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时1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沪教版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课件)(共22张)

摸一摸,看一看,这个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顶点
léng
棱
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体物体,指一指 它的面、棱、顶点的位置。
测量一下,长方体每个面上的角是什么角?
测量一下,长方体每个面上的角是什么角? 长方体每个面上的角都是直角。
数一数 说一说
长方体:
有 个面,
有
条棱,
有 个顶点,
每个面上的角都是 直 角。
数一数 说一说
长方体:
有 6 个面,
有
条棱,
有 个顶点,
每个面上的角都是 直 角。
数一数 说一说
上
长方体:
有 6 个面,
有 12 条棱,
有 个顶点,
每个面上的角都是 直 角。 下
数一数 说一说
左
右
长方体: 有 6 个面, 有 12 条棱, 有 个顶点, 每个面上的角都是 直 角。
数一数 说一说
正方体:
有 6 个面,
有
条棱,
有 个顶点,
每个面上的角都是
角。
数一数 说一说
正方体: 有 6 个面, 有 12 条棱, 有 个顶点, 每个面上的角都是
角。
1 3
5 7
数一数 说一说
2 4
6 8
正方体: 有 6 个面, 有 12 条棱, 有 8 个顶点, 每个面上的角都是
角。
数一数 说一说
后 前
数一数 说一说
长方体: 有 6 个面, 有 12 条棱, 有 个顶点, 每个面上的角都是 直 角。
数一数 说一说
长方体: 有 6 个面, 有 12 条棱, 有 个顶点, 每个面上的角都是 直 角。
数一数 说一说
第五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21-22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沪教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五单元p67—70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
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能够比较正方体、长方体的异同,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能过动手制作长方体的模型。
教学重点: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每组一个正方体和长方体每组一盒长方体和长方体组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各种物体形状找出第几个是长方体,第几个是正方体?2.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3.从袋子里摸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揭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二、组织探究、掌握新知1.学习长方体的特征:面:6个(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有顺序地数顶点:8个有顺序地数棱:12条棱分3组,每组4条。
小结:长方体的特征师;小胖今天也在学习长方体,他要搭一个长方体,但是他搭了一半就不知道怎么搭了,你们愿意帮助他吗?思考:要搭完整这个长方体还要几个小球,几根小棒?2.动手操作: 4人合作搭一个长方体时间5分钟总结棱的特征:12条棱,分为3组,每组4条3.口答(长方体特征)1.长方体有个面。
2.长方体有个顶点。
3.长方体有条棱,分为组,每组有条。
三、自主探究、正方体特征师:你想知道正方体的什么特征?1.学生自己探究正方体有个面。
正方体有个顶点。
正方体有条棱,所有棱的长短(都相等,不都相等)。
2.师生交流3.小结:正方体特征4.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揭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四、拓展1.出示实物:由2个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判断是正方体还是长方体。
2.出示实物:4个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问是正方体还是长方体,并说出理由?五、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本领?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五单元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沪教版共15张PPT

A A
A
B
需要__6__片 A、__0__片 B、__0__片 C、__0__片D A 需要__2__片 A、__4__片 B、__0__片 C、__0__片D
D
需要__0__片 A、__0__片 B、__2__片 C、__4__片D
C
需要多少块小正方体才 能搭出新的正方体A、
B?
A
(8)个
B
(27)个
正方体 长方体
正方体
顶点
面
棱
(8)个小球 (12)根小棒
要搭成正方体框架,还缺几个小球、几 根小棒?
• 缺__6__根小棒 • 缺__2__个小球
缺__4__根小棒 缺__1__个小球
正方体
11
2
3
2
3
4
4
5 6
7 8
59
10
7
12
6
11
8
正方体所有的棱都相等
正方体有几
8个
个顶点?
顶点
正方体有几 12条
条棱?
棱
正方体有几 6个个面?Fra bibliotek面长方体
棱 面
顶点
长方体
A
B
C
E D
①它们的形状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长方体:C、D、E 正方体:A、B
长方体
A
B
C
E
D
②搭一个正方体框架需要多少个小球、多少根小棒?搭一长方体框 架需要多少个小球、多少根小棒?
搭一个正方体和长方体都需要8个小球、 12根小棒
长方体
③比一比 正方体 有__6__个面 有__1_2_条棱 有__8__个顶点 所有的棱__都_相__等__(都相等/ 不都相等)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几何小实践(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沪教版(共13张PPT)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2 几何小实践(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 认识) ▏沪教版 (共13张PPT)
活动二:
选择合适的方法判断下面哪些3)
长方形有:(2) (3)(4) 其中,正方形有: (4)
(4)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2 几何小实践(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 认识) ▏沪教版 (共13张PPT)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2 几何小实践(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 认识) ▏沪教版 (共13张PPT)
活动三:小探究
1.请你用量一量或折一折的方法,判断老师所提供的折 纸是什么形状的? 2.用这张正方形纸折出四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并说 说你是怎么折的。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2 几何小实践(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 认识) ▏沪教版 (共13张PPT)
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
说一说
判断它们的形状是不是长方体?
活动一:搭一搭、说一说
你选择的是几根什么颜色的小棒? ②你为什么用这样的小棒?
想一想
想一想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2 几何小实践(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 认识) ▏沪教版 (共13张PPT)
想一想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2 几何小实践(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 认识) ▏沪教版 (共13张PPT)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2 几何小实践(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 认识) ▏沪教版 (共13张PPT)
想一想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2 几何小实践(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 认识) ▏沪教版 (共13张PPT)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2 几何小实践(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 认识) ▏沪教版 (共13张PPT)
想一想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2 几何小实践(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 认识) ▏沪教版 (共13张PPT)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③(课件)

下面的黄色纸片中,哪些可以作为正方体的 面贴在正方体上?
A
下面的图形中,哪一个可以用黄色纸片A作 为面来贴?
A
①
②
③
课本第70页
课本第70页 哪些可以作为长方体的面贴在 长方体上?它们各需要几片?
A
A
需要 6 片A、需要 0 片B、需要 0 片C、需要 0 片D。
需要 片A、需要 片B、需要 片C、需要 片D。
课本第70页 哪些可以作为长方体的面贴在 长方体上?它们各需要几片?
A
B
需要 6 片A、需要 0 片B、需要 0 片C、需要 0 片D。
A
需要 2 片A、需要 片B、需要 片C、需要 片D。
需要 片A、需要 片B、需要 片C、需要 片D。
课本第70页 哪些可以作为长方体的面贴在 长方体上?它们各需要几片?
需要 片A、需要 片B、需要 片C、需要 片D。
课本第70页 哪些可以作为长方体的面贴在 长方体上?它们各需要几片?
A
需要 6 片A、需要 0 片B、需要 0 片C、需要 0 片D。 需要 2 片A、需要 片B、需要 片C、需要 片D。
需要 片A、需要 片B、需要 片C、需要 片D。
课本第70页 哪些可以作为长方体的面贴在 长方体上?它们各需要几片?
A
需要 6 片A、需要 0 片B、需要 0 片C、需要 0 片D。
需要 2 片A、需要 4 片B、需要 0 片C、需要 0 片D。
C
需要 片A、需要 片B、需要 片C、需要 片D。
课本第70页 哪些可以作为长方体的面贴在 长方体上?它们各需要几片?
A
需要 6 片A、需要 0 片B、需要 0 片C、需要 0 片D。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4.1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沪教版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不等我从被子里把头伸出来,他就走了。 鼻子一下子酸起来,不管怎么样,我还是拿他没办法。他永远都不属于我。感觉很悲哀!
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我就知道自己脑子里长了一个东西,然后常常有头痛的毛病。记得有一次,我一个人在洗手间洗脸,我就那样晕倒了。后来我模糊的听到妈妈哭着说:佳佳啊,千万不要有事啊。我想睁开眼,但却睁不开,又晕过去了。那是下午的事,我知道我是凌晨在医院才醒来的。妈妈见我醒了,赶忙抱着我的头说:没事了,没事了。但是等爸爸过来时,我看到她背对着我们在抹眼泪。奶奶也在叔叔也在,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子这么多人都来了,因为平常只有大节日的时候他们才会聚在一起的。上初中的时候,我又一次进了医院,还是因为头痛,住了半个月的院,吃了整整一年的药,那时每次课外劳动时,班主任都让我留在教室。我问妈妈:我有病,对吗?和我脑子里长的那个东西有关,对吗?妈妈说:哪有啊。不要瞎想,你很健康。我相信了妈妈说的,因为病人的气色通常是不好 的,可是我平常的气色很好,像Red Apple。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条王鲑。个头儿不小。”伙伴保罗悄悄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的和鱼进行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地挣扎,孩子渐渐地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去的边缘。我知道一但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他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强迫一只蛹去破茧,让它落在蜘蛛的网里,是否就是仁慈?
所有的鸟儿都以为,把鱼举在空中是一种善举。
有时很傻地暗示自己,去走同样的路,买一模一样的花,听熟悉的声音,遥望那扇窗,想象小小的灯还亮着,一衣一衫装扮自己,以为这样,便可以回到那已逝去的世界,至少现在,闭上眼睛,感觉自己真的在缤纷之中。
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从形状、边长等方面进行鉴别;2.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练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二、教学重点1.长方形、正方形的辨认;2.周长计算。
三、教学难点1.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分;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先说说昨天所学的知识,再引入本节课的话题——长方形、正方形。
2. 学习1.首先让学生想想,长方形、正方形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有什么关系?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同学们明白:一些实用的物品可能都是由长方形、正方形组成而成,例如小方盒、课桌、书包等。
2.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区别,然后引出长方形、正方形两个概念。
3.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3D图形,并指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长什么样子。
4.通过多种练习形式,让同学们尝试去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够较为准确地说出两者之间的区别。
3. 巩固接下来,老师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让学生练习周长的计算方法。
例如,让学生计算下列矩形的周长:•长方形,长为3cm,宽为2cm;•正方形,边长为4cm。
经过学生的计算,同学们能够明白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作业1.让学生通过自己身边的物品,用手绘或线上工具,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并标注其长度、宽度和周长;2.让学生练习纸上计算周长的题目,例如:一个长方形,长度为8cm,宽度为3cm,它的周长是多少?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概念,使学生具备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分能力,并且能够对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练习。
同时,通过与同学的交流互动,学生们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正方体、长方体的基本定义和特征;2.学会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并能举例说明。
二、教学准备1.教师要准备黑板、彩笔等教学工具;2.准备多组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模型,以及图形提示卡片等工具。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先给学生出示几张图形丑陋的图案,让学生思考如何把它们变成立方体或长方体。
让学生通过几分钟的讨论后,在黑板上画出示范图形。
2.学习正方体教师向学生介绍正方体的基本定义和特点,然后拿出一个正方体的模型向学生展示,让学生猜测它是哪种图形,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思考,并让学生通过手势,口头或是写在板上的方式来回答,老师再进行点拨,并让其认识到正方体的全局和基本特点。
3.学习长方体教师向学生介绍长方体的基本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回忆上一堂课所学的关于三个维度的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以往的经验,总结出长方体的定义以及区别于正方体的特点。
4.练习能力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小组活动,在规定时间内,让他们描述和区分与长方体或正方体有关的日常物品,并且挑选出物品的种类和区分方式。
通过讨论他们的策略,让学生能对于物品的相关特点有基本的认识。
5.巩固训练最后,让学生们各自举出在进行游戏时可以用到的事物,根据教师领唱的诗歌歌曲来对剩下的物品进行分组,通过整理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是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基础课,通过教师的介绍、讲解、举例和练习,学生们应该在对这些图形的区分和理解上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同时在小组活动中,也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协调和思考能力。
五、课后作业1.以生活中熟悉的物品作为样本,整理出正方形、长方形、正方体、长方体。
2.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整合相关笔记。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让学生参与分类讨论,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技巧,但是在分组时要注意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均衡,才能更好地做出全员参与的好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页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2、 知道正方体的特征。
3、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动手,掌握正方体,长方体图形的特征。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 新授引入
师:请你们将这些物品分分类
学生讨论,汇报。
师: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正方体,长方体。
师: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物体的形状就是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的,你能举例说 说
看吗?
学生举例。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正方体。
(出示课题)
二、 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
1、师:下面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方面来研究它们的特征。
2. 师:(分别拿出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在正方体和长方体中,哪个部分 是顶
点、哪个部分是棱、哪个部分是面呢?谁能猜猜看! 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正确指面、
棱、顶点。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学具,用手分别摸一摸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顶点、棱和面。
3. 小结:通过摸一摸知道正方体和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是面,两个面相交的边 叫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顶点。
探究二: 师:给你小棒和小球,你能搭出正方体吗? 学生动手操作。
展示典型作品。 师:观察你们搭出的正方体,你们发现了哪些小秘密呢? 学生交流。
探究三: 出示大小不一的三个正方体。 生:搭一个正方体需要 8 个小球、 12 根。
师:如果你使用的小棒长短不一呢? 生:搭出的就不是正方体了。
小结:搭一个正方体需要 8 个小球、 12 根长短相等的小棒。 师:也就是说,一个正
方体,有 8个顶点, 12条棱。
三、 练习与巩固 练习一
师:要搭成正方体,还缺几个小球?几根小棒? 出示不完整的正方体模型。
生:第一题缺 2 个小球, 7 根小棒。
第 2 页
第 3 页
第二题缺 1 个小球, 5 根小棒。
你是怎样想的?
生 1 :从图上发现的。
生 2:第一题 8-6 = 2, 12- 5= 7,第二题 8-7= 1, 12-7 = 5。
师:搭成正方体的小球是正方体的哪个部分呢?那小棒呢? 师:谁能说说看一个正方体
有几个顶点?几条棱? 练习二 师:请你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还缺几个小球?几根小棒?
(出示课件) 学生交流
1 、一个正方体有几个顶点?几条棱?
2、一个正方体又有几个面呢?面上的角都是什么角? 学生讨论研究。
小结:
正方体有 8个顶点、 1 2条棱、 6个面组成。 1 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6个面的大 小
也都相等。面上的角都是直角。
练习四
师:这是一个正方体。(出示一个小正方体),要几块这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拼 成一个较大
的正方体呢?如果要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体有需要这样的小正方体 几块呢?
学生汇报
师:自己动手也来拼拼、搭搭,检验一下。
生: 1, 8, 27。
师:用正方体还可以拼出许多漂亮的图形,说一说搭成这些图形各需要多少块 小正方
体? 请你完成在书上。
生回答。
练习五
出示课件
师:还缺几块小正方体?
第4页
学生回答。
I课堂小结
四、 小结
正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组成。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6个面的大 小也都相
等。面上的角都是直角。
|课后习题
五、 课后作业
游戏:同桌之间一人出示部分小球和小棒,另一人猜测还要几个小球和几根小 棒才能搭
成正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