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专题强化训练2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新人教A版选修23
高中数学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全章素养整合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3

解析:(1)油罐引爆的对立事件为油罐没有引爆,没有引爆的可能情况是:射击 5 次只击 中一次或一次也没有击中,故该事件的概率为 P=C15×23×134+135, 所以所求的概率为 1-P=1-C15×23×134+135=223423.
(2)当 ξ=4 时,记事件为 A, P(A)=C13×23×132×23=247, 当 ξ=5 时,意味着前 4 次射击只击中一次或一次也未击中,记为事件 B. 则 P(B)=C14×23×133+134=19, 所以所求概率为 P(A∪B)=P(A)+P(B)=247+19=277.
解析:(1)记事件 A1 为“从甲箱中摸出的 1 个球是红球”, A2 为“从乙箱中摸出的 1 个球是红球”, B 为“顾客抽奖 1 次能获奖”, 则 B 表示“顾客抽奖 1 次没有获奖”. 由题意 A1 与 A2 相互独立,则 A 1 与 A 2 相互独立,且 B = A 1·A 2, 因为 P(A1)=140=25,P(A2)=150=12, 所以 P( B )=P( A 1·A 2)=1-25·1-12=130, 故所求事件的概率 P(B)=1-P( B )=1-130=170.
[例 2] 甲、乙两队进行一场排球比赛,根据以往经验,单局比赛甲队胜乙队的概率为 0.6. 本场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即先胜三局的队获胜,比赛结束.设各局比赛相互间没有影 响,求前三局比赛甲队领先的概率. [解析] 单局比赛甲队胜乙队的概率为 0.6,乙队胜甲队的概率为 1-0.6=0.4, 记“甲队胜三局”为事件 A,“甲队胜二局”为事件 B,则: P(A)=0.63=0.216; P(B)=C23×0.62×0.4=0.432, ∴前三局比赛甲队领先的概率为 P(A)+P(B)=0.648.
X1 5 6 7 8 P 0.4 a b 0.1 且 X1 的均值 E(X1)=6,求 a,b 的值;
2020_2021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2.1条件概率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选修2_3

2.2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2.2.1 条件概率内容 标 准学 科 素 养 1.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 2.掌握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3.利用条件概率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利用数学抽象 发展数学建模 提升数学运算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2页[基础认识]知识点 条件概率预习教材P 51-53,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三张奖券中只有一张能中奖,现分别由三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问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否比前两名同学小?提示:如果三张奖券分别用X 1,X 2,Y 表示,其中Y 表示那张中奖奖券,那么三名同学的抽奖结果共有六种可能:X 1X 2Y ,X 1YX 2,X 2X 1Y ,X 2YX 1,YX 1X 2,YX 2X 1.用B 表示事件“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则B 仅包含两个基本事件:X 1X 2Y ,X 2X 1Y .由古典概型计算概率的公式可知,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为P (B )=26=13.(2)如果已经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那么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又是多少?提示:因为已知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所以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X 1X 2Y ,X 1YX 2,X 2X 1Y 和X 2YX 1.而“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包含的基本事件仍是X 1X 2Y 和X 2X 1Y .由古典概型计算概率的公式可知,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为24,即12.知识梳理 1.条件概率 (1)事件个数法:P (B |A )=n AB n A(2)定义法:P (B |A )=P AB P A(1)0≤P (B |A )≤1.(2)如果B 和C 是两个互斥的事件,则P (B ∪C |A )=P (B |A )+P (C |A ).[自我检测]1.某地区气象台统计,该地区下雨的概率是415,刮风的概率为215,既刮风又下雨的概率为110,则在下雨天里,刮风的概率为( )A.8225B.12C.38D.34 答案:C2.某人一周晚上值班2次,在已知他周日一定值班的条件下,他在周六晚上或周五晚上值班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13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2页探究一 求条件概率[阅读教材P 53例1]在5道题中有3道理科题和2道文科题.如果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道题,求:(1)第1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2)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理科题的概率;(3)在第1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 题型:求事件的概率及条件概率方法步骤:(1)先计算出不放回地依次抽2次的试验结果总数; (2)分别计算出第1次抽到理科题和两次都抽到的试验结果总数; (3)由概率的计算公式得出所求概率.[例1] 盒内装有除型号和颜色外完全相同的16个球,其中6个是E 型玻璃球,10个是F 型玻璃球.E 型玻璃球中有2个是红色的,4个是蓝色的;F 型玻璃球中有3个是红色的,7个是蓝色的.现从中任取1个,已知取到的是蓝球,问该球是E 型玻璃球的概率是多少?[解析] 由题意得球的分布如下:E 型玻璃球F 型玻璃球总计 红 2 3 5 蓝 4 7 11 总计61016设A ={取得蓝球法一:∵P (A )=1116,P (AB )=416=14,∴P (B |A )=P AB P A =141116=411. 法二:∵n (A )=11,n (AB )=4, ∴P (B |A )=n AB n A=411. 方法技巧 求条件概率P (B |A )的关键就是抓住事件A 为条件和A 与B 同时发生这两点,公式P (B |A )=n AB n A=P AB P A既是条件概率的定义,也是求条件概率的公式,应熟练掌握.跟踪探究 1.集合A ={1,2,3,4,5,6},甲、乙两人各从A 中任取一个数,若甲先取(不放回),乙后取,在甲抽到奇数的条件下.(1)求乙抽到的数比甲抽到的数大的概率; (2)求乙抽到偶数的概率;(3)集合A ={1,2,3,4,5,6},甲乙两人各从A 中任取一球.若甲先取(放回),乙后取,若事件A :“甲抽到的数大于4”;事件B :“甲、乙抽到的两数之和等于7”,求P (B |A ).解析:(1)设“甲抽到奇数”为事件C , “乙抽到的数比甲抽到的数大”为事件D ,则事件C 包含的基本事件总数为C 13·C 15=15个,事件CD 同时发生包含的基本事件总数为5+3+1=9个, 故P (D |C )=915=35.(2)在甲抽到奇数的情形中,乙抽到偶数的有(1,2),(1,4),(1,6),(3,2),(3,4),(3,6),(5,2),(5,4),(5,6),共9个,所以所求概率P =915=35.(3)甲抽到的数大于4的情形有:(5,1),(5,2),(5,3),(5,4),(5,5),(5,6),(6,1),(6,2),(6,3),(6,4),(6,5),(6,6),共12个,其中甲、乙抽到的两数之和等于7的情形有:(5,2),(6,1),共2个.所以P (B |A )=212=16.探究二 条件概率的性质及应用[阅读教材P 53例2]一张储蓄卡的密码共有6位数字,每位数字都可从0~9中任选一个.某人在银行自动提款机上取钱时,忘记了密码的最后一位数字,求:(1)任意按最后一位数字,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2)如果他记得密码的最后一位是偶数,不超过2次就按对的概率. 题型:互斥事件的条件概率方法步骤:(1)不超过2次就按对包含“第1次按对”和“第1次没按对,第2次按对”两事件的和事件;(2)分别求出“第1次按对”和“第1次没按对,第2次按对”的概率; (3)由互斥事件概率的计算公式得出所求概率.[例2] 在某次考试中,要从20道题中随机抽出6道题,若考生至少能答对其中4道题即可通过,至少能答对其中5道题就获得优秀.已知某考生能答对其中10道题,并且知道他在这次考试中已经通过,求他获得优秀成绩的概率.[解析] 记事件A 为“该考生6道题全答对”,事件B 为“该考生答对了其中5道题,另一道答错”,事件C 为“该考生答对了其中4道题,另2道题答错”,事件D 为“该考生在这次考试中通过”,事件E 为“该考生在这次考试中获得优秀”,则A ,B ,C 两两互斥,且D =A ∪B ∪C ,E =A ∪B ,可知P (D )=P (A ∪B ∪C )=P (A )+P (B )+P (C )=C 610C 620+C 510C 110C 620+C 410C 210C 620=12 180C 620, P (AD )=P (A ),P (BD )=P (B ), P (E |D )=P (A |D )+P (B |D )=P A P D+P BPD =210C 62012 180C 620+2 520C 62012 180C 620=1358. 故获得优秀成绩的概率为1358.方法技巧 当所求事件的概率相对较复杂时,往往把该事件分成两个(或多个)互不相容的较简单的事件之和,求出这些简单事件的概率,再利用P (B ∪C |A )=P (B |A )+P (C |A )便可求得较复杂事件的概率.跟踪探究 2.在一个袋子中装有除颜色外其他都相同的10个球,其中有1个红球,2个黄球,3个黑球,4个白球,从中依次不放回地摸2个球,求在摸出的第一个球是红球的条件下,第二个球是黄球或黑球的概率.解析:法一:设“摸出的第一个球为红球”为事件A ,“摸出的第二个球为黄球”为事件B ,“摸出的第二个球为黑球”为事件C ,则P (A )=110,P (AB )=1×210×9=145,P (AC )=1×310×9=130.∴P (B |A )=P AB P A =145110=1045=29, P (C |A )=P AC P A =130110=13. ∴P (B ∪C |A )=P (B |A )+P (C |A )=29+13=59.故所求的条件概率为59.法二:∵n (A )=1×C 19=9,n [(B ∪C )∩A ]=C 12+C 13=5,∴P (B ∪C |A )=59.故所求的条件概率为59.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3页[课后小结](1)条件概率:P (B |A )=P AB P A=n AB n A.(2)概率P (B |A )与P (AB )的区别与联系:P (AB )表示在样本空间Ω中,计算AB 发生的概率,而P (B |A )表示在缩小的样本空间ΩA 中,计算B 发生的概率.用古典概型公式,则P (B |A )=AB 中样本点数ΩA 中样本点数,P (AB )=AB 中样本点数Ω中样本点数.[素养培优]1.因把基本事件空间找错而致错一个家庭中有两名小孩,假定生男、生女是等可能的.已知这个家庭有一名小孩是女孩,问另一名小孩是男孩的概率是多少?易错分析:解决条件概率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利用公式P (B |A )=P AB P A.第二种为P (B |A )=n AB n A,其中找对基本事件空间是关键.考查数学建模的学科素养.自我纠正:法一:一个家庭的两名小孩只有4种可能:{两名都是男孩},{第一名是男孩,第二名是女孩},{第一名是女孩,第二名是男孩},{两名都是女孩}.由题意知这4个事件是等可能的,设基本事件空间为Ω,“其中一名是女孩”为事件A ,“其中一名是男孩”为事件B ,则Ω={(男,男),(男,女),(女,男),(女,女)},A ={(男,女),(女,男),(女,女)},B ={(男,男),(男,女),(女,男)},AB ={(男,女),(女,男)}.∴P (AB )=24=12,P (A )=34.∴P (B |A )=P AB P A =1234=23. 法二:由方法一可知n (A )=3,n (AB )=2. ∴P (B |A )=n AB n A =23. 2.“条件概率P (B |A )”与“积事件的概率P (A ·B )”混同袋中有6个黄色、4个白色的乒乓球,作不放回抽样,每次任取一球,取2次,求第二次才取到黄色球的概率.易错分析:本题错误在于P (AB )与P (B |A )的含义没有弄清,P (AB )表示在样本空间S 中,A 与B 同时发生的概率;而P (B |A )表示在缩减的样本空间S A 中,作为条件的A 已经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考查数学建模的学科素养.自我纠正:P (C )=P (AB )=P (A )·P (B |A )=410×69=415.。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3_第二章_随机变量及其分布_211_离散型随机变量(2)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3 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1.1 离散型随机变量(2)一、单选题1. 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一次,随机变量为()A.掷硬币的次数B.出现正面向上的次数C.出现正面向上或反面向上的次数D.出现正面向上与反面向上的次数之和2. 下列随机变量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是()抛5颗骰子得到的点数和;某人一天内接收到的电话次数;某地一年内下雨的天数;某机器生产零件的误差数.A.(1)(2)(3)B.(4)C.(1)(4)D.(2)(3)3. 已知下列随机变量:①10件产品中有2件次品,从中任选3件,取到次品的件数X;②一位射击手对目标进行射击,击中目标得1分,未击中目标得0分,用X表示该射击手在一次射击中的得分;③刘翔在一次110米跨栏比赛中的成绩X;④在体育彩票的抽奖中,一次摇号产生的号码数X.其中X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4. 下列变量中不是随机变量的是().A.某人投篮6次投中的次数B.某日上证收盘指数C.标准状态下,水在100时会沸腾D.某人早晨在车站等出租车的时5. 下列随机变量中不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是().A.掷5次硬币正面向上的次数MB.某人每天早晨在某公共汽车站等某一路车的时间TC.从标有数字1至4的4个小球中任取2个小球,这2个小球上所标的数字之和YD.将一个骰子掷3次,3次出现的点数之和X6. 下列随机变量中,不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是()A.某无线寻呼台1分钟内接到的寻呼次数XB.某水位监测站所测水位在(0, 18]这一范围内变化,该水位监测站所测水位HC.从装有1红、3黄共4个球的口袋中,取出2个球,其中黄球的个数ξD.将一个骰子掷3次,3次出现的点数和X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3 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1.1 离散型随机变量(2)一、单选题1.【答案】B【考点】二次函数的应用函数的最值及其几何意义勾股定理【解析】出现正面向上的次数为0或1,是随机变量【解答】此题暂无解答2.【答案】A【考点】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解析】由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知((1)(2)(3)均是离散型随机变量,而(4)不是,由于这个误差数几乎都是在0附近的实数,无法——列出.【解答】此题暂无解答3.【答案】C【考点】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解析】③中X的值可在某一区间内取值,不能——列出,故不是离散型随机变量【解答】此题暂无解答4.【答案】C【考点】二次函数的应用函数的最值及其几何意义勾股定理【解析】由随机变量的概念可知.标准状态下,水在100∘C时会沸腾不是随机变量【解答】此题暂无解答5.【答案】B【考点】二次函数的应用函数的最值及其几何意义勾股定理【解析】f】由随机变量的概念可知.某人每天早晨在某公共汽车站等某一路车的时间T不能——举出,故不是离散型随机变量【解答】此题暂无解答6.【答案】B【考点】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解析】利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直接求解.【解答】解:水位在(0,18]内变化,不能一一举出,故不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其余都可以一一举出,故是离散型随机变量.故选B.。
高中数学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章末检测试卷 新人教A版选修23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章末检测试卷(二)(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设由“0”“1”组成的三位数组中,若用A 表示“第二位数字为‘0’的事件”,用B 表示“第一位数字为‘0’的事件”,则P (A |B )等于( ) A.25 B.34 C.12 D.18 考点 条件概率题点 直接利用公式求条件概率 答案 C解析 ∵P (B )=1×2×22×2×2=12,P (AB )=1×1×22×2×2=14,∴P (A |B )=P (AB )P (B )=12. 2.10张奖券中只有3张有奖,若5个人购买,每人1张,则至少有1个人中奖的概率为( ) A.310 B.112 C.12 D.1112 考点 排列与组合的应用 题点 排列、组合在概率中的应用 答案 D解析 设事件A 为“无人中奖”,即P (A )=C 57C 510=112,则至少有1个人中奖的概率P =1-P (A )=1-112=1112.3.张老师上数学课时,给班里同学出了两道选择题,他预估做对第一道题的概率是0.80,做对两道题的概率是0.60,则预估做对第二道题的概率是( ) A .0.80 B .0.75 C .0.60 D .0.48 考点 相互独立事件的性质及应用 题点 独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的综合应用 答案 B解析 设事件A i (i =1,2)表示“做对第i 道题”,A 1,A 2相互独立, 由已知得:P (A 1)=0.8,P (A 1A 2)=0.6,由P (A 1A 2)=P (A 1)·P (A 2)=0.8×P (A 2)=0.6, 解得P (A 2)=0.60.8=0.75.4.设随机变量X 等可能地取值1,2,3,…,10.又设随机变量Y =2X -1,则P (Y <6)的值为( ) A .0.3 B .0.5 C .0.1 D .0.2 考点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性质及应用 题点 根据分布列的性质求概率 答案 A解析 由Y =2X -1<6,得X <3.5,∴P (Y <6)=P (X <3.5)=P (X =1)+P (X =2)+P (X =3)=0.3. 5.设随机变量X ~N (μ,σ2)且P (X <1)=12,P (X >2)=p ,则P (0<X <1)的值为( )A.12p B .1-p C .1-2pD.12-p 考点 正态分布的概念及性质 题点 求正态分布的均值或方差 答案 D解析 由正态曲线的对称性知P (X <1)=12,故μ=1,即正态曲线关于直线x =1对称,于是P (X <0)=P (X >2),所以P (0<X <1)=P (X <1)-P (X <0)=P (X <1)-P (X >2)=12-p .6.已知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如下:则均值E (X )与方差D (X )分别为( ) A .1.4,0.2 B .0.44,1.4 C .1.4,0.44D .0.44,0.2考点 均值、方差的综合应用 题点 求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答案 C解析 由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性质知a +4a +5a =1,∴a =0.1.∴P (X =0)=0.1,P (X =1)=0.4,P (X =2)=0.5,∴均值E (X )=0×0.1+1×0.4+2×0.5=1.4;方差D (X )=(0-1.4)2×0.1+(1-1.4)2×0.4+(2-1.4)2×0.5=0.196+0.064+0.18=0.44.7.若在甲袋内装有8个白球,4个红球,在乙袋内装有6个白球,6个红球,今从两袋里各任意取出1个球,设取出的白球个数为X ,则下列概率中等于C 18C 16+C 14C 16C 112C 112的是( )A .P (X ≤1)B .P (X ≤2)C .P (X =1)D .P (X =2)考点 超几何分布题点 利用超几何分布求概率 答案 C解析 P (X =1)=C 18C 16+C 14C 16C 112C 112.8.某人一周晚上值2次班,在已知他周日一定值班的条件下,他在周六晚上值班的概率为( )A.16B.13C.12D.635考点 条件概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题点 直接利用公式求条件概率 答案 A解析 设事件A 为“周日值班”,事件B 为“周六值班”,则P (A )=C 16C 27,P (AB )=1C 27,故P (B |A )=P (AB )P (A )=16. 9.设随机变量X 服从二项分布B ⎝ ⎛⎭⎪⎫5,12,则函数f (x )=x 2+4x +X 存在零点的概率是( )A.56B.45C.2021D.3132 考点 二项分布的计算及应用 题点 利用二项分布求概率 答案 D解析 ∵函数f (x )=x 2+4x +X 存在零点, ∴方程x 2+4x +X =0存在实数根, ∴Δ=16-4X ≥0,∴X ≤4,∵随机变量X 服从二项分布B ⎝ ⎛⎭⎪⎫5,12,∴P (X ≤4)=1-P (X =5)=1-125=3132,故选D.10.一头猪服用某药品后被治愈的概率是90%,则服用这种药的5头猪中恰有3头被治愈的概率为( )A .0.93B .1-(1-0.9)3C .C 35×0.93×0.12D .C 35×0.13×0.92考点 二项分布的计算及应用 题点 利用二项分布求概率 答案 C解析 5头猪中恰有3头被治愈的概率为C 35×0.93×0.12.11.排球比赛的规则是5局3胜制(无平局),在某次排球比赛中,甲队在每局比赛中获胜的概率都相等,为23,前2局中乙队以2∶0领先,则最后乙队获胜的概率是( )A.49B.1927C.1127D.4081考点 相互独立事件的性质及应用 题点 独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的综合应用 答案 B解析 最后乙队获胜事件含3种情况:(1)第三局乙胜;(2)第三局甲胜,第四局乙胜;(3)第三局和第四局都是甲胜,第五局乙胜.故最后乙队获胜的概率P =13+23×13+⎝ ⎛⎭⎪⎫232×13=1927,故选B.12.一个均匀小正方体的六个面中,三个面上标以数0,两个面上标以数1,一个面上标以数2.将这个小正方体抛掷2次,则向上的面上的数之积的均值是( ) A.19 B.29 C.13 .D.49 考点 常见的几种均值 题点 相互独立事件的均值 答案 D解析 将小正方体抛掷1次,向上的面上可能出现的数有0,1,2,概率分别为12,13,16,将这个小正方体抛掷2次,可以表示为下表:令ξ为小正方体抛掷2次后向上的面上的数之积,则积为0的概率P (ξ=0)=12×12+12×13+12×16+12×13+12×16=34.积为1的概率P (ξ=1)=13×13=19.积为2的概率P (ξ=2)=13×16+13×16=19.积为4的概率P (ξ=4)=16×16=136,所以向上的面上的数之积的均值E (ξ)=0×34+1×19+2×19+4×136=49.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已知随机变量ξ~B (n ,p ),若E (ξ)=4,η=2ξ+3,D (η)=3.2,则P (ξ=2)=________.考点 二项分布的计算及应用 题点 利用二项分布的分布列求概率 答案32625解析 由已知np =4,4np (1-p )=3.2,∴n =5,p =0.8,∴P (ξ=2)=C 25p 2(1-p )3=32625.14.某处有水龙头5个,调查表示每个水龙头被打开的可能性均为110,则3个水龙头同时被打开的概率为________. 考点 独立重复试验的计算题点 用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公式求概率 答案 0.008 1解析 对5个水龙头的处理可视为做5次独立重复试验,每次试验有2种可能结果:打开或不打开,相应的概率为0.1或0.9,根据题意得3个水龙头同时被打开的概率为C 35×0.13×0.92=0.008 1.15.设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 (μ,σ2),向量a =(1,2)与向量b =(ξ,-1)的夹角为锐角的概率是12,则μ=______.考点 正态分布的概念及性质 题点 求正态分布的均值或方差 答案 2解析 由向量a =(1,2)与向量b =(ξ,-1)的夹角是锐角,得a ·b >0,即ξ-2>0,解得ξ>2,则P (ξ>2)=12.根据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的对称性,可知μ=2.16.一射手对靶射击,直到第一次中靶或用光子弹为止.若他每次射击中靶的概率是0.9,他有3颗子弹,则射击结束后剩余子弹的数目X 的均值E (X )=________. 考点 常见的几种均值 题点 相互独立事件的均值 答案 1.89解析 由题意知,X 的可能取值是0,1,2,对应的概率分别为P (X =2)=0.9,P (X =1)=0.1×0.9=0.09,P (X =0)=0.13+0.12×0.9=0.01, 由此可得均值E (X )=2×0.9+1×0.09+0×0.01=1.89.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17.(10分)某同学参加科普知识竞赛,需回答三个问题,竞赛规则规定:答对第一、二、三个问题分别得100分,100分,200分,答错得0分.假设这名同学答对第一、二、三个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8,0.7,0.6,且各题答对与否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1)求这名同学得300分的概率; (2)求这名同学至少得300分的概率. 考点 互斥、对立、独立重复试验的综合应用 题点 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独立事件的概率问题解 记“这名同学答对第i 个问题”为事件A i (i =1,2,3),则P (A 1)=0.8,P (A 2)=0.7,P (A 3)=0.6.(1)这名同学得300分的概率P 1=P (A 1A 2A 3)+P (A 1A 2A 3)=P (A 1)P (A 2)P (A 3)+P (A 1)P (A 2)P (A 3) =0.8×0.3×0.6+0.2×0.7×0.6=0.228. (2)这名同学至少得300分的概率P 2=P 1+P (A 1A 2A 3)=0.228+P (A 1)·P (A 2)·P (A 3)=0.228+0.8×0.7×0.6=0.564.18.(12分)某迷宫有三个通道,进入迷宫的每个人都要经过一扇智能门.首次到达此门,系统会随机(即等可能)为你打开一个通道.若是1号通道,则需要1小时走出迷宫;若是2号、3号通道,则分别需要2小时、3小时返回智能门.再次到达智能门时,系统会随机打开一个你未到过的通道,直至走出迷宫为止.令ξ表示走出迷宫所需的时间. (1)求ξ的分布列; (2)求ξ的均值.考点 均值与方差的综合应用题点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及均值 解 (1)ξ的所有可能取值为1,3,4,6.P (ξ=1)=13, P (ξ=3)=13×12=16, P (ξ=4)=13×12=16,P (ξ=6)=2×⎝ ⎛⎭⎪⎫13×12×1=13,ξ的分布列为(2)E (ξ)=1×13+3×16+4×16+6×13=72.19.(12分)从1,2,3,…,9这9个自然数中,任取3个数. (1)求这3个数恰有1个偶数的概率;(2)记X 为3个数中两数相邻的组数,例如取出的数为1,2,3,则有两组相邻的数1,2和2,3,此时X 的值为2,求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及均值E (X ). 考点 均值与方差的综合应用 题点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及均值解 (1)设Y 表示“任取的3个数中偶数的个数”, 则Y 服从N =9,M =4,n =3的超几何分布, ∴P (Y =1)=C 14C 25C 39=1021.(2)X 的取值为0,1,2,P (X =1)=2×6+6×5C 39=12, P (X =2)=7C 39=112,P (X =0)=1-P (X =1)-P (X =2)=512.∴X 的分布列为∴E(X)=0×512+1×12+2×112=23.20.(12分)某食品企业一个月内被消费者投诉的次数用ξ表示,据统计,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如下表:(1)求a的值和ξ的均值;(2)假设一月份与二月份被消费者投诉的次数互不影响,求该企业在这两个月内共被消费者投诉2次的概率.考点互斥、对立、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问题题点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独立事件的概率问题解(1)由分布列的性质得0.1+0.3+2a+a=1,解得a=0.2,∴ξ的分布列为∴E(ξ)=0×0.1+1×0.3+2×0.4+3×0.2=1.7.(2)设事件A表示“两个月内共被投诉2次”;事件A1表示“两个月内有一个月被投诉2次,另一个月被投诉0次”;事件A2表示“两个月均被投诉1次”.则由事件的独立性得P(A1)=C12P(ξ=2)P(ξ=0)=2×0.4×0.1=0.08,P(A2)=[P(ξ=1)]2=0.32=0.09.∴P(A)=P(A1)+P(A2)=0.08+0.09=0.17.故该企业在这两个月内共被消费者投诉2次的概率为0.17.21.(12分)已知2件次品和3件正品混放在一起,现需要通过检测将其区分,每次随机检测一件产品,检测后不放回,直到检测出2件次品或者检测出3件正品时检测结束.(1)求第一次检测出的是次品且第二次检测出的是正品的概率;(2)已知每检测一件产品需要费用100元,设X表示直到检测出2件次品或者检测出3件正品时所需要的检测费用(单位:元),求X的分布列和均值.考点 均值与方差的应用题点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及均值解 (1)记“第一次检测出的是次品且第二次检测出的是正品”为事件A . P (A )=A 12A 13A 25=310.(2)X 的可能取值为200,300,400. P (X =200)=A 22A 25=110,P (X =300)=A 33+C 12C 13A 22A 35=310, P (X =400)=1-P (X =200)-P (X =300)=1-110-310=610=35.故X 的分布列为E (X )=200×110+300×310+400×35=350.22.(12分)某单位招聘面试,每次从试题库中随机调用一道试题,若调用的是A 类型试题,则使用后该试题回库,并增补一道A 类型试题和一道B 类型试题入库,此次调题工作结束;若调用的是B 类型试题,则使用后该试题回库,此次调题工作结束.试题库中现共有(n +m )道试题,其中有n 道A 类型试题和m 道B 类型试题,以X 表示两次调题工作完成后,试题库中A 类型试题的数量. (1)求X =n +2的概率;(2)设m =n ,求X 的分布列和均值.解 以A i 表示第i 次调题调用到A 类型试题,i =1,2. (1)P (X =n +2)=P (A 1A 2)=nm +n ·n +1m +n +2=n (n +1)(m +n )(m +n +2).(2)X 的可能取值为n ,n +1,n +2.P (X =n )=P (A 1A 2)=n n +n ·n n +n =14,P (X =n +1)=P (A 1A 2)+P (A 1A 2)=nn +n ·n +1n +n +2+n n +n ·n n +n =12,P (X =n +2)=P (A 1A 2)=n n +n ·n +1n +n +2=14.从而X 的分布列为所以E (X )=n ×14+(n +1)×12+(n +2)×14=n +1.。
高中数学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2-3-新人教A版高二选修2-3数学学案

二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条件概率的性质(1)非负性:0≤P(B|A)≤1.(2)可加性:如果是两个互斥事件,则P(B∪C|A)=P(B|A)+P(C|A).2.相互独立事件的性质(1)推广:一般地,如果事件A1,A2,…,A n相互独立,那么这n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即P(A1A2…A n)=P(A1)P(A2)…P(A n).(2)对于事件A与B及它们的和事件与积事件有下面的关系:P(A+B)=P(A)+P(B)-P(AB).3.二项分布满足的条件(1)每次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是相同的.(2)各次试验中的事件是相互独立的.(3)每次试验只有两种结果:事件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4)随机变量是这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次数.4.均值与方差的性质(1)若η=aξ+b(a,b是常数),ξ是随机变量,则η也是随机变量,E(η)=E(aξ+b)=aE(ξ)+b.(2)D(aξ+b)=a2D(ξ).(3)D(ξ)=E(ξ2)-[E(ξ)]2.5.正态变量在三个特殊区间内取值的概率(1)P(μ-σ<X≤μ+σ)≈0.682 7.(2)P(μ-2σ<X≤ μ+2σ)≈0.954 5.(3)P(μ-3σ<X≤μ+3σ)≈0.997 3.1.求分布列时要检验概率的和是否为1,如果不是,要重新检查修正.2.要注意识别独立重复试验和二项分布.3.在记忆D(aX+b)=a2D(X)时要注意D(aX+b)≠a D(X)+b,D(aX+b)≠a D(X).4.易忽略判断随机变量是否服从二项分布,盲目使用二项分布的期望和方差公式计算致误.主题1 条件概率口袋中有2个白球和4个红球,现从中随机地不放回连续抽取两次,每次抽取1个,则:(1)第一次取出的是红球的概率是多少?(2)第一次和第二次都取出的是红球的概率是多少?(3)在第一次取出红球的条件下,第二次取出的是红球的概率是多少? 【解】 记事件A :第一次取出的是红球;事件B :第二次取出的是红球.(1)从中随机地不放回连续抽取两次,每次抽取1个,所有基本事件共6×5个;第一次取出的是红球,第二次是其余5个球中的任一个,符合条件的有4×5个,所以P (A )=4×56×5=23.(2)从中随机地不放回连续抽取两次,每次抽取1个,所有基本事件共6×5个;第一次和第二次都取出的是红球,相当于取两个球,都是红球,符合条件的有4×3个,所以P (AB )=4×36×5=25. (3)利用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可得 P (B |A )=P (AB )P (A )=2523=35.条件概率的两个求解策略(1)定义法:计算P (A ),P (B ),P (AB ),利用P (A |B )=P (AB )P (B )⎝ ⎛⎭⎪⎫或P (B |A )=P (AB )P (A )求解. (2)缩小样本空间法:利用P (B |A )=n (AB )n (A )求解.其中(2)常用于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问题.(2018·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二模)某个电路开关闭合后会出现红灯或绿灯闪烁,已知开关第一次闭合后出现红灯的概率为12,两次闭合后都出现红灯的概率为15,则在第一次闭合后出现红灯的条件下第二次闭合后出现红灯的概率为( ) A.110B.15C.25D.12解析:选C.设“开关第一次闭合后出现红灯”为事件A ,“第二次闭合后出现红灯”为事件B ,则由题意可得P (A )=12,P (AB )=15,则在第一次闭合后出现红灯的条件下第二次闭合出现红灯的概率是P (B|A )=P (AB )P (A )=1512=25.故选C.主题2 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与二项分布为了解某校今年高三毕业班报考飞行员的学生的体重情况,将所得的数据整理后,画出了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图中从左到右的前三组的频率之比为1∶2∶3,其中第2组的频数为12.(1)求该校报考飞行员的总人数;(2)以这所学校的样本数据来估计全省的总体数据,若从全省报考飞行员的同学中(人数很多)任选3人,设X 表示体重超过60 kg 的学生人数,求X 的分布列.【解】 (1)设该校报考飞行员的人数为n ,前三个小组的频率分别为p 1,p 2,p 3,则由条件可得⎩⎪⎨⎪⎧p 2=2p 1,p 3=3p 1,p 1+p 2+p 3+(0.037+0.013)×5=1,解得p 1=0.125,p 2=0.25,p 3=0.375.又p 2=0.25=12n,解得n =48,所以该校报考飞行员的总人数为48.(2)由(1)可得,估计抽到一个报考学生的体重超过60 kg 的概率为P =1-(0.125+0.25)=58, 依题意有X ~B ⎝ ⎛⎭⎪⎫3,58,故P (X =k )=C k 3⎝ ⎛⎭⎪⎫58k·⎝ ⎛⎭⎪⎫383-k,k =0,1,2,3.所以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X 0 1 2 3P27512 135512 225512 125512求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需注意的三个问题(1)“P (A B)=P (A )P (B)”是判断事件是否相互独立的充要条件,也是解答相互独立事件概率问题的唯一工具.(2)涉及“至多”“至少”“恰有”等字眼的概率问题,务必分清事件间的相互关系. (3)公式“P (A +B)=1-P (A B)”常应用于求相互独立事件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某企业有甲、乙两个研发小组,他们研发新产品成功的概率分别为23和35.现安排甲组研发新产品A ,乙组研发新产品B.设甲、乙两组的研发相互独立. (1)求至少有一种新产品研发成功的概率;(2)若新产品A 研发成功,预计企业可获利润120万元;若新产品B 研发成功,预计企业可获利润100万元.求该企业可获利润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解:记E ={}甲组研发新产品成功,F ={}乙组研发新产品成功,由题设知P (E )=23,P (E )=13,P (F )=35,P (F )=25,且事件E 与F ,E 与F ,E 与F ,E 与F 都相互独立.(1)记H ={}至少有一种新产品研发成功,则H =E F ,于是P (H )=P (E )P (F )=13×25=215,故所求的概率为P (H )=1-P (H )=1-215=1315.(2)设企业可获利润为X (万元),则X 的可能取值为0,100,120,220,因为P (X =0)=P (EF )=13×25=215,P (X =100)=P (EF )=13×35=315=15, P (X =120)=P (EF )=23×25=415, P (X =220)=P (EF )=23×35=615=25.故所求的分布列为X 0 100 120 220 P2151541525数学期望为E (X )=0×215+100×15+120×415+220×25=300+480+1 32015=2 10015=140.主题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017·高考全国卷Ⅲ)某超市计划按月订购一种酸奶,每天进货量相同,进货成本每瓶4元,售价每瓶6元,未售出的酸奶降价处理,以每瓶2元的价格当天全部处理完.根据往年销售经验,每天需求量与当天最高气温(单位:℃)有关.如果最高气温不低于25,需求量为500瓶;如果最高气温位于区间[20,25),需求量为300瓶;如果最高气温低于20,需求量为200瓶.为了确定六月份的订购计划,统计了前三年六月份各天的最高气温数据,得下面的频数分布表: 最高气温 [10,15)[15,20)[20,25)[25,30)[30,35)[35,40)天数216362574(1)求六月份这种酸奶一天的需求量X (单位:瓶)的分布列;(2)设六月份一天销售这种酸奶的利润为Y (单位:元),当六月份这种酸奶一天的进货量n (单位:瓶)为多少时,Y 的数学期望达到最大值?【解】 (1)由题意知,X 所有可能取值为200,300,500,由表格数据知P (X =200)=2+1690=0.2,P (X =300)=3690=0.4,P (X =500)=25+7+490=0.4. 因此X 的分布列为X 200 300 500 P0.20.40.4(2)200瓶,因此只需考虑200≤n ≤500. 当200≤n ≤500时,若最高气温不低于25,则Y =6n -4n =2n ;若最高气温位于区间[20,25),则Y =6×300+2(n -300)-4n =1 200-2n ;若最高气温低于20,则Y =6×200+2(n -200)-4n =800-2n .因此E (Y )=2n ×0.4+(1 200-2n )×0.4+(800-2n )×0.2=640-0.4n . 当200≤n <300时,若最高气温不低于20,则Y =6n -4n =2n ;若最高气温低于20,则Y =6×200+2(n -200)-4n =800-2n . 因此E (Y )=2n ×(0.4+0.4)+(800-2n )×0.2=160+1.2n . 所以n =300时,Y 的数学期望达到最大值,最大值为520元.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的步骤一次同时投掷两枚相同的正方体骰子(骰子质地均匀,且各面分别刻有1,2,2,3,3,3六个数字).(1)设随机变量η表示一次掷得的点数和,求η的分布列;(2)若连续投掷10次,设随机变量ξ表示一次掷得的点数和大于5的次数,求E (ξ),D (ξ). 解:(1)由已知,随机变量η的取值为:2,3,4,5,6. 投掷一次正方体骰子所得点数为X ,则P (X =1)=16,P (X =2)=13,P (X =3)=12,即P (η=2)=16×16=136,P (η=3)=2×16×13=19, P (η=4)=2×16×12+13×13=518, P (η=5)=2×13×12=13,P (η=6)=12×12=14.故η的分布列为P 2 3 4 5 6 η136195181314(2)由已知,满足条件的一次投掷的点数和取值为6,设其发生的概率为p ,由(1)知,p =14,因为随机变量ξ~B ⎝ ⎛⎭⎪⎫10,14, 所以E (ξ)=np =10×14=52,D (ξ)=np (1-p )=10×14×34=158.主题4 正态分布设X ~N (10,1).(1)证明:P (1<X <2)=P (18<X <19); (2)设P (X ≤2)=a ,求P (10<X <18).【解】 (1)因为X ~N (10,1),所以,正态曲线φμ,σ(x )关于直线x =10对称,而区间(1,2)和(18,19)关于直线x =10对称,所以⎠⎛12φμ,σ(x )d x =⎠⎛1819φμ,σ(x )d x ,即P (1<X <2)=P (18<X <19).(2)因为P (X ≤2)+P (2<X ≤10)+P (10<X <18)+P (X ≥18)=1,P (X ≤2)=P (X ≥18)=a , P (2<X ≤10)=P (10<X <18),所以,2a +2P (10<X <18)=1, 即P (10<X <18)=1-2a 2=12-a .根据正态曲线的对称性求解概率的三个关键点(1)正态曲线与x 轴围成的图形面积为1;(2)正态曲线关于直线x =μ对称,则正态曲线在对称轴x =μ的左右两侧与x 轴围成的面积都为0.5;(3)可以利用等式P (X ≥μ+c )=P (X ≤μ-c )(c >0)对目标概率进行转化求解.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中随机投掷10 000个点,则落入阴影部分(曲线C 为正态分布N (-1,1)的密度曲线)的点的个数的估计值为( )(参考数据:若X ~N (μ,σ2),则P (μ-σ<X ≤μ+σ)≈68.27%,P (μ-2σ<X ≤μ+2σ)≈95.45%,P (μ-3σ<X ≤μ+3σ)≈99.73%.) A .1 193 B .1 359 C .2 718D .3 413解析:选B.对于正态分布N (-1,1),μ=-1,σ=1,正态曲线关于x =-1对称,故题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2×(0.954 5-0.682 7)=0.135 9,所以点落入题图中阴影部分的概率P =0.135 91=0.135 9,所以投入10 000个点,落入阴影部分的个数约为10 000×0.1359=1 359., [A 基础达标]1.已知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 (0,σ2),若P (ξ>2)=0.023,则P (-2≤ξ≤2)=( ) A .0.447 B .0.628 C .0.954D .0.997解析:选C.因为随机变量ξ服从标准正态分布N (0,σ2), 所以正态曲线关于x =0对称.又P (ξ>2)=0.023, 所以P (ξ<-2)=0.023.所以P (-2≤ξ≤2)=1-2×0.023=0.954.2.船队若出海后天气好,可获利5 000元;若出海后天气坏,将损失2 000元;若不出海也要损失1 000元.根据预测知,天气好的概率为0.6,则出海效益的均值是( ) A .2 000元 B .2 200元 C .2 400D .2 600元解析:选B.出海效益的均值为E (X )=5 000×0.6+(1-0.6)×(-2 000)=3 000-800=2 200(元).3.盒中装有10个乒乓球,其中5个新球,5个旧球,不放回地依次取出2个球使用,在第一次摸出新球的条件下,第二次也取到新球的概率为( ) A.35 B.110C.49D.25解析:选C.A ={}第一次取到新球,B ={}第二次取到新球,则n (A )=C 15C 19,n (AB )=C 15C 14.所以P (B |A )=P (AB )P (A )=C 15C 14C 15C 19=49.4.某人射击一次命中目标的概率为12,则此人射击6次,3次命中且恰有2次连续命中的概率为( )A .C 36⎝ ⎛⎭⎪⎫126B .A 24⎝ ⎛⎭⎪⎫126C .C 24⎝ ⎛⎭⎪⎫126D .C 14⎝ ⎛⎭⎪⎫126解析:选B.根据射手每次射击击中目标的概率是12,且各次射击的结果互不影响,故此人射击6次,3次命中的概率为C 36⎝ ⎛⎭⎪⎫126,恰有两次连续击中目标的概率为A 24C 36,故此人射击6次,3次命中且恰有2次连续命中的概率为C 36⎝ ⎛⎭⎪⎫126·A 24C 36=A 24⎝ ⎛⎭⎪⎫126. 5.甲命题:若随机变量ξ~N (3,σ2),若P (ξ≤2)=0.3,则P (ξ≤4)=0.7.乙命题:随机变量η~B (n ,p ),且E (η)=300,D (η)=200,则p =13,则正确的是( )A .甲正确,乙错误B .甲错误,乙正确C .甲错误,乙也错误D .甲正确,乙也正确解析:选D .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 (3,σ2),所以曲线关于ξ=3对称,所以P (ξ≤4)=1-P (ξ≤2)=0.7,所以甲命题正确;随机变量η~B (n ,p ),且E (η)=np =300,D(η)=np (1-p )=200,解得p =13,所以乙命题正确.6.袋中装有6个红球,4个白球,从中任取1个球,记下颜色后再放回,连续摸取4次,设X 是取得红球的次数,则E (X )=________. 解析:每一次摸得红球的概率为610=35,由X ~B (4,35).则E (X )=4×35=125.答案:1257.两位工人加工同一种零件共100个,甲加工了40个,其中有35个合格,乙加工了60个,其中有50个合格,令事件A 为“从100个产品中任意取一个,取出的是合格品”,事件B 为“从100个产品中任意取一个,取到甲生产的产品”,则P (A |B )=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P (B )=40100,P (AB )=35100,故P (A |B )=P (AB )P (B )=3540=78.答案:788.一只蚂蚁位于数轴x =0处,这只蚂蚁每隔一秒钟向左或向右移动一个单位,设它向右移动的概率为23,向左移动的概率为13,则3秒后,这只蚂蚁在x =1处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3秒内蚂蚁向左移动一个单位,向右移动两个单位,所以蚂蚁在x =1处的概率为C 23(23)2(13)1=49.答案:499.甲、乙、丙三人打算趁股市低迷之际“入市”.若三人在圈定的10支股票中各自随机购买一支(假定购买时每支股票的基本情况完全相同).(1)求甲、乙、丙三人恰好买到同一支股票的概率; (2)求甲、乙、丙三人中至少有两人买到同一支股票的概率. 解:(1)三人恰好买同一支股票的概率为P 1=10×110×110×110=1100.(2)三人中恰好有两人买到同一支股票的概率为P 2=10×C 23×⎝ ⎛⎭⎪⎫1102×910=27100.由(1)知,三人恰好买到同一支股票的概率为P 1=1100,所以三人中至少有两人买到同一支股票的概率为P =P 1+P 2=1100+27100=725.10.某校从学生会宣传部6名成员(其中男生4人,女生2人)中,任选3人参加某省举办的“我看中国改革开放”演讲比赛活动.(1)设所选3人中女生人数为ξ,求ξ的分布列; (2)求男生甲或女生乙被选中的概率;(3)设“男生甲被选中”为事件A ,“女生乙被选中”为事件B ,求P (B )和P (B |A ). 解:(1)ξ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 依题意P (ξ=0)=C 34C 36=15.P (ξ=1)=C 24C 12C 36=35.P (ξ=2)=C 14C 22C 36=15.所以ξ的分布列为(2)则P (C)=C 34C 36=420=15.所以所求概率为P (C)=1-P (C)=1-15=45.(3)P (B )=C 25C 36=1020=12,P (B |A )=C 14C 25=410=25.[B 能力提升]11.为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推广滑雪运动,某滑雪场开展滑雪促销运动,该滑雪场的收费标准是:滑雪时间不超过1小时免费,超过1小时的部分每小时收费标准为40元(不足1小时的部分按1小时计算).有甲、乙两人相互独立地来该滑雪场运动,设甲、乙不超过1小时离开的概率分别为14,16;1小时以上且不超过2小时离开的概率分别为12,23;两人滑雪时间都不会超过3小时.(1)求甲、乙两人所付滑雪费用相同的概率;(2)设甲、乙两人所付的滑雪费用之和为随机变量ξ,求ξ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E (ξ ). 解:(1)若两人所付费用相同,则相同的费用可能为0元,40元,80元, 两人都付0元的概率为P 1=14×16=124,两人都付40元的概率为P 2=12×23=13,两人都付80元的概率为P 3=(1-14-12)×(1-16-23)=14×16=124,则两人所付费用相同的概率为P =P 1+P 2+P 3=124+13+124=512.(2)由题意得,ξ所有可能的取值为0,40,80,120,160.P (ξ=0)=14×16=124, P (ξ=40)=14×23+12×16=14, P (ξ=80)=14×16+12×23+14×16=512, P (ξ=120)=12×16+14×23=14, P (ξ=160)=14×16=124,所以ξ的分布列为E (ξ)=0×24+40×4+80×12+120×4+160×24=80.12.某学校的功能室统一使用“佛山照明”的一种灯管,已知这种灯管使用寿命ξ(单位:月)服从正态分布N (μ,σ2),且使用寿命不少于12个月的概率为0.8,使用寿命不少于24个月的概率为0.2.(1)求这种灯管的平均使用寿命μ;(2)假设一间功能室一次性换上4支这种新灯管,使用12个月时进行一次检查,将已经损坏的灯管换下(中途不更换).求至少两支灯管需要更换的概率.解:(1)因为ξ~N (μ,σ2),P (ξ≥12)=0.8,P (ξ≥24)=0.2,所以P (ξ<12)=0.2,显然P (ξ<12)=P (ξ>24).由正态分布密度函数的对称性可知,μ=12+242=18,即每支这种灯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18个月.(2)每支灯管使用12个月时已经损坏的概率为1-0.8=0.2,假设使用12个月时该功能室需要更换的灯管数量为η支,则η~B (4,0.2),故至少两支灯管需要更换的概率P =1-P (η=0)-P (η=1)=1-C 04×0.84-C 14×0.83×0.21≈0.18.13.(选做题)(2017·山西太原二模)某商场举行有奖促销活动,顾客购买一定金额的商品后即可抽奖.抽奖规则如下:1.抽奖方案有以下两种:方案a :从装有2个红球、3个白球(仅颜色不同)的甲袋中随机摸出2个球,若都是红球,则获得奖金30元;否则,没有奖金,兑奖后将摸出的球放回甲袋中;方案b :从装有3个红球、2个白球(仅颜色不同)的乙袋中随机摸出2个球,若都是红球,则获得奖金15元;否则,没有奖金,兑奖后将摸出的球放回乙袋中.2.抽奖条件:顾客购买商品的金额满100元,可根据方案a 抽奖一次;满150元,可根据方案b 抽奖一次(例如某顾客购买商品的金额为260元,则该顾客可以根据方案a 抽奖两次或方案b 抽奖一次或方案a 、b 各抽奖一次).已知顾客A 在该商场购买商品的金额为350元.(1)若顾客A 只选择方案a 进行抽奖,求其所获奖金的期望; (2)要使所获奖金的期望值最大,顾客A 应如何抽奖? 解:(1)按方案a 抽奖一次,获得奖金的概率P =C 22C 25=110.顾客A 只选择方案a 进行抽奖,则其可以按方案a 抽奖三次. 此时中奖次数服从二项分布B ⎝ ⎛⎭⎪⎫3,110.设所得奖金为w 1元,则E (w 1)=3×110×30=9.即顾客A 所获奖金的期望为9元.(2)按方案b 抽奖一次,获得奖金的概率P 1=C 23C 25=310.若顾客A 按方案a 抽奖两次,按方案b 抽奖一次,则由方案a 中奖的次数服从二项分布B 1⎝⎛⎭⎪⎫2,110,由方案b 中奖的次数服从二项分布B 2⎝⎛⎭⎪⎫1,310,设所得奖金为w 2元,则E (w 2)=2×110×30+1×310×15=10.5.若顾客A 按方案b 抽奖两次,则中奖的次数服从二项分布B 3⎝ ⎛⎭⎪⎫2,310.设所得奖金为w 3元,则E (w 3)=2×310×15=9.结合(1)可知,E (w 1)=E (w 3)<E (w 2).所以顾客A 应该按方案a 抽奖两次,按方案b 抽奖一次.。
高中数学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事件的独立性学案含解析新人教A版选修2_3

2.2.2 事件的独立性自主预习·探新知情景引入在一次有关“三国演义”的知识竞赛中,三个“臭皮匠”能答对某题目的概率分别为50%,45%,40%,“诸葛亮”能答对该题目的概率为85%,如果将“三个臭皮匠”组成一组与“诸葛亮”进行比赛,各选手独立答题,不得商量,团队中只要有一人答出即为该组获胜.试问:哪方获胜的可能性大?新知导学相互独立事件1.概念(1)设A,B为两个事件,若事件A是否发生对事件B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即__P(B|A)=P(B)__,则称两个事件A,B相互独立,并把这两个事件叫做__相互独立事件__.(2)对于n个事件A1,A2,…,A n,如果其中任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不受__其他事件是否发生__的影响,则称n个事件A1,A2,…,A n相互独立.2.性质(1)如果事件A与B相互独立,那么事件A与__B__,A与__B__,__A__与__B__也都相互独立.(2)若事件A与B相互独立,则P(A|B)=__P(A)__,P(A∩B)=__P(A)×P(B)__.(3)若事件A1,A2,…,A n相互独立,那么这n个事件都发生的概率,等于__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积__,即P(A1∩A2∩…∩A n)=P(A1)×P(A2)×…×P(A n).并且上式中任意多个事件A i换成其对立事件后等式仍成立.预习自测1.(2020·刑台高二检测)甲、乙两人各用篮球投篮一次,若两人投中的概率都是0.7,则恰有一人投中的概率是( A )A .0.42B .0.49C .0.7D .0.91[解析] 设甲投篮一次投中为事件A ,则P (A )=0.7, 则甲投篮一次投不中为事件A ,则P (A )=1-0.7=0.3, 设乙投篮一次投中为事件B ,则P (B )=0.7,则乙投篮一次投不中为事件B ,则P (B )=1-0.7=0.3, 则甲、乙两人各投篮一次恰有一人投中的概率为:P =P (A ∩B )+P (A ∩B )=P (A )·P (B )+P (A )·P (B )=0.7×0.3+0.7×0.3=0.42.故选A . 2.国庆节放假,甲、乙、丙去北京旅游的概率分别是13、14、15.假定三人的行动相互之间没有影响,那么这段时间内至少有1人去北京旅游的概率为( B )A .5960B .35C .12D .160[解析] 设甲、乙、丙去北京旅游分别为事件A 、B 、C ,则P (A )=13,P (B )=14,P (C )=15,P (A )=23,P (B )=34,P (C )=45,由于A ,B ,C 相互独立,故A ,B ,C 也相互独立,故P (A B C )=23×34×45=25,因此甲、乙、丙三人至少有1人去北京旅游的概率P =1-P (A B C )=1-25=35. 3.已知A 、B 是相互独立事件,且P (A )=12,P (B )=23,则P (A B )=__16__;P (A B )=__16__.[解析] ∵A 、B 是相互独立事件, ∴A 与B ,A 与B 也是相互独立事件. 又∵P (A )=12,P (B )=23,故P (A )=12,P (B )=1-23=13,∴P (A B )=P (A )×P (B )=12×13=16;P (A B )=P (A )×P (B )=12×13=16.4.某次知识竞赛规则如下:在主办方预设的5个问题中,选手若能连续正确回答出两个问题,即停止答题,晋级下一轮.假设某选手正确回答每个问题的概率都是0.8,且每个问题的回答结果相互独立,则该选手恰好回答了4个问题就晋级下一轮的概率等于__0.128__.[解析] 此选手恰好回答4个问题就晋级下一轮,说明此选手第2个问题回答错误,第3、第4个问题均回答正确,第1个问题答对答错都可以.因为每个问题的回答结果相互独立,故所求的概率为1×0.2×0.82=0.128.互动探究·攻重难互动探究解疑 命题方向❶事件独立性的判断典例1 判断下列各对事件是不是相互独立事件:(1)甲组3名男生,2名女生;乙组2名男生,3名女生,现从甲、乙两组中各选1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从甲组中选出1名男生”与“从乙组中选出1名女生”;(2)容器内盛有5个白乒乓球和3个黄乒乓球,“从8个球中任意取出1个,取出的是白球”与“从剩下的7个球中任意取出1个,取出的还是白球”;(3)掷一颗骰子一次,“出现偶数点”与“出现3点或6点”.[解析] (1)“从甲组中选出1名男生”这一事件是否发生,对“从乙组中选出1名女生”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所以它们是相互独立事件.(2)“从8个球中任意取出1个,取出的是白球”的概率为58,若这一事件发生了,则“从剩下的7个球中任意取出1个,取出的仍是白球”的概率为47,若前一事件没有发生,则后一事件发生的概率为57.可见,前一事件是否发生,对后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有影响,所以两者不是相互独立事件.(3)记A :出现偶数点,B :出现3点或6点,则A ={2,4,6},B ={3,6},AB ={6}, ∴P (A )=36=12,P (B )=26=13,P (AB )=16,∴P (AB )=P (A )·P (B ), ∴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规律总结』 (1)利用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即P (AB )=P (A )·P (B ))可以准确地判定两个事件是否相互独立,这是用定量计算方法,较准确,因此我们必须熟练掌握.(2)判别两个事件是否为相互独立事件也可以从定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即看一个事件的发生对另一个事件的发生是否有影响.没有影响就是相互独立事件,有影响就不是相互独立事件.┃┃跟踪练习1__■一个家庭中有若干个小孩,假设生男孩和生女孩是等可能的,设A ={一个家庭中既有男孩,又有女孩},B ={一个家庭中最多有一个女孩}. 对下列两种情况讨论事件A 与B 的独立性.(1)家庭中有两个小孩; (2)家庭中有三个小孩.[解析] (1)有两个小孩的家庭,对应的样本空间Ω={(男,男),(男,女),(女,男),(女,女)},有4个基本事件,每个基本事件的概率均为14,这时A ={(男,女),(女,男)},B ={(男,男),(男,女),(女,男)},AB={(男,女),(女,男)},于是P (A )=12,P (B )=34,P (AB )=12.由此可知P (AB )≠P (A )P (B ),所以事件A ,B 不相互独立.(2)有三个小孩的家庭,样本空间为Ω={(男,男,男),(男,男,女),(男,女,男),(女,男,男),(男,女,女),(女,男,女),(女,女,男),(女,女,女)},每个基本事件的概率均为18,这时A 中有6个基本事件,B 中有4个基本事件,AB 中含有3个基本事件,于是P (A )=68=34,P (B )=48=12.P (A )·P (B )=38,即P (AB )=38=P (A )P (B )成立,从而事件A 与B 是相互独立的. 命题方向❷求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典例2 (2020·鹤岗高二检测)小王某天乘火车从重庆到上海去办事,若当天从重庆到上海的三列火车正点到达的概率分别为0.8,0.7,0.9,假设这三列火车之间是否正点到达互不影响.求:(1)这三列火车恰好有两列正点到达的概率; (2)这三列火车至少有一列正点到达的概率.[解析] 用A ,B ,C 分别表示这三列火车正点到达的事件,则P (A )=0.8,P (B )=0.7,P (C )=0.9,所以P (A )=0.2,P (B )=0.3,P (C )=0.1.(1)由题意得A ,B ,C 之间互相独立,所以恰好有两列正点到达的概率为P 1=P (A BC )+P (A B C )+P (AB C )=P (A )P (B )P (C )+P (A )P (B )P (C )+P (A )P (B )P (C )=0.2×0.7×0.9+0.8×0.3×0.9+0.8×0.7×0.1=0.398.(2)三列火车至少有一列正点到达的概率为P 2=1-P (ABC )=1-P (A )P (B )P (C )=1-0.2×0.3×0.1=0.994.『规律总结』 与相互独立事件有关的概率问题求解策略明确事件中的“至少有一个发生”“至多有一个发生”“恰好有一个发生”“都发生”“都不发生”“不都发生”等词语的意义.一般地,已知两个事件A ,B ,它们的概率分别为P (A ),P (B ),那么: (1)A ,B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为事件A +B ; (2)A ,B 都发生为事件AB ; (3)A ,B 都不发生为事件A B ; (4)A ,B 恰有一个发生为事件A B +A B .(5)A ,B 中至多有一个发生为事件A B +A B +A B . 它们之间的概率关系如表所示:┃┃跟踪练习2__■(2020·浙江杭州高级中学检测)甲、乙两人各射击一次,击中目标的概率分别为23和34.假设两人射击是否击中目标相互之间没有影响,每人每次射击是否击中目标相互之间也没有影响.(1)求甲、乙各射击一次均击中目标概率; (2)求甲射击4次,恰有3次连续击中目标的概率;(3)若乙在射击中出现连续2次未击中目标则会被终止射击,求乙恰好射击4次后被终止射击的概率.[解析] (1)记事件A 表示“甲击中目标”,事件B 表示“乙击中目标”. 依题意知,事件A 和事件B 相互独立,因此甲、乙各射击一次均击中目标的概率为P (AB )=P (A )·P (B )=23×34=12.(2)记事件A i 表示“甲第i 次射击击中目标”(其中i =1,2,3,4),并记“甲4次射击恰有3次连续击中目标”为事件C ,则C =A 1A 2A 3A 4∪A 1A 2A 3A 4,且A 1A 2A 3A 4与A 1A 2A 3A 4是互斥事件. 由于A 1,A 2,A 3,A 4之间相互独立,所以A i 与A j (i ,j =1,2,3,4,且i ≠j )之间也相互独立. 由于P (A 1)=P (A 2)=P (A 3)=P (A 4)=23,故P (C )=P (A 1A 2A 3A 4∪A 1A 2A 3A 4)=P (A 1)P (A 2)P (A 3)P (A 4)+P (A 1)P (A 2)P (A 3)P (A 4) =(23)3×13+13×(23)3=1681. (3)记事件B i 表示“乙第i 次射击击中目标”(其中i =1,2,3,4),并记事件D 表示“乙在第4次射击后终止射击”,则D =B 1B 2B 3B 4∪B 1B 2B3B 4,且B 1B 2B3B 4与B 1B 2B 3B 4是互斥事件.由于B 1,B 2,B 3,B 4之间相互独立,所以B i 与B j (i ,j =1,2,3,4,且i ≠j )之间也相互独立. 由于P (B i )=34(i =1,2,3,4),故P (D )=P (B 1B 2B3B 4∪B 1B 2B3B 4)=P (B 1)P (B 2)P (B 3)P (B 4)+P (B 1)P (B 2)P (B 3)P (B 4) =(34)2×(14)2+34×(14)3=364. 命题方向❸相互独立事件的综合应用典例3 (2020·西安高二检测)在一场娱乐晚会上,有5位民间歌手(1至5号)登台演唱,由现场数百名观众投票选出最受欢迎歌手.各位观众须彼此独立地在选票上选3名歌手,其中观众甲是1号歌手的歌迷,他必选1号,不选2号,另在3至5号中随机选2名.观众乙和丙对5位歌手的演唱没有偏爱,因此在1至5号中随机选3名歌手.(1)求观众甲选中3号歌手且观众乙未选中3号歌手的概率; (2)X 表示3号歌手得到观众甲、乙、丙的票数之和,求X 的分布列. [解析] (1)设事件A 表示:观众甲选中3号歌手且观众乙未选中3号歌手. 观众甲选中3号歌手的概率为23,观众乙未选中3号歌手的概率为1-35.所以P (A )=23×(1-35)=415.因此,观众甲选中3号歌手且观众乙未选中3号歌手的概率为415.(2)X 表示3号歌手得到观众甲、乙、丙的票数之和,则X 可取0,1,2,3. 观众甲选中3号歌手的概率为23,观众乙、丙选中3号歌手的概率为35.当观众甲、乙、丙均未选中3号歌手时,这时X =0, P (X =0)=(1-23)×(1-35)2=475.当观众甲、乙、丙中只有1人选中3号歌手时,这时X =1,P (X =1)=23×(1-35)2+(1-23)×35×(1-35)+(1-23)×(1-35)×35=8+6+675=2075.当观众甲、乙、丙中只有2人选中3号歌手时,这时X =2,P (X =2)=23×35×(1-35)+(1-23)×35×35+23×(1-35)×35=12+9+1275=3375.当观众甲、乙、丙均选中3号歌手时,这时X =3, P (X =3)=23×(35)2=1875.X 的分布列如下表:『规律总结』 概率问题中的数学思想(1)正难则反.灵活应用对立事件的概率关系(P (A )+P (A )=1)简化问题,是求解概率问题最常用的方法.(2)化繁为简.将复杂事件的概率转化为简单事件的概率,即寻找所求事件与已知事件之间的关系.“所求事件”分几类(考虑加法公式,转化为互斥事件)还是分几步组成(考虑乘法公式,转化为互独事件).(3)方程思想.利用有关的概率公式和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使问题获解.┃┃跟踪练习3__■某公司为了解用户对其产品的满意度,从A ,B 两地区分别随机调查了20个用户,得到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评分如下:A 地区:62 73 81 92 95 85 74 64 53 76 78 86 95 66 97 78 88 82 76 89B 地区:73 83 62 51 91 46 53 73 64 82 93 48 65 81 74 56 54 76 65 79(1)根据两组数据完成两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茎叶图,并通过茎叶图比较两地区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及分散程度(不要求计算出具体值,得出结论即可);(2)根据用户满意度评分,将用户的满意度从低到高分为三个等级:满意度评分 低于70分 70分到89分不低于90分 满意度等级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记事件C :“A 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高于B 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假设两地区用户的评价结果相互独立,根据所给数据,以事件发生的频率作为相应事件发生的概率,求C 的概率.[解析] (1)两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茎叶图如图.通过茎叶图可以看出,A 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高于B 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A 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比较集中,B 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比较分散.(2)记C A 1表示事件:“A 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满意或非常满意”; C A 2表示事件:“A 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非常满意”; C B 1表示事件:“B 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不满意”; C B 2表示事件:“B 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满意”;则C A 1与C B 1相互独立,C A 2与C B 2相互独立,C B 1与C B 2互斥,C =C B 1C A 1∪C B 2C A 2. P (C )=P (C B 1C A 1∪C B 2C A 2) =P (C B 1C A 1)+P (C B 2C A 2) =P (C B 1)P (C A 1)+P (C B 2)P (C A 2),由所给数据得C A 1,C A 2,C B 1,C B 2的频率分别为1620,420,1020,820,故P (C A 1)=1620,P (C A 2)=420,P (C B 1)=1020, P (C B 2)=820,所以P (C )=1020×1620+820×420=0.48.学科核心素养正难则反的思想的应用正难则反的思想在求解概率问题中应用广泛,尤其是解概率问题的综合题中,出现“至少”或“至多”等事件的概率求解问题,如果从正面考虑,它们是诸多事件的和或积,求解过程繁杂,而且容易出错,但如果考虑“至少”或“至多”事件的对立事件往往会简单,其概率很容易求出,此时可逆向分析问题,先求出其对立事件的概率,再利用概率的和或积的互补公式求出原来事件的概率.典例4三支球队中,甲队胜乙队的概率为0.4,乙队胜丙队的概率为0.5,丙队胜甲队的概率为0.6,比赛顺序是:第一局是甲队对乙队,第二局是第一局的胜者对丙队,第三局是第二局的胜者对第一局的败者,第四局是第三局的胜者对第二局的败者,求乙队连胜四局的概率.[思路分析]乙队每局胜利的事件是相互独立的,可由其公式计算概率.[解析]设乙队连胜四局为事件A,有下列情况:第一局中乙胜甲(A1),其概率为1-0.4=0.6,第二局中乙胜丙(A2),其概率为0.5,第三局中乙胜甲(A3),其概率为1-0.4=0.6,第四局中乙胜丙(A4),其概率为0.5,因各局比赛中的事件相互独立,故乙队连胜四局的概率为P(A)=P(A1A2A3A4)=0.62·0.52=0.09.『规律总结』(1)求复杂事件的概率一般可分三步进行:①列出题中涉及的各个事件,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它们;②理清各事件之间的关系,列出关系式;③根据事件之间的关系准确地运用概率公式进行计算.(2)直接计算符合条件的事件个数较复杂,可间接地先计算对立事件的个数,求得对立事件的概率,再求出符合条件的事件的概率.┃┃跟踪练习4__■在一段线路中并联着3个自动控制的常开开关,只要其中1个开关能够闭合,线路就能正常工作.假定在某段时间内每个开关能够闭合的概率都是0.7,计算在这段时间内线路正常工作的概率.[解析]如图所示,分别记这段时间内开关J A,J B,J C能够闭合为事件A,B,C.由题意,这段时间内3个开关是否能够闭合相互之间没有影响,根据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这段时间内3个开关都不能闭合的概率是P(A B C)=P(A)P(B)P(C)=[1-P(A)][1-P(B)][1-P(C)]=(1-0.7)(1-0.7)(1-0.7)=0.027,于是这段时间内至少有1个开关能够闭合,从而使线路能正常工作的概率是1-P (A B C )=1-0.027=0.973.易混易错警示因混淆独立事件和互斥事件而致错典例5 设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两个事件中只有A 发生的概率和只有B 发生的概率都是14,求事件A 和事件B 同时发生的概率.[错解] ∵A 与B 相互独立,且只有A 发生的概率和只有B 发生的概率都是14,∴P (A )=P (B )=14,∴P (AB )=P (A )·P (B )=14×14=116.[正解] 在相互独立事件A 和B 中,只有A 发生即事件A B 发生,只有B 发生即事件A B 发生.∵A 和B 相互独立,∴A 与B ,A 和B 也相互独立.∴P (A B )=P (A )·P (B )=P (A )·[1-P (B )]=14,① P (A B )=P (A )·P (B )=[1-P (A )]·P (B )=14.② ①-②得P (A )=P (B ).③联立①③可解得P (A )=P (B )=12.∴P (AB )=P (A )·P (B )=12×12=14.[误区警示] 在A 与B 中只有A 发生是指A 发生和B 不发生这两个事件同时发生,即事件A B 发生.课堂达标·固基础1.下列事件A ,B 是相互独立事件的是( A )A .一枚硬币掷两次,A =“第一次为正面”,B =“第二次为反面”B .袋中有2个白球,2个黑球,不放回地摸球两次,每次摸一球,A =“第一次摸到白球”,B =“第二次摸到白球”C .掷一枚骰子,A =“出现点数为奇数”,B =“出现点数为偶数”D .A =“一个灯泡能用1 000小时”,B =“一个灯泡能用2 000小时”[解析] 把一枚硬币掷两次,对于每次而言是相互独立的,其结果不受先后影响,故A 是相互独立事件;B 中是不放回地摸球,显然A 事件与B 事件不相互独立;对于C,其结果具有唯一性,A ,B 应为互斥事件;D 中事件B 受事件A 的影响.故选A .2.已知A ,B 是两个相互独立事件,P (A ),P (B )分别表示它们发生的概率,则1-P (A )P (B )是下列哪个事件的概率( C )A .事件A ,B 同时发生B .事件A ,B 至少有一个发生C .事件A ,B 至多有一个发生D .事件A ,B 都不发生[解析] P (A )P (B )是指A ,B 同时发生的概率,1-P (A )P (B )是A ,B 不同时发生的概率,即至多有一个发生的概率.3.投掷一枚均匀硬币和一枚均匀骰子各一次,记“硬币正面向上”为事件A ,“骰子向上的点数是3”为事件B ,则事件A 、B 中至少有一件发生的概率是( C )A .512B .12C .712D .34[解析] 由题意P (A )=12,P (B )=16,事件A 、B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P =1-12×56=712. 4.甲袋中有8个白球,4个红球,乙袋中有6个白球,6个红球.从每袋中任取一个球,则取得同色球的概率为__12__. [解析] 若都取到白球,P 1=812×612=13,若都取到红球,P 2=412×612=16, 则所求概率P =P 1+P 2=13+16=12. 5.甲、乙两人独立地破译密码的概率分别为13、14.求: (1)两个人都译出密码的概率;(2)两个人都译不出密码的概率;(3)恰有一人译出密码的概率;(4)至多一人译出密码的概率;(5)至少一人译出密码的概率.[解析] 记事件A 为“甲独立地译出密码”,事件B 为“乙独立地译出密码”.(1)两个人都译出密码的概率为P (AB )=P (A )P (B )=13×14=112.(2)两个人都译不出密码的概率为P(A B)=P(A)P(B)=[1-P(A)][1-P(B)]=(1-13)(1-14)=12.(3)恰有一人译出密码分为两类:甲译出乙译不出,乙译出甲译不出, 即A B+A B,∴P(A B+A B)=P(A B)+P(A B)=P(A)·P(B)+P(A)P(B)=13×(1-14)+(1-13)×14=512.(4)至多一人译出密码的对立事件是两人都译出密码,∴其概率为1-P(AB)=1-112=1112.(5)至少一人译出密码的对立事件为两个都没有译出密码, ∴其概率为1-P(A B)=1-12=12.。
高中数学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章末复习课练习(含解析)新人教A版高二选修2-3数学试题

章末复习课[整合·网络构建][警示·易错提醒]1.“互斥事件”与“相互独立事件”的区别.“互斥事件”是说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相互独立事件”是说一个事件发生与否对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2.对独立重复试验要准确理解.(1)独立重复试验的条件:第一,每次试验是在同样条件下进行;第二,任何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相等;第三,每次试验都只有两种结果,即事件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2)独立重复试验概率公式的特点:关于P(X=k)=C k n p k(1-p)n-k,它是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A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其中n是重复试验次数,p是一次试验中某事件A发生的概率,k是在n次独立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的次数,弄清公式中n,p,k的意义,才能正确运用公式.3.(1)准确理解事件和随机变量取值的意义,对实际问题中事件之间的关系要清楚.(2)认真审题,找准关键字句,提高解题能力.如“至少有一个发生”“至多有一个发生”“恰有一个发生”等.(3)常见事件的表示.已知两个事件A、B,则A,B中至少有一个发生为A∪B;都发生为A·B;都不发生为—A ·—B ;恰有一个发生为(—A ·B)∪(A·—B );至多有一个发生为(—A ·—B )∪(—A ·B)∪(A·—B ).4.对于条件概率,一定要区分P(AB)与P(B|A).5.(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若存在则必唯一,期望E (ξ)的值可正也可负,而方差的值则一定是一个非负值.它们都由ξ的分布列唯一确定.(2)D (ξ)表示随机变量ξ对E (ξ)的平均偏离程度.D (ξ) 越大表明平均偏离程度越大,说明ξ的取值越分散;反之D (ξ)越小,ξ的取值越集中.(3)D (aξ+b )=a 2D (ξ),在记忆和使用此结论时,请注意D (aξ+b )≠aD (ξ)+b ,D (aξ+b )≠aD (ξ).6.对于正态分布,要特别注意N (μ,σ2)由μ和σ唯一确定,解决正态分布问题要牢记其概率密度曲线的对称轴为x =μ.专题一 条件概率的求法条件概率是高考的一个热点,常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也可能是大题中的一个部分,难度中等.[例1] 坛子里放着7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鸭蛋,其中有4个是绿皮的,3个是白皮的.如果不放回地依次拿出2个鸭蛋,求:(1)第1次拿出绿皮鸭蛋的概率;(2)第1次和第2次都拿出绿皮鸭蛋的概率;(3)在第1次拿出绿皮鸭蛋的条件下,第2次拿出绿皮鸭蛋的概率.解:设“第1次拿出绿皮鸭蛋”为事件A ,“第2次拿出绿皮鸭蛋”为事件B ,则“第1次和第2次都拿出绿皮鸭蛋”为事件AB .(1)从7个鸭蛋中不放回地依次拿出2个的事件数为n (Ω)=A 27=42, 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n (A )=A 14×A 16=24. 于是P (A )=n (A )n (Ω)=2442=47.(2)因为n (AB )=A 24=12, 所以P (AB )=n (AB )n (Ω)=1242=27.(3)法一 由(1)(2)可得,在第1次拿出绿皮鸭蛋的条件下,第2次拿出绿皮鸭蛋的概率为P (B |A )=P (AB )P (A )=27÷47=12. 法二 因为n (AB )=12,n (A )=24, 所以P (B |A )=n (AB )n (A )=1224=12.归纳升华解决概率问题的步骤.第一步,确定事件的性质:古典概型、互斥事件、独立事件、独立重复试验、条件概率,然后把所给问题归结为某一种.第二步,判断事件的运算(和事件、积事件),确定事件至少有一个发生还是同时发生,分别运用相加或相乘事件公式.第三步,利用条件概率公式求解:(1)条件概率定义:P (B |A )=P (AB )P (A ).(2)针对古典概型,缩减基本事件总数P (B |A )=n (AB )n (A ).[变式训练] 已知100件产品中有4件次品,无放回地从中抽取2次每次抽取1件,求下列事件的概率:(1)第一次取到次品,第二次取到正品; (2)两次都取到正品.解:设A ={第一次取到次品},B ={第二次取到正品}.(1)因为100件产品中有4件次品,即有正品96件,所以第一次取到次品的概率为P (A )=4100,第二次取到正品的概率为P (B |A )=9699,所以第一次取到次品,第二次取到正品的概率为P (AB )=P (A )P (B |A )=4100×9699=32825. (2)因为A ={第一次取到次品},且P (A )=1-P (A )=96100, P (B |A )=9599,所以P (AB )=P (A )P (B |A )=96100×9599=152165. 专题2 独立事件的概率要正确区分互斥事件与相互独立事件,准确应用相关公式解题,互斥事件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事件,相互独立事件是指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对另一个事件没有影响.[例2] 某射击小组有甲、乙两名射手,甲的命中率为P 1=23,乙的命中率为P 2,在射击比赛活动中每人射击两发子弹则完成一次检测,在一次检测中,若两人命中次数相等且都不少于一发,则称该射击小组为“先进和谐组”.(1)若P 2=12,求该小组在一次检测中荣获“先进和谐组”的概率.(2)计划在2018年每月进行1次检测,设这12次检测中该小组获得“先进和谐组”的次数为ξ,如果E (ξ)≥5,求P 2的取值X 围.解析:(1)因为P 1=23,P 2=12,根据“先进和谐组”的定义可得,该小组在一次检测中荣获“先进和谐组”的包括两人两次都射中,两人恰好各射中一次,所以该小组在一次检测中荣获“先进和谐组”的概率P =⎝⎛⎭⎪⎫C 12·23·13·⎝ ⎛⎭⎪⎫C 12·12·12+⎝ ⎛⎭⎪⎫23·23⎝ ⎛⎭⎪⎫12·12=13.(2)该小组在一次检测中荣获“先进和谐组”的概率P =⎝⎛⎭⎪⎫C 12·23·13[C 12·P 2·(1-P 2)]+⎝ ⎛⎭⎪⎫23·23()P 2·P 2=89P 2-49P 22, 又ξ~B (12,P ),所以E (ξ)=12P , 由E (ξ)≥5知,⎝ ⎛⎭⎪⎫89P 2-49P 22·12≥5,解得34≤P 2≤1.[变式训练] 甲、乙两射击运动员分别对一目标射击1次,甲射中的概率为0.8,乙射中的概率为0.9,求:(1)2人都射中目标的概率. (2)2人中恰有1人射中目标的概率. (3)2人中至少有1人射中目标的概率.解:记“甲射击1次,击中目标”为事件A ,“乙射击1次,击中目标”为事件B ,则A 与B ,与B , A 与B ,与为相互独立事件.(1)2人都射中目标的概率为P (AB )=P (A )·P (B )=0.8×0.9=0.72.(2)“2人中恰有1人射中目标”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甲射中、乙未射中(事件A 发生),另一种是甲未射中、乙射中(事件B 发生).根据题意,知事件A 与B 互斥,所求的概率为P =P (A )+P (B )=P (A )P ()+P ()P (B )=0.8×(1-0.9)+(1-0.8)×0.9=0.08+0.18=0.26.(3)“2人中至少有1人射中目标”包括“2人都射中”和“2人中有1人射中”2种情况,其概率为P =P (AB )+[P (A )+P (B )]=0.72+0.26=0.98.专题三 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二项分布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要准确理解、熟练运用其概率公式P n (k )=C kn ·p k(1-p )n -k,k =0,1,2,…,n ,高考以解答题为主,有时也用选择题、填空题形式考查.[例3] 现有10道题,其中6道甲类题,4道乙类题,X 同学从中任取3道题解答. (1)求X 同学所取的3道题至少有1道乙类题的概率;(2)已知所取的3道题中有2道甲类题,1道乙类题.设X 同学答对每道甲类题的概率都是35,答对每道乙类题的概率都是45,且各题答对与否相互独立.用X 表示X 同学答对题的个数,求X 为1和3的概率.解:(1)设事件A =“ X 同学所取的3道题至少有1道乙类题”,则有A =“X 同学所取的3道题都是甲类题”.因为P (— A )=C 36C 310=16,所以P (A )=1-P (— A )=56.(2)P (X =1)=C 12⎝ ⎛⎭⎪⎫351·⎝ ⎛⎭⎪⎫251·15+C 02⎝ ⎛⎭⎪⎫350·⎝ ⎛⎭⎪⎫252·45=28125; P (X =3)=C 22⎝ ⎛⎭⎪⎫352·⎝ ⎛⎭⎪⎫25·45=36125. 归纳升华解决二项分布问题必须注意: (1)对于公式P n (k )=C k n ·p k (1-p )n -k,k =0,1,2,…,n 必须在满足“独立重复试验”时才能运用,否则不能应用该公式.(2)判断一个随机变量是否服从二项分布,关键有两点:一是对立性,即一次试验中,事件发生与否两者必有其一;二是重复性,即试验独立重复地进行了n 次.[变式训练] 口袋中装有大小、轻重都无差别的5个红球和4个白球,每一次从袋中摸出2个球,若颜色不同,则为中奖.每次摸球后,都将摸出的球放回口袋中,则3次摸球恰有1次中奖的概率为()A.80243B.100243C.80729D.100729解析:每次摸球中奖的概率为C 14C 15C 29=2036=59,由于是有放回地摸球,故3次摸球相当于3次独立重复实验, 所以3次摸球恰有1次中奖的概率P =C 13×59×⎝ ⎛⎭⎪⎫1-592=80243.答案:A专题四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和方差在实际问题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 [例4] (2016·某某卷)某小组共10人,利用假期参加义工活动,已知参加义工活动次数为1,2,3的人数分别为3,3,4.现从这10人中随机选出2人作为该组代表参加座谈会.(1)设A 为事件“选出的2人参加义工活动次数之和为4”,求事件A 发生的概率; (2)设X 为选出的2人参加义工活动次数之差的绝对值,求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解:(1)由已知,有P (A )=C 13C 14+C 23C 210=13. 所以,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13.(2)随机变量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 P (X =0)=C 23+C 23+C 24C 210=415, P (X =1)=C 13C 13+C 13C 14C 210=715, P (X =2)=C 13C 14C 210=415.所以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X 0 1 2 P415715415随机变量X 的数学期望E (X )=0×415+1×715+2×415=1.归纳升华(1)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有以下三个步骤:①明确随机变量X 取哪些值;②计算随机变量X 取每一个值时的概率;③将结果用表格形式列出.计算概率时要注意结合排列组合知识.(2)均值和方差的求解方法是:在分布列的基础上利用E (X )=x 1p 1+x 2p 2+…+x i p i +…+x n p n 求出均值,然后利用D (X )=∑i =1n[x i -E (X )]2p i 求出方差.[变式训练] 根据以往的经验,某工程施工期间的降水量X (单位:mm)对工期的影响如下表:0.3,0.7,0.9,求:(1)工期延误天数Y 的均值与方差.(2)在降水量至少是300的条件下,工期延误不超过6天的概率.解:(1)由已知条件有P (X <300)=0.3,P (300≤X <700)=P (X <700)-P (X <300)=0.7-0.3=0.4,P (700≤X <900)=P (X <900)-P (X <700)=0.9-0.7=0.2. P (X ≥900)=1-P (X <900)=1-0.9=0.1.所以Y 的分布列为于是,E (Y )=0×0.3D (Y )=(0-3)2×0.3+(2-3)2×0.4+(6-3)2×0.2+(10-3)2×0.1=9.8.故工期延误天数Y 的均值为3,方差为9.8.(2)由概率的加法公式,P (X ≥300)=1-P (X <300)=0.7, 又P (300≤X <900)=P (X <900)-P (X <300)=0.9-0.3=0.6. 由条件概率,得P (Y ≤6|X ≥300)=P (X <900|X ≥300)=P (300≤X <900)P (X ≥300)=0.60.7=67.故在降水量X 至少是300的条件下,工期延误不超过6天的概率是67.专题五 正态分布及简单应用高考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考查正态曲线的形状特征与性质,抓住其对称轴是关键. [例5] 某市去年高考考生成绩服从正态分布N (500,502),现有25 000名考生,试确定考生成绩在550~600分的人数.解:因为考生成绩X ~N (500,502),所以μ=500,σ=50,所以P (550<X ≤600)=12[P (500-2×50<X ≤500+2×50)-P (500-50<X ≤500+50)]=12(0.954 4-0.682 6)=0.135 9.故考生成绩在550~600分的人数为25 000×0.135 9≈3 398(人). 归纳升华正态分布概率的求法1.注意3σ原则,记住正态总体在三个区间内取值的概率.2.注意数形结合.由于正态分布密度曲线具有完美的对称性,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因此运用对称性结合图象解决某一区间内的概率问题成为热点问题.[变式训练] 某镇农民年收入服从μ=5 000元,σ=200元的正态分布.则该镇农民平均收入在5 000~5 200元的人数的百分比是________.解析:设X 表示此镇农民的平均收入,则X ~N (5 000,2002). 由P (5 000-200<X ≤5 000+200)=0.682 6. 得P (5 000<X ≤5 200)=0.682 62=0.341 3.故此镇农民平均收入在5 000~5 200元的人数的百分比为34.13%. 答案:34.13% 专题六 方程思想方程思想是解决概率问题中的重要思想,在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两个或三个事件的概率时常会用到方程思想.即根据题设条件列出相关未知数的方程(或方程组)求得结果.[例6] 甲、乙、丙三台机床各自独立地加工同一种零件,已知甲机床加工的零件是一等品而乙机床加工的零件不是一等品的概率为14,乙机床加工的零件是一等品而丙机床加工的零件不是一等品的概率为112,甲、丙两台机床加工的零件都是一等品的概率为29.(1)分别求甲、乙、丙三台机床各自加工的零件是一等品的概率;(2)从甲、乙、丙加工的零件中各取一个检验,求至少有一个一等品的概率. 解:记A ,B ,C 分别为甲、乙、丙三台机床各自加工的零件是一等品的事件. 由题设条件有⎩⎪⎨⎪⎧P (A — B )=14,P (B — C )=112,P (AC )=29,即⎩⎪⎨⎪⎧P (A )[1-P (B )]=14, ①P (B )[1-P (C )]=112,②P (A )P (C )=29. ③由①③得P (B )=1-98P (C ),代入②得27[P (C )]2-51P (C )+22=0.解得P (C )=23或P (C )=119(舍去).将P (C )=23分别代入②③可得P (A )=13,P (B )=14.故甲、乙、丙三台机床各自加工的零件是一等品的概率分别是13,14,23.(2)记D 为从甲、乙、丙加工的零件中各取一个检验,至少有一个一等品的事件.则P (D )=1-P (— D )=1-[1-P (A )][1-P (B )][1-P (C )]=1-23×34×13=56.故从甲、乙、丙加工的零件中各取一个检验,至少有一个一等品的概率为56.归纳升华(1)在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时,常利用分布列的性质:①p 1≥0,i =1,2,3,…,n ;②∑i =1np i =1,列出方程或不等式求出未知数.(2)在求两个或多个概率时,常根据不同类型的概率公式列出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数. [变式训练] 若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ξ 0 1 P9a 2-a3-8a求常数a 解:由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性质得⎩⎪⎨⎪⎧9a 2-a +3-8a =1,0≤9a 2-a ≤1,0≤3-8a ≤1,解得a =23(舍去)或a =13.所以,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为:ξ 0 1 P2313。
2020_2021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4正态分布跟踪训练含解析新人教A版选修2_3

正态分布[A组学业达标]1.正态分布N(0,1)在区间(-2,-1)和(1,2)上取值的概率为P1,P2,则二者大小关系为( )A.P1=P2B.P1<P2C.P1>P2D.不确定解析:根据正态曲线的特点,图象关于x=0对称,可得在区间(-2,-1)和(1,2)上取值的概率P1,P2相等.答案:A2.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a,4),且P(X>1)=0.5,则实数a的值为( ) A.1 B.2C.3 D.4解析: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a,4),所以曲线关于x=a对称,且P(X>a)=0.5,由P(X>1)=0.5,可知μ=a=1.答案:A3.已知某批零件的长度误差(单位:毫米)服从正态分布N(0,32),从中随机取一件,其长度误差落在区间(3,6)内的概率为( )(附:若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μ,σ2),则P(μ-σ<ξ≤μ+σ)=68.26%,P(μ-2σ<ξ≤μ+2σ)=95.44%)A.4.56% B.13.59%C.27.18% D.31.74%解析:P(3<ξ<6)=12[P(-6<ξ<6)-P(-3<ξ<3)]=12(95.44%-68.26%)=13.59%.故选B.答案:B4.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 (1,4),若P (2<ξ<3)=a ,则P (ξ<-1)+P (1<ξ<2)=( ) A.1-a 2 B.12-a C .a +0.003a D.12+a 解析:因为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 (1,4),所以正态曲线关于x =1对称,因为P (2<ξ<3)=a ,所以P (-1<ξ<0)=a ,P (1<ξ<2)=P (0<ξ<1),P (ξ<-1)+P (1<ξ<2)=12-a .答案:B5.已知X ~N (0,1),则X 在区间(-∞,-2)内取值的概率为( )A .0.954B .0.046C .0.977D .0.023解析:由题意知,正态曲线的对称轴为x =0,所以P (X <-2)=0.5-12P (-2≤X ≤2)=0.5-0.954 42=0.022 8.故选D. 答案:D6.若随机变量ξ~N (10,σ2),P (9≤ξ≤11)=0.4,则P (ξ≥11)=________.解析:由P (9≤ξ≤11)=0.4且正态曲线以x =μ=10为对称轴知,P (9≤ξ≤11)=2P (10≤ξ≤11)=0.4.P (10≤ξ≤11)=0.2,∵P (ξ≥10)=0.5,∴P (ξ≥11)=0.5-0.2=0.3.答案:0.37.如果ξ~N (μ,σ2),且P (ξ>3)=P (ξ<1)成立,则μ=________.解析:因为ξ~N (μ,σ2),故正态密度函数关于直线x =μ对称,又P (ξ<1)=P (ξ>3),从而μ=1+32=2,即μ的值为2. 答案:28.抽样调查表明,某校高三学生成绩ξ(总分750分)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平均成绩为500分.已知P (400<ξ<450)=0.3,则P (550<ξ<600)=________.解析:由图可以看出P (550<ξ<600)=P (400<ξ<450)=0.3.答案:0.39.已知随机变量X ~N (μ,σ2),且其正态曲线在(-∞,80)上是增函数,在(80,+∞)上为减函数,且P (72<X ≤88)=0.682 6.(1)求参数μ,σ的值.(2)求P (64<X ≤72).解析:(1)由于正态曲线在(-∞,80)上是增函数,在(80,+∞)上是减函数,所以正态曲线关于直线x =80对称,即参数μ=80.又P (72<x ≤88)=0.682 6.结合P (μ-σ<X ≤μ+σ)=0.682 6,可知σ=8.(2)因为P (μ-2σ<X ≤μ+2σ)=P (64<X ≤96)=0.954 4.又因为P (X ≤64)=P (X >96),所以P (X ≤64)=12(1-0.954 4)=12×0.045 5=0.022 8. 所以P (X >64)=0.977 2.又P (X ≤72)=12[1-P (72<X ≤88)]=12×(1-0.682 6)=0.158 7,所以P (X >72)=0.841 3,P (64<X ≤72)=P (X >64)-P (X >72)=0.135 9.10.在某次数学考试中,考生的成绩ξ服从一个正态分布,即ξ~N (90,100).(1)试求考试成绩ξ位于区间(70,110)上的概率是多少?(2)若这次考试共有2 000名考生,试估计考试成绩在(80,100)间的考生大约有多少人? 解析:因为ξ~N (90,100),所以μ=90,σ=10.(1)由于正态变量在区间(μ-2σ,μ+2σ)内取值的概率是0.954 4,而该正态分布中,μ-2σ=90-2×10=70,μ+2σ=90+2×10=110,于是考试成绩ξ位于区间(70,110)内的概率是0.954 4.(2)由μ=90,σ=10,得μ-σ=80,μ+σ=100.由于正态变量在区间(μ-σ,μ+σ)内取值的概率是0.682 6,所以考试成绩ξ位于区间(80,100)内的概率就是0.682 6.一共有2 000名考生,所以考试成绩在(80,100)间的考生大约有2 000×0.682 6≈1 365(人).[B 组 能力提升]11.设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 (μ,σ2),且二次方程x 2+4x +ξ=0无实数根的概率为12,则μ等于( ) A .1B .2C .4D .不能确定解析:因为方程x 2+4x +ξ=0无实数根的概率为12,由Δ=16-4ξ<0,得ξ>4,即P (ξ>4)=12=1-P (ξ≤4),故P (ξ≤4)=12,所以μ=4. 答案:C12.已知随机变量X 服从正态分布即X ~N (μ,σ2),且P (μ-σ<X ≤μ+σ)≈0.682 6,若随机变量X ~N (5,1),则P (X >6)≈( )A .0.341 3B .0.317 4C .0.158 7D .0.158 6解析:由题设P (4<X ≤6)≈0.682 6,所以由正态分布的对称性可得P (X ≥6)=12[1-P (4<X ≤6)]≈12(1-0.682 6)≈0.158 7. 答案:C13.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中随机投掷10 000个点,则落入阴影部分(曲线C 为正态分布N (0,1)的密度曲线)的点的个数的估计值为________.附:若X ~N (μ,σ2),则P (μ-σ<X ≤μ+σ)=0.682 6,P (μ-2σ<X ≤μ+2σ)=0.954 4. 解析:X ~N (0,1)知,P (-1<X ≤1)=0.682 6,所以P (0≤X ≤1)=12×0.682 6=0.341 3, 故S ≈0.341 3,所以落在阴影部分中点的个数x 的估计值为x 10 000=S1,所以x =10 000×0.341 3≈3 413.答案:3 41314.某校在一次测试中约有600人参加考试,数学考试的成绩X ~N (100,a 2)(a >0,试卷满分150分),统计结果显示数学考试成绩在80分到120分之间的人数约为总人数的35,则此次测试中数学考试成绩不低于120分的学生约有________人.解析:因为成绩X ~N (100,a 2),所以其正态曲线关于直线x =100对称,又成绩在80分到120分之间的人数约为总人数的35,由对称性知:成绩在120分以上的人数约为总人数的12×⎝ ⎛⎭⎪⎫1-35=15,所以此次数学考试成绩不低于120分的学生约有:15×600=120(人). 答案:12015.一投资者要在两个投资方案中选择一个,这两个方案的利润ξ(万元)分别服从正态分布N (8,32)和N (3,22),投资者要求“利润超过5万元”的概率尽量大,那么他应选择哪个方案?解析:由题意知,只需求出两个方案中“利润超过5万元”的概率哪个大,大的即为最佳选择方案.对于第一套方案ξ~N (8,32),则μ=8,σ=3.于是P (8-3<ξ≤8+3)=P (5<ξ≤11)≈0.682 6.所以P (ξ≤5)=12[1-P (5<ξ≤11)] ≈12(1-0.682 6)=0.158 7. 所以P (ξ>5)≈1-0.158 7=0.841 3.对于第二套方案ξ~N (3,22),则μ=3,σ=2.于是P (3-2<ξ≤3+2)=P (1<ξ≤5)≈0.682 6,所以P (ξ>5)=12[1-P (1<ξ≤5)] ≈12(1-0.682 6)=0.158 7. 所以应选择第一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强化训练(二)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建议用时:45分钟)
[基础达标练]
一、选择题
1.设随机变量ξ~N (2,2),则D ⎝ ⎛⎭
⎪⎫12ξ=( ) A .1 B .2 C.1
2 D .4
C [∵ξ~N (2,2),∴
D (ξ)=2. ∴D ⎝ ⎛⎭⎪⎫12ξ=1
2
2D (ξ)=14×2=12.]
2.正态分布密度函数为φμ,σ
(x )=
18π
e -
x 2
8,x ∈(-∞,+∞),则总体的平均数和
标准差分别是( )
A .0和8
B .0和4
C .0和2
D .0和 2 C [由条件可知μ=0,σ=2.]
3.设一随机试验的结果只有A 和A ,且P (A )=m ,令随机变量,
则ξ的方差D (ξ)等于( )
【导学号:95032216】
A .m
B .2m (1-m )
C .m (m -1)
D .m (1-m )
D [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
∴E (ξ)=0×(1-m )+1×m ∴D (ξ)=(0-m )2×(1-m )+(1-m )2
×m =m (1-m ).]
4.周老师上数学课时,给班里同学出了两道选择题,她预估做对第一道题的概率为0.80,做对两道题的概率为0.60,则预估做对第二道题的概率是( )
A .0.80
B .0.75
C .0.60
D .0.48
B [设“做对第一道题”为事件A ,“做对第二道题”为事件B ,则P (AB )=P (A )·P (B )=0.80·P (B )=0.60,故P (B )=0.75,故选B.]
5.同时抛掷两枚均匀的硬币10次,设两枚硬币同时出现反面的次数为ξ,则D (ξ)
=( )
A.158
B.154
C.52
D .5
A [两枚硬币同时出现反面的概率为12×12=14,故ξ~
B ⎝ ⎛⎭⎪⎫10,14, 因此D (ξ)=10×14×⎝ ⎛⎭⎪⎫1-14=15
8.]
二、填空题
6.袋中有4只红球3只黑球,从袋中任取4只球,取到1只红球得1分,取到1只黑球得3分,设得分为随机变量X ,则P (X ≤6)=________.
【导学号:95032217】
1335 [P (X ≤6)=P (X =4)+P (X =6)=C 4
4+C 34C 1
3C 47=13
35
.] 7.甲、乙、丙三人到三个景点旅游,每人只去一个景点,设事件A 为“三个人去的景点不相同”,B 为“甲独自去一个景点”,则概率P (A |B )等于________.
12
[由题意可知,n (B )=C 1322=12,n (AB )=A 3
3=6. 所以P (B |A )=
n AB n A =612=1
2
.]
8.设随机变量X ~B (2,p ),随机变量Y ~B (3,p ),若P (X ≥1)=5
9
,则P (Y ≥1)=________.
【导学号:95032218】
1927 [因为X ~B (2,p ),所以P (X ≥1)=1-P (X =0)=1-C 02(1-p )2
=59,解得p =13. 又Y ~B (3,p ),所以P (Y ≥1)=1-P (Y =0)=1-C 03(1-p )3
=1927.]
三、解答题
9.编号为1,2,3的三位学生随意入座编号为1,2,3的三个座位,每位学生坐一个座位,设与座位编号相同的学生的人数是ξ,求E (ξ)和D (ξ).
[解] ξ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3,ξ=0表示三位同学全坐错了,有2种情况,即编号为1,2,3的座位上分别坐了编号为2,3,1或3,1,2的学生,
则P (ξ=0)=2A 33=13
;
ξ=1表示三位同学只有1位同学坐对了,
则P (ξ=1)=C 1
3A 33=1
2
;
ξ=3表示三位学生全坐对了,即对号入座, 则P (ξ=3)=1A 33=1
6.
所以,ξ的分布列为
E (ξ)=0×13
+1×12
+3×16
=1;
D (ξ)=1
3×(0-1)2+12×(1-1)2+16
×(3-1)2=1.
10.一个口袋内装有2个白球和2个黑球,那么
(1)先摸出1个白球不放回,再摸出1个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2)先摸出1个白球后放回,再摸出1个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导学号:95032219】
[解] (1)设“先摸出1个白球不放回”为事件A ,“再摸出1个白球”为事件B ,则“先后两次摸出白球”为事件AB ,“先摸一球不放回,再摸一球”共有4×3种结果.
所以P (A )=12,P (AB )=2×14×3=1
6,所以P (B |A )=1
612=13
.
所以先摸出1个白球不放回,再摸出1个白球的概率为1
3
.
(2)设“先摸出1个白球后放回”为事件A 1,“再摸出1个白球”为事件B 1,“两次都摸出白球”为事件A 1B 1,P (A 1)=12,P (A 1B 1)=2×24×4=1
4
,
所以P (B 1|A 1)=
P A 1B 1P A 1
=1412
=12. 所以先摸出1个白球后放回,再摸出1个白球的概率为1
2
.
[能力提升练]
一、选择题
1.若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 (0,1),已知P (ξ<-1.96)=0.025,则P (|ξ|<1.96)=( )
A .0.025
B .0.050
C .0.950
D .0.975
C [由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 (0,1),得P (ξ<1.96)=1-P (ξ≤-1.96),所以
P (|ξ|<1.96)=P (-1.96<ξ<1.96)=1-2P (ξ≤-1.96)=1-2P (ξ<-1.96)=1-
2×0.025=0.950.]
2.一只蚂蚁位于数轴x =0处,这只蚂蚁每隔一秒钟向左或向右移动一个单位长度,设它向右移动的概率为23,向左移动的概率为1
3
,则3秒后,这只蚂蚁在x =1处的概率为( )
【导学号:95032220】
A .4
9 B .59 C .1
D .29
A [由题意知,3秒内蚂蚁向左移动一个单位长度,向右移动两个单位长度,所以蚂蚁
在x =1处的概率为C 2
3×⎝ ⎛⎭⎪⎫232
×⎝ ⎛⎭⎪⎫131
=49
.]
二、填空题
3.在一次数学考试中,第14题和第15题为选做题.规定每位考生必须且只需在其中选做一题.设4名考生选做这两题的可能性均为1
2.其中甲、乙2名学生选做同一道题的概率
是________.
1
2
[设事件A 表示“甲选做第14题”,事件B 表示“乙选做第14题”,则甲、乙2名学生选做同一道题的事件为“AB +A B ”,且事件A 、B 相互独立.
所以P (AB +A B )=P (A )P (B )+P (A )P (B )=12×12+⎝
⎛⎭⎪⎫1-12⎝ ⎛⎭⎪⎫1-12=1
2.]
4.某人参加驾照考试,共考6个科目,假设他通过各科考试的事件是相互独立的,并且概率都是p .若此人未能通过的科目数ξ的均值是2,则p =________.
【导学号:95032221】
2
3
[因为通过各科考试的概率为p ,所以不能通过考试的概率为1-p ,易知ξ~B (6,1-p ),所以E (ξ)=6(1-p )=2,解得p =2
3
.]
三、解答题
5.在甲、乙等6个单位参加的一次“唱读讲传”演出活动中,每个单位的节目集中安排在一起,若采用抽签的方式随机确定各单位的演出顺序(序号为1,2,…,6),求:
(1)甲、乙两单位的演出序号至少有一个为奇数的概率; (2)甲、乙两单位之间的演出单位个数ξ的分布列与均值.
[解] 只考虑甲、乙两单位的相对位置,故可用组合计算基本事件数.
(1)设A 表示“甲、乙的演出序号至少有一个为奇数”,则A 表示“甲、乙的演出序号均为偶数”,由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得P (A )=1-P (A )=1-C 2
3C 26=1-15=4
5
.
(2)ξ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3,4,且
P (ξ=0)=5C 26=13,P (ξ=1)=4C 26=415,P (ξ=2)=3C 26=15,P (ξ=3)=2C 26=215
,P (ξ=4)
=1C 26=1
15
. 从而知ξ的分布列为
所以E (ξ)=0×13+1×15+2×5+3×15+4×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