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语文备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辽金元文学一)---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第二节神话传说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第三节情爱诗第四节史诗及其他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第三章先秦散文第一节历史散文第二节诸子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一节楚辞的产生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第三节《离骚》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第四节东汉散文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散文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第三章汉代辞赋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第一节乐府民歌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第一节曹操与曹丕第二节曹植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第二章正始之音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第一节太康诗风第二节左思与刘琨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一节南朝诗歌第二节北朝诗歌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第一节魏晋文章第二节南朝骈文第三节北朝散文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第一节魏《典论•论文》与《文赋》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第二章盛唐诗歌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第三节李白的绝句第五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第二节大历十才子第三节顾况,李益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第二节韩愈,孟郊第三节李贺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一节李商隐第二节杜牧,许浑第三节贾岛与姚合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第八章唐代散文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第十章唐五代词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识记: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知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知识

中国古代⽂学史复习知识⼀、名词解释:1.韩孟诗派:(贾岛、姚合)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个影响较⼤的诗派。

其代表⼈物是韩愈、孟郊。

此外还有贾岛、卢、刘叉。

他们遵循“不平则鸣”、务去陈⾔的诗学原则,追求探险怪僻、刻意推敲,以独特的炼字之⼯,怪异的想象艺术,营造幽奇冷艳的艺术风格。

他们努⼒变新,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传统,但由于刻意求新,在⼀定程度上破坏了诗歌的节奏美、形象美,也存在明显的弊病。

2.江湖派:南宋时期的⼀个诗派,因书商陈起所刊诗歌集——《江湖集》(《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续集》)⽽得名。

《江湖集》中所录诗⼈⼤部分是布⾐,或为下层官吏,以江湖习⽓标榜,因⽽被称为江湖诗派。

他们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排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3.豪放诗派:宋词风格流派。

内容侧重于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题材⼊词,使词能象诗⽂⼀样地反映⽣活,所谓“⽆⾔不可⼊,⽆事不可⼊”。

它境界宏⼤,⽓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

豪放派内部的分派较少,仅有苏派、⾟派、叫嚣派三个阶段性的细⽀。

其风格虽然总称豪放,然⽽各词⼈风格亦有微差:苏词轻放,⾟词雄放,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

代表⼈物及其作品:⾟弃疾《破阵⼦》(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苏轼《念奴娇》(⾚壁:怀古)岳飞(《满江红》)4.婉约诗派:词的风格流派。

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软词风。

宋代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承其余绪,宛转柔美,但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成⼀家。

南宋姜、吴⽂英、张炎等⼤批词家,皆受影响。

婉约词的主要特点是:内容侧重⼉⼥风情,结构深细缜密,⾳律婉转和谐,语⾔圆润清丽,有⼀种柔婉之美。

词本为合美⽽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这与婉约(婉转含蓄)的风格最适合,所以⼈们形成了词以婉约为正的观念。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辽金元文学-元代的诗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辽金元文学-元代的诗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辽金元文学-元代的诗文
名词解释:铁崖体
元代后期诗人杨维桢,号铁崖。

他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当时极为流行,世称“铁崖体”或“铁体”。

“铁崖体”的主要艺术风格有:
1.宫词:清爽流丽,内容主要以华艳的辞藻来形容妇女服饰、体态和恋情。

2.香奁诗:写得颇为奇妙,香而不艳。

3.竹枝歌吸收了吴地民歌的语调和表现手法,虽也是写男女之情,却情致清新,语言浅近活泼。

杨维桢的竹枝歌,有意使诗向民歌和民间散曲靠近。

4.古乐府:尝试一种风骨情致兼而有之,既有别于文人之诗,又不同于当时民间俚曲的新诗体。

具有瑰丽奇崛的风格。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01、《水浒传》的编著者是施耐庵和罗贯中。

明末清初,金圣叹使全书成为七十回。

102、刘基,尤以寓言体散文最为出色。

他在元末隐居时写的《郁离子》是一部寓言体散文集。

103、高启的诗最能表现其艺术风格的是歌形体和七言律诗。

104、在永乐至成化间(明末),出现了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

105、李梦阳、何景明、徐桢卿、边贡,王廷相、康海、王九思共同被称为“前七子”,为文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106、朱权的《太和正音谱》,记录元及明初的杂剧剧目,品评一些杂剧家的作品,列出北曲谱例曲,成为研究杂剧的重要文献,影响较大。

107、丘濬将戏剧视为传播理学的工具,编著了《五伦全备忠孝记》传奇。

108、王九思杂剧《中山狼》,主题与康海的《中山狼》相似。

这本剧只有一折,开明代单本杂剧之先。

109、戏曲理论:徐渭的《南词叙录》开南曲理论研究之先,继之有沈璟的《南词全谱》、王骥德的《曲律》、吕天成的《曲品》等。

110、徐渭的《四声猿》是《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玉禅师》四个杂剧的合称。

11、王衡擅长写讽刺喜剧,《郁轮袍》写王推冒名王维。

112、沈泰编为《盛明杂剧》是明杂剧有代表性选本。

113、嘉靖、隆庆间,著名曲师魏良辅对昆腔进行了改革。

经过魏良辅的改革,昆腔集中表现了南曲清柔婉折的特点,同时部分保存了北曲激昂慷慨的声腔。

114、粱辰鱼的《浣纱记》是首先用魏良辅改进的昆腔演唱的传奇,为昆曲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这种借生旦爱情以抒写历史兴亡的方式,对后世传奇有明显的影响。

115,在《浣纱记》前后出现的著名传奇有李开先的《宝剑记》。

116,沈璟的主要曲著是《南词全谱》。

贯穿沈璟戏曲格律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对“场上之曲”强调,他提出“合律依腔”和“语言本色”的主张,以使“案头之曲”成为“场上之曲”。

117、沈璟是吴江人,故被称为“吴江派”,文学史上也称作“格律派”。

118、孟称舜的《娇红记》是部爱情剧。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2、赋比兴3、四家诗三.填空1。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

《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5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纲要复习资料一、概述中国古代文学史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的学科,包括文学作品的创作、发展背景、流派特点等方面。

本文档提供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复资料,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古代文学史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二、古代文学的起源古代文学起源于中国远古时期的口头传统,主要包括神话、歌谣、民间故事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文学逐渐从口头传统转变为文字表达,逐步形成了古代文学的基础。

三、先秦时期的文学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包括《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的创作与传承。

这一时期的文学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抒发政治观点,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迅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流派和作家。

如司马迁的《史记》、曹操的《观沧海》等,这些作品在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五、唐代文学的繁盛时期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巅峰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和作品。

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这些作品代表了唐代文学的精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宋代文学的特点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进一步发展的时期,出现了许多以陆游、苏轼为代表的文学家。

他们的作品注重对现实社会的反映和批判,为古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和表现手法。

七、元代至明清时期的文学元代至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走向衰落的阶段,但仍有一些杰出的文学作品涌现出来。

如元曲、明代的四大奇书等,在这一时期继续着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和风格。

八、结语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情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古代文学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以上是本文档的纲要复习资料完整版,希望能对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提供帮助。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元明清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元明清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关汉卿创作题材:根据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公案剧”、“爱情剧”和“历史剧”三类:(1)以《窦娥冤》、《鲁斋郎》和《蝴蝶梦》为代表的公案剧,多侧面地反映了元代最基本的社会矛盾。

(2)以《望江亭》、《救风尘》、《拜月亭》为代表的爱情剧,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追求,揭露了封建礼法制度的虚伪与残忍。

(3)以《单刀会》、《西蜀梦》为代表的历史剧,虽然表现的是历史生活,刻画的是历史人物,但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2.关汉卿创作艺术成就:(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元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歌颂弱者的胜利(浪漫手法《窦娥冤》)(2)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善于以戏剧冲突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行动描写、心理刻画和角色语言等方法。

(3)善于组织设置紧张尖锐而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

(4)戏剧语言本色当行。

关汉卿熟悉城市下层社会生活,又熟悉他们的语言,他在人民群众的语言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文学语言。

剧本的语言通俗生动,真正做到了“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事,境无旁溢,语无外假”的地步。

3.《窦娥冤》的艺术成就:(1)首先表现在它的悲剧的审美价值。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不仅在于它写出了一个善良的弱女子惨遭刑罚,最终屈死的命运,而且更在于它写出了这个弱女子终于以自己的悲惨遭遇回击了威严、强大的封建制度,并由此而引发了读者或观众的深刻而严肃的思考,激起了他们对凶残丑恶的封建社会的憎恶乃至反抗。

因此,其审美效果,既是“悲戚”的,也是“悲壮”的,二者融合,感人肺腑。

(2)《窦娥冤》的语言,无论唱词和道白,都是元杂剧中的上乘。

优秀的元杂剧作品,大多具有本色、自然、“雅俗兼收、串合天痕”的特点,而《窦娥冤》的语言,更为直白而有意蕴。

4.《窦娥冤》思想的核心:揭露社会的不公正。

(1)女主人公窦娥的弱小、善良、贤惠、孝顺、勤劳、贞节、毫无过失等等,作者这样写,一是强调她的无辜;二是要增加悲剧的力量。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材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材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材料1.甲骨文阶段(公元前14-11世纪)甲骨文是最早的中国文字,出现在商朝晚期。

它主要用于卜辞、祭祀等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礼仪和政治制度。

2.金文阶段(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3世纪)金文是商代后期至西周晚期使用的文字,主要用于刻制铜器上的铭文。

这些铭文丰富多样,不仅表达着祭祀和宗教仪式的意义,还记录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家和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生动的田园、宴会和宗教仪式等场景。

4.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5.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文学家和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文选》,它是一部文学选集,收录了当时最优秀的作品,包括诗、赋、文等各种体裁。

6.唐宋时期(618-1279年)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唐代的代表作包括《诗话》、《全唐诗》和《唐音》等,而宋代则有《宋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等。

7.元明清时期(1279-1912年)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末期,这个时期文学作品多样化。

元代以戏剧为代表,明代以小说为代表,《西游记》、《红楼梦》等都是这个时期的经典之作。

除了以上重要的时期和作品,你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些重要的文学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等,他们在各个时期都发表了众多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个简要概述,希望能够帮助你进行复习。

当然,中国古代文学是极其丰富多样的,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作品和时期等待你去发掘和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语文备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辽金元文学一)- 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契丹族女诗人:懿德皇后萧观音《伏虎林应制》诗反映射猎习俗,充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强悍和威风,《回心词》表达个人感情而婉约典雅。

《醉义歌》:辽诗里最长的诗篇(一百二十句),所用事典和思想旨趣均来自汉文化,采用汉诗歌行体的抒写方式,全诗慷慨雄放、气势流贯。

借才异代:金初文坛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由辽入金的文臣,一是由宋入金的文士,后一种几乎占据金初文坛,以宇文虚中、吴激和蔡松年最具代表性;清人庄仲方在《金文雅序》中提出,这个说法揭示出金初文学的起因和性质。

宇文虚中,是金诗的奠基者,但他的诗中充满了眷恋故国的情绪,强烈的恋宋情结,成为金初诗歌特有的情感基调。

吴激,诗以故国之思、故国之恋为基本主题。

蔡松年,主要以词著名,与吴激齐名,并称“吴蔡体”,词风清丽闲雅,无激愤语。

1、国朝文派:金大定、明昌年间,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阶段;代表作家有蔡珪、党怀英和王庭筠;他们的创作风格与由宋入金的文人不同,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元好问在《中州集》里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

国朝文派出现后,标志着金代文学的真正开始。

蔡珪,其诗骨力苍劲,有苍健豪放的气势,清切而有骨气,开创了一种与“借才异代”的诗人所不同的北国雄健诗风。

党怀英,其诗体物精细,寄兴高妙,有魏晋陶谢之风。

王庭筠,作诗以黄庭坚为法,诗律精严生新,却没有险怪生涩之病。

很少用典,多数是从大自然和生活中撷取诗材。

2、诸宫调:指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结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它由韵文与散文两部分组成,采用歌唱与说白相间的方式演说故事,基本上属于叙事体,但它的唱词中有接近代言的成分,对戏剧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3、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对戏剧艺术发展的影响(1)董解元对西厢记故事的情节内容做了创造性的改造,改变了故事的结局。

(2)使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矛盾冲突和人物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3)故事的矛盾冲突由崔、张两人间的恩怨,转移到他们为追求爱情幸福而与讲究门当户对和世家大族体面的崔老夫人的矛盾斗争上。

(4)充分发挥了诸宫调说白与歌唱相间的艺术特点,将叙述与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各种人物形态,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来。

(5)其唱词文白相伴而质朴俊秀,既酣畅明快,又不太俗,带有文采和韵味。

(6)对后来王实甫的《西厢记》创作做好了基础。

金后期文学:赵秉文,金后期文坛领袖,诗歌创作强调“师古”,提倡风格的多样化;七言长诗气势奔放、不拘一格,律诗壮丽,五言古诗则真淳简澹、冲和清远。

李纯甫,学黄庭坚,突出雄奇峭拔,写得狠重奇险而瑰丽多姿,主张“以心为师”自成一家(尚奇诗派)。

王若虚,反对李纯甫崇尚的奇险,反感黄庭坚、江西诗派,论文强调辞达理顺和以意为主,以不事雕琢为贵;言诗主张“出于自得”而本于自然,以求真求是为务。

4、简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所体现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元好问是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他的《诗论三十首》是唐宋以来最系统、面的一组诗论绝句,集中体现了他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

(1)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通过历评汉魏以下的诗人作品来明辨清浊,故其论诗绝句,按时间顺序分论魏晋南北朝、唐、宋三个时期的诗歌流派,树立学习榜样而贬斥伪体。

(2)他颂扬魏晋风骨,又特别强调诗歌创作要出自天然,天然,质朴和有英雄气,比较形象和准确地把握唐代诸家诗歌在风格意境和创作手法方面的特点,褒多于贬。

(3)对于宋人的诗歌创作则颇多微辞,认为宋诗之病在于不与古人同而一味求奇。

他批评宋诗的沧海横流和翻新出奇,认为以偏离了古诗正体而走到尽头。

矛头所指苏、黄后学一味求新求变的“更出奇”,明确表示自己不愿意作江西诗派中人。

5、简述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1)元好问的诗现存一千四百余首,不仅在金代诗人里数量最多,艺术成就也最高。

(2)诗歌主要内容是反映了金元之际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痛苦生活,最感人的作品是他在金亡后写的丧乱诗,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具有极苍凉沉郁而悲愤高亢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情调悲凉而骨力苍劲的独特风格。

(3)元好问擅长写各种诗体,而以七律和七绝成就最为突出。

在晚年还写了不少咏物诗、山水诗等,技巧更成熟,且不失其一贯的豪健之气,但艺术感染力已远不如丧乱诗了。

6、试述为何说元好问是金代文坛最杰出的作家(1)元好问是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他身上兼备北方民族的豪健英杰的气质和深厚的汉民族文化底蕴。

(2)他的论诗诗、丧乱诗,以及清雄顿挫(深婉明丽)的词作,标志金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和独特价值。

(3)论诗绝句《论诗三十首》,集中地体现了他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

(4)丧乱诗反映了金亡前后的历史图画。

(5)风格情调悲凉而骨力苍劲。

1、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

在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著名的杂剧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多为金入元的文人。

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2、简述白朴历史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和寓意写李杨爱情故事,取材白居易的《长恨歌》,借李杨爱情故事概括了一个朝代由盛到衰的变化,抒写了人世沧桑之感。

(1)善于表现患难后的寂寞和衰残中的孤愤,直接取材于《长恨歌》,但并不是为了歌颂李、杨的爱情。

(2)将一个众人熟知的历史故事,处理得寓意深刻,不同凡响。

(3)融进了作者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故能把唐明皇孤寂时听雨的一缕哀思,写得百转千回。

3、简述白朴爱情戏剧《墙头马上》的艺术的风格(1)取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是一出带有较浓喜剧色彩的爱情剧,以紧凑、生动的情节安排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见长。

(2)剧中主角李千金大胆、泼辣,在爱情问题上处理采取主动,因此她一遇到意中人就敢与其私奔,并坚定地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看重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这是一出正面歌颂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讽刺封建家长的作品,人物生动,剧情活泼、艺术风格轻松,与《梧桐雨》的凝重迥然不同。

马致远:被称为“曲”,著有杂剧十五种,今存《汉宫秋、陈抟高卧、任风子、荐福碑、青衫泪、岳阳楼、黄梁梦》七种,代表作历史剧《汉宫秋》。

4、试叙马致远《汉宫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著名历史剧《汉宫秋》元代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取材《汉书》昭君出塞的故事。

(1)把“和亲”之举作为国家衰弱的征象,写历史兴亡的感慨,借昭君之恨抒发了反抗民族压迫的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抨击了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

(2)在剧情描写中,作者把悲剧的根源推倒奸臣毛延寿及满朝文武身上,有意或无意地对汉元帝做了“美化”的处理,把他写成一个忠于“爱情”的风流才子式的人物,并在剧中以大量的篇幅表现汉元帝失去王昭君时的悲愁别恨。

(3)艺术上:剧中许多唱词写得声情并茂,以塞北风光和宫中秋景,衬托离别之恨和思念之苦,意境优美,音节嘹亮跌宕,极富艺术感染力。

王实甫:由金入元的作家,擅长写儿女风情戏,创作杂剧14种,仅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5、试叙《西厢记》的艺术成就(1)在剧情和体制上的突破:作者从两条线索来展开剧情,一条是张生、莺莺和红娘与老夫人之间矛盾冲突;另一条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格冲突。

前者是戏剧冲突的主线,后者是副线。

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采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像是用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连台本;打破了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通例,采用了由末、旦轮流主唱的方式。

这种体制上的突破和创新,不仅能以比较完美的戏剧形式安排剧情,使戏剧冲突波浪迭起、丰富曲折,也便于更细致、更全面的刻画和塑造人物形象。

(2)人物塑造艺术:王实甫的《西厢记》善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其获得艺术上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对张生、莺莺和红娘的性格刻画上。

张生:虽是一介书生,但却能不顾门第的悬殊,十分勇敢地追求相国小姐,一见到意中美人就把功名抛置脑后,执迷不悟,把一场自由恋爱搞得轰轰烈烈。

崔莺莺,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

出身名门,可她风情和作派却不象淑女。

一方面对于男女自由恋爱有一种本能的渴望,希望有人爱自己,自己也去爱别人,她对张生的爱是很主动、大胆的,敢于突破禁区。

另一方面,作为名门的小姐,她又得时时顾及自己的身份,有时显得心口不一、优柔寡断,需要红娘从旁助一臂之力。

红娘,是剧中最光彩的人物,虽出身低贱,却显得比女主人更有主见,而且机智、泼辣。

富有正义感,为张、崔的自由恋爱穿针引线。

在两人的婚事遭到老夫人反对时,她挺身而出,指责老夫人背义忘恩,又巧妙地将老夫人制服。

她的名字成了那种不计个人得失而乐于成全他人的助人者的象征。

(3)词章之美:王实甫的《西厢记》在语言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人物语言都是充分戏剧化和个性化的,形成了抒情诗般的歌唱语言和潜台词丰富的道白语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剧中的唱词表现了特定的场景中人物的真情实感,以经过提炼的当时民间口语为主,适当地融化前人的诗词佳句,形成一种既明白通畅,又清丽华美的语言风格。

剧中的唱词本色而富于文采,具有浓郁的诗意,能启发读者的想象力,使人感受到主人公离合悲欢的缠绵之情,了解人物的内心秘密,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尚仲贤《柳毅传书》:取材于唐代李朝威传奇小说《柳毅传》,是一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剧,书生柳毅的思想性格较之传奇小说有了很大的不同,带有更多的世俗生活意味(得报爱美)。

(还著作《气英布、三夺槊》李好古《张生煮海》:演述书生与龙女的婚恋故事,超现实的虚幻意味要更浓一些,具有神仙道化剧的出世倾向。

高文秀《双献功》:写李逵敢做敢当,尽显草莽英雄的粗豪气派,突出刻画了李逵粗中有细的另一面。

(小汉卿) 康进之《李逵负荆》:写李逵疾恶如仇,极富正义感,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这出戏的矛盾冲突由梁山好汉之间的误会引起,生动地表现出他们的“替天行道”,是以除暴安良为具体内容的,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石君宝《秋胡戏妻》:最早见汉刘向《列女传》、颜延年《秋胡诗》、唐代《秋胡变文》,反映妇女婚姻生活的不幸,曲词本色泼辣,生动地展示出了罗梅英坚贞不屈的刚烈性格。

(还著有《曲江池、紫云亭》)神话剧《柳毅传书》和《张生煮海》艺术特点:(1)两部都是神话剧,被誉为是元代神话剧的双壁,都是讲述书生与龙女的爱情故事,都是男才女貌。

都是通过故事反映现实愿望,带有世俗生活意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