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七年级生物上册 1.1.1《形形色色的生物》给树干测“脉搏”拓展资料 (新版)新人教版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生物上册 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 教案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学情分析:本课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展示生物学研究的范围与内容,通过在交流和讨论中让学生获得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基本特征的知识,能够区别生物和非生物,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喜欢生命、爱护动物的行为,认识到人类是生物大家庭中的一员,为《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初中生物的第一章第一节,通过教学意在从情感上引领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三、教学目标:1.知识:(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2)举例说出生物的多样性。
(3)列举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4)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1)尝试运用统计、处理数据的方法和分析资料的方法;(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四、提前准备教师:(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一个地球仪。
(2) 准备一个机器人和一个珊瑚标本。
(3)对小组长进行活动前的培训。
学生:(1)收集生物多样性的资料。
(2)提前通知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五、重点与难点重点:(1)生物圈的范围(2) 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1)学生统计和处理数据;(2)遗传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1.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2.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正确地利用各种图片,增强直观性和激发学生兴趣。
七、学习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1.1.1形形色色的生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课堂
1.课堂评价
(1)提问: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生物基本特征和多样性的掌握情况,观察学生是否能正确回答问题,以及他们的思考过程。
(2)观察:在课堂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了解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3)测试:在课堂结束前,进行一次简短的知识测试,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接下来,我会带领大家观察身边的生物,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我会给大家分发一些植物和动物的标本,让大家近距离观察它们的形态结构,从而认识它们的特征。同时,我会引导大家思考:为什么生物会有如此多样的形态和结构?这是因为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各种形态和结构的变化。这种多样性是生物界的一大特点。
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的科学课程,对于科学探究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生物这个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具体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多样性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不足。
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有待提高,对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同时,通过设计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梳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多样性,以及生物特征与生物生活的关系。板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1.1形形色色的生物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

开花
结果
三.繁殖
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
母鸡下蛋猫的一家四源自新陈代谢机体与机体内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 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自我更新过程叫做新陈代谢。
需要营养
新陈代谢
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汗液、尿液)
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 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 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 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 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生物都是“活的”,是有生命的。
一.应激性
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
一.应激性
舞草受声波刺激时会随 之连续不断地上下摆动
向日葵随着太阳转动
一.应激性
食物
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叫做应激性
“趋利避害”
二.生长
种子萌发长出幼苗
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 大、体重增加。
长出幼苗
植 物
病
动
毒
生物
物
真
细
菌
菌
一.物种多样性
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 “墨汁”掩护自己逃避
东北虎体形巨大,相貌 威武,堪称“兽中之王”
一.物种多样性
猪笼草可以 捕捉昆虫
真菌类
炭疽杆菌是一种生活在 人和动物体内的微小生 物,会引发炭疽热,要
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的资料
1.4人一组,推选出组长。 2.各组将熟悉的和收集到的生物的名称写在纸 上,统计组内共列举出多少种生物并相互交流。 3.全班各组分别展示和交流统计结果。
(3)有遗传和变异;
(4)能生病、老化和死亡; (5)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6)有严整有序的结构。
课堂检测
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课件)七年级生物上册(北师大版2024)

4.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特性,但不同生物之间又有一些共性:
(1)生物体都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都由 细胞 构成,细胞是生
课 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堂 练
(2)生物体能够 长
。(如一颗种子可以长成一棵大树,婴儿能长成成人。)
习 (3)生物体在生长的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得 物质和能量 ,并把体内
有16864种,占我国维管植物总种数的54%。据《中国环境统计2000》统计:
我国特有脊椎动物667种,占我国脊椎动物总种数的10.3%
一、生物的多样性使自然界生机勃勃
2.遗传多样性
猫生猫,狗生狗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一母生九子,十子各不同
不同生物遗传信息不同
同种生物遗传信息不同
一、生物的多样性使自然界生机勃勃
练 习
烂的荷兰花海等,展开了一幅大美盐城的画卷。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
中的( C )
A.物种的多样性
B.遗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3.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杂
交水稻品种,这是利用了( C )
A.生物数量多样性
B.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
C.基因(遗传)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2.遗传多样性
一、生物的多样性使自然界生机勃勃
2.遗传多样性
一、生物的多样性使自然界生机勃勃
3. 生 态 系 统 多 样 性
二、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请观察,下列那些是生物?那些不是生物?
鲜花
汽车
水稻
电脑
大树
蘑菇
青蛙
鱼
猫
生物:
二、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2019七年级生物上册 1.1.1《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教材和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一章《生命的世界》中的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主要从了解的角度认识生物学,本节内容可分为三个内容:第一,认识生物圈;第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第三,认识生物的特征。
主要目的在于引领学生走入充满魅力的生命世界,领略生命的连续性、多样性、同一性的魅力,区别"生机勃勃"的生命与"死气沉沉"的非生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并使之以积极的态度去感受生命世界的无穷魅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物知识,认识和熟悉一些生物,其中有些学生还饲养过小动物、养过花草、参观过动植物园等。
学生虽然知道生物多种多样,但对生物多样性理论还较为陌生,有待系统的理论学习。
另外,一些学生通过阅读书籍、看电视等途径已经能够初步判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但对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就很难表达清楚,有待进一步总结生物的特征。
三、学习目标1、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2、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3、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
4、初步培养小组成员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四、重难点重点:生物多样性解决措施:1、视频、图片等感性材料,以及小资料中的大量数据反映生物多样性的各个层次。
2、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探究。
难点: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等概念解决措施:举例分析,得出概念。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视频导入法、讨论法、归纳法、列举法、直观教学法。
学法:合作学习、感性认识化为理性认识、学会总结。
六、课前准备教师:尽可能多的收集生物多样性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数据、照片、视频等,创建讨论组进行分组讨论。
学生:了解一些熟悉的生物。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放一小段视频,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形形色色的生物世界,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可引入相关生物学概念。
2019七年级生物上册 1.1.1《形形色色的生物》学习要点 (新版)新人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知识目标:1、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2、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学习要点:一、生物的多样性1.物种多样性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和被子)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2.遗传(基因)多样性在地球上,不同种生物体内所携带的基因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也不尽相同。
如菊花有2万至2.5万个品种;同一头母猪却生下了一窝白猪、花猪和黑猪等不同毛色的小猪。
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环境组成。
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它又可划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都可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物的特征生物在表现为多样性的同时也具有共性: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特征。
(1)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
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
如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等。
(2)生长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
(3)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
如蜻蜓点水、母鸡生蛋等。
(4)新陈代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汗液、尿液、二氧化碳等)。
动、植物的遗体,枯枝落叶等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具有上述生物的几个基本特征。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1.1形形色色的生物1》ppt课件

人工生态系统
农城田市
第1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
生物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课堂训练
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由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 石圈的上层组成的。
B.由所有生物和维持其生命的环境所 成。
D.约在水平面以下11000米和水平面以上 10000米的范围之内。
真菌:
病毒:
第1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
生物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的资料
➢试着将你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在纸上, 在小组内交流一下,除去重复的,统计 小组内列举出多少种生物。
➢将全班各小组的统计结果进行交流, 再统计新增加了多少,共列举出多少种 生物。
讨论: 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
第1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
生物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已命名和记录的生物种类200多万种
单细胞 生物 5%
其它 3%
植物和 真菌 22%
动物 70%
第1节
生物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形形色色的生物
我国的动植物
金冷银钱杉杉松是,松又是科名三的金百1松万属、, 水常年树绿前,乔第是木四落,纪叶分冰大布川乔于 木欧后,洲残属、留松亚下科洲来、。至北今美 是也一洲最高中的有种杏我是种、北山国植的,一国全。中部地是物世和起特世美的带冷,界被水产界洲亚。杉珍誉杉中树唯及高属稀为国、种一非山植物植特银,的洲至物 主最物要多界分的的布国“点家国之,宝一约”的, 浙2国2江种家西3一变天级种目保。山护已植建 自物然。保护区。
全身皮肤裸露无毛,具长吻,白鳍豚已存在有 2500万年,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现已濒临 灭绝。
第1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

(2)太阳 山石 河水(hé shuǐ) 空气
轻松尝试应用
第十六页,共十七页。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第1单元 认识生命。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物体不停地从外界摄取对自身有用的物质(生物需要营养),并将自身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生物体对
轻松尝试应用
)
关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从而体现了生物需
要营养这一基本特征。
关闭
A
第十一页,共十七页。
(j解解iě析析xī) (dá答答à案案n)
轻松尝试应用
1
2
3
4
5
6
7
4.科学家通过(tōngguò)实验发现,给作物播放音乐能提高产量,这说明生物
() A.需要营养 B.能进行生长
关闭
C
第十四页,共十七页。
(dá答答à案案n)
1
2
3
4
5
6
7
7.下图是大自然的一幅(yī fú)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轻松尝试应用
绚丽多彩的自然界
(1)图中属于生物的是 、 、
、
、
。你判断(pànduàn)的依据是
(2)图中属于非生物的是
、
、
、
、
、
。
。
第十五页,共十七页。
1
2
3
4
5
6
7
答案: (1)鸟 蝴蝶 鱼 人 树 草 蘑菇
轻松尝试应用
关闭
病毒虽然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具有能够繁殖、变异等生命特征,所以属
于生物。其他三项都不具有生命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试卷
推荐下载给树干测“脉搏”
近年来,植物学家在研究植物增粗速度时惊奇地发现,活的树干,有类似动物脉搏跳动的现象。
每逢晴天丽日,植物的树干就开始收缩,一直延续到夕阳西斜;到了夜间,树干停止收缩,反过来开始膨胀,直到第二天早晨。
植物这种日细夜粗的搏动,每天周而复始,但每一次搏动,膨胀总略大于收缩,于是,树干便增粗长大了。
遇到下雨天,树干“脉搏”的收缩几乎完全停止,这时它总是不分昼夜地持续增粗,直到天气转晴,才重新开始收缩。
这是什么原因呢?植物学家解释说:植物“脉搏”是由植物体内的水分变化所引起的。
当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与叶面蒸腾的水分一样多时,树干几乎不发生粗细变化;如果吸收的水分超过蒸腾的水分,树干就要增粗;相反在缺水时,树干又会收缩。
但是,植物学家通过进一步调查又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树干都有典型的“脉搏”现象。
为什么?
为了解哪些树有“脉搏”,哪些树没有“脉搏”,可以通过测量树干的“胸围”来观察。
具体做法是:选几棵树(包括老树和小树)用软尺定时给树干作“胸围”测量,比如在晴天的上午10至11时测量一次,将数据记录下来;到了夜晚9至10时再测量一次。
一个月或一个学期以后,从记录表中就可以了解到哪些树有“脉搏”,哪些树不存在“脉搏”,以及树干增粗长大的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