性和柔软性,使关节的受力动态恢复平衡。

它的特点是采用静态和动态的拉伸方法,给身体带来放松感受,调整关节的能力。

按摩推拿的基本手法

按摩推拿的基本手法

推拿基本手法推拿动作示范:一摩法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或手掌面,附在一定部位上,以腕部、前臂作直线或环形的摩动。

二擦法用手掌紧贴皮肤,稍用力下压,并作上下或左右直线往返摩擦,使之产生一定的热量。

三推法用拇指端、手掌大鱼际、掌根或全掌着力于皮肤的一定部位,做直线或弧线推动。

四滚法用手背及四指附着于一定部位,以腕关节屈伸外传使手背连续来回滚动。

五揉法用手指螺纹面,手掌大鱼际或掌根部分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轻柔缓和的回旋揉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

六拿法用拇指和食指(或中指),以及拇指和其余四指的指腹捏住某部位或穴位,并稍加提起。

七捏法用两个手指对称用力捏压穴位的一种按摩手法。

一般用拇、食两指沿着经脉循行的路径,捏压左右或相表里两条经脉上的多个穴位。

八按法用单手或双手手掌(双掌相叠)于施术部位,由浅而深逐渐地用力下压。

九拨法用一手拇指或双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点按住某部位的深层肌肉、肌腱或韧带,并做横向来回拨动动作,以缓解肌肉紧张。

十搓法用双手掌面夹住肢体或以单手、双手掌面着力于施术部位,做交替搓动或往返搓动。

十一抹法用拇指罗纹面或掌面在施术部位做上下或左右及弧形曲线的抹动。

十二点法以指端或关节突起施压施术部位或穴位。

十三用拇指、食指夹住治疗部位进行捏揉捻动。

十四拍法即用虚掌拍打体表施术部位。

十五击法用拳背或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及桑枝棒等击打体表施术部位。

十六抖法以双手或单手握住受术者肢体远端,做小幅度的连续抖动。

十七振法以掌面或食、中指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掌、指及前臂静止性用力,使施术部位产生震动感或出现温热感。

推拿按摩实验报告

推拿按摩实验报告

实验一:推拿常用手法(一)实验目的:通过互相进行推拿手法的练习能熟练地掌握所学手法的手形。

实验器材:按摩床、按摩递质:爽身粉、舒活酒实验内容与步骤:一抚摩:五指自然分开并伸直,用手掌或指腹贴放于皮肤上,轻轻地作来回直线或圆形或螺旋形的轻缓抚摸运动。

多用单手操作。

二揉:以全掌,掌根或指腹紧贴于皮肤上,作直线来回或圆形回旋的揉动。

可用单手或重叠双手操作。

根据使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掌揉法和指揉法。

三捏:手掌自然分开,四指并拢,拇指外展和四指成钳形,对合用力挤按肢体肌肉或其它组织,间断或不间断用力。

可循肢体纵轴方向运动或固定在一处操作。

四揉捏:揉捏法是揉法和捏法的协同动作,其手法是四指并拢,拇指外展,手成钳形,将大小鱼际,掌根及各指指腹紧贴于皮肤上,拇指和四指一起用力作揉和捏的动作,或拇指多作揉的动作。

四指多作捏的动作,不移动或作直线向前的运动,在移动到一定距离后,手掌不离开皮肤迅速返回,如此反复进行。

五搓:两手自然伸直,五指并拢,两手夹住肢体对称部位,相向用力,方向相反,来回搓动肌肉或(和)肢体,并往返来回运动。

搓法操作必须双手进行。

六摩擦:手掌自然伸开,五指伸直并拢,全掌紧紧贴于皮肤上,作直线或回旋形的摩擦。

也可用拇指指腹操作。

七推压:手掌自然伸开,四指并拢,拇指外展,以掌根和小鱼际紧贴于皮肤上,作直线向前的单向推压动作。

也可以单用拇指作单纯的推动。

在脊柱上操作时两手伸开呈“八”字形,沿脊柱两侧推压。

八摇晃:一手握关节近端,另一手握关节远端肢体,使关节远端作被动的回旋转动或外展内收或(和)屈伸运动。

摇晃是关节被动运动的一种手法,其操作方法随部位而异。

九抖动:用手握住患者肢体远端,在向远端拉伸的基础上,将肢体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或左右的颤动。

十提弹:根据部位的不同,用拇,食,中三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肌肉或肌腱提起,然后当放开时用手指弹动肌肉或肌腱。

实验结论:实验二:推拿常用手法(二)实验目的:通过互相进行推拿手法的练习能熟练地掌握所学手法的手形。

推拿,实验报告

推拿,实验报告

篇一:常用推拿手法及运用实验报告常用推拿手法及运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和要求】:在掌握推拿学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贯彻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专业技能训练,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推拿手法的操作和要领,并结合在人体各部位的具体运用,为使用推拿疗法常见病提供技能上的保证。

【实验原理】:推拿的作用原理(推拿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研究推拿的理论、手法及其作用于穴位上防治疾病的学科)一.疏通经络(推拿手法可以直接刺激穴位或作用于筋络,激发和推动经气运行)二.行气活血(通过机械刺激直接作用于体表特定地位或腧穴行气运血,或通过经络系统调整脏腑推动气血运行)三.舒筋缓急(常用衮法、按压法、拿法)四.调利关节(常用衮法、抖法)五.补肾益气(常用摩法、擦法)六.调理肠胃(常用一指禅推法、顺时针摩法)七.养颜美容(抹面之法可用于面部美容)八.养生保健(具有除老去烦防治疾病功效)【实验内容】一.摆动类手法练习[目的要求]在老师示范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掌握摆动类手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在操作中正确掌握各种摆动类手法的要领,并能在人体进行操作。

1. 一指禅推法(其接触面积小,深透度较大,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理气消积,健脾和胃的作用):a指峰推b指面推c偏锋推2. 衮法(接触面大,具有舒筋活络,滑利关节,缓解肌肉,韧带筋挛,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的作用)3. 柔法(动作轻柔,具有宽中理气,消积导滞,舒筋活络,温通气血的作用):a大鱼际揉法b小鱼际揉法c掌根揉法d掌揉法e单指揉法f双指揉法g三指柔法h肘揉法j前臂揉法k屈指揉法二.摩擦类手法练习[目的要求]在老师示范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掌握摆动类手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在操作中正确掌握各种摩擦类手法的要领,并能在人体进行操作。

1.推法(单方向的直线推,能舒筋活络,行气止痛,能增高肌肉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2.摩法(环形有节律的抚摸,理气止痛,消积导滞,健脾和胃,调理肠胃蠕动)3.擦法(直线往返摩擦,能温通筋络,祛风散寒,止痛,调理脾胃,行气活血,消肿散结)4.抹法(动作轻柔,能清醒头目,疏肝理气,消食导滞,解除痉挛)5.搓法(动作轻快,能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疏肝理气,放松肌肉)三. 挤压类手法练习[目的要求]在老师示范手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习,掌握振动类手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在操作中正确掌握各种振动类手法的要领,并能在人体进行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推拿与按摩的常用手法
实验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按摩的基本手法。

实验材料:按摩床、按摩粉等。

实验组织:学生每二人一组。

实验内容(P135-149):
1、推法:是指将指腹、掌面或掌根平行放在需要按摩的部位上用适当向下的力(压力),做直线或弧线形的向前或向后的运动(如推刨子式)。

“轻推、慢推、顺推为补,重推、快推、逆推为泻”。

推法频率一般在60-240次/分钟,所及深度与所施力的轻重有直接的关系,一般要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在施用重推法时,应使用按摩介质,以免损伤皮肤。

推一般要沿静脉、淋巴回心方向进行,即:四肢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按摩;颈、胸部由中轴向同侧腋点按摩;腹部沿顺时间方向按摩;腰部由中轴向同侧腰眼按摩;臀部由下往上,呈弧形向同侧腰眼按摩。

2、摩法:是指将指腹或掌面附在需要按摩的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一起做回旋的运动,一般急摩每分钟120-150次,缓摩每分钟60-80次。

“急摩为泻,缓摩为补”,操作时肩、肘、腕放松,掌指自然伸直,摩动范围从小到大,自然协调。

摩时一般不用向下的压力,但灶点较深时,则要有向下压力。

摩腹部时一般沿顺时针方向进行(顺淋巴回流方向)。

3、擦法:是指用指腹、掌心、掌根、大鱼际或小鱼际附着于需要按摩的部位上,做直线向前、向后(抹)或往返运动,该手法没有向下的压力,力度较推法轻,比摩法重,下压之力以皮肤不褶叠为度。

一般要求速度稍快(80-160次/分钟),力量要均匀,动作要柔和,常作为结束操作的手法。

4、揉法:是指用掌心、掌根、大、小鱼际、指腹或肘尖紧贴在皮肤上,做环形或螺旋形向前或向后移动。

其要点是做环形揉时,手与皮肤间不相对移动(此点与摩法不同),该法有向下的压力,力度上也分轻重两种。

“顺时针轻揉为补,逆时针重揉为泻”。

频率一般为80-200/分钟。

5、捏法:又称“抓”法,是指手掌自然伸开,四指并拢,拇指和四指呈钳形,以拇手和其他四指指腹夹住肢体的肌肉、经脉或穴位,不断地用力作对合的动作。

操作时手指移动不移动可依病情而定。

6、拿法:是捏的变种,指在捏的基础上将所捏部位略略上提的按摩手法。

操作时手指移动不移动可依病情而定。

7、揉捏法:是柔和捏的综合,其手法如下:四指并拢,拇指分开,手成钳形,将掌心及各指紧贴于皮肤上,拇指和四指相对用力将肌肉捏住,略往上提,腕关节放松,沿向心方向作旋转式移动,边揉边捏。

操作时应注意掌指不能离开皮肤,指间关节不弯曲,避免只以指尖用力,一般拇指揉的动作明显,其余四指捏的动作明显,揉与捏应同时进行。

(注:“捏”只有对合的动作,“拿”是对合与上提相结合的动作,“揉捏”是对合、上提及手腕转动的综合动作。


8、搓法:是指用双手掌夹住需要按摩的肢体,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回快速移动,该法要求动作要协调连贯,搓动要快,移动要慢,用力要均匀。

频率为每分钟60-200次。

9、按法(点法):是指用指腹、掌心、掌根、拳面、肘尖或足底等用力下压在被按摩部位的一种手法。

它要求按压要有一定的滞留时间,大约是5~15秒。

力度要遵循“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的原则。

按法是经穴按摩的主要手法之一,其按法若有逆经趋向,则为泄法;若有顺经趋向,即为补法;若垂直点按不动,则为和法。

此法切忌用指甲尖点按,应用指腹点穴。

按法必要时也可用食指、中指重叠的方法点按,点按时可采用一起一落有节奏地往下按(如按门铃状),在有滞留时间的下按时,按点还可做轻微振颤以增加刺激强度。

用指腹按时也称“点”。

按法还常用于手法复位,在伸拉的基础上按压脱位局部往往可促成关节整复。

10、掐法:是按的变种,指使用指甲按的按摩手法。

其刺激强度较按大。

掐时向下压的力度要适当,以免损伤被按摩部位的组织。

11、击法:是指用掌面、手的尺侧面、或五指并拢成梅花状拍打体表需要按摩的部位。

其中用掌面直掌击,为“拍击”;用尺侧面或掌面握拳击,为“叩击”;用尺侧面直掌击(手指不要并拢),为“切击”;用五指并拢呈梅花状击,为“啄击”。

此法要求双手有节奏地交替进行。

12、抖法:是指被按摩者肌肉放松,按摩者用掌指轻轻抓住肌肉,或握住肢体远侧端,进行短时间的快速振动。

操作时动作要连续,频率要“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抖动的幅度要小,频率要快,用力不宜太大。

速度较慢的也称“摇”。

13、滚法:是指将手背近小指部分或第2-5指的掌指关节部分,以一定的压力附着在需要按摩的部位上,通过腕关节的连续屈伸和前臂交替作旋外和旋内运动来进行滚动的一种按摩手法。

此法在操作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①手指微屈,呈半握拳状;肘关节微屈,使上臂和前臂成120度角;②滚动时,以腕关节作主动的连续的屈伸运动和前臂作旋转运动为主,切忌手背跳动和在按摩部位上拖拽摩擦;③动作要自然协调富有节奏感,压力要适度均匀,频率每分钟60~160次。

滚有大滚、小滚之分:大滚是手背近小指侧部位着力,腕关节主要作旋内、旋外运动;小滚是2-5指第一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腕关节主要作屈伸运动。

14、切法:是指用拇指或其他四指指甲在肢体需要按摩的部位作有节奏、有规律的连续下压。

如果运动损伤后肿胀长时间没有消退,用此法消肿效果较好。

切法应从肿胀的远心端逐渐向近心端过渡,头部可循经脉走向切,它是一种常见的泻法按摩。

(注:切与掐都用指甲下压,但切是连续下压,掐是下压滞留,两者手法是不同的)。

15、揪法:是指使拇指的指腹和食指的桡侧(食指弯曲)形成钳状,对合用力捏起所需按摩的穴位皮肤或肌肉的方法。

此法操作时间不宜太长,以皮肤出现红紫为度。

在揪起后若附带展转过程,则称“展转拿法”。

16、挤法:是指双手掌或手指在治疗部位上进行相对合拢的堆挤。

此法要求双手动作要协调一致,用力均匀并由轻爱重,目的是要逐渐使分离的局部组织重新合拢。

17、刮法:是指将拇指指尖的桡侧面,四指并拢的指尖的腹面或拳尖(指四指的第二指间关节背侧面)平行放在需要按摩的皮肤上作单方向或来回移动。

该法有一定的向下压力,有时也可用按摩器(如木针)来进行,强度以被按摩部位出现红紫为度。

频率120-200次/分钟。

分筋、理筋是该手法的变种。

18、分筋法(拨筋法):是指用手指指端垂直作用于肌纤维或韧带行走的方向进
行拨动的手法。

此法要求拨动时的强度要大,患者应有酸、麻、胀的感觉。

19、理筋法(顺筋法):是指用拇指指端压迫需要按摩的部位,顺着肌纤维、韧带或神经行走的方向缓慢移动的手法。

理筋时被按摩的部位要尽量放松,按摩者指腹移动要缓慢。

20、提筋法(弹筋法):是指拇指与食、中两指或其余四指共同将肌腱或肌肉迅速提放的手法。

此法刺激较强,操作后应续以揉的手法。

21、运拉法:指按摩者一手捏住被按摩者关节的一端,另一手捏住被按摩者关节的另一端,根据关节的活动范围作被动的屈伸、收展、旋转和环转运动。

此法要注意牵拉的幅度不宜太大,以免拉伤肌肉和韧带。

各部位运拉的方法差异很大,有时也把特定部位的特定运拉方法称为“板”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