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史地]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合集下载

2019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2019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点拨: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缺乏理性认识,对大自然 中的风、雨、雷、电等充满敬畏。
一二三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 能量。 (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境不同的响应。 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表现 (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①产生: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 再生速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2.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环境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全球性的环境
问题有些已经危及人类的生存;区域性的环境问题有些已经演化为
社会公害,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各地区由于经济
结构、产业结构和政策的不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解析:第(1)题,原始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 的能力微弱,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第(2)题,农业文明时代,随 着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这一时 期土地是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第(3)题,环境文明时代倡导人与环 境和谐相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一二三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 4.环境问题的危害 (1)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经危及人类的生存。 (2)局域性的环境问题,有些已演变成社会公害,成为制约经济发 展和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5.环境问题表现形式的地域差异
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1)聚落
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1)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A.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 B.大力开垦沼泽,努力增产粮食 C.在我国南方农村推广使用沼气 D.商店出售商品时每件商品均单独包装

必修二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必修二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 协调发展
第六章 知识点
1、四时期人地关系?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的产生、 表现、原因、分布? 3、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内涵、原则? 4、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5、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6、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及意义?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及措施?
10.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生态持续发展, “消除贫困”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中的( ) A.社会可持续发展 B.经济可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 D.不属展思想。其 中A图建立自然保护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持续性 原则。B图体现了可持 ________ 公平性 和________ 共同性 原则。 续发展的________
6.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
典例: 留民营村生态农业采取的措施
• 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农、 林、牧、副、渔五业并举 • 实行综合循环利用 • 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当堂训练:
央视网报道:英国德文郡的莫德 伯里镇已经引领欧洲各城市之先,发 起了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的活动。购 物时,顾客可以从店里拿到可降解的 淀粉袋,可回收的纸袋或者可重复使 用的棉麻袋。根据材料回答以下2题。
(4)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生存 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有哪些?作为公众 一员,你在日常生活中应采取哪些行 动,来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问题:庞大的人口压力,严重的资源短 缺,深刻的环境危机。
行动:节约粮食,节约用电、用水,废 弃物分类放置,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尽 量减少空调的使用等等。
(3)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持 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但 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势必出现的后果 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平衡失调,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6.1人地关系与环境问题课件新人教版

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6.1人地关系与环境问题课件新人教版

关键能力
能力 人地关系及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分析
(2015·北京)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 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 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 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 3 767 米)。据此,回答下题。
1.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破坏 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
空出现臭氧空洞
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世界:西欧、北
酸雨 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 美、日本;中国:
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南方地区
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一般可分为政策、法规性的措施,工程、技术类的措施,
宣传、教育类的措施等,应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具体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 的协调发展
第一讲 人地关系与环境问题
考纲呈现
考情统计
素养目标
综合思维:从时空综合的角度
1. 人 地 关 系
认识区域环境问题的分布差
思 想 的 历 史 2015·课 标 全 国 异,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区
演变
Ⅱ·T37(3)、(4) 域环境问题的成因
2.人类所面 乌梁素海水污染 人地协调观:结合区域环境问
环境污染 (2018·安徽江淮十校三模)洋垃圾,指进口固体废弃物,有 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 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弃物。中国曾是全球 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洋垃圾的进口热潮开始于20世纪 末。2017年7月18日,中国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从2017年年 底开始将不再接收外来垃圾,包括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
临 的 主 要 环 的原因及措施 题,通过原因分析探究环境问

高中地理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3)选项中只有冀东临海,有条件建设海水 淡化站、盐厂等。 【答案】 (1)C (2)B (3)C
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
项目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资源利 用方式
粗放利用
资源输入减量化 ,集约利用
资源利 一次性利用,利 多次利用,利用

用率低
率高
废弃物 污染和废弃物大 废弃物再生资源
处理
量排放

物质流 动
(高考全国文综卷Ⅱ)下图示意某雏形生态工 业园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 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 完成(1)~(3)题。
(1)图中a、b、c分别代表 ()
A.电厂、化工厂、盐场 B.盐场、电厂、化工厂 C.电厂、盐场、化工厂 D.盐场、化工厂、电厂 (2)该生态工业园区中
()
Hale Waihona Puke 3)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
A.晋南
B.粤北
C.冀东
D.闽西
【思路导引】 (1)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明 确产业链中a、b、c环节代表的企业类型,从产 业链中a与建材厂的关系知建材厂既利用了a的 物质能量,又利用了副产品或废弃物。可推断a 是电厂,建材厂利用其电能及废渣。b是盐场, 利用太阳能晒盐,其中海水淡化后的浓盐水也 可以被盐场利用。c是化工厂,利用电厂的电能 及盐场废弃的浓盐水。(2)通过上题判断结合图 示,A选项中发电厂的废水被海水淡化站利用,
结果
物质单向流动
获得经济效益的 同时带来环境问

物质反复循环流 动
经济效益和生态 效益相结合
(2011年济宁质检)下图为某电厂
循环经济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若H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

高一地理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案

高一地理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案

高一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案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目标】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2.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时间轴上的演变以及当代环境问题在空间轴上的表现;3.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4.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

难点:人地关系的实质。

解决方法:材料分析法、读图分析法、比较联系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高一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案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时期人类思想人地关系采猎文明崇拜自然人地基本协调农业社会利用自然对抗性增强,环境受到破坏工业革命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新技术革命人类谋求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⑴主要交通线的变化和发展,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如:浙江省嘉兴市的城市形态,是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的。

⑵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例:扬州、济宁等运河城市发展的历史。

案例2、通过这个案例,应掌握以下问题了解嘉兴城在不同时期,其“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线扩展”的状况,真正理解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学以至用的能力和综合分析和探究的能力。

二、交通运输布局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从教材84页图5.8及图5.9可看出:山区商业网点密度要少于平原地区。

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交通运输的影响至关重要。

原因分析:山区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因此,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很难伸展到那里。

2.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⑴布局原则: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原因:一般而言,商业网点的位置要求有便捷的交通,这样才能吸引大量的购物者。

⑵布局位置: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