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专升本大纲Microsoft Word 文档 (9)

合集下载

山东专升本计算机Word的知识点总结

山东专升本计算机Word的知识点总结

Office(一)主要组件1.Word2.Excel3.PowerPoint4.Access5.Outlook6.OneNote7.Publish(二)定制office快速访问工具栏1.文件—后台视图—“选项”命令—“word选项”对话框—快速访问工具栏2.右击快速访问工具栏—快捷菜单—自定义快速访问工具栏3.单击快速访问工具栏右侧的快速定义按钮注意:1.鼠标指向工具栏的某个按钮时,显示按钮名称的矩形是:工具提示信息2.快速访问工具栏:新建,打开,保存,电子邮件,快速打印,打印预览和打印,拼写和语法,撤销,恢复,绘制表格,打开最近使用过的文件(三)office功能区最小化1.双击除“文件”选项卡外的任意选项卡2.Ctrl+F1组合键3.使用鼠标右键单击功能区的任意位置或快速访问工具栏,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功能区最小化”命令4.单击功能区右侧的“功能区最小化”按钮(四)关闭office在关闭office应用程序或文档窗口时,若没有对各种编辑操作进行保存,执行关闭操作后,系统会弹出相应的提示框⑴单击“保存”按钮,可保存当前文档,同时关闭该文档⑵单击“不保存”按钮,将直接关闭文档,而且不会进行保存⑶单击“取消”按钮,则回到编辑状态W的主要功能,启动和退出(一)W的主要功能1.文字的编辑和格式化2.多媒体混排3.表格处理4.版式设计与打印5.拼写和语法检查(F7),模板和向导,帮助,网络等(二)常用的启动w的方法1.执行“开始/程序/Microsoft Word”命令2.双击桌面上的W快捷图标3.右击桌面,执行“新建Microsoft Word文档”快捷菜单命令,在桌面上建立“Microsoft Word 文档”快捷图标,双击快捷图标4.打开已有的W文档5.打开w可执行文件“Win Word.exe”(三)退出w的方法1.单击w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2.单击“文件”选项卡,在后台视图中的退出命令3.双击w窗口右上角的控制图标4.单击w程控左上角的控制图标,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关闭命令5.Alt+F4(四)只关闭文档窗口而不退出应用程序的方法1.单击“文件”选项卡在后台视图中的关闭命令2.Ctrl+W3.Ctrl+F4(五)注意1.在w中建立的文档文件,不能用记事本打开,这是因为文件中含有特殊控制符2.文件选项卡中的退出是退出应用程序,而关闭只是关闭文档窗口3.w可存取的格式有:.docx.dotx.htm.html.txt.pdf.xps.rtf.xml.wtf.doc.dotw的窗口界面(只有文件叫“菜单”,其他都是“选项卡”)1.w的窗口主要由标题栏,功能区,文档编辑区,状态栏组成2.标题栏处于窗口的最上方,从左到右依次为:(标题栏的位置可以改变)⑴控制菜单图标(控制图标)①是最大化:还原、最小化、关闭②不是最大化:移动、最大化、最小化、关闭⑵快速访问工具栏保存,撤销,恢复⑶正在操作的文档名称、程序的名称⑸窗口控制按钮包括:最大化最小化、向下还原、关闭按钮3.标尺(“视图”选项卡/“显示”组)⑴分为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⑵用来确定文档在屏幕及纸张上的位置⑶可以进行段落缩进和页边距调整⑷利用其制表符,设置制表位4.滚动条分为垂直滚动条和水平滚动条注意:w中单击垂直滚动条的▼按钮,可以使屏幕下滚一屏5.状态栏⑴位于窗口的底部⑵显示:当前文档的页数/总页数,字数,输入语言,输入状态,视图,显示比例等信息6.功能区介绍⑴文件:新建,打开,关闭,保存,另存为,打印,打印预览,退出,选项⑵开始选项卡:剪贴板,字体,段落,样式,编辑⑶插入:页,表格,插图,链接,页眉页脚,文本,符号⑷页面布局:主题,页面设置,稿纸,页面背景,段落,排列⑸引用:目录,脚注,引文与书目,题注,索引,引文目录⑹邮件:创建,开始邮件合并,编写和插入域,预览结果,完成⑺审阅:校对,语言,中文简繁转换,批注,修订,更改,比较,保护⑻视图:文档结构图,显示,显示比例,窗口,宏补充1.w的功能区不包括w的全部功能2.在w中切换文档窗口⑴“视图”中窗口切换⑵Ctrl+F6或Alt+F6(还原文档窗口用Ctrl/Alt+F5)⑶单击任务栏中w文档按钮4.“文件”选项卡可进入后台视图,若想快速返回文档⑴单击除“文件”以外的任意选项卡⑵按键盘上的ESC键5.打开w帮助窗口⑴单击功能区右侧的帮助按钮⑵F1⑶在文件/后台视图中单击帮助6.当显示了水平标尺而没显示垂直标尺时,要想垂直标尺也显示出来,则:在文件选项卡/选项命令/高级/垂直标尺复选框(视图选项卡/标尺,水平标尺与垂直标尺通常要同时显示,同时取消,不能只设置一个)7.快捷键默认为“ALT+菜单名中带下划线字母”8.图表工具,不是w的标准选项卡9.在w文档中输入随便一个网址并按回车,则自动加画下划线,自动变成超级链接,自动变颜色10.拆分w文档窗口的方法⑴拖动垂直滚动条上方的拆分按钮⑵视图/拆分命令⑶按Clt+Alt+S11.在文档中插入日期时间的方法:插入/文本组/“日期和时间”命令12.在w文档结构图中能显示出文档的大纲,但是不能编辑13.在w中文本编辑位置是通过插入点位置来表明的文档视图(①视图选项卡②下方的视图按钮)视图:文档在word应用程序窗口中的显示方式(一)类型常见的五种视图:页面视图,阅读版式视图,Web版式视图,大纲视图,草稿1.页面视图(显示效果)⑴用户看到的屏幕布局与打印输出的效果完全一样。

专升本Word 的应用练习题答案

专升本Word 的应用练习题答案

Word的应用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Word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A 。

A.制作幻灯片B.制作表格C.图文混排D.格式化文档2. 在Word 中,保存、另存为、关闭、退出命令都可以将正在编辑的某个老文件存盘保存,但处理方法有所不同,“另存为”是指 ___ D __ 。

A、退出编辑,但不退出Word,并只能以老文件名保存在原来位置B、退出编辑,退出Word,并只能以老文件名保存在原来位置C、不退出编辑,只能以老文件名保存在原来位置D、不退出编辑,可以以老文件名保存在原来位置,也可以改变文件名或保存在其它位置3. 在Word 编辑过程中,使用 _ B ____ 键盘命令可将插入点直接移到文章末尾。

A、<Shift>+<End>B、<Ctrl>+<End>C、<Alt>+<End>D、<End>4. 在Word 中,有关表格的叙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__A___ 。

A、文本和表可以互相转化B、可以将文本转化为表,但表格不能转成文本C、文本和表不能互相转化D、可以将表转化为文本,但文本不能转成表5.在使用Word 编辑文本时,可以插入图片。

以下方法中, ___ B __ 是不正确的。

A、直接利用绘图工具绘制图形B、使用[文件]菜单[打开]命令,选择某图形文件名C、使用[插入]菜单[图片]命令,选择某图形文件名D、利用剪贴板,将其它图形复制、粘贴到所需文档中6. 在打印Word 文档时,下列内容中, __A___ 不能在“打印”对话框中设置。

A、页码位置B、打印机选择C、打印份数D、打印页面的范围7. 关闭正在编辑的Word文档时,文档从屏幕上予以清除,同时也从 A 中清除。

A、内存B、外存C、磁盘D、CD—ROM8. 在Word文本编辑软件时,要把文章中所以出现的"学生"两字都改成以粗体显示,可以选择 C功能。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升本)大纲及参考教材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升本)大纲及参考教材

社会7整理,祝你考试成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升本考试科目及要求1. 计算机2. 英语3. .综合一(高等数学、工程力学4. ;综合二(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学分互认和专升本计算机(公共课)考试要求一、指导思想本考试大纲依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鲁教高字〔1995〕9号)中所要求的计算机教学的基本目标,根据当前山东省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制订。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育,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的最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使用技能,学会使用典型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最终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

二、总体要求达到新时期计算机文化的基础层次:①具备计算机科学的最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②具有PC系列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常识;③熟练地掌握具有代表性的、使用较为广泛的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及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的使用方法;④对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有初步的了解。

三、内容范围⒈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起源与发展,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存储程序工作原理;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以及它们各自的发展,计算机硬件的五个基本组成,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各自特点;程序设计语言及语言处理程序的基本概念;字、字节、位的概念;不同进制数的表示,不同进制整数间的相互转换;ASCII码,汉字编码的基本常识;多媒体的有关概念。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微机的硬件组成;CPU、内存、RAM、ROM、CACHE、适配器、总线的含义;磁盘驱动器与磁盘;常见输入、输出设备;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性、分类、危害、防治等概念,软件知识产权的有关常识。

⒉操作系统的初步知识与应用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微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常用微机操作系统及各自的特点。

专升本考试大纲

专升本考试大纲

专升本考试大纲专升本考试大纲一、考试概述专升本考试是为了提升专科学历者的综合素质和学术能力,使其达到本科学士学位水平。

考试内容涵盖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

二、考试科目及内容1. 专业基础知识考核考生在原专业基础上的扩展和深化,包括课程设置和常见教材章节等。

考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专业理论知识:主要涵盖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概念,要求考生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2)专业实践能力:主要考核考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实验操作、分析解决问题和模拟实践等。

(3)专业相关主题:考核考生对专业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的了解。

2. 通识教育知识涉及人文、经济、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主要考核考生的综合素质和扩展视野。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人文社会科学:文化、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相关领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英语:测试考生的基本阅读、听力和写作能力,要求掌握基础词汇和语法知识。

三、考试形式与要求1. 笔试(1)答题形式: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2)考试时间:根据科目设置确定。

(3)答题要求:逻辑清晰、条理性强,表达准确简洁。

2. 面试(1)形式:个人面试。

(2)内容: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学术能力、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

四、考试重点与备考建议1. 确定考试重点(1)根据考试大纲提供的参考范围和内容,确定重点和难点。

(2)重点复习专业基础知识和通识教育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战能力培养。

2. 制定备考计划(1)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分配每个科目的复习时间。

(2)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教材、习题集、考试前的模拟试题等。

3. 注意复习方法(1)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论联系实际。

(2)多做练习题,培养独立解题能力。

(3)多参加讨论和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考试评分与合格标准1. 笔试评分(1)参照评分标准,各题按照要求进行评分。

(整理)专升本考试大纲.

(整理)专升本考试大纲.

附件10:2012年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计算机(公共课)考试要求一、指导思想本考试大纲依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鲁教高字〔1995〕9号)中所要求的计算机教学的基本目标,根据当前山东省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制订。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育,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的最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使用技能,学会使用典型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最终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

二、总体要求要求考生达到新时期计算机文化的基础层次:①具备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②具有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常识;③熟练地掌握具有代表性的、使用较为广泛的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 XP及字处理软件(Word 2003)、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 2003)、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03)、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 2003)的使用方法;④对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要有一定的了解,掌握浏览器和电子邮件的使用。

对于网页制作及网络安全的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三、内容范围⒈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与数据的有关概念,计算机文化的概念,计算机起源与发展,计算机特点及分类,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存储程序工作原理;计算机硬件的五个基本组成,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各自特点;程序设计语言及语言处理程序的基本概念;字、字节、位的概念;不同进制数的表示,不同进制整数间的相互转换;ASCII码,汉字编码的基本知识;多媒体的有关概念。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微机的硬件组成;CPU、内存、RAM、ROM、CACHE、适配器、总线的含义;磁盘驱动器与磁盘;常见输入、输出设备;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多媒体的概念,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及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应用。

⒉操作系统的初步知识与应用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微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常用微机操作系统及各自的特点。

专升本大纲

专升本大纲

英语
总要求
学生应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包括基本的语音、语法和
词汇,一定的阅读理解、口语交际以及初步的写作能力。
考试复习内容
一、语音
学生应能掌握下列语音规则:
1. 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
2. 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
3. 常见字母组合的读音
二、词汇
学生应掌握约3800个英语单词的基本用法和相应的常用词组。后附词汇表中仅给出每个单
词的1至2个主要释义。
三、语法
学生应掌握下列基本语法规则:
(一) 词法
1. 名词
2. 冠词
3. 代词
4. 数词
5. 形容词
6. 副词
7. 介词
8. 动词
9. 连词
10. 感叹词
(二) 句法
1. 基本句型
2. 句子按用途分类
(1) 陈述句
(2) 疑问句
(3) 祈使句
(4) 感叹句
3. 句子按结构分类
(1) 简单句
(2) 并列句
(3) 复合句
4. 构词法
(1) 派生词
(2) 合成法
(3) 转换法
四、阅读
学生应能读懂各种题材(包括社会生活、任务传记、科普、史地、政经、文化等)和体裁(包
括记叙文、说明文、描写文、议论文、应用文等)、生词量不超过所读材料2%的文字材料。
学生能理解所读材料的主旨大意,掌握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辨识作者的基本态度和观点,
能根据有关信息进行一定的推理、判断或引申。
五、写作
学生能理解所给出的语言情景,能够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完成规定的写作任务。

专升本计算机考试大纲

专升本计算机考试大纲

重庆市普通高校“专升本”统一选拔考试大纲《计算机基础》(2018年版)(考试科目代码30)Ⅰ、考试大纲适用对象及考试性质本大纲适用于重庆市普通高校“专升本”的考生。

“专升本”考试结果将作为重庆市普通高校高职高专学生申请“专升本”的成绩依据。

本科院校根据考生考试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择优录取。

因此,该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核目标与要求《计算机基础》考试,依据普通本科院校所要求的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的一般水平而划定,同时结合在渝普通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教学实际,目的在于检验考生所具备的计算机知识与能力是否能够满足本科阶段学习的需要。

Ⅲ、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成七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思维的概念2.计算机系统组成3.计算机的信息表示和编码4.操作系统基本知识和使用二、办公自动化1.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应用2.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应用3.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三、网络与信息安全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应用2.简单网络规划组建和故障分析3.网页制作和网站创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4.信息安全的概念与防护措施5.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四、数据库技术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简单应用五、多媒体技术1.多媒体的基本概念2.多媒体关键技术3.多媒体硬件组成4.多媒体应用软件六、程序设计1.程序的基本结构2.数值数据计算的常用算法3.非数值数据处理的常用算法4.程序流程的理解与分析5.模块化应用程序设计任务的分解与综合6.人机友好交互界面的设计7.提高应用程序质量的常用措施七、计算机新技术与新应用1.电子商务技术2.物联网技术3.大数据和云计算4.移动网络和应用5.人工智能技术6.虚拟现实技术Ⅳ、考试形式与内容说明一、考试形式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试卷满分为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

二、题型题型可以有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设计题、应用题、案例分析题等。

专升本大学英语考试大纲

专升本大学英语考试大纲

专升本大学英语考试大纲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专科起点升本科英语考试大纲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公共英语课程考试大纲总要求英语复习考试范围包括语法、词汇、阅读、完形填空和写作四个方面,其中以测试基础语言知识和基于这些知识的基本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

具体要求考生掌握英语的基础词汇;掌握英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写作能力。

第一部分考试内容一、词汇掌握2600个左右常用英语单词和一定数量的短语和习惯用语,对单词能认,会读,知道词义及其在语句中的作用。

对在一般交际中使用频率高的单词和短语,会拼与,能正确使用。

知道常用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能够根据上下文或利用基本的构词法知识判断语篇中生词的含义。

二、语法较熟练地掌握下列各项语法知识并能在语言运用中借助这些知识进行语言交际。

(一)词法1.名词名词复数形式的构成专有名词名词的所有格不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量化表示法(a piece of paper, a bottle of ink等)2.冠词不定冠词的基本用法定冠词的基本用法不加冠词的基本规则冠词的习惯用法3.代词人称代词的主格和宾格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名词性物主代词反身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疑问代词关系代词4.“it”作引导词、非人称代词和在强调句型中的用法5.数词基数词的构成及其基本用法序数词的构成及其基本用法分数词的构成及其基本用法加、减、乘、除运算表示法时间、年代、年龄表示法6.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形容词的基本用法(作定语、表语、补足语等)副词的基本用法(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和频度)7.介词常用介词及其词义介词与某些动词、形容词、名词的固定搭配介词短语及其用法8.动词的种类、时态、语态和非谓语动词1)动词的种类(1)行为动词或实义动词(2)连系动词(3)助动词(4)情态动词2)动词的基本形式(动词原形、过去式、过去分词、现在分词)3)动词主要时态的构成及其用法(1)一般现在时(2)一般过去时(3)一般将来时(4)过去将来时(5)现在进行时(6)过去进行时(7)将来进行时(8)现在完成时(9)过去完成时(10)将来完成时(11)现在完成进行时(12)过去完成进行时4)情态动词及其基本用法5)非谓语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的形式及主要用法6)被动语态的构成及其基本用法7)虚拟语气的常见形式及其基本用法9.连词并列连词及其用法从属连词及其用法(二)句法1.五种基本句型(1)主语+ 谓语动词(2)主语+ 谓语动词+ 宾语(3)主语+ 系动词+ 表语(4)主语+ 谓语动词+ 间接宾语+ 直接宾语(5)主语+ 谓语动词+ 宾语+ 宾语补足语2.句子按用途分类(1)陈述句(肯定式与否定式)的构成及用法;(2)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反意疑问句)的构成及用法;(3)祈使句的构成及用法;(4)感叹句的构成及用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分析化学概论
1.了解滴定分析的过程、方法特点、分类、滴定方式和对滴定反应的要求
等。

2.理解标准溶液浓度的两种表示方法。
3.掌握配制标准溶液的两种方法。
3.了解对基准试剂的要求,各类滴定法中常用的基准试剂。
4.掌握滴定分析中的定量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掌握试样的各种制备和分解的方法。
第三章 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

掌握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有限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精密度与准确度;误差与偏差;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误差的传递。
2、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
3、测量值的频率分布;测量值与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测量值与随机误差的区
间概率。
第四章 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法
酸碱质子理论及酸碱反应
现代酸碱理论;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活度、浓度及酸度常数。

1、pH对酸碱各型体分布的影响
分布系数的定义;一元酸碱的分布系数;多元酸碱的分布系数;优势区域
图;浓度对数图*。

2、酸碱溶液中[H+]的计算
水溶液中酸碱平衡的处理方法;各种体系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3、酸碱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的定义与种类;缓冲溶液的pH计算;缓冲容量及有效缓冲范围;
缓冲溶液的选择;标准缓冲溶液。

4、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变色范围;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各种因素;混
合指示剂。

5、酸碱滴定
酸碱滴定曲线;可行性判定与指示剂的选择;酸碱滴定中二氧化碳的影响。

6、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7、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酸碱滴定法的应用示例。
第五章 络合滴定法

1、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物
2、络合物的平衡常数
3、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
络合物的平衡常数和各级分布系数;络合物的副反应系数;络合物的条件稳
定常数;金属离子缓冲溶液与配位体缓冲溶液。

4、络合滴定基本原理
滴定曲线;金属指示剂;终点误差与可行性判断

5、准确滴定与分别滴定的判别式
6、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单一离子滴定酸度的控制。分别滴定的酸度的控制
7、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络合掩蔽法,沉淀掩蔽法,氧化还原掩蔽法
8、络合滴定的方式与应用:
各种滴定方式及示例;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1、氧化还原平衡
能斯特方程;条件电位;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氧化还原进行的程度。
2、氧化还原滴定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氧化还原指示剂;终点误差;氧化还原预处理。
3、氧化还原滴定
4、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
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溴酸钾法;铈量法。

4、氧化还原滴定的计算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
1重量分析法概述
重量法的分类及特点;沉淀重量法的分析过程和对沉淀的要求;重量分析的
计算。
2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溶解度、活度积、溶度积与条件溶度积。
3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形成过程
沉淀的分类;沉淀的形成过程;沉淀的纯度。
4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
5沉淀条件的选择
晶形沉淀沉淀条件的选择;无定型沉淀沉淀条件的选择;均匀沉淀法。
6有机沉淀剂的应用
有机沉淀剂的特点;有机沉淀剂的分类。

第八章 吸光光度法
1、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光的基本性质;吸收光谱的产生;溶液的吸光定律;吸光度的加和性。
2、光度分析的方法与仪器简介
光度分析的几种方法;光度分析仪器简介。

3、吸光光度法的灵敏度与准确性
灵敏度的表示;影响灵敏度的因素;测量条件的选择。

4、显色反应与分析条件的选择
显色反应;分析条件的选择;重要显色试剂;多元配合物显色体系简介*。

5、吸光光度法应用简介
微量组分的测定;示差光度法;多组分分析;光度滴定法;络合物的组成测
定;稳定常数的测定;弱酸弱碱条件常数的测定;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