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比较

合集下载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的比较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的比较



PBP1b和PBP2的 亲和力强
Mohammed I. El-Gamal et al. 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2010, 10, 1882-1897
作用机制比较
LBP
PBPs 1A 1B


2
3
4
5
6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比阿培南
大肠杆菌活性 铜绿假单胞菌活性
帕尼培南
美罗培南 厄他培南
比阿培南
2002
2008
碳青霉烯的分类与特点
碳青霉烯的分类
分类 第1 类 抗菌谱 广谱抗菌药物,但对非发 酵菌如铜绿假单胞菌、不 动杆菌的抗菌活性有限 针对感染类型 社区获得性感染 • 第2 类 药物 厄他培南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帕尼培南 比阿培南 多利培南
广谱抗菌药物,对非发酵 G-菌具有抗菌活性
128 1
0.25 0.06
128 4
0.12 <0.008
Eur.j.clin.Microbiol.infect.bis Vol 12,1993,377~384
抗菌活性比较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比阿培南 帕尼培南 厄他培南 G+ 肠球菌 (粪肠) 肠杆菌科 ++ ++ +++ + + ++++ ++ ++ +++ ++ ++ ++ +++ + +++
卡他莫拉菌 大肠埃希菌 弗劳地枸橼酸菌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

铜绿假单胞菌更易对美罗培南耐药
• 外排泵在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 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多种外排泵,如MexAB-OprM、MexCD-OprJ、
MexXY-OprM • 研究显示,亚胺培南不是以上三种外排泵的作用底物,表达外排泵的菌株
不影响其抗菌活性;但表达外排泵的菌株可对美罗培南耐药
泰能®
泰能%T>MIC优于美罗培南,长达8小时
• 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研究显示:即使在病原体MIC≥4mg/L时,亚胺培南单次给药后 仍可维持T>MIC时间达8小时;而美罗培南仅在病原体MIC≤ 2mg/L时,T>MIC时间 达到8小时
亚胺培南血清浓度(mg/L) 美罗培南血清浓度(mg/L)
MIC= 4mg/L MIC= 2mg/L
药物浓度
PK/PD靶值: • 青霉素类50% • 头孢菌素类60%~70% • 碳青霉烯类 40%
Cmax AUC
T>MIC
%T>MIC
0
药物作用时间 (h)
Drusano GL. Clin Infect Dis. 2003;36(suppl 1):S42 好的疗效
3
P=0.046
8
P=0.019 7.2
2.5
7
6.7
6
2
1.8
5
4
1
n=101
3
n=100
n=101
n=100
n=100
2
n=101
n=100
1
0
0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1.5g/天)
(3.0g/天)
(1.5g/天)
(3.0g/天)

美罗培南与亚安培南

美罗培南与亚安培南

美罗培南与亚安培南/西司他丁的区别亚安培南属于碳青霉烯第一代药物,美罗培南属于第二代。

碳青霉烯是ß-内酰胺类抗生素之一,具有超广谱的抗菌活性,覆盖了多数临床常见的需氧及厌氧菌,因而成为治疗严重感染的一线经验性治疗药物,特别是致病菌不明或怀疑为耐药菌株时。

当致病菌对头孢菌素类耐药或治疗困难时,碳青霉烯是非常有效的药物。

此药对产AmpC 酶或ESBL的很多细菌仍保存其抗菌活性。

一、抗菌活性及抗菌谱1.化学结构及作用方式碳青霉烯的ß-内酰胺核中的5环结构内有一个碳原子取代了硫,并在C2、C3有一个不饱和键。

美罗培南与亚安培南的主要区别在于导入了1ß-甲基,因此美罗培南对肾脱氢肽酶具有稳定性,另外在 C2位侧链处有取代,从而增强了美罗培南抗绿脓杆菌的效力。

碳青霉烯通过结合青霉素结合蛋白(PBP)显示其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能力,致使细胞的胞浆渗透压改变和细胞溶解。

2.体外抗菌活性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对大多数革兰阳性、阴性需氧菌、厌氧菌及多重耐药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但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等对本品耐药。

亚胺培南在浓度8mg•L-1时,可抑制90%以上的主要致病菌。

而抗革兰阴性需氧菌及厌氧菌的效力美罗培南是与亚安培南的2~16倍,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是亚胺培南的2-4倍。

亚安培南抗革兰阳性菌,特别是金葡菌和肠球菌的效力是美罗培南的2~4倍。

与青霉素敏感的肺炎链球菌比较,两种药物对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有所升高,但该菌仍对碳青霉烯敏感。

3.抗菌耐药性虽然临床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已数年,但对碳青霉烯耐药的菌株很少,仅有黄单胞菌、粪肠球菌和耐苯甲氧青霉素的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等一般对亚胺培南耐药,但对美罗培南仍可能敏感。

两种碳青霉烯均不被质粒携带的TEM酶(通常是肠杆菌科产生),如广谱ß-内酰胺酶水解,也不受肠道菌属、粘质沙雷菌和假单胞所产生的染色体类ß-内酰胺酶的影响。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

泰能®
泰能%T>MIC优于美罗培南,长达8小时
• 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研究显示:即使在病原体MIC≥4mg/L时,亚胺培南单次给药后 仍可维持T>MIC时间达8小时;而美罗培南仅在病原体MIC≤ 2mg/L时,T>MIC时间 达到8小时
亚胺培南血清浓度(mg/L) 美罗培南血清浓度(mg/L)
MIC= 4mg/L MIC= 2mg/L
51.6±6.5 70.5 ±10.3
重症脓毒症患者
Cmax (mg/L) AUC∞ (mg·h/L)
90.1±50.9 208±85.9
46.5±14.6 92.5±21.4
Cmax = 最高血药浓度;AUC∞ =药时曲线下面积
对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除需要重视Cmax和AUC外,
T>MIC是评价抗生素抗菌活性非常重要的药理学指标
97 96.5
99.4 99.8
98.4 98.4
80
60
40
20
0 大肠埃希菌
N= N= 18594 11970
肺炎克雷伯菌
N= N= 11513 7282
大肠埃希菌
ESBL(+)
N= N= 10962 8892
数据来自2011年Mohnarin 年度报告 注:因2011年Mohnarin未公布肠杆菌科ESBL相关数据,因此此数据沿用09年数据
• 治疗细菌感染时,除根据患者 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病 原菌选用抗菌药物外,应参考 药物重要的PK/PD参数制定给 药方案
• T>MIC是评估碳青霉烯类药物 PK/PD的重要参数,延长 T>MIC时间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专家认为β内酰胺类药物治 疗重症感染时,应维持 T>MIC时间达66%-100%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
➢ 目前,临床中较为常用的两种碳青霉烯类药物为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两种药物在化学结构、抗菌活性、安全 性等方面有何异同?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化学结构对比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抗菌活性对比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安全性对比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徇证医学证据对比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 化学结构分类不同
• 2010年发表的一篇关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综 述
G+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表皮葡萄球菌 • 肺炎链球菌 • 肠球菌 • 芽胞杆菌属 •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德菌 • 链球菌G族 ---------
厌氧菌
• 拟杆菌属 • 梭形杆菌属 • 放线菌属 • 双歧杆菌属 • 梭状芽胞杆菌属 • 消化链球菌属 ----------
10.泰能®说明书 11.美平®说明书
– 有研究认为,吡咯烷-3-硫基与药物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亲和 力相关
– 但数据显示,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PBP亲和力的差异主要表现 为PBP3亲和力的不同,这一差异更有利于亚胺培南(减少内毒素 释放)
1.Mohammed I. El-Gamal et al. 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2010;10:1882-1897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
亚胺培南:第一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2001年厄他培南获得美国FDA批准
1985年亚胺培南在日本上
2002年厄他培南在美国上市
市 1987年亚胺培南获得美国FDA批 2002年比阿培南在日本上市

80’S
90’S
21世纪
1994年亚胺培南在中国上
2006年厄他培南在中国上 市
市19941年99帕6年尼美培罗南培在南日获本得上美国FDA批准2市007年多利培南在日本上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精品课件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精品课件

药物
PBP结合特点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
亚胺培南
PBP1,2,4,5,6
PBP1,2,4,5
美罗培南
PBP1,2,3
PBP1,2,3
内毒素是G-菌细胞壁外膜上的脂多糖(LPS)成分,是G-菌的主要致病成分之一。内毒素可引起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屏障功能的改变,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脓毒症发生,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甚至死亡 大量研究表明,抗菌药物在治疗G-菌感染时由于杀/抑菌作用会诱导大量内毒素释放,增加了疾病治疗的难度
外排泵在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对150株铜绿假单胞菌外排表型检测结果显示,其中84株(56%)外排泵表型试验阳性 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多种外排泵,如MexAB-OprM、MexCD-OprJ、MexXY-OprM,其中,MexAB-OprM是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的外排泵 研究显示,亚胺培南不是以上三种外排泵的作用底物,表达外排泵的菌株不影响其抗菌活性;但表达外排泵的菌株可对美罗培南耐药
0%
亚胺培南
1.1
17%
0.2
0%
美罗培南
12.0
100%
1.4
17%
8.Narita K et al. Jpn. J. Med. Sci. Biol.1997; 50:233-239
铜绿假单胞菌与受试药物在37℃条件下培养2h,测定细菌内毒素的释放量 并将2ml培养过滤液与20mgD-氨基半乳糖(D-GalN)经腹膜注射入D-GalN敏感小鼠体内,测定过滤液对小鼠的诱导死亡率
1985年,第一种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上市 随后,各种碳青霉烯类药物(帕尼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比阿培南、多利培南)相继上市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
泰能®
5
泰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优于美罗培南
人群 健康志愿者
药代参数 () ∞()
泰能 ± ±
()
±
重症;∞ 药时曲线下面积
对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除需要重视和外, >是评价抗生素抗菌活性非常重要的药理学指标
, . ; (): .
. . ()–
6
美罗培南 ± ± ± ±
. –.






15
否 否 是
泰能®
亚胺培南对菌的抗菌活性高于美罗培南
研究显示,亚胺培南对菌的抗菌活性高于美罗培南
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泰能 ≤
() 美罗培南
表皮葡萄球菌
化脓性链球菌

无乳链球菌
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

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
泰能®
碳青霉烯类是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是评估的主要参数
靶值: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碳青霉烯类
. .()
药物浓度
Cmax AUC
%T>MIC
T>MIC
0
药物作用时间 (h)
7
MIC
泰能®
延长碳青霉烯>时间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 治疗细菌感染时,除根据患者 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病 原菌选用抗菌药物外,应参考 药物重要的参数制定给药方案
属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n=4796)
版热病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
版热病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
. ()–.
. . ()–
.汪复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13
泰能®
泰能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 对鲍曼不动杆菌的协同作用更佳
亚胺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可产生的协同作用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比较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比较

• 治疗细菌感染时,除根据患者 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病 原菌选用抗菌药物外,应参考 药物重要的PK/PD参数制定给 药方案
• T>MIC是评估碳青霉烯类药物 PK/PD的重要参数,延长 T>MIC时间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 专家认为β内酰胺类药物治 疗重症感染时,应维持 T>MIC时间达66%-100%
MIC= 4mg/L MIC= 2mg/L
时间(h)
时间(h)
导致脓毒症的病原体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粪肠球菌等
Novelli A, et al. Clin Pharmacokinet 2005; 44 (5): 5399-549.
泰能®
泰能与美罗培南-同门并不同性
泰能与美罗培南药理学对比 泰能与美罗培南抗菌活性对比 泰能与美罗培南临床疗效对比 泰能与美罗培南安全性对比 泰能与美罗培南性价比对比
泰能®
5
泰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优于美罗培南
人群
药代参数
泰能
美罗培南
健康志愿者
Cmax(mg/L) AUC0-∞(mg.h/L)
61.2±9.8 96.1 ±14.4
1.Novelli A, et al. Clin Pharmacokinet 2005; 44 (5): 539-549. 2.Dreetz M et al.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6HEMOTHERAPY. 1996,40(1):105–109
泰能®
碳青霉烯类是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T>MIC是评估PK/PD的主要参数
➢ 部分研究显示,对于耐药 菌感染,当β内酰胺类药物 T>MIC时间达90%-100%时 可获得杀菌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SSP PISP PRSP 粪肠球菌 屎肠球菌
卡他莫拉菌
大肠埃希菌
弗劳地枸橼酸菌
肺炎克雷伯菌
产酸克雷伯菌
阴沟肠杆菌
产气肠杆菌
粘质沙雷菌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普通变形杆菌 奇异变形杆菌
摩氏摩根菌
雷极普洛威登菌
铜绿假单胞菌
流感嗜血杆菌 S e
-内酰胺酶阴性-氨苄 西林耐药的流感嗜血杆菌
Zhanel GG et al. Drugs 2007; 67 (7): 1027-1052
(d)
(d)
亚胺培南 (35例) 美罗培南 (31例)
39.2±0.8 3
38.9±0.7 6
37.1±0.6 3
37.2±0.7 1
1.9±0.7 6.6±2.3 3.2±0.9 7.8±1.8
p
>0.05
>0.05
0.002
0.036
姬克萍等.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 床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10):876-878.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 的比较
白双
目录
1 碳青霉烯的发展史
2 碳青霉烯的分类与特点
3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与比阿培南的比较
4
参考文献
碳青霉烯发展史
碳青霉烯发展史
Thienamycin硫霉素 (1976) (Streptomyces cattleya链霉菌)
谢启恩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北方药学2011:8(2):51-54
LBP
少多
PBPs
1A 1B
亚胺培南
234 5 6
美罗培南 比阿培南
王红芳等.比阿培南等抗生素诱导铜绿假单胞菌释放内毒素的实验 性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38(4):396-401.
大肠杆菌活性 铜绿假单胞菌活性
退热时间比较
细菌性腹膜炎患者退热时间及疗效比较
体温(℃)
治疗前
治疗后
退热时间 平均疗程
抗菌活性比较
对抗鲍曼氏不动杆菌比阿培南活性是亚胺培南的2倍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Vol. 13, 1994 ,521~523
抗菌活性比较
不同碳青霉烯对100株铜绿假单胞菌MIC累积曲线
J infect chemother(2008)14:238~243
抗菌活性比较
敏感度(MIC90)
G(-)致病菌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属 肠杆菌属 克雷伯菌属 大肠埃希菌 流感嗜血杆菌
比阿培南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头孢他啶 头孢曲松
4
8
8
8
>128
0.25
0.25
1
8
64
0.25
1
0.12
128
128
0.25
0.25
0.06
1
4
0.25
0.25
0.03
0.25
——
药物
厄他培南
• 亚胺培南 • 美罗培南 • 帕尼培南 • 比阿培南 • 多利培南
PZ-601 (药物尚 et al. 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2010, 10, 1882-1897
共同特点
抗菌谱广
国内上市时 间
2007 2002 1999 2005 2008
碳青霉烯的分类与特点
碳青霉烯的分类
分类 第1类
第2类 第3类
抗菌谱
针对感染类型
广谱抗菌药物,但对非发 酵菌如铜绿假单胞菌、不 社区获得性感染 动杆菌的抗菌活性有限
广谱抗菌药物,对非发酵 医院获得性感染
G-菌具有抗菌活性
广谱抗菌药物,对MRSA具 有抗菌活性
G+、G- 厌氧菌 对真菌无效
抗菌作用强
迅速杀菌 减少内毒素的释放
对多数细菌产 生的β -内酰胺
酶高度稳定
(包括ESBLs)
抗生素后效应
(PAE)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的比较
使用剂量
作用机制
安全性
VS
退热时间
耐药机制
抗菌活性
作用机制比较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比阿培南
共性 个性
抑制细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 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 胀致使细菌胞浆渗透压改变和合成,使细胞溶解而杀 灭细菌,对宿主毒性小
抗菌活性比较
革兰阳性菌
MIC90 (g/mL)
革兰阴性菌

抗菌活性


抗菌活性

致病菌 <0.03 0.06 0.25 1 2 4 8 16 32 >32
致病菌 <0.03 0.06 0.25 1 2 4 8 16 32 >32
MSSA MRSA MSSE MRSE 溶血G+菌 化脓G+菌 无乳链球菌
能迅速渗透入肠
杆菌科和铜绿假
PBP2的亲和力很 单孢菌靶位,主

要是与PBP2和
PBP3结合
PBP1b和PBP2的 亲和力强
Mohammed I. El-Gamal et al. 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2010, 10, 1882-1897
作用机制比较
0.12
1
2
0.12
0.06
<0.008
Eur.j.clin.Microbiol.infect.bis Vol 12,1993,377~384
抗菌活性比较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比阿培南 帕尼培南 厄他培南
G+
++
+
++
++
+++
肠球菌 (粪肠)
++
+
++
++
+
肠杆菌科 +++
++++
+++
++
+++
退热时间比较
化脓性腹膜炎患者退热时间及疗效比较
病原学清除率
退热时间 平均疗程
(d)
(d)
亚胺培南 (29/35) 比阿培南 (32/39)
p
82.0% 82.8% >0.05
3.2±0.5 8.7±1.6 2.0±0.8 7.4±2.2
<0.01
<0.05
臧 奎等.比阿培南治疗急性继发性化脓性腹膜炎 34 例效果观 察.[J]山东医药,2010,50(51):107-108.
碳青霉烯发展史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
美罗培南 厄他培南
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增强 比阿培南 抗 MRSA(如托莫培南,阿祖培南) 口服剂型
碳青霉烯发展史
品种
亚胺培南 帕尼培南 美罗培南 厄他培南 比阿培南
国外上市时 间
1985 1994 1995 2002 2002
绿脓杆菌 ++
+++
鲍曼不动
杆菌
+++
++
厌氧菌
+++
++
Kattern JN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08;14:1102-1111
+++ ++++ ++++
++ ++ +++
— — +++
抗菌活性比较小结
抗葡萄球菌、肠球菌等革兰阳性菌 亚胺培南>比阿培南>美罗培南
对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肠杆菌属 美罗培南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对铜绿假单胞菌 比阿培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