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的纷争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请师傅协助学友理解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长平
桂陵
A
B
C
D
E
F
G
管鲍之交 老马识途 退避三舍 问鼎中原 一鸣惊人 卧薪尝胆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楚庄王 越王勾践 管仲 赵括 晋文公 庞涓
1、顺藤摸瓜 藤:①春秋霸主②任用管仲为相③召集诸侯会盟 瓜:A秦穆公B楚庄王 C晋文公D齐桓公 2、战国七雄中位于最西部的是 A秦B燕 C楚D齐 3、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桂陵之战B城濮大战 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几十万大军,时 间长,死伤多
国家逐渐 趋向统一
齐楚燕韩赵魏

合纵:合众势以攻一强
苏秦画像
苏秦是合纵主张的代表
为什么六国合纵抗秦不能成功?







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
张仪画像
张仪是连横主张的代表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分为_____和_____两个阶段。 2、春秋时期第一位称霸的是______,他称霸的主要原因和方式分别是什么? 3、城濮大战使_______成为霸主,后来_____打败晋军问鼎中原。 4、战国七雄的形成源于哪两个事件。 5、战国七雄的名称和位置。 6、战国时期的主要战役有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的胜利,使东战 (春秋时期)
长平之战 (战国时期)
军队规模
晋:2万 楚:4万
秦活埋赵军40多万
持续时间
一天之内
三年
用兵谋略
退避三舍
反间计
战争结局
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精品PPT课件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精品PPT课件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 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 也是先秦五霸之一,与齐 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城濮之战,前632年, 晋、楚两国在魏国城濮 (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 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 次大战。 晋军"退避三舍",避楚 锋芒。楚军冒进,被晋 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王余晋 打年楚 败后争 晋,霸 军楚, 。庄百
31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春秋时期200多年间,诸侯 们打了400多场大战,到春 秋末期,初期的100多个国 家减到20几个。到战国时期 只有7雄,这说明了什么?
秦 咸阳
知识结构
春秋五霸 战国兼并
分裂 统一
1.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②、③3处分
别为( )
A.燕、楚、齐
B.秦、楚、齐
C.齐、秦、楚 D.楚、燕、齐



2.据《变迁中的古代社会》统计,公元 前722至前464年的259年中,38年没有战 争;公元前463至前22 2年的242年中,约 89年没有战争。这一“变迁”的历史时期 是( )
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 .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3.对诸侯争霸影响的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促进了民族融合 B.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C.加剧了民族分裂的趋势 D.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晋楚争霸 吴越争霸 影响:带来灾难,出现较大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秦军的进攻,秦国 变为最强大的国家,
加快了秦的统一
齐Leabharlann 长平之战比一比:下面两场战争,
想一想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点:
城濮大战 (春秋时期)
长平大战 (战国时期)
军队规模 晋:2万,楚:4万
秦活埋赵军40多万
持续时间
一天之内
三年
用兵谋略
退避三舍
反间计
战争结局 晋军大败楚军,晋文 赵军大败,东方六国再
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 西周灭亡
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西周和东周变化的对照表
财力
朝代 土地
兵力
物力
人口
天子与诸 侯的关系
周王室直接管辖
从镐京到洛邑方
西周 圆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 军队多达14万人 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 丰富
天子在政治上 处于最高地位。 ‘礼乐征伐自 天子出’。
※历史特征:
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反而依附于诸侯)
诸侯争霸 (强大的诸侯通过争夺首领地位,成为“霸
主”)
齐 桓 公
越齐 王勾桓公











环境资源:靠海,盛 产鱼盐
条 件 :
管仲改革:1、改革内 政,发展生产
2、改革军制
条 件 :
整顿内政, 发展生产
训练军队
“尊王攘夷”,扩充疆界。
公成为中原霸主
无法抵御秦的进攻
三、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
性质
春秋的争霸
战国的兼并
军队数量: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A
D齐
3、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B
B城濮大战 D长平之战
4、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的国家是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晋国
D
5、下列各项中,搭配不当的是 A孙膑——围魏救赵 C重耳——尊王攘夷
6、齐桓公任用谁改革内政和军制 A伊尹 B管仲 C姜尚
合作探究
一、春秋争霸
1、读材料回答: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 赐。” ——《论语》 ①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春秋时期 ②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③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其中第一个霸主是 齐桓公 。 3、城濮之战的双方是 晋 和 楚 两国 。通过这次战争 晋文公 成为中原霸主 。 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后来, 楚庄王 打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 4、战国七雄分别是 齐 、 楚 、 秦 、 燕 、 赵 、 魏 、 韩 。
马陵之战 、 长平之战 。 5、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 桂陵之战 、
B
D伍子胥
谢谢指导
2、看图说史 1. 重耳流亡 城濮之战 2. 楚成王的礼待
3.晋军“退避三舍”
4. 晋文公终成霸主
齐 桓 公 晋 文 公 楚 庄 王
齐 越 桓 王 公 勾 践
吴 王 阖 闾
3、小小辩论赛 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对这句话你怎样看?
消极 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积极
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 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 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春秋 称霸
兼并 统一
战国
几十万大军,时 间长,死伤多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1.春秋是掠夺战争,战国是兼并战争2.战国比春秋残酷,如长平之战3.兼并战争更加促进民族自然融合,是进步的历史现象,说明统一是趋势。

4.春秋无义战,是非正义的。

战国有两点:是诸侯为了自己私人的利益,不顾人民群众的苦难进行战争,所以是非正义的。

是为了中国的统一,使历史车轮发展的方向有利于全中国,所以是正议的。

1.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1)性质:奴隶主为取得诸侯国的控制权和争夺土地、人口而进行的战争,是奴隶主的掠夺战争。

(2)意义:①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②对于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实现区域统一有积极作用;③对于阻止夷狄等游牧民族的入侵,保护华夏进步文化,增强各族间的融合有一定的作用;④争霸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霸主都曾进行过改革以增强国力,其统治下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使经济得以发展;⑤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阶级实力的增长,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⑥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交替,促进了奴隶制度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产生。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也为社会的进步,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制度的产生,民族融合的加强等创造了条件。

2. 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1)性质:开始具有兼并战争的性质,以后逐渐转化为封建的统一战争。

(2)意义:①进一步加强了统一趋势;②是人民遭受了更深重的灾难,人民渴望统一;③各国国君为了争霸,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改革政治,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改革运动的兴起。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

时间:公元前262年参战方:秦国赵国结果:秦胜赵败参战方兵力:秦国百万以上赵军45万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⑴齐在山东,得渔盐之利,富庶,为东方大国。

⑵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管仲为相。

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齐国实现国富兵强。

⑶齐桓公依仗实力,有管仲谋略“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势力。

(东周初年,王室衰微,但天子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仍具有号召力。

因此,一些强大的诸侯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

6、春秋战国的纷争

6、春秋战国的纷争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是西周的时代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就是春秋时代

周王城 各诸侯国都城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另一说
春 秋 第 一 霸 主
齐 桓 公
管仲相桓公, 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春秋第一相”
“一箭之仇”

4、下列国家中,既属于春秋五霸, 又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A、鲁国 B、燕国 C、齐国 D、韩国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至洛邑(今洛阳)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 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 周本纪》 译文:周平王立国,东迁到到洛邑, 躲避戎族。周平王的时候,周王室势 力衰微,诸侯之间强大的兼并弱小, 齐国,楚国,秦国,晋国开始强大起 来,一切政事都要经由各方诸侯。
辩证的看待历史(事件、人物)
1、消极: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 种灾难; 2、积极:促进了统一的趋势

★比一比:快速记忆战国七雄及其地理位置 燕
赵 齐
秦 魏 韩 楚 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国家
齐军进攻路线 魏军进攻路线 魏军撤退路线
廉颇率军 坚壁固守
(公元前260年)
赵括
40多万 赵军降秦
赵军进攻路线
秦军进攻路线
课堂 反馈
1、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周 天子的命令,周天子反而要依 附于强大的诸侯,这说明哪一 制度的瓦解? 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中 原的是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3、“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来源于 A、吴越争霸 B、晋楚争霸 C、齐楚争霸 D、吴齐争霸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越王勾践
霸主风采
我决心改革,富国强兵,终于一鸣惊人,成为霸主问鼎中原。
我当大王后,总是贪图享乐,天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
大臣们常劝我,我也不听,甚至还下令:谁敢再劝,就砍谁的头!
后来有位大臣用“五彩鸟”的隐语劝我,我决定痛改前非。
1
2
3
4
漫画说史
楚庄王
◇ 评价战争的影响: 消极:●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痛苦。
1、文献史料记载
《长平之战遗址一号尸骨坑》
《坑杀赵军想象图》
4
0
0
0
0
0
东周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前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后期: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三家分晋(赵魏韩) 田氏代齐
齐楚秦燕赵魏韩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①卧薪尝胆
请说出本课中,与下列成语/典故相关的历史人物
②一箭之仇
③问鼎中原
一、春秋争霸
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2、春秋争霸的目的
晋文公如何成为霸主呢?
整顿内政 发展生产 训练军队
称霸战役
4、晋文公称霸
晋、楚
齐、晋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不同点呢?
相同点:任用贤才,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不同点:齐利用“尊王攘夷”掌握政治优势; 晋利用城濮大战掌握军事优势。

楚国
东周
请你帮明明把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①城濮之战②马陵之战③桂陵之战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②①④



当年晋国内乱,我曾流亡于各国19年,历尽艰难重新回国后,虽然我已62岁,但我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国家很快强大。城濮(pú)之战中我退避三舍,打败了中原争霸最主要的对手楚国,终成霸业。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西 周

东 周

春秋 战国
由统一走向分裂 统一走向分裂 走向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公元前 年 前 年
由分裂走向统一 分裂走向统一 走向
(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公元前 年 前 年
1046 —— 771
770
1.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A )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A.齐桓公 B .晋文公 . C.楚庄王 D .秦穆公 . 2.下列典故与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有关是( C) .下列典故与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有关是( A.尊王攘夷 B.退避三舍 . . C.卧薪尝胆 D .纸上谈兵 . 3.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国家 .战国初年,被韩、 是( B ) A.齐 B .晋 C.楚 D .燕 . .
春秋战国战争的异同
春秋——“争霸”为 争霸” 春秋 争霸 1、不同点: 主 、不同点: 战国——“兼并”为 战国 兼并” 兼并 主 破坏社会生产力; (1)民不聊生,战争破坏社会生产力; )民不聊生,战争破坏社会生产力 2、共同点: (2)加速了民族融合; 、共同点: 民族融合; )加速了民族融合 国家的统一进程 (3)促进国家的统一进程; )促进国家的统一进程;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课
一、春秋争霸
1、春秋争霸局面形成的原因: 、春秋争霸局面形成的原因: 周王室日渐衰微 2、齐桓公称霸原因 、

3、晋楚争霸: 城濮大战 、晋楚争霸:
齐桓公称霸原因: 齐桓公称霸原因:
管 仲
1、地理位置优越 2、管仲改革 3、口号“尊王攘夷” 、口号“尊王攘夷”
城濮之战晋取得胜利的原因? 城濮之战晋取得胜利的原因?

秦 周
赵 魏 韩 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这一历史现象
说明了什么?
你能说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趋势吗? • 这时期的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灾难,同 时,通过战争,统一趋势不断加强,各 民族交流不断增多。历史在争霸与兼并 的过程中,逐渐趋向统一。
诸 侯 并 立 七 雄
一雄
四、小结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争霸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韧不拔的毅 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连线(把下列成语与有关事件或战争用 线连接起来) • 退避三舍 桂陵之战 • 纸上谈兵 吴越争霸 • 卧薪尝胆 长平之战 • 围魏救赵 城濮之战
7.读材料回答: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 受其赐。” ——《论语》 ①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齐、晋能够迅速强大 整顿内政 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盛产鱼盐,经济富 地理条件: 一管 不同点呢?
“周天子派人参加”说明了什么? →天子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 , (退避三舍)
——
动脑筋 想一想,春秋时期, 齐国和晋国能够迅 速强大的共同原因 是什么?
两国都通过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训练军队迅速强大起来的。
阅读下列资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 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 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 周本纪》 为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 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国之 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北师大版历史教科书教师用书》
春秋诸侯争霸的原因是什么?
春秋时期
②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 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③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霸主
成语典故集锦
春秋时期:卧薪尝胆 一箭之仇
老马识途 管鲍之交 问鼎中原 一鸣惊人 退避三舍
战国时期: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朝秦暮楚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
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管仲
三家分晋


燕 燕
齐 齐

赵 赵

田氏代齐

秦 秦
魏 魏
韩 韩 楚 楚
同时并存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燕 赵 魏 秦 韩 楚

东 南 西 北 后 中 间
Hale Waihona Puke 战国兼并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感悟历史
从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身上,我们能 感悟到哪些关于国家富强的启示?从他们身上, 我们还可以学到哪些个人成功的秘诀?
齐桓公:革新强国,首成霸业 (革新)
晋文公:勤业治国,跃居霸业 (勤业)
国家的富强离不开改革,离不开人才。
越王勾践:雪耻复国,终成霸业(毅力、志向)
1、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 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2、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 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其 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齐 桓 公 晋 文 公 楚 庄 王
齐 越 桓 王 公 勾 践
吴 王 阖 闾
庶 发展生产 条 匡仲 1、改革内政, 件 条 天相 相同:改革内政、 发展生产 : 件 桓 下 发展生产、训练军 管仲改革: 2、改革军制 训练军队 : 公 队。 3“尊王攘夷”, , 不同:齐利用“尊 一大强国 扩充疆界。 《 霸 王攘夷”掌握政治 国富兵强 论 诸 优势;晋利用城濮 城濮大战 语 称霸方式: 召集诸侯会盟 称霸基础: 大战掌握军事优势。 侯
1.东周在什么时间由谁建立,都城定在哪里?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史称东周。
2.东周分为哪两个时期?各自的起始年代是多少?
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 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3.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哪些?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一)、春秋争霸—相继称霸 (前770-前476年)
战国七雄指哪七国?它与春 秋五霸在出现时间上有什 么不同?
战国七雄的形成 不同:春秋五霸先后出现 战国七雄同时并存


庞涓,快 回来!!
桂陵
大梁
赵括取 我坚守不出! 代廉颇! 你能奈何?
赵 王 赵 括
纸上谈 我离间! 兵!
赵 廉 我天下 颇 括 无敌!
白 起
3、主要战役
时期 主要 战役
桂陵之战
齐 晋
吴 楚 越
你怎样看待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1)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2)在争霸战争中,许多国家通过改革加强了自身 力量。 (3)在争霸战争中,华夏族同其他民族频繁接触, 促进了民族融合。 (4)在争霸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 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利于国家的统一。 由此进入了战国时期。
交战 国家
魏、齐 魏、齐 秦、赵
典故
围魏救赵 减灶计
影响

马陵之战
齐国强大起来

长平之战
纸上谈兵 东方六国无力抵 御秦军的进攻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最大的一次歼灭战,长平之 战标志着其他六国再也不能抵挡秦的进攻了,秦的统一 之势已形成。
畅想天地
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到
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